CN115151778A - 热交换芯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51778A CN115151778A CN202180016141.0A CN202180016141A CN115151778A CN 115151778 A CN115151778 A CN 115151778A CN 202180016141 A CN202180016141 A CN 202180016141A CN 115151778 A CN115151778 A CN 1151517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path
- heat exchange
- exchange core
- rib
- extending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46 thermal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82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3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conduits for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also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7/00—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 F28F1/00, F28F3/00 or F28F5/00
- F28F7/02—Blocks traversed by passages for heat-exchange media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80/00—Products made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6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spaced plates with inserted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06—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 F28F13/12—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by creating turbulence, e.g. by stirring, by increasing the force of circu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4—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15/00—F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热交换芯具备第一流路和沿着所述第一流路延伸的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方包括与流路延伸方向正交的流路截面的面积极小的多个节流部以及所述面积极大的多个扩大部,所述多个节流部各自和所述多个扩大部各自在所述流路延伸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热交换芯。
本申请基于2020年2月27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特愿2020-031581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形成有供被加热流体流动的多个第一狭窄流路的层与形成有供加热流体流动的多个第二狭窄流路的层进行层叠而形成的热交换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0076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热交换器(热交换芯)中,由于流路内的温度界膜的生长,在流路的下游侧热传递系数降低,存在难以高效地进行热交换的情况。特别是,在纵横比大的流路(流路长度远大于流路宽度(高度)的流路)的情况下,温度界膜在下游侧的流路截面的相当部分扩展。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热交换芯具备:
第一流路;以及
第二流路,其沿着所述第一流路延伸,
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方包括与流路延伸方向正交的流路截面的面积极小的多个节流部、以及所述面积极大的多个扩大部,
所述多个节流部各自和所述多个扩大部各自在所述流路延伸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热交换芯,通过交替地配置多个节流部各自和多个扩大部各自,能够阻碍温度界膜的发展,或者通过节流部破坏温度界膜,提高热传递系数。由此,根据本公开的热交换芯,能够高效地进行热交换。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芯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热交换芯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的IX-IX线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8所示的肋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肋的XI-XI线剖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肋的XII-XII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表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并不限定本公开,能够在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地变更。
[热交换芯的概略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是在高温流体与低温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的主要结构,设置有供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各自流通的流路10。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分别既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但通常两者的温度不同。另外,虽然没有限定,但热交换芯1能够设为长方体形状。
如图2所示,热交换芯1具备第一流路和沿着第一流路延伸的第二流路。如图1和图2所示,在长方体形状的热交换芯1中,设置成格子状的多个流路10以沿着热交换芯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它们构成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例如,若在热交换芯1的宽度方向(在图2中为X方向)上相邻的一对流路10、10的一方构成第一流路,则另一方构成第二流路。另外,例如,若在热交换芯1的进深方向(在图2中为Y方向)上相邻的一对流路10、10的一方构成第一流路,则另一方构成第二流路。
多个流路10具有热交换芯1的宽度方向比进深方向大的矩形的截面。并且,在热交换芯1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流路10中流动有高温流体与低温流体中的任一方,在进深方向上相邻的流路10中交替地流动有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因此,在热交换芯1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流路10、10中,相同流体向相同方向流动,但在进深方向上相邻的流路10、10中,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既可以向相同方向流动(并流),也可以向相互面对的方向流动(对流)。
[流路的结构]
如图3至图8所示,在几个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中,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方包括与流路延伸方向正交的流路截面的面积极小的多个节流部13、以及流路截面的面积极大的多个扩大部14。而且,多个节流部13各自与多个扩大部14各自在流路延伸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多个节流部13和多个扩大部14既可以如图3所示那样由流路宽度变动的流路10构成,也可以如图4所示那样由向流路10突出的突起33构成。另外,如图5至图8所示,也可以由将流路10的对置壁17、17彼此连接的肋34构成。
根据上述的几个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通过多个节流部13各自与多个扩大部14各自交替地配置,能够阻碍温度界膜的发展,或者能够利用节流部13破坏温度界膜,提高热传递系数。由此,几个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能够高效地进行热交换。
如图3至图8所示,几个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具备设置于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之间并将第一流路11与第二流路分隔的隔壁15。而且,上述的各个节流部13以及各个扩大部14具有在流路延伸方向上使与隔壁15正交的流路宽度变化那样的形状。
在图4至图8所示的热交换芯1中,在热交换芯1的进深方向上相邻的一对流路10、10中的一方构成第一流路,另一方构成第二流路。而且,通过设置于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之间的隔壁15而对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进行分隔。而且,在图4所示的热交换芯1中,向流路10突出的突起33使与流路10正交的流路宽度变化,在图5及图6所示的热交换芯1中,将流路10的对置壁17、17彼此连接的肋34使与流路10正交的流路宽度变化。
另外,在图7和图8所示的热交换芯1中,在热交换芯1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一对流路10、10中的一方构成第一流路,另一方构成第二流路。而且,通过设置于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之间的隔壁15而对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进行分隔。并且,在图7和图8所示的热交换芯1中,连接流路的对置壁17、17彼此的肋34使与流路10正交的流路宽度变化。
根据上述的几个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各个节流部13以及各个扩大部14具有在流路10的延伸方向上使与隔壁15正交的流路宽度变化那样的形状,因此能够破坏阻碍热交换的隔壁附近的温度界膜。
如图4至图8所示,几个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具备在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在流路延伸方向上的多个位置沿着隔壁15分别设置的障碍物32。而且,各个障碍物32设置在隔壁15和与隔壁15对置的流路壁16之间,在障碍物32的两侧形成有至少一组节流部13、13以及扩大部14、14。
障碍物32若在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在流路10的延伸方向上的多个位置沿着隔壁15分别设置,则也包括被从隔壁15延伸的支柱支承,看起来从隔壁15浮起的结构。另外,障碍物32既可以如图4所示是向流路10内突出的突起33,也可以如图5至图8所示是将流路10的对置壁17、17彼此连接的肋34。因此,障碍物32只要是在流路宽度方向的中央设置于与隔壁分离的位置的结构则可以包括各种结构。
根据上述几个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能够破坏障碍物32的两侧的温度界膜。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中,在热交换芯1的进深方向上相邻的一对流路10中的一方构成第一流路,另一方构成第二流路。而且,通过设置于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之间的隔壁15而对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进行分隔。而且,设置有将隔壁15和与该隔壁15对置的流路壁16连接的肋34。肋34的流路延伸方向截面(纵截面)为线对称的流线形。
根据上述的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能够破坏肋34的两侧的温度界膜。另外,通过使肋34的流路延伸方向截面为流线形,能够抑制流路阻力,另外,能够抑制停滞区域的产生。另外,流线形的肋34的整个面能够用作传热面,因此能够促进传热。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几个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中,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方在流路延伸方向上观察时隔壁15具有凹凸36、37。
在图3及图4所示的热交换芯1中,在热交换芯1的进深方向上相邻的一对流路10、10的一方构成第一流路,另一方构成第二流路。而且,通过设置于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之间的隔壁15而对第一流路11与第二流路进行分隔。而且,在图3所示的热交换芯1中,在流路延伸方向上观察时,隔壁15具有凹凸36、37。另一方面,在图4所示的热交换芯1中,设置于隔壁15且向流路10突出的突起33构成凹凸36、37。
根据上述几个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方在流路10的延伸方向上观察时,隔壁15具有凹凸36、37,因此能够破坏阻碍热交换的隔壁附近的温度界膜。
如图5、图6以及图8所示,在几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方包括沿着穿过流路截面的形心的最小流路宽度将流路10的对置壁彼此连接的肋34。并且,通过该肋34形成上述的节流部13和扩大部14。
图5所示的肋34在从与流路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为梯形形状,在肋34的两侧形成有一组节流部13和扩大部14。另外,图6所示的肋34在从与流路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为矩形形状,在肋34的两侧形成有一组节流部13和扩大部14。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不仅能够破坏温度界膜,还能够利用肋34加强流路构造。例如,能够防止由流路隔壁的差压、作用于热交换芯1的热应力等引起的损伤。
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中,肋34包括相对于流路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θ为60度以下且优选为45度以下的倾斜面。图5所示的肋34在流路延伸方向两侧包括相对于流路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θ为60度以下且优选为45度以下的倾斜面。由此,图5所示的肋34在从与流路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为梯形形状。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肋34包括相对于流路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θ为60度且优选为45度以下的倾斜面,因此即使在利用层叠造型来造型热交换芯1时优先对流路延伸方向进行造型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避免具有相对于层叠方向朝下的面的悬伸形状变形而产生造型不良、因造型时产生的残留应力而产生造型品的翘曲且精度降低等课题(以下称为“悬伸的课题”)的同时也包括肋34在内进行层叠造型。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中,肋34具有在流路10的延伸方向上的肋34的长度随着远离对置壁17、17而减小的、沿着肋34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与具有流路延伸方向上的肋长度恒定的、沿着肋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的肋相比,能够减小流路阻力,能够减少压力损失。
如图10所示,在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中,肋34具有位于对置壁17、17之间且在流路10的延伸方向上的肋34的长度最小的缩颈部341。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由于流路阻力朝向缩颈部341而变小,因此能够使肋34中的压力损失比不具有缩颈部的肋减少。
如图11所示,在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中,沿着缩颈部341的对置壁的肋34的截面朝向肋34的流路延伸方向端部而前端变细。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能够使在流路10中流动并在肋34的流路延伸方向端部分支的流体的流动稳定。
如图11所示,在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中,肋34在对置壁17、17和缩颈部341处朝向肋34的流路延伸方向端部而前端变细,肋34在对置壁17、17和缩颈部341处流路延伸方向端部尖,但也可以至少在对置壁17、17处流路延伸方向端部具有圆角。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肋34至少在对置壁17、17处流路延伸方向端部具有圆角,因此能够降低在流路10中流动的流体的压力损失。
如图10所示,在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中,肋34包括一对侧壁342、342、一对第一锥面343、343以及一对第二锥面344、344。一对侧壁342、342沿着包含流路10延伸的方向以及对置壁的正交方向的平面将对置壁17、17彼此连接。一对第一锥面343、343在流路10的延伸方向上的肋34的端部分别与一对侧壁342、342相连,规定肋34的前端变细的形状。一对第二锥面344、344分别与一对第一锥面343、343连接,并从第一锥面343向流路10的延伸方向以及与流路1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
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中,在流路10中流动的流体在划分一对第二锥面344、344的棱线的作用下进行分支直到到达缩颈部341为止。而且,分支后的流体按照第二锥面344、第一锥面343、侧壁342的顺序沿着第二锥面344、第一锥面343、侧壁342流动。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在流路10中流动的流体在划分一对第二锥面的棱线的作用下进行分支直到到达缩颈部341为止,因此能够使分支的流体的流动稳定。另外,分支后的流体按照第二锥面344、第一锥面343、侧壁342的顺序沿着第二锥面344、第一锥面343、侧壁342流动,因此也能够使分支后的流体的流动稳定。
另外,如图10所示,在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中,各个第一锥面343以及各个第二锥面344分别由平面形成。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第一锥面343与第二锥面344的边界被棱线划分,因此第一锥面343与第二锥面344的边界变得明确,能够使流体的流动稳定。另外,通过将各个第一锥面343以及各个第二锥面344设为平面,能够使利用层叠造型来造型热交换芯1的情况下的制造数据比将各个第一锥面343以及各个第二锥面344设为流线形(弯曲面)的情况下的制造数据少。由此,热交换芯1的造型变得容易,也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如图12所示,在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中,在沿着对置壁17的肋34的截面中,形成于一对第二锥面343、343之间的肋34的前端角度θ为120度以下,优选为90度以下。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在沿着对置壁17的肋34的截面中,形成于一对第二锥面343、343之间的肋34的前端角度θ为120度以下,因此即使在利用层叠造型来造型热交换芯1时优先造型对置壁17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避免悬伸的课题的同时包括肋34在内进行层叠造型。
另外,如图10所示,在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中,第一锥面343、343沿着包含对置壁17、17的正交方向的平面延伸。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1,在流路10中流动的流体相对于对置壁17、17均等地流动,因此能够使流体的流动稳定。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了变形的方式、将这些方式适当组合的方式。
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例如如以下那样掌握。
(1)一个方案的热交换芯1具备:
第一流路;以及
第二流路,其沿着所述第一流路延伸,
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方包括与流路延伸方向正交的流路截面的面积极小的多个节流部13以及所述面积极大的多个扩大部14,
所述多个节流部13各自与所述多个扩大部14各自在所述流路延伸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热交换芯1,通过多个节流部13各自和多个扩大部14各自交替地配置,能够阻碍温度界膜的发展,或者能够利用节流部13破坏温度界膜,提高热传递系数。由此,本公开的热交换芯1能够高效地进行热交换。
(2)另一方案的热交换芯1在(1)所述的热交换芯1的基础上,其中,
所述热交换芯1具备隔壁(15),该隔壁(15)设置于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之间并将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分隔,
各个所述节流部13以及各个所述扩大部14具有在所述流路延伸方向上使与所述隔壁15正交的流路宽度变化的形状。
根据这样的结构,各个节流部13以及各个扩大部14具有在流路延伸方向上使与隔壁15正交的流路宽度变化那样的形状,因此能够破坏阻碍热交换的隔壁附近的温度界膜。
(3)又一方案的热交换芯1在(2)所述的热交换芯1的基础上,其中,
热交换1芯具备在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在所述流路延伸方向上的多个位置沿着所述隔壁分别设置的障碍物32,
各个所述障碍物32设置在所述隔壁15和与该隔壁15对置的流路壁之间,在该障碍物32的两侧形成有至少一组所述节流部13和所述扩大部14。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破坏障碍物32的两侧的温度界膜。
(4)又一方案的热交换芯1在(2)所述的热交换芯1的基础上,其中,
在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流路延伸方向上观察时所述隔壁15具有凹凸36、37。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方在流路延伸方向上观察时隔壁15具有凹凸36、37,因此能够破坏阻碍热交换的隔壁15附近的温度界膜。
(5)再一方案的热交换芯1在(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芯1的基础上,其中,
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方包括肋34,该肋34沿着沿穿过流路截面的形心的最小流路宽度的方向,将所述流路的对置壁17、17彼此连接,
由所述肋34形成所述节流部13和所述扩大部14。
根据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破坏温度界膜,还能够利用肋34加强流路构造。例如,能够防止由隔壁15的差压、作用于热交换芯1的热应力等引起的损伤。
(6)再一方案的热交换芯1在(5)所述的热交换芯的基础上,所述肋包括相对于所述流路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θ为60度以下的倾斜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肋包括相对于流路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θ为60度以下的倾斜面,因此即使在当通过层叠造型来造型热交换芯1时优先对流路延伸方向进行造型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避免悬伸的课题的同时也包括肋34在内进行层叠造型。
(7)再一方案的热交换芯1在(5)所述的热交换芯1的基础上,其中,
所述肋34具有所述流路延伸方向上的肋长度随着远离所述对置壁17、17而减小的、沿着所述肋34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具有流路延伸方向上的肋长度恒定的、沿着肋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的肋相比,能够减小流路阻力,能够减少压力损失。
(8)再一方案的热交换芯1在(5)或(7)所述的热交换芯1的基础上,其中,
所述肋34具有位于所述对置壁17、17之间且所述肋长度最小的缩颈部341。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流路阻力朝向缩颈部341而变小,因此与不具有缩颈部的肋相比,能够减少肋34处的压力损失。
(9)再一方案的热交换芯1在(8)所述的热交换芯1的基础上,其中,
所述缩颈部341处的沿着所述对置壁的所述肋34的截面朝向所述肋34的端部而前端变细。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在流路10中流动并在肋34的端部分支的流体的流动稳定。
(10)再一方案的热交换芯1在(8)或(9)所述的热交换芯的基础上,其中,
所述肋至少在所述对置壁处端部具有圆角。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降低在流路10中流动的流体的压力损失。
(11)再一方案的热交换芯1在(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芯1的基础上,其中,
所述肋34包括:
一对侧壁342、342,它们沿着包含所述流路延伸方向以及所述对置壁17、17的正交方向的平面将所述对置壁17、17彼此连接;
一对第一锥面343、343,它们在所述流路延伸方向上的所述肋34的端部分别与所述一对侧壁342、342相连,规定所述肋34的前端变细的形状;以及
一对第二锥面344、344,它们分别与所述一对第一锥面343、343连接,并从所述第一锥面343、343向所述流路延伸方向以及与所述流路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流路10中流动的流体在划分一对第二锥面344、344的棱线的作用下进行分支直到到达缩颈部341,因此能够使分支的流体的流动稳定。另外,分支后的流体按照第二锥面344、第一锥面343、侧壁342的顺序沿着第二锥面344、第一锥面343、侧壁342流动,因此也能够使分支后的流动稳定。
(12)再一方案的热交换芯1在(11)所述的热交换芯1的基础上,其中,
各个所述第一锥面343、343以及各个所述第二锥面344、344分别由平面形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锥面343与第二锥面344的边界被棱线划分,因此第一锥面343与第二锥面344的边界变得明确,能够使流体的流动稳定。另外,通过设为各个第一锥面343以及各个第二锥面,能够使通过层叠造型来造型热交换芯1的情况下的制造数据比将各个第一锥面343以及各个第二锥面设为流线形(弯曲面)的情况的制造数据少。由此,热交换芯1的造型变得容易,也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13)再一方案的热交换芯1在(11)或(12)所述的热交换芯1的基础上,其中,
在沿着所述对置壁的所述肋34的截面中,形成于所述一对第二锥面344、344之间的所述肋的前端角度θ为120度以下。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沿着对置壁17的肋34的截面中,形成于一对第二锥面343、343之间的肋34的前端角度θ为120度以下,因此即使在通过层叠造型对热交换芯1进行造型时优先对对置壁17进行造型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避免悬伸的课题的同时包括肋34在内进行层叠造型。
(14)再一方案的热交换芯1在(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芯1的基础上,其中,
所述第一锥面343沿着包含所述对置壁的所述正交方向的平面延伸。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流路10中流动的流体相对于对置壁17、17均等地流动,因此能够使流体的流动稳定。
附图标记说明
1 热交换芯
10 流路
13 节流部
14 扩大部
15 隔壁
16 流路壁
17 对置壁
32 障碍物
33 突起
34 肋
341 缩颈部
342 侧壁
343 第一锥面
344 第二锥面
36 凹
37 凸。
Claims (14)
1.一种热交换芯,其中,
所述热交换芯具备:
第一流路;以及
第二流路,其沿着所述第一流路延伸,
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方包括与流路延伸方向正交的流路截面的面积极小的多个节流部以及所述面积极大的多个扩大部,
所述多个节流部各自和所述多个扩大部各自在所述流路延伸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芯,其中,
所述热交换芯具备隔壁,该隔壁设置于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之间并将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分隔,
各个所述节流部以及各个所述扩大部具有在所述流路延伸方向上使与所述隔壁正交的流路宽度变化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芯,其中,
所述热交换芯具备在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在所述流路延伸方向上的多个位置沿着所述隔壁分别设置的障碍物,
各个所述障碍物设置在所述隔壁和与该隔壁对置的流路壁之间,在该障碍物的两侧形成有至少一组所述节流部和所述扩大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芯,其中,
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流路延伸方向上观察时所述隔壁具有凹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芯,其中,
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方包括肋,该肋沿着沿穿过流路截面的形心的最小流路宽度的方向,将所述流路的对置壁彼此连接,由所述肋形成所述节流部和所述扩大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芯,其中,
所述肋包括相对于所述流路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为60度以下的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芯,其中,
所述肋具有所述流路延伸方向上的肋长度随着远离所述对置壁而减小的、沿着所述肋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热交换芯,其中,
所述肋具有位于所述对置壁之间且所述肋长度最小的缩颈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芯,其中,
所述缩颈部处的沿着所述对置壁的所述肋的截面朝向所述肋的端部而前端变细。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热交换芯,其中,
所述肋至少在所述对置壁处端部具有圆角。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芯,其中,
所述肋包括:
一对侧壁,它们沿着包含所述流路延伸方向以及所述对置壁的正交方向的平面将所述对置壁彼此连接;
一对第一锥面,它们在所述流路延伸方向上的所述肋的端部分别与所述一对侧壁相连,规定所述肋的前端变细的形状;以及
一对第二锥面,它们分别与所述一对第一锥面连接,并从所述第一锥面向所述流路延伸方向以及与所述流路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交换芯,其中,
各个所述第一锥面以及各个所述第二锥面分别由平面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热交换芯,其中,
在沿着所述对置壁的所述肋的截面中,形成于所述一对第二锥面之间的所述肋的前端角度为120度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芯,其中,
所述第一锥面沿着包含所述对置壁的所述正交方向的平面延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31581 | 2020-02-27 | ||
JP2020031581A JP7428538B2 (ja) | 2020-02-27 | 2020-02-27 | 熱交換コア |
PCT/JP2021/006860 WO2021172357A1 (ja) | 2020-02-27 | 2021-02-24 | 熱交換コア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51778A true CN115151778A (zh) | 2022-10-04 |
Family
ID=77489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16141.0A Pending CN115151778A (zh) | 2020-02-27 | 2021-02-24 | 热交换芯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074924A1 (zh) |
JP (1) | JP7428538B2 (zh) |
CN (1) | CN115151778A (zh) |
WO (1) | WO2021172357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38858A (en) * | 1985-10-16 | 1987-01-27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 Composite heat transfer device with pins having wings alternately oriented for up-down flow |
JPH05164492A (ja) * | 1991-12-18 | 1993-06-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プレート型熱交換器 |
JPH10288492A (ja) * | 1997-04-15 | 1998-10-27 |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 熱交換素子 |
JP4072876B2 (ja) * | 1998-05-22 | 2008-04-09 | セキサーマル株式会社 | 積層型熱交換器 |
DE102005029321A1 (de) * | 2005-06-24 | 2006-12-28 | Behr Gmbh & Co. Kg | Wärmeübertrager |
JP4431525B2 (ja) * | 2005-06-28 | 2010-03-17 | 有限会社テクノフロンティア | 全熱交換器 |
JP5487423B2 (ja) * | 2009-07-14 | 2014-05-07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熱交換器 |
US10048019B2 (en) * | 2014-12-22 | 2018-08-14 |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 Pins for heat exchangers |
WO2017165921A1 (en) * | 2016-03-30 | 2017-10-05 | Woodside Energy Technologies Pty Ltd |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heat exchanger |
US10253785B2 (en) * | 2016-08-31 | 2019-04-09 | Unison Industries, Llc | Engine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forming |
CN110268218A (zh) * | 2016-12-26 | 2019-09-20 | Ptt全球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交换具有不同温度的流体的热量的热交换器 |
US20190310030A1 (en) * | 2018-04-05 | 2019-10-10 |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Heat augmentation features in a cast heat exchanger |
EP3647709B1 (en) * | 2018-11-01 | 2021-07-21 |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 Heat exchanger device |
-
2020
- 2020-02-27 JP JP2020031581A patent/JP7428538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2-24 CN CN202180016141.0A patent/CN115151778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2-24 US US17/801,144 patent/US2023007492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2-24 WO PCT/JP2021/006860 patent/WO202117235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172357A1 (ja) | 2021-09-02 |
JP7428538B2 (ja) | 2024-02-06 |
JP2021134988A (ja) | 2021-09-13 |
US20230074924A1 (en) | 2023-03-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508865B2 (en) | Heat exchanger | |
US10801790B2 (en) | Plate fin heat exchanger flexible manifold structure | |
EP3006884B1 (en) | Tube for a heat exchanger | |
EP3647705A1 (en) | Branching heat exchangers | |
AU2007259127A1 (en) | Hollow platelet heat exchangers | |
CN101441041A (zh) | 热交换器 | |
US20120097381A1 (en) | Heat sink | |
JP2007147172A (ja) | 熱交換器 | |
CN103925826A (zh) | 热交换器用管 | |
US20110067849A1 (en) | Fin tube type heat exchanger | |
US11898806B2 (en) | Heat exchanger | |
WO2022220192A1 (ja) | チューブ | |
CN115151778A (zh) | 热交换芯 | |
CN109073342B (zh) | 热交换器 | |
JP2010038477A (ja) | 熱交換用多穴チューブ | |
JP5295737B2 (ja) | プレートフィン型熱交換器 | |
JPH0493596A (ja) | 積層型熱交換器のコア部構造 | |
CN111512109B (zh) | 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 | |
JP2017125633A (ja) | 熱交換器 | |
WO2019077911A1 (ja) | 熱交換器 | |
JP2017036868A (ja) | 熱交換器 | |
CN115143810A (zh) | 热交换器 | |
EP3653984B1 (en) | Plate fin heat exchanger flexible manifold structure | |
JP6276114B2 (ja) | ヘッダプレートレス熱交換器用偏平チューブ | |
CN217131957U (zh) | 一种换热器芯体与换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