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1296B - 加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51296B
CN115151296B CN202180016342.0A CN202180016342A CN115151296B CN 115151296 B CN115151296 B CN 115151296B CN 202180016342 A CN202180016342 A CN 202180016342A CN 115151296 B CN115151296 B CN 1151512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nger
syringe
lever
pressurizing devic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63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51296A (zh
Inventor
原大起
太田匡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m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m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m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m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342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984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51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1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51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1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18Balloon inflating or inflation-control devices
    • A61M25/10181Means for forcing inflation fluid into the balloon
    • A61M25/10182Injector syrin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18Balloon inflating or inflation-control devices
    • A61M25/10184Means for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inflation or deflation
    • A61M25/10187Indicators for the level of inflation or def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4Balloon catheters used for angioplast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加压装置(1)具备:注射器,其能够收容流体;柱塞(4),其在相对于注射器向前端侧移动时,将流体向注射器的外部排出;限制构件(51),其能够在与柱塞(4)分离的分离位置和与柱塞(4)接触的接触位置之间沿上下方向移动;杆(61),其与旋转动作相应地,使限制构件(51)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以及旋转机构,其设置于在上下方向上与限制构件(51)重叠的位置,该旋转机构将杆(61)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限制构件(51)旋转,该旋转机构能够与杆(61)的旋转相应地沿上下方向移动,该旋转机构在向下方移动时,对限制构件(51)赋予力而使限制构件(51)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加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扩张球囊等扩张工具时使用的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中,已知有利用球囊等扩张工具治疗生物体内的狭窄部的方法。另外,作为用于将扩张工具扩张的装置,已知有将由流体等构成的加压介质向扩张工具压送的加压装置。
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备壳体、柱塞、螺母构件、旋钮等的加压装置。在壳体连接有软管。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具有与软管连通的空腔的活塞。柱塞以及螺母构件分别具备螺纹部。通过在柱塞的螺纹部卡合于螺母构件的螺纹部的状态下使旋钮旋转,从而柱塞在壳体内向接近软管的朝向移动。此时,处于活塞的空腔内的流体朝向软管流出。例如在软管连接有球囊的情况下,球囊由于流出到软管的流体而膨胀。另一方面,螺母构件通过手柄部的操作而位移。柱塞的螺纹部相对于螺母构件的螺纹部的卡合状态被解除。此时,柱塞在壳体内向从软管分离的朝向移动。例如,在球囊膨胀了的状态的情况下,从球囊排出流体,球囊急速收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4-5256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作为用于解除柱塞的螺纹部相对于螺母构件的螺纹部的卡合状态的机构,存在使用杆的情况。杆通过转动而对螺母构件赋予力,使柱塞的螺纹部从螺母构件的螺纹部脱离。例如,在球囊由于流体而膨胀了的状态的情况下,作用力作用于柱塞,因此柱塞的螺纹部难以从螺母构件的螺纹部脱离。因此,在使用者通过杆的操作来解除卡合状态的情况下,必须以较强的力操作杆,而存在操作性降低这样的问题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操作容易的加压装置。
本发明的加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注射器,其在内部具有能够收容流体的收容部;柱塞,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注射器沿第一方向移动,且在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移动时,将收容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流体向所述注射器的外部排出;限制构件,其能够在与所述柱塞分离的分离位置和与所述柱塞接触的接触位置之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移动;杆,其与旋转动作相应地,使所述限制构件从所述接触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以及旋转机构,其设置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限制构件重叠的位置,所述旋转机构将所述杆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限制构件旋转,所述旋转机构能够与所述杆的旋转相应地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旋转机构在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方移动时,对所述限制构件赋予力而使所述限制构件从所述接触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在杆被操作而旋转时,杆对限制构件赋予朝向第二方向的一方的力,能够使限制构件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在该情况下,与杆对限制构件赋予的力向第二方向的一方以外的方向分散的情况相比,使限制构件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所需的杆操作的力较小即可。因此,加压装置能够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性。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旋转机构具备:旋转轴,其设置于所述杆以及所述限制构件的一方;以及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杆以及所述限制构件的另一方,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旋转轴。加压装置能够提高旋转机构的刚性,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与使用者的杆操作相应的限制构件的移动。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加压装置具备对所述限制构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分离位置朝向所述接触位置施力的施力构件。施力构件能够在未进行杆操作的状态下,将限制构件稳定地配置于接触位置。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施力构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在所述限制构件位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收缩,且对所述限制构件朝向所述接触位置施力,所述弹簧在所述限制构件位于所述接触位置时伸长。加压装置能够通过弹簧而容易地实现用于将限制构件保持在接触位置的机构。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在所述限制构件设置有防止所述施力构件的位置偏移的防止机构。加压装置能够通过施力构件对限制构件稳定地施力,因此能够将限制构件稳定地配置于接触位置。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柱塞具备齿轮,所述限制构件具备在配置于所述接触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齿轮啮合的内齿轮。限制构件能够在配置于接触位置的状态下适当地抑制柱塞向第一方向的移动。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柱塞的所述齿轮为斜齿轮,所述限制构件的所述内齿轮为斜内齿轮。使用者通过在限制构件配置于接触位置的状态下使柱塞旋转,能够使柱塞沿第一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加压装置具备主体,该主体与所述注射器连接,且在内部具有供所述柱塞穿过的贯通孔,所述限制构件能够向与支承于所述主体且穿过所述贯通孔的所述柱塞接触的所述接触位置与所述分离位置移动。在该情况下,主体能够使限制构件的位置稳定化,因此能够适当地执行限制构件对柱塞的移动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主体具备与所述贯通孔连通的第一孔部,所述限制构件通过沿着所述第一孔部移动,能够在所述接触位置与所述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情况下,加压装置能够抑制限制构件相对于主体的晃动,因此能够将作用于杆的力向限制构件高效地传递。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主体还具有从所述第一孔部的侧面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孔部,所述加压装置还具备杆体,所述杆体具有所述杆、设置于所述杆的一端部且收容于所述第二孔部的突出部以及位于所述杆与所述突出部之间的所述旋转机构的一部分,在所述杆旋转时,所述突出部沿着所述第二孔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旋转机构不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杆体形成以所述杆为力点、以所述突出部为支点以及以所述旋转机构的一部分为作用点的杠杆。在该情况下,杆体能够将作用于杆的力向限制构件效率良好地传递,使限制构件移动。
另外,引用文献1所述的加压装置的壳体存在通过将注射器与具备螺母部等的主体组合而形成的情况。在此,在使用加压装置时,对壳体内施加较大的压力。因此,需要用于将注射器与主体牢固地连结的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注射器与主体牢固地连结的加压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加压装置具备:
注射器,其在内部具有能够收容流体的收容部;
柱塞,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注射器沿第一方向移动,且在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移动时,将收容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流体向所述注射器的外部排出;
限制构件,其能够限制所述柱塞的移动;
主体,其相对于所述注射器排列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方,且支承所述限制构件,以及
连结机构,其将所述注射器与所述主体连结,
所述加压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机构具备:
基部,其设置于所述注射器以及所述主体中的一方,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注射器以及所述主体的另一方延伸;
弹性部,其为所述基部的一部分,且沿着以沿着所述柱塞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从基端朝向前端延伸;
第一突出部,其设置于所述弹性部的包括所述前端的一部分,向以所述中心线为基准的径向突出,并且所述径向的高度随着从所述基端趋向所述前端而逐渐变高;以及
卡合部,其设置于所述注射器以及所述主体中的另一方,并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卡合,
在所述卡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突出部配置于与所述基端相同的一侧的状态下,使所述注射器以及所述主体沿所述旋转方向相对地旋转,所述卡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移动到与所述基端相反的一侧,从而将所述注射器与所述主体连结。
在注射器与主体连结时,根据弹性部的弹性力而使第一突出部移动,第一突出部与卡合部卡合。因此,加压装置能够不使用粘接剂等而利用连结机构将注射器以及主体牢固地连结,因此能够减轻粘接剂等混入液体内的可能性。另外,将注射器与主体连结的工序中的双方的相对移动方向(旋转方向)与注射器以及主体排列的方向(第一方向)正交。因此,加压装置即使对注射器以及主体作用在第一方向上使它们相互分离的朝向的力,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注射器以及主体相互脱离。因此,加压装置能够长时间维持注射器以及主体牢固连结的状态。
在另一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中的接近所述卡合部的一侧的第一端部以及所述卡合部中的接近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一侧的第二端部分别具有沿着所述径向延伸的平面,
通过所述第一端部以及所述第二端部接触,从而限制所述注射器与所述主体的相对旋转。
在该情况下,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在平面的宽广的区域中相互接触,限制主体相对于注射器的旋转。因此,加压装置能够稳定地维持注射器与主体连结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每个个体的尺寸误差的产生。
在另一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机构具有:
第二突出部,其从所述基部向所述径向突出,且在与所述基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备向所述径向突出的突起部;以及
槽部,其设置于所述注射器以及所述主体中的另一方,且供所述第二突出部嵌合。
在该情况下,突起部即使在槽部的底部、第二突出部的前端部等形成有微小的凹凸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槽部内的第二突出部的径向的位置稳定化。因此,加压装置能够通过突起部来消除注射器与主体的尺寸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加压装置1的立体图。
图2是加压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加压装置1的分解侧视图。
图4是注射器2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主体3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从箭头方向观察图1的A-A线而得到的剖视图(连结前)。
图7是从箭头方向观察图1的A-A线而得到的剖视图(连结后)。
图8是主体3、限制体5A以及杆体6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从基端侧观察限制体5A而得到的图。
图10是限制体5A的右视图。
图11是杆体6的右视图。
图12是包括配置于接触位置的限制体5A的加压装置1的剖视图。
图13是包括配置于分离位置的限制体5A的加压装置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加压装置1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将图1的上侧、下侧、左斜上侧、右斜下侧、左下侧、右上侧分别定义为加压装置1的上侧、下侧、左侧、右侧、前端侧以及基端侧。将在前端侧以及基端侧的范围内延伸的方向定义为延伸方向。
<加压装置1的概要>
加压装置1例如是充压装置(indeflator),能够为了使在狭窄部的扩张中使用的未图示的球囊发生扩张/收缩变形而使用。如图1~图3所示那样,加压装置1具备注射器2、主体3、柱塞4、限制体5A(参照图3)、施力构件5B(参照图3)以及杆体6。加压装置1将收容于注射器2的流体经由导管向球囊内压送,使球囊扩张。柱塞4在从注射器2压送流体时被操作。另外,加压装置1能够根据对支承于主体3的杆体6的操作从球囊内排出流体,使球囊收缩。
<注射器2>
注射器2具有筒体21、凸缘22、连接口23、压力计连接口24、以及连结部26(参照图2、图3)。筒体21为具有筒状的透明的构件。筒体21的基端部开放。筒体21在内部具有能够收容流体的收容部20。将通过筒体21的中心并沿延伸方向延伸的假想线称为中心线C。在筒体21的侧面设置有用于目视确认收容于收容部20的流体的容积的刻度。
凸缘22设置于筒体21的基端部,并向外方突出。如图2、图3所示那样,在凸缘22的基端侧的面设置有用于将注射器2与主体3连结的连结部26。连结部26的详细情况见后述。如图1~图3所示那样,连接口23设置于筒体21的前端部。连接口23具有直径比筒体21小的筒状。连接口23从筒体21的前端部朝向前端侧沿着中心线C延伸。在连接口23连接有未图示的树脂管的一端部。在树脂管的另一端部连接有三通阀,在该三通阀的前端连接有与球囊连结的未图示的导管。压力计连接口24设置于筒体21的侧面中的前端部附近。在压力计连接口24连接有用于对收容于收容部20内的流体的压力进行计测的未图示的压力计。
<连结部26>
如图4所示那样,连结部26具有连结体26A、26B。连结体26A、26B的形状具有以中心线C为旋转中心的点对称的关系。连结体26A具有基部81、突出部82、83、84。连结体26B具有基部86、突出部87、88、89。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设想从前端侧观察连结部26的状态(图6、图7的状态),定义以中心线C为中心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另外,对连结体26A详细进行说明,关于连结体26B的说明简化。
基部81具有弯曲的板状,且从注射器2的凸缘22的基端侧的面朝向基端侧延伸。基部81在从基端侧观察的状态下具有以中心线C为中心的圆弧状。基部81的形状与将沿着中心线C在延伸方向上延伸的圆筒体在上下方向上分割出的各个部分中的、上侧部分对应。基部81向上侧呈凸状弯曲。将基部81的环绕方向的两端部称为端部811、812。如图6、图7所示那样,沿着基部81从端部811朝向端部812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突出部82、83、84设置于基部81的外侧面。突出部82、83、84依次沿逆时针方向排列。突出部84设置于基部81的端部812。
如图4所示那样,突出部82相对于端部811向逆时针方向稍微分离。突出部82具有一对突出体820,该一对突出体820各自具有板状。一对突出体820从基部81的外侧面向以中心线C为中心的径向突出。一对突出体820具有大致相同形状,并在延伸方向上分离。如图6所示那样,一对突出体820中的在旋转方向上接近端部811的一侧的端部821与以中心线C为中心的径向并行地延伸。一对突出体820中的在旋转方向上接近端部812的一侧的端部822相对于以中心线C为中心的径向而倾斜。一对突出体820的高度在端部822的位置处随着趋向顺时针方向而变大。在一对突出体820各自的径向的前端部823设置有向径向突出的一对突起部82P。一对突起部82P沿延伸方向延伸,并在旋转方向上分离。
如图4所示那样,突出部83相对于端部812向顺时针方向稍微分离。突出部83与突出部82同样地具有一对突出体830,该一对突出体830分部具有板状。一对突出体830从基部81的外侧面向以中心线C为中心的径向突出。一对突出体830具有大致相同形状,并在延伸方向上分离。如图6所示那样,一对突出体830中的在旋转方向上接近端部812的一侧的端部832与以中心线C为中心的径向并行地延伸。一对突出体830中的在旋转方向上接近端部811的一侧的端部831相对于以中心线C为中心的径向而倾斜。一对突出体830的高度在端部831的位置处随着趋向逆时针方向而变大。在一对突出体830各自的前端部设置有与突出部82的一对突起部82P的形状为相同的形状的未图示的一对突起部。
如图4所示那样,突出部84在基部81的端部812向以中心线C为中心的径向突出。端部812具有平面状,并与旋转方向正交。如图6所示那样,突出部84中的在旋转方向与端部81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841相对于以中心线C为中心的径向而倾斜。突出部84的径向的长度(高度)在端部841的位置处随着趋向逆时针方向而变大。如图4所示那样,在基部81设置有从端部812向顺时针方向延伸的狭缝813。将基部81中的比狭缝813靠基端侧的部分称为弹性部810。弹性部810沿旋转方向延伸。弹性部810能够沿以中心线C为中心的径向发生弹性变形。在弹性部810的前端形成有突出部84。
如图4所示那样,基部86向下侧呈凸状弯曲。基部86的端部861、862、突出部87、88、89分部与基部81的端部811、812、突出部82、83、84对应。突出部87的一对突出体870、端部871、端部872、未图示的一对突起部分别与突出部82的一对突出体820、端部821、端部822、一对突起部82P对应。突出部88的一对突出体880、端部881、端部882、一对突起部88P分别与突出部83的一对突出体830、端部831、端部832、未图示的一对突起部对应。突出部89的端部891与突出部84的端部841对应。基部86的狭缝863以及弹性部860分别与基部81的狭缝813以及弹性部810对应。
<主体3>
如图1~图3所示那样,主体3位于注射器2的基端侧,并具有基部31、凸缘32以及连结部36(参照图2)。基部31具有大致圆柱状,且沿着中心线C延伸。如图5所示那样,在基部31形成有沿着中心线C延伸的贯通孔30。贯通孔30在基部31的基端部与前端部之间的范围内延伸,并贯通基部31。后述的柱塞4(参照图3)穿过贯通孔30。
在基部31的侧面中的前端部附近形成有朝向下方凹陷的第一孔部33。第一孔部33的开口具有矩形形状,且形成于基部31的上端部。第一孔部33与贯通孔30连通,且延伸到比贯通孔30靠下方的位置(参照图12、图13)。第一孔部33的底面位于比贯通孔30靠下方的位置。如图8所示那样,在第一孔部33中收容后述的限制体5A、施力构件5B以及杆体6的一部分。如图5所示那样,在第一孔部33的前端侧的内侧面中的上端附近的部分形成有朝向前端侧凹陷的第二孔部34。第二孔部34朝向前端侧延伸。在第二孔部34中收容杆体6(参照图1~图3)的一部分。
如图1~图3所示那样,凸缘32设置于基部31的前端部。如图2所示那样,凸缘32具有圆筒状,且前端部开放。在凸缘32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将主体3与注射器2连结的连结部36。
<连结部36>
如图5所示那样,连结部36具有卡合部92、93、94、97、98、99。卡合部92、93、94、97、98、99设置于凸缘32的内侧面。卡合部92、93、94、97、98、99依次沿逆时针方向排列。
如图5所示那样,卡合部92、93、97、98分别从凸缘32的内侧面向内侧突出。在卡合部97设置有从接近卡合部98的端部972向顺时针方向延伸的一对槽部970。一对槽部970在延伸方向上分离且平行地延伸。在卡合部92,与卡合部97同样地设置有从接近卡合部93的端部922向顺时针方向延伸的一对槽部920。一对槽部920在延伸方向上分离且平行地延伸。在卡合部93设置有在顺时针方向的两端部的范围内延伸的一对槽部930。一对槽部930在延伸方向上分离且平行地延伸。在卡合部98设置有在顺时针方向的两端部的范围内延伸的一对槽部980。一对槽部980在延伸方向上分离且平行地延伸。
卡合部94具有接近卡合部93的端部941以及接近卡合部97的端部942。端部941从凸缘32的内侧面朝向中心线C沿径向延伸。端部941具有平面状,且与旋转方向正交。端部942从凸缘32的内侧面朝向中心线C沿相对于径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卡合部94的高度在端部942的位置处随着趋向顺时针方向而变大。卡合部99具有接近卡合部98的端部991以及接近卡合部92的端部992。端部991从凸缘32的内侧面朝向中心线C沿着径向延伸。端部992从凸缘32的内侧面朝向中心线C沿相对于径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卡合部99的高度在端部992的位置处随着趋向顺时针方向而变大。
<注射器2以及主体3的连结方法>
注射器2以及主体3在加压装置1的组装工序中连结。注射器2以及主体3由连结部26、36连结。以下对注射器2以及主体3的连结方法进行说明。
注射器2以及主体3以在延伸方向上分离的状态配置。注射器2配置于前端侧,主体3配置于基端侧。接着,使注射器2与主体3接近。此时,如图6所示那样,注射器2的突出部82进入主体3的卡合部92、93间。注射器2的突出部83进入主体3的卡合部93、94间。注射器2的突出部84进入主体3的卡合部94、97间。注射器2的突出部87进入主体3的卡合部97、98间。注射器2的突出部88进入主体3的卡合部98、99间。注射器2的突出部89进入主体3的卡合部99、92间。
在该状态下,使注射器2相对于主体3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如图7所示那样,注射器2的突出部82的一对突出体820进入主体3的卡合部92的一对槽部920(参照图5)。注射器2的突出部83的一对突出体830(参照图4)进入主体3的卡合部93的一对槽部930(参照图5)。注射器2的突出部87的一对突出体870进入主体3的卡合部97的一对槽部970(参照图5)。注射器2的突出部88的一对突出体880(参照图4)进入主体3的卡合部98的一对槽部980(参照图5)。
另外,注射器2的突出部84的端部841与主体3的卡合部94的端部942接触。注射器2的突出部84通过弹性部810发生弹性变形而向内侧移动,沿顺时针方向通过主体3的卡合部94。在注射器2的突出部84通过主体3的卡合部94后,弹性部810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返回原来的状态。注射器2的端部812与主体3的卡合部94的端部941接触。同样地,注射器2的突出部89的端部891与主体3的卡合部99的端部992接触。注射器2的突出部89由于弹性部860发生弹性变形而向内侧移动,沿顺时针方向通过主体3的卡合部99。在注射器2的突出部89通过主体3的卡合部99后,弹性部860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返回原来的状态。注射器2的端部862与主体3的卡合部99的端部991接触。在此,注射器2的端部812、862、主体3的端部941、991均沿以中心线C为中心的径向延伸。因此,在注射器2的端部812与主体3的端部941接触、并且注射器2的端部862与主体3的端部991接触的状态下,注射器2相对于主体3的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被抑制。通过以上,注射器2与主体3连结,且不能脱离。
<限制体5A、施力构件5B>
如图3、图8所示那样,限制体5A在收容于主体3的第一孔部33的状态下被第一孔部33支承于主体3。限制体5A能够相对于主体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如图8、图9、图10所示那样,限制体5A具有限制构件51、肋52以及旋转轴53。如图9所示那样,限制构件51具有大致U状。限制构件51具有从上端部朝向下方凹陷的凹部54。凹部54的底部呈圆弧状弯曲。凹部54的底部的曲率与主体3的贯通孔30(参照图8)的曲率相等。在主体3的第一孔部33收容有限制体5A的状态下,限制体5A的凹部54的一部分与主体3的贯通孔30在延伸方向上重叠(参照图12、图13)。在凹部54的底部的弯曲部分形成有斜内齿轮50。
肋52从限制构件51的下端部向下方突出。在肋52的下端部设置有朝向上方切缺的切缺部520。在肋52的基端侧的面形成有朝向前端侧凹陷的凹部52A(参照图8)。凹部52A的上端部被限制构件51的下端部覆盖。凹部52A的下端部开放。旋转轴53与从限制构件51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的一对突出部51A的上端部连结。旋转轴53具有圆柱状,且在一对突出部51A之间的范围内沿左右方向延伸。旋转轴53的左右两端部相对于一对突出部51A向外侧突出。
如图8所示那样,施力构件5B为压缩螺旋弹簧。施力构件5B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伸缩的朝向收容于在限制体5A的肋52形成的凹部52A。施力构件5B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偏移被肋52抑制。图12、如图13所示那样,施力构件5B的上端部从下方与限制体5A的限制构件51接触。施力构件5B的下端部从上方与主体3的第一孔部33的底面接触。施力构件5B对限制体5A朝向上方施力。
<杆体6>
如图1、图2所示那样,杆体6在主体3的上端部中的基部31的前端部附近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如图8、图11所示那样,杆体6具有杆61、突出部62以及支承部63。支承部63位于杆61与突出部62之间。在支承部63具有在左右两侧面之间的范围内贯通的贯通孔60A以及从贯通孔60A向下方延伸的连通部60B。贯通孔60A以及槽部60成为一体,而在支承部63的下表面形成槽部60。突出部62从支承部63的基端侧的侧面朝向基端侧突出。突出部62的前端部的角弯曲。杆61具有细长的弯曲的板状。杆61从支承部63的上侧面朝向前端侧向上方倾斜地延伸。
如图12、图13所示那样,通过将限制体5A的旋转轴53嵌于槽部60,从而杆体6的支承部6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旋转轴53。限制体5A、旋转轴53以及支承部63各自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重叠。杆61通过支承部63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限制体5A。杆体6的旋转中心与在槽部60的贯通孔60A中配置的旋转轴53一致。需要说明的是,旋转轴53的位置与限制体5A在第一孔部33内沿上下方向移动相应地移动。即、杆体6的旋转中心与限制体5A的移动相应地沿上下方向移动。杆体6的旋转中心的移动方向与限制体5A的能够移动的方向一致。杆体6的突出部62从前端侧进入主体3的第二孔部34。突出部62的前端的位置能够与杆体6的旋转相应地沿延伸方向移动。
<柱塞4>
如图3所示那样,柱塞4具有棒体41、抓手42以及衬垫43。棒体41具有圆柱状,且沿着中心线C在延伸方向上延伸。棒体41的直径与主体3的贯通孔30(参照图8)的直径大致相同。棒体41的曲率与限制体5A的凹部54的底部的曲率相同。在棒体41的周壁形成有斜齿轮40。
抓手42设置于棒体41的基端部。如图1、图2所示那样,抓手42具有板状,且与延伸方向正交。抓手42的端部呈波状弯曲。抓手42在使用者进行使柱塞4旋转的操作的情况下被把持。如图2、图3所示那样,衬垫43设置于棒体41的前端部。衬垫43为橡胶制,且比棒体41的直径大。衬垫43为了提高与注射器2的收容部20的紧贴性而设置。
柱塞4在棒体41穿过主体3的贯通孔30的状态下支承于主体3。棒体41沿延伸方向通过在主体3的第一孔部33中收容的限制构件51的凹部54的内侧。抓手42位于比主体3靠基端侧的位置。衬垫43位于比主体3靠前端侧的位置、且位于注射器2的收容部20内。柱塞4能够相对于注射器2、主体3以及限制体5A而沿延伸方向移动。在柱塞4向前端侧移动的情况下,收容于收容部20的流体经由注射器2的连接口23向外部排出。
<通过杆61的操作产生的限制构件51的移动>
限制构件51从施力构件5B受到朝向上方的作用力。如图12所示那样,在未对杆体6的杆61作用外力的情况下,限制构件51根据从施力构件5B受到的作用力而向上方移动。此时,限制构件51的凹部54的底部从下侧接触柱塞4的棒体41的一部分。棒体41的斜齿轮40的一部分与斜内齿轮50啮合。施力构件5B伸长。以下,将凹部54的底部与柱塞4的棒体41的一部分接触的状态下的限制构件51的位置(图12所示的位置)称为接触位置。
在对杆体6的杆61作用有朝下的外力的情况下,杆体6以旋转轴53为中心,在从右侧观察的状态下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13所示那样,杆体6的突出部62以旋转轴53为中心而旋转,在主体3的第二孔部34内朝上移动。突出部62的朝上的移动由于突出部62从下侧与第二孔部34的内侧面的上侧接触而被限制。此时杆体6形成以杆61为力点、以支承部63为作用点、以突出部62为支点的第二类杠杆。因此,作用于杆61的朝下的力作用于支承部63,使支承部63以及旋转轴53向下方移动。由此,限制构件51受到克服施力构件5B的作用力的朝下的力。限制构件51相对于接触位置向下方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杆体6的突出部62未固定于主体3,因此在杆61旋转时,突出部62沿着第二孔部34向基端侧稍微移动。然而,限制体5A的旋转轴53以及支承于旋转轴53的支承部63的位置不沿延伸方向移动,而仅沿上下方向移动。因此,从杆61经由支承部63以及旋转轴53而向限制构件51传递的力笔直朝下地作用,不向相对于下方倾斜的方向作用。
与限制构件51向下方移动相应地,限制构件51的凹部54的底部相对于柱塞4的棒体41的一部分向下侧分离。棒体41的斜齿轮40的一部分与斜内齿轮50啮合的状态被消除。施力构件5B收缩。以下,将凹部54的底部从柱塞4的棒体41的一部分分离了的状态下的限制构件51的位置(图13所示的位置)称为分离位置。
<使用方法>
使用者将在前端部设置有球囊的导管的基端侧的端部与注射器2的连接口23连接。在注射器2的筒体21的收容部20中预先收容用于使球囊扩张的流体。在未对杆61作用外力的状态下,限制构件51根据施力构件5B的作用力而向上方移动,位于接触位置。限制构件51的斜内齿轮50与柱塞4的棒体41的斜齿轮40的一部分啮合。因此,柱塞4的延伸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构件51限制。
使用者把持柱塞4的抓手42而使其旋转。棒体41在限制构件51的斜内齿轮50与斜齿轮40的一部分啮合的状态下旋转,因此棒体41向前端侧移动。柱塞4的衬垫43将收容于注射器2的收容部20的流体经由连接口23向外部挤压。从注射器2挤压出的流体经由导管向球囊流入。由此,球囊扩张,而对患部进行治疗。使用者通过调整柱塞4的抓手42的旋转量,能够控制流入到球囊内的流体的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与柱塞4向前端侧移动而流体的压力增加相应地,在柱塞4作用有朝向基端侧的力。然而,限制构件51位于接触位置,限制构件51的斜内齿轮50与柱塞4的棒体41的斜齿轮40的一部分啮合。因此,柱塞4向基端侧的移动被限制构件51限制。
在由球囊的扩张进行的患部的治疗结束后,使用者握住杆61朝下作用外力。杆体6以旋转轴53为中心旋转,使支承部63以及旋转轴53向下方移动。限制构件51受到克服施力构件5B的作用力的朝下的力,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柱塞4的棒体41的斜齿轮40的一部分与斜内齿轮50啮合的状态被消除。柱塞4在注射器2的收容部20内受到流体的压力,向基端侧移动。流体的压力降低,从球囊排出流体。由此,球囊急速地收缩。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杆61在被使用者操作而使杆体6旋转时,向限制构件51赋予朝向下方的力,能够使限制构件51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在此杆体6的突出部62未固定于主体3。另外,杆体6的支承部63、限制体5A的限制构件51以及旋转轴53在上下方向上重叠配置。因此杆61能够不改变旋转轴53的延伸方向的位置地对限制构件51赋予朝向下方的力。在该情况下,与杆61对限制构件51赋予的力向下方以外的方向分散的情况相比,使限制构件51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所需的杆61操作的力较小即可。因此,加压装置1能够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性。
在使柱塞4的抓手42旋转而从注射器2向球囊排出流体、并使球囊扩张了的情况下,流体的压力增加。由于该压力,在柱塞4作用有朝向基端侧的方向的力。因此,柱塞4的棒体41的斜齿轮40的一部分被强力地按压于位于接触位置的限制构件51的斜内齿轮50。因此,限制构件51成为难以从接触位置朝向分离位置移动的状态。与此相对,使用者通过在该状态下操作杆61,使限制构件51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从而能够使柱塞4向基端侧移动。此时,杆体6能够使针对杆61的朝下的力高效地向限制构件51传递。因此,能够抑制使用者操作杆61所需的力。因此,使用者能够通过对杆61的操作而容易地进行在加压装置1中从限制柱塞4向基端侧的移动的状态切换为能够向基端侧的移动的状态的操作。
在加压装置1中,在限制构件51设置有旋转轴53,在杆61设置有支承部63。在该情况下,在加压装置1中,与限制构件51与旋转轴53成为分体、或者杆61与支承部63成为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旋转轴53以及支承部63的刚性。因此,加压装置1能够稳定地进行与使用者对杆61的操作相应的限制构件51的移动。
加压装置1具备对从限制构件51从分离位置朝向接触位置向上方施力的施力构件5B。施力构件5B在未进行对杆61的操作的状态下,能够将限制构件51稳定地配置于接触位置。
施力构件5B能够将限制构件51稳定地保持在接触位置。因此,加压装置1能够稳定地维持配置于接触位置的限制构件51限制柱塞4向基端侧的移动的状态。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维持由于柱塞4向前端侧移动而从注射器2的收容部20排出的流体而将球囊扩张的状态。
施力构件5B为压缩螺旋弹簧。施力构件5B在限制构件51位于分离位置时收缩,并对限制构件51朝向接触位置施力。另一方面,施力构件5B在限制构件51位于接触位置时伸长。加压装置1能够通过弹簧而容易地实现用于在接触位置保持限制构件51的施力构件。
在限制构件51设置有防止施力构件5B的位置偏移的肋52。在该情况下,加压装置1能够利用施力构件5B对限制构件51稳定地施力,因此能够将限制构件51稳定地配置于接触位置。
柱塞4具有斜齿轮40,限制构件51具有斜内齿轮50。在该情况下,限制构件51能够在配置于接触位置的状态下适当地抑制柱塞4向基端侧的移动。另外,使用者通过在限制构件51配置于接触位置的状态下使柱塞4旋转,能够使柱塞4向前端侧移动。
加压装置1的主体3将限制体5A支承为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主体3能够使限制体5A的限制构件51的延伸方向的位置稳定化,因此能够适当地执行限制构件51对柱塞4的移动的限制。另外,限制体5A沿着主体3的第一孔部3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从而在接触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情况下,加压装置1能够抑制限制体5A相对于主体3的延伸方向的晃动,因此能够将作用于杆61的力向限制体5A高效地传递。
杆体6形成以杆61为力点、以突出部62为支点、以支承部63为作用点的第二类杠杆。另外,在杆体6旋转时,突出部62沿着主体3的第二孔部34向基端侧稍微移动。另一方面,限制体5A的旋转轴53以及杆体6的支承部63不沿延伸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杆体6能够将作用于杆61的上下方向的力向限制构件51效率良好地传递,使限制构件51沿上下方向移动。
注射器2的连结部26具有设置于弹性部810的突出部84以及设置于弹性部860的突出部89。主体3的连结部36具有卡合部94、99。突出部84通过弹性部810发生弹性变形而向内侧移动,并沿顺时针方向通过卡合部94。之后,弹性部810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返回原来的状态,突出部84的端部812与卡合部94的端部941接触。另外,突出部89通过弹性部860发生弹性变形而向内侧移动,并沿顺时针方向通过卡合部99。之后,弹性部860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返回原来的状态,突出部84的端部862紧贴于主体3的卡合部99的端部991。因此,加压装置1能够不使用粘接剂等而利用连结部26、36将注射器2以及主体3连结牢固地连结,因此能够减轻粘接剂等混入注射器内的液体的可能性。
在进行注射器2将收容于收容部20的流体向外部挤压的操作的情况下,对注射器2以及主体3作用有沿着延伸方向使它们相互分离的方向的力。与此相对,将注射器2与主体3连结的工序中的双方的相对移动方向(以中心线C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与注射器2以及主体3的排列方向即延伸方向正交。因此,加压装置1即使对注射器2以及主体3向使它们相互分离的方向反复作用有力,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注射器2以及主体3相互脱离。因此,加压装置1能够长时间维持注射器2以及主体3牢固地连结的状态。
突出部84、89的端部812、862以及主体3的端部941、991均具有平面状,且沿以中心线C以中心的径向延伸。因此,在注射器2的端部812与主体3的端部941接触、并且注射器2的端部862与主体3的端部991接触的状态下,注射器2相对于主体3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被抑制。突出部84、89的端部812、862以及主体3的端部941、991在平面状的宽广区域中相互接触,能够限制主体3相对于注射器2的旋转。因此,加压装置1能够稳定地维持注射器2与主体3连结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每个个体的尺寸误差的产生。
连结部26的突出部82、83、87、88分别在径向的前端部823、883等具有沿径向突出的一对突起部82P、88P等。一对突起部82P、88P等在突出部82、83、87、88进入到主体3的槽部920、930、970、980的状态下,与槽部920、930、970、980的底部接触。一对突起部82P、88P等在槽部920、930、970、980的底部、突出部82、83、87、88的前端部823、883等形成有微小的凹凸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槽部920、930、970、980内的突出部82、83、87、88的径向的位置稳定化。因此,加压装置1能够通过一对突起部82P、88P来消除注射器2与主体3的尺寸误差。
<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注射器2与主体3也可以不能分离。即,注射器2与主体3也可以一体设置。
也可以代替限制体5A,而使旋转轴53包含于杆体6。例如,旋转轴53也可以设置于杆61。也可以代替杆体6,而使支承部63包含于限制体5A。包括旋转轴53以及支承部63的旋转机构也可以相对于限制体5A以及杆体6另外设置。
也可以具有在接触位置以及分离位置分别保持限制构件51的锁定机构。例如,锁定机构也可以在限制构件51分别位于接触位置以及分离位置的状态下保持杆61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加压装置1也可以不具有施力构件5B。
施力构件5B并不限定于压缩螺旋弹簧,也可以是具有弹性的其他构件。例如,施力构件5B也可以是橡胶片等。肋52也可以设置于主体3的第一孔部33的底面。肋52也可以形成为通过作为施力构件5B的压缩螺旋弹簧的中心的棒状。
柱塞4以及限制构件51也可以不具有齿轮。例如,限制构件51也可以通过在位于接触位置的状态下与和柱塞4的棒体41的接触相应地产生的摩擦力,而限制柱塞4向基端侧的移动。
<其他>
延伸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一方向”的一例。前端侧是本发明的“第一方向的一方”的一例。基端侧是本发明的“第一方向的另一方”的一例。下侧是本发明的“第二方向的一方”的一例。支承部63以及旋转轴53是本发明的“旋转机构”的一例。肋52是本发明的“防止机构”的一例。

Claims (7)

1.一种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装置具备:
注射器,其在内部具有能够收容流体的收容部;
柱塞,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注射器沿第一方向移动,且在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移动时,将收容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流体向所述注射器的外部排出;
限制构件,其能够在与所述柱塞分离的分离位置和与所述柱塞接触的接触位置之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移动;
杆,其与旋转动作相应地,使所述限制构件从所述接触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
旋转机构,其设置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限制构件重叠的位置,所述旋转机构将所述杆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限制构件旋转,所述旋转机构能够与所述杆的旋转相应地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旋转机构在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方移动时,对所述限制构件赋予力而使所述限制构件从所述接触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移动;以及
主体,其与所述注射器连接,且在内部具有供所述柱塞穿过的贯通孔,
所述主体具备:
与所述贯通孔连通的第一孔部;以及
从所述第一孔部的侧面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孔部,
所述限制构件支承于所述主体,且通过沿着所述第一孔部移动,从而能够在与穿过所述贯通孔的所述柱塞接触的所述接触位置与所述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加压装置还具备杆体,所述杆体具有所述杆、设置于所述杆的一端部且收容于所述第二孔部的突出部以及位于所述杆与所述突出部之间的所述旋转机构的一部分,
在所述杆旋转时,所述突出部沿着所述第二孔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旋转机构不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
所述杆体形成以所述杆为力点、以所述突出部为支点以及以所述旋转机构的一部分为作用点的杠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机构具备:
旋转轴,其设置于所述杆以及所述限制构件的一方;以及
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杆以及所述限制构件的另一方,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旋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装置具备对所述限制构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分离位置朝向所述接触位置施力的施力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构件为弹簧,
所述弹簧在所述限制构件位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收缩,且对所述限制构件朝向所述接触位置施力,
所述弹簧在所述限制构件位于所述接触位置时伸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限制构件设置有防止所述施力构件的位置偏移的防止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塞具备齿轮,
所述限制构件具备在配置于所述接触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齿轮啮合的内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塞的所述齿轮为斜齿轮,
所述限制构件的所述内齿轮为斜内齿轮。
CN202180016342.0A 2020-07-15 2021-06-22 加压装置 Active CN1151512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4224.6A CN117298423A (zh) 2020-07-15 2021-06-22 加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21271 2020-07-15
JP2020-121271 2020-07-15
PCT/JP2021/023615 WO2022014275A1 (ja) 2020-07-15 2021-06-22 加圧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34224.6A Division CN117298423A (zh) 2020-07-15 2021-06-22 加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1296A CN115151296A (zh) 2022-10-04
CN115151296B true CN115151296B (zh) 2023-11-10

Family

ID=7955527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34224.6A Pending CN117298423A (zh) 2020-07-15 2021-06-22 加压装置
CN202180016342.0A Active CN115151296B (zh) 2020-07-15 2021-06-22 加压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34224.6A Pending CN117298423A (zh) 2020-07-15 2021-06-22 加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66089A1 (zh)
JP (2) JP7469472B2 (zh)
CN (2) CN117298423A (zh)
WO (1) WO2022014275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21739A (en) * 1939-10-16 1940-11-12 Reiter David Hypodermic syringe
US4583974A (en) * 1984-04-04 1986-04-22 Kokernak Denis T Syringe for balloon dilation catheters
US4832692A (en) * 1986-10-14 1989-05-23 Cordis Corporation Inflation syringe assembly fo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EP1400213A1 (de) * 2002-09-18 2004-03-24 Pajunk OHG Besitzverwaltung Vorrichtung zum Applizieren von Knorenzement
CN101468226A (zh) * 2007-11-20 2009-07-01 塞达特公司 气囊的充气装置
CN101732791A (zh) * 2008-11-13 2010-06-16 阿特瑞恩医疗产品有限公司 用于流体移位和加压装置的致动机构
CN103028153A (zh) * 2012-09-13 2013-04-10 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充压器械
JP2013085911A (ja) * 2011-10-21 2013-05-13 Create Medic Co Ltd シリンジ操作装置
CN107101845A (zh) * 2017-06-16 2017-08-29 郑笔耕 一种省力型的便携式土壤取样工具
CN108697843A (zh) * 2016-02-25 2018-10-23 阿特瑞恩医疗产品有限公司 流体移位和加压装置的致动机构、操作和组装方法
CN109071075A (zh) * 2016-04-28 2018-12-21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喷射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13341B1 (fr) 2007-03-07 2009-11-20 Primequal Sa Dispositif d'ejection jetable d'un produit liquide ou pateux
US9522257B2 (en) * 2012-03-30 2016-12-20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Integrated controlled volume inflator device,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use
US10118024B2 (en) * 2015-02-19 2018-11-06 Stuart H. Miller Insufflation pump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21739A (en) * 1939-10-16 1940-11-12 Reiter David Hypodermic syringe
US4583974A (en) * 1984-04-04 1986-04-22 Kokernak Denis T Syringe for balloon dilation catheters
US4832692A (en) * 1986-10-14 1989-05-23 Cordis Corporation Inflation syringe assembly fo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EP1400213A1 (de) * 2002-09-18 2004-03-24 Pajunk OHG Besitzverwaltung Vorrichtung zum Applizieren von Knorenzement
CN101468226A (zh) * 2007-11-20 2009-07-01 塞达特公司 气囊的充气装置
CN101732791A (zh) * 2008-11-13 2010-06-16 阿特瑞恩医疗产品有限公司 用于流体移位和加压装置的致动机构
JP2013085911A (ja) * 2011-10-21 2013-05-13 Create Medic Co Ltd シリンジ操作装置
CN103028153A (zh) * 2012-09-13 2013-04-10 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充压器械
CN108697843A (zh) * 2016-02-25 2018-10-23 阿特瑞恩医疗产品有限公司 流体移位和加压装置的致动机构、操作和组装方法
CN109071075A (zh) * 2016-04-28 2018-12-21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喷射器
CN107101845A (zh) * 2017-06-16 2017-08-29 郑笔耕 一种省力型的便携式土壤取样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014275A1 (zh) 2022-01-20
US20230166089A1 (en) 2023-06-01
JP7469472B2 (ja) 2024-04-16
CN115151296A (zh) 2022-10-04
CN117298423A (zh) 2023-12-29
JP2024083446A (ja) 2024-06-21
WO2022014275A1 (ja) 2022-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19650C (en) Device for at least one of injection or aspiration
JP6179510B2 (ja) 流量制御装置
US4632669A (en) Pressure indicating medical injection gun
US10143534B2 (en) Surgical marker
US11607258B2 (en) Curable material dispensing system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and packaging the same
US20090227947A1 (en) Balloon inflation device
CN115151296B (zh) 加压装置
US7530970B2 (en) Inflation syringe quick release apparatus
WO2019187839A1 (ja) 医療器具
CN108785803B (zh) 医疗分配装置
KR20130047657A (ko) 유체 변위 및 가압 장치용 작동 기구
JP2008099917A (ja) カテーテル用インデフレータ
GB1597336A (en) Micropipettors
JP4596870B2 (ja) 計量手段を有する押し出し装置
WO2016114985A1 (en) Injection device with end of dose mechanism
US10137444B2 (en) Nanoliter pipetting device
JP7102506B2 (ja) 医療器具
CN116829210A (zh) 注射器筒体中的柱塞与推送件板之间的球接头式非固定联接
JP7420787B2 (ja) プランジャー押圧具
JP6428009B2 (ja) 薬液自己注入装置
JP6369127B2 (ja) 穿刺器具
WO2020189150A1 (ja) プランジャー押圧具
CN117243692A (zh) 握夹组件及手术机器人
TW202333634A (zh) 獸醫注射器
CN117597164A (zh) 具有剂量按钮的药物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