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9643A - 输送系统、输送装置、记录系统以及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输送系统、输送装置、记录系统以及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9643A
CN115139643A CN202210313205.XA CN202210313205A CN115139643A CN 115139643 A CN115139643 A CN 115139643A CN 202210313205 A CN202210313205 A CN 202210313205A CN 115139643 A CN115139643 A CN 1151396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load
medium
heating
adhes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32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麻本克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139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96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1/00Machines for separating superposed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8Printing on text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du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heated platen
    • B41J11/00242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onduc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06Advancing webs by friction ba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for web-advancing mechanisms
    • B65H26/02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for web-advancing mechanism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irregularities in running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2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applying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1Processing surface of handled material upon transport or guiding thereof, e.g. cleaning
    • B65H2301/5112Processing surface of handled material upon transport or guiding thereof, e.g. cleaning removing material from outer surface
    • B65H2301/51122Processing surface of handled material upon transport or guiding thereof, e.g. cleaning removing material from outer surface peeling layer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4Modifying physical properties
    • B65H2301/5143Warm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5/00Physical ent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511/00 or B65H2513/00
    • B65H2515/40Temperature; Thermal conductivit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针对输送带而获得介质所需要的粘贴力的方式精度良好地对加热部进行控制的输送系统、输送装置、记录系统以及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该输送系统具备输送装置和剥离装置。输送装置具有:输送带,其具有粘合层,并且对被粘贴在粘合层上的介质进行输送;加热部,其能够对粘合层进行加热;驱动部,其对输送带进行驱动;控制部,其包括对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并且所述控制部对驱动部和加热部进行控制。剥离装置将介质从输送带上剥离。检测部在通过剥离装置而将介质从输送带上剥离的情况下能够对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并且控制部基于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而对加热部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输送系统、输送装置、记录系统以及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系统、输送装置、记录系统以及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的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具备:输送带,其具有粘合层;记录部,其对被粘贴在粘合层上的介质进行记录;加热部,其对输送带进行加热。在此,已知有如下情况,即,通过加热部对粘合层进行加热,从而将提高介质的向粘合层粘贴的粘贴性。因此,精度良好地对加热部进行控制,这在提高介质的粘贴性上,是较为重要的。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如下的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具备:输送带,其具有粘合层;记录部,其对被粘贴在粘合层上的介质进行记录;检测部,其用于对粘合层的粘合力进行检测。检测部在与粘合层接触的状态下,当输送带进行绕周旋转时,其将伴随着输送带的绕周旋转而旋转。在该记录装置中,当粘合层的粘合力降低从而使检测部的旋转停止时,将对粘合层的更换时期进行报知。
但是,粘合层的粘合力会因附着于粘合层的表面上的油墨或介质纤维的附着、或者粘合层的随着时间经过的劣化等各种原因而降低,从而并不一定仅取决于加热温度。也就是说,即使适当地对加热温度进行了管理,粘合层的粘合力也会因附着在其表面上的异物或粘合层自身的劣化等其他原因而发生变化。因此,存在有如下的课题,即,在原样保持粘合层的实际的粘合力降低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发生介质无法适当地粘贴的情况。
此外,虽然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检测部对粘合层的粘合力进行检测,并对更换时期进行报知,但在介质输送装置的运转过程中无法将输送带的粘合层控制为适当的粘合力。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7-5049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158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课题的输送系统具备:输送装置,其具有输送带、加热部、驱动部和控制部,其中,所述输送带具有粘合层并且对被粘贴在所述粘合层上的介质进行输送,所述加热部能够对所述粘合层进行加热,所述驱动部对所述输送带进行驱动,所述控制部包括对所述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并且所述控制部对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剥离装置,其将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剥离,所述检测部在通过所述剥离装置而将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剥离的情况下能够对所述驱动部的所述负载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而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
解决上述课题的输送装置为,具备对通过剥离装置而被剥离的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带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具备:加热部,其能够对所述输送带进行加热;驱动部,其对所述输送带进行驱动;控制部,其包括对所述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并且所述控制部对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所述输送带被构成为,具有粘合层并且能够对被粘贴在所述粘合层上的所述介质进行输送,所述加热部被构成为,能够对所述粘合层进行加热,所述检测部被构成为,在通过所述剥离装置而将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剥离的情况下,能够对所述驱动部的所述负载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而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
解决上述课题的记录系统具备:记录装置,其具有输送带、记录部、加热部、第一驱动部和第一控制部,其中,所述输送带具有粘合层并且对被粘贴在所述粘合层上的介质进行输送,所述记录部能够对所述介质进行记录,所述加热部能够对所述粘合层进行加热,所述第一驱动部对所述输送带进行驱动,所述第一控制部对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剥离装置,其将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剥离,所述剥离装置具备第二驱动部和第二控制部,其中,所述第二驱动部对该剥离装置进行驱动,所述第二控制部包括对所述第二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并且所述第二控制部对所述第二驱动部进行控制,所述检测部在通过所述剥离装置而将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剥离的情况下能够对所述第二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所述第一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而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
解决上述课题的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为,具有输送带、加热部和驱动部的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输送带具有粘合层并且对被粘贴在所述粘合层上的介质进行输送,所述加热部能够对所述粘合层进行加热,所述驱动部对所述输送带进行驱动,所述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即:对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被剥离时的所述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基于所检测出的所述负载的值来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记录系统的框图。
图2为示意性地表示记录系统的侧视图。
图3为对负载历史信息进行说明的曲线图。
图4为对加热温度控制处理进行说明的曲线图。
图5为表示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6为表示报知画面的示意图。
图7为表示加热温度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8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记录系统的框图。
图9为表示加热温度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0为对变更例中的加热温度控制处理进行说明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记录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将在参照附图的同时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那样,记录系统10具备记录装置11和剥离装置13。本实施方式的记录系统10具备:报知装置14、保持装置15、张力调节装置16、和能够与记录装置11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40。
本实施方式的报知装置14具有显示部17和输入部18。
显示部17对信息进行显示。显示部17例如为液晶显示器。报知装置14通过显示部17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显示,从而向用户进行报知。报知装置14也可以对输送装置12的运转状况进行报知。
输入部18为,输入指示的结构。因此,用户在对记录系统10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向输入部18输入指示。被输入至输入部18中的指示通过报知装置14而被输入至记录装置11中。
输入部18例如为触摸面板。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部17和输入部18被一体构成。输入部18可以为例如鼠标、键盘等。
记录装置11为,通过向例如作为布帛、纸张等的介质99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从而对文字、照片等图像进行记录的喷墨式的打印机。
记录装置11具有记录部22、输送装置12和控制部20。控制部20例如统一地对记录装置11进行控制。控制部20被设为,能够与剥离装置13、报知装置14、保持装置15、张力调节装置16以及终端装置40进行通信。控制部20也可以对剥离装置13、报知装置14、保持装置15、张力调节装置16以及终端装置40进行控制。
输送装置12具备输送带23,所述输送带23对记录部22设为记录对象的介质99进行输送(参照图2)。输送带23具有粘合层32(参照图2),并且对被粘贴在粘合层32上的介质99进行输送。本实施方式的输送带23为,在表面上具有当作为粘合层32而被加热时呈现出粘合性的粘合剂的热敏型的胶带。粘合剂在本说明书中也被称为胶。输送装置12具备能够对粘合层进行加热的加热部19、和对输送带23进行驱动的驱动部25。输送装置12具备能够对输送带23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部30。温度检测部30为,例如热敏电阻或非接触型的温度传感器。
终端装置40具有用于与记录装置11进行通信的通信部41、和存储有对被发送至记录装置11的图像数据进行编辑的软件的存储部42。通信部41能够经由有线或无线网络,从而向记录装置11发送与图像数据相关的任务数据或各种数据。存储部42具有SSD(SolidState Disk:固态硬盘)或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等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并且能够对图像数据或各种数据进行保存。此外,终端装置40与报知装置14电连接,并且能够经由报知装置14从而执行图像数据的编辑等。
另外,报知装置14既可以被设置于终端装置40内,也可以独立于终端装置40。在报知装置14独立于终端装置40的情况下,将使用通信线缆等从而使得报知装置14能够与终端装置40进行信息通信。
控制部20能够被构成作为,包括按照计算机程序而执行各种处理的一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各种处理中的至少一部分处理的特定用途集成电路等的一个以上的专用的硬件电路、或者它们的组合的电路。处理器包括CPU以及RAM和ROM等存储器,并且存储器对被构成为使CPU执行处理的程序代码或者指令进行存储。存储器也就是计算可读介质包括能够通过通用或者专用的计算机来进行访问的所有可读介质。
控制部20包括检测部21。检测部21为,例如电机驱动器。在该情况下,在控制部20中,电机驱动器和处理器既可以被配置在同一芯片上,也可以被配置在不同的芯片上。
检测部21能够对驱动部25的负载进行检测。本实施方式的检测部21在通过剥离装置13而将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剥离的情况下,对驱动部25的负载进行检测。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20通过向电机驱动器输出电流指令值,从而对在驱动部25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控制,由此,对输送带23进行速度控制。因此,电机驱动器能够对在驱动部25中流动的电流值进行检测。由于驱动部25以按照目标速度来实施驱动的方式实施控制,因此如果对输送带23进行驱动时的负载变大时,则驱动电流增大。驱动部25的电流根据输送带23的负载而变化。
在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被剥离时输送带23承受介质99的负载取决于粘合层32的粘合力。粘合层32的粘合力越大,则检测部21所检测出的负载越大。检测部21将驱动部25的负载作为在驱动部25中流动的负载电流从而进行检测。控制部20基于检测部21的检测结果,从而加热部19进行控制。也就是说,控制部20实施基于对驱动部25的负载进行检测而得到的检测值,从而实施对加热部19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的加热温度控制处理。另外,关于加热温度控制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叙述。
接下来,参照图2,对记录系统1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那样,记录装置11具备记录部22和输送装置12。输送装置12具有输送带23、驱动辊24、驱动部25、从动辊26。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2具有加热部19、按压部27、清扫部28、干燥部29。
记录部22例如向介质99喷出液体。由此,记录部22对介质99进行记录。记录部22例如为头。记录部22既可以为相对于介质99而进行扫描的串行头,也可以为跨及与介质99的宽度大致相同的范围而延伸的行式头。
另外,记录部22并不限于喷墨方式,也可以为在赋予固体的调色剂之后通过各种各样的感光单元从而使图像等定影在介质99上的电子照片方式。
记录装置11具有输送装置12。输送装置12包括输送带23、驱动辊24和从动辊26。输送带23具有基材31和粘合层32。
基材31被设置为无接头状。基材31具有第一面33、和作为与第一面33相反的面的第二面34。第一面33为,在基材31中成为外周面的面。第二面34为,在基材31中成为内周面的面。
粘合层32被设置在第一面33上。粘合层32具有粘合性。粘合层32通过具有粘合性的粘合剂而被形成。粘合层32通过在第一面33上涂布有粘合剂而被形成。粘合层32以跨及第一面33的整周的方式被形成。粘合层32的粘合力伴随着记录装置11的使用、时间的经过等而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在粘合层32上粘贴有介质99的表面的层设为表面层时,采用具有如下特性的粘合剂,所述特性为,粘合层32的表面层的温度越高,则粘合层32的粘合力越大这一特性。另外,也可以使用具有粘合层32的表面层的温度越高则粘合层32的粘合力越小这一特性的粘合剂。
粘合层32为,用于粘贴有介质99的层。即,输送带23对被粘贴在粘合层32上的介质99进行输送。介质99在通过输送带23而被输送的中途处,通过记录部22而被记录。因此,记录部22相对于基材31而位于与第一面33对置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记录部22位于与输送装置12相比靠上方处。
输送带23被设为无接头状。本实施方式的输送带23被卷绕在驱动辊24和从动辊26上。由此,在基材31中,第二面34与驱动辊24和从动辊26接触。输送带23通过进行绕周旋转,从而对介质99进行输送。输送带23在驱动辊24和从动辊26上进行绕周旋转。换而言之,输送带23以连结从驱动辊24的旋转中心至从动辊26的旋转中心为止的假想直线的中央点为中心进行旋转。
驱动辊24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构成。驱动辊24与驱动部25相连接。驱动部25例如为电机。当驱动部25进行驱动时,驱动辊24进行旋转。当驱动辊24进行旋转时,输送带23进行绕周旋转。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从而使驱动部25向驱动辊24传递驱动力,进而对输送带23进行驱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部25能够使驱动辊24在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二方向这两个方向上进行旋转。即,输送带23能够在输送介质99的方向、和作为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反输送方向这两个方向上进行绕周旋转。
驱动部25具有编码器35。编码器35为,用于对驱动辊24的旋转量、转速等进行检测的结构。通过编码器35,从而能够使驱动辊24精度良好地进行旋转。
从动辊26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构成。从动辊26从动于输送带23的绕周旋转。即,从动辊26伴随着驱动辊24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按压部27位于输送装置12的外侧。由此,按压部27相对于基材31而位于与第一面33对置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27位于与输送装置12相比靠上方处。
按压部27将介质99按压在输送带23上。由此,介质99被粘贴在粘合层32上。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27朝向输送带23而向下方按压介质99。按压部27通过输送带23进行绕周旋转,从而将介质99依次粘贴在粘合层32上。
按压部27例如为不进行旋转的杆。按压部27也可以为能够旋转的辊。按压部27例如通过在输送带23的周面上往复移动预定距离,从而有效地将介质99粘贴在粘合层32上。
清扫部28位于输送带23的外侧。因此,清扫部28相对于基材31而位于与第一面33对置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清扫部28位于与输送带23相比靠下方处。
清扫部28通过与粘合层32接触,从而对粘合层32进行清扫。本实施方式的清扫部28从下方与输送带23接触。清扫部28例如包括与粘合层32接触的刷子。清扫部28通过输送带23进行绕周旋转,从而依次对粘合层32进行清扫。
在记录装置11中,伴随着记录部22对介质99进行记录,从而有时会有液体附着在粘合层32上。为了去除附着在粘合层32上的液体,清扫部28对粘合层32进行清扫。
本实施方式的清扫部28使用清洗液来对粘合层32进行清扫。清扫部28例如通过使被清洗液润湿了的刷子与粘合层32接触,从而对粘合层32进行清扫。由此,可有效地去除在粘合层32上附着的液体。在该情况下,当清扫部28对粘合层32进行清扫时,输送带23会被清洗液润湿。清洗液例如为水。
干燥部29位于输送带23的外侧。因此,干燥部29相对于基材31而位于与第一面33对置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干燥部29位于与输送带23相比靠下方处。
干燥部29使被清洗液润湿了的粘合层32干燥。干燥部29例如通过将热风吹送在输送带23上,从而使粘合层32干燥。本实施方式的干燥部29从下方对输送带23吹送热风。干燥部29通过输送带23进行绕周旋转,从而使被清洗液润湿了的粘合层32依次干燥。
加热部19位于输送带23的外侧。因此,加热部19相对于基材31而位于与第一面33对置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加热部19位于与输送带23相比靠下方或者从动辊26的侧方处。加热部19在对介质99进行记录时的输送带23的绕周旋转方向上,位于和与按压部27相比靠上游侧且与干燥部29相比靠下游侧的部分的第一面33相对置的位置处。
加热部19对粘合层32进行加热。加热部19例如具有加热器19H。加热部19也可以为代替加热器19H而具有通过热风来进行加热的热风器。总而言之,加热部19只要能够对介质99进行加热即可,该加热方式可以为辐射式、传导式、热风式(对流式)、以及它们的组合中的任意一个方式。
加热部19被配置在接近按压部27的上述的位置处的理由如下。这是为了,通过将从按压部27起到朝向带绕周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加热部19的加热位置为止的距离缩短到预定距离以下,从而趁着被加热而被提高的粘合层32的粘合力较高而将介质99按压在粘合层32上,进而确保其粘贴力。
此外,输送装置12具备能够对输送带23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部30。温度检测部30既可以为通过对加热部19的温度进行检测从而间接地对输送带23的温度进行检测的装置,也可以为以非接触的方式来对输送带23的温度进行直接检测的装置。温度检测部30也可以为如下装置,即,对被构成加热部19的加热器19H的热所加热并通过辐射该热从而加热输送带23的铝板等的金属制的辐射部件的温度进行检测的装置。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输送装置12也具备以非接触的方式对输送带23的温度进行检测的第二温度检测部38。
温度检测部30被用于加热部19的加热温度的控制中。第二温度检测部38被用于对输送带23的异常的过热进行检测。另外,既可以将第二温度检测部38用于加热部19的加热温度的控制中,也可以采用具备兼作加热控制用和过热检测用的一个温度检测部的结构。
接下来,在着眼于输送带23的周面上的特定的区域的同时,对记录装置11的一系列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按压部27针对输送带23的周面上的特定的区域而对介质99进行按压。接下来,记录部22对被粘贴在该特定的区域上的介质99进行记录。接下来,被粘贴在该特定的区域上的介质99通过剥离装置13而从输送带23上被剥离。接下来,清扫部28对该特定的区域进行清扫。接下来,干燥部29对该特定的区域进行干燥。接下来,加热部19对该特定的区域进行加热。该特定的区域中的粘合层32的粘合力通过加热而被提高。接下来,按压部27针对该特定的区域,再次对介质99进行按压。以此方式,通过输送带23进行绕周旋转,从而使图像被依次记录在介质99上。
接下来,对保持装置15、张力调节装置16以及剥离装置13进行说明。
保持装置15对卷叠有介质99的卷筒体进行保持。保持装置15以可旋转的方式对卷筒体进行保持。保持装置15所保持的卷筒体为,卷叠有记录前的介质99的第一卷筒体R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输送带23进行驱动,从而使介质99从被保持在保持装置15上的第一卷筒体R1上被放卷。被放卷的介质99从保持装置15朝向记录装置11被输送。
张力调节装置16例如具有接触部件36和弹性部件37。接触部件36在保持装置15与记录装置11之间与介质99接触。本实施方式的接触部件36相对于介质99而与被记录部22记录的面接触。接触部件36例如既可以为圆柱状的不旋转的杆,也可以为能够旋转的辊。
弹性部件37具有弹性。弹性部件37被安装在接触部件36上。弹性部件37例如为弹簧。弹性部件37根据施加在保持装置15与记录装置11之间的介质99上的张力的大小,从而进行伸缩。即,在施加于介质99上的张力较大的情况下,弹性部件37收缩。在施加于介质99上的张力较小的情况下,弹性部件37伸展。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从而张力调节装置16以使保持装置15和记录装置11之间的介质99的张力成为大致固定的方式进行调节。
剥离装置13对卷叠有介质99的卷筒体进行保持。剥离装置1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对卷筒体进行保持。剥离装置13所保持的卷筒体为,卷叠有通过记录装置11之后的介质99的第二卷筒体R2。
剥离装置13也可以为在输送带23与卷筒体之间具备干燥机45的结构。干燥机45具备对介质99进行输送的输送部46、和对被输送部46输送的介质99进行干燥的干燥器47。干燥器47例如也可以被配置在夹着介质99的输送路径的两侧处,并从两面对介质99进行干燥。干燥器47可以为加热器式和热风式的中任意一个。剥离装置13具备能够对介质99进行检测的传感器48。剥离装置13在传感器48检测到介质99时,在收卷介质99的方向上以预定量而被驱动。
由此,在记录系统10中,剥离装置13从记录装置11上收卷介质99。即,剥离装置13对介质99进行回收。剥离装置13由未图示的电机等的驱动源传递驱动力,并以预定的转矩从记录装置11中收卷介质99。
剥离装置13将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剥离。本实施方式的剥离装置13通过使第二卷筒体R2进行旋转,从而将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剥离。具体而言,剥离装置13在输送带23的周面中的驱动辊24上的剥离位置P2处,对介质99进行剥离。由于在从剥离位置P2起至剥离装置13为止的介质99的一部分即介质99B上被施加有预定的张力,因此在介质99B上基本没有发生松弛。在此,将在与剥离位置P2相比靠输送带23的绕周旋转方向的上游处被粘贴在粘合层32上的介质99的一部分设为介质99A。此时,在剥离位置P2的附近处,介质99A与介质99B所成的角度、也就是剥离角θ小于90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粘合层32的粘合力越大,则剥离角θ越小。即,相对于驱动辊24的剥离位置P2根据粘合力而变化。
在作为介质99的一部分的介质99B上,作用有基于在粘合层32和介质99之间发挥作用的粘合力的张力Te。张力Te从剥离位置P2作用向剥离装置13。在此,由于剥离角θ小于90度,因此张力Te的成分中的、沿着介质99A的成分TA的朝向接近于反输送方向。沿着介质99A的成分TA可用T×cosθ来表示。此时,当在驱动辊24与输送带23之间不产生滑动的情况下,当通过剥离装置13而将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剥离时,基于沿着介质99A的成分TA的力矩将以抵抗驱动辊24的转距的方式而发挥作用。因此,剥离装置13将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剥离的情况成为对于绕周旋转的输送带23来说的阻力。即,当剥离装置13将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剥离时,将在驱动部25中产生负载。当在驱动部25中产生负载时,会有与该负载的大小相应的负载电流流至驱动部25。
粘合层32的粘合力越大,则因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被剥离而在驱动部25中产生的阻力越大。由此,粘合层32的粘合力越大,则为了使输送带23输出目标的输送速度而流向驱动部25的负载电流越大。相反地,当粘合层32的粘合力变小时,为了使输送带23输出目标的输送速度而流向驱动部25的负载电流变小。即,在粘合层32的粘合力较大的情况下,与粘合层32的粘合力较小的情况相比,流向驱动部25的负载电流变大。以此方式,当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被剥离时,则有与粘合力的大小相应的负载电流流向驱动部25。也就是说,所谓负载电流是指,在将介质99从粘合层32上剥离的情况下,为了使输送带23输出目标的输送速度而被供给至驱动部25的电流。
加热温度控制的内容
接下来,参照图3、图4来对由控制部20实施的加热温度控制进行说明。控制部20基于检测部21的检测结果,从而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检测部21在通过剥离装置13而将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剥离的情况下,对驱动部25的负载进行检测。故此,控制部20基于在通过剥离装置13而将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剥离时由检测部21所检测出的驱动部25的负载,从而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20基于在通过剥离装置13而将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剥离时根据输送带23承受介质99的负载而流过驱动部25的负载电流,从而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在此,粘合层32的粘合力越大,负载电流的值越大,粘合层32的粘合力越小,该值越小。此外,即使粘合力相同,如果是介质种类不同,则粘贴力也不同。而且,为了防止输送带23上的介质的位置偏移,从而不论介质种类如何均需要有阈值以上的粘贴力。因此,控制部20基于由检测部21所检测出的负载电流,从将加热部19控制为可得到所需的粘贴力的温度。
控制部20在存储器等存储部中,针对每个介质种类而存储了表示被检测出的负载(在本示例中为作为负载电流的值的负载电流值)和粘合力的关系的参考数据。该参照数据是基于通过改变介质种类的实验而对粘合层32的粘合力与负载电流值的关系进行测定而得到的测定数据、或者对该关系进行模拟而得到的模拟数据,从而被创建的。
控制部20基于负载电流值来对当前的粘贴力进行推断,并以使该推断的当前的粘贴力接近目标粘贴力的方式对加热部19的加热温度进行反馈控制。该反馈控制既可以将对负载电流值进行换算而得到的粘贴力的值设为控制变量来实施,也可以将检测部21所检测出的负载电流值直接原样设为控制变量来使用从而实施。
在此,如图2所示那样,将由加热部19来加热输送带23的位置设为加热位置P1,将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被剥离的位置设为剥离位置P2。但是,粘贴力由粘合力和介质种类来决定。因此,对于由检测部21所检测的负载电流而言,如果介质种类是相同的,则其成为与粘合力相应的值。在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被剥离的剥离位置P2处所检测出的负载取决于在预定时间前在加热位置P1处所加热的加热温度。当将从加热位置P1起至剥离位置P2为止的输送带23的沿着外周面的距离设为D,将输送带23的移动速度设为V时,直到从加热位置P1至剥离位置P2的输送带23上的位置移动为止的所需时间T1可用T1=D/V来表示。在剥离位置P2处被检测出的粘贴力为,在所需时间T1前在加热温度下被加热的结果。因此,控制部20考虑了与距离D相应量的偏差,并基于在剥离位置P2处检测出的负载的值,从而对位于该剥离位置P2处的输送带23上的位置接下来到达加热位置P1时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
此外,介质99的粘贴力在输送带23的一圈期间内不一定是固定的,会在油墨或介质纤维等的异物附着在粘合层32上的位置降低,或者在粘合层32发生了劣化的位置降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输送带23的一圈量的粘贴力(负载)进行测定,从而取得与带的一圈量的粘贴力相关的历史信息。并且,即使在粘合力因异物的附着或粘合剂的劣化的原因而降低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所需的粘贴力,控制部20也会基于该负载历史信息来对加热部19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
图3表示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历史信息LP。在图3的曲线图中,横轴表示带一圈量的带旋转位置,纵轴表示温度T和负载L。带旋转位置例如被表示作为,以负载的测定开始时的与剥离位置P2对应的输送带23上的位置为起点、且在从负载的测定开始时起输送带23旋转一次(一圈)的期间内通过剥离位置P2的输送带23上的位置。在图3的曲线图中,示出了温度历史信息HT、和负载历史信息LP。当输送带23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T0时,控制部20开始进行负载历史信息LP的测定。控制部20通过在目标温度T0下以带的一圈量的形式对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被剥离的剥离位置P2处的负载进行检测,从而取得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历史信息LP。
如图3所示那样,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历史信息LP成为如下信息,即,由于存在有因异物的向粘合层32的附着或粘合剂的劣化的原因而使粘合力降低的场所,因此在带的一圈期间内负载发生变动的历史信息。在取得了该初始的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历史信息LP时,控制部20基于温度检测部30的检测温度,从而以使输送带23成为目标温度T0的方式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
图4为,对基于图3所示的负载历史信息LP来控制加热部19的加热温度控制处理进行说明的曲线图。在图4的曲线图中,与图3同样地,横轴表示带旋转位置,纵轴表示温度T和负载L。控制部20基于带的一圈量前的负载历史信息LP,从而以得到相当于目标粘贴力的目标负载L0的方式对加热部19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控制部20基于图3所示的负载历史信息LP,从而以图4的曲线图中所示出的控制温度CT为目标温度而对加热部19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控制温度CT大于温度历史信息HT的值。通过由该控制部20实施的加热温度控制处理,从而使加热部19被控制为,使根据在剥离位置P2处被检测出的负载L而被推断的粘贴力成为根据目标负载L0而被推断的目标粘贴力。具体而言,被控制为,使图3中的负载历史信息LP的最小值成为目标负载L0以上。在于图4中实施加热温度控制处理的带的一圈的期间内,取得接下来的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历史信息LP。以此方式,在每当输送带23旋转一次时,每次都取得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历史信息LP。然后,控制部20基于在上一次的带的一圈中所取得的负载历史信息LP,从而对接下来的带的一圈的加热部19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另外,也可以基于初始的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历史信息LP,从而实施以后的每圈的加热温度控制处理。
以上说明的控制为,在使用了具有粘合层32的表面层的温度越高则粘合层32的粘合力越大的特性的粘合剂的情况下的控制。但是,控制的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使用了具有粘合层32的表面层的温度越高则粘合层32的粘合力越小的特性的粘合剂的情况下,将以使控制温度CT变得小于温度历史信息HT中所包含的温度的值的方式来对控制温度CT进行控制。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被控制为,使图3中的负载历史信息LP的最小值成为目标负载L0以上。
控制部20设定有在转移至加热温度控制前将输送带23加热至目标温度为止的预热期间(加热准备期间)。在预热期间内,实施在使输送带23进行绕周旋转的同时,在无介质99的状态下对输送带23进行加热的预热动作。然后,当通过预热动作而使输送带23达到目标温度时,将介质99安置在输送带23上,并开始实施记录部22对介质99进行记录的记录动作。在达到了该目标温度T0后,当开始实施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被剥离的剥离动作时,由于在控制部20中关于最初的带的一圈量而言仍没有负载历史信息LP,因此在原样维持目标温度T0的条件下,取得图3所示的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历史信息LP。
显示部的显示内容
如图5所示那样,显示部17对设定画面50进行显示。在该设定画面50中,能够输入与布的种类、胶的种类相关的设定数据、粘合力的目标值、粘合力的阈值的值。在设定画面50中,具有布的种类的输入栏51、胶的种类的输入栏52。即使加热温度相同,根据布的种类以及胶的种类,从而介质99相对于粘合层32的粘贴力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控制部20也可以在预热时,在设定画面50中推荐与布的种类以及胶的种类的信息相应的目标温度。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20以使介质99相对于粘合层32的粘贴力成为固定值的方式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在此,驱动部25的负载包括对输送带23进行驱动的驱动负载、在介质99被剥离时的剥离负载、承受按压部27以及清扫部28等接触物的接触负载。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带的移动速度固定的基础上,将驱动负载以及接触负载视为大致固定。此外,介质99的粘贴力越大,则剥离负载越大。也就是说,剥离负载成为与粘贴力相应的值。
因此,控制部20以使驱动部25的负载成为固定的方式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由此,控制部20能够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以使粘贴力成为固定。
此外,在图5所示的设定画面50中,具有目标值的输入栏53、阈值的输入栏54。在本实施方式中,目标值被用将最大负载电流设为100的情况下的相对值(%)来表示。此外,阈值也被用将最大负载电流设为100的情况下的相对值(%)来表示。在此,最大负载电流为,当对粘贴力进行检测时,针对该粘合层32而被检测出的负载电流的初始值。
目标值为,用户所期望的粘贴力的目标值。如果将目标值增大至所需以上,则加热部19的加热温度会变高为所需以上,从而加热部19的消耗电力变大。因此,为了节约消耗电力,用户能够设定粘贴力的相对值。阈值为,对粘合层32的更换时期进行规定的值。由于每个用户所使用的布的种类或胶的种类不同,因此所需要的粘贴力也不同。此外,即使粘合力相同,根据布的种类(介质种类),所需要的粘贴力也不同。因此,能够针对每个用户来设定对粘合层32的更换时期进行规定的阈值。
粘合层32的粘合力伴随着时间经过而降低。因此,当对粘贴力进行检测时,针对该粘合层32而言最初被检测出的负载电流最大。将最初被检测处的负载电流称为最大负载电流。另外,应作为粘合层32的更换时期的最低的粘贴力预先被控制部20所设定。最低的粘合力相对于根据最大负载电流而计算出的最大的粘贴力的相对值被设为阈值的最低值。在输入栏54中,能够在最低的阈值以上的范围内实施阈值的输入。
另外,在设定画面50的输入栏53、54中,也可以为代替输入粘贴力的设定值而输入粘合力的设定值的结构。由于粘贴力是根据粘合力和布的种类(介质种类)而决定的,因此参照表示每个布的种类的被存储于存储器中的、粘贴力(负载电流)和粘合力的关系的参照数据,从而控制部20可以根据被输入至输入栏53、54中的各个粘合力的相对值来对目标粘贴力以及粘贴阈值进行计算。
此外,在设定画面50中,显示有确认按钮55和取消按钮56。确认按钮55为,对设定值进行确定的按钮。当在全部的项目中输入了文本以及输入值的状态下确认按钮55被按下时,便确定了设定值。取消按钮56为,取消设定值的按钮。当取消按钮56被按下时,设定画面50被关闭。
实施方式的作用
接下来,对记录系统10、记录装置11以及输送装置12的作用进行说明。
以下,参照图5~图7,对控制部20所执行的加热温度控制处理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20以与图像的记录并行的方式而实施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的加热温度控制处理。用户在被显示于显示部17上的设定画面50中,例如通过对触摸面板式的输入部18进行操作,从而输入各种设定值。用户在设定画面50中,从列表中选择并输入介质种类以及胶的种类的信息。此外,用户在设定画面50中,输入目标值和阈值。目标值能够通过输入部18来进行输入。阈值能够通过输入部18来进行输入。
以下,对控制部20所实施的加热温度控制处理进行说明。
在步骤S11中,控制部20实施预热动作。详细而言,控制部20基于温度检测部30的检测结果并按照预定的升温分布曲线来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在本示例中,对加热部19所具有的加热器19H的电流值进行控制。由此,使加热器温度(即检测温度)上升达到目标温度为止。目标温度为,获得适当的粘贴力的温度。该目标温度根据介质种类以及胶的种类而被决定。控制部20从向设定画面50输入的输入信息中,取得介质种类以及胶的种类的信息。
在步骤S12中,控制部20对是否达到了目标温度进行判定。如果达到了目标温度,则前进至步骤S13,如果没有达到目标温度,则持续进行步骤S11的预热动作。
在步骤S13中,控制部20开始进行印刷。控制部20开始进行介质99的输送,并且使记录部22针对介质99而记录基于记录数据的图像。此时,由于加热器温度达到了目标温度,因此介质99以所需的粘贴力而被粘贴在带上。
但是,在附着有记录部22所喷出的油墨等液体的场所、附着有布纤维的场所、胶被剥离的场所等中,带表面的胶(粘合剂)的粘合力会降低。因此,在带的一圈中,根据其周向的位置,从而粘合力有所不均。也就是说,在带的一圈中,根据其周向的位置,从而粘贴力有所不均。在本实施方式中,实施加热器温度控制,以便减小该带的一圈中的粘贴力的不均匀。
在步骤S14中,控制部20对带的一圈量的负载进行检测。控制部20对驱动部25的负载进行检测。详细而言,控制部20通过检测部21来对驱动部25的负载电流进行检测。即,控制部20将检测部21所检测出的负载电流设为驱动部25的负载。另外,控制部20在从开始进行将记录后的介质99自输送带23上剥离的剥离动作之后,在输送带23环绕一圈的期间内,对驱动部25的负载进行检测。是否开始进行介质99的剥离动作,既可以根据驱动部25的负载来进行检测,也可以通过来自输入部18的指示来进行判断。例如,用户在预热动作结束时,将介质99安置在带上并开始进行印刷,或者在未印刷的状态下通过输送带23来输送介质99并将介质99的顶端部缠绕在芯材上。此后,通过开始进行剥离装置13将介质99收卷在第二卷筒体R2上的收卷动作,从而开始进行将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剥离的剥离动作。
在步骤S15中,控制部20取得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历史信息。在此,所谓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历史信息是指,表示过去一次的带的一圈量的带旋转位置和驱动部25的负载的关系的历史信息。例如,可得到图3所示的负载历史信息。该负载历史信息是在加热器温度为固定的目标温度T0的基础上得到的。由图3所示的曲线图可知,带的一圈量的负载根据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均。另外,负载历史信息的测定位置成为输送带23上的剥离位置P2。创建负载历史信息的负载的检测开始时的剥离位置P2成为开始测定位置,从该开始测定位置处取得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历史信息。
在步骤S16中,控制部20对带粘合力进行计算。控制部20例如基于负载历史信息LP而对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平均值进行计算。负载平均值通过将带的一圈量的负载的累计值除以测定点(检测点)的数量从而被计算出来。控制部20通过参照参照数据而将负载平均值转换为粘合力的值,从而取得带粘合力。在此,由于带粘合力通过介质99的粘贴力来评价,因此这里所说的带粘合力与介质99的向粘合层32粘贴的粘贴力意义相同。另外,表示负载与粘合力的关系的参照数据针对每个布的种类而被存储于存储器中。
在步骤S17中,控制部20对带粘合力是否达到了目标值进行判定。如果带粘合力没有达到目标值,则前进至步骤S18。另一方面,如果带粘合力达到了目标值,则前进至步骤S21。
在步骤S18中,控制部20对加热部19是否为最大输出进行判定。如果不是最大输出,则前进至步骤S19,并在将加热部19的输出从当前的输出上升预定量之后,转移至步骤S14。在即使以各预定量上升了输出而达到最大输出也未达到目标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17、S18中均为否定判定),控制部20将前进至步骤S20。
在步骤S20中,控制部20对处于粘合剂的更换时期的意思的信息进行报知。详细而言,如图6所示那样,控制部20在显示部17的报知画面57上,显示出旨在促进粘合剂的更换的消息MS。
即,控制部20在以加热部19能够输出的最大输出来对输送带23进行了加热的情况下(步骤S18),在基于负载电流的粘贴力为阈值以下时,将使报知装置14报知促进粘合剂的更换的信息。
在步骤S21中,控制部20基于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历史信息来对加热器进行温度控制。即,控制部20基于图3、图4所示的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历史信息LP,从而对加热部19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
在步骤S22中,控制部20取得本次的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历史信息。即,控制部20在本次的带的一圈的期间内,取得图4所示的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历史信息LP。控制部20在本次的带的一圈中的各个带旋转位置处,实施步骤S21的处理和步骤S22的处理。
通过由该控制部20实施的加热温度控制,从而可在按压部27将介质99粘贴在粘合层32上的区域中得到能够以目标粘贴力来进行粘贴的粘合力。其结果为,介质99能够以适当的粘贴力而被粘贴在粘合层32上。
在步骤S21中,控制部20对印刷是否已结束进行判定。如果印刷没有结束,则返回至步骤S21,并反复执行步骤S21以及步骤S21的各个处理。并且,如果印刷结束,则控制部20结束该加热温度控制处理的例程。
如以上详细叙述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得到以下的效果。
(1)输送系统具备输送装置12和剥离装置13。输送装置12具有:输送带23,其具有粘合层32,并对被粘贴在粘合层32上的介质99进行输送;加热部19,其能够对粘合层32进行加热;驱动部25,其对输送带23进行驱动;控制部20,其包括对驱动部25的负载进行检测的检测部21,并且对驱动部25和加热部19进行控制。剥离装置13将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剥离。检测部21在通过剥离装置13而将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剥离的情况下,能够对驱动部25的负载进行检测,并且控制部20基于检测部21的检测结果而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根据该结构,能够基于实际介质99被剥离时的驱动部25的负载从而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当介质99的相对于输送带23的粘贴力发生变化时,介质99被剥离时的驱动部25的负载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在可得到所需要的粘贴力的温度下,对粘合层32进行加热。另外,由于是对实际被使用的介质99从粘合层32上被剥离时的驱动部25的负载进行检测,因此粘贴力的检测精度较高。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以便获得所需的粘贴力。
(2)输送系统具备对输送装置12的运转状况进行报知的报知装置14。在加热部19以能够输出的最大输出来对输送带23进行加热的情况下,当作为负载的一个示例的基于负载电流的粘合力为阈值以下时,控制部20使报知装置14报知促进粘合剂的更换的信息。因此,用户能够简单地掌握粘合剂的更换的基准。
(3)输送系统具备输入指示的输入部。阈值能够通过输入部18来输入。因,根据用户,从而能够设定最佳的阈值。
(4)输送系统具备能够对输送带23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部30。因此,即使在对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被剥离时的驱动部25的负载进行检测前的加热准备期间(预热期间)内,也能够基于温度检测部30的检测结果从而适当地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
(5)输送装置12具备对通过剥离装置13而被剥离的介质99进行输送的输送带23。输送装置12具备:加热部19,其能够对输送带23进行加热;驱动部25,其对输送带23进行驱动;控制部20,其包括对驱动部25的负载进行检测的检测部21,并且对驱动部25和加热部19进行控制。输送带23被构成为,具有粘合层32,并且能够对被粘贴在粘合层32上的介质99进行输送。加热部19被构成为,能够对粘合层32进行加热。检测部21被构成为,在通过剥离装置13而将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剥离的情况下,能够对驱动部25的负载进行检测。控制部20基于检测部21的检测结果,从而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因此,能够在可得到所需的粘贴力的温度下对粘合层32进行加热。
(6)记录系统10具备记录装置11和剥离装置13。记录装置11具备输送带23,所述输送带23具有粘合层32,并且对被粘贴在粘合层32上的介质99进行输送。记录装置11具有:记录部22,其能够对介质99进行记录;加热部19,其能够对粘合层32进行加热;驱动部25,其对输送带23进行驱动;控制部20,其包括对驱动部25的负载进行检测的检测部21,并且对驱动部25和加热部19进行控制。剥离装置13将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剥离。检测部21在通过剥离装置13而将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剥离的情况下能够对流向驱动部25的负载电流进行检测。控制部20的特征在于,基于检测部21的检测结果,从而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可得到所需的粘贴力的温度下,对粘合层32进行加热。因此,由于能够将介质99以适当的粘贴力粘贴在输送带23上,因此提高了记录精度。
(7)一种输送装置12的控制方法,所述输送装置12具有:输送带23,其具有粘合层32,并且对被粘贴在粘合层32上的介质99进行输送;加热部19,其能够对粘合层32进行加热;驱动部25,其对输送带23进行驱动。该控制方法包含如下内容,即:对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被剥离时的驱动部25的负载进行记载(步骤S14);基于所检测出的负载的值而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步骤S21)。根据该方法,能够在可获得所需的粘贴力的温度下对粘合层32进行加热。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8、图9,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关于记录系统10的结构,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在剥离装置13的控制部为对剥离装置13的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的结构这一点上,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有所不同。
如图8所示那样,输送装置12具备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控制部20、驱动部25,并且控制部20具备检测部21。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将这些装置与剥离装置13的结构要素进行区分,为了方便,从而称之为第一控制部20、第一驱动部25、第一检测部21。
如图8所示那样,剥离装置13具备第二控制部60和第二驱动部65。第二控制部60具备第二检测部61。第二驱动部为剥离装置13的驱动源,并且通过对第二驱动部65进行驱动,从而实施在卷筒体上收卷介质99的收卷动作。第二控制部60通过对第二驱动部65进行驱动控制,从而对卷筒体的收卷动作进行控制。第二检测部61对第二驱动部65的负载进行检测。第二检测部61例如为电机驱动器。第二检测部61通过电机驱动器的负载电流检测功能而被实现。第二检测部61将第二驱动部65的负载作为负载电流来进行检测。另外,关于构成记录系统10的其他结构要素,均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是相同的。
第一控制部20能够经由终端装置40而与第二控制部60进行通信。终端装置40从第一控制部20接收第一检测部21所检测出的第一驱动部25的负载电流的信息,并且从第二控制部60接收第二检测部61所检测出的第二驱动部65的负载电流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控制部20基于第一检测部21所检测出的第一驱动部25的负载电流和从第二控制部60接收到的第二驱动部65的负载电流来实施加热温度控制这一点上,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有所不同。另外,第一控制部20也可以不经由终端装置40而直接与第二控制部60进行通信。在该情况下,第一控制部20从第二控制部60接收第二检测部61所检测出的第二驱动部65的负载电流的信息。
以下,参照图9,对第一控制部20所实施的加热温度控制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在下文中,在无需对第一控制部20和第二控制部60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将第一控制部20也仅称为控制部20。
关于步骤S11~步骤S13的处理,控制部20实施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即,在步骤S11中实施预热动作,并在达到目标温度时(在步骤S12中,为肯定判定)时,开始进行印刷(步骤S13)。在开始进行印刷时,介质99被安置在输送带23上。此后,通过输送带23来输送介质99,记录后的介质99通过剥离装置13而从输送带23上被剥离。控制部20以后实施从步骤S31起的处理。
在步骤S31中,控制部20对输送带23的驱动部25的负载即第一负载进行检测。
在步骤S32中,控制部20对作为剥离装置13的驱动部的第二驱动部65的负载即第二负载进行检测。控制部20从第二控制部60接收第二控制部60所检测出的第二负载信息。
在步骤S33中,控制部20基于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来对作为粘合力的负载的第三负载进行计算。详细而言,控制部20基于第一检测部21的检测结果以及第二检测部61的检测结果,从而对在介质99被剥离时输送带23所承受的负载中的、将因与清扫部28等的接触而引起的其他负载的成分去除了的、承受被剥离的介质99的剥离负载进行计算。在此,剥离装置13从输送带23上剥离介质99时第二驱动部65从介质99上承受的负载主要为,在剥离时从介质99上承受的负载。另一方面,在输送装置12具备清扫部28的情况下,在第一负载中,包含有驱动部25从介质99承受的负载和从清扫部28的刷子或刮板承受的负载。因此,控制部20例如通过终端装置40对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差值进行计算,从而取得第三负载。详细而言,终端装置40从输送装置12中取得第一负载的信息,并且从剥离装置13中取得第二负载的信息。然后,终端装置40基于这些信息来对第三负载进行计算,并向输送装置12所具备的第一控制部20发送第三负载的信息。另外,在第一控制部20能够不经由终端装置40而直接与第二控制部6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控制部20对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差值进行计算,从而使控制部20取得第三负载。
在步骤S34中,控制部20取得带的一圈量的第三负载的历史信息即第三负载历史信息。在此,所谓带的一圈量的第三负载历史信息是指,表示过去一次的带的一圈量的带旋转位置和第三负载的关系的历史信息。
在步骤S35中,控制部20对带粘合力进行计算。控制部20例如基于第三负载历史信息LP而对带的一圈量的第三负载平均值进行计算。第三负载平均值通过将带的一圈量的第三负载的累计值除以测定点(检测点)的数量,从而被计算出来。控制部20通过参照参照数据而将第三负载平均值转换为粘合力的值,从而取得带粘合力。另外,表示第三负载和粘合力的关系的参照数据针对每个布的种类而被存储于存储器中。
在步骤S36中,控制部20对带粘合力是否达到了目标值进行判定。如果带粘合力没有达到目标值,则前进至步骤S37。另一方面,如果带粘合力达到了目标值,则前进至步骤S40。
在步骤S37中,控制部20对加热部19是否为最大输出进行判定。如果不是最大输出,则前进至步骤S38,并在将加热部19的输出从当前的输出上升预定量之后,转移至步骤S31。在即使以各预定量上升了输出而达到最大输出也未达到目标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36、S37中均为否定判定),控制部20将前进至步骤S39。
在步骤S39中,控制部20对处于粘合剂的更换时期的意思的信息进行报知。详细而言,如图6所示那样,控制部20在显示部17的报知画面57上,显示出旨在促进粘合剂的更换的消息MS。
在步骤S40中,控制部20基于带的一圈量的第三负载历史信息,从而对加热器进行温度控制。即,控制部20基于图3、图4所示的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历史信息LP,从而对加热部19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负载历史信息LP为,作为第三负载的历史信息的第三负载历史信息。也就是说,由清扫部28的刷子或刮板等的与输送带23接触的接触物所产生的负载被抵消。因此,控制部20基于输送带23从自输送带23上被剥离的介质99处承受的剥离负载,从而对加热器19H进行温度控制。
在步骤S41中,控制部20取得本次的带的一圈量的第三负载历史信息。即,控制部20在本次的带的一圈期间内,取得图4所示的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历史信息LP。控制部20在本次的带的一圈中的各个带旋转位置处,实施步骤S40的处理和步骤S41的处理。
通过由该控制部20实施的加热温度控制,从而在按压部27将介质99粘贴在粘合层32上的区域中可获得能够以目标的粘贴力来进行粘贴的粘合力。其结果为,介质99以适当的粘贴力而被粘贴在粘合层32上。
在步骤S42中,控制部20对印刷是否已结束进行判定。如果印刷没有结束,则返回至步骤S40,并反复执行步骤S40以及步骤S41的各个处理。并且,如果印刷结束,则控制部20结束该加热温度控制处理的例程。
如以上详细叙述的那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可得到以下的效果。
(8)输送系统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输送装置12、和剥离装置13。剥离装置13具备第二控制部60,所述第二控制部60包括在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被剥离的情况下对剥离装置13的负载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部61,并且对剥离装置13进行控制。第二控制部60向控制部20发送第二检测部61的检测结果的信息。控制部20基于检测部21的检测结果以及第二检测部61的检测结果,从而求出在介质99被剥离时输送带23所承受的负载中的、从被剥离的介质99处承受的剥离负载。然后,控制部20基于剥离负载而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根据该结构,基于抑制了与输送带23接触的接触物的负载的影响的剥离负载,从而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因此,能够以得到更适当的粘贴力的方式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另外,作为接触物,可列举出对输送带23进行清扫的清扫部(例如,清扫刷子或清扫刮板等)等。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关于记录系统10的结构,基本上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于作为剥离装置13的第二控制部60中所包括的检测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二检测部61为对剥离装置13的第二驱动部65的负载进行检测的结构这一点上,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在控制部20于加热温度控制处理中不使用检测部21的检测结果这一点上,与所述各个实施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在图8中,也可以为不设置检测部21的结构。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0基于对第二驱动部65的负载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部61的检测结果,从而实施加热温度控制处理。
以下,参照图9,对加热温度控制处理进行说明。控制部20在图9所示的加热温度控制处理的程序中,不具备步骤S31以及步骤S33的处理。此外,在步骤S34、S40、S41的处理中,代替第三负载历史信息,而使用第二负载的带的一圈量的历史信息即第二负载历史信息来实施各个处理。其他处理实施图9的处理。
在印刷开始(步骤S13)后,首先,在步骤S32中,控制部20对剥离装置13的第二驱动部65的负载即第二负载进行检测。控制部20从第二控制部60接收第二控制部60所检测出的第二负载信息。
在接下来的步骤S34中,控制部20取得带的一圈量的第二负载的历史信息即第二负载历史信息。在此,所谓带的一圈量的第二负载历史信息是指,表示过去一次的带的一圈量的带旋转位置和第二负载的关系的历史信息。
在步骤S35中,控制部20对带粘合力进行计算。控制部20例如基于第二负载历史信息LP来对带的一圈量的第二负载平均值进行计算。控制部20通过参照参照数据而将第二负载平均值转换为粘合力的值,从而取得带粘合力。另外,表示第二负载和粘合力的关系的参照数据,针对每个布的种类而被存储于存储器中。
在步骤S36中,控制部20对带粘合力是否已达到目标值进行判定。如果带粘合力没有达到目标值,则前进至步骤S37。另一方面,如果带粘合力达到目标值,则前进至步骤S40。
在步骤S37中,控制部20对加热部19是否为最大输出进行判定。如果不是最大输出,则前进至步骤S38,并在将加热部19的输出从当前的输出起上升了预定量之后,转移至步骤S31。在即使以各预定量上升了输出并达到了最大输出也未达到目标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36、S37中均为否定判定),控制部20前进至步骤S39。
在步骤S39中,控制部20对处于粘合剂的更换时期的意思的信息进行报知。详细而言,如图6所示那样,控制部20在显示部17上显示出旨在促进粘合剂的更换的消息MS。
在步骤S40中,控制部20基于带的一圈量的第二负载历史信息而对加热器进行温度控制。即,控制部20基于图3、图4所示的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历史信息LP,从而对加热部19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负载历史信息LP为第二负载历史信息。也就是说,使用不包含由清扫部28的刷子或刮板等与输送带23接触的接触物所产生的负载的第二负载的历史信息,从而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因此,控制部20能够基于输送带23从被剥离的介质99处承受的剥离负载,从而对加热器19H进行温度控制。
在步骤S41中,控制部20取得本次的带的一圈量的第二负载历史信息。即,控制部20在本次的带的一圈期间内,取得图4所示的带的一圈量的负载历史信息LP。控制部20在本次的带的一圈中的各个带旋转位置处,实施步骤S40的处理和步骤S41的处理。
通过由该控制部20实施的加热温度控制,从而可在按压部27将介质99粘贴在粘合层32上的区域内获得能够以目标的粘贴力来进行粘贴的粘合力。其结果为,介质99以适当的粘贴力而被粘贴在粘合层32上。
在步骤S42中,控制部20对印刷是否已结束进行判定。如果印刷没有结束,则返回至步骤S40,并反复实施步骤S40以及步骤S41的各个处理。然后,如果印刷结束,则控制部20结束该加热温度控制处理的例程。
如以上详细叙述的那样,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可获得以下的效果。
(9)记录系统10具备记录装置11和剥离装置13。记录装置11具有:输送带23,其具有粘合层32,并对被粘贴在粘合层32上的介质99进行输送;记录部22,其能够对介质99进行记录;加热部19,其能够对粘合层32进行加热;第一驱动部25,其对输送带23进行驱动;第一控制部20,其对第一驱动部25和加热部19进行控制。剥离装置13将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剥离。剥离装置13具备:第二驱动部65,其对该剥离装置13进行驱动;第二控制部60,其包括对第二驱动部65的负载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部61,并且对第二驱动部65进行控制。第二检测部61在通过剥离装置13而将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剥离的情况下,能够对流向第二驱动部65的负载电流进行检测。第一控制部20基于第二检测部61的检测结果,从而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根据该结构,基于剥离装置13的第二控制部60中所包括的第二检测部61所检测出的第二驱动部65的负载来控制加热部19。第二驱动部65的负载不包括与输送带23接触的接触物的负载。因此,能够以得到更适当的粘贴力的方式来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另外,作为接触物,可列举出对输送带进行清扫的清扫部28等。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变更为以下所示的变更例那样的方式。而且,既能够将适当组合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以下所示的变更例的结构设为更进一步的变更例,也能够将适当组合了以下所示的变更例彼此的结构设为更进一步的变更例。
·虽然在图4所示的加热温度控制处理中,控制部20针对与输送带23旋转一次(一圈)所需的时间相等的每个控制周期,而在能够将负载历史信息LP的最小值设为目标负载L0以上的值的控制温度CT下实施了加热温度控制,但是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控制部20也可以在图10所示那样的控制温度CT下实施加热温度控制。在此,将带的一圈量的旋转所需的时间tb除以2以上的自然数N而得到的时间(tb/N)设为控制周期Δt。控制部20在通过针对每个该控制周期Δt而实施使检测负载接近目标负载L0的反馈运算而得到的控制温度CT下,实施加热温度控制。即,控制部20以到达了加热位置P1的输送带23上的带部分按照与其位置相应的目标温度而被加热的方式,实施使根据与该带部分相对应的带旋转位置和负载历史信息LP(参照图3)而取得的检测负载接近目标负载L0的反馈控制。以此方式,由于控制部20为使用介质99在剥离位置P2处被剥离时的检测负载而对加热器19H进行加热控制的结构,因此以延迟输送带23上的特定的带旋转位置从剥离位置P2移动至加热位置P1为止所需的时间量的方式来实施反馈控制。另外,目标负载L0为,大于用于得到在介质99被剥离时所需的剥离强度的最低负载的值。因此,反馈控制的结果为,即使负载的值多少有些波动,也可得到所需的最低负载以上的值。此外,控制周期Δt既可以与负载的测定周期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外,控制部20也可以代替检测负载,从而实施使根据检测负载而被推断的粘贴力接近目标粘贴力的反馈控制。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基于检测部21的检测结果的加热部19的控制,代替控制部20,而由终端装置40实施。具体而言,也可以为如下方式,即,从控制部20向终端装置40发送负载电流信息,终端装置40发送加热部19的控制信号。也就是说,输送系统具备终端装置40,终端装置40中包括的控制部在从输送装置12的控制部20接收到检测部21所检测出的负载电流信息时,基于该接收到的负载电流信息而向加热部19发送控制信号。加热部19的驱动电路基于控制信号,从而对向加热器19H通电的电流值进行控制。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输送装置12具备剥离部,输送装置12的控制部20对被保持在剥离部上的第二卷筒体R2的旋转速度等进行控制。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剥离装置13或剥离部并不是对介质99进行收卷的结构。即,只要是在对从输送装置12上被排出的介质99施加预定的张力的同时拉动介质99的结构即可,并未被特别限定。在该情况下,介质99也可以不被收集成卷筒状而是被交替地折叠成多层从而被回收。
·终端装置40也可以对剥离装置13进行控制。此外,终端装置40也可以对输送装置12和剥离装置13这两方进行控制。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代替电流控制,控制部20通过电压控制来对驱动部25进行控制。
·检测部21未被限定于电机驱动器的电流值检测功能。例如,也可以基于驱动部25的速度变化量而对输送带23所承受的负载进行检测。介质99从输送带23上被剥离时的驱动部25的速度变化量取决于剥离介质99时输送带23所承受的负载。控制部20基于编码器35的检测信号,从而取得驱动部25的速度变化量(差分)。控制部20也可以将驱动部25的速度变化量作为驱动部25的负载的检测结果,从而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或者,控制部20也可以基于驱动部25的输出转矩的值或驱动部25的输入电压的值来对输送带23所承受的负载进行检测。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使用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与输送带接触并旋转的带接触式的检测部,并基于其检测结果来对加热部进行控制。例如,也可以为如下方式,即,当带接触式的检测部的旋转停止时,控制部20以提高加热温度的方式来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此外,也可以为如下方式,即,被构成为能够对带接触式的检测部的转数进行检测,控制部20基于该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检测转数),从而以可获得所需要的粘贴力的温度来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根据该结构,不仅会对粘合剂的更换时期进行报知,而且即使是在输送带的使用过程中,也能够以可获得所需要的粘贴力的温度来对粘合层32进行加热。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控制部20基于检测部21所检测出的负载(例如负载电流),从而以针对每个介质的种类(例如布的种类)而获得粘合层32所需的粘合力的方式来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
·加热温度控制也可以为前馈控制。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不使用负载历史信息,而是基于在以输送带23的小于一次旋转的预定量而旋转时检测部21所检测出的负载值或平均负载值来求出粘贴力,并在使该求出的粘贴力成为目标的粘贴力的温度下对加热部19进行控制。
·粘合层也可以不是由粘合剂形成的层,而是输送带由在表面层上具有粘合性的材质构成的层。总而言之,粘合层只要为通过加热而使粘合力升高的表面层即可,既可以为被涂敷在输送带23上的层,也可以为输送带23本身的一部分。
·介质99也可以为卷筒纸。此外,介质99也可以为塑料制、金属制、层压薄片制或陶瓷制的薄板或薄膜。
以下,对从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更例中掌握到的技术思想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A)输送系统具备:输送装置,其具有输送带、加热部、驱动部和控制部,其中,所述输送带具有粘合层并且对被粘贴在所述粘合层上的介质进行输送,所述加热部能够对所述粘合层进行加热,所述驱动部对所述输送带进行驱动,所述控制部包括对所述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并且所述控制部对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剥离装置,其将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剥离,所述检测部在通过所述剥离装置而将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剥离的情况下能够对所述驱动部的所述负载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而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基于实际介质被剥离时的驱动部的负载从而对加热部进行控制。当介质的相对于输送带的粘贴力发生变化时,介质被剥离时的驱动部的负载也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在可获得所需要的粘贴力的温度下对粘合层进行加热。另外,由于对介质实际从粘合层上被剥离时的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因此粘贴力的检测精度较高。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对加热部进行控制,以使粘合层获得所需要的粘贴力。
(B)在上述输送系统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具备报知装置,所述报知装置对所述输送装置的运转状况进行报知,在所述加热部以能够输出的最大输出来对所述输送带进行加热的情况下,当基于所述负载的粘合力为阈值以下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报知装置报知促进粘合剂的更换的信息。
根据上述结构,用户能够简单地掌握粘合剂的更换的基准。
(C)在上述输送系统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具备输入部,所述输入部输入指示,所述阈值能够通过所述输入部而输入。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根据用户而设定最佳的阈值。
(D)在上述输送系统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具备温度检测部,所述温度检测部能够对所述输送带的温度进行检测。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对介质从输送带上被剥离时的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之前的加热准备期间内,也能够基于温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而适当地对加热部进行控制。
(E)在上述输送系统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剥离装置具备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包括在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被剥离的情况下对所述剥离装置的负载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部,并将所述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的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部,并且所述第二控制部对所述剥离装置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而对在所述介质被剥离时所述输送带所承受的负载中的、从被剥离的所述介质处承受的剥离负载进行计算,并基于该剥离负载来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基于抑制了与输送带接触的接触物的负载的影响的剥离负载来对加热部进行控制。因此,能够以获得更适当的粘贴力的方式对加热部进行控制。另外,作为接触物,可列举出对输送带进行清扫的清扫部等。
(F)输送装置为,具备对通过剥离装置而被剥离的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带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具备:加热部,其能够对所述输送带进行加热;驱动部,其对所述输送带进行驱动;控制部,其包括对所述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并且所述控制部对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所述输送带被构成为,具有粘合层并且能够对被粘贴在所述粘合层上的所述介质进行输送,所述加热部被构成为,能够对所述粘合层进行加热,所述检测部被构成为,在通过所述剥离装置而将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剥离的情况下能够对所述驱动部的所述负载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而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获得所需要的粘贴力的温度下对粘合层进行加热。
(G)记录系统具备:记录装置,其具有输送带、记录部、加热部、第一驱动部和第一控制部,其中,所述输送带具有粘合层并且对被粘贴在所述粘合层上的介质进行输送,所述记录部能够对所述介质进行记录,所述加热部能够对所述粘合层进行加热,所述第一驱动部对所述输送带进行驱动,所述第一控制部对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剥离装置,其将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剥离,所述剥离装置具备第二驱动部和第二控制部,其中,所述第二驱动部对该剥离装置进行驱动,所述第二控制部包括对所述第二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并且所述第二控制部对所述第二驱动部进行控制,所述检测部在通过所述剥离装置而将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剥离的情况下能够对所述第二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所述第一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而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基于剥离装置的第二控制部中所包括的检测部所检测出的第二驱动部的负载来对加热部进行控制。第二驱动部的负载不包含与输送带接触的接触物的负载。因此,能够以获得更适当的粘贴力的方式对加热部进行控制。另外,作为接触物,可列举出对输送带进行清扫的清扫部等。
(H)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为,具有输送带、加热部和驱动部的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输送带具有粘合层并且对被粘贴在所述粘合层上的介质进行输送,所述加热部能够对所述粘合层进行加热,所述驱动部对所述输送带进行驱动,所述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即:对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被剥离时的所述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基于所检测出的所述负载的值来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方法,能够在获得所需要的粘贴力的温度下对粘合层进行加热。
符号说明
10…记录系统;11…记录装置;12…输送装置;13…剥离装置;14…报知装置;15…保持装置;16…张力调节装置;17…显示部;18…输入部;19…加热部;19H…加热器;20…控制部(第一控制部);21…检测部(第一检测部);22…记录部;23…输送带;24…驱动辊;25…驱动部(第一驱动部);26…从动辊;27…按压部;28…清扫部;29…干燥部;30…温度检测部;31…基材;32…粘合层;33…第一面;34…第二面;35…编码器;36…接触部件;37…弹性部件;38…温度传感器;40…终端装置;41…通信部;42…存储部;45…干燥装置;46…输送部;47…干燥器;48…传感器;50…变更画面;51…第一复选框;52…第二复选框;53…第三复选框;54…确认按钮;55…取消按钮;60…第二控制部;61…作为检测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二检测部;65…第二驱动部;99…介质;99A…介质;99B…介质;R1…第一卷筒体;R2…第二卷筒体;P1…加热位置;P2…剥离位置;T…温度;L…负载;L0…目标负载。

Claims (8)

1.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装置,其具有输送带、加热部、驱动部和控制部,其中,所述输送带具有粘合层并且对被粘贴在所述粘合层上的介质进行输送,所述加热部能够对所述粘合层进行加热,所述驱动部对所述输送带进行驱动,所述控制部包括对所述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并且所述控制部对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
剥离装置,其将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剥离,
所述检测部在通过所述剥离装置而将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剥离的情况下能够对所述驱动部的所述负载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而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报知装置,所述报知装置对所述输送装置的运转状况进行报知,
在所述加热部以能够输出的最大输出来对所述输送带进行加热的情况下,当基于所述负载的粘合力为阈值以下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报知装置报知促进粘合剂的更换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输入部,所述输入部输入指示,
所述阈值能够通过所述输入部而输入。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温度检测部,所述温度检测部能够对所述输送带的温度进行检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装置具备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包括在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被剥离的情况下对所述剥离装置的负载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部,并将所述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的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部,并且所述第二控制部对所述剥离装置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而对在所述介质被剥离时所述输送带所承受的负载中的、从被剥离的所述介质处承受的剥离负载进行计算,并基于该剥离负载来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
6.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对通过剥离装置而被剥离的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带,所述输送装置具备:
加热部,其能够对所述输送带进行加热;
驱动部,其对所述输送带进行驱动;
控制部,其包括对所述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并且所述控制部对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
所述输送带被构成为,具有粘合层并且能够对被粘贴在所述粘合层上的所述介质进行输送,
所述加热部被构成为,能够对所述粘合层进行加热,
所述检测部被构成为,在通过所述剥离装置而将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剥离的情况下能够对所述驱动部的所述负载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而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
7.一种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记录装置,其具有输送带、记录部、加热部、第一驱动部和第一控制部,其中,所述输送带具有粘合层并且对被粘贴在所述粘合层上的介质进行输送,所述记录部能够对所述介质进行记录,所述加热部能够对所述粘合层进行加热,所述第一驱动部对所述输送带进行驱动,所述第一控制部对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
剥离装置,其将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剥离,
所述剥离装置具备第二驱动部和第二控制部,其中,所述第二驱动部对该剥离装置进行驱动,所述第二控制部包括对所述第二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并且所述第二控制部对所述第二驱动部进行控制,
所述检测部在通过所述剥离装置而将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剥离的情况下能够对所述第二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
所述第一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而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
8.一种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输送带、加热部和驱动部的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输送带具有粘合层并且对被粘贴在所述粘合层上的介质进行输送,所述加热部能够对所述粘合层进行加热,所述驱动部对所述输送带进行驱动,所述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即:
对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带上被剥离时的所述驱动部的负载进行检测;
基于所检测出的所述负载的值来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
CN202210313205.XA 2021-03-31 2022-03-28 输送系统、输送装置、记录系统以及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51396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9709 2021-03-31
JP2021059709A JP2022156156A (ja) 2021-03-31 2021-03-31 搬送システム、搬送装置、記録システム及び搬送装置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9643A true CN115139643A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05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3205.XA Pending CN115139643A (zh) 2021-03-31 2022-03-28 输送系统、输送装置、记录系统以及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15375A1 (zh)
JP (1) JP2022156156A (zh)
CN (1) CN11513964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82641A (ja) * 1988-12-30 1990-07-17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JP4962372B2 (ja) * 2008-03-24 2012-06-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における搬送ベルトの温度調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56156A (ja) 2022-10-14
US20220315375A1 (en)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9119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3231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deformation of continuous forms
US7382992B2 (en) Sheet material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JP2010012730A (ja)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H06202511A (ja) 加熱装置
JP20121184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363260B2 (ja) 記録システム、記録装置、制御方法
JP4497800B2 (ja) 感熱性粘着シートの熱活性化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装置
JP2004212904A (ja) 加熱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91182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5139643A (zh) 输送系统、输送装置、记录系统以及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
US842290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uses fixing member temperature or thickness of recording medium to detect when to halt the rotation drive of a fixing member drive unit
JP4564974B2 (ja) 排出ローラ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06315824A (ja) 記録装置及び生産管理システム
JPH06308854A (ja) 加熱装置
JPH09218608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258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45874A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
JP4343422B2 (ja)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053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141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0623A (ja)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845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2293774A (ja) 画像加熱定着装置
JP2021149034A (ja)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