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3084A - 燃料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3084A
CN115133084A CN202210183526.2A CN202210183526A CN115133084A CN 115133084 A CN115133084 A CN 115133084A CN 202210183526 A CN202210183526 A CN 202210183526A CN 115133084 A CN115133084 A CN 115133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ck
case
fuel cell
opening
clos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835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内藤秀晴
相泽秀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133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30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537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544Voltage
    • H01M8/04552Voltage of the individual fuel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47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58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channels, e.g. by the flow field of the reactant or coola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537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544Voltage
    • H01M8/04559Voltage of fuel cel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 H01M8/0662Treatment of gaseous reactants or gaseous residues, e.g. clea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H01M8/247Arrangements for tightening a stack, for accommodation of a stack in a tank or for assembling different tanks
    • H01M8/2475Enclosures, casings or containers of fuel cel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该燃料电池系统(10)具有堆壳体(20),该堆壳体(20)收装层叠有电池单体(34)的燃料电池堆(18)。在堆壳体中的端部(36d)处形成有开口(40)。在该开口处,与电池单体的电极电连接的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60d,60u)露出。开口被保持过滤器体(80)的封闭部件(70)封闭。过滤器体被配置在正面观察开口时不与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重叠的位置。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该燃料电池系统具有层叠有多个电池单体的燃料电池堆和收装所述燃料电池堆的堆壳体。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上搭载有包含燃料电池堆的燃料电池系统的情况下,例如,如日本特开2015-76152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该燃料电池堆被收装在堆壳体内。在日本特开2015-76152号公报的图1所记载的堆壳体中,在将构成燃料电池堆的电池单体的层叠方向端部覆盖的壁面上形成有开口。该开口被换气罩覆盖。在该情况下,尝试将不可避免地从燃料电池堆泄漏的微量的氢气经由换气罩向堆壳体的外部排出。
燃料电池系统构成为包括对燃料电池堆的电压进行控制的电压控制单元(VCU)。VCU被收装在VCU壳体中。例如,如日本特开2020-82753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20-29190号公报所示,VCU壳体在堆壳体中被配设在车辆的行进方向后方。在堆壳体的后部形成有后方开口(日本特开2020-29190号公报中所述的“后方窗口”)。VCU壳体的前部面向该开口。
在燃料电池堆的各电极上通过线束电连接有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以下,有时也将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记作“单电池V端子”。单电池V端子在所述后方开口处露出。因此,作业者能够将手从后方开口伸入,对所述端子或者该端子附近实施维修。这样,后方开口成为用于作业者进行作业的窗口。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考虑在日本特开2020-82753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20-29190号公报所记载的后方开口处安装日本特开2015-76152号公报所记载的换气罩。在该情况下,需要避免用于将换气罩连结于堆壳体的连结部件(螺栓等)与VCU壳体相干涉。因此,假想使VCU壳体的前部以合适的距离远离后方开口。然而,在该情况下,堆壳体与VCU壳体的连结件会沿车辆的行进方向前后大型化。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在连结堆壳体和车用电部件收装壳体(日文:電装品収納ケース)的燃料电池系统中实现小型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该燃料电池系统具有层叠有多个电池单体的燃料电池堆和在内部收装所述燃料电池堆的堆壳体,其中,
在所述堆壳体的端部处形成有开口,且在所述多个电池单体中的面向所述开口的部位处,设置有与该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极电连接的多个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
所述堆壳体具有封闭所述开口的封闭部件,
所述封闭部件具有多个安装孔和被单独地保持于所述多个安装孔的多个过滤器体,
所述多个过滤器体具有嵌合于所述多个安装孔的箱体和被保持于所述箱体的过滤器膜,并且所述多个过滤器体被配设在当正面观察所述开口时不与所述多个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重叠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该燃料电池系统具有层叠有多个电池单体的燃料电池堆和在内部收装所述燃料电池堆的堆壳体,其中,
在所述堆壳体的端部处形成有开口,且在所述电池单体中的面朝所述开口的一侧的部位处,设置有与该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极电连接的多个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
所述堆壳体具有封闭所述开口的封闭部件,
所述封闭部件具有多个安装孔和被单独地保持于所述多个安装孔的多个过滤器体,
在所述堆壳体中的形成有所述开口的端部处,设置有收装电设备的电设备收装壳体,
在所述电设备收装壳体中的面向所述封闭部件的端面上形成有多个肋,
将所述封闭部件与所述堆壳体连结的连结部件插入到被所述多个肋彼此围绕的内部空间中。
在过滤器体与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重叠的情况下,需要使二者充分地分开以使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与过滤器体不相互干涉。对此,在本发明中,将过滤器体配置在正面观察开口时不与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重叠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例如,即使在将保持过滤器体的封闭部件的厚度或者堆壳体的厚度缩小时,也可避免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与过滤器体相互干涉。这是由于过滤器体位于不与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重叠的位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小封闭部件或者堆壳体的厚度。由此能够实现燃料电池系统的小型化。
另外,根据另一本发明,用于将封闭部件安装于堆壳体的连结部件的规定部位被插入到由在电设备收装壳体上形成的多个肋彼此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在该情况下,可避免电设备收装壳体被连结部件停止,因此电设备收装壳体接近堆壳体。因此,在该结构中也能够实现燃料电池系统的小型化。
根据参照附图对以下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上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应易于被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有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车辆的主要部分概略侧视图。
图2是从构成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堆壳体的后方观察到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堆壳体中从车辆后部侧(后方开口侧)视觉确认到的封闭部件的主视图。
图4是以图3中的VI-VI线为视点的、堆壳体的车辆后部侧的沿车高方向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5是封闭部件的整体概略立体图。
图6是过滤器体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7是连结于堆壳体的电设备收装壳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8是构成所述电设备收装壳体的套用壳体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9是所述电设备收装壳体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且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系统详细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中的“左(方)”、“右(方)”、“前(方)”、“后(方)”、“下(方)”及“上(方)”表示就座在车辆的驾驶席上的用户的左、右、前、后、下以及上。并且,车宽方向与左右方向同义。车长方向与前后方向或者行进方向同义,车高方向与上下方向同义。
图1是搭载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系统10的燃料电池车辆12(车辆)的主要部分概略侧视图。在该燃料电池车辆12的前部设置有前室16。前室16被仪表盘14与乘员的车厢15相隔离。在前室16内配设有收装燃料电池堆18的堆壳体20。
前室16设置有构成车身框架的侧车架22和横梁24。侧车架22沿车长方向延伸。横梁24在比侧车架22靠下方的位置沿车宽方向延伸。
燃料电池堆18基于从燃料气体供给装置以及氧化剂气体供给装置(均未图示)供给的燃料气体以及氧化剂气体的电化学反应进行发电。燃料电池堆18向设置于前室16的行驶用电机26或者未图示的电池等供给通过发电产生的发电电力。
在该情况下,行驶用电机26被配置在燃料电池堆18或者堆壳体20的下方。行驶用电机26通过未图示的变速器以及车轮等来推进燃料电池车辆12。行驶用电机26的前部通过电机支架28a以及前方支承件30a固定于横梁24。行驶用电机26的后部通过电机支架28b以及后方支承件30b固定于横梁24。
在比行驶用电机26靠前方的位置设置有PDU(动力驱动单元)32,PDU32向行驶用电机26供给适宜的电力。PDU32构成为三相桥式的逆变器。PDU32将燃料电池堆18的发电电力(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或者,PDU32基于未图示的ECU的控制来调整行驶用电机26的旋转驱动力。
如图2所示,燃料电池堆18具有沿车宽方向层叠的多个电池单体34。燃料电池堆18以该状态被收容在堆壳体20的内部。此时,电池单体34的电极朝向铅垂方向。
堆壳体20具有底壁部36a、前壁部36b以及上壁部36c。在堆壳体20的后部36d形成有后方开口40。此外,在堆壳体20的车宽方向的右侧部36e以及左侧部36f分别形成有右开口42a以及左开口42b。另外,附图标记43表示供后述的固定螺栓74螺合的螺栓孔。
在电池单体34的层叠方向(车宽方向)右端,未图示的第1端子板和第1绝缘板从内侧向外侧依次配置。第1端子板和第1绝缘板被收容在堆壳体20内。此外,在堆壳体20的右侧部36e安装有第1端板44。第1端板44封闭堆壳体20的右开口42a,对电池单体34的层叠体施加层叠方向的紧固载荷。
在电池单体34的层叠方向左端也同样,未图示的第2端子板和第2绝缘板从内侧朝向外侧依次配置。第2端子板和第2绝缘板被收容在堆壳体20内。另外,在堆壳体20的左侧部36f安装有辅助设备壳体46。
辅助设备壳体46具有凹形状的第1壳体部件48和凹形状的第2壳体部件50。第1壳体部件48被螺纹紧固于堆壳体20。第2壳体部件50与第1壳体部件48相接合。在第1壳体部件48和第2壳体部件50的内部收装辅助设备。辅助设备例如是配管、喷射器、氢泵以及阀等氢气系统辅助设备(氢气供给装置:燃料电池系统的设备)。
第1壳体部件48具有壁部54。壁部54封闭堆壳体20的层叠方向左端的左开口42b。壁部54作为第2端板发挥作用,对电池单体34的层叠体施加层叠方向的紧固载荷。密封部件56分别夹装于第1端板44及壁部54与堆壳体20之间。第1端板44及壁部54在该状态下借助连结螺栓58安装于堆壳体20。
在层叠的电池单体34中,位于两端的电池单体34的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分别与所述第1端子板及所述第2端子板电连接。并且,两端子板的一部分从堆壳体20的上壁部36c的开口向外部突出,通过未图示的接触器与VCU100电连接。在各个电池单体34上电连接有单电池V端子(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60d或者单电池V端子60u。尽管未特别地图示,但在各电池单体34中的隔板的外周缘部设置有连接部位。单电池V端子60d、60u与该连接部位电连接。单电池V端子60d、60u以装拆自如的方式设置在燃料电池堆18中的面向后方开口40的后部,且在后方开口40处露出。
如图3和图4所示,单电池V端子60d位于比电池单体34的车高方向中间靠下方的位置。与此相对,单电池V端子60u被配置在比电池单体34的车高方向中间靠上方的位置。单电池V端子60d、60u交错相邻,且沿电池单体34的层叠方向排列。因此,单电池V端子60d、60u沿电池单体34的上下方向交错配置。
另外,从单电池V端子60d、60u分别延伸出向单电池电压控制单元61发送检测到的单电池电压的线束62d、62u。单电池电压控制单元61在内部对由单电池V端子60d、60u检测到的电压一并进行处理之后,将其发送给燃料电池堆18的控制系统。
后方开口40被封闭部件70封闭。如图3和图5所示,在从该封闭部件70的外缘部突出的突耳部72处,形成有用于插通固定螺栓74(连结部件)的螺栓插通孔76。固定螺栓74的螺纹部穿过螺栓插通孔76并与所述螺栓孔43螺合。通过该螺合,封闭部件70被安装在堆壳体20的后部36d。
在封闭部件70的比单电池V端子60d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有多个下安装孔78d。此外,在单电池V端子60d与单电池V端子60u之间的位置形成有多个中间安装孔78m。并且,在比单电池V端子60u靠上方的位置形成有多个上安装孔78u。多个下安装孔78d沿车宽方向排列。同样,多个中间安装孔78m和多个上安装孔78u也分别沿车宽方向排列。因此,当正面观察由封闭部件70封闭后方开口40的状态的堆壳体20的后部36d时,下安装孔78d、中间安装孔78m以及上安装孔78u不与单电池V端子60d、60u重叠。
在图示的例子中,下安装孔78d和上安装孔78u的行数为1行,中间安装孔78m的行数为2行。也可以遍及从车宽方向左侧到右侧整体形成下安装孔78d、中间安装孔78m以及上安装孔78u,但并不特别地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仅从车宽方向左侧或者右侧到中间形成下安装孔78d、中间安装孔78m和上安装孔78u。或者,也可以仅在车宽方向中间形成下安装孔78d、中间安装孔78m以及上安装孔78u。
在下安装孔78d、中间安装孔78m以及上安装孔78u处分别以可装拆的方式嵌合有过滤器体80。换言之,封闭部件70保持着多个过滤器体80。如图6所示,在该情况下,过滤器体80具有外壳基材82。该外壳基材82呈小径部84和大径部86相连的形状。小径部84和大径部86是直径彼此不同的大致圆柱形状体。过滤器体80还具有过滤器膜88和帽部件90。过滤器膜88被保持于外壳基材82。帽部件90覆盖外壳基材82的大径部86。在帽部件90的侧周壁部形成有开口91。开口91沿帽部件90的侧周壁部的厚度方向贯穿。
通过外壳基材82和帽部件90构成保持过滤器膜88的箱体92。在下安装孔78d、中间安装孔78m以及上安装孔78u中嵌合有外壳基材82的小径部84。密封部件也可以夹装于封闭部件70与小径部84之间。
过滤器膜88捕捉异物。作为这种过滤器体80具体例,能够举出所谓的通气过滤器。然而,过滤器体80并不限定于通气过滤器。
如上所述,下安装孔78d、中间安装孔78m以及上安装孔78u形成在如下位置:当正面观察堆壳体20的后部36d或者后方开口40时不与单电池V端子60d、60u重叠的位置。因此,与下安装孔78d、中间安装孔78m以及上安装孔78u单独嵌合的过滤器体80被配设在不与单电池V端子60d、60u重叠的位置。
如图2所示,在堆壳体20的后部36d连结有收装VCU100的VCU壳体102。VCU100是电设备,VCU壳体102是电设备收装壳体。在此,图7表示VCU壳体102中的面向后部36d或者封闭部件70的前方端面。VCU壳体102具有壳体主体103、作为流通路径形成部件的套用壳体104和套用罩106。套用罩106的尺寸为收纳在套用壳体104的右半部分的程度。在套用罩106的上部外缘与套用壳体104的上部内缘之间形成空隙108。
在VCU壳体102处形成上游侧水套110和下游侧水套112。上游侧水套110及下游侧水套112形成在套用壳体104的右半部分与套用罩106之间。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在套用壳体104处设置有朝向封闭部件70呈环状突出的环状肋109a及环状肋109b。当将套用罩106通过螺栓等连结于套用壳体104时,套用罩106的后端面分别抵接于环状肋109a及环状肋109b的前方顶面。通过该抵接,由环状肋109a及环状肋109b和套用罩106单独地形成闭空间。由环状肋109a与套用罩106形成的闭空间是上游侧水套110。由环状肋109b与套用罩106形成的闭空间是下游侧水套112。
另外,如图7和图8所示,在套用壳体104处设置有供给管114、中继管115和排出管116。来自未图示的冷却介质供给源(例如,冷却水供给源)的配管连接于供给管114。在中继管115中,在上游侧水套110中流通的冷却介质被向下游侧水套112输送。在排出管116处连接有使冷却介质返回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源的配管。供给管114与上游侧水套110连通。排出管116与下游侧水套112连通。由此,形成在冷却介质供给源、上游侧水套110和下游侧水套112中循环的冷却介质流通路径。
在套用壳体104的前端面上,在车宽方向左侧的下部及上部,第1格子状肋120向封闭部件70突出。在套用罩106的前端面上,第2格子状肋122向封闭部件70突出。第2格子状肋122倾斜且彼此交叉。被第1格子状肋120或者第2格子状肋122包围而分别形成的内部空间124、126是朝向后方相对凹陷的凹空间。固定螺栓74的头部被插入内部空间124、126(凹空间)中。在图9中例示出固定螺栓74的头部被插入内部空间126中的状态。另外,固定螺栓74是用于在堆壳体20的后部36d安装封闭部件70的螺栓。
没有被插入第1格子状肋120的内部空间124或者第2格子状肋122的内部空间的固定螺栓74的头部例如被插入空隙108内。空隙108是在套用壳体104的上部内缘与套用罩106的上部外缘之间形成的间隙。换言之,固定螺栓74的一部分位于上游侧水套110的上方。这样,固定螺栓74的头部位于不与第1格子状肋120或者第2格子状肋122各自的前方顶面、套用壳体104的前端面、以及套用罩106的前端面等抵接的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螺栓74的头部不会干涉第1格子状肋120、第2格子状肋122、套用壳体104以及套用罩106等。
在套用壳体104的外缘形成供支架用螺栓130穿过的通孔132。穿过通孔132的支架用螺栓130与在堆壳体20的后部36d形成的未图示的螺栓孔螺合。据此,VCU壳体102被连结于堆壳体20。另外,在壳体主体103和套用壳体104处形成有多个未图示的换气孔。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系统基本上如以上那样构成。接着,对燃料电池系统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堆壳体20的后部36d安装封闭部件70(用封闭部件70将后方开口40封闭)的情况下,封闭部件70重叠于后方开口40。另外,使过滤器体80分别预嵌合于下安装孔78d、中间安装孔78m以及上安装孔78u。接着,将穿过螺栓插通孔76的固定螺栓74螺合于螺栓孔,将封闭部件70连结于后部36d。
当过滤器体80位于与单电池V端子60d、60u重叠的位置时,通过使过滤器体80以规定间隔与单电池V端子60d、60u分开,来避免过滤器体80与单电池V端子60d、60u相干涉。在该情况下,例如,需要增大封闭部件70的厚度。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当正面观察后方开口40时,过滤器体80被配置在不与单电池V端子60d、60u重叠的位置。因此,即使在由于封闭部件70的厚度较小而使过滤器体80接近燃料电池堆18的状况下,也可避免构成过滤器体80的箱体92的外壳基材82干涉单电池V端子60d、60u或者线束62d、62u。当减小堆壳体20的沿车长方向的尺寸时也与上述相同。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尽可能减小封闭部件70(或者堆壳体20)的沿车长方向的厚度来使过滤器体80接近燃料电池堆18的状态。由此,能够实现燃料电池系统在车长方向上小型化。
另外,即使在线束62d,62u抵接于封闭部件70的情况下,过滤器膜88的网眼也不会被堵塞。因此,可避免从燃料电池堆18泄漏到堆壳体20内的氢气不再经由过滤器体80被排出的情况。并且,由于封闭部件70为大致平板形状体,因此具有足够的刚性。由此,能够良好地保护与封闭部件70的内侧相邻的单电池电压控制单元61。
在此之后,在堆壳体20的后部36d安装VCU壳体102。即,将支架用螺栓130穿过通孔132,使其与未图示的螺栓孔螺合。伴随着该螺合,VCU壳体102最接近堆壳体20。
如上所述,固定螺栓74的头部被插入第1格子状肋120的内部空间124、第2格子状肋122的内部空间126、或者套用罩106的上部外缘与套用壳体104的上部外缘之间的空隙108中。因此,固定螺栓74的头部不干涉第1格子状肋120的前方顶面,第2格子状肋122的前方顶面、套用罩106的前端面或者套用壳体104的前端面。换言之,VCU壳体102能够不被固定螺栓74停止而最接近堆壳体20。由此,能够实现燃料电池系统在车长方向上的尺寸小型化。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避开单电池V端子60d、60u的位置配置过滤器体80。其结果,VCU壳体102能够一边避开固定螺栓74一边向堆壳体20前进。根据以上理由,能够实现堆壳体20、封闭部件70以及VCU壳体102沿排列方向即车长方向上的尺寸的小型化。
在图1所示的燃料电池车辆12运行时,向燃料电池堆18供给燃料气体、氧化剂气体以及冷却介质。燃料气体被供给到电池单体34的阳极电极。氧化剂气体被供给到电池单体34的阴极电极。由此在各电池单体34中进行发电,伴随着发电,驱动行驶用电机26。其结果,燃料电池车辆12开始行驶。另外,还向电池单体34供给冷却介质。
另外,从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源例如供给冷却水等冷却介质。冷却介质从供给管114流入上游侧水套110,经由中继管115流入下游侧水套112。冷却介质进一步从下游侧水套112经由排出管116返回到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源。冷却介质通过这样流通来对VCU100进行冷却。
假想以下情况:在燃料电池车辆12行驶过程中,例如,小石头等异物被轮胎弹起,向前室16飞来。在发生这种事态的情况下,异物与VCU壳体102相碰撞。由此可以理解到,通过VCU壳体102保护燃料电池堆18免于受到异物损伤。
一部分行驶风从VCU壳体102的换气孔到达堆壳体20的后部36d的下部。在此之后,行驶风主要穿过与下安装孔78d嵌合的过滤器体80的过滤器膜88,从后方开口40进入堆壳体20的内部。在行驶风伴有砂粒、粉尘等细微的异物的情况下,该异物被过滤器膜88捕获。因此,异物难以进入堆壳体20内。
堆壳体20内的燃料电池堆18的温度伴随着电池单体34发电而上升。因此,由燃料电池堆18对进入堆壳体20的内部的行驶风给与热量。由此使得行驶风温度上升,使堆壳体20内温度上升。另一方面,燃料电池堆18被行驶风冷却。
当微量的燃料气体不可避免地从燃料电池堆18漏出到堆壳体20内时,由于燃料气体中的氢气的比重比空气小,因此,氢气也在堆壳体20内上升。上升的氢气与行驶风汇流。行驶风和氢气从后方开口40的上部主要经由与上安装孔78u嵌合的过滤器体80的过滤器膜88被向堆壳体20的外部排出。行驶风和氢气进一步经由在VCU壳体102处形成的换气孔到达前室16,从该前室16被释放到大气中。
在需要对燃料电池堆18(尤其是,单电池V端子60d、60u等)进行维修的情况下,作业者拧松图2所示的支架用螺栓130将VCU壳体102从堆壳体20拆下。作业者接着拧松固定螺栓74使封闭部件70脱离堆壳体20。伴随着该脱离,后方开口40出现。因此,作业者能够易于对在该后方开口40处露出的单电池V端子60d、60u等实施维修。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得到各种结构。
例如,在该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在燃料电池车辆12上搭载燃料电池系统10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燃料电池系统10为所谓的固定设置型。
在避开单电池V端子60d、60u的位置配置过滤器体80的结构中,并非必须在避开VCU壳体102的第1格子状肋120、第2格子状肋122的位置配置固定螺栓74的头部。同样,在避开VCU壳体102的第1格子状肋120、第2格子状肋122的位置配置固定螺栓74的头部的结构中,并非必须在避开单电池V端子60d、60u的位置配置过滤器体80。

Claims (7)

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该燃料电池系统(10)具有层叠有多个电池单体(34)的燃料电池堆(18)和在内部收装所述燃料电池堆的堆壳体(2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堆壳体的端部(36d)处形成有开口(40),且在所述多个电池单体中的面向所述开口的部位处,设置有与该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极电连接的多个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60d、60u),
所述堆壳体具有封闭所述开口的封闭部件(70),
所述封闭部件具有多个安装孔(78d,78m,78u)和被单独地保持于所述多个安装孔的多个过滤器体(80),
所述多个过滤器体具有嵌合于所述多个安装孔的箱体(92)和被保持于所述箱体的过滤器膜(88),并且所述多个过滤器体被配设在当正面观察所述开口时不与所述多个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重叠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沿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层叠方向排列,并且所述多个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中的相互相邻的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彼此沿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上下方向交错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具有:下侧端子;上侧端子,其被配置在比所述下侧端子靠上方的位置;以及中间端子,其被配置在所述下侧端子与所述上侧端子之间的高度的位置,
所述多个过滤器体具有:下侧过滤器,其被配置在比所述下侧端子靠下方的位置;上侧过滤器,其被配置在比所述上侧端子靠上方的位置;以及中间过滤器,其被配置在所述下侧过滤器与所述上侧过滤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堆壳体中的形成有所述开口的端部处,设置有收装电设备(100)的电设备收装壳体(102),
在所述电设备收装壳体中的面向所述封闭部件的端面上形成有多个肋(120、122),
将所述封闭部件与所述堆壳体连结的连结部件(74)插入到被所述多个肋彼此围绕的内部空间(124、126)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设备收装壳体包括用于形成冷却介质流通路径的流通路径形成部件(104),所述多个肋形成于所述流通路径形成部件处。
6.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该燃料电池系统(10)具有层叠有多个电池单体(34)的燃料电池堆(18)和在内部收装所述燃料电池堆的堆壳体(2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堆壳体的端部(36d)处形成有开口(40),且在所述电池单体中的面朝所述开口的一侧的部位处,设置有与该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极电连接的多个单电池电压检测端子(60d、60u),
所述堆壳体具有封闭所述开口的封闭部件(70),
所述封闭部件具有多个安装孔(78d、78m、78u)和被单独地保持于所述多个安装孔的多个过滤器体(80),
在所述堆壳体中的形成有所述开口的端部处,设置有收装电设备(100)的电设备收装壳体(102),
在所述电设备收装壳体中的面向所述封闭部件的端面上形成有多个肋(120、122),
将所述封闭部件与所述堆壳体连结的连结部件(74)插入到被所述多个肋彼此围绕的内部空间(124、126)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设备收装壳体包括用于形成冷却介质流通路径的流通路径形成部件(104),所述多个肋形成于所述流通路径形成部件处。
CN202210183526.2A 2021-03-25 2022-02-28 燃料电池系统 Pending CN1151330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1239 2021-03-25
JP2021051239A JP7163442B2 (ja) 2021-03-25 2021-03-25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3084A true CN115133084A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65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83526.2A Pending CN115133084A (zh) 2021-03-25 2022-02-28 燃料电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11039A1 (zh)
JP (1) JP7163442B2 (zh)
CN (1) CN11513308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97156A (ja) 2004-01-09 2005-07-21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1129333A (ja) 2009-12-17 2011-06-30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筐体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13897B2 (ja) 2015-03-31 2018-10-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JP6674489B2 (ja) 2018-02-21 2020-04-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6979006B2 (ja) * 2018-12-11 2021-12-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11039A1 (en) 2022-09-29
JP7163442B2 (ja) 2022-10-31
JP2022149200A (ja)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8752B (zh) 燃料电池系统及车辆
JP5077611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
CN107112452B (zh) 电池模块排气系统和方法
EP1827885B1 (en) Fuel cell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JP5382553B2 (ja) 燃料電池アセンブリ
JP5077610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
JP4576931B2 (ja) 電気機器の搭載構造
CA2870108C (en) Fuel cell vehicle
JP2011230530A (ja) 電動車両
CN110027415B (zh) 燃料电池车辆
JP4706250B2 (ja) 車両用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11646436B2 (en) Fuel cell system
JP5353590B2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冷却構造
CN115133084A (zh) 燃料电池系统
JP5231874B2 (ja) 燃料電池車両
JP2018183003A (ja) 高電圧ユニット
JP7352588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KR20160056799A (ko) 차량
JP7216132B2 (ja) スタックケース及びスタックケースの組立方法
US20240047780A1 (en)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US20240047765A1 (en) Battery pack, method for assembling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N117613496A (zh) 牵引电池包可布设部件支撑总成和支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