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0927A - 一种数据建模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建模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0927A
CN115130927A CN202211029917.5A CN202211029917A CN115130927A CN 115130927 A CN115130927 A CN 115130927A CN 202211029917 A CN202211029917 A CN 202211029917A CN 115130927 A CN115130927 A CN 1151309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worker
information
post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299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30927B (zh
Inventor
何春涛
席小丁
张亚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onghong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onghong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onghong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onghong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299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309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30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0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30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0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2457Query processing with adaptation to user nee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2458Special types of queries, e.g. statistical queries, fuzzy queries or distributed queries
    • G06F16/2462Approximate or statistical que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9Time management, e.g. calendars, reminders, meetings or time accounting
    • G06Q10/1091Recording time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9Time management, e.g. calendars, reminders, meetings or time accounting
    • G06Q10/1093Calendar-based scheduling for persons or groups
    • G06Q10/1097Task ass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33Lists, e.g. purchase orders, compilation or processing
    • G06Q30/0635Processing of requisition or of purchase ord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Fina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订单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数据建模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一定期限之内的产品订单数据;根据产品订单数据得到生产信息,所述生产信息包括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调取工人信息,所述工人信息包括工人人数以及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至少为一个,且存在一个专职岗位;根据所述期限、生产信息和工人信息建立排产模型。本发明在进行排产时会考虑到每个工人工作岗位的具体情况,从而使得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长相当,对工人的工作时间做到均衡处理。避免一部分工人上班时间太长,经常加班,而另一部分工人工时太少,进而影响其工资的情况出现。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建模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订单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数据建模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计划是生产的龙头,对于工厂而言,合理安排排产计划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的排产计划基本上是根据订单签订时间和交付时间去确定的,仅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产工作,并没有去考虑产线具体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人的工作时间,容易导致一部分工人上班时间太长,经常加班,而另一部分工人工时太少,进而影响其工资,也就是说,现有的排班方式不能够对各工作岗位的工作时间做到均衡处理,会引起一些工人的不满。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数据建模方法和系统,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建模方法和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数据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一定期限之内的产品订单数据;
根据产品订单数据得到生产信息,所述生产信息包括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
调取工人信息,所述工人信息包括工人人数以及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至少为一个,且存在一个专职岗位;
根据所述期限、生产信息和工人信息建立排产模型,以使得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长相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根据产品订单数据得到生产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
对产品订单数据进行扫描识别,得到产品型号和对应的排产数量;
将产品型号和对应的排产数量输入至生产线库中,得到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一种产品型号得到的可用生产线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生产线库包括生产线、对应的产品型号、单个产品生产时长以及工作岗位种类。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根据所述期限、生产信息和工人信息建立排产模型的步骤,具体包括:
对生产信息中所有的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进行累加,得到每条可用生产线的最长工作时长,根据最长工作时长对所有的可用生产线进行升序排列;
排列第一的可用生产线对应的产品型号全部在此可用生产线进行排产,然后将确定排产的产品型号对应的可用生产线和工作时长从生产信息中删除后,返回上一个步骤,直到剩下的可用生产线为一条时,全部排产完成,得到排产信息;
根据排产信息和生产线库中的工作岗位种类得到所有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工作总时长;
将每个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总时长与工人信息综合分析,得到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
根据工人信息对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进行调配处理得到调配信息,以使得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长相当;
根据期限对可用生产线的具体工作时间进行确定,得到排产模型,所述排产模型包括排产信息、调配信息以及可用生产线的具体工作时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将每个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总时长与工人信息综合分析,得到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的步骤,具体包括:
调取每个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总时长,调取所述工作岗位的工人人数,工人人数对应的工人以所述工作岗位作为专职岗位,得到所述工作岗位的工人平均工时;
对所有的工作岗位的工人平均工时进行整合,得到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根据工人信息对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进行调配处理得到调配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
计算得到理想平均工时,计算理想平均工时不考虑工作岗位的差别;
将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人平均工时与理想平均工时进行对比,确定输出工人岗位和对应的输出工时以及输入工人岗位和对应的输入工时;
根据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确定调配信息,所述调配信息包括调配工人、调配工人的转岗信息以及转岗时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建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订单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一定期限之内的产品订单数据;
生产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产品订单数据得到生产信息,所述生产信息包括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
工人信息调取模块,用于调取工人信息,所述工人信息包括工人人数以及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至少为一个,且存在一个专职岗位;
排产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期限、生产信息和工人信息建立排产模型,以使得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长相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生产信息确定模块包括:
数据扫描识别单元,用于对产品订单数据进行扫描识别,得到产品型号和对应的排产数量;
生产信息确定单元,用于将产品型号和对应的排产数量输入至生产线库中,得到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一种产品型号得到的可用生产线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生产线库包括生产线、对应的产品型号、单个产品生产时长以及工作岗位种类。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产模型建立模块包括:
升序排列单元,用于对生产信息中所有的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进行累加,得到每条可用生产线的最长工作时长,根据最长工作时长对所有的可用生产线进行升序排列;
排产信息确定单元,排列第一的可用生产线对应的产品型号全部在此可用生产线进行排产,然后将确定排产的产品型号对应的可用生产线和工作时长从生产信息中删除后,返回上一个步骤,直到剩下的可用生产线为一条时,全部排产完成,得到排产信息;
工作总时长单元,用于根据排产信息和生产线库中的工作岗位种类得到所有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工作总时长;
平均工时计算单元,用于将每个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总时长与工人信息综合分析,得到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
调配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工人信息对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进行调配处理得到调配信息,以使得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长相当;
排产模型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期限对可用生产线的具体工作时间进行确定,得到排产模型,所述排产模型包括排产信息、调配信息以及可用生产线的具体工作时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平均工时计算单元包括:
单个岗位平均工时子单元,用于调取每个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总时长,调取所述工作岗位的工人人数,工人人数对应的工人以所述工作岗位作为专职岗位,得到所述工作岗位的工人平均工时;
所有岗位工时整合子单元,用于对所有的工作岗位的工人平均工时进行整合,得到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配信息确定单元包括:
理想平均工时子单元,用于计算得到理想平均工时,计算理想平均工时不考虑工作岗位的差别;
输入输出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人平均工时与理想平均工时进行对比,确定输出工人岗位和对应的输出工时以及输入工人岗位和对应的输入工时;
调配信息子单元,用于根据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确定调配信息,所述调配信息包括调配工人、调配工人的转岗信息以及转岗时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是根据生产信息和工人信息建立排产模型,在进行排产时会考虑到每个工人工作岗位的具体情况,从而使得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长相当,对工人的工作时间做到均衡处理。避免一部分工人上班时间太长,经常加班,而另一部分工人工时太少,进而影响其工资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数据建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种数据建模方法中根据产品订单数据得到生产信息的流程图。
图3为一种数据建模方法中根据所述期限、生产信息和工人信息建立排产模型的流程图。
图4为一种数据建模方法中得到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的流程图。
图5为一种数据建模方法中根据工人信息对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进行调配处理得到调配信息的流程图。
图6为一种数据建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数据建模系统中生产信息确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数据建模系统中排产模型建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种数据建模系统中平均工时计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种数据建模系统中排产模型建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接收一定期限之内的产品订单数据;
S200,根据产品订单数据得到生产信息,所述生产信息包括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
S300,调取工人信息,所述工人信息包括工人人数以及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至少为一个,且存在一个专职岗位;
S400,根据所述期限、生产信息和工人信息建立排产模型,以使得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长相当。
需要说明的是,计划是生产的龙头,对于工厂而言,合理安排排产计划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的排产计划基本上是根据订单签订时间和交付时间去确定的,仅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产工作,并没有去考虑产线具体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人的工作时间,容易导致一部分工人上班时间太长,经常加班,而另一部分工人工时太少,进而影响其工资,也就是说,现有的排班方式不能够对各工作岗位的工作时间做到均衡处理,会引起一些工人的不满,本发明实施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输入一定期限之内的产品订单数据,例如为一个月内所有的产品订单数据,本发明实施例自动根据产品订单数据得到生产信息,所述生产信息包括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即能够得到需要使用哪些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的运行时长,接着调取工人信息,所述工人信息包括工人人数以及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至少为一个,且存在一个专职岗位,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生产的规范化,工人技能培训合格后才能去对应的工作岗位进行工作,当然工人可以掌握多项工作技能,以胜任多个工作岗位,其中最擅长的工作岗位为专职岗位,最后根据所述期限、生产信息和工人信息建立排产模型,这样在进行排产时会考虑到每个工人的具体情况,并使得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长相当,对工人的工作时间做到均衡处理。
如图2所示,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根据产品订单数据得到生产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
S201,对产品订单数据进行扫描识别,得到产品型号和对应的排产数量;
S202,将产品型号和对应的排产数量输入至生产线库中,得到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一种产品型号得到的可用生产线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生产线库包括生产线、对应的产品型号、单个产品生产时长以及工作岗位种类。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获得生产信息,首先对产品订单数据进行扫描识别,得到产品型号和对应的排产数量,接着产品型号和对应的排产数量输入至生产线库中,得到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例如得到产品型号和对应的排产数量为:A产品、200件,B产品、150件,C产品、300件,D产品、280件,生产线库如下表所示:
Figure 852062DEST_PATH_IMAGE001
如此,就能够得到A产品的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为:H1产线-4000分钟、H2产线-6000分钟;B产品的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为:H1产线-3750分钟;C产品的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为:H2产线-8400分钟;D产品的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为:H3产线-8120分钟。
如图3所示,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期限、生产信息和工人信息建立排产模型的步骤,具体包括:
S401,对生产信息中所有的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进行累加,得到每条可用生产线的最长工作时长,根据最长工作时长对所有的可用生产线进行升序排列;
S402,排列第一的可用生产线对应的产品型号全部在此可用生产线进行排产,然后将确定排产的产品型号对应的可用生产线和工作时长从生产信息中删除后,返回上一个步骤,直到剩下的可用生产线为一条时,全部排产完成,得到排产信息;
S403,根据排产信息和生产线库中的工作岗位种类得到所有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工作总时长;
S404,将每个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总时长与工人信息综合分析,得到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
S405,根据工人信息对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进行调配处理得到调配信息,以使得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长相当;
S406,根据期限对可用生产线的具体工作时间进行确定,得到排产模型,所述排产模型包括排产信息、调配信息以及可用生产线的具体工作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各个生产线都能够良好的运转,应当尽可能使得每个生产线的工作时长相当,这里对生产信息中所有的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进行累加,得到每条可用生产线的最长工作时长,根据最长工作时长对所有的可用生产线进行升序排列,排列第一的可用生产线对应的产品型号全部在此可用生产线进行排产,然后将确定排产的产品型号对应的可用生产线和工作时长从生产信息中删除后,返回上一个步骤,直到剩下的可用生产线为一条时,全部排产完成,得到排产信息;例如,本发明实施例累加后的结果为:H1产线-7750分钟,H2产线-14400分钟,H3产线-8120分钟,升序排列后的结果为H1产线-7750分钟,H3产线-8120分钟,H2产线-14400分钟,则H1产线-7750分钟是确定的,A产品和B产品确定排产在H1产线,将A产品和B产品对应的可用生产线和工作时长从生产信息中删除后,得到H3产线-8120分钟,H2产线-8400分钟,重复上述步骤,确定H3产线-8120分钟,D产品确定排产在H3产线,最后确定H2产线-8400分钟,C产品确定排产在H2产线,如此,能够保证不同生产线的工作时长相当。接着根据排产信息和生产线库中的工作岗位种类得到所有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工作总时长,例如焊接岗位存在于H1产线和H2产线中,则焊接岗位的工作总时长为7750分钟+8400分钟。
如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将每个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总时长与工人信息综合分析,得到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的步骤,具体包括:
S4041,调取每个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总时长,调取所述工作岗位的工人人数,工人人数对应的工人以所述工作岗位作为专职岗位,得到所述工作岗位的工人平均工时;
S4042,对所有的工作岗位的工人平均工时进行整合,得到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
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确定每个工作岗位对应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例如,计算焊接岗位时,首先调取焊接岗位的工人人数,例如为3人,则每个焊接工人的平均工时=(7750分钟+8400分钟)/3=5384分钟,接着求取其它岗位工人的平均工时,并进行整合统计。
如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根据工人信息对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进行调配处理得到调配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
S4051,计算得到理想平均工时,计算理想平均工时不考虑工作岗位的差别;
S4052,将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人平均工时与理想平均工时进行对比,确定输出工人岗位和对应的输出工时以及输入工人岗位和对应的输入工时;
S4053,根据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确定调配信息,所述调配信息包括调配工人、调配工人的转岗信息以及转岗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得到调配信息,需要计算得到理想平均工时,直接使用生产线的工作时长*该生产线的岗位数量得到该生产线的总工时,对所有生产线的总工时进行累加后除以总工人人数就得到理想平均工时了,例如理想平均工时为5333分钟,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人平均工时为:第一岗位4200分钟(共4人),第二岗位5300分钟(共4人),第三岗位6100分钟(共5人),第二岗位的5300分钟与理想平均工时接近,可以设定理想平均工时的正负5%范围内,不进行调配,则第一岗位为输出工人岗位,第三岗位为输入工人岗位,则需要确定第一岗位中能够同时胜任第三岗位的工人,例如有两个人可以同时胜任,则将这两个工人从第一岗位调配至第三岗位中,每个工人的具体转岗时长=(6100*5-4200*4)/2/2=3425分钟,也就是说,这两个工人需要完成第一岗位的(4200-3425)分钟的工作,并完成第三岗位3425分钟的工作,如此,每个工人的总工作时长相当。本发明实施例最后需要根据期限对可用生产线的具体工作时间进行确定,得到排产模型,所述排产模型包括排产信息、调配信息以及可用生产线的具体工作时间,例如期限为15天,H2产线的工作时长为8400分钟,设定一个班次8小时,需要8400/8/60=17.5的班次,则需要设置2.5个夜班,这样H2产线的具体工作时间为15个白班加上2.5个夜班。由此可见,本发明通过让每个工人的总工作时长相当,也避免了部分工人总是上夜班进行加急生产。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建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订单数据接收模块100,用于接收一定期限之内的产品订单数据;
生产信息确定模块200,用于根据产品订单数据得到生产信息,所述生产信息包括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
工人信息调取模块300,用于调取工人信息,所述工人信息包括工人人数以及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至少为一个,且存在一个专职岗位;
排产模型建立模块400,用于根据所述期限、生产信息和工人信息建立排产模型,以使得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长相当。
如图7所示,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生产信息确定模块200包括:
数据扫描识别单元201,用于对产品订单数据进行扫描识别,得到产品型号和对应的排产数量;
生产信息确定单元202,用于将产品型号和对应的排产数量输入至生产线库中,得到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一种产品型号得到的可用生产线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生产线库包括生产线、对应的产品型号、单个产品生产时长以及工作岗位种类。
如图8所示,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排产模型建立模块400包括:
升序排列单元401,用于对生产信息中所有的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进行累加,得到每条可用生产线的最长工作时长,根据最长工作时长对所有的可用生产线进行升序排列;
排产信息确定单元402,排列第一的可用生产线对应的产品型号全部在此可用生产线进行排产,然后将确定排产的产品型号对应的可用生产线和工作时长从生产信息中删除后,返回上一个步骤,直到剩下的可用生产线为一条时,全部排产完成,得到排产信息;
工作总时长单元403,用于根据排产信息和生产线库中的工作岗位种类得到所有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工作总时长;
平均工时计算单元404,用于将每个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总时长与工人信息综合分析,得到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
调配信息确定单元405,用于根据工人信息对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进行调配处理得到调配信息,以使得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长相当;
排产模型建立单元406,用于根据期限对可用生产线的具体工作时间进行确定,得到排产模型,所述排产模型包括排产信息、调配信息以及可用生产线的具体工作时间。
如图9所示,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平均工时计算单元404包括:
单个岗位平均工时子单元4041,用于调取每个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总时长,调取所述工作岗位的工人人数,工人人数对应的工人以所述工作岗位作为专职岗位,得到所述工作岗位的工人平均工时;
所有岗位工时整合子单元4042,用于对所有的工作岗位的工人平均工时进行整合,得到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
如图10所示,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调配信息确定单元405包括:
理想平均工时子单元4051,用于计算得到理想平均工时,计算理想平均工时不考虑工作岗位的差别;
输入输出确定子单元4052,用于将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人平均工时与理想平均工时进行对比,确定输出工人岗位和对应的输出工时以及输入工人岗位和对应的输入工时;
调配信息子单元4053,用于根据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确定调配信息,所述调配信息包括调配工人、调配工人的转岗信息以及转岗时长。
以上仅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叙述,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 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施例处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一定期限之内的产品订单数据;
根据产品订单数据得到生产信息,所述生产信息包括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
调取工人信息,所述工人信息包括工人人数以及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至少为一个,且存在一个专职岗位;
根据所述期限、生产信息和工人信息建立排产模型,以使得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长相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数据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产品订单数据得到生产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
对产品订单数据进行扫描识别,得到产品型号和对应的排产数量;
将产品型号和对应的排产数量输入至生产线库中,得到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一种产品型号得到的可用生产线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生产线库包括生产线、对应的产品型号、单个产品生产时长以及工作岗位种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数据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期限、生产信息和工人信息建立排产模型的步骤,具体包括:
对生产信息中所有的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进行累加,得到每条可用生产线的最长工作时长,根据最长工作时长对所有的可用生产线进行升序排列;
排列第一的可用生产线对应的产品型号全部在此可用生产线进行排产,然后将确定排产的产品型号对应的可用生产线和工作时长从生产信息中删除后,返回上一个步骤,直到剩下的可用生产线为一条时,全部排产完成,得到排产信息;
根据排产信息和生产线库中的工作岗位种类得到所有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工作总时长;
将每个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总时长与工人信息综合分析,得到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
根据工人信息对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进行调配处理得到调配信息,以使得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长相当;
根据期限对可用生产线的具体工作时间进行确定,得到排产模型,所述排产模型包括排产信息、调配信息以及可用生产线的具体工作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数据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每个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总时长与工人信息综合分析,得到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的步骤,具体包括:
调取每个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总时长,调取所述工作岗位的工人人数,工人人数对应的工人以所述工作岗位作为专职岗位,得到所述工作岗位的工人平均工时;
对所有的工作岗位的工人平均工时进行整合,得到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数据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工人信息对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进行调配处理得到调配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
计算得到理想平均工时,计算理想平均工时不考虑工作岗位的差别;
将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人平均工时与理想平均工时进行对比,确定输出工人岗位和对应的输出工时以及输入工人岗位和对应的输入工时;
根据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确定调配信息,所述调配信息包括调配工人、调配工人的转岗信息以及转岗时长。
6.一种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订单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一定期限之内的产品订单数据;
生产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产品订单数据得到生产信息,所述生产信息包括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
工人信息调取模块,用于调取工人信息,所述工人信息包括工人人数以及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至少为一个,且存在一个专职岗位;
排产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期限、生产信息和工人信息建立排产模型,以使得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长相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信息确定模块包括:
数据扫描识别单元,用于对产品订单数据进行扫描识别,得到产品型号和对应的排产数量;
生产信息确定单元,用于将产品型号和对应的排产数量输入至生产线库中,得到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一种产品型号得到的可用生产线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生产线库包括生产线、对应的产品型号、单个产品生产时长以及工作岗位种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产模型建立模块包括:
升序排列单元,用于对生产信息中所有的可用生产线和对应的工作时长进行累加,得到每条可用生产线的最长工作时长,根据最长工作时长对所有的可用生产线进行升序排列;
排产信息确定单元,排列第一的可用生产线对应的产品型号全部在此可用生产线进行排产,然后将确定排产的产品型号对应的可用生产线和工作时长从生产信息中删除后,返回上一个步骤,直到剩下的可用生产线为一条时,全部排产完成,得到排产信息;
工作总时长单元,用于根据排产信息和生产线库中的工作岗位种类得到所有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工作总时长;
平均工时计算单元,用于将每个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总时长与工人信息综合分析,得到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
调配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工人信息对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进行调配处理得到调配信息,以使得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长相当;
排产模型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期限对可用生产线的具体工作时间进行确定,得到排产模型,所述排产模型包括排产信息、调配信息以及可用生产线的具体工作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均工时计算单元包括:
单个岗位平均工时子单元,用于调取每个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总时长,调取所述工作岗位的工人人数,工人人数对应的工人以所述工作岗位作为专职岗位,得到所述工作岗位的工人平均工时;
所有岗位工时整合子单元,用于对所有的工作岗位的工人平均工时进行整合,得到每个工人的平均工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配信息确定单元包括:
理想平均工时子单元,用于计算得到理想平均工时,计算理想平均工时不考虑工作岗位的差别;
输入输出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人平均工时与理想平均工时进行对比,确定输出工人岗位和对应的输出工时以及输入工人岗位和对应的输入工时;
调配信息子单元,用于根据每个工人对应的工作岗位确定调配信息,所述调配信息包括调配工人、调配工人的转岗信息以及转岗时长。
CN202211029917.5A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数据建模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51309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9917.5A CN115130927B (zh)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数据建模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9917.5A CN115130927B (zh)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数据建模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0927A true CN115130927A (zh) 2022-09-30
CN115130927B CN115130927B (zh) 2022-12-30

Family

ID=83387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29917.5A Active CN115130927B (zh)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数据建模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3092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29647A (zh) * 2023-03-30 2023-04-28 深圳市海豚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应链用仓储库位管理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08444A1 (en) * 2006-02-09 2007-09-06 Hidenori Ueno Production planning system
CN105427021A (zh) * 2015-10-30 2016-03-23 江苏云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装智能排产方法
CN111754113A (zh) * 2020-06-24 2020-10-09 精效新软新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生产加工过程中调度排班排产自动控制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3837611A (zh) * 2021-09-24 2021-12-24 苏州迈艾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人员派工推荐方法和系统
CN114186779A (zh) * 2021-11-03 2022-03-15 北京科技大学 多型号小批量生产线动态调度方法及生产调度系统
CN114626745A (zh) * 2022-03-29 2022-06-14 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排产计划生成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终端
CN114819640A (zh) * 2022-04-26 2022-07-29 石家庄盛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铸造行业生产管理自动排产处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08444A1 (en) * 2006-02-09 2007-09-06 Hidenori Ueno Production planning system
CN105427021A (zh) * 2015-10-30 2016-03-23 江苏云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装智能排产方法
CN111754113A (zh) * 2020-06-24 2020-10-09 精效新软新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生产加工过程中调度排班排产自动控制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3837611A (zh) * 2021-09-24 2021-12-24 苏州迈艾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人员派工推荐方法和系统
CN114186779A (zh) * 2021-11-03 2022-03-15 北京科技大学 多型号小批量生产线动态调度方法及生产调度系统
CN114626745A (zh) * 2022-03-29 2022-06-14 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排产计划生成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终端
CN114819640A (zh) * 2022-04-26 2022-07-29 石家庄盛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铸造行业生产管理自动排产处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29647A (zh) * 2023-03-30 2023-04-28 深圳市海豚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应链用仓储库位管理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0927B (zh) 2022-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47914B (zh) 生产排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30927B (zh) 一种数据建模方法和系统
US20040254825A1 (en) Automated supply management system for dynamically fulfilling a customer requested order and method of use
CN112036795A (zh) 药品采购计划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64133B (zh) 车辆调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037100B (zh) 一种基于ai技术的电力设备运维方法及系统
CN113742908B (zh) 一种基于离散仿真的物料齐套判断方法
Cheng et al. A BIM-based framework for material logistics planning
CN110322298B (zh) 信息跟踪的智能管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2101584A (zh) 核电站备件系统化保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190888A (zh) 项目评估分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740799A (zh) 预算数据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91345A (zh) 装修排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JPH10254962A (ja) グループ別作業能力補正装置および作業割り当てシステム
CN116630082A (zh) 生产资源的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tarczyk-Kołbyk et al. Use of the EVM method for analysis of extending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duration as a result of realization disturbances-case study
CN101258500B (zh) 调度设备,调度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14648260B (zh) 一种建材采购方法及建材采购平台
CN113095704A (zh) 一种生产计划排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307081A (zh) 项目预算成本管理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91743A (zh) 基于区块链的模型化企业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2581295A (zh) 基于字段拆分的产品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6029647B (zh) 一种供应链用仓储库位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3723729A (zh) 运输网络数据整合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87346B (zh) 酒店间夜量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