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6293A -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 Google Patents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26293A
CN115126293A CN202110328534.7A CN202110328534A CN115126293A CN 115126293 A CN115126293 A CN 115126293A CN 202110328534 A CN202110328534 A CN 202110328534A CN 115126293 A CN115126293 A CN 115126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library
layer
energy storag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85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平
陈新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285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262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26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62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dwelling or office purposes; General layout, e.g. modular co-ordination or staggered storeys
    • E04H1/12Small buildings or other erections for limited occupation, erected in the open air or arranged in buildings, e.g. kiosks, waiting shelters for bus stops or for filling stations, roofs for railway platforms, watchmen's huts or dressing cubicles
    • E04H1/1205Small buildings erected in the open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80Exchanging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e.g. removable batteri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 E04D13/04Roof drainage; Drainage fittings in flat roofs, balconies or the like
    • E04D13/064Gutt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3/00Roof covering by making use of flat or curved slabs or stiff sheets
    • E04D3/35Roof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layers, e.g. for insulation
    • E04D3/351Roof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layers, e.g. for insulation at least one of the layers being composed of insulating material, e.g. fibre or foam material
    • E04D3/352Roof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layers, e.g. for insulation at least one of the layers being composed of insulating material, e.g. fibre or foam material at least one insulating layer being located between non-insulating layers, e.g. double skin slabs or shee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3/00Roof covering by making use of flat or curved slabs or stiff sheets
    • E04D3/36Connecting; Fastening
    • E04D3/361Connecting; Fastening by specially-profiled marginal portions of the slabs or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库板包括设置在库板相对的两端的凸起端和配合端,凸起端和配合端内均形成凸起的空腔,凸起端和配合端均从库板的同一侧表面凸起并朝向同一方向延伸,配合端用于多个库板组装时与相邻库板的凸起端相配合。凸起端和配合端用于控制雨水等液体从凸起端和配合端的延伸方向的两端排出库板,避免雨水等液体从两库板的连接处渗透至库板内部,瞬时降雨量至少需要漫过凸起端或配合端的最高处,才能够流向两者的连接处,从而加强防水效果。空腔的结构便于多个库板组装,通过相邻两个库板的配合端与凸起端的连接配合,实现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快速组装,加快组装效率,提高了库板自身和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换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背景技术
现在新能源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新能源车使用的能源基本上为电能,新能源车在电能使用完后需要充电,由于现在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的限制,新能源车充满电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不如汽车直接加油简单快速。因此,为了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在新能源车的电能快耗尽时更换电池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为了便于更换电池,满足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的换电需求,需要建造换电站或者储能站。
由于换电站和储能站一般都是露天设置,且内部设有大量电池包以及为电池包充电的电气设备等,因此换电站和储能站的防水性能尤为关键,以避免换电站和储能站内部的电池包和电气设备发生故障。特别是对于经常降雨或者雨量较大的地区,需要及时将落在换电站或储能站顶板上的雨水排出,以避免雨水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安装间隙中渗透至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内部造成设备故障。申请号为CN20318839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夹芯构造型保温板,包括两层面板,两层面板之间夹有保温层,保温层中设有若干通孔,通孔中插置有两端分别与两层面板固定连接的连接柱,两层面板与连接柱均采用无机胶凝材料制成,保温层采用XPS板、EPS板、聚氨酯或酚醛材料。申请号为CN21131310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木浪板用的安装结构,包括电木浪板主体,在电木浪板主体的左侧一体成型有第一折部,第一折部的顶部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安装通孔,电木浪板主体的右侧一体成型有第二折部,第二折部的顶部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二安装通孔,安装时,第二折部覆盖在第一折部上。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夹芯保温板或电木浪板结构均不能满足兼顾换电站或储能站的总体强度、防水密封性能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提高换电站或储能站的总体强度和防水密封性能,提供一种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所述库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库板相对的两端的凸起端和配合端,所述凸起端和所述配合端内均形成凸起的空腔,所述凸起端和所述配合端均从所述库板的同一侧表面凸起并朝向同一方向延伸,所述配合端用于多个所述库板组装时与相邻所述库板的凸起端相配合。
在本方案中,凸起端和配合端用于控制雨水等液体从凸起端和配合端的延伸方向的两端排出库板,避免雨水等液体从两库板的连接处渗透至库板内部,瞬时降雨量至少需要漫过凸起端或配合端的最高处,才能够流向两者的连接处,从而加强防水效果。而且即使积水漫过最高处,凸起端和配合端也能够引导积水向下流动,便于积水及时排出,空腔的结构便于多个库板组装,通过相邻两个库板的配合端与凸起端的连接配合,实现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快速组装,加快组装效率,提高了库板的防水密封性能,同时提高了库板自身的结构强度和库板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较佳地,在所述凸起端,所述库板的边缘部向上凸起形成凸起部;在所述配合端,所述库板的边缘部向上凸起形成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用于多个所述库板组装时覆盖相邻所述库板的凸起部的外侧。
在本方案中,一个库板的配合部在两个库板连接时会覆盖并套在相邻的另一个库板的凸起部外侧,形成叠合结构,可使连接的强度更高,也可将两库板的连接缝隙盖住,避免雨水等液体从该缝隙渗入,从而提高库板的防水性能。
较佳地,所述库板的配合部的内表面贴合相邻所述库板的所述凸起部的外表面。
在本方案中,一个库板的配合部的内表面贴合于相邻的另一个库板的凸起部的外表面,以实现配合部在多个库板组装时覆盖相邻库板的凸起部的外侧,并防止库板在积雨状态时雨水水平面上升,避免积水从该缝隙中渗入库板内部。
较佳地,所述库板包括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所述第一层板和所述第二层板通过柱体连接。
在本方案中,库板采用双层结构且通过柱体连接两层板,使库板强度更高。
较佳地,在所述凸起端,所述第一层板向远离所述第二层板的方向凸起形成凸起部;在所述配合端,所述第一层板向远离所述第二层板的方向凸起形成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用于覆盖相邻所述库板的凸起部的外侧。
在本方案中,凸起部和配合部都由第一层板凸起形成,库板的配合部在两个库板连接时会覆盖并套在相邻的另一个库板的凸起部外侧,形成叠合结构,可使连接的强度更高,也可将两库板的连接缝隙盖住,避免雨水等液体从该缝隙渗入,从而提高库板的防水性能。
较佳地,在所述凸起端,所述第二层板的边缘部朝向所述第一层板方向弯折,所述第一层板的边缘部朝向所述第二层板方向弯折,所述第一层板的边缘部的内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二层板的边缘部的外表面。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库板凸起端的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相向弯折以形成上层覆盖下层的结构,使得凸起端的边缘形成密封结构,防止雨水等液体渗入。
较佳地,在所述凸起端,所述第一层板的边缘部包括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层板方向弯折的第一弯折部和朝向所述第二层板方向弯折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具有第一过渡部。
在本方案中,上述多个弯折部的设置一方面形成了与配合端形状相配合的结构,便于相邻库板之间的连接组装,在库板的边缘设置上述多个弯折部提高了库板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处的连接强度,提高防水性能。
较佳地,所述第一过渡部的外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安装密封构件。
在本方案中,上述设置用于进一步加强相邻两个库板连接处的密封性能,防止雨水等液体从凸起端和配合端连接处的间隙进入库板内部,提高库板的防水效果。
较佳地,在所述配合端,所述第一层板的边缘部的内表面贴合相邻所述库板的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配合端的一侧的外表面。
在本方案中,配合端第一层板的边缘部贴合于凸起部远离所述配合端的一侧的外表面,防止库板在积雨状态时雨水水平面上升,避免积水从该缝隙中渗入库板内部。
较佳地,在所述配合端,所述第一层板的边缘部包括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层板方向弯折的第三弯折部和朝向所述第二层板方向弯折的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和所述第四弯折部之间具有第二过渡部。
在本方案中,上述多个弯折部的设置一方面形成了与凸起端形状相配合的结构,便于相邻库板之间的连接组装,在库板的边缘设置上述多个弯折部提高了库板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处的连接强度,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便于第二过渡部上的雨水流下,避免库板表面的积水,提高防水性能。
较佳地,在所述配合端,所述第二层板的边缘部朝向所述第一层板方向弯折,所述第二层板的边缘部夹设于所述第一层板的边缘部和相邻的所述库板的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配合端的一侧表面之间,所述第二层板的边缘部的外表面贴合相邻的所述库板的所述凸起端的所述第一层板的边缘部的外表面。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库板配合端的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弯折以形成上下层板接合的结构,使得配合端的边缘形成密封结构,配合端的第二层板的边缘部与凸起端的第二层板的边缘部和第一层板的边缘部相互贴合,使三者之间的缝隙最小化,将库板从侧面连接处彻底封闭,防止雨水等液体从该连接处渗入换电站或储能站内。
较佳地,所述柱体包括第一连接柱和/或第二连接柱;
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层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柱设置在所述第二层板上,所述第一层板与所述第二层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柱抵接固定。
在本方案中,第一连接柱和/或第二连接柱将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提高库板的强度。
较佳地,所述库板包括位于所述凸起端的凸起部;
其中,所述凸起部的第一层板的内表面设有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凸起部相对的所述第二层板的内表面设有所述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柱抵接;
或,
所述凸起部的第一层板的内表面设有所述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凸起部相对的所述第二层板相抵接。
在本方案中,第一连接柱和/或第二连接柱用于连接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并增强凸起部的强度。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一层板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二层板之间和/或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柱之间和/或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二层板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一层板之间通过胶粘、卡合、涨珠或螺栓连接固定。
在本方案中,上述连接方式工艺简单,装配和制造更为便捷,且固定效果好。
较佳地,所述第一层板和所述第二层板的材质为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或SMC树脂材料;
和/或,所述柱体的材质为树脂材料。
在本方案中,第一层板、第二层板和柱体选用上述材料,在实现库板轻量化的同时满足换电站或储能站的结构强度要求,且安装更为便捷。
较佳地,所述库板还具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夹设于所述第一层板和所述第二层板之间,所述保温层包括无机发泡材料、岩棉、聚氨酯泡沫或气凝胶毡。
在本方案中,库板采用三层复合式结构,能够增强库板的强度。保温层用于起到隔热保温作用,保证换电站或储能站内部的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降低温度对换电站或储能站内部设备的影响。
较佳地,所述保温层具有与所述柱体的位置相对应的贯通孔,所述柱体穿过所述贯通孔连接固定。
在本方案中,由于第一层板、第二层板和保温层形成三层复合式结构,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位于保温层两侧,并将保温层夹设在中间,因此上述设置方便柱体贯穿保温层以实现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的连接,提高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的连接强度。
较佳地,所述库板还包括侧面部,所述侧面部位于所述库板另一相对的两端,所述侧面部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层板与所述第二层板之间的间隙。
在本方案中,侧面部覆盖库板的两个侧边,以封闭库板的侧边端部,防止雨水等液体从库板侧边渗入库板内,进而进入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内部。
较佳地,所述库板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凸起端和配合端,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所述侧面部,所述凸起端的所述侧面部为第一侧面部,所述配合端的所述侧面部为第二侧面部,所述第二侧面部覆盖相邻库板的第一侧面部的部分外侧。
在本方案中,一个库板配合端一侧的第二侧面部覆盖在相邻另一个库板凸起端一侧的第一侧面部的外侧,以实现相邻两个库板的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侧面部具有台阶部,所述第二侧面部具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形状与所述台阶部相匹配,所述开口槽用于多块库板组装时卡住相邻库板的台阶部。
在本方案中,凸起端的第一侧面部和配合端的第二侧面部通过台阶部和开口槽相配合,便于库板的两端形成卡合结构,防止库板连接处发生相对移动,提高库板连接处的水密性。
较佳地,所述台阶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二侧面部位于同一平面,和/或,所述第一侧面部具有底板,所述台阶部形成于底板表面,所述台阶部相对所述底板的高度与所述第二侧面部的厚度相同。
在本方案中,凸起端的第一侧面部和配合端的第二侧面部的连接处处于同一平面,便于水流从侧面流出,避免连接处表面积水。
较佳地,所述侧面部靠近所述第一层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层板的外表面齐平,所述侧面部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层板方向延伸并延伸出所述第二层板的外表面。
在本方案中,上述设置用于防止雨水等液体从侧面部与第二层板的连接处渗入库板内部,加强防水效果。
较佳地,所述库板还具有多个设置在所述凸起部和所述配合部之间的中间凸起,所述中间凸起与所述凸起部从所述库板的同一侧表面凸起,并朝向同一方向延伸,所述凸起部和所述配合部均高于所述中间凸起。
在本方案中,上述设置用于避免库板外表面的积水深度漫过两个库板的连接处的最高点,使积水从两个库板连接处的间隙渗入库板内部。
较佳地,所述中间凸起的第一层板的内表面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间凸起的第二层板相抵接。
在本方案中,第一连接柱用于连接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并增强中间凸起处的强度。
一种库板组合单元,所述库板组合单元包括如权上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多个所述库板相互连接形成所述库板组合单元。
在本方案中,上述方式组装方便,且单个库板通过模块化生产可使成本更低,在组装后,库板组合单元强度更高,防水性更好。
较佳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库板的两个侧边的凸起端和配合端相互连接组成所述库板组合单元。
在本方案中,库板通过凸起端和配合端相互配合、叠加,使得组合后的库板组合单元强度更高,防水性更好。
一种换电站或储能站,所述换电站或储能站包括框架和如上所述的库板组合单元,所述框架与所述库板组合单元可拆卸连接。
在本方案中,上述设置使框架和库板组合单元之间的组装更加方便,便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安装和维护。库板组合单元用于防止雨水等液体进入框架及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内部,提高换电站或储能站的防水性能。
较佳地,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库板的所述第二层板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库板组合单元通过所述卡扣卡设在所述框架的所述卡槽内。
在本方案中,框架与库板组合单元卡接,连接方便,强度高。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中的凸起端和配合端用于控制雨水等液体从凸起端和配合端的延伸方向的两端排出库板,避免雨水等液体从两库板的连接处渗透至库板内部,瞬时降雨量至少需要漫过凸起端或配合端的最高处,才能够流向两者的连接处,从而加强防水效果。而且即使积水漫过最高处,凸起端和配合端也能够引导积水向下流动,便于积水及时排出,空腔的结构便于多个库板组装,通过相邻两个库板的配合端与凸起端的连接配合,实现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快速组装,加快组装效率,提高了库板的防水密封性能,同时提高了库板自身的结构强度和库板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库板组合单元由多个库板组装形成,单个库板通过模块化生产可使成本更低,在组装后,库板组合单元强度更高,防水性更好。库板组合单元用于防止雨水等液体进入框架及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内部,从而增强换电站或储能站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单个库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换电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换电站的平面布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换电站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覆盖在换电站顶面的部分库板组合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单个库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两个库板组装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库板的第一层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库板的第一层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库板的第二层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侧面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换电平台110
充电室120
充电架121
升降机122
主控箱123
升降区域124
框架130
库板140
凸起端141
配合端142
凸起单元200
凸起部210
第一弯折部211
第二弯折部212
第一过渡部213
凹槽214
密封构件215
配合部220
第三弯折部221
第四弯折部222
第二过渡部223
空腔224
中间凸起230
腔体240
条形凹槽310
本体部320
第一层板410
第二层板420
第一连接柱510
加强筋511
第二连接柱520
第一柱体530
第一装配孔531
第二柱体540
卡扣600
连接部610
卡合部620
保温层700
侧面部800
第一侧面部810
台阶部811
底板812
第二侧面部820
开口槽8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图2-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示意了一种换电站。
如图2所示,该换电站包括换电平台110和分别设于换电平台110的两侧的两个充电室120以及往返于换电平台110和充电室120之间,用于拆卸和安装车辆的电池包的换电小车(图中未示出)。换电站还可以包括监控室、储藏室等。
换电平台110用于承载待更换电池包的车辆,车辆驶入并停靠于换电平台110,由换电小车拆卸车辆上待充电的旧电池包并安装充满电的新电池包,换电小车在拆卸下车辆上的旧电池后,将其运输到充电室120中进行充电。
如图3所示,充电室120中用于放置充电架121、升降机122、主控箱123等设备,充电架121用于容纳电池包并对旧电池包进行充电,升降机122用于与换电小车交换电池包,并将电池包从充电架121中取出或放入充电架121中。充电室120内沿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至少并排设置两列充电架121,升降机122设于两列充电架121之间的升降区域124内,主控箱123设置在充电室120靠近换电平台110的一侧,主控箱123用于控制换电站内的电气设备。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换电站通过多个框架130形成支撑并被分隔为多个功能室例如充电室120、监控室(图中未示出)等,框架130的外表面覆盖有库板组合单元,以隔绝功能室的内外,防止外部雨水、粉尘等杂质进入换电站的内部,对换电站内的电气元件例如充电架121、主控箱123造成损害。
换电站具有顶面、侧面和底面,换电站的顶面和侧面均覆盖有库板组合单元,库板组合单元通过卡合等方式与换电站的框架130连接。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覆盖在换电站顶面的库板组合单元,该库板组合单元由多个单独的库板140组装形成。
如图1和图5-11所示,库板140包括相对设置的凸起端141和配合端142,凸起端141和配合端142分别设置在库板140沿第一方向(图1中的X方向)的相对的两端,凸起端141和配合端142内均形成凸起的空腔,凸起端141和配合端142均从库板140的同一侧表面凸起并朝向同一方向延伸,配合端142用于在多个库板140组装时与相邻库板140的凸起端141相配合。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朝向同一方向延伸”指的是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包括但不限于平行,延伸方向成45°以内的夹角均可认为是朝向同一方向延伸。
凸起端141和配合端142能够控制雨水等液体从凸起端141和配合端142的延伸方向(第二方向)的两端排出库板,避免雨水等液体从两个库板140的连接处渗透至库板140的内部,瞬时降雨量至少需要漫过凸起端141或配合端142的最高处,才能够流向两者的连接处,从而加强防水效果。而且即使积水漫过最高处,凸起端141和配合端142也能够引导积水向下流动,便于积水及时排出,空腔的结构便于多个库板140组装,通过相邻两个库板140的配合端142与凸起端141的连接配合,实现换电站的快速组装,加快组装效率,提高了库板140的防水密封性能,同时提高了库板140自身的结构强度和库板140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指的是延伸方向大致与第二方向平行,包括但不限于平行,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成45°以内的夹角均可认为是沿着第二方向延伸。
具体地,如图1和图9所示,库板140包括多个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凸起单元200。如图1所示,多个凸起单元200均向换电站的外侧凸起并沿着第二方向(图1中的Y方向)延伸。多个凸起单元200包括设置在库板140的凸起端141的凸起部210,以及设置在库板140的配合端142的配合部220。在凸起端141,库板140的边缘部向上凸起形成凸起部210;在配合端142,库板140的边缘部向上凸起形成配合部220,配合部220用于多个库板140组装时覆盖相邻库板140的凸起部210的外侧。一个库板140的配合部220在相邻的两个库板140连接时会覆盖并套在相邻的另一库板140的凸起部210外侧,以形成叠合结构,使相邻两个库板140的连接的强度更高,也可将两个库板140的连接缝隙盖住,避免雨水等液体从该缝隙渗入,从而提高库板140的防水性能。
如图7所示,在两个库板140组装时,一个库板140的配合部220的内表面贴合于相邻的另一个库板140的凸起部210的外表面,以实现配合部220在多个库板140组装时能够覆盖相邻的库板140的凸起部210的外侧,并防止库板140在积雨状态时雨水水平面上升,避免积水从该缝隙中渗入库板140的内部。
如图6和图7所示,库板包括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通过柱体连接。库板140采用双层结构且通过柱体连接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使库板140的强度更高。
如图6所示,在凸起端141,第一层板410向远离第二层板420的方向凸起形成凸起部210,第一层板410朝向第二层板420的一侧由于凸起部210而形成腔体240(对应上述中凸起端141凸起的空腔)。在配合端142,第一层板410向远离第二层板420的方向凸起形成配合部220,配合部220用于覆盖相邻库板140的凸起部210的外侧。凸起部210和配合部220都由第一层板410凸起形成,库板140的配合部220在两个库板140连接时会覆盖并套在相邻的另一个库板140的凸起部210外侧,形成叠合结构,可使连接的强度更高,也可将两库板140的连接缝隙盖住,避免雨水等液体从该缝隙渗入,从而提高库板140的防水性能。
如图6所示,在凸起端141,第二层板420的边缘部朝向凸起端141的第一层板410方向弯折,凸起端141的第一层板410的边缘部朝向凸起端141的第二层板420方向弯折,凸起端141的第一层板410覆盖凸起端141的第二层板420的外表面,第一层板410的边缘部的内表面贴合于第二层板420的边缘部的外表面。通过将库板140的凸起端141的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相向弯折以形成上层覆盖下层的结构,使得凸起端141的边缘形成密封结构,防止雨水等液体渗入库板140的内部。
如图6所示,凸起端141的第一层板410弯折形成类似梯形的结构,在凸起端141,第一层板410的边缘部包括朝向远离第二层板420方向(朝向换电站的外侧)弯折的第一弯折部211和朝向第二层板420方向(朝向换电站的内侧)弯折的第二弯折部212,第一弯折部211与第二弯折部212之间具有第一过渡部213,第一过渡部213沿水平方向延伸,并用于连接第一弯折部211和第二弯折部212,从而将凸起端141连接为一个整体。第一弯折部211和第二弯折部212构成梯形的两条斜边,第一过渡部213形成梯形的顶边,多个弯折部的设置一方面形成了与配合端142形状相配合的结构,便于相邻的库板140之间的连接组装,在库板140的边缘设置多个弯折部提高了库板140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处的连接强度,提高防水性能。
如图7所示,第一过渡部213的外表面设有凹槽214,凹槽214沿第二方向的两端贯通凸起端141的第一层板410,凹槽214用于安装密封构件215,密封构件215一面卡设在凹槽214内部,另一面能够抵压在相邻的另一个库板140的配合端142顶部的内侧。在两个库板140组装时,密封构件215夹设在一个库板140的凸起端141的外表面和相邻库板140的配合端142的内表面之间。当积水从两个库板140的凸起端141和配合端142之间的缝隙中上升后,能够被设于顶部的密封构件215阻隔,无法从凸起端141和配合端142之间的间隙进入换电站的内部,进一步加强相邻两个库板140连接处的密封性能,防止雨水等液体从凸起端141和配合端142连接处的间隙进入库板140内部,提高库板140的防水效果。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凹槽214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弯折部211或第二弯折部212上,密封构件215的位置也随着凹槽214的位置进行相应的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构件215为橡胶防水条,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选用其他防水材质的密封构件215。
如图6所示,在配合端142,第一层板410的边缘部的内表面贴合相邻库板140的凸起部210远离配合端142的一侧的外表面,以防止库板140在积雨状态时雨水水平面上升,避免积水从该缝隙中渗入库板140的内部。
在配合端142,第一层板410的边缘部朝向第二层板420方向弯折,第一层板410形成凸起的空腔224(对应上述中配合端142凸起的空腔),空腔224用于在两个库板140组装时容纳相邻库板140的凸起部210,配合端142的第一层板410的内表面能够覆盖在相邻库板140的凸起端141的第一层板410的外表面上。通过一个库板140的配合端142的空腔224与相邻另一个库板140的凸起端141的配合,以实现相邻两个库板140的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提高库板140组装效率,还能够防止库板140在积雨状态时雨水水平面上升,从两个库板140连接的缝隙中渗入库板140内部。
如图6所示,配合端142的第一层板410也弯折形成类似梯形的结构,配合端142的第一层板410的边缘部包括朝向远离第二层板420方向(朝向换电站的外侧)弯折的第三弯折部221和朝向第二层板420方向(朝向换电站的内侧)弯折的第四弯折部222,第三弯折部221和第四弯折部222之间具有第二过渡部223,第二过渡部223沿水平方向延伸,并用于连接第三弯折部221和第四弯折部222,从而将配合端142连接为一个整体。第三弯折部221和第四弯折部222构成梯形的两条斜边,第二过渡部223形成梯形的顶边,多个弯折部的设置一方面形成了与凸起端141形状相配合的结构,便于相邻的库板140之间的连接组装,在库板140的边缘设置多个弯折部提高了库板140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处的连接强度,第三弯折部221和第四弯折部222便于第二过渡部223上的雨水流下,避免库板140表面的积水,提高防水性能。
在配合端142,第二层板420的边缘部朝向配合端142的第一层板410方向弯折,配合端142的第二层板420覆盖配合端142的第一层板410的内表面,以封闭配合端142远离本体部320的一端。通过将库板140的配合端142的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弯折以形成上下层板接合的结构,使得配合端142的边缘形成密封结构,从而保证库板140设置凸起端141一侧的侧边封闭,防止雨水等液体渗入。配合端142的第二层板420的边缘部在两个库板140组装时夹设于第一层板410的边缘部和相邻的库板140的凸起部210靠近配合端142的一侧表面之间,第二层板420的边缘部的外表面贴合相邻的库板140的凸起端141的第一层板的边缘部的外表面,使三者之间的缝隙最小化,将库板140从侧面连接处彻底封闭,防止雨水等液体从该连接处渗入换电站内。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端141和配合端142都选用梯形结构凸起,不仅能将库板140的接缝包裹覆盖起来,凸起的结构也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使得接缝处的雨水等液体可以顺着梯形的斜边流下避免淤积。同时,梯形的顶边为平面,也可用来安装其他部件,例如密封构件215等。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况将凸起端141和配合端142设为三角形,半圆形等形状,只要保证其在垂直方向上呈凸起状态并且将库板140接缝包裹其中就能达到相应效果。
第一弯折部211和第二弯折部212与第一过渡部213的连接处呈弧形倒角,第三弯折部221和第三连接部610与第二过渡部223的连接处也呈弧形倒角,从而可以增加连接处的强度,同时使得凸起部210和配合部220在叠合状态更为贴合,进一步提高水密性。
如图6所示,柱体包括多个连接柱,连接柱设置在库板140的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之间,连接柱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层板410的内表面,连接柱的另一端与对应第二层板420相抵接。连接柱用于连接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并增强库板140的强度。
具体地,柱体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柱510和多个第二连接柱520,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一一对应,且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均设置在库板140的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之间。第一连接柱510设置在第一层板410上,第二连接柱520设置在第二层板420上,第一层板410与第二层板420通过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抵接固定,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将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库板140的强度。
具体地,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设置在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之间,第一连接柱510的一端固定在凸起部的第一层板410的内表面,第一连接柱510的另一端向第二层板420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柱520的一端固定在与凸起部210相对的第二层板的内表面,第二连接柱520的另一端朝向第一层板410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柱510远离第一层板410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二连接柱520远离第二层板420的一端抵接并固定。沿第二方向,凸起部的内部设置多个沿第二方向均匀布置的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多个第一连接柱510和多个第二连接柱520均匀分布在凸起部210内,起到连接、固定以及加强凸起单元200的作用。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还可以设置在其他凸起单元200内。
第一连接柱510的直径和对应的第二连接柱520的直径相同。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柱510和对应的第二连接柱520的外轮廓对准,以实现第一连接柱510相对于对应的第二连接柱520的快速定位,提高库板140的组装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凸起部210的内部空间,使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的直径尺寸的可选范围增大,能够将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的直径设置成更大值,以提高凸起部210的强度。
第一连接柱510的两侧还设置有加强筋511,加强筋511设置在腔体240内,加强筋511的一侧与第一连接柱510抵接,加强筋511的另一侧与第一层板410的内侧面抵接,以进一步增强库板的强度。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凸起部210的第一层板410和对应的第二层板420也可以仅通过单个连接柱连接实现抵接固定,即上述中的第一连接柱510可以直接延伸至第二层板420上并与第二层板420抵接固定,该种连接方式下,可以不用另外设置第二连接柱520。或者是上述中的第二连接柱520可以直接延伸至第一层板410上并与第一层板410抵接固定,该种连接方式下,可以不用另外设置第二连接柱520。
当然,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库板140可以同时包括上述三种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的连接方式(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抵接、第一连接柱510直接与第二层板420抵接、第二连接柱520直接与第一层板410抵接)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连接柱510与第一层板410之间的连接固定、第二连接柱520与第二层板420之间的连接固定、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之间的连接固定、第一连接柱510与第二层板420之间的连接固定以及第二连接柱520与第一层板410之间的连接固定,可以选用胶粘、卡合、涨珠或螺栓紧固等方式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即上述五种连接固定可以选用同样的固定方式,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上述固定方式工艺简单,装配和制造更为便捷,且固定效果好。
第一连接柱510与第一层板410之间和/或第二连接柱520与第二层板420之间还可以一体成型,在制备第一层板410或第二层板420时,直接在模具中预留第一连接柱510或第二连接柱520的模具孔,通过浇筑的方式实现一次成型。一体成型的连接固定方式工艺简单,连接强度高,能够省略第一连接柱510与第一层板410的组装步骤和/或第二连接柱520与第二层板420的组装步骤,缩短库板140的生产时间。
本实施例只涉及到三种连接固定,即第一连接柱510与第一层板410之间的连接固定、第二连接柱520与第二层板420之间的连接固定和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之间的连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510与第一层板410一体成型,第二连接柱520与第二层板420一体成型,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胶粘固定。采用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固定方式,以不用对第一连接柱510和/或第二连接柱520和/或第一层板410和/或第二层板420上进行二次加工,例如在上面开设用于螺栓穿过的连接孔,或者在上面加工成型卡合部等,从而缩短库板140生产时间,提高效率。
本实施例对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的材质没有明确限制,优选可以选用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或SMC树脂材料,在实现库板140轻量化的同时能够满足换电站的结构强度要求,且安装更为便捷,其中SMC复合材料由不饱和聚酯树脂、增强材料和辅助材料形成的片状模压料,通过剪裁、模压成型形成。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优选为相同的材质,方便生产采购,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也可以为不同的材质,但至少需要使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的强度满足要求。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柱510与第一层板410一体成型,第二连接柱520与第二层板420一体成型,因此第一连接柱510的材质与第一层板410相同,第二连接柱520的材质与第二层板420相同。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固定在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上时,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一层板410可以为不同材质,第二连接柱520和第二层板420可以为不同材质。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可以采用树脂材料,其中,树脂可以为不饱和聚醛树脂,树脂材料重量轻,强度高,且成本较低,从而能够降低库板140的生产成本。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可以为相同的材质,也可以为不同的材质,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但至少需要时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的强度满足要求。
如图6所示,库板140还具有保温层700,保温层700夹设在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之间。保温层700用于起到隔热保温作用,保证换电站内部的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降低温度对换电站内部设备的影响。库板140的第一层板410、保温层700和库板140的第二层板420形成三层复合式结构,进一步增强库板140的强度。
保温层700优选隔热性较好的材料制成,例如无机发泡材料、岩棉、聚氨酯泡沫或气凝胶毡等,不仅保温效果好,重量也轻。
保温层700具有与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位置相对应的贯通孔,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穿过贯通孔连接固定。由于库板140的第一层板410、第二层板420和保温层700形成三层复合式结构,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位于保温层700两侧,并将保温层700夹设在中间,在保温层700上开设贯通孔方便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贯穿保温层700实现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的连接,从而提高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之间的连接强度,并能够使保温层700相对于第一层板410、第二层板420的位置保持固定。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保证保温层700相对于第一层板410、第二层板420的位置,可以通过螺纹将第一层板410、第二层板420分别固定在保温层700的两侧上,或通过粘接等方式进行第一层板410、第二层板420和保温层700之间的连接。
如图10和图11所示,库板140还包括侧面部800,侧面部800位于库板140沿凸起单元200的延伸方向(第二方向)的相对的两端,侧面部800用于封闭第一层板410与第二层板420之间的间隙。侧面部800覆盖库板140的两个侧边,以封闭库板140的侧边端部,防止雨水等液体从库板140侧边渗入库板140内,进而进入换电站的内部。
靠近凸起端141的侧面部800为第一侧面部810,靠近配合端142的侧面部800为第二侧面部820,第二侧面部820能够在两个库板140组装时覆盖相邻库板140的第一侧面部810的部分外侧,以实现相邻两个库板140的连接。
具体地,第一侧面部810具有台阶部811,第二侧面部820具有开口槽821,第一侧面部810的部分外表面向内凹陷(沿着第二方向的内侧),以形成台阶部811,台阶部811处的第一侧面部810的部分外表面高于凹陷部分的第一侧面部810的部分的外表面。第二侧面部820的底端向上凹陷形成开口槽821。开口槽821的形状与台阶部811相匹配,开口槽821用于多块库板140组装时卡住相邻库板140的台阶部811。一个库板140的凸起端141的第一侧面部810和相邻另一个库板140的配合端142的第二侧面部820通过台阶部811和开口槽821相配合,便于库板140的两端形成卡合结构,防止库板140连接处发生相对移动,提高库板140连接处的水密性。
如图11所示,第一侧面部810具有底板812,台阶部811形成于底板812的表面,台阶部811相对底板812的高度与第二侧面部820的厚度相同,以使台阶部811的端面与第二侧面部820位于同一平面,以使得两个库板140组装时,第一侧面部810和对应的第二侧面部820能够齐平,便于水流从侧面流出,避免连接处表面积水。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台阶部811的成型方式不局限于上述的方式,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或成型方式,但需要保证台阶部811的端面与第二侧面部820位于同一平面。
本实施例中,侧面部800靠近第一层板410的一端与第一层板410的外表面齐平,侧面部800靠近第二层板420的一端与第二层板420的外表面齐平,即侧面部800的上端与对应的第一层板410的上端齐平,侧面部800的下端与对应的第二层板420的下端齐平,从而使库板140的两侧封闭,防止雨水等液体从库板140的侧面进入换电站的内部。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侧面部800靠近第一层板410的一端与第一层板410的外表面齐平,侧面部800的另一端向第二层板420方向延伸并延伸出第二层板420的最下端,即延伸出第二层板420的外表面,以防止雨水等液体从侧面部800与第二层板420的连接处渗入库板140内部,加强防水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侧面部810和相邻的库板140的第二侧面部820的卡合形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第一侧面部810和相邻的库板140的第二侧面部820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进行卡合,例如,仅仅使得第一侧面部810在凸起部210的延伸方向上向内凹陷出与第二侧面部820配合的形状,或者第一侧面部810和相邻的库板140的第二侧面部820在第一方向上形成相互适配的齿形。
如图6所示,多个凸起单元200还包括设置在凸起部210和配合部220之间的多个中间凸起230,中间凸起230与凸起部210从库板的同一侧表面凸起,即均从第一层板410凸起,并朝向同一方向(第二方向/图1中的Y方向)延伸,凸起部210和配合部220均高于中间凸起230,以避免库板140外表面的积水深度漫过两个库板140的连接处的最高点,使积水从两个库板140连接处的间隙渗入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之间。
具体地,中间凸起230的第一层板410朝向远离第二层板420的方向凸起,第二层板420为平板状,第一层板410朝向第二层板420的一侧由于中中间凸起230也形成了形成腔体240。由于中间凸起230的第一层板410朝向换电站的外侧,因此便于及时排水。中间凸起230的第二层板420朝向换电站的内侧,设计成平板状可以增大库板140与换电站内部其他构件的连接面积,库板140通过第二层板420与换电站内立柱的连接,第二层板420设置为平板结构,便于库板140与换电站内部的立柱的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的中间凸起230的第一层板410的内表面也设有第一连接柱510,第一连接柱510设置在中间凸起230对应的腔体内,中间凸起230的第二层板420的内表面也设有第二连接柱520,第一连接柱510与第二连接柱520抵接,用于连接中间凸起230的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从而提高中间凸起230处的强度。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由于中间凸起230的凸起高度较小,因此可以仅在中间凸起230的第一层板410的内表面设置第一连接柱510,第一连接柱510的另一端与中间凸起230的第二层板420相抵接,以实现中间凸起230的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的连接。或者可以仅在中间凸起230的第二层板420的内表面设置第二连接柱520,第二连接柱520的另一端与中间凸起230的第一层板410相抵接,以实现中间凸起230的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的连接。
设置在中间凸起230处的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的材料、尺寸、与中间凸起230的连接方式等要求可以参照上述中的设置在凸起部处的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的相关要求。
保温层700具有和设置在中间凸起230处的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位置相对应的贯通孔,设置在中间凸起230处的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穿过贯通孔连接固定。方便柱体贯穿保温层700实现中间凸起230的第一层板410和中间凸起230的第二层板420的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的连接强度,并能够使保温层700相对于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的位置保持固定。
如图1所示,库板140还包括位于凸起部210和配合部220之间的本体部320,相邻的两个凸起单元200之间形成条形凹槽310,条形凹槽310形成于本体部320的上方,条形凹槽310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贯通。外界的雨水等液体在落至换电站的顶部时,能够在凸起单元200的引导作用下先流到到条形凹槽310内,再通过条形凹槽310贯通的两端流出库板140,以保证库板140上的水流能够及时排出,增强库板140的防水效果,从而增强换电站的防水效果,同时,提高了库板140自身的结构强度和库板140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如图6和图8(图8为从斜向上方观察的第一层板410的立体图)所示,位于凸起部210和配合部220之间的本体部32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凸起单元200之间,即凸起部210和相邻的中间凸起230之间、配合部220和相邻的中间凸起230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中间凸起230之间均设置有本体部320。本体部320也采用双层结构,能够进一步加强库板140的强度。
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之间也可以通过多个柱体连接,柱体设置在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之间,柱体的两端分别与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之间抵接固定,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强库板140的连接强度。
柱体的材料和与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的抵接固定方式可以参考上述中第一连接柱510和第二连接柱520的材料,以及第一连接柱510、第二连接柱520、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之间的连接固定方式。
如图9和图10所示,设置在本体部320上的柱体上开设有装配孔,装配孔用于安装装配件,以实现与换电站外部或者内部的其他构件连接。设置在本体部320上的多个柱体包括多个设置在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上的第一柱体530和多个设置在本体部320的第二层板420上的第二柱体540。
如图9所示,多个第一柱体530的一端抵接固定在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上,多个第一柱体530的另一端向本体部320的第二层板420的方向延伸。第一柱体530内开设有第一装配孔531,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上开设有通孔,第一装配孔531通过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上的通孔导通至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的外侧(位于换电站外侧的一侧),第一装配孔531用于连接安装在换电站外部的其他设备,例如太阳能发电设备等。由于第一装配孔531并非直接开设在库板140的表面上,而是设置在库板140内的柱体内,因此不会降低库板140的强度,避免库板140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局部受力过大而导致的变形,从而提高换电站的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柱体530安装在本体部320对应的第一层板410上,即第一柱体530与凸起单元200间隔设置。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柱体530也可以安装在凸起单元200对应的第一层板410上,设置在凸起单元200的内部。
第一装配孔531为盲孔,雨水等液体即使从第一装配孔531与装配件之间的间隙渗入到第一装配孔的内部,也不会进一步进入换电站的内部,从而提高换电站的防水性能。
第一装配孔531的壁面与对应的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上的通孔的壁面齐平,方便装配件安装时的快速定位,且换电站的外部不显示第一柱体530,使结构更加平整。
第一装配孔531的孔径和对应的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上的通孔的孔径相同,以使得第一装配孔531的内壁和对应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上的通孔的内壁能够与对应的装配件的外壁紧密贴合,缩小间隙的大小,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装配孔531和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上的通孔均为螺纹孔,可以配合螺栓等装配件进行安装。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一装配孔531和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上的通孔可以替换为其他能够实现库板140与换电站外部设备连接的结构。
如图10所示,多个第二柱体540的一端抵接固定在本体部320的第二层板420上,多个第二柱体540的另一端向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的方向延伸。第二柱体540内开设有第二装配孔,本体部320的第二层板420上开设有通孔,第二装配孔通过本体部320的第二层板420上的通孔导通至本体部320的第二层板420的外侧(位于换电站内侧的一侧),第二装配孔用于与换电站的框架130或其他内部设备连接,以实现将库板140固定在换电站上。由于第二装配孔并非直接开设在库板140的表面上,而是设置在库板140内的柱体内,因此不会降低库板140的强度,避免库板140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局部受力过大而导致的变形,从而提高换电站的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柱体540安装在本体部320对应的第二层板420上,即第二柱体540与凸起单元200间隔设置。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柱体530也可以安装在凸起单元200对应的第二层板420上,设置在凸起单元200的内部。
第二装配孔为盲孔,雨水等液体即使能够进入库板140的内部,也无法通过第二装配孔与装配件之间的间隙渗入到换电站的内部,从而提高换电站的防水性能。
第二装配孔的壁面与对应的本体部320的第二层板420上的通孔的壁面齐平,方便装配件安装时的快速定位,且换电站的内部不显示第二柱体540,使结构更加平整。
第二装配孔的孔径和对应的本体部320的第二层板420上的通孔的孔径相同,以使得第二装配孔的内壁和对应本体部320的第二层板420上的通孔的内壁能够与对应的装配件的外壁紧密贴合,缩小间隙的大小,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装配孔和本体部320的第二层板420上的通孔均为螺纹孔,与第二装配孔配合的装配件为卡扣600。如图7所示,卡扣600包括连接部610和卡合部620,卡合部620上设置有供连接部610穿过的通孔,本实施例中的卡扣600的连接部610为螺栓,连接部610穿过卡合部620上的通孔以实现与第二连接板440的固定。如图7所示,连接部610由下至上依次穿过并螺合于卡合部620上的通孔、第二连接板440上的通孔以及第二柱体540内的第二装配孔,从而将卡扣600固定在库板140上。卡扣600的卡合部620位于本体部320的第二层板420的外侧(朝向换电站内部的一侧),用于与换电站的框架130或其他内部设备连接。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二装配孔和本体部320的第二层板420上的通孔可以替换为其他能够实现库板140与换电站的框架130或其他内部设备连接的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扣的形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现有的其他形式的卡扣。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和本体部320的第二层板420之间也可以不另外设置柱体。或者柱体仅一端与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或本体部320的第二层板420连接,柱体的另一端不抵接,此时柱体只起到安装装配件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装配孔仅设置在位于本体部320内的柱体上,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装配孔也可以设置在位于凸起单元200内的第一连接柱510和/或第二连接柱520上,本申请设置在柱体上主要是因为本体部320的结构更加平坦,设备安装在上面更加稳定。
保温层700具有和位于本体部320内的柱体位置相对应的贯通孔,柱体穿过贯通孔连接固定。方便柱体贯穿保温层700实现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和本体部320的第二层板420的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的连接强度,并能够使保温层700相对于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的位置保持固定。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库板140的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之间也可以不处处都设置有保温层700,也可以仅在凸起单元200的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之间设置保温层700或者仅在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和本体部320的第二层板420之间设置保温层700。本实施例在凸起单元200的第一层板410和第二层板420之间以及本体部320的第一层板410和本体部320的第二层板420之间均设置保温层700,能够增强库板140对换电站的保温效果,而且能够使库板140各部分的保温效果大致相同,降低各部分的温差。
库板组合单元单元由多个库板140相互连接形成,组装方便,且单个库板140通过模块化生产可使成本更低,在组装后,库板组合单元强度更高,防水性更好。多个库板140沿第一方向依次组装,任意相邻的两个库板140的两个侧边的凸起端141和配合端142相互连接组成库板组合单元,库板140通过凸起端141和配合端142相互配合、叠加,使得组合后的库板组合单元强度更高,防水性更好。相邻两个库板140之间的组装位置关系如下:
如图5和图8所示,一个库板140的凸起端141容纳在相邻库板140的配合端142的空腔224内,凸起端141的第一弯折部211与配合端142的第四弯折部222相邻,凸起端141的第二弯折部212和配合端142的第三弯折部221相邻,配合端142的第二层板420夹设在凸起端141的第二弯折部212和配合端142的第三弯折部221之间,凸起端141的第一过渡部213与配合端142的第二过渡部223相邻,密封构件215设置在凸起端141的第一过渡部213的顶部,密封构件215的两端分别于第一过渡部213和第二过渡部223抵接。
本实施例中的换电站的框架130与库板组合单元可拆卸连接,使框架130和库板组合单元之间的组装更加方便,便于换电站的安装和维护。库板组合单元用于防止雨水等液体进入框架130及换电站的内部,提高换电站的防水性能。
具体地,如图7所示,框架130上与第二层板420的卡扣600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卡槽,卡扣600的卡合部620卡入框架130上的卡槽内。库板组合单元通过卡扣600卡设在框架130的卡槽内,连接方便,强度高。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换电站的框架130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实现与库板组合单元的可拆卸连接,例如螺栓连接等。
虽然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用于覆盖在换电站顶面的库板组合单元,但实际使用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的库板组合单元也可以用于覆盖在换电站的侧面。
本发明的换电站并不局限于图2-4所示的形式,本发明提供的库板组合单元、框架130、库板140等结构也适用于在采用其他结构或布局的换电站。
同样地,本发明提供的库板组合单元、框架130、库板140等结构也适用于具有储藏以及充电功能的储能站。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装置或组件正常使用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8)

1.一种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库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库板相对的两端的凸起端和配合端,所述凸起端和所述配合端内均形成凸起的空腔,所述凸起端和所述配合端均从所述库板的同一侧表面凸起并朝向同一方向延伸,所述配合端用于多个所述库板组装时与相邻所述库板的凸起端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端,所述库板的边缘部向上凸起形成凸起部;在所述配合端,所述库板的边缘部向上凸起形成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用于多个所述库板组装时覆盖相邻所述库板的凸起部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库板的配合部的内表面贴合相邻所述库板的所述凸起部的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库板包括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所述第一层板和所述第二层板通过柱体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端,所述第一层板向远离所述第二层板的方向凸起形成凸起部;在所述配合端,所述第一层板向远离所述第二层板的方向凸起形成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用于覆盖相邻所述库板的凸起部的外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端,所述第二层板的边缘部朝向所述第一层板方向弯折,所述第一层板的边缘部朝向所述第二层板方向弯折,所述第一层板的边缘部的内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二层板的边缘部的外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端,所述第一层板的边缘部包括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层板方向弯折的第一弯折部和朝向所述第二层板方向弯折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具有第一过渡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部的外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安装密封构件。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合端,所述第一层板的边缘部的内表面贴合相邻所述库板的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配合端的一侧的外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合端,所述第一层板的边缘部包括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层板方向弯折的第三弯折部和朝向所述第二层板方向弯折的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和所述第四弯折部之间具有第二过渡部。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合端,所述第二层板的边缘部朝向所述第一层板方向弯折,所述第二层板的边缘部夹设于所述第一层板的边缘部和相邻的所述库板的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配合端的一侧表面之间,所述第二层板的边缘部的外表面贴合相邻的所述库板的所述凸起端的所述第一层板的边缘部的外表面。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包括第一连接柱和/或第二连接柱;
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层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柱设置在所述第二层板上,所述第一层板与所述第二层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柱抵接固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库板包括位于所述凸起端的凸起部;
其中,所述凸起部的第一层板的内表面设有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凸起部相对的所述第二层板的内表面设有所述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柱抵接;
或,
所述凸起部的第一层板的内表面设有所述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凸起部相对的所述第二层板相抵接。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一层板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二层板之间和/或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柱之间和/或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二层板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一层板之间通过胶粘、卡合、涨珠或螺栓连接固定。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板和所述第二层板的材质为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或SMC树脂材料;
和/或,所述柱体的材质为树脂材料。
1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库板还具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夹设于所述第一层板和所述第二层板之间,所述保温层包括无机发泡材料、岩棉、聚氨酯泡沫或气凝胶毡。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具有与所述柱体的位置相对应的贯通孔,所述柱体穿过所述贯通孔连接固定。
1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库板还包括侧面部,所述侧面部位于所述库板另一相对的两端,所述侧面部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层板与所述第二层板之间的间隙。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库板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凸起端和配合端,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所述侧面部,所述凸起端的所述侧面部为第一侧面部,所述配合端的所述侧面部为第二侧面部,所述第二侧面部覆盖相邻库板的第一侧面部的部分外侧。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部具有台阶部,所述第二侧面部具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形状与所述台阶部相匹配,所述开口槽用于多块库板组装时卡住相邻库板的台阶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二侧面部位于同一平面,和/或,所述第一侧面部具有底板,所述台阶部形成于底板表面,所述台阶部相对所述底板的高度与所述第二侧面部的厚度相同。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部靠近所述第一层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层板的外表面齐平,所述侧面部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层板方向延伸并延伸出所述第二层板的外表面。
23.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库板还具有多个设置在所述凸起部和所述配合部之间的中间凸起,所述中间凸起与所述凸起部从所述库板的同一侧表面凸起,并朝向同一方向延伸,所述凸起部和所述配合部均高于所述中间凸起。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凸起的第一层板的内表面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间凸起的第二层板相抵接。
25.一种库板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库板组合单元包括如权利要求1-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多个所述库板相互连接形成所述库板组合单元。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库板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库板的两个侧边的凸起端和配合端相互连接组成所述库板组合单元。
27.一种换电站或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或储能站包括框架和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库板组合单元,所述框架与所述库板组合单元可拆卸连接。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库板的第二层板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库板组合单元通过所述卡扣卡设在所述框架的所述卡槽内。
CN202110328534.7A 2021-03-26 2021-03-26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Pending CN1151262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8534.7A CN115126293A (zh) 2021-03-26 2021-03-26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8534.7A CN115126293A (zh) 2021-03-26 2021-03-26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6293A true CN115126293A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74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28534.7A Pending CN115126293A (zh) 2021-03-26 2021-03-26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2629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6161A (zh) * 2021-03-26 2022-09-30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0235U (ja) * 1997-12-26 1998-06-30 昭 錦 沈 雨水浸透防止機能を具えた断熱波形板の構造
KR20070109021A (ko) * 2006-05-09 2007-11-15 가부시키가이샤 미야텍 금속제 지붕판의 방수연결구조
CN108442638A (zh) * 2018-05-22 2018-08-24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外饰板组件、换电站和外饰板组件安装方法
CN215595083U (zh) * 2021-03-26 2022-01-21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0235U (ja) * 1997-12-26 1998-06-30 昭 錦 沈 雨水浸透防止機能を具えた断熱波形板の構造
KR20070109021A (ko) * 2006-05-09 2007-11-15 가부시키가이샤 미야텍 금속제 지붕판의 방수연결구조
CN108442638A (zh) * 2018-05-22 2018-08-24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外饰板组件、换电站和外饰板组件安装方法
CN215595083U (zh) * 2021-03-26 2022-01-21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6161A (zh) * 2021-03-26 2022-09-30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595083U (zh)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15284464U (zh) 库板组合单元以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15594589U (zh)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16446595U (zh)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17232897U (zh)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
CN115126293A (zh)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N115126291A (zh)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16616592U (zh) 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16446332U (zh) 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及包含其的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16640963U (zh) 包角、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N110892638A (zh) 光伏面板
CN215284463U (zh) 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门及包含其的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15451619U (zh) 一种箱体、电池包以及车辆
CN115126161A (zh) 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N115126294A (zh)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KR102415556B1 (ko) 건물의 마감재로 기능하는 조립형 단위 태양광발전 모듈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15123003A (zh) 库板组合单元以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N115126296A (zh)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及储能站
CN115126150A (zh)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N115126149A (zh) 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及包含其的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933953Y (zh) 彩钢复合保温板冷藏车厢
CN115126102A (zh) 包角、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WO2022199705A1 (zh) 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16617005U (zh)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及储能站
KR102415555B1 (ko) 건물의 마감재로 기능하는 조립형 단위 태양광발전 모듈 및 그 시공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