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0313A - 穿刺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穿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20313A
CN115120313A CN202110336021.0A CN202110336021A CN115120313A CN 115120313 A CN115120313 A CN 115120313A CN 202110336021 A CN202110336021 A CN 202110336021A CN 115120313 A CN115120313 A CN 115120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ture
handle
assembly
distal end
proxima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360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安宁
邱礼彪
刘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fetech Respiration Scientif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fetech Respiration Scientif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fetech Respiration Scientif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fetech Respiration Scientif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3602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2031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2278 priority patent/WO202220649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120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03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17/3421Cannul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17/3421Cannulas
    • A61B17/3423Access ports, e.g. toroid shape introducers for instruments or h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9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with safety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cutting or pricking, e.g. limiting insertion depth, pressure sensors
    • A61B17/3496Protecting sleeves or inner probes; Retractable ti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6Body-piercing guide needle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2017/3454Details of ti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刺系统。所述穿刺系统包括手柄组件和穿刺组件,所述穿刺组件收容于所述手柄组件内,且与所述手柄组件固定相连,所述穿刺组件可相对手柄组件弯曲变形。所述穿刺组件可弯曲变形,便于调整穿刺组件在人体的形态,以便使穿刺组件的远端朝向预定的位置,使穿刺组件准确地穿刺预定的位置,提高穿刺组件穿刺的精确程度。

Description

穿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穿刺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穿刺针由一根不锈钢管制成。穿刺针在通过输送鞘内输送至人体内。然而传统的穿刺针,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往往不易于控制穿刺针的形态,容易降低穿刺针穿刺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穿刺系统,可调整穿刺系统中穿刺组件的形态,提高穿刺系统穿刺的精确程度。
所述穿刺系统包括手柄组件和穿刺组件,所述穿刺组件收容于所述手柄组件内,且与所述手柄组件固定相连,所述穿刺组件可相对手柄组件弯曲变形。
所述穿刺组件可弯曲变形,便于调整穿刺组件在人体的形态,以便使穿刺组件的远端朝向预定的位置,使穿刺组件准确地穿刺预定的位置,提高穿刺组件穿刺的精确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穿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穿刺系统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穿刺组件处于收容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手柄本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b为第一手柄件、第一控制件、第二控制件的示意图。
图4c为第二手柄件、第一控制件、第二控制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穿刺组件处于伸出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a为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外管件、穿刺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6b为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部分第二控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a为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第二固定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c为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穿刺组件弯曲变形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穿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支撑部及主体部的示意图。
图11b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穿刺组件远端的示意图。
图11c为图11b中X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调弯件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调弯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定义“远端”为手术过程中远离操作者的一端,定义“近端”为手术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轴向”指平行于医疗器械远端中心和近端中心连线的方向,“径向”指垂直于上述轴向的方向。
请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第一实施提供的穿刺系统1,穿刺系统1用于在人体内进行穿刺。具体不限于为卵圆窝穿刺、房间隔穿刺、或者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中穿刺。在本实施例,以穿刺系统1穿刺卵圆窝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穿刺系统1包括手柄组件10和收容于手柄组件10内且与手柄组件10固定相连的穿刺组件20。穿刺组件20包括外管件21和穿刺件22。外管件21与手柄组件10连接。外管件21呈中空管状。在本实施例中,穿刺件22与外管件21插接。至少部分穿刺件22收容在外管件21内。在本实施例中,穿刺件22在外管件21内的延伸方向,与外管件21的延伸方向相同。穿刺件22的远端22a靠近外管件21的远端21a。穿刺件22的近端22b穿出外管件21的近端21b。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穿刺件22收容在外管件21内,且穿刺件22的远端22a靠近外管件的远端21a。穿刺件22随着外管件21一同移至人体内部。在穿刺手术过程中,穿刺件22无需先从外管件21的近端21b插接,再滑至外管件21的远端21a,避免在穿刺件22在外管件21内滑动过程中损伤外管件21的内壁而产生碎屑,降低这些碎屑形成血栓危害病人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穿刺件22的远端22a靠近外管件21的远端21a指的是,穿刺件22的远端22a靠近外管件21远端21a的端面,且穿刺件22的远端22a的端面与外管件21远端21a的端面并未平齐,即穿刺件22收容在外管件21内或者部分穿刺件22裸露在外管件21外。
在本实施例中,在外管件21滑至人体指定区域的过程中,穿刺件22的远端22a一直收容在外管件21内,而不会显露出外管件21。例如,外管件21在滑至心脏卵圆窝附近的过程中,外管件21遇到人体弯曲的血管通道会发生弯曲变形,而穿刺件22并没有显露出外管件21,避免穿刺件22刺伤人体。
在本实施例中,穿刺件22贯穿外管件21内,穿刺件22的近端22b也靠近外管件21的近端21b。具体地,穿刺件22的近端22b伸出外管件21的近端21b。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手柄组件10具有收容件113。收容件113收容部分穿刺组件20。收容件113收容穿刺件22的近端、及外管件21的近端。具体地,手柄组件10包括手柄本体11。手柄本体11包括第一手柄件111和与第一手柄件111连接的第二手柄件1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手柄件111和第二手柄件112共同围成的收容空间为收容件113。
请参阅图4a、图4b和图4c,第一手柄件111设有扣合件1112。第二手柄件112设有抵持件1122。在本实施例中,扣合件1112自第一手柄件111朝靠近手柄组件10的轴向凸起,扣合件1112整体呈钩状。扣合件1112朝Y轴的负方向凸起。抵持件1122自第二手柄件112朝远离手柄组件10的轴向内凹,抵持件1122整体呈凹槽状。在图4c中,抵持件1122朝Y轴负方向内凹。抵持件1122与扣合件1112相互配合,使第一手柄件111和第二手柄件112合拢固定在一起。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扣合件1112可以为凹槽,抵持件1122可以呈凸台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手柄件111与第二手柄件112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手柄件111和第二手柄件112之间还设有胶水(图未示),胶水使第一手柄件111和第二手柄件112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通过其他方式,例如高温熔融等,或者通过在第一手柄件111的外壁上设有螺纹,第二手柄件112的外壁上也设有螺纹,第一手柄件111及第二手柄件112相互配合,与具有内螺纹的锁紧件螺纹连接。具体的方式不作限定,以能将第一手柄件111和第二手柄件112固定为准。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手柄组件10可以为一体成型。即,第一手柄件111和第二手柄件112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1、图3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在轴向方向上,穿刺组件20可相对手柄组件10滑动。具体地,在轴向方向上,穿刺组件20中的穿刺件22,可相对手柄组件10中的手柄本体11滑动。穿刺组件20具有收容状态和伸出状态。其中,收容状态和伸出状态可相互转换。伸出状态指的是,部分穿刺件22的远端22a显露在外管件21的远端21a外。收容状态指的是,穿刺件22的远端22a收容在外管件21的远端21a内。
手柄组件10还包括第一控制件12。第一控制件12设置在第一手柄件111和第二手柄件112中的至少一个。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件1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手柄件111和第二手柄件112上。第一控制件12与穿刺件22的近端连接。第一控制件12用于控制穿刺件22相对手柄本体11在轴向滑动。即,请参阅图5,第一控制件(图未示)可控制穿刺件22在轴向滑动,使穿刺件22的远端22a伸出外管件21外。请参阅图3,或者控制穿刺件22的远端22a伸入外管件21内。
可以理解地,第一控制件12在接收外界的作用力后,将作用力传至穿刺件22,使穿刺件22在轴向滑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件12接收外界的作用在轴向相对手柄本体11滑动。第一控制件12与穿刺件22相连,第一控制件12带着穿刺件22滑动,使穿刺件22穿出外管件21进行穿刺手术。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件12与穿刺件22的近端间接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件12可与穿刺件22直接连接。
第一手柄件111和第二手柄件112中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一限位孔1111。第一限位孔1111限制第一控制件12的行程。第一限位孔1111与收容件113相连通。请参阅图2、图4a、图4b和图4c,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手柄件111和第二手柄件112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孔1111。第一手柄件111中的第一限位孔1111和第二手柄件112中的第一限位孔1111的形状相同,且第一手柄件111中的第一限位孔1111和第二手柄件112中的第一限位孔1111正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孔1111为通孔。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有一个第一控制件12及与第一控制件12相配合使用的第一限位孔1111。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手柄组件1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13。第一固定件13收容在收容件113内。第一固定件13连接穿刺件22的近端(图未示)。具体地,第一固定件13包括第一固定件本体131。穿刺件22的近端伸入第一固定件本体131,并与第一固定件本体131固定连接。可以理解地,至少部分第一固定件本体141与第一限位孔1111正对。即,第一限位孔1111沿径向向内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在第一固定件本体131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件12接收外界的作用在轴向相对手柄本体11滑动,第一控制件12带动第一固定件13及穿刺件22在轴向相对手柄本体11滑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力直接作用于第一固定件13,使第一固定件13在轴向相对手柄本体11滑动,第一固定件13带动穿刺件22在轴向相对手柄本体11滑动。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3还包括与第一固定件本体131连接的第一固定部132。第一固定部132与第一固定件本体131的外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32与第一固定件本体131一体成型。第一固定部132穿过第一限位孔1111与第一控制件12连接。具体地,第一固定部132设置在第一固定件13的外壁,并在第一固定件13的外壁径向向外突出。部分第一固定部132穿过第一限位孔1111后,与第一控制件12连接。可以理解地,部分第一固定部132与第一限位孔1111正对。即,部分第一固定部132与第一限位孔1111的孔壁正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32穿过第一限位孔1111的部分,与第一控制件12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控制件12设有第一卡持部121。第一固定部132伸入第一卡持部121,并与第一卡持部121固定连接。第一卡持部121为凹槽。第一固定部132与第一卡持部121过盈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还用胶水粘接第一卡持部121和第一固定部132,使第一卡持部121和第一固定部132稳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32的数量、第一限位孔1111的数量、第一控制件12的数量相同。即,第一固定部13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穿过第一手柄件111的第一限位孔1111和第二手柄件112的第一限位孔1111。两个第一固定部132关于手柄组件10的轴向对称分布,使第一固定件13整体受力均匀,第一固定13能够平稳地相对手柄本体11在轴向滑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32的数量不作限定,以第一控制件12可通过第一固定部132控制穿刺件22滑动为准。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32为凹槽,与第一卡持部121插接并固定在第一固定部132内。
请参阅图4a、图4b和图4c,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孔1111包括第一限位部1111a和与第一限位部1111a相对的第二限位部1111b。第一限位部1111a和第二限位部1111b在轴向间隔排布。第一限位部1111a和第二限位部1111b分别为第一限位孔1111相对的两个孔壁。第一限位孔1111的其他孔壁,与第一限位部1111a和第二限位部1111b围成第一限位孔1111。第一限位部1111a为第一限位孔1111的远端,第二限位部1111b为第一限位孔1111的近端。
第一限位孔1111限制第一控制件12的轴向行程。即,第一限位部1111a和第二限位部1111b限制第一控制件12在轴向的行程,来限制第一固定件13及穿刺件22在轴向的行程。穿刺件22在轴向的滑动过程具体如下。
请参阅图2、图4b、图4c和图5,一方面,第一控制件12在第一限位孔1111的近端滑向第一限位孔1111的远端,第一控制件12带动第一固定部132、穿刺件22朝远离手柄本体11近端11b的方向滑动,穿刺件22逐渐伸出外管件21。部分与第一限位孔1111正对的第一固定部132,抵持到第一限位孔1111的远端后,被第一限位孔1111的远端限制。第一固定部132无法继续朝远离手柄本体11近端11b的方向滑动。穿刺件22、及第一控制件12也无法继续向远离手柄本体11近端11b方向滑动。
另一方面,第一控制件12在第一限位孔1111的远端滑向第一限位孔1111的近端。第一控制件12带动第一固定部132、穿刺件22朝靠近手柄本体11的近端11b的方向滑动。部分与第一限位孔1111正对的第一固定部132,抵持到第一限位孔1111的近端后,被第二限位部1111b限制。第一固定部132无法沿靠近手柄本体11近端11b的方向滑动。穿刺件22、及第一控制件12也无法继续向靠近手柄本体11近端方向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本体13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限位孔1111,而使得第一固定件本体131无法通过第一限位孔1111,使得第一固定件13不易于脱离手柄本体11。
第一限位部1111a和第二限位部1111b之间在轴向的距离D1,对应穿刺件22整体在一次穿刺过程的行程。第一控制件12在第一限位孔1111朝远离手柄本体11近端的方向滑动的行程,与整体穿刺件22也在滑动的行程相同。由于穿刺件22在人体内发生弯曲,穿刺件22远端的行程小于或者等于整体穿刺件22的行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限位部1111a和第二限位部1111b之间在轴向的距离。
医生用传统的穿刺件进行穿刺的手术过程,一般用手握住穿刺件的接头,向穿刺件的接头施加推力,使穿刺件的针尖穿破房间隔。由于惯性作用,医生用穿刺件刺穿房间隔之后,医生的手继续推穿刺件的接头,使穿刺件的针尖继续行进而导致行程过大。这样容易刺伤左心房壁,导致心包填塞。或者,容易刺入主动脉造成严重的并发症。且医生对穿刺件的接头施加的推力不均匀,影响穿刺件在鞘管中滑动。本申请中的穿刺件22在穿破房间隔之后,受到第一限位孔1111的限制而不会在继续行进,避免穿刺件22继续刺伤左心房壁,提高了利用穿刺件22进行穿刺手术的安全程度。再者,两个第一控制件12分别设置在第一手柄件111和第二手柄件112上,医生施加的作用力经推动两个第一控制件12传递至穿刺件22,使得穿刺件22的受到的作用力更加均匀,穿刺件22可平稳地在轴向滑动,提高穿刺件22穿刺的稳定程度。
请参阅图1、图4b和图4c,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件12的外壁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凸起突出的方向与第一卡持部121的开口方向相反。这些凸起,可增大医生的手部与第一控制件12的摩擦力,便于医生推动第一控制件12滑动。
请再次参阅图2、图6a及图6b,第一固定件本体131设有第一连接件通道1311,穿刺件22的近端(图未示)固定在第一连接件通道1311内,且穿刺件22的内腔与第一连接件通道1311相连通。
穿刺系统1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6。第一连接件通道1311与第一连接件16及穿刺件22内部均连通,使得第一液体介质可依次经第一连接件16、第一连接件通道1311及穿刺件22输送至体内。在本实施例中,穿刺件22通过第一固定件本体131中的第一连接件通道1311,与第一连接件16连通。
在其他实施例中,部分穿刺件22收容并固定在第一固定件131内,穿出第一固定件本体131的部分穿刺件22与第一连接件16连通。即穿刺件22的近端与第一连接件16直接连通。第一液体介质经第一连接件16可直接输入穿刺件22内,提高第一液体介质输入到穿刺件22的效率。
第一连接件16包括第一连接部162和与第一连接部162相连的第一开关部161。第一开关部161设置在手柄组件10外。第一连接部162的近端与第一开关部161连接。第一连接部162的远端与第一连接件通道1311连接,且第一连接部162与第一连接件通道1311相连通。
具体地,第一开关部161为常开状态时,可通过第一开关部161导入第一液体介质或者导丝。第一液体介质或者导丝经第一连接部162移至第一连接件通道1311内。再经穿刺件22的内腔进入人体。可以理解地,第一液体介质不限于为造影剂或者是生理盐水等。第一开关部161为常闭状态时,可起到阻止血液通过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部161为三通阀,第一连接部162为中空的管状结构。
第一固定件本体131还设有与第一连接件通道1311间隔设置的第二通道1312。即,第一连接件通道1311与第二通道1312之间不连通。第二通道1312的内径大于第一连接件通道1311的内径。穿刺组件2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17。第二连接件17也设置在手柄组件10外。部分第二连接件17通过设于第二通道1312与外管件21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1、图3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在轴向方向上,外管件21可相对手柄组件10滑动。即,外管件21的远端21a在轴向方向上,可朝着远离手柄组件10的方向滑动,使穿刺组件20从伸出状态转换为收容状态。外管件21的远端21a也可朝着靠近手柄本体11的方向滑动,使穿刺件22从收容状态转换为伸出状态。
具体地,请参阅图2,手柄组件10还包括位于第一固定件13远侧的第二固定件15。第二固定件15用于固定外管件21。第二固定件15收容于收容件113内。第二固定件15与第一固定件13间隔设置。第二固定件15位于第一固定件13远侧,即在轴向方向上,第一固定件13的近端相较第二固定件15更靠近穿刺系统1的近端。第一固定件13与穿刺件22的近端22b固定连接,便于通过第一固定件13来控制穿刺件22的远端22a伸出外管件21的远端21a,或者伸入外管件21的远端21a内。
请参阅图1、图2及图7,手柄组件10还包括第二控制件14。第二控制件14与第一控制件12间隔设置。第二控制件14与外管件21连接。第二控制件14用于控制外管件21在轴向上相对穿刺件22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外管件21可相对手柄本体11滑动,便于精准地调整外管件21在人体内的位置。第二控制件14控制外管件21在轴向相对手柄本体11滑动,使其朝远离手柄本体11近端的方向滑动并重新覆盖穿刺件22,将穿刺件22收容在外管件21中空的管体内,从而降低穿刺件22刺伤人体内壁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件12相较第二控制件14更靠近穿刺系统1的近端。第一控制件12控制穿刺件22从收容状态转化为伸出状态并穿破房间隔后,需要控制第二控制件14朝远离穿刺系统1近端的方向滑动,来控制外管件21重新覆盖穿刺件22。由于第一控制件12相较第二控制件14更靠近穿刺系统1的近端,即,第二控制件14相较第一控制件12更加远离穿刺系统1的近端,控制第二控制件14朝远离穿刺系统1近端的方向滑动,第二控制件14不会逐渐靠近第一控制件12,而是会逐渐远离第一控制件12,在控制第二控制件14的过程不易误触到第一控制件12,避免误触到第一控制件12而改变穿刺件22在人体的位置,避免碰触到第一控制件12而使穿刺针22的位置发生改变,如第一控制件12被动碰触后回撤,穿刺针22将回缩至外管21内,使得穿刺组件20的远端回弹到右心房而不能进入左心房。
结合图4a、图4b及图4c,第二控制件14覆盖部分第一手柄件111和部分第二手柄件112。第一手柄件111与第二手柄件112均设有缺口200。缺口200由第一手柄件111的部分外表面或第二手柄件112的部分外表面径向向内凹形成。第二控制件14安放在缺口200上。缺口200相对的两个侧壁用于限制第二控制件14的轴向行程。
请参阅图2和图7,第二控制件14包括第二卡持部141和与第二卡持部141间隔设置的连接螺纹142。第二卡持部141为设于第二控制件14内表面上的向第二控制件14外表面凹陷的凹槽。第二控制件14中第二卡持部141用于与第二固定件15配合,控制第二固定件15轴向移动。第二控制件14连接螺纹142用于调整外管件21变形弯曲。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持部141与连接螺纹142均设于第二控制件14的内表面,连接螺纹142和第二卡持部141可同时随第二控制件14轴向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螺纹142和第二卡持部141可分别设置在第二控制件14中不同的子部件中。只要连接螺纹142和第二卡持部141能够同步在轴向移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件14与外管件21的近端连接,且第二控制件14与外管件21的近端间接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件14也可以与外管件21的近端直接连接。
请参阅图4a、4b和图4c,在本实施例中,手柄组件10设置有第二限位孔1113。第二限位孔1113用于限制第二控制件14的轴向行程。具体地,手柄组件10中第一手柄件111设有第二限位孔1113。第二限位孔1113与第一限位孔1111间隔设置。第二限位孔1113从手柄本体11的外壁贯穿至手柄本体11内的收容件113。部分第二控制件14通过第一限位孔1111,与外管件21的近端连接。至少部分外管件21的近端与第二限位孔1113正对。第二手柄件112也设有第二限位孔1113。第二手柄件112的第二限位孔1113与第一手柄件111的第二限位孔1113正对。
请参阅图2,第二固定件15包括第二固定件本体151。外管件21的近端伸入第二固定件本体151,并与第二固定件本体15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15还包括与第二固定件本体151连接的第二固定部152。第二固定部152与第二固定件本体151的外壁连接。第二固定部152穿过第二限位孔1113与第二控制件14连接。具体地,结合图4b、图4c及图7,第二固定部152在第二固定本体的外壁向径向突出。第二固定部152穿过第二限位孔1113,并与第二控制件14中的第二卡持部141扣合。第二控制件14在轴向移动过程中,第二卡持部141的远端侧壁及近侧壁夹持第二固定部152的远端外壁及近端外壁,并带动第二固定部152及第二固定件本体151在轴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部分第二固定部152与第二限位孔1113正对。
请参阅图4a、图4b和图4c,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孔1113包括第三限位部1113a和与第三限位部1113a相对的第四限位部1113b。第三限位部1113a和第四限位部1113b在轴向间隔排布。第三限位部1113a和第四限位部1113b限制第二控制件14在轴向的行程。第三限位部1113a为第二限位孔1114的远端,第四限位部1113b为第二限位孔1113的近端。
一方面,请参阅图3和图4b,当第二控制件14从第二限位孔1113的近端滑向第二限位孔1113的远端的过程中,第二控制件14带动第二固定部152、外管件21朝远离手柄本体11近端11b滑动。外管件21逐渐覆盖穿刺件22的远端22a。当第二固定部152抵持到第二限位孔1114的远端后,第二固定部152被第二限位孔1114的远端限制,第二固定部152及穿刺件22无法继续朝远离手柄本体11近端11b的方向滑动。第二固定部152及外管件21也无法继续朝远离手柄本体11近端11b的方向滑动。这个过程,穿刺件22从伸出状态转换为收容状态。
另一方面,请参阅图4b和图5,当第二控制件14从第二限位孔1113的远端滑向第二限位孔1113的近端的过程中,第二控制件14带动第二固定部152、外管件21朝靠近手柄本体11近端11b滑动,从而使得穿刺件22的远端22a逐渐显露在外管件21外。当第二固定部152抵持到第二限位孔1113的近端后,第二固定部152被第二限位孔1113的近端限制,第二固定部152及穿刺件22无法沿靠近手柄组件10近端的方向滑动。这个过程,穿刺件22从收容状态转换为伸出状态。
第三限位部1113a、第四限位部1113b分别为第二限位孔1113的两个相对的孔壁。第二限位孔1113的其他孔壁,与第三限位部1113a和第四限位部1113b围成第二限位孔1113。第二固定件本体15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限位孔1113,使得第二固定件151无法通过第二限位孔1113,使得第二固定件151不易于脱离手柄本体11。
在本实施例中,外管件21可移动的轴向行程大于或者等于穿刺件22可移动的轴向行程。如此,待穿刺件22穿刺房间隔后,外管件21朝远离手柄组件10近端方向滑动,能够重新完全覆盖穿刺件22,从而降低穿刺件22刺伤人体内壁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程度。
外管件21可移动的轴向行程为,第三限位部1113a和第四限位部1113b之间在轴向上的距离D2。穿刺件22可移动的轴向行程为,第一限位部1111a和第二限位部1111b之间在轴向上的距离D1。其中,D2大于或等于D1,使外管件21可移动的轴向行程大于穿刺件22可移动的轴向行程,使得外管件21在穿刺件22伸出外管件21后,可重新覆盖穿刺件22。外管件21可移动的轴向行程,与第二控制件14可移动的轴向行程相同。穿刺件22可移动的轴向行程,与第一控制件12可移动的轴向行程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外管件21朝远离手柄本体11近端11b的方向滑动的过程中,穿刺件22相对手柄本体11近端11b保持静止,以保证穿刺件22在人体内的位置保持不变,避免穿刺件22移动而容易刺伤左心房壁。
请参阅图2、图6a、图8a及图8b,第二固定件15设有与外管件21内腔相连通的连通腔1512、与连通腔1512相连通的穿刺件通道1511。穿刺件22经穿刺件通道1511及连通腔1512穿设于外管件21。具体地,第二固定件本体151包括穿刺件通道1511。外管件21的近端插接于第二固定件本体151内。穿刺件通道1511与第一连接件通道1311相对。穿刺件22穿过穿刺件通道1511,并插接在外管件21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本体151还包括连通腔1512和第二连接件通道1513。第二连接件通道1513与穿刺件通道1511间隔设置,第二连接通道1513与连通腔1512连通。连通腔1512与穿刺件通道1511连通。第二连接件通道1513通过连通腔1512与穿刺件通道1511连通。
请参阅图1、图2、图6a,第二连接件17可用于导入第二液体介质。第二液体介质可依次经第二连接件17、第二连接件通道1513、连通腔1512及外管件21输送至体内。具体地,第二连接件17包括第二开关部171和与第二开关部17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72。第二开关部171设置在手柄本体11外。第二连接件17的近端连接第二开关部171。部分第二连接部172穿过第二通道1312。第二连接部172的远端与第二连接件通道1513及连通腔1512连接。第二开关部171为常开状态时,可通过第二开关部171导入第二液体介质。第二液体介质经第二连接部172移至第二连接件通道1513、连通腔1512、及外管件21的内腔进入人体。可以理解地,第二液体介质不限于为生理盐水等,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
一方面,在穿刺系统1排气的过程中,第一液体介质流经第一连接件16、第一连接件通道1311及穿刺件22,将第一连接件16、第一连接件通道1311及穿刺件22内的气体排出穿刺系统1外。第二液体介质流经第二连接件17、第二连接件通道1513、连通腔1512及外管件21,将第二连接件17、第二连接件通道1513、连通腔1512及外管件21内的气体排出穿刺系统1外。本实施例可有效地将穿刺系统1中的气体排出穿刺系统1外,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气栓。可以理解地,在排气过程中,只用第一液体介质流经第一连接件16、第一连接件通道1311及穿刺件22,或者只用第二液体介质流经第二连接件17、连通腔1512及外管件21,都无法完全将穿刺系统1中的气体排出。这是因为,第一连接件16、第一连接件通道1311及穿刺件22的排气,与第二连接件17、第二连接件通道1513、连通腔1512及外管件21的排气是相互独立的。
另一方面,当第一液体介质为造影液时,第一液体介质从穿刺件22的远端22a流出,可准确地确定穿刺件22远端22a的位置,便于医生控制穿刺件22穿刺房间隔,提高穿刺手术的精确程度。
请参阅图6a、8a、8b及图8c,第二固定件本体151的近端设置有连通槽19。连通槽19与穿刺件通道1511连通。第二固定件本体151的近端还设有接头151c。接头151c与穿刺件通道1511间隔设置。接头151c用于与第二连接部172连接。第二连接部172穿设在接头151c内部,与第二连接件通道1513连通。
请参阅图6a、图8a及图8c,手柄组件10还包括密封件18。密封件18贴合并固定于第二固定件本体151的近端端面,并密封第二固定件本体151中连通槽19的开口,避免液体从连通槽19与密封件18之间的缝隙流通。密封件18贴合并固定于第二固定件本体151的近端端面的方式不限于为粘接、插接等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18整体呈立方体状,密封件18设有开口181,开口181贯穿密封件18的近端端面及远端端面,开口181与连通槽19连通。穿刺件22穿过开口181与穿刺件通道1511相连。开口181的内壁与穿刺件22过盈配合,避免液体从穿刺件22与开口181之间的空隙流过。
部分密封件18的侧壁朝向开口181所在的轴向方向内凹。该部分贴合第二固定件本体151中的接头151c的侧壁,使得密封件18与第二固定件本体151之间更加紧凑。
请参阅图9,所述穿刺组件20可弯曲变形。具体地,穿刺组件20中的外管件21可弯曲变形。请参阅图2和图3,穿刺系统1还包括调弯组件30。调弯组件30与穿刺组件20连接,调弯组件30也与手柄组件10连接。所述调弯组件30控制穿刺组件20弯曲变形。在本实施例中,外管件21通过调弯组件30调整形态。在其他实施例中,外管件21可为预制变形,即,在伸入人体内部之前,就已经呈弯曲状态。
具体地,调弯组件30包括调节件31、调弯件33、及连接在调节件31和调弯件33之间的牵引件32。调节件31收容在收容件113内。调节件31与第二固定件15间隔设置,且设置在第二固定件15远离第一固定件13的一侧。调节件31套接在外管件21的外壁,调节件31可在外管件21的外壁上滑动。调弯件33设置在外管件21的远端内,并固定在外管件21的远端内。调弯件33在径向向内的投影落入到穿刺件22的远端上。牵引件32的近端与调节件31连接。牵引件32的远端与调弯件33连接。
调节件31与第二控制件14连接。请参阅图2、图4a、4b及4c,第一手柄件111和第二手柄件112中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三限位孔300。第三限位孔300与第二限位孔1113间隔设置。第三限位孔300从手柄本体11的外壁贯穿至手柄本体11内的收容件113。部分调节件31从第三限位孔300伸出,与第二控制件14中的连接螺纹142螺接。
第二控制件14调整调节件31的位置来使外管件21弯曲的具体过程阐述如下。例如,第二控制件14抵持缺口200在近端的侧壁,以缺口200近端的侧壁为支撑,相对手柄本体11的轴心转动,调节件31随着第二控制件14转动而相对手柄本体11在外管件21的外壁上滑动。当第二控制件14带动调节件31朝外管件21的近端滑动,调节件31拉着牵引件32、及调弯件33朝外管件21近端靠近,使得外管件21的远端朝靠近外管件21近端的方向弯曲。外管件21朝靠近外管件21近端的方向弯曲,也会使得穿刺件22朝相同的方向弯曲。在本实施例中,调弯件33呈中空的环状结构,且调弯件33可做显影点。
在本实施例中,外管件21可弯曲变形,便于调整外管件21在人体的形态,以便使外管件21的远端朝向预定的位置,使穿刺件22准确地穿刺预定的位置,提高穿刺件22穿刺的精确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穿刺件22可弯曲变形。具体地,穿刺件22的远端22a设有可弯曲结构211。请参阅图10,可弯曲结构211可使穿刺件22的远端22a弯曲变形,便于调节穿刺件22的远端端面的朝向。可弯曲结构211与外管件21的远端正对。在穿刺组件20处于收容状态时,可弯曲结构211收容在外管件21的远端内。可以理解地,可弯曲结构211的形状可以呈螺旋型、燕尾型。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弯曲结构211的形状不作限定,以穿刺件22的远端可弯曲的为准。在本实施例中,穿刺件22通过调弯组件30调整形态。在其他实施例中,穿刺件22可为预制变形,即,在伸入人体内部之前,就已经呈弯曲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穿刺件22呈中空管状。穿刺件22远端22a的端面,向穿刺件22的近端内凹,形成倾斜的穿刺面,该穿刺面设有尖锐尖角,便于应力集中,提高穿刺效率。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11a、图11b、图11c和图12,本实施例提供的穿刺系统1a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调弯件33a具有弹性。调弯件33a呈中空的管状结。调弯件33a设置在外管件210的远端210a内。牵引件31a连接在调节件(图未示)和调弯件33a之间。
所述手柄组件包括调弯控制件(图未示),调弯控制件用于控制调整外管件21的远端弯曲。调弯控制件的具体结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控制件。调弯控制件与调节件螺接,调弯控制件相对手柄组件(图未示)转动,可带动调节件及牵引件31a相对手柄组件滑动。当调弯控制件带动调节件及牵引件31a朝手柄组件的近端滑动,调弯件33a朝靠近手柄组件近端的方向弯曲,使得外管件210的远端、穿刺件220的远端朝靠近手柄组件近端的方向弯曲。可以理解的是,牵引件31a为镍钛丝等具有弹性的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外管件210的远端210a包括主体部2101和与主体部2101相连的支撑部2102。支撑部2102沿背离外管件210的近端突出。调弯件33a套接在支撑部2102的外表面上。调弯件33a沿径向向内的投影,落入到支撑部2102沿径向向内的投影上。
外管件210设有第一通孔211。第一通孔211贯穿外管件210的近端和外管件210的远端210a。即,第一通孔211贯穿主体部2101、支撑部2102。第一通孔211用于收容穿刺件220。
外管件210还设置有外管件通道212,外管件通道212与第一通孔211间隔设置。外管件通道212贯穿主体部2101。外管件通道212设置在外管件210内,外管件通道2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通孔211的延伸方向相同。牵引件31a的远端经外管件210的侧壁沿着外管件通道212延伸至调弯件33a,并与调弯件33a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调弯件33a可以省略不要,此时,牵引件31a直接固定在外管件210的远端210a,牵引件31a拉动外管件210的远端210a弯曲。在其他实施例中,牵引件31a直接固定在外管件210的远端210a,并未与调弯件33a相连。牵引件31a在外力作用下拉动外管件210的远端210a弯曲,调弯件33a随着外管件210一同弯曲。撤去外力作用后,调弯件33a恢复原来的形状,同时调弯件33a恢复原来形状的弹力也使外管件210原来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手柄组件还包括隔离件19a,隔离件19a呈中空的管状结构。隔离件19a设置在调弯件33a的外壁上。隔离件19a为高分子材料形成。隔离件19a内收容有部分牵引件31a。牵引件31a的远端穿过隔离件19a的内腔,与支撑部210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外管件210的远端210a还包括覆盖部2103。覆盖部2103覆盖隔离件19a,且覆盖部2103覆盖支撑部2102露出主体部2101的部分。覆盖部2103的近端与主体部2101的远端平齐,从而避免覆盖部2103与主体部2101之间形成高度差而影响外管件210撤出人体。
覆盖部2103还覆盖调弯件33a的外壁,使得调弯件33a稳固地收容在外管件210内,防止调弯件33a从外管件210内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隔离件19a间隔开牵引件31a与覆盖部2103,牵引件31a在隔离件19a的内腔的部分可相对隔离件19a移动,从而可防止牵引件31a被覆盖部2103覆盖的部分被覆盖部2103抵持、限位而无法相对隔离件19a滑动,使得支撑部2102无法弯曲。
在本实施例中,制成覆盖部2103的材料,与制成主体部2101的材料相同,都是高分子材料。覆盖部2103在熔融状态下可与主体部2101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制成覆盖部2103的材料,可与制成主体部2101的材料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覆盖部2103的熔点低于隔离件19a的熔点。覆盖部2103在熔融状态与主体部2102融合的过程,隔离件19a不会被融化,从而防止熔融的覆盖部2103将隔离件19a内的牵引丝31a与隔离件19a完全固接为一体。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隔离件19a的近端较调弯件33a的近端更远离外管件210的远端,防止覆盖部2103覆盖隔离件19a的近端端面,更有效地防止熔融的覆盖部2103将隔离件19a内的牵引丝31a与隔离件19a完全固接为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牵引件31a的远端穿过隔离件19a的远端,并被覆盖部2013覆盖且固定。牵引件31a被拉动时,牵引件31a可在隔离件19a内朝手柄组件的近端滑动,牵引件31a的远端拉动覆盖部2103,使调弯件33a、支撑部2102朝向手柄组件的近端弯曲。在其他实施例中,牵引件31a的远端穿过隔离件19a后与调弯件33a固定连接。牵引件31a被拉动时,牵引件31a的远端拉动调弯件33a,使得调弯件33a、支撑部2102朝向手柄组件的近端弯曲。
请参阅图12,调弯件33a的外壁具有多个的弹性部330a和多个开口部330b。每个开口部330b连接在相邻两个弹性部330a之间。所述开口部330b为所述调弯件33a上开设的凹槽结构。所述开口部330b可降低调弯件33a的刚度,使调弯件33a更易于弯曲。
进一步地,当第二控制件带动调节件31a朝外管件210的近端滑动,相邻的弹性部330a互相靠近,相邻两个弹性部330a之间的开口部330b逐渐缩小,使得调弯件33a整体变形弯曲。
在本实施例中,单位长度上的开口部330b的分布数量,从调弯件近端331到调弯件远端332的方向上,逐渐增加。调弯件33a的刚度,从调弯件近端331到调弯件远端33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从调弯件近端331到调弯件远端332的方向上,调弯件33a更加容易弯曲。在其他实施中,单位长度上的开口部330b的分布数量,在调弯件近端331到调弯件远端332的方向上,保持不变。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的穿刺系统1b与第二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多个开口部340b相连,并沿调弯件330的外壁螺旋延伸形成一个整体。
相邻两个开口部340b的螺距,在调弯件近端3301到调弯件远端330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调弯件330的刚度,从调弯件近端3301到调弯件远端330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调弯件330在其近端3301到其远端3302的方向上更加容易弯曲。在其他实施中,开口部340b的螺距,在调弯件330的近端3301到远端3302的方向上,保持不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系统包括手柄组件和穿刺组件,所述穿刺组件收容于所述手柄组件内,且与所述手柄组件固定相连,所述穿刺组件可相对手柄组件弯曲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系统,所述穿刺组件包括穿刺件和呈中空管状的外管件,至少部分所述穿刺件收容在所述外管件内,且所述穿刺件的近端穿出所述外管件的近端,所述穿刺件的远端可相对所述外管件移动,所述外管件与所述手柄组件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系统还包括调弯组件,所述调弯组件与所述手柄组件及所述穿刺组件连接,所述调弯组件控制所述穿刺组件弯曲变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弯组件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设置在所述手柄组件内,所述调节件朝所述手柄组件的近端滑动,所述外管件的远端、及所述穿刺件的远端朝靠近所述手柄组件的近端弯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弯组件还包括调弯件和牵引件,所述调弯件设置在所述外管件的远端内,所述牵引件连接在所述调弯件和所述调节件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包括调弯控制件,所述调弯控制件与所述调节件螺接,所述调弯控制件相对所述手柄组件转动,可带动所述调节件相对所述手柄组件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弯控制件与所述外管件连接,所述调弯控制件相对所述手柄组件滑动,可带动所述外管件相对手柄组件滑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件的远端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沿背离手柄组件的近端突出,调弯件套接在支撑部的外表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件的远端还包括覆盖部,所述覆盖部覆盖支撑部、及所述调弯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呈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隔离件设置在所述调弯件的外壁上,所述覆盖部覆盖所述隔离件的外壁,所述牵引件可在所述隔离件的内腔相对手柄组件滑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部的熔点低于所述隔离件的熔点。
CN202110336021.0A 2021-03-29 2021-03-29 穿刺系统 Pending CN1151203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6021.0A CN115120313A (zh) 2021-03-29 2021-03-29 穿刺系统
PCT/CN2022/082278 WO2022206491A1 (zh) 2021-03-29 2022-03-22 穿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6021.0A CN115120313A (zh) 2021-03-29 2021-03-29 穿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0313A true CN115120313A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75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36021.0A Pending CN115120313A (zh) 2021-03-29 2021-03-29 穿刺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20313A (zh)
WO (1) WO202220649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7024621B1 (pt) * 2015-05-15 2022-06-28 C.R. Bard, Inc. Dispositivo de inserção de cateter que inclui componentes de avanço montados no topo
CN109965946B (zh) * 2017-12-28 2022-05-17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扩张穿刺装置、组件及医疗器械
CN109846578A (zh) * 2017-11-30 2019-06-07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原位开窗器械
CN210673408U (zh) * 2018-01-03 2020-06-05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调弯鞘管以及可调弯介入瓣膜输送系统
CN110897763B (zh) * 2018-09-17 2022-09-06 东莞市先健医疗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输送装置
CN111110985A (zh) * 2018-10-31 2020-05-08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调弯手柄及可调弯导管
CN210728388U (zh) * 2018-12-14 2020-06-12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可调弯鞘管
CN210056171U (zh) * 2018-12-21 2020-02-14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穿刺装置
CN209933091U (zh) * 2018-12-28 2020-01-14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弯鞘管及支架输送装置
CN109771014B (zh) * 2019-03-15 2020-04-28 武汉唯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弯房间隔穿刺系统
CN111134755B (zh) * 2019-12-17 2021-07-20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支撑件和医疗器械
CN211935126U (zh) * 2019-12-17 2020-11-17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可调弯鞘管
CN212630850U (zh) * 2020-09-09 2021-03-02 杭州诺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介入性冲切器
CN212490267U (zh) * 2020-10-12 2021-02-09 宁波健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操控的瓣膜假体输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06491A1 (zh)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05858B2 (en) Safety needle system operable with a medical device
EP1909880B1 (en) Drainage catheter with lockable hub
US6984223B2 (en) Needle safety device
JP2018519109A (ja) 一体化チュービング管理機構を備えたカテーテル装置および関連方法
KR20080011179A (ko) 맥관 액세스
US11779734B2 (en) Catheter assembly
JP2005177486A (ja) 針用安全装置
CN212630850U (zh) 介入性冲切器
JP5382938B2 (ja) 環状穿刺器を有する手術器具
US11554213B2 (en) Injector needle insertion retraction assembly
RU2335303C2 (ru) Иго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5120313A (zh) 穿刺系统
CN115120314A (zh) 穿刺系统
CN115317088A (zh) 穿刺装置
CN115317087A (zh) 穿刺装置
WO2022206596A1 (zh) 穿刺装置
CN113117239A (zh) 导线锁定系统及导线锁定装置
EP3995089A1 (en) Hemostatic clip
WO2023124757A1 (zh) 一种输送及穿刺装置
CN219355010U (zh) 可调弯鞘
RU2806312C2 (ru) Периферические внутривенные катетерные системы с забором крови и способы их сборки
WO2019188741A1 (ja) 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CN117503229A (zh) 组织闭合装置
WO2024023228A1 (en) Tissue closure device
CN114224436A (zh) 介入性冲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