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18205A - 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18205A
CN115118205A CN202210819589.2A CN202210819589A CN115118205A CN 115118205 A CN115118205 A CN 115118205A CN 202210819589 A CN202210819589 A CN 202210819589A CN 115118205 A CN115118205 A CN 115118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module
interference
connection
connecting portion
conne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195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辉
孙翼龙
唐立闯
刘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Zhongyij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Zhongyi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Zhongyij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Zhongyi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1958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182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18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82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30/00Structural details of PV modules other than those related to light conversion
    • H02S30/10Frame struc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包括第一构件,其用以与第一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构件,其用以与第二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三构件,其用以与檩条固定连接,其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以与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用以与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时构成第一过盈力,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时构成第二过盈力,所述第二过盈力小于所述第一过盈力。本申请解决了对于带附框的光伏组件安装,需要将连接构件压紧在相邻光伏组件的附框上,导致远端连接构件安装不便,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伏安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双玻无边框光伏组件的安装,传统的方式是通过压块将光伏组件与檩条之间固定,这种安装方式使用压块直接压紧光伏组件的边沿,很容易使得光伏组件破碎,并且无附框光伏组件搬运过程中也要注意边沿的磕碰。
对于带附框的双玻无边框光伏组件安装,安装时需要将相邻光伏组件平铺在檩条上,并使相邻光伏组件的附框与檩条接触,通过在相邻光伏组件的附框之间安装连接构件,例如压块,并使连接构件的两侧同时压紧两侧的附框,将附框与檩条固定。并且在光伏组件的同一边上至少需要安装两块连接构件,因此采该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会导致安装距离施工人员所在位置较远的连接构件时十分不便,并且光伏组件不能踩踏,这使得安装效率降低,拆装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对于带附框的光伏组件安装,需要将连接构件压紧在相邻光伏组件的附框上,导致远端连接构件安装不便,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该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构件,其用以与第一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其包括:
第一连接部;
第二构件,其用以与第二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其包括:
第二连接部;和
第三构件,其用以与檩条固定连接,其包括:
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以与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和
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用以与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时构成第一过盈力,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时构成第二过盈力,所述第二过盈力小于所述第一过盈力。
进一步的,第三构件与檩条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檩条之间构成第一间距,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檩条之间构成第二间距;
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可过盈连接于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可过盈连接于所述第二间距。
进一步的,第一构件还包括:
第一柔性元件,所述第一柔性元件附接于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二构件还具备:
第二柔性元件,所述第二柔性元件附接于第二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于第一间距时,所述第一柔性元件具备第一压缩量;所述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于第二间距时,所述第二柔性元件具备第二压缩量,所述第二压缩量小于所述第一压缩量。
进一步的,第一柔性元件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以与第三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二柔性元件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以与第四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用以与檩条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具备: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用以与檩条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之间构成第三间距,所述第二表面与第四表面之间构成第四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大于第一间距,所述第四间距大于第二间距,所述第三间距与第一间距的差的绝对值大于第四间距与第二间距的差的绝对值。
进一步的,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
进一步的,第三间距大于第四间距。
进一步的,第一表面远离第一光伏组件的一端设置为坡面,所述第二表面远离第二光伏组件的一端设置为坡面。
进一步的,第一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光伏板,和
第一附框,所述第一附框与所述第一光伏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附框与第一构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包括第二光伏板,和
第二附框,所述第二附框与所述第二光伏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附框与第二构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托板,所述托板位于第一附框和所述第二附框之间,且位于相邻檩条上的两个所述第三构件之间;
所述托板与所述第一附框固定连接,所述托板上开设有接线槽。
进一步的,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为通长结构,所述盖板扣压固定于所述第一附框和所述第二附框的上端。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安装方法,使用上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以及如下步骤:
将第一光伏组件与第一构件固定连接;
将安装有第一光伏组件的第一构件平铺在檩条上;
将第三构件安装在檩条上,并使第三构件的第三连接部压紧在第一构件的第一连接部上;
将第二光伏组件与第二构件固定连接;
将安装有第二光伏组件的第二构件平铺在檩条上并靠近第三构件的第四连接部;
往第四连接部的方向平推第二构件,使第二构件的第二连接部平移至第四连接部和檩条之间,并由第四连接部将第二连接部压紧在檩条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构件,其用以与第一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构件,其用以与第二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三构件,其用以与檩条固定连接,其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以与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用以与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时构成第一过盈力,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时构成第二过盈力,所述第二过盈力小于所述第一过盈力,达到了可先将安装有第一光伏组件的第一构件布置在檩条上,再将第三构件固定在檩条上并使第三连接部将第一连接部压紧在檩条上,最后再将安装有第二光伏组件的第二构件布置在檩条上并朝向第三构件平推,使第二连接部平移至第四连接部的下方,由第四连接部压紧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将第三构件的安装顺序调整至第二光伏组件的安装之前,避免了第二光伏组件安装后对第三构件安装造成的影响,提高了光伏组件安装的便捷性,提高了光伏组件的铺装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于带附框的光伏组件安装,需要将连接构件压紧在相邻光伏组件的附框上,导致远端连接构件安装不便,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托板和盖板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构件的尺寸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尺寸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柔性元件和第二柔性元件的尺寸示意图;
其中,1第一光伏组件,101第一光伏板,102第一附框,1021卡槽,1022安装槽,2第二光伏组件,201第二光伏板,202第二附框,3第一构件,31第一连接部,32第一柔性元件,4第二构件,41第二连接部,42第二柔性元件,5第三构件,51第三连接部,52第四连接部,6檩条,7紧固件,8托板,9接线槽,1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对于带附框的双玻无边框光伏组件安装,安装时需要将相邻光伏组件平铺在檩条上,并使相邻光伏组件的附框与檩条接触,通过在相邻光伏组件的附框之间安装连接构件,例如压块,并使连接构件的两侧同时压紧两侧的附框,将附框与檩条固定。并且在光伏组件的同一边上至少需要安装两块连接构件,因此采用该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会导致安装距离施工人员所在位置较远的连接构件时十分不便,并且光伏组件不能踩踏,这使得安装效率降低,拆装不便。而且,即使在安装距离较近的连接构件时由于此时两块光伏组件已经铺设完毕,因此也需要克服光伏组件的宽度对安装的影响,导致光伏组件的宽度受限,增加了需要铺设的光伏组件数量,降低了安装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该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构件3,其用以与第一光伏组件1固定连接,其包括:第一连接部31;第二构件4,其用以与第二光伏组件2固定连接,其包括:第二连接部41;和第三构件5,其用以与檩条6固定连接,其包括:第三连接部51,第三连接部51用以与第一连接部31过盈连接;和第四连接部52,第四连接部52用以与第二连接部41过盈连接,其中第三连接部51与第一连接部31过盈连接时构成第一过盈力,第四连接部52与第二连接部41过盈连接时构成第二过盈力,第二过盈力小于第一过盈力。
在本实施例中调整了原本需要先将安装有第一光伏组件1的第一构件3和安装有第二光伏组件2的第二构件4铺设在檩条6上,再将第三构件5固定在第一构件3和第二构件4之间的方案。而采用的新的方案构思为先将一侧的光伏组件(即先将安装有第一光伏组件1的第一构件3)平铺至檩条6上,再将第三构件5固定在檩条6上并由第三构件5一侧的第三连接部51压紧该侧的第一构件3的第一连接部31,此时完成第一光伏组件1的固定。然后再将另一侧的光伏组件(即后将按照有第二光伏组件2的第二构件4)平铺至檩条6上并位于第三构件5的另一侧,并朝向第三构件5平推,使第二构件4的第二连接部41平移至第三构件5的第四连接部52下方,由第四连接部52将第二连接部41压紧在檩条6上。
为使第三构件5两侧的第三连接部51和第四连接部52分别能够将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41压紧固定在檩条6上,第三连接部51与第一连接部31、第四连接部52与第二连接部41之间均为过盈配合。在安装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三连接部51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力为第一过盈力,第二连接部41和第四连接部52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力为第二过盈力。当第一过盈力和第二过盈力相同时,第二构件4上的第二连接部41是无法平推入第四连接部52的下方的(即第四连接部52与檩条6之间的间距不满足第二连接部41推入),因此需要调整第一过盈力和第二过盈力的大小,对应至结构上便需要调整第三连接部51和第四连接部52分别与檩条6之间的间距,或者调整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41的高度等等。
如图2所示,第三构件5与檩条6固定连接时,第三连接部51与檩条6之间构成第一间距,第四连接部52与檩条6之间构成第二间距;第一连接部31被配置为可过盈连接于第一间距,第二连接部41被配置为可过盈连接于第二间距。
当采用调整第三连接部51和第四连接部52与檩条6之间的间距的方式时,可使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使得第三连接部51将第一连接部31压紧在檩条6上后,第二间距依然能够满足第二连接部41的推入。此时由于第二间距更大,因此第二连接部41在安装后与第四连接部5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将小于第一连接部31与第三连接部5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即第二过盈力小于第一过盈力。
为避免第三构件5在与第一构件3和第二构件4连接时因刚性接触而产生损坏,以及为便于第二构件4的第二连接部41能够顺利稳定的推入第三构件5的第四连接部52下方,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构件3还包括:第一柔性元件32,第一柔性元件32附接于第一连接部31;第二构件4还具备:第二柔性元件42,第二柔性元件42附接于第二连接部41;第一柔性元件32和第二柔性元件42均可设置为橡胶条。第一连接部31过盈连接于第一间距时,第一柔性元件32具备第一压缩量;第二连接部41过盈连接于第二间距时,第二柔性元件42具备第二压缩量,由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三连接部51之间的第一过盈力是大于第二连接部41和第四连接部52之间的第二过盈力的,因此在安装后第二压缩量小于第一压缩量。
由于采用了第一柔性元件32和第二柔性元件42,因此可对第三连接部51和第四连接部52施加的作用力进行缓冲,避免在安装的过程中由于压力过大而导致结构变形。
如图1至图2所示,第一柔性元件32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用以与第三连接部51连接;第二柔性元件42包括:第二表面,第二表面用以与第四连接部52连接;第一连接部31包括:第三表面,第三表面用以与檩条6连接;第二连接部41具备:第四表面,第四表面用以与檩条6连接;
其中,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之间构成第三间距,第二表面与第四表面之间构成第四间距,第三间距大于第一间距,使得第一柔性元件能够与第三连接部51过盈配合,第四间距大于第二间距,使得第二柔性元件能够与第四连接部52过盈配合。为使第二构件4的第二连接部41能够顺利的平推入第三构件5的第四连接部52下方,且不影响第二构件4的连接稳固性,第三间距与第一间距的差的绝对值大于第四间距与第二间距的差的绝对值,即如图4至图6所示的b1+c1-a1大于b2+c2-a2。进一步的,第三间距大于第四间距。
如图1至图2所示,由于第二柔性元件采用平推的方式与第四连接部52连接,因此为便于第二柔性元件能够顺利的推入第四连接部52的下方,第二表面远离第二光伏组件2的一端设置为坡面。
本实施例对该安装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第一光伏组件1包括第一光伏板101,第一附框102,第一附框102与第一光伏板101固定连接,第一附框102与第一构件3固定连接;第二光伏组件2包括第二光伏板201,第二附框202,第二附框202与第二光伏板201固定连接,第二附框202与第二构件4固定连接。
第一构件3和第二构件4的结构相似,均设置为耳板,第三构件5设置为压块。第一附框102的结构与第二附框202的结构相同,第一光伏板101的结构与第二光伏板201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以第一附框102与第一光伏板101的连接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附框102的上端与第一光伏板101的边沿通过双面胶条固定,第一附框102与第一光伏板101的间隙内填充有密封胶,第一构件3固定在第一附框102的下端,第一构件3的第一连接部31延伸出第一附框102的侧立面,同理第二构件4的第二连接部41也延伸出第二附框202的侧立面。
如图3所示,第一附框102和第二附框202的下端开设有卡槽1021,卡槽1021为沿附框的长度方向开设的通槽结构,第一构件3和第二构件4的第一端分别滑动卡设在对应的附框的卡槽1021内并通过连接件件固定,连接件可设置为螺丝。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41的下表面分别为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由于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需要与檩条6直接接触,因此为提高接触摩擦力,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开设有防滑槽。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便于第一柔性元件32和第二柔性元件42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41的上端开设有扣槽,第一柔性元件32和第二柔性元件42的下部卡接在对应的扣槽内,上部分别与第三连接部51和第四连接部52相抵。具体的,扣槽为倒T型槽,第一柔性元件32和第二柔性元件42的下部通过扣槽的窄口延伸至扣槽的宽口,延伸至扣槽宽口的部分具有向水平方向延伸的边缘,边缘的宽度大于扣槽窄口的宽度,以使第一柔性元件32和第二柔性元件42不会轻易的脱离扣槽。具体的,第一柔性元件32和第二柔性元件42设置为弹性密封胶条,为便于第二柔性元件42能够平推入第四连接部52的下方,需要使得第二柔性元件42更容易受压形变。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柔性元件42设置为空心结构。
相关技术中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一般只考虑光伏组件与檩条6的固定,而不考虑接线的布置,因此接线会直接落至在檩条6上,导致使用安全性降低且容易磨损。
本实施例中的安装结构还包括托板8,托板8位于第一附框102和第二附框202之间,且位于相邻檩条6上的两个第三构件5之间;
托板8与第一附框102固定连接,托板8上开设有接线槽9。
本实施例中第三构件5需要与檩条6固定连接,因此对于光伏板在邻边的安装而言,一般情况下只会涉及两个第三构件5,两个第三构件5之间的区域无法对接线进行良好的支撑,因此本实施例中增设托板8结构,托板8安装在相邻第一附框102和第二附框202之间,也位于两个第三构件5之间。第一附框102和第二附框202为通长结构,其长度与光伏板的长度接近或相同。托板8的安装需在第二构件4安装之前进行,在安装第一构件3的安装后,可将托板8固定在第一附框102上,并使接线槽9的开口朝上,可通过螺丝进行固定。通过托板8上的接线槽9形成对两个第三构件5之间的接线的安装空间,由接线槽9拖住接线,避免了接线落置于檩条6,提高了安全性,也防止接线的磨损。
如图3所示,为便于托板8的安装,第一附框102的外侧开设有安装槽1022,安装槽1022的结构与第一附框102下端的卡槽1021结构类似,均为沿第一附框102长度方向开设的通槽,托板8的第一端与该第一附框102上的安装槽1022卡接,第二端与第二附框202的侧立面相抵,在安装时将托板8水平滑入安装槽1022内即可。
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对接线进行保护,本实施例中的安装结构还包括盖板10,盖板10为通长结构,盖板10扣压固定于第一附框102、第二附框202和托板8的上端以封闭接线槽9。为便于盖板10与第一附框102和托板8的连接,在盖板10的下端设置有两个支撑壁,支撑壁的下端具有第一钩连部,在第一附框102和托板8的上端端具有与第一钩连部对应的第二钩连部。在安装时通过向下按压盖板10即可使第一钩连部和第二钩连部咬合,从而完成盖板10的安装。同时盖板10的宽度接近相邻第一光伏板101和第二光伏板201的宽度,可对相邻第一光伏板101和第二光伏板201之间的区域进行防护,也提高了整体光伏面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安装方法,使用上述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以及如下步骤:
将第一光伏组件1与第一构件3固定连接;
将安装有第一光伏组件1的第一构件3平铺在檩条6上;
将第三构件5安装在檩条6上,并使第三构件5的第三连接部51压紧在第一构件3的第一连接部31上;
将第二光伏组件2与第二构件4固定连接;
将安装有第二光伏组件2的第二构件4平铺在檩条6上并靠近第三构件5的第四连接部52;
往第四连接部52的方向平推第二构件4,使第二构件4的第二连接部41平移至第四连接部52和檩条6之间,并由第四连接部52将第二连接部41压紧在檩条6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光伏组件1为相对于第二光伏组件2先安装的光伏组件,第二光伏组件2为与第一光伏组件1相邻且相对于第一光伏组件1后安装的光伏组件,因此第一光伏组件1与第二光伏组件2并不限定于具体位置的光伏组件。因此,相邻的光伏组件按照上述方式安装,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整个建筑面的若干个光伏组件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构件,其用以与第一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其包括:
第一连接部;
第二构件,其用以与第二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其包括:
第二连接部;和
第三构件,其用以与檩条固定连接,其包括:
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以与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和
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用以与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时构成第一过盈力,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时构成第二过盈力,所述第二过盈力小于所述第一过盈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构件与檩条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檩条之间构成第一间距,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檩条之间构成第二间距;
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可过盈连接于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可过盈连接于所述第二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还包括:
第一柔性元件,所述第一柔性元件附接于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二构件还具备:
第二柔性元件,所述第二柔性元件附接于第二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过盈连接于第一间距时,所述第一柔性元件具备第一压缩量;所述第二连接部过盈连接于第二间距时,所述第二柔性元件具备第二压缩量,所述第二压缩量小于所述第一压缩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元件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以与第三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二柔性元件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以与第四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用以与檩条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具备: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用以与檩条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之间构成第三间距,所述第二表面与第四表面之间构成第四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大于第一间距,所述第四间距大于第二间距,所述第三间距与第一间距的差的绝对值大于第四间距与第二间距的差的绝对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间距大于第四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远离第二光伏组件的一端设置为坡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光伏板,和
第一附框,所述第一附框与所述第一光伏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附框与第一构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包括第二光伏板,和
第二附框,所述第二附框与所述第二光伏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附框与第二构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板,所述托板位于第一附框和所述第二附框之间,且位于相邻檩条上的两个所述第三构件之间;
所述托板与所述第一附框固定连接,所述托板上开设有接线槽。
10.一种光伏组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以及如下步骤:
将安装有第一光伏组件的第一构件平铺在檩条上;
将第三构件安装在檩条上,并使第三构件的第三连接部压紧在第一构件的第一连接部上;
将第二光伏组件与第二构件固定连接;
将安装有第二光伏组件的第二构件平铺在檩条上并靠近第三构件的第四连接部;
往第四连接部的方向平推第二构件,使第二构件的第二连接部平移至第四连接部和檩条之间,并由第四连接部将第二连接部压紧在檩条上。
CN202210819589.2A 2022-07-11 2022-07-11 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Pending CN1151182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9589.2A CN115118205A (zh) 2022-07-11 2022-07-11 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9589.2A CN115118205A (zh) 2022-07-11 2022-07-11 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8205A true CN115118205A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32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19589.2A Pending CN115118205A (zh) 2022-07-11 2022-07-11 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1820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4058B (zh) 屋面光伏安装系统
US20080169018A1 (en) Solar Cell Unit Attaching Apparatus
CN210467131U (zh) 一种安装便捷的防水型led显示屏
CN201428207Y (zh) 屋面光伏安装系统
CN217935495U (zh) 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
CN115118205A (zh) 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17904297U (zh) 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CN219938285U (zh) 光伏组件安装压块、光伏组件安装装置及光伏设备
CN204758963U (zh) 一种液晶屏与pcb板的固定结构
CN115296596A (zh) 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CN114362644B (zh) 用于无边框光伏组件的导水支撑系统
CN205754175U (zh) 一种压块式光伏组件的固定结构
CN213485417U (zh) 一种电气元件的安装装置
CN221002477U (zh) 一种互扣安装u型玻璃组件用上下口安装组件
CN220318894U (zh) 光伏幕墙的安装结构及光伏幕墙
CN206903497U (zh) 用于幕墙或门窗的压紧组件
CN109195399B (zh) 导轨安装结构及控制器
CN216195777U (zh) 一种竖隐横明幕墙结构
CN217461222U (zh) 一种bipv导水槽固定用弹性压块
CN21899127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新型电动轨道
CN220254403U (zh) 一种光伏组件和光伏屋面系统
CN220644751U (zh) 一种双玻璃隔断墙与双挂板墙的连接结构
CN215117416U (zh) 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主板防尘外壳
CN220935108U (zh) 一种光伏组件框架结构
CN212984465U (zh) 一种新型板材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