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13498A - 黄色调色剂 - Google Patents

黄色调色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13498A
CN115113498A CN202210652260.1A CN202210652260A CN115113498A CN 115113498 A CN115113498 A CN 115113498A CN 202210652260 A CN202210652260 A CN 202210652260A CN 115113498 A CN115113498 A CN 1151134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ellow
compound
parts
mass
t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522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户仓敬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e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on Corp filed Critical Ze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113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34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04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 G03G9/0806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whereby chemical synthesis of at least one of the toner components takes pla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06Polymers of alkenyl-aromatic compounds
    • G03G9/087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G03G9/08711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esters of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3Epoxyresi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06Organic dyes
    • G03G9/091Azo dy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黄色调色剂,其以少的调色剂量实现比现有优异的饱和度。上述黄色调色剂的特征在于,其含有粘结树脂和黄色着色剂,作为上述黄色着色剂,包含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A以及下述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B,相对于100质量份所述粘结树脂,上述化合物A的含量为1~10质量份,上述化合物B的含量为0.1~8.0质量份。通式(1)
Figure DDA0003686586260000011
,式(3)

Description

黄色调色剂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80051588.5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7年8月18日,发明名称为“黄色调色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少的调色剂量实现比现有优异的饱和度的黄色调色剂。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装置、静电记录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感光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首先通过调色剂进行显影。接下来,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根据需要转印到纸等转印材料上后,通过加热、加压或溶剂蒸发等各种方式进行定影。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数字全彩色复印机、数字全彩色打印机逐渐投入实际使用。数字全彩色复印机是使用蓝色、绿色及红色的各种滤色片对彩色图像原稿进行色分解后,将对应于原始彩色原稿的由20~70μm的点径形成的静电潜像使用黄色、品红、青色及黑色的各种调色剂进行显影,利用减色混合作用,形成全彩色图像。
近年来,对该全彩图像的高图像品质化、高精细化的要求逐渐提高。特别是为了提高颜色的再现性,期望能够以与油墨印刷相同的色调进行印刷。
作为现有的黄色调色剂用的着色颜料,通常使用以C.I.颜料黄12、13及17等所代表的双偶氮系颜料、以C.I.颜料黄74、97及98等所代表的单偶氮系颜料等。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含有C.I.颜料黄214和C.I.颜料黄139作为着色剂的黄色调色剂。在专利文献1中有如下的技术启示:通过C.I.颜料黄214所具有的氨基与C.I.颜料黄139所具有的羰基的相互作用,从而可得到定影性及显色性优异的调色剂。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含有C.I.颜料黄93和C.I.溶剂黄162作为着色剂的黄色调色剂。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含有这样的着色剂,从而在OHP(overhead projector,高架投影仪)的黄色投影图像中可以得到优异的透明性。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以规定比含有C.I.颜料黄155和C.I.颜料黄110作为黄色着色剂的黄色调色剂。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通过使用这样的着色剂,从而即使在不使用油或油的使用量少的加热加压定影手段中,也能够高温偏移性优异,并且实现兼顾高温环境下的长期保存稳定性和低温定影性,覆盖套色版油墨的色调(颜色再现范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456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0919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80278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电子成像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从通常作为复印机、打印机而用作办公室内文档的印刷、单纯复印,到办公室外用的印刷品的制造领域,具体而言,从能够根据电子数据简单地印刷可变信息,到作为简易印刷领域的按需印刷(printing on demand,POD)市场,用途正在扩大。
但是,专利文献1~3中公开的黄色调色剂由于以下所述的各种原因,终究称不上可适用于上述多种用途。首先,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着色剂的组合(C.I.颜料黄214和C.I.颜料黄139)着色力低,因此存在黄色调色剂反射密度降低的问题,进而,这些颜料单独时的色调差异大,因此存在组合时色彩暗淡的问题。此外,记载于专利文献3的着色剂的组合(C.I.颜料黄155和C.I.颜料黄110等)也同样地存在反射密度降低的问题和色调的差异导致的颜色暗淡的问题。进而,记载于专利文献2的着色剂的组合(C.I.颜料黄93和C.I.溶剂黄162)中,C.I.溶剂黄162的耐光性不充分,存在随时间推移黄色调色剂的反射密度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适用于上述多种用途,近年来对印刷品的饱和度的要求水平急速地提高。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为了应对这样高的要求水平而以少的调色剂量实现饱和度比现有优异的黄色调色剂。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的化合物A和化合物B组合而用作黄色着色剂,从而即使在调色剂量少的情况下,也饱和度比现有高的黄色调色剂,从而完成了本公开。
即,本公开的黄色调色剂的特征在于,含有粘结树脂和黄色着色剂,作为上述黄色着色剂,包含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A以及下述式(2)或下述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B,相对于100质量份上述粘结树脂,上述化合物A的含量为1~15质量份,上述化合物B的含量为0.1~8.0质量份。
[化学式1]
通式(1)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031
[通式(1)中,R1A、R1B、R2A及R2B各自独立地表示卤原子、烷基、烷氧基、氨基、腈基、乙酰氨基(-NHCOCH3)、甲酯基(-COOCH3)或伯酰氨基(-CONH2),R3表示卤原子,
R4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卤原子、烷基、甲氧基、氨基、腈基、乙酰氨基(-NHCOCH3)、乙酰基(-COCH3)、甲酯基(-COOCH3)或伯酰氨基(-CONH2),
a1和b1表示其和为1以上且3以下的非负整数,
a2和b2表示其和为1以上且3以下的非负整数,
c表示1以上且3以下的整数,
d和e各自独立地为1或2。]
[化学式2]
式(2)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041
[化学式3]
式(3)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042
在本公开中,优选上述化合物A的含量与上述化合物B的含量的质量比(化合物A/化合物B)为0.1~10.0。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通过与化合物B合并使用具有上述通式(1)表示的化学结构的化合物A,从而由于化合物A的存在提高了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中或粘结树脂中的化合物B的分散稳定性,结果可提供以少的调色剂量实现高饱和度且黄色显色性优异的黄色调色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黄色调色剂的特征在于,含有粘结树脂和黄色着色剂,作为上述黄色着色剂,包含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A以及下述式(2)或下述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B,相对于100质量份上述粘结树脂,上述化合物A的含量为1~15质量份,上述化合物B的含量为0.1~8.0质量份。
[化学式4]
通式(1)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051
[通式(1)中,R1A、R1B、R2A、及R2B各自独立地表示卤原子、烷基、烷氧基、氨基、腈基、乙酰氨基(-NHCOCH3)、甲酯基(-COOCH3)或伯酰氨基(-CONH2),R3表示卤原子,R4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卤原子、烷基、甲氧基、氨基、腈基、乙酰氨基(-NHCOCH3)、乙酰基(-COCH3)、甲酯基(-COOCH3)或伯酰氨基(-CONH2),a1和b1表示其和为1以上且3以下的非负整数,a2和b2表示其和为1以上且3以下的非负整数,c表示1以上且3以下的整数,d和e各自独立地为1或2。]
[化学式5]
式(2)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052
[化学式6]
式(3)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061
以下,有时将本公开的黄色调色剂简称为“调色剂”。
以下,依次说明本公开中优选使用的黄色着色树脂粒子(以下有时简称为“着色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通过该制造方法而得到的黄色着色树脂粒子、使用了该黄色着色树脂粒子的黄色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和本公开的黄色调色剂。
1.着色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
通常,着色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大致分为粉碎法等干式法,以及乳液聚合凝聚法、悬浮聚合法及溶解悬浮法等湿式法,从容易得到图像再现性等印字特性优异的调色剂的方面出发,优选湿式法。在湿式法中,从容易以微米级得到具有比较小的粒径分布的调色剂方面出发,优选乳液聚合凝聚法和悬浮聚合法等聚合法,在聚合法中更优选悬浮聚合法。
在上述乳液聚合凝聚法中,将经乳化的聚合性单体聚合,得到树脂微粒乳液,使其与着色剂分散液等凝聚,制造着色树脂粒子。此外,上述溶解悬浮法是使将粘结树脂、着色剂等调色剂成分溶解或分散于有机溶剂的溶液在水系介质中形成液滴,除去该有机溶剂而制造着色树脂粒子的方法;各自能够使用公知的方法。
本公开中使用的着色树脂粒子能够采用湿式法或干式法制造,优选湿式法,湿式法中特别优选采用悬浮聚合法,通过以下这样的工艺制造。
(A)悬浮聚合法
(A-1)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制备工序
首先,将聚合性单体、黄色着色剂、进一步根据需要而添加的带电控制剂、颜料分散剂及脱模剂等其他添加物混合,进行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制备。对于制备聚合性单体组合物时的混合,使用例如介质式分散机进行。
在本公开中,聚合性单体是指具有能够聚合的官能团的单体,聚合性单体聚合而成为粘结树脂。作为聚合性单体的主成分,优选使用单乙烯基单体。作为单乙烯单体,可举出例如苯乙烯;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衍生物;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等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等腈化合物;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胺等酰胺化合物;乙烯、丙烯和丁烯等烯烃。这些单乙烯基单体能够分别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在这些中,作为单乙烯基单体,可优选使用苯乙烯、苯乙烯衍生物、以及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衍生物。
为了改善热偏移和改善保存性,优选与单乙烯基单体一起使用任意的交联性的聚合性单体。交联性的聚合性单体是指具有2个以上能够聚合的官能团的单体。作为交联性的聚合性单体,能够举出例如:二乙烯基苯、二乙烯基萘及它们的衍生物等芳香族二乙烯基化合物;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2个以上的羧酸与具有2个以上的羟基的醇进行酯键合而成的酯化合物;N,N-二乙烯基苯胺和二乙烯基醚等其他二乙烯基化合物;具有3个以上乙烯基的化合物等。这些交联性的聚合性单体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本公开中,期望相对于100质量份单乙烯基单体,通常以0.1~5质量份、优选以0.3~2质量份的比例使用交联性的聚合性单体。
此外,当进一步使用大分子单体作为聚合性单体的一部分时,得到的调色剂的保存性和低温下的定影性的平衡变得良好,因此优选。大分子单体由于在分子链的末端具有能够聚合的碳-碳不饱和双键,因此为数均分子量通常为1000~30000的反应性的低聚物或聚合物。大分子单体优选可形成聚合物的大分子单体,该聚合物具有高于将单乙烯基单体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有时称为“Tg”。)Tg。相对于100质量份单乙烯基单体,大分子单体优选使用0.03~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使用0.05~1质量份。
在本公开中,黄色着色剂包含化合物A和化合物B。
以下,对本公开中使用的化合物A进行详细叙述。
本公开的化合物A为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双偶氮化合物。
[化学式7]
通式(1)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081
在上述通式(1)中,R1A、R1B、R2A及R2B各自独立地表示卤原子、烷基、烷氧基、氨基、腈基、乙酰氨基(-NHCOCH3)、甲酯基(-COOCH3)或伯酰氨基(-CONH2)。R1A、R1B、R2A及R2B优选各自独立地为甲基、甲氧基、氨基、腈基、乙酰氨基或伯酰氨基,更优选R1A和R2A为甲基,R1B和R2B为伯酰氨基。R1A、R1B、R2A及R2B可以附加于苯环上的任一个碳(但具有与偶氮基(-N=N-)结合的苯环上的碳除外)。
上述通式(1)中,a1和b1表示其和为1以上且3以下的非负整数,a2和b2表示其和为1以上且3以下的非负整数。a1、b1、a2及b2均优选为1。
上述通式(1)中,R3表示卤原子,优选表示氯原子。R3可以附加于苯环上的任一个碳(但具有与酰氨基(-CO-NH-)结合的苯环上的碳除外)。
上述通式(1)中,c表示1以上且3以下的整数,优选为1。
上述通式(1)中,R4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卤原子、烷基、甲氧基、氨基、腈基、乙酰氨基(-NHCOCH3)、乙酰基(-COCH3)、甲酯基(-COOCH3)或伯酰氨基(-CONH2)。R4和R5优选为乙酰基。
上述通式(1)中,d和e各自独立地为1或2。d和e均优选为1。
以下,举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A的具体例子。其中,式(1A)表示的化合物为C.I.颜料黄214(CAS No.254430-12-5,色调角:97°),式(1B)表示的化合物为C.I.颜料黄219(CAS No.347174-87-2,色调角:96°)。
用于本公开的化合物A并不仅限定于下述的具体例子。此外,下述具体例子的互变异构体也能够优选用作本公开的化合物。
[化学式8]
式(1A)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091
式(1B)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092
化合物A也能够使用市售品,也能够使用预先合成的产物。
作为化合物A的合成法,可举出例如使1当量的下述通式(a)所表示的N,N’-1,4-二乙酰苯二胺衍生物与2当量的下述通式(b)所表示的重氮苯衍生物偶联的方法(参考日本特公昭48-13692号公报)。
[化学式9]
通式(a)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101
[通式(a)的R3、R4及R5分别表示与通式(1)的R3、R4及R5相同的基团,通式(a)的c、d及e分别表示与通式(1)的c、d及e相同的数字。]
[化学式10]
通式(b)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102
[通式(b)的R1A’表示与通式(1)的R1A或R2A相同的基团,通式(b)的R1B’表示与通式(1)的上述R1B或R2B相同的基团。此外,通式(b)的a1’表示与通式(1)的a1或a2相同的数字,通式(b)的b1’表示与通式(1)的b1或b2相同的数字。]
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树脂,化合物A的含量为1~15质量份,优选为3~13质量份,更优选为5~12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6~10质量份。在化合物A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树脂小于1质量份的情况下,无法得到目标的反射密度。此外,在化合物A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树脂超过15质量份的情况下,得到的调色剂的粒径分布变差。
在本公开中,除上述化合物A之外,作为黄色着色剂,包含下述式(2)(C.I.颜料黄93、CAS No.5580-57-4、色调角:95°)或下述式(3)(C.I.颜料黄155、CAS No.68516-73-4、色调角:95°)所表示的化合物B。
下述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和下述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共同点是均为双偶氮化合物。此外,这些化合物的色调角彼此相等。
[化学式11]
式(2)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111
[化学式12]
式(3)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112
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树脂,化合物B的含量为0.1~8.0质量份,优选为0.5~7.0质量份,更优选为1.0~6.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2.0~6.0质量份。在化合物B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树脂小于0.1质量份的情况下,无法得到目标的饱和度。此外,在化合物B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树脂超过8.0质量份的情况下,得到的调色剂的定影性容易降低。
在本公开中,,上述化合物A的含量与化合物B的含量的质量比(化合物A/化合物B)优选为0.1~10.0,更优选为0.5~8.0,进一步优选为0.7~7.0。
在该质量比小于0.1的情况、该质量比超过10.0的情况下,黄色调色剂的黄色显色性和饱和度均可能降低。这是因为,作为化合物A或化合物B的配合偏向其中一方的结果,难以使黄色调色剂的黄色显色性和饱和度平衡良好地提高。
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树脂,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总含量优选为1.1~23质量份,更优选为5~16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8~13质量份。
在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总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树脂小于1.1质量份的情况下,因为调色剂中所占的黄色着色剂的含有比例过少,因此有可能不能得到目标的饱和度、黄色显色性。另一方面,在该总含量超过23质量份的情况下,因为调色剂中所占的黄色着色剂的总含有比过高,因此有可能化合物A的分散性特别地恶化,不能得到目标的饱和度。
通过并用上述化合物A和化合物B而得到的效果的原理尚不明确。但是,可认为:通过并用这些化合物,从而基于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的化合物A的存在,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中或粘结树脂中的化合物B的分散稳定性提高,结果即使以少量调色剂也能够发挥高饱和度并且优异的黄色显色性。
作为其他添加物,为了提高调色剂的带电性,能够使用带正电性或带负电性的带电控制剂。
作为带电控制剂,只要是通常用作调色剂用的带电控制剂的带电控制剂则没有特别限定,但在带电控制剂中,从与聚合性单体的相容性高、能够赋予调色剂粒子稳定的带电性(带电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带正电性或带负电性的带电控制树脂,进而,从得到带正电性调色剂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使用带正电性的带电控制树脂。
作为带正电性的带电控制剂,可举出:苯胺黑染料、季铵盐、三氨基三苯基甲烷化合物和咪唑化合物、以及作为优选使用的带电控制树脂的聚胺树脂、以及含季铵基共聚物和含季铵盐基的共聚物等。
作为带负电性的带电控制剂,可举出:含有Cr、Co、Al和Fe等金属的偶氮染料、水杨酸金属化合物和烷基水杨酸金属化合物、以及作为优选使用的带电控制树脂的含磺酸基共聚物、含磺酸盐基共聚物、含羧酸基共聚物和含羧酸盐基共聚物等。
本公开中,期望相对于100质量份单乙烯基单体,通常以0.01~10质量份、优选以0.03~8质量份的比例使用带电控制剂。在带电控制剂的添加量小于0.01质量份的情况下,有时产生灰雾。另一方面,在带电控制剂的添加量超过10质量份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印字污染。
在本公开中,优选在作为颜料分散剂的偶联剂存在下,使颜料在单体中分散。通过这样进行,从而颜料的表面被以偶联剂处理。
作为偶联剂,能够使用硅烷偶联剂、钛系偶联剂、铝系偶联剂等,其中优选铝系偶联剂。相对于100质量份黄色着色剂,偶联剂的含量优选为0.05~5质量份,更优选为0.2~4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3质量份。在偶联剂超过5质量份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凝结物(coagulum;粒子的凝聚物)。另一方面,在偶联剂小于0.05质量份的情况下,在得到的调色剂中,反射密度和饱和度均有可能没有提高。
以下,对优选用于本公开的铝系偶联剂进行说明。作为铝系偶联剂,可举出例如乙酰乙酸烷基酯基二异丙醇铝、三(乙酰乙酸乙酯)铝、单乙酰乙酸酯基双(乙酰乙酸烷基酯)铝、三(乙酰乙酸酯)铝等。
这些铝系偶联剂中,优选下述通式(i)
[化学式13]
通式(i)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131
(通式(i)中,R0表示烷基。)
表示的乙酰乙酸烷基酯基二异丙醇铝。R0通常为碳原子数为10~30的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5~25的烷基,特别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
作为乙酰乙酸烷基酯基二异丙醇铝,可举出例如Ajinomoto Fine-Techno Co.,Inc.制、商品名:PLENACT AL-M等。
作为以偶联剂对黄色着色剂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有湿式处理法和干式处理法。
在进行湿式处理法的情况下,制备偶联剂的溶液,向其中加入黄色调色剂并浆料化。将得到的浆料充分地搅拌、混合后,过滤黄色着色剂,使用倾析或离心分离等方法进行分离。将分离的黄色着色剂进行加热干燥,根据需要进行再粉碎,从而终止表面处理。根据湿式处理法,可容易地对表面进行均匀的处理。
偶联剂通常制成偶联剂的含量为0.1~2.0质量%左右的水溶液而用于表面处理。在偶联剂对水的相溶性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加入0.1~2.0质量%左右的醋酸水、水-乙醇混合液、醋酸水-乙醇混合液等提高溶解性的成分。
作为制备偶联剂的水溶液的步骤,一边将水或根据需要包含醋酸水溶液等的其他成分的水搅拌,一边将偶联剂滴下。搅拌速度,要在不将水溅起的状态下尽可能地快;滴下速度以液体不凝胶化的方式避免急速滴下。滴下结束后,进一步继续搅拌30~60分钟,在水溶液变为基本透明的时刻终止偶联剂的水解。根据需要,将水溶液过滤使用。在不溶物、悬浮物明显的情况下,使用孔径0.5μm以下的墨盒进行循环过滤。
另一方面,进行干式处理法的情况下,对黄色着色剂在容积上少量地加入偶联剂的原液或溶液,一边使着色剂不浆料化地维持粉体的状态,一边充分地搅拌、混合、干燥,由此完成表面处理。搅拌后,可以根据需要在黄色着色剂中将偶联剂充分混合,用于进行熟成,然后进行干燥。作为搅拌机,能够使用例如FM Mixer(:商品名)、V型搅拌机等。如果以湿式处理法,能够节约用于从多余的处理液分离黄色着色剂的作业、干燥水分的能量,因此能够减少处理成本,适用于大量处理。
作为以干式处理法进行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一边以FM Mixer(:商品名)搅拌黄色着色剂,一边对100质量份黄色着色剂加入10~100质量份偶联剂浓度为0.1~10质量%的处理液,搅拌约10分钟使该处理液在黄色着色剂中融合。进而,以该处理液的合计量变为1~10质量份的方式,将上述处理液加入黄色着色剂中,以80~100℃加热约1小时,由此完成黄色着色剂的表面处理。
此外,作为其他添加物,将聚合而成为粘结树脂的聚合性单体进行聚合时,优选使用分子量调节剂。
作为分子量调节剂,只要是通常可用作调色剂用的分子量调节剂的分子量调节剂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叔十二烷基硫醇、正十二烷基硫醇、正辛基硫醇以及2,2,4,6,6-五甲基庚烷-4-硫醇等硫醇类;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二硫化四丁基秋兰姆、二硫化N,N’-二甲基-N,N’-二苯基秋兰姆、二硫化N,N’-二(十八烷基)-N,N’-二异丙基秋兰姆等二硫化秋兰姆类等。这些分子量调节剂可以各自单独地使用,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本公开中,期望相对于100质量份单乙烯基单体,通常以0.01~10质量份、优选以0.1~5质量份的比例使用分子量调节剂。
进而,作为其他添加物,优选添加脱模剂。通过添加脱模剂,从而能够改善调色剂在定影时的从定影辊的脱模性。作为脱模剂,只要是通常用作调色剂的脱模剂则可以无特别限制地使用。例如,可举出低分子量聚烯烃蜡、其改性蜡;石蜡等石油蜡;地蜡等矿物系蜡;费托(Fischer-Tropsch)蜡等合成蜡;二季戊四醇酯、巴西棕榈蜡等酯蜡等。从取得调色剂的保存性和低温定影性的平衡的方面出发,优选酯蜡,更优选醇和羧酸酯化而得到的合成酯蜡,其中,进一步优选醇为多元醇、羧酸为单羧酸的合成酯蜡。这些可以使用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相对于100质量份单乙烯基单体,上述脱模剂优选使用0.1~30质量份,更优选使用1~20质量份。
(A-2)得到悬浮液的悬浮工序(液滴形成工序)
在本公开中,使包含聚合性单体和黄色着色剂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分散在包含分散稳定剂的水系介质中,添加聚合引发剂后,进行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液滴形成。液滴形成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使用例如(管线(In-line)型)乳化分散机(大平洋机工公司制、商品名:Milder)、高速乳化分散机(PRIMIX CO.,LTD.制、商品名:T.K.HOMOMIXER MARK II型)等能够强烈搅拌的装置来进行。
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举出: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等过硫酸盐:4,4’-偶氮双(4-氰基戊酸)、2,2’-偶氮双(2-甲基-N-(2-羟基乙基)丙酰胺)、2,2’-偶氮双(2-脒基丙烷)二氢氯化物、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及2,2’-偶氮双异丁腈等偶氮化合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叔己基过氧化-2-乙基丁酸酯、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丁酸酯、二异丙基过氧化二碳酸酯、二叔丁基过氧化氧间苯二甲酸酯及叔丁基过氧化异丁酸酯等有机过氧化物。这些能够分别单独地使用,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这些中,从能够使残留聚合性单体变少,印字耐久性也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有机过氧化物。
在有机过氧化物中,从能够使引发剂效率良好、残留的聚合性单体也少的方面出发,优选过氧化酯,更优选非芳香族过氧化酯即不具有芳香环的过氧化酯。
聚合引发剂可如上述那样在将聚合性单体组合物分散在水系介质中后、形成液滴前添加,也可以添加到分散在水系介质中前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中。
相对于100质量份单乙烯基单体,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聚合中使用的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优选为0.1~20质量份,更优选为0.3~15质量份,特别优选为1~10质量份。
在本公开中,水系介质是指以水作为主成分的介质。
在本公开中,优选使水系介质中含有分散稳定剂。作为分散稳定剂,可举出例如:硫酸钡和硫酸钙等硫酸盐;碳酸钡、碳酸钙及碳酸镁等碳酸盐;磷酸钙等磷酸盐;氧化铝和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及氢氧化铁等金属氢氧化物等无机化合物;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及明胶等水溶性高分子;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等有机化合物。上述分散稳定剂能够使用1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上述分散稳定剂中,优选无机化合物、特别是难溶于水的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通过使用无机化合物、特别是难溶于水的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从而能够使着色树脂粒子的粒径分布变窄,此外,能够减少清洗后的分散稳定剂残存量,因此得到的聚合调色剂能够鲜明地再现图像,进而不会使环境稳定性恶化。
(A-3)聚合工序
如上述(A-2)那样进行液滴形成,将得到的水系分散介质加热,引发聚合,形成包含黄色着色剂的着色树脂粒子的水分散液。
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聚合温度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0~95℃。此外,聚合的反应时间优选为1~20小时,进一步优选为2~15小时。
着色树脂粒子可以直接用作聚合调色剂、或添加外部添加剂而用作聚合调色剂,但优选制成将该着色树脂粒子作为核层、在其外侧制作与核层不同的壳层而得到的、所谓核壳型(或也称为“胶囊型”)的着色树脂粒子。核壳型的着色树脂粒子通过将由具有低软化点的物质形成的核层用具有比其高的软化点的物质被覆,从而能够取得定影温度的低温化和防止保存时的凝聚的平衡。
作为上述的使用上述着色树脂粒子制造核壳型的着色树脂粒子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能够采用现有公知的方法制造。从制造效率的方面出发,优选原位聚合法、相分离法。
以下对采用原位聚合法的核壳型的着色树脂粒子的制造法进行说明。
能够通过在着色树脂粒子分散的水系介质中添加用于形成壳层的聚合性单体(壳用聚合性单体)和聚合引发剂进行聚合,由此得到核壳型的着色树脂粒子。
作为壳用聚合性单体,能够使用与上述的聚合性单体同样的单体。其中,优选将苯乙烯、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可得到Tg超过80℃的聚合物的单体单独使用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壳用聚合性单体的聚合中使用的聚合引发剂,能够举出: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等过硫酸金属盐;2,2’-偶氮双(2-甲基-N-(2-羟基乙基)丙酰胺)和2,2’-偶氮双-(2-甲基-N-(1,1-双(羟基甲基)2-羟基乙基)丙酰胺)等偶氮系引发剂等水溶性聚合引发剂。这些能够分别单独地使用,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相对于100质量份壳用聚合性单体,聚合引发剂的量优选为0.1~30质量份,更优选为1~20质量份。
壳层的聚合温度优选为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95℃。此外,聚合的反应时间优选为1~20小时,进一步优选为2~15小时。
(A-4)清洗、过滤、脱水和干燥工序
通过聚合得到的着色树脂粒子的水分散液,优选在聚合结束后按照常规方法,根据需要重复数次过滤、进行分散稳定剂的除去的清洗、脱水及干燥的操作。
作为上述的清洗的方法,在使用无机化合物作为分散稳定剂的情况下,优选通过向着色树脂粒子的水分散液中添加酸或碱,从而使分散稳定剂溶解于水中而除去。在使用难溶于水的无机氢氧化物的胶体作为分散稳定剂的情况下,优选添加酸而将着色树脂粒子水分散液的pH调节到6.5以下。作为添加的酸,能够使用硫酸、盐酸及硝酸等无机酸、以及甲酸和醋酸等有机酸,从除去效率高、对制造设备的负担小的方面出发,特别优选硫酸。
脱水、过滤的方法能够使用各种公知的方法等,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举出例如离心过滤法、真空过滤法、加压过滤法等。此外,对干燥的方法也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各种方法。
(B)粉碎法
在采用粉碎法制造着色树脂粒子的情况下,通过以下这样的工艺进行。
首先,使用混合机例如球磨机、V型混合机、FM Mixer(:商品名)、高速混合溶解机、密炼机、Forberg混合机等将粘结树脂、黄色着色剂(优选为以颜料分散剂处理过的黄色着色剂)、进而根据需要添加的带电控制剂等其他添加物混合。接下来,使用加压捏合机、二轴挤出混炼机、辊式混炼机等将由上述得到的混合物边加热边进行混炼。使用锤磨机、切碎机、辊磨机等粉碎机对得到的混炼物进行粗粉碎。进而,使用喷射式粉碎机、高速旋转式粉碎机等粉碎机进行微粉碎后,以风力分级机、气流式分级机等分级机,分级为所期望的粒径,得到通过粉碎法制备的着色树脂粒子。
另外,粉碎法中使用的粘结树脂、黄色着色剂、进而根据需要添加的带电控制剂和脱模剂等其他添加物、用于黄色着色剂的处理的颜料分散剂,能够使用在上述的(A)悬浮聚合法中列举的物质。此外,采用粉碎法得到的着色树脂粒子与采用上述的(A)悬浮聚合法得到的着色树脂粒子相同,也可以采用原位聚合法等方法制成核壳型的着色树脂粒子。
作为粘结树脂,此外也能够使用现有广泛用于调色剂的树脂。作为粉碎法中使用的粘结树脂,具体地能够例示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聚酯树脂和环氧树脂等。
2.着色树脂粒子
通过上述的(A)悬浮聚合法或(B)粉碎法等制造方法,从而可得到含有黄色着色剂的着色树脂粒子。
以下对构成调色剂的着色树脂粒子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所述的着色树脂粒子包括核壳型的着色树脂粒子和非核壳型的着色树脂粒子这两者。
着色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Dv)优选为3~15μm,进一步优选为4~12μm。在Dv小于3μm的情况下,有聚合调色剂的流动性降低、转印性变差、图像密度降低的情况。在Dv超过15μm的情况下,有图像的分辨率降低的情况。
另外,着色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Dv)与数均粒径(Dn)之比(Dv/Dn)优选为1.0~1.3,更优选为1.0~1.2。在Dv/Dn超过1.3的情况下,有引起转印性、图像密度及分辨率的降低的情况。着色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和数均粒径能够使用例如粒度分析计(BECKMANCOULTER CO.,Ltd.制,商品名:Multisizer)等进行测定。
从图像再现性的观点出发,本公开的着色树脂粒子的平均圆度优选为0.96~1.00,更优选为0.97~1.00,进一步优选为0.98~1.00。
在上述着色树脂粒子的平均圆度小于0.96的情况下,印字的细线再现性有可能变差。
本公开的调色剂,能够直接将上述含有黄色着色剂的着色树脂粒子作为调色剂,但从调节调色剂的带电性、流动性及保存性等观点出发,也可以通过将上述着色树脂粒子与外部添加剂一起混合搅拌而进行外部添加处理,从而使外部添加剂附着与着色树脂粒子的表面而制成单组分调色剂。
另外,单组分调色剂可以进一步与载体粒子一起混合搅拌,制成2组分显影剂。
进行外部添加处理的搅拌机只要是能够使外部添加剂附着于着色树脂粒子的表面的搅拌装置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FM Mixer(:商品名、Nippon Coke&Engineering Co.,Ltd.制)、Super mixer(:商品名、川田制作所公司制)、Q Mixer(:商品名、Nippon Coke&Engineering Co.,Ltd.制)、Mechanofusion System(:商品名、HOSOKAWAMICRON CORPORATION制)以及Mechanomill(:商品名、冈田精工公司制)等能够进行混合搅拌的搅拌机来进行外部添加处理。
作为外部添加剂,可举出:由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锡、碳酸钙、磷酸钙、及/或氧化铈等形成的无机微粒;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有机硅树脂及/或三聚氰胺树脂等形成的有机微粒等。在这些中,优选无机微粒,在无机微粒中,优选二氧化硅及/或二氧化钛,特别优选由二氧化硅形成的微粒。
另外,这些外部添加剂能够分别单独地使用,优选并用2种以上使用。
在本公开中,期望相对于100质量份着色树脂粒子,通常以0.05~6质量份、优选以0.2~5质量份的比例使用外部添加剂。在外部添加剂的添加量小于0.05质量份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转印残留。在外部添加剂的添加量超过6质量份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灰雾。
4.本公开的调色剂
经过上述工序而得到的本公开的调色剂是通过将化合物A和化合物B组合用作黄色着色剂,由此以少量调色剂实现饱和度比现有优异的黄色调色剂。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公开进行更具体地说明,但本公开并不只限定于这些实施例。此外,只要无特别说明,份和%为质量基准。
在本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进行的试验方法如以下所述。
<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
1-1.着色树脂粒子的制造
<着色树脂粒子1-(1)>
(1)核用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制备:
使用介质式分散机将75份苯乙烯和25份丙烯酸正丁酯、0.1份聚甲基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东亚合成化学工业公司制,商品名:AA6,Tg=94℃)、0.7份二乙烯基苯、1.0份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0.2份铝系偶联剂(Ajinomoto Fine-Techno Co.,Inc制、商品名:PLENACT AL-M)、以及作为黄色颜料的6.0份的C.I.颜料黄214(下式(1A)、CAS No.254430-12-5,色调角:97°,Clariant公司制,商品名:PVFAST YELLOW H9GVP2430)和3.0份C.I.颜料黄93(上述式(2),CAS No.5580-57-4,色调角:95°,BASF公司制、商品名:CROMOPHTALYELLOW 3G)进行湿式粉碎。在通过湿式粉碎而得到的混合物中,添加0.75份带电控制树脂(藤仓化成公司制、商品名:Acrybase FCA-161P)和10份合成酯蜡(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熔点76℃),混合,溶解,制备聚合性单体组合物。
[化学式14]
式(1A)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211
(2)水系分散介质的制备:
另一方面,在将10.4份氯化镁溶解于280份离子交换水而成的水溶液中,在搅拌下慢慢地添加将7.3份氢氧化钠溶解于50份离子交换水而成的水溶液,制备氢氧化镁胶体分散液。
(3)壳用聚合性单体的制备:
另一方面,以超声波乳化机对2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和130份水进行微分散化处理,制备壳用聚合性单体的水分散液。
(4)造粒工序:
在上述氢氧化镁胶体分散液(氢氧化镁胶体量为5.3份)中,投入上述聚合性单体组合物,进一步搅拌,向其中添加6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使用管线型乳化分散机(大平洋机工公司制、商品名:Milder)将添加了聚合引发剂的分散液以转速15000rpm进行分散,形成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液滴。
(5)悬浮聚合工序:
将含有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液滴的分散液加入反应器中,升温到90℃进行聚合反应。在聚合转化率达到接近100%后,在反应器中添加:将0.1份2,2’-偶氮双[2-甲基-N-(2-羟基乙基)-丙酰胺](和光纯药公司制、商品名:VA-086、水溶性引发剂)作为壳用聚合引发剂溶解于上述壳用聚合性单体的水分散液中的溶液。接着,以95℃保持4小时,进一步继续聚合后,水冷,终止反应,得到核壳型着色树脂粒子的水分散液。
(6)后处理工序:
一边对着色树脂粒子的水分散液进行搅拌一边对其滴加硫酸,进行酸洗直至pH成为4.5以下(25℃、10分钟),之后,将过滤的着色树脂粒子用水清洗,过滤清洗水。这时,滤液的电导率为20μS/cm。进而,将清洗·过滤工序后的着色树脂粒子进行脱水·干燥,得到干燥了的着色树脂粒子1-(1)。
<着色树脂粒子1-(2)~1-(8)>
将在上述“核用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制备”中,着色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变更为如表1-1所示,除此以外,与着色树脂粒子1-(1)的制造方法同样地进行,得到着色树脂粒子1-(2)~1-(8)。
另外,表1-1中,用于着色树脂粒子1-(6)的“SY114”,指的是下述式(X)所示的C.I.溶剂黄114(CAS No.7576-65-0,Clariant公司制,商品名:Solvaperm Yellow 2G)。
[化学式15]
式(X)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221
1-2.着色树脂粒子的物性评价
对着色树脂粒子1-(1)~1-(8),进行了体积平均粒径(Dv)的测定
称量约0.1g测定试样(着色树脂粒子),投入烧杯中,加入0.1mL烷基苯磺酸水溶液(富士胶片公司制、商品名:Drywell)作为分散剂。向该烧杯中进一步加入10~30mL的Isoton II,以20W的超声波分散器使其分散3分钟后,使用粒径测定机(BECKMAN COULTERCO.,Ltd.制、商品名:Multisizer)、在孔径;100μm、介质;Isoton II、测定粒子个数为100000个的条件下测定着色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Dv)。
1-3.黄色调色剂的制造
对上述着色树脂粒子1-(1)~1-(8)实施外部添加处理,制造实施例1-1~实施例1-5以及比较例1-1~比较例1-3的黄色调色剂。
[实施例1-1]
在100份的着色树脂粒子1-(1)中,添加0.6份经疏水化处理的平均粒径为7nm的二氧化硅微粒和1份经疏水化处理的平均粒径为35nm的二氧化硅微粒,使用高速搅拌机(Nippon Coke&Engineering Co.,Ltd.、商品名:FM mixer)进行混合,制备实施例1-1的黄色调色剂。
[实施例1-2~实施例1-5、比较例1-1~比较例1-3]
如下表1-1所示,将着色树脂粒子1-(1)变更为着色树脂粒子1-(2)~1-(8)中的某一个,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1-2~实施例1-5、及比较例1-1~比较例1-3的黄色调色剂。
1-4.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评价
对实施例1-1~实施例1-5和比较例1-1~比较例1-3的黄色调色剂,进行图像密度、明度(L*)、色坐标(a*、b*)、饱和度(C*)的测定。
使用市售的非磁性单组分显影方式的彩色打印机(印字速度=20张/分钟),将黄色调色剂试样填充到显影装置的调色剂盒中后,安装印字用纸,在温度23℃及相对湿度为50%(N/N)的环境下放置一昼夜。然后,将全黑印字时供给显影辊上的调色剂的量固定在0.3mg/cm2的点,从初始开始以5%的图像密度进行连续印字。对第10张的复印用纸进行全黑印字(100%图像密度),使用分光光度计(Gretag Macbeth公司制,商品名:spectroeye),测定图形密度、明度(L*)、色坐标(a*、b*)、饱和度(C*)。
将实施例1-1~实施例1-5和比较例1-1~比较例1-3的黄色调色剂的测定及评价结果、与各调色剂的组成一并示于表1-1中。
另外,在下述表1-1中,“PY214”表示C.I.颜料黄214,“PY93”表示C.I.颜料黄93,“SY114”表示C.I.溶剂黄114。
[表1-1]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251
1-5.调色剂评价的总结
比较例1-1的黄色调色剂为将化合物A(C.I.颜料黄214)和C.I.溶剂黄114组合使用的调色剂。在比较例1-1中,色度b*低至81.1,饱和度C*低至81.5。从而可知,在替代化合物B而使用C.I.溶剂黄114的情况下,黄色调色剂的黄色显色性差,并且色彩暗淡。
比较例1-2的黄色调色剂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树脂仅使用12.0质量份化合物A作为黄色着色剂的调色剂。在比较例1-2中,色度b*低至80.3,饱和度C*低至80.7。从而可知,在单独使用化合物A作为黄色着色剂的情况下,黄色调色剂的黄色显色性差,并且色彩暗淡。
比较例1-3的黄色调色剂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树脂仅使用12.0质量份化合物B作为黄色着色剂的调色剂。在比较例1-3中,色度b低至79.8,饱和度C*低至80.3。这些色度b*和饱和度C*的值在这次评价的调色剂中均为最低。从而可知,在单独使用化合物B作为黄色着色剂的情况下,黄色调色剂的黄色显色性特别差,并且色彩特别暗淡。
另一方面,实施例1-1~实施例1-5的黄色调色剂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树脂分别包含6.0~10.0质量份化合物A、2.0~6.0质量份化合物B作为黄色着色剂的调色剂。实施例1-1~实施例1-5中,色度b高达82.5以上,饱和度C*高达83.0以上。从而可知,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树脂,作为黄色着色剂,分别包含1~15质量份化合物A、0.1~8.0质量份化合物B的实施例1-1~实施例1-5的黄色调色剂是高饱和度且黄色显色性优异的调色剂。
特别是,实施例1-1、实施例1-2和实施例1-4的黄色调色剂的色度b高达82.8以上,饱和度C*高达83.3以上。其原因可以认为是,这些黄色调色剂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树脂,黄色着色剂的总含量为9.0~12.0质量份,且黄色着色剂的含量的质量比(化合物A/化合物B)为1.0~2.0所致。可以认为,像这样,黄色调色剂适度地包含黄色着色剂,且平衡优良地包含作为黄色着色剂的化合物A和化合物B,由此能够特别地提高化合物A的分散性,其结果是,可得到高饱和度且黄色显色性优异的调色剂。
<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
2-1.着色树脂粒子的制造
<着色树脂粒子2-(1)>
(1)核用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制备:
使用介质式分散机将75份苯乙烯和25份丙烯酸正丁酯、0.1份聚甲基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东亚合成化学工业公司制,商品名:AA6,Tg=94℃)、0.7份二乙烯基苯、1.0份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0.2份铝系偶联剂(Ajinomoto Fine-Techno Co.,Inc制、商品名:PLENACT AL-M)、以及作为黄色颜料的6.0份C.I.颜料黄214(下式(1A)、CAS No.254430-12-5,色调角:97°,Clariant公司制,商品名:PVFAST YELLOW H9GVP2430)和3.0份C.I.颜料黄155(上述式(3),CAS No.68516-73-4,色调角:95°,Clariant公司制、商品名:TONER YELLOW3GP)进行湿式粉碎。在通过湿式粉碎而得到的混合物中,添加0.75份带电控制树脂(藤仓化成公司制、商品名:Acrybase FCA-161P)和10份合成酯蜡(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熔点76℃),混合,溶解,制备聚合性单体组合物。
[化学式16]
式(1A)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271
(2)水系分散介质的制备:
另一方面,在将10.4份氯化镁溶解于280份离子交换水而成的水溶液中,在搅拌下慢慢地添加将7.3份氢氧化钠溶解于50份离子交换水而成的水溶液,制备氢氧化镁胶体的分散液。
(3)壳用聚合性单体的制备:
另一方面,使用超声波乳化机对2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和130份水进行微分散化处理,制备壳用聚合性单体的水分散液。
(4)造粒工序:
在上述氢氧化镁胶体分散液(氢氧化镁胶体量为5.3份)中,投入上述聚合性单体组合物,进一步搅拌,向其中添加6份的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使用管线型乳化分散机(大平洋机工公司制、商品名:Milder)将添加了聚合引发剂的分散液以转速15000rpm进行分散,形成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液滴。
(5)悬浮聚合工序:
将含有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液滴的分散液加入反应器中,升温到90℃进行聚合反应。在聚合转化率达到基本100%后,在反应器中添加:将0.1份2,2’-偶氮双[2-甲基-N-(2-羟基乙基)-丙酰胺](和光纯药公司制、商品名:VA-086、水溶性引发剂)作为壳用聚合引发剂溶解于上述壳用聚合性单体的水分散液中的溶液。接着,在95℃保持4小时,进一步继续聚合后,用水冷却终止反应,得到核壳型着色树脂粒子的水分散液。
(6)后处理工序:
一边对着色树脂粒子的水分散液进行搅拌一边对其滴加硫酸,进行酸洗直至pH成为4.5以下(25℃、10分钟),之后,将过滤的着色树脂粒子用水清洗,过滤清洗水。这时,滤液的电导率为20μS/cm。进而,将清洗·过滤工序后的着色树脂粒子进行脱水·干燥,得到干燥了的着色树脂粒子1-(1)。
<着色树脂粒子2-(2)~2-(8)>
将在上述“核用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制备”中,着色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变更为如表2-1所示,除此以外,与着色树脂粒子2-(1)的制造方法同样地进行,得到着色树脂粒子2-(2)~2-(8)。
另外,表2-1中,用于着色树脂粒子2-(6)的“SY114”,指的是下述式(X)所示的C.I.溶剂黄114(CAS No.7576-65-0,Clariant公司制,商品名:Solvaperm Yellow 2G)。
[化学式17]
式(X)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291
2-2.着色树脂粒子的物性评价
对着色树脂粒子2-(1)~2-(8),进行了体积平均粒径(Dv)的测定。
称量约0.1g的测定试样(着色树脂粒子),取入烧杯中,加入0.1mL烷基苯磺酸水溶液(富士胶片公司制、商品名:Drywell)作为分散剂。向该烧杯中进一步加入10~30mL的Isoton II,以20W的超声波分散器使其分散3分钟后,使用粒径测定机(BECKMAN COULTERCO.,Ltd.制、商品名:Multisizer)、在孔径;100μm、介质;Isoton II、测定粒子个数为100000个的条件下测定着色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Dv)。
2-3.黄色调色剂的制造
对上述着色树脂粒子2-(1)~2-(8)实施外部添加处理,制造实施例2-1~实施例2-5以及比较例2-1~比较例2-3的黄色调色剂。
[实施例2-1]
在100份着色树脂粒子2-(1)中,添加0.6份经疏水化处理的平均粒径为7nm的二氧化硅微粒和1份经疏水化处理的平均粒径为35nm的二氧化硅微粒,使用高速搅拌机(NipponCoke&Engineering Co.,Ltd.、商品名:FM mixer)进行混合,制备实施例2-1的黄色调色剂。
[实施例2-2~实施例2-5、比较例2-1~比较例2-3]
如下表2-1所示,将着色树脂粒子2-(1)变更为着色树脂粒子2-(2)~2-(8)的任一个,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2-2~实施例2-5、及比较例2-1~比较例2-3的黄色调色剂。
2-4.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评价
对实施例2-1~实施例2-5和比较例2-1~比较例2-3的黄色调色剂,进行图像密度、明度(L*)、色坐标(a*、b*)、饱和度(C*)的测定。
使用市售的非磁性单组分显影方式的彩色打印机(印字速度=20张/分钟),将黄色调色剂试样填充到显影装置的调色剂盒中后,安装印字用纸,在温度23℃及相对湿度为50%(N/N)的环境下放置一昼夜。然后,将全黑印字时供给显影辊上的调色剂的量固定在0.3mg/cm2的点,从初始开始以5%的图像密度进行连续印字。对第10张的复印用纸进行全黑印字(100%图像密度),使用分光光度计(GretagMacbeth公司制,商品名:spectroeye),测定图形密度、明度(L*)、色坐标(a*、b*)、饱和度(C*)。
将实施例2-1~实施例2-5和比较例2-1~比较例2-3的黄色调色剂的测定及评价结果、与各调色剂的组成一并示于表2-1中。
另外,在下述表2-1中,“PY214”表示C.I.颜料黄214,“PY155”表示C.I.颜料黄155,“SY114”表示C.I.溶剂黄114。
[表2-1]
Figure BDA0003686586250000311
2-5.调色剂评价的总结
比较例2-1的黄色调色剂为将化合物A(C.I.颜料黄214)和C.I.溶剂黄114组合使用的调色剂。在比较例2-1中,色度b*低至81.1,饱和度C*低至81.5。从而可知,在替代化合物B而使用C.I.溶剂黄114的情况下,黄色调色剂的黄色显色性差,并且色彩暗淡。
比较例2-2的黄色调色剂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树脂仅使用12.0质量份化合物A作为黄色着色剂的调色剂。在比较例2-2中,色度b*低至80.3,饱和度C*低至80.7。从而可知,在单独使用化合物A作为黄色着色剂的情况下,黄色调色剂的黄色显色性差,并且色彩暗淡。
比较例2-3的黄色调色剂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树脂仅使用12.0质量份的化合物B作为黄色着色剂的调色剂。在比较例2-3中,色度b*低至79.0,饱和度C*低至79.5。这些色度b*和饱和度C*的值在这次评价的调色剂中均为最低。从而可知,在单独使用化合物B作为黄色着色剂的情况下,黄色调色剂的黄色显色性特别差,并且色彩特别暗淡。
另一方面,实施例2-1~实施例2-5的黄色调色剂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树脂分别包含6.0~10.0质量份化合物A、2.0~6.0质量份化合物B作为黄色着色剂的调色剂。实施例2-1~实施例2-5中,色度b*高达82.4以上,饱和度C*高达82.9以上。从而可知,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树脂,作为黄色着色剂,分别包含1~15质量份的化合物A、0.1~8.0质量份的化合物B的实施例2-1~实施例2-5的黄色调色剂,是高饱和度且黄色显色性优异的调色剂。
特别是,实施例2-1、实施例2-2和实施例2-4的黄色调色剂的色度b*高达82.6以上,饱和度C*高达83.1以上。其原因可以认为是,这些黄色调色剂,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树脂,黄色着色剂的总含量为9.0~12.0质量份,且黄色着色剂的含量的质量比(化合物A/化合物B)为1.0~2.0所致。可以认为,像这样,黄色调色剂适度地包含黄色着色剂,且平衡优良地包含作为黄色着色剂的化合物A和化合物B,由此能够特别地提高化合物A的分散性,其结果是,可得到高饱和度且黄色显色性优异的调色剂。

Claims (1)

1.一种黄色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含有粘结树脂和黄色着色剂,
作为所述黄色着色剂,包含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A、以及下述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B,
相对于100质量份所述粘结树脂,所述化合物A的含量为1~10质量份,所述化合物B的含量为0.1~8.0质量份,
相对于100质量份所述粘结树脂,所述化合物A和所述化合物B的总含量为9.0~12.0质量份,并且,
所述化合物A的含量与所述化合物B的含量的质量比,即化合物A/化合物B为1.0~2.0,
通式(1)
Figure FDA0003686586240000011
通式(1)中,R1A、R1B、R2A及R2B各自独立地表示烷基、甲酯基(-COOCH3)或伯酰氨基(-CONH2),
R3表示卤原子,
R4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乙酰基(-COCH3)或甲酯基(-COOCH3),
a1、b1、a2、b2、c、d和e各自独立地为1,
式(3)
Figure FDA0003686586240000012
CN202210652260.1A 2016-08-31 2017-08-18 黄色调色剂 Pending CN1151134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9267 2016-08-31
JP2016-169267 2016-08-31
JP2016-194712 2016-09-30
JP2016194712 2016-09-30
PCT/JP2017/029657 WO2018043160A1 (ja) 2016-08-31 2017-08-18 イエロートナー
CN201780051588.5A CN109643075B (zh) 2016-08-31 2017-08-18 黄色调色剂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1588.5A Division CN109643075B (zh) 2016-08-31 2017-08-18 黄色调色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3498A true CN115113498A (zh) 2022-09-27

Family

ID=613005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1588.5A Active CN109643075B (zh) 2016-08-31 2017-08-18 黄色调色剂
CN202210652260.1A Pending CN115113498A (zh) 2016-08-31 2017-08-18 黄色调色剂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1588.5A Active CN109643075B (zh) 2016-08-31 2017-08-18 黄色调色剂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0842B2 (zh)
JP (1) JP6988810B2 (zh)
CN (2) CN109643075B (zh)
WO (1) WO201804316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9195A (ja) 1999-10-05 2001-04-20 Canon Inc イエロートナー及びフル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DE10045790A1 (de) * 2000-09-15 2002-03-28 Clariant Gmbh Neue kristalline Modifikationen eines gelben Disazo -Farbmittels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JP4174328B2 (ja) 2002-01-18 2008-10-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エロートナー
DE60310456T2 (de) 2002-01-18 2007-09-27 Canon K.K. Farb-Toner und Vielfarben-Bilderzeugungsverfahren
DE10353127A1 (de) * 2003-11-14 2005-06-09 Clariant Gmbh Pigmentzusammensetzungen aus gelbem Disazopigment und organischem Pigment
DE10353126A1 (de) * 2003-11-14 2005-06-09 Clariant Gmbh Pigmentzusammensetzungen aus organischem Gelbpigment und Phthalocyaninpigment
JP4361466B2 (ja) 2004-11-16 2009-11-11 花王株式会社 イエロートナー
JP4995268B2 (ja) * 2007-04-09 201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EP2241601B1 (en) * 2009-04-17 2012-06-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igmen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igment dispersion, and yellow toner
US8815484B2 (en) * 2011-10-12 2014-08-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including compound having bisazo skeleton
TWI477854B (zh) * 2012-02-09 2015-03-21 Chi Mei Corp 彩色液晶顯示裝置
US9127180B2 (en) * 2012-04-26 2015-09-08 Xerox Corporation Phase change inks comprising organic pigments
WO2013179490A1 (ja) * 2012-06-01 2013-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20150248072A1 (en) * 2014-02-28 2015-09-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2016089020A (ja) * 2014-11-04 2016-05-23 クラリアント・インターナシヨナル・リミテツド C.i.ピグメントイエロー155とその製造方法、その顔料を用いた顔料組成物と着色剤組成物、及びそれらの着色剤としての使用
JP6024861B1 (ja) * 2015-03-31 2016-11-16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イエロートナー
JP6024862B1 (ja) * 2015-03-31 2016-11-16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イエロートナー
CN107533309B (zh) * 2015-04-28 2020-11-13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黄色调色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20842B2 (en) 2019-12-31
CN109643075B (zh) 2022-06-21
JPWO2018043160A1 (ja) 2019-06-24
JP6988810B2 (ja) 2022-01-05
WO2018043160A1 (ja) 2018-03-08
US20190171124A1 (en) 2019-06-06
CN109643075A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27639B2 (ja) マゼンタトナー
CN107533309B (zh) 黄色调色剂
CN109478029B (zh) 品红调色剂
JP6024861B1 (ja) イエロートナー
CN107430363B (zh) 黄色调色剂
CN109643075B (zh) 黄色调色剂
CN111566568B (zh) 黄色调色剂
JP2008009092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7314948B2 (ja) マゼンタ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27646B2 (ja) マゼンタトナー
JP6269653B2 (ja) イエロー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