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02359A - 直线电机 - Google Patents

直线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02359A
CN115102359A CN202210964310.XA CN202210964310A CN115102359A CN 115102359 A CN115102359 A CN 115102359A CN 202210964310 A CN202210964310 A CN 202210964310A CN 115102359 A CN115102359 A CN 115102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inear motor
stator assembly
assembly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643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尔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near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near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near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near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6431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023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02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023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2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inear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直线电机,包括:壳体,限定内部空间,所述壳体包括阻隔部,所述阻隔部位于所述内部空间中;动子组件,设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动子组件包括磁体;定子组件,设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磁体配合以驱动所述动子组件沿第一方向输出直线运动;驱动板,设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驱动板设于所述阻隔部及所述定子组件远离所述动子组件一侧。本申请的直线电机,将驱动板集成于直线电机内部,使直线电机具有更小的尺寸及更大的集成度。通过对壳体进行合理设计,使壳体内可容纳实现直线电机功能的多个单元,同时设置阻隔部避免或减弱了动子组件对驱动板的磁性干扰,在提升直线电机集成度的同时保证其必要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直线电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微型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线电机。
背景技术
在制造装配业中,由直线电机构成的直驱技术具有高速、高精、免维护等优点,已得到广泛应用。与伺服电机加滚珠丝杠的传统传动结构相比,直线电机在移动速度和定位精度上更具有优势。同时由于无直接机械接触,直线电机具有高响应性和长期稳定性。
现有的应用于精密机械的微型直线电机,为了缩小直线电机尺寸,多使用外置驱动板的直线电机设计,即,直线电机内部不设置驱动板,使直线电机与另一设于直线外机外部的驱动板电连接。由于适用于外置驱动板的直线电机设计中的驱动板由于无需集成于直线电机内部,使其外观、尺寸、设计等设计难度较小,对集成度等需求不高。但,外置驱动板的直线电机设计仍然存在体积较大、抗电磁干扰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内置驱动板的直线电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直线电机,包括:
壳体,限定内部空间,所述壳体包括阻隔部,所述阻隔部位于所述内部空间中;
动子组件,设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动子组件包括磁体;
定子组件,设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磁体配合以驱动所述动子组件沿第一方向输出直线运动;
驱动板,设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驱动板设于所述阻隔部及所述定子组件远离所述动子组件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材质为铝,所述阻隔部用于阻隔或减弱所述驱动板与所述磁体之间的磁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基部及盖板,所述基部与所述盖板配合以限定所述内部空间,所述阻隔部与所述基部连接并朝向所述盖板一侧相较于所述基部凸起,所述驱动板连接于所述基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阻隔部包括连接段及转折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基部连接并沿所述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转折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并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定子组件及所述连接段设于所述转折段相背的两侧,所述驱动板及所述动子组件设于所述连接段相背的两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部包括底板及围板,所述围板环绕所述底板的外围设置,所述连接段及所述转折段均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转折段一侧与所述围板连接,所述驱动板连接于所述底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板包括沿第二方向错开的第一板区及第二板区,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板区被所述阻隔部环绕;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板区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板区的长度,以使所述驱动板形成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用于容许所述定子组件容纳于其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板包括第一输出端口,所述第一输出端口设于所述第一板区,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用于通过一走线电连接至所述定子组件并向所述定子组件输出控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直线电机还包括编码器,所述编码器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板区间隔设置,所述驱动板包括第二输出端口,所述第二输出端口设于所述第二板区,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用于通过一软性电路板电连接至所述编码器并从所述编码器获取所述动子组件的运动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板还包括输入端口,所述壳体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定子组件远离所述第一板区一侧,所述动子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对应所述第一开口,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伸出所述第一开口,所述输入端口对应于所述第二开口,以朝外露出所述壳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固定板及电机单元,所述电机单元通过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定子组件靠近所述驱动板一侧的磁场强度小于所述定子组件靠近所述动子组件一侧的磁场强度;所述动子组件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壳体,所述滑轨沿一第二方向对应所述定子组件,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磁体固定于所述滑轨,所述电机单元用于与所述磁体配合以驱动所述滑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直线电机,将驱动板集成于直线电机内部,使直线电机具有更大的集成度。与此同时,通过对壳体进行合理设计,使壳体内可容纳实现直线电机功能所需的多个单元,同时设置阻隔部避免或减弱了动子组件对驱动板的磁性干扰,在提升直线电机集成度的同时保证其必要的稳定性,提供了内置有驱动板的小尺寸直线电机的可行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直线电机沿俯视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直线电机沿仰视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直线电机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直线电机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直线电机的驱动板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直线电机的驱动板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直线电机的动子组件与编码器配合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直线电机 1
驱动板 10
第一板区 101
第二板区 102
输入端口 103
第一输出端口 104
第二输出端口 105
第一板面 106
第二板面 107
连接孔 108
第一缺口 109
壳体 11
内部空间 110
第一空间 1101
第二空间 1102
第三空间 1103
第四空间 1104
第一开口 1105
第二开口 1106
基部 111
第二表面 1110
底板 112
围板 113
盖板 114
第一表面 1140
阻隔部 115
连接段 116
转折段 117
定位柱 118
定位孔 119
定子组件 12
固定板 121
电机单元 122
动子组件 13
磁体 131
滑轨 132
安装件 133
主体部分 134
端块部 135
凸柱 136
通孔 137
减重孔 138
编码器 141
栅尺 142
软性电路板 15
走线 16
弹性件 17
导块 18
挡块 191
限位凸起 192
第一方向 X
第二方向 Y
第三方向 Z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将参考附图以更全面地描述本申请内容。附图中所示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使本申请透彻和完整,并且将本申请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限制本申请。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文中使用时,“包括”和/或“包含”和/或“具有”,整数,步骤,操作,组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组件和/或其群组。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此外,除非文中明确定义,诸如在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和本申请内容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
以下内容将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须注意的是,参考附图中所描绘的组件不一定按比例显示;而相同或类似的组件将被赋予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或类似的技术用语。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直线电机1,其包括壳体11、动子组件13、定子组件12、驱动板10以及编码器141。其中,壳体11限定内部空间110,壳体11包括阻隔部115,阻隔部115位于内部空间110中;动子组件13设于内部空间110,动子组件13包括磁体131;定子组件12设于内部空间110,定子组件12与磁体131配合以驱动动子组件13沿第一方向X输出直线运动;驱动板10设于内部空间110,驱动板10设于阻隔部115及定子组件12远离动子组件13一侧。编码器141亦设于内部空间110中。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直线电机1,将驱动板10集成于直线电机1内部,使直线电机1具有更大的集成度。与此同时,通过对壳体11进行合理设计,使壳体11内可容纳实现直线电机1功能的多个单元,同时设置阻隔部115避免或减弱了动子组件13对驱动板10的磁性干扰,在提升直线电机1集成度的同时保证其必要的稳定性,即,本申请的直线电机1在内置了驱动板10的同时通过合理的内部设计使直线电机1具有较为紧凑的结构,有助于实现直线电机1的小型化。
于一实施例中,驱动板10包括沿第二方向Y错开的第一板区101及第二板区102。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第一板区101至少沿第二方向Y及第一方向X被阻隔部115环绕。沿第一方向X,第一板区101的长度小于第二板区102的长度,以使驱动板10形成有第一缺口109,第一缺口109用于容许定子组件12容纳于其中。
进一步的,使第一板区101与第二板区102之间形成有第一缺口109,并使定子组件12容纳于第一缺口109中可提升直线电机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以帮助实现直线电机1的小型化。同时,第一板区101被阻隔部115环绕,阻隔部115与定子组件12至少沿第一方向X协同以对驱动板10进行电磁屏蔽或电磁阻隔保护。
于一实施例中,驱动板10包括第一输出端口104,第一输出端口104设于第一板区101,第一输出端口104用于通过一走线16电连接至定子组件12,并向定子组件12输出控制信号。
于一实施例中,编码器141沿第一方向X与第二板区102间隔设置。驱动板10还包括第二输出端口105,第二输出端口105设于第二板区102,第二输出端口105用于通过一软性电路板15电连接至编码器141,并从编码器141获取动子组件13的运动信息。进一步的,第一输出端口104与第二输出端口105沿第一方向X错开。使用软性电路板15连接编码器141及第二输出端口105可降低电磁干扰,且软性电路板15可协助减轻直线电机1的整体质量。
于一实施例中,驱动板10还包括输入端口103,输入端口103设于第一板区101远离第一输出端口104一侧以及第二板区102远离第二输出端口105一侧,输入端口103用于电连接至直线电机1外部,以使直线电机1通过驱动板10接收并反馈电信号。
进一步的,输入端口103、第一输出端口104以及第二输出端口105相互间隔设置并用于连接直线电机1内部的不同单元,使异型的驱动板10尽可能利用直线电机1的内部空间110进行电路布置并实现电连接,通过提升直线电机1的内部空间110的利用效率以协助实现直线电机1的小型化。
于一实施例中,驱动板10可以为单层板。进一步的,所述单层板可以为具有一层电路基板且该电路基板相背的两表面均设有电子元件的集成电路板,电子元件包括但不限于主动元件及被动元件。通过设置驱动板10为单层板可提高驱动板10的集成度及空间利用效率,进而实现驱动板10及应用其的直线电机1的小型化。
于一实施例中,驱动板10包括间隔的第一板面106及第二板面107。第二输出端口105及输入端口103设于第一板面106。第一输出端口104包括贯穿第一板面106及第二板面107的连接孔108,连接孔108用于容许走线16于第二板面107连接至连接孔108中以电连接定子组件12。
进一步的,第一输出端口104设于第一板区101靠近第一缺口109一侧,使连接第一输出端口104的走线16距定子组件12具有较近的距离,走线16由第二板面107引出后延驱动板10与壳体11之间的间隙延伸至定子组件12以实现驱动板10与定子组件12的电连接。即,驱动板10的设计可使其配合应用于直线电机1时,输入端口103、第一输出端口104以及第二输出端口105可各自靠近其电连接目标,提升驱动板10的布局合理性;第一板区101与第二板区102之间形成的第一缺口109可容纳定子组件12,以进一步提升直线电机1内部的空间利用效率,同时,可使定子组件12与壳体11的阻隔部115配合以降低动子组件13对驱动板10的磁信号干扰。
于一实施例中,壳体11开设有第一开口1105及第二开口1106,第一开口1105及第二开口1106与内部空间110连通,第一开口1105及第二开口1106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动子组件13沿第一方向X对应第一开口1105,输入端口103对应第二开口1106。
进一步的,第一开口1105及第二开口1106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第一开口1105开设于定子组件12远离第一板区101一侧,动子组件13沿第一方向X对应第一开口1105,并能够沿第一方向X伸出第一开口1105;输入端口103对应于第二开口1106,以朝外露出壳体11。
进一步的,第二输出端口105可设于第二板区102靠近第一开口1105的端部,即,第二板区102相较于第一板区101的面积更大,使驱动板10相对具有更大的面积以提升其可设置电子元件的有效面积;且,第二板区102相较于第一板区101多出的面积可用于以预定方向(第二方向Y)延伸使第二输出端口105更靠近设于第一开口1105处的编码器141,使直线电机1内部布局更合理。
于一实施例中,驱动板10设于定子组件12远离动子组件13一侧,动子组件13包括磁体131,磁体131与驱动板10之间被壳体11或定子组件12隔开。
于一实施例中,驱动板10通过输入端口103与外部电路连接以接收及反馈电信号,驱动板10所接收的电信号包括但不限于具备以下功能的信息:通过第一输出端口104传递至定子组件12以驱动定子组件12的开启或关闭、或增强或减弱驱动定子组件12所输出的磁感线强度、或使定子组件12所输出的磁感线强度的变化频率变快或变慢;通过第二输出端口105传递至编码器141以获取编码器141所反馈的动子组件13的运动信号或位置信号,或下达至编码器141的命令信号。同时,驱动板10所反馈的电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动子组件13的运动情况、位置信息,定子组件12的输出参数等。
于一实施例中,壳体11包括阻隔部115、基部111及盖板114,基部111与盖板114配合以限定内部空间110,阻隔部115与基部111连接并朝向盖板114一侧相较于基部111凸起,驱动板10连接于基部111。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14的材料可以为导磁材料(例如铁),用于提升直线电机1的电磁屏蔽能力。
于一实施例中,阻隔部115包括连接段116及转折段117,连接段116与基部111连接并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转折段117与连接段116连接并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定子组件12及连接段116设于转折段117相背的两侧,驱动板10及动子组件13设于连接段116相背的两侧。
于一实施例中,基部111包括底板112及围板113,围板113环绕底板112的外围设置。连接段116及转折段117均与底板112固定连接,连接段116远离转折段117一侧与围板113连接,驱动板10连接于底板112。
于一实施例中,壳体11的材质为铝,阻隔部115用于阻隔或减弱驱动板10与磁体131之间的磁信号。进一步的,阻隔部115的连接段116与定子组件12沿第一方向X并排设置,以使驱动板10与动子组件13被阻隔部115及定子组件12间隔开,以降低或阻隔动子组件13的磁体131对驱动板10所造成的电磁干扰。更进一步的,使壳体11选择用铝,一方面可以降低壳体11自身重量,以降低直线电机1的整体重量,从而协助实现直线电机1的轻量化;另一方面,铝制壳体11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可以为直线电机1提供较好地支撑和保护;再一方面,铝制壳体11的导磁性能不高,壳体11的基部111可以降低或避免外部电磁信号对直线电机1内的干扰,壳体11的阻隔部115可以降低或避免动子组件13产生的电磁信号对驱动板10的干扰。即,应用于直线电机1的铝制壳体11可以兼顾支撑、保护、磁性阻隔、轻量化等众多优点,可协助直线电机1实现小型化。
于一实施例中,内部空间110包括第一空间1101、第二空间1102、第三空间1103以及第四空间1104。第一空间1101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空间1102和第三空间1103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且第二空间1102和第三空间1103位于第一空间1101沿第二方向Y的同一侧;阻隔部115设于第一空间1101和第四空间1104之间。动子组件13主要设于第一空间1101,定子组件12主要设于第二空间1102,编码器141主要设于第三空间1103,驱动板10主要设于第四空间1104。
进一步的,第四空间1104的形状可以为与驱动板10的形状相近,第四空间1104沿第一方向X相较于第二板区102朝第三空间1103延伸,使第四空间1104进一步可用于容纳软性电路板15。第二空间1102可以为对应第一缺口109处,亦可理解为第二空间1102填充第一空间1101与第四空间1104之间以容纳定子组件12。第三空间1103沿第一方向X设于第二空间1102及第四空间1104的同一侧。第一空间1101沿第二方向Y设于第二空间1102、第三空间1103以及第四空间1104的同一侧,第一空间1101沿第一方向X纵贯设于壳体11内部,以使动子组件13可沿第一方向X配合壳体11滑动以输出直线运动。
通过对壳体11的内部空间110的合理设置,使动子组件13、定子组件12、编码器141以及驱动板10可在扁平状的直线电机1中实现紧凑且合理地设置以协助实现直线电机1的小型化。进一步还可使直线电机1可实现具备扁平状结构,该扁平状结构的直线电机1可较稳定地组成层叠的电机组,以进一步提升集成度。
于一实施例中,壳体11设有沿第三方向Z相对的第一表面1140和第二表面1110,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一方向X且垂直于第二方向Y;第一表面1140凸设有定位柱118,第二表面1110凹设有定位孔119,定位孔119和定位柱118沿第三方向Z对应,以使多个直线电机1沿第三方向Z叠合时能够通过定位孔119和定位柱118实现定位,用于穿过锁紧件以固定连接沿第三方向Z叠合的多个直线电机1。
在本实施例中,直线电机1的厚度范围可以为11.5毫米至12.5毫米,多个直线电机1堆叠以配合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40为盖板114远离基部111的表面,第二表面1110为底板112远离盖板114的表面。
于一实施例中,定子组件12用于提供行波磁场;定子组件12固定连接于壳体11,并容置于第二空间1102。定子组件12包括固定板121及电机单元122,电机单元122通过固定板121固定于壳体11,定子组件12靠近驱动板10一侧的磁场强度小于定子组件12靠近动子组件13一侧的磁场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21可以为U型板,电机单元122设于固定板121靠近动子组件13一侧。电机单元122可采用平板式有铁芯的磁体结构,电机单元122具有扁平宽的结构,其不仅可提供较大的推力,也可适应直线电机1的扁平结构。电机单元122内的磁性线圈等设于靠近动子组件13一侧,电机单元122主要朝向动子组件一侧发散,电机单元122靠近驱动板10一侧的磁感线分布密度较低或几乎没有,使电机单元122对驱动板10的电磁干扰较低或不存在电磁干扰。
于一实施例中,动子组件13沿第一方向X可滑动地设置于内部空间110,并能够在行波磁场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X移动以输出直线运动。动子组件13沿第一方向X对应第一开口1105,并能够沿第一方向X伸出第一开口1105。动子组件13还包括滑轨132和安装件133,磁体13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进一步的,滑轨132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沿第一方向X可滑动地配合于壳体11,滑轨132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一空间1101。多个磁体131沿第一方向X依次固定设置于滑轨132,用于和定子组件12沿第二方向Y相对,电机单元122用于与磁体131配合以驱动滑轨132。安装件133固定连接于滑轨132靠近第一开口1105一端。
进一步的,滑轨132可以为例如金属铁等导磁材料,滑轨132可被磁体131磁化,磁体131可设于滑轨132靠近定子组件12一侧。
于一实施例中,直线电机1还包括栅尺142。编码器141安装于壳体11,并容置于第三空间1103;栅尺142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固定连接于安装件133,连接有栅尺142的安装件133设于第三空间1103,编码器141设于栅尺142远离安装件133一侧。编码器141固定于壳体11,并沿第二方向Y对应于栅尺142,用于检测栅尺142的位置信息。
于一实施例中,编码器141和定子组件12位于滑轨132沿第二方向Y的同一侧,且编码器141和滑轨132沿第二方向Y间隔。安装件133的一侧连接于滑轨132,安装件133的另一侧连接栅尺142,以使栅尺142在第二方向Y上靠近编码器141。
于一实施例中,编码器141和滑轨132在第二方向Y上的间距大于定子组件12和滑轨132在第二方向Y上的间距,以使编码器141和定子组件12在第二方向Y上相互错开。
于一实施例中,直线电机1还包括弹性件17,弹性件17的一端连接于壳体11,弹性件17的另一端连接于安装件133,用于通过安装件133对动子组件13施加沿第一方向X的弹性力,弹性力用于使动子组件13回位。
于一实施例中,安装件133开设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通孔137,弹性件17的一端连接于安装件133,弹性件17的另一端沿第一方向X穿过通孔137后相对静止地连接至壳体11。
于一实施例中,安装件133包括主体部分134和端块部135。主体部分134呈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条形块状结构,端块部135连接于主体部分134靠近第一开口1105一端靠近滑轨132一侧。通孔137沿第一方向X贯通主体部分134,端块部135上设有向远离滑轨132一侧凸出至沿第一方向X对应通孔137的凸柱136,弹性件17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凸柱136,弹性件17的另一端穿过通孔137后连接至壳体11或定子组件12。
于一实施例中,安装件133开设有沿第一方向X分布的多个减重孔138,减重孔138沿第三方向Z贯穿安装件133,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一方向X且垂直于第二方向Y。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上亦可开设有类似的减重开口,所述减重开口可开设于壳体11的围板113上。
于一实施例中,直线电机1还包括多个导块18,多个导块18沿第一方向X依次固定连接于壳体11,滑轨132可滑动地支撑于多个导块18;多个导块18中的至少部分导块18沿第二方向Y对应于定子组件12,多个导块18中的至少部分导块18沿第二方向Y对应于编码器141。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导块18间隔设于第一空间1101中,导块18可沿第二方向Y贯穿壳体11,以提升空间利用率。
于一实施例中,滑轨132上连接有挡块191,壳体11具有和挡块191沿第一方向X对应的限位凸起192,用于限定动子组件13伸出第一开口1105的极限位置;挡块191沿第一方向X位置可调节地连接于滑轨132,以调节动子组件13的行程。
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限定内部空间,所述壳体包括阻隔部,所述阻隔部位于所述内部空间中;
动子组件,设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动子组件包括磁体;
定子组件,设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磁体配合以驱动所述动子组件沿第一方向输出直线运动;
驱动板,设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驱动板设于所述阻隔部及所述定子组件远离所述动子组件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材质为铝,所述阻隔部用于阻隔或减弱所述驱动板与所述磁体之间的磁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基部及盖板,所述基部与所述盖板配合以限定所述内部空间,所述阻隔部与所述基部连接并朝向所述盖板一侧相较于所述基部凸起,所述驱动板连接于所述基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部包括连接段及转折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基部连接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转折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并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定子组件及所述连接段设于所述转折段相背的两侧,所述驱动板及所述动子组件设于所述连接段相背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包括底板及围板,所述围板环绕所述底板的外围设置,所述连接段及所述转折段均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转折段一侧与所述围板连接,所述驱动板连接于所述底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包括沿第二方向错开的第一板区及第二板区,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板区被所述阻隔部环绕;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板区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板区的长度,以使所述驱动板形成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用于容许所述定子组件容纳于其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包括第一输出端口,所述第一输出端口设于所述第一板区,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用于通过一走线电连接至所述定子组件并向所述定子组件输出控制信号。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还包括编码器,所述编码器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板区间隔设置,所述驱动板包括第二输出端口,所述第二输出端口设于所述第二板区,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用于通过一软性电路板电连接至所述编码器并从所述编码器获取所述动子组件的运动信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还包括输入端口,所述壳体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定子组件远离所述第一板区一侧,所述动子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对应所述第一开口,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伸出所述第一开口,所述输入端口对应于所述第二开口,以朝外露出所述壳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固定板及电机单元,所述电机单元通过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定子组件靠近所述驱动板一侧的磁场强度小于所述定子组件靠近所述动子组件一侧的磁场强度;所述动子组件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壳体,所述滑轨沿一第二方向对应所述定子组件,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磁体固定于所述滑轨,所述电机单元用于与所述磁体配合以驱动所述滑轨。
CN202210964310.XA 2022-08-11 2022-08-11 直线电机 Pending CN1151023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64310.XA CN115102359A (zh) 2022-08-11 2022-08-11 直线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64310.XA CN115102359A (zh) 2022-08-11 2022-08-11 直线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02359A true CN115102359A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0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64310.XA Pending CN115102359A (zh) 2022-08-11 2022-08-11 直线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0235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0585A (zh) * 2012-03-27 2015-02-25 德商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 线性马达定子器件及线性传送系统
CN205610459U (zh) * 2016-04-28 2016-09-28 深圳线马科技有限公司 便于线路连接的有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CN107147270A (zh) * 2017-06-29 2017-09-08 昆山矗可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线路连接稳定的微型直线电机
CN211352173U (zh) * 2020-01-13 2020-08-25 必赛斯汽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带线性马达的振动反馈开关
CN111817523A (zh) * 2019-04-12 2020-10-23 直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马达构造
CN114157117A (zh) * 2021-10-18 2022-03-08 深圳市大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超薄直线电机
CN216086442U (zh) * 2021-05-19 2022-03-18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电机运动平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0585A (zh) * 2012-03-27 2015-02-25 德商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 线性马达定子器件及线性传送系统
CN205610459U (zh) * 2016-04-28 2016-09-28 深圳线马科技有限公司 便于线路连接的有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CN107147270A (zh) * 2017-06-29 2017-09-08 昆山矗可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线路连接稳定的微型直线电机
CN111817523A (zh) * 2019-04-12 2020-10-23 直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马达构造
CN211352173U (zh) * 2020-01-13 2020-08-25 必赛斯汽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带线性马达的振动反馈开关
CN216086442U (zh) * 2021-05-19 2022-03-18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电机运动平台
CN114157117A (zh) * 2021-10-18 2022-03-08 深圳市大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超薄直线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86657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9151814B2 (en) Power electronics assembly for a magnetic resonance device
US10746821B2 (en) Current sensor
US6549426B1 (en) Electronic enclosure with improved EMC performance
CN104604354A (zh) 车载用功率转换装置
US5751077A (en) Fluid-cooled linear motor armature
US10808783B2 (en) Drive device and pump device
WO2017217267A1 (ja) 電流センサ
CN103490561B (zh) 一种直线机电作动器
CN115102359A (zh) 直线电机
CN218416162U (zh) 直线电机
CN105703065A (zh) 印制电缆及其制备方法、连接电缆及电调天线系统
CN218888342U (zh) 驱动板及应用其的直线电机
CN217239243U (zh) 磁元件、电感器、电感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5208158B (zh) 直线电机及直线电机组
CN211981720U (zh) 一种小尺寸安装的直线电机模组
CN213367605U (zh) 震动模块
CN114157117A (zh) 超薄直线电机
CN114242415A (zh) 磁元件、电感器、电感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0380615U (zh) 一种单轨无铁芯直线电机模组
CN219591780U (zh) 一种集成滤波结构的低压连接器及逆变器
JP2019103232A (ja) 電子部品ユニット
CN214337763U (zh) 一种线性马达
CN213522754U (zh) 电机控制器
CN219957861U (zh) 毫米波雷达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