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7861U - 毫米波雷达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毫米波雷达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7861U
CN219957861U CN202321547004.2U CN202321547004U CN219957861U CN 219957861 U CN219957861 U CN 219957861U CN 202321547004 U CN202321547004 U CN 202321547004U CN 219957861 U CN219957861 U CN 219957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w
circuit board
chip
millimeter wave
wave rad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4700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承文
周珂
吴祖德
张卓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hengt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eng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eng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eng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4700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7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7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7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毫米波雷达及车辆,该毫米波雷达包括线路板模块和屏蔽罩,线路板模块包括芯片、SIW组件、天线及线路板,芯片安装于线路板,SIW组件安装于线路板,天线设于线路板且经由SIW组件与芯片的管脚连接,屏蔽罩罩设芯片,屏蔽罩的罩口所在端面呈环形,SIW组件具有朝向屏蔽罩的罩口的上表面,屏蔽罩的罩口所在端面与SIW组件的上表面贴合。该设计中的毫米波雷达具有良好的电磁抗干扰性能。

Description

毫米波雷达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激光测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毫米波雷达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载毫米波雷达作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重要传感器之一,已成为ADAS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毫米波雷达将会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而汽车本身也包括如音响、显示屏等不可或缺的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会对毫米波雷达造成电磁干扰,影响毫米波雷达的EMC特性。
相关技术中,毫米波雷达包括线路板模块和屏蔽罩,线路板模块包括天线和芯片,天线与芯片的管脚之间采用GCPW(接地共面波导)走线连接。为避免造成短路,芯片上方的屏蔽罩必须开设缺口,但是,此时芯片所辐射的毫米波也会从屏蔽罩的缺口中辐射出来,从而造成毫米波雷达整机的EMC特性不理想,因此,如何有效提升毫米波雷达的EMC特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毫米波雷达及车辆,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毫米波雷达的EMC特性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毫米波雷达;该毫米波雷达包括线路板模块和屏蔽罩,线路板模块包括芯片、SIW组件、天线及线路板,芯片安装于线路板,SIW组件安装于线路板,天线设于线路板且经由SIW组件与芯片的管脚连接,屏蔽罩罩设芯片,屏蔽罩的罩口所在端面呈环形,SIW组件具有朝向屏蔽罩的罩口的上表面,屏蔽罩的罩口所在端面与SIW组件的上表面贴合。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毫米波雷达,通过设计屏蔽罩的罩口所在端面呈环形,当屏蔽罩罩设芯片时,屏蔽罩的罩口所在端面能够同SIW组件的上表面以及线路板面向屏蔽罩的罩口的表面之间完全贴合,以使芯片处于SIW组件、屏蔽罩和线路板所围合形成的封闭空间内,从而有效降低外界电磁波对芯片的电磁干扰,以提升该毫米波雷达的电磁抗干扰性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和上述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安装于车身。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辆,具有上述毫米波雷达的车辆,具有良好的电磁抗干扰性能,驾驶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线路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GCPW走线方案的整机RE测试结果的曲线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SIW走线方案的整机RE测试结果的曲线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线路板模块;11、芯片;12、SIW组件;121、第一SIW结构;1211、第一连接端;1212、第二连接端;122、第一连接线;123、第二SIW结构;1231、第三连接端;1232、第四连接端;124、第二连接线;1241、主线段;1242、分线段;13、天线;131、接收天线;132、发射天线;14、线路板;20、屏蔽罩;21、罩本体;211、罩口;22、基部;221、通孔;30、连接件;X、第一预设方向;Y、第二预设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毫米波雷达,其能够有效提升毫米波雷达的电磁抗干扰能力。
该毫米波雷达包括线路板14模块10和屏蔽罩20;线路板14模块10包括芯片11、SIW组件12、天线13及线路板14;芯片11安装于线路板14,SIW组件12安装于线路板14,天线13设于线路板14且经由SIW组件12与芯片11的管脚连接;屏蔽罩20罩设芯片11,屏蔽罩20的罩口211所在端面呈环形,SIW组件12具有朝向屏蔽罩20的罩口211的上表面,屏蔽罩20的罩口211所在端面与SIW组件12的上表面贴合。
以下结合图1-图4对毫米波雷达的具体结构进行展开介绍。
毫米波雷达包括线路板14模块10和屏蔽罩20。
如图1所示,线路板14模块10作为毫米波雷达中用于实现毫米波信号传输的结构件。
线路板14模块10包括芯片11、SIW组件12、天线13和线路板14。
线路板14作为线路板14模块10的载体,线路板14包括层叠设置的介质层和接地层,这里对介质层和接地层的具体层叠方式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天线13可以接收外界辐射的毫米波也可以向外界辐射毫米波。天线13包括接收天线131和发射天线132,其中,接收天线131用于接收外界辐射的毫米波,发射天线132用于向外界辐射毫米波。
天线13设于线路板1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13为微带梳状平面天线13。
芯片11作为线路板14模块10的中心控制器,这里对芯片11的具体型号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芯片11的具体型号进行合理选取。
芯片11安装于线路板14,这里对芯片11与线路板14之间的具体装配方式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SIW组件12作为芯片11与天线13的中间连接结构,关于SIW组件12的具体结构、SIW组件12与天线13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SIW组件12与芯片1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天线13经由SIW组件12与芯片11的管脚连接。
屏蔽罩20作为毫米波雷达中用于屏蔽芯片11与外界电磁干扰的结构件,关于屏蔽罩20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屏蔽罩20罩设芯片11,关于屏蔽罩20与线路板14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屏蔽罩20的罩口211所在端面呈环形,SIW组件12具有朝向屏蔽罩20的罩口211的上表面,屏蔽罩20的罩口211所在端面与SIW组件12的上表面贴合。需要说明的是,屏蔽罩20的罩口211所在端面为环形端面,且该环形端面呈连续(不间断)的环形,也即屏蔽罩20的罩口211所在端面未开设有缺口。当屏蔽罩20罩设芯片11时,屏蔽罩20的罩口211所在端面能够同SIW组件12的上表面以及线路板14面向屏蔽罩20的罩口211的表面之间完全贴合,以使芯片11处于SIW组件12、屏蔽罩20和线路板14所围合形成的封闭空间内,从而有效降低外界电磁波对芯片11的电磁干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毫米波雷达,通过设计屏蔽罩20的罩口211所在端面呈环形,当屏蔽罩20罩设芯片11时,屏蔽罩20的罩口211所在端面能够同SIW组件12的上表面以及线路板14面向屏蔽罩20的罩口211的表面之间完全贴合,以使芯片11处于SIW组件12、屏蔽罩20和线路板14所围合形成的封闭空间内,从而有效降低外界电磁波对芯片11的电磁干扰,以提升该毫米波雷达的电磁抗干扰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SIW组件12包括第一SIW结构121和第一连接线122;第一SIW结构121安装于线路板14,第一SIW结构121具有第一连接端1211和第二连接端1212,第一SIW结构121的第一连接端1211与接收天线131连接,第一SIW结构121具有上述上表面;第一连接线122设于线路板14,第一连接线122的一端与第一SIW结构121的第二连接端1212连接,第一连接线122的另一端与芯片11的管脚连接。其中,第一SIW结构121的部分位于屏蔽罩20内,第一SIW结构121的剩余部分位于屏蔽罩20外,以使当屏蔽罩20罩设芯片11时,屏蔽罩20的罩口211所在端面能够有效贴合第一SIW结构121的上表面。该设计中,通过设计第一连接线122和第一SIW结构121,第一连接线122和第一SIW结构121能够有效实现芯片11与接收天线131之间的电连接;当屏蔽罩20罩设芯片11时,屏蔽罩20的罩口211所在端面能够同第一SIW结构121的上表面以及线路板14面向屏蔽罩20的罩口211的表面之间完全贴合,以使芯片11处于第一SIW结构121、屏蔽罩20和线路板14所围合形成的封闭空间内,从而有效降低外界电磁波对芯片11的电磁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SIW结构121(Substrate IntegratedWaveguide,微带过渡结构)是一种可应用于天线13技术的现有结构,这里对第一SIW结构121的具体结构不做赘述;这里对第一SIW结构121与线路板14之间具体安装方式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第一连接线122用于形成接收天线131的馈电网络,这里对第一连接线122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取;这里对第一连接线122与线路板14之间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例如,第一连接线122可以是位于线路板14外的外部走线,第一连接线122也可以是位于线路板14内的内部走线。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SIW结构121的数量为多个,所有第一SIW结构121沿第一预设方向X排布于芯片11的一侧;第一连接线122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第一连接线122与一个第一SIW结构121的第二连接端1212连接;接收天线131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接收天线131与一个第一SIW结构121的第一连接端1211连接。也就是说,第一SIW结构121、第一连接线122和接收天线131一一对应连接。其中,第一预设方向X可以但不仅限于是线路板14的宽度方向。该设计中,通过设计第一SIW结构121、第一连接线122和接收天线131一一对应设置,能够有效降低第一连接线122在线路板14上的布线难度,以及有效降低接收天线131在线路板14上的布线难度,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各接收天线131之间的电磁干扰。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预设方向X,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SIW结构121之间的间距不相等。如此设计,能够合理利用线路板14上的空间,以进一步降低第一连接线122在线路板14上的布线难度,以及有效降低接收天线131在线路板14上的布线难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SIW组件12还包括第二SIW结构123和第二连接线124;第二SIW结构123安装于线路板14,第二SIW结构123具有第三连接端1231和第四连接端1232,第三连接端1231与芯片11的管脚连接,第二SIW结构123具有上述上表面;第二连接线124设于线路板14,第二连接线124的一端与第四连接端1232连接,第二连接线124的另一端与发射天线132连接。其中,第二SIW结构123的部分位于屏蔽罩20内,第二SIW结构123的剩余部分位于屏蔽罩20外,以使当屏蔽罩20罩设芯片11时,屏蔽罩20的罩口211所在端面能够有效贴合第二SIW结构123的上表面。该设计中,通过设计第二连接线124和第二SIW结构123,第二连接线124和第二SIW结构123能够有效实现芯片11与发射天线132之间的电连接;当屏蔽罩20罩设芯片11时,屏蔽罩20的罩口211所在端面能够同第二SIW结构123的上表面以及线路板14面向屏蔽罩20的罩口211的表面之间完全贴合,以使芯片11处于第二SIW结构123、屏蔽罩20和线路板14所围合形成的封闭空间内,从而有效降低外界电磁波对芯片11的电磁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SIW结构123(Substrate IntegratedWaveguide,微带过渡结构)同第一SIW结构121一样也是一种可应用于天线13技术的现有结构,这里对第二SIW结构123的具体结构不做赘述;这里对第二SIW结构123与线路板14之间具体安装方式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第二连接线124用于形成发射天线132的馈电网络,这里对第二连接线124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取;这里对第二连接线124与线路板14之间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例如,第二连接线124可以是位于线路板14外的外部走线,第二连接线124也可以是位于线路板14内的内部走线。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SIW结构123的数量为多个,且所有第二SIW结构123沿第二预设方向Y排布于芯片11的一侧;第二连接线124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第二连接线124与一个第二SIW结构123的第四连接端1232连接;发射天线132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第二连接线124与至少一个发射天线132连接。其中,第二预设方向Y可以但不仅限于是线路板14的长度方向。当发射天线132的数量与第二连接线124的数量相同时,此时第二SIW结构123、第二连接线124和发射天线132一一对应连接,当发射天线132的数量与第二连接线124的数量不同时,至少有一个第二连接线124与多个(两个及两个以上)发射天线132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第二连接线124均与多个发射天线132连接;每个第二连接线124包括一个主线段1241和多个分线段1242;主线段1241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二SIW结构123的第四连接端1232连接,所有分线段1242汇集连接于主线段1241远离第二SIW结构123的一端,每个分线段1242与一个发射天线132连接。该设计中,通过设计第二连接线124和接收天线131的一对多设置,能够有效减少第二SIW结构123的使用数量,起到降低毫米波雷达的整体成本的目的。
如图2-图3所示,经过验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11和天线13之间采用SIW组件12走线后,屏蔽罩20的罩口211所在端面能够同SIW组件12的上表面以及线路板14面向屏蔽罩20的罩口211的表面之间完全贴合,以使芯片11处于SIW组件12、屏蔽罩20和线路板14所围合形成的封闭空间内,从而有效降低外界电磁波对芯片11的电磁干扰,使毫米波雷达整机的EMC特性改善较多,一般可通过等级5的测试并且还有一定余量。
表1
表2
如表1-表2所示,其中,表1为GCPW走线方案的整机RE测试结果,表2为SIW走线方案的整机RE测试结果。从测试结果来看,芯片11和天线13之间采用SIW组件12走线后,格洛纳斯测试项的测试值余量还有12.32dB,该测试项结果符合测试要求(如图3中的标注点3)。对于格洛纳斯测试项而言,采用GCPW走线方案的测试值超标3.68dB,采用SIW走线方案的测试值余量为12.32dB,可以看出SIW走线方案改善了16dB;对于北斗B1测试项而言,采用GCPW走线方案的测试值余量为0.12dB,采用SIW走线方案的测试值余量为11.49dB,可以看出SIW走线方案改善了11.37dB。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毫米波雷达还包括连接件30,屏蔽罩20经由连接件30与线路板14连接。该设计中,通过设计连接件30,连接件30用于实现屏蔽罩20与线路板14在结构上的连接,能够有效增强屏蔽罩20与线路板1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件30作为屏蔽罩20与线路板14的中间连接结构,关于连接件30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有很多,且可以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实施例。
如图4所示,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屏蔽罩20包括罩本体21和基部22;罩本体21罩设芯片11;基部22设于罩本体21的外周壁且靠近罩本体21的罩口211设置,基部22设有通孔221。连接件30包括螺钉,螺钉穿设通孔221且与线路板14连接,以将屏蔽罩20固定于线路板14。其中,基部22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注塑或者3D打印的方式与罩本体21形成一体成型。该设计中,通过将连接件30设计成螺钉,螺钉穿过基部22的通孔221并与线路板14螺纹连接,以将屏蔽罩20固定于线路板14上,能够有效增强屏蔽罩20与线路板1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屏蔽罩20包括罩本体21和基部22;罩本体21罩设芯片11;基部22设于罩本体21的外周壁且靠近罩本体21的罩口211设置;连接件30包括卡块和卡槽,卡块设于基部22和线路板14的其中一者上,卡槽设于基部22和线路板14的另一者上,卡块与卡槽卡合连接,以将屏蔽罩20固定于线路板14。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和上述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安装于车身。该设计中,具有上述毫米波雷达的车辆,具有良好的电磁抗干扰性能,驾驶安全性高。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毫米波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路板模块,包括芯片、SIW组件、天线及线路板,所述芯片安装于所述线路板,所述SIW组件安装于所述线路板,所述天线设于所述线路板且经由所述SIW组件与所述芯片的管脚连接;
屏蔽罩,罩设所述芯片,所述屏蔽罩的罩口所在端面呈环形,所述SIW组件具有朝向所述屏蔽罩的罩口的上表面,所述屏蔽罩的罩口所在端面与所述上表面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接收天线,所述SIW组件包括:
第一SIW结构,安装于所述线路板,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接收天线连接,所述第一SIW结构具有所述上表面;
第一连接线,设于所述线路板,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的管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毫米波雷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SIW结构的数量为多个,且所有所述第一SIW结构沿第一预设方向排布于所述芯片的一侧;
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一连接线与一个所述第一SIW结构的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
所述接收天线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接收天线与一个所述第一SIW结构的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毫米波雷达,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SIW结构之间的间距不相等。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毫米波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发射天线,所述SIW组件还包括:
第二SIW结构,安装于所述线路板,具有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芯片的管脚连接,所述第二SIW结构具有所述上表面;
第二连接线,设于所述线路板,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射天线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毫米波雷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SIW结构的数量为多个,且所有所述第二SIW结构沿第二预设方向排布于所述芯片的一侧;
所述第二连接线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连接线与一个所述第二SIW结构的所述第四连接端连接;
所述发射天线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连接线与至少与一个所述发射天线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毫米波雷达,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第二连接线均与多个所述发射天线连接;
每个所述第二连接线包括一个主线段和多个分线段,所述主线段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SIW结构的第四连接端连接,所有所述分线段汇集连接于所述主线段远离所述第二SIW结构的一端,每个所述分线段与一个所述发射天线连接。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毫米波雷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毫米波雷达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屏蔽罩经由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线路板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毫米波雷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罩包括罩本体和基部,所述罩本体罩设所述芯片,所述基部设于所述罩本体的外周壁且靠近所述罩本体的罩口设置,所述基部设有通孔;
所述连接件包括螺钉,所述螺钉穿设所述通孔且与所述线路板连接,以将所述屏蔽罩固定于所述线路板。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及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毫米波雷达,所述毫米波雷达安装于所述车身。
CN202321547004.2U 2023-06-16 2023-06-16 毫米波雷达及车辆 Active CN219957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7004.2U CN219957861U (zh) 2023-06-16 2023-06-16 毫米波雷达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7004.2U CN219957861U (zh) 2023-06-16 2023-06-16 毫米波雷达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7861U true CN219957861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35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47004.2U Active CN219957861U (zh) 2023-06-16 2023-06-16 毫米波雷达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78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3954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substrate-integrated waveguide transition
US11271286B2 (en) Metal shielding cover slot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768270B2 (en) Radar system and radar sens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RU2477867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волны через диэлектрик,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а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волны миллиметрового диапазона через диэлектрик
US20200036104A1 (en) Antenna Element
US1113359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multilayer laminated waveguide antenna
CN202930564U (zh) 一种多频卫星导航天线
CN109494489B (zh) 滤波集成式基站天线
US9666925B2 (en) Transmission line, a transmission line apparatus,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JP2020521354A (ja) マルチ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CN104185926B (zh) 天线装置
CN115207611A (zh) 天线模块及电子装置
US11791529B2 (en) Radio-frequency devices and associated production methods
US953107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219957861U (zh) 毫米波雷达及车辆
CN114624654B (zh) 雷达结构及车载雷达设备
US20090303151A1 (en) Low profile gps antenna assembly
CN215418542U (zh) 传输线路
CN115207588A (zh) 一种转接装置、电子设备、终端和转接装置的制备方法
CN211629302U (zh) 一种双极化天线及阵列
TWI827121B (zh) 電子裝置
WO2021065459A1 (ja) 高周波シールド構造
WO2018074056A1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220543111U (zh) 毫米波雷达及车辆
CN217306728U (zh) 功分器、天线装置、无线电器件以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07

Address after: Room 901, Building 5 (Building 1), No. 2266, Sun Road, High-speed New City,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Suzhou Chengtai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unit 609, 6 / F, Xinhua insurance building, 171 mintian Road, Fu'an community, Futian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HENG-TECH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