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6631A - 图像生成方法和信息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生成方法和信息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86631A
CN115086631A CN202210230771.4A CN202210230771A CN115086631A CN 115086631 A CN115086631 A CN 115086631A CN 202210230771 A CN202210230771 A CN 202210230771A CN 115086631 A CN115086631 A CN 115086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rojection
projector
correction target
project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307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86631B (zh
Inventor
竹内广太
市枝博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086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6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86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66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80Geometric correc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 G09G3/00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to project the image of a two-dimensional display, such as an array of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or a C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5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e.g. averaging or subtra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9/3185Geometric adjustment, e.g. keystone or converg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91Testing thereof
    • H04N9/3194Testing thereof including sensor feedback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93Calibration of display system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4Changes in size, position or resolution of an image
    • G09G2340/0464Position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4/00Aspects of interface with display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ometry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图像生成方法和信息处理装置,一边预先确认反映了投影仪投射有投射图像的投射面中的校正的投射状态一边进行校正。图像生成方法包括:将第一图像输出到投影仪;取得对由所述投影仪投射有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的投射图像的投射面进行拍摄而得到的拍摄图像;从所述拍摄图像检测投射有所述投射图像的所述投射面的第一投射区域;生成将表示所述第一投射区域的轮廓线上的多个校正对象点中的一个校正对象点的校正方向的一个或多个图标重叠于所述拍摄图像而得到的第一调整用图像;使所述第一调整用图像显示于显示装置;以及在针对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标受理了使所述一个校正对象点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指示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位置生成第二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生成方法和信息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生成方法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从投影仪向屏幕投射图像的情况下,根据投射光的光轴与屏幕所成的角度,投射到屏幕的图像产生畸变。典型地,投射到屏幕上的图像的外框的形状为梯形。作为对投射到屏幕上的图像的形状进行校正的方法,已知有梯形校正。梯形校正是指在投射前的时机电子地消除投射的图像的畸变的校正方法。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信息终端上一边确认画面一边进行梯形校正,将校正指示发送到投影仪的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25955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显示在信息终端上的画面只不过是预先显示投影仪投射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等图像的投射面上的、作为投射区域的外形调整结果的目标外形的画面。即,存在无法一边预先确认反映了校正后的投射区域的外形一边进行校正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图像生成方法包括:将第一图像输出到投影仪;取得对由所述投影仪投射有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的投射图像的投射面进行拍摄而得到的拍摄图像;从所述拍摄图像检测投射有所述投射图像的所述投射面的第一投射区域;生成将与所述第一投射区域的轮廓线上的多个校正对象点中的一个校正对象点对应地设置且表示所述一个校正对象点的校正方向的一个或多个图标重叠于所述拍摄图像而得到的第一调整用图像;使所述第一调整用图像显示于显示装置;以及在针对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标受理了使所述一个校正对象点移动的指示的情况下,根据移动后的所述一个校正对象点的位置,生成第二图像。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图像生成方法是将通过上述的图像生成方法生成的所述第二图像输出到所述显示装置的图像生成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具有:第一图像输出部,其将第一图像输出到投影仪;拍摄图像取得部,其取得对由所述投影仪投射有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的投射图像的投射面进行拍摄而得到的拍摄图像;投射区域检测部,其从所述拍摄图像中检测投射有所述投射图像的所述投射面的第一投射区域;第一调整用图像生成部,其生成第一调整用图像,该第一调整用图像是将与所述第一投射区域的轮廓线上的多个校正对象点中的一个校正对象点对应地设置且表示所述一个校正对象点的校正方向的一个或多个图标重叠在所述拍摄图像上而得到的;显示控制部,其使显示装置显示所述第一调整用图像;第二图像生成部,在针对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标受理了使所述一个校正对象点移动的指示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图像生成部根据移动后的所述一个校正对象点的位置,生成第二图像;以及第二图像输出部,其将所述第二图像输出到所述投影仪。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照相机图像以及面板图像各自的特征点的检测例的图。
图4A是表示第一调整用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4B是表示第一调整用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4C是表示第二调整用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4D是表示第一调整用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4E是表示第二调整用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4F是表示第一调整用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4G是表示第二调整用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5A是表示第一调整用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5B是表示第一调整用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5C是表示第一调整用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5D是表示第二调整用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5E是表示第二调整用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第二调整用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20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10A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投影仪20A的结构的框图。
标号说明
1、1A:信息处理系统;10、10A:信息处理装置;110:拍摄装置;120、120A:处理装置;121:第一图像输出部;122:拍摄图像取得部;123:投射区域检测部;124:第一调整用图像生成部;125:第二调整用图像生成部;126:第二图像生成部;127:第二图像输出部;128:显示控制部;130:存储装置;140:显示装置;150:通信装置;20、20A:投影仪;210:投射装置;220、220A:处理装置;221:投射控制部;222:第二图像生成部;230:存储装置;240:通信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图像生成方法、控制方法以及信息处理装置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各部分的尺寸以及比例尺与实际的尺寸以及比例尺适当地不同。另外,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是优选的具体例,因此附加了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只要在以下的说明中没有特别限定本公开的主旨的记载,则本公开的范围不限于这些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1-1: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结构的框图。信息处理系统1是通过后述的信息处理装置10中的操作比以往更高效地进行后述的投影仪20的投射区域的外形的手动调整的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1具备将静态图像、动态图像等图像投射到屏幕、墙壁等平面的投影仪20。此外,在图1中,作为信息处理系统1所具备的投影仪,图示了1台投影仪20,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为了执行多投影,信息处理系统1也可以具备多台投影仪20。
另外,信息处理系统1具备信息处理装置10。信息处理装置10将成为由投影仪20投射的投射图像的基础的第一图像输出到该投影仪20。在向屏幕投射图像的情况下,有时无论屏幕的形状如何,都希望根据用户的希望来变更投射区域的形状。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根据用户的操作来校正投射区域的形状。具体而言,信息处理装置10根据与投射区域的形状有关的用户的校正指示,生成新输出到投影仪20的第二图像。
1-2: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
图2是表示信息处理装置10的结构例的框图。信息处理装置10以PC为典型例,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为平板终端或智能手机。信息处理装置10包括拍摄装置110、处理装置120、存储装置130、显示装置140和通信装置150。信息处理装置10的各要素通过用于对信息进行通信的单体或多个总线而相互连接。
拍摄装置110对由投影仪20投射基于从信息处理装置10对投影仪20输出的第一图像的投射图像的投射面进行拍摄。拍摄装置110在处理装置120的控制下拍摄各种图像。例如,PC、平板终端以及智能手机所具备的WEB照相机适合用作拍摄装置110,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外置的照相机。
处理装置120是控制信息处理装置10的整体的处理器,例如由单个或多个芯片构成。处理装置120例如由包括与周边装置的接口、运算装置以及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构成。此外,也可以通过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来实现处理装置120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处理装置120并行地或逐次地执行各种处理。
存储装置130是处理装置120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存储包含处理装置120执行的控制程序PR1的多个程序、信息处理装置10对投影仪20输出的上述的第一图像、信息处理装置10通过使用后述的方法而生成的上述的第二图像。存储装置130例如也可以由ROM(ReadOnly Memory)、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OM)、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至少一个构成。存储装置130也可以被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或者主存储装置等。
显示装置140是显示图像、文字信息的设备。显示装置140在处理装置120的控制下显示各种图像。例如,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等各种显示面板适合用作显示装置140。
通信装置150是用于与其他装置进行通信的、作为发送接收设备的硬件。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150是用于将信息处理装置10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与投影仪20连接的通信装置。通信装置150例如也被称为网络装置、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
处理装置120通过从存储装置130读出控制程序PR1并执行,作为第一图像输出部121、拍摄图像取得部122、投射区域检测部123、第一调整用图像生成部124、第二调整用图像生成部125、第二图像生成部126、第二图像输出部127以及显示控制部128发挥功能。此外,控制程序PR1也可以经由未图示的通信网从管理信息处理装置10的服务器等其他装置发送。
第一图像输出部121将存储于存储装置130的第一图像输出到投影仪20。
拍摄图像取得部122取得对由投影仪20投射有基于第一图像的投射图像的投射面进行拍摄而得到的拍摄图像。
投射区域检测部123根据由拍摄图像取得部122取得的拍摄图像,检测投射有投射图像的投射面的第一投射区域。
特别是,此时,投射区域检测部123检测由拍摄图像取得部122拍摄到的拍摄图像的特征点与输出到投影仪20的第一图像的特征点的对应,根据检测结果,计算拍摄图像的坐标与第一图像的坐标的射影变换矩阵。另外,以下有时将拍摄图像称为“照相机图像”,将拍摄图像的坐标称为“照相机坐标”,将第一图像称为“面板图像”,将第一图像的坐标称为“面板坐标”。
图3表示照相机图像及面板图像各自的特征点的检测例。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投射区域检测部123从照相机图像中检测到特征点p1 c、p2 c、…p13 c,从面板图像中检测到特征点p1 p、p2 p、…p13 p。此外,作为特征点的检测方法,例如优选使用FAST特征检测、Harris、以及Stephens、Plessey的角检测算法、ORB、Shi&Tomasi法、SURF、KAZE、以及MSER法中的1种以上的方法。
接着,投射区域检测部123取得照相机图像中的特征点与面板图像中的特征点的对应关系。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投射区域检测部123得到表示照相机图像的特征点p1 c与面板图像的特征点p1 p、照相机图像的特征点p2 c与面板图像的特征点p2 p、…照相机图像的特征点p13 c与面板图像的特征点p13 p对应。
接下来,投射区域检测部123根据相互对应的全部特征点的坐标,使用以下的数学式[1],求出射影变换矩阵H。另外,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照相机图像和面板图像的特征点的个数分别为13个,但在数学式[1]中将其一般化而设为N个。另外,设照相机图像的特征点pn c的坐标为(xn c,yn c),面板图像的特征点pn p的坐标为(xn p,yn p,其中,n是满足1≤n≤N的整数。
Figure BDA0003538268600000061
投射区域检测部123也可以通过对面板坐标系中的面板图像的四角的坐标乘以射影变换矩阵H,来计算第一投射区域30的四角的坐标。更详细而言,投射区域检测部123通过对用于投射投射图像的面板图像的四角的坐标乘以射影变换矩阵H,来计算照相机坐标系中的投射面上的第一投射区域30的四角的坐标。投射区域检测部123也可以使用该计算结果来检测第一投射区域30。
该射影变换矩阵H对于拍摄到的照相机图像和面板图像上的全部坐标有效,因此通过使用该射影变换矩阵,求出用户在照相机坐标系上指定的点的坐标是面板坐标系上的哪个坐标。更详细而言,通过包括对于在照相机坐标系上用户指定的点的坐标乘以上述的射影变换矩阵H的逆矩阵H-1的步骤的方法,求出是面板坐标系上的哪个坐标。同样地,在照相机图像上,如后所述,关于使用图标31H~34H、31V~34V、35H、36V、37H以及38V选择的校正对象点31~38的移动,通过包括对移动前的校正对象点31~38的坐标和移动后的校正对象点31~38的坐标分别乘以射影变换矩阵H的逆矩阵H-1的步骤的方法,而作为面板坐标系上的移动来求出。
另外,在拍摄装置110被固定的情况下,该射影变换矩阵H或者射影变换矩阵H的逆矩阵H-1只要基于拍摄装置110开始拍摄的时刻的作为静态图像的照相机图像和面板图像来计算即可。另一方面,在拍摄装置110未被固定的情况下,优选按照由拍摄装置110拍摄的每个帧,计算射影变换矩阵H或者射影变换矩阵H的逆矩阵H-1
另外,稍后将描述细节,在本说明书中,射影变换矩阵H的逆矩阵H-1整体可以被称为“参数”。
投射区域检测部123将计算出的射影变换矩阵H输出到后述的第一调整用图像生成部124、后述的第二调整用图像生成部125以及后述的第二图像生成部126。
另外,为了计算射影变换矩阵H,也可以与作为第一图像的面板图像独立地使用专用于射影变换矩阵H的计算的图像。更详细而言,优选的是,在将第一图像输出到投影仪20的前阶段,投射区域检测部123使用专用于射影变换矩阵H的计算用的图像,预先计算射影变换矩阵H。
在图3的例子中,使用风景照片作为照相机图像及面板图像,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计算射影变换矩阵H时,也可以代替风景照片而使用棋盘的图像。在使用棋盘图像的情况下,在生成向面板投射的棋盘图像时,面板坐标系上的格子坐标是已知的,通过从拍摄图像中的棋盘图像检测格子点,能够得到照相机坐标系上的格子坐标。之后,能够根据双方的格子坐标的对应关系来计算射影变换矩阵H。
进而,投射区域检测部123将检测或算出的第一投射区域30输出到第一调整用图像生成部124以及第二调整用图像生成部125。
第一调整用图像生成部124与第一投射区域30的轮廓线上的多个校正对象点中的一个校正对象点对应地设置,生成将表示一个校正对象点的校正方向的一个或多个图标重叠于由拍摄装置110拍摄的拍摄图像而成的第一调整用图像。
此外,第二调整用图像生成部125在第一调整用图像中受理了使一个校正对象点移动的指示的情况下,根据基于该指示而移动后的校正对象点,生成包含校正了第一投射区域的第二投射区域的第二调整用图像。
图4A~图4G表示第一调整用图像以及第二调整用图像的例子。更详细而言,图4A、图4B、图4D、图4F表示第一调整用图像的例子,图4C、图4E、图4G表示第二调整用图像的例子。图4A的黑框是表示第一投射区域30的外缘的外框。外框的4个顶点成为校正对象点31~34。外框的4个边的中点为待校正点35~38。另外,在图4A中,第一投射区域30为长方形,与其长轴平行地规定X轴,与短轴平行地规定Y轴。在此基础上,将从校正对象点32朝向校正对象点33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从校正对象点33朝向校正对象点32的方向设为-X方向。另外,将从校正对象点32朝向校正对象点31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从校正对象点31朝向校正对象点32的方向设为-Y方向。另外,在以下的记载中,将+X方向和-X方向统称为“水平方向”。另外,将+Y方向和-Y方向统称为“铅垂方向”。在作为第一投射区域30的顶点的校正对象点31,作为表示该校正对象点31的校正方向的图标,显示表示校正方向为水平方向的图标31H和表示校正方向为铅垂方向的图标31V。对于作为其他顶点的各个校正对象点32~34,也同样地显示表示校正方向为水平方向的图标32H~34H和表示校正方向为铅垂方向的图标32V~34V。另外,在作为第一投射区域30的铅垂方向的边的中点的校正对象点35,作为表示该校正对象点35的校正方向的图标,显示表示校正方向为水平方向的图标35H。同样地,在第一投射区域30的铅垂方向的边的中点即校正对象点37,作为表示该校正对象点37的校正方向的图标,显示表示校正方向为水平方向的图标37H。另外,在作为第一投射区域30的水平方向的边的中点的校正对象点36,作为表示该校正对象点36的校正方向的图标,显示表示校正方向为铅垂方向的图标36H。同样地,在作为第一投射区域30的水平方向的边的中点的校正对象点38,作为表示该校正对象点38的校正方向的图标,显示表示校正方向为铅垂方向的图标38H。另外,在图4A中,以内接于第一投射区域30的方式,通过投影仪20投射有基于第一图像的投射图像39。
信息处理系统1的用户通过选择这些图标中的1个图标,来指定任意的校正对象点的校正方向。之后,该用户指定该校正对象点的校正量。
如图4B所示,当用户例如通过点击鼠标来选择图标37H时,图标37H例如成为空心的图标而被强调显示。图标37H显示于第一投射区域30的铅垂方向的边的中点即校正对象点37。
由此,如图4C所示,校正对象点37能够仅在虚线所示的轴上移动。之后,用户例如在点击鼠标的状态下进行拖动,由此设定有校正对象点37的铅垂方向的边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其结果,第一投射区域30变形为第二投射区域40A。
另外,如图4D所示,当用户例如通过点击鼠标来选择图标34H时,图标34H例如成为空心的图标而被强调显示。图标34H显示于作为第一投射区域30的顶点的校正对象点34。
由此,如图4E所示,校正对象点34能够仅在包含校正对象点34的水平方向的边上移动。之后,用户例如在点击鼠标的状态下进行拖动,由此校正对象点34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第一投射区域30变形为第二投射区域40B。
另外,如图4F所示,若用户例如通过点击鼠标来选择在作为第一投射区域30的顶点的校正对象点34显示的、表示校正方向为铅垂方向的图标34V,则图标34V例如成为空心的图标而被强调显示。
由此,如图4G所示,校正对象点34能够仅在包含校正对象点34的铅垂方向的边上移动。之后,用户例如在点击鼠标的状态下进行拖动,由此校正对象点34在铅垂方向上移动,第一投射区域30变形为第二投射区域40C。
此外,在校正对象点31~38的移动时,如图4C、图4E以及图4G所示,后述的显示控制部128可以使图标31H~34H、31V~34V、35H、36V、37H以及38V的显示停止,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其显示。另外,特别是在图4A、图4B、图4D以及图4F中,未明示例如使用图标的校正对象点31~38,但校正对象点31~38可以明示,也可以不明示。
另外,校正对象点31~38以及图标31H~34H、31V~34V、35H、36V、37H以及38V优选基于拍摄装置110开始拍摄由投影仪20投射的投射面的瞬间的静止像来显示,但并不限定于此。
图5A~图5E表示图4A~图4G所例示的第一调整用图像以及第二调整用图像中的校正对象点附近的放大图。此外,在图5A~图5E中,作为例子,表示校正对象点34的附近的放大图,但这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对于其他校正对象点也是同样的。
图5A是在第一调整用图像中用户尚未进行操作的状态下的放大图。首先,如图5B所示,信息处理系统1的用户在第一调整用图像中,例如使用鼠标,通过用户界面所具备的箭头图标41来选择图标34V,并点击鼠标。
于是,如图5C所示,图标34H以及图标34V消失,并且显示将由图标34A表示的圆内放大后的缩略图画面50。
如图5D的第二调整用图像所示,在用户持续点击鼠标的期间,通过鼠标的上下移动,能够进行校正对象点34的上下移动。另外,基于上下移动后的校正对象点34,显示投射面的第二投射区域40。在图5D中,用点划线表示第二投射区域40。
最后,当用户解除鼠标的点击时,如图5E的第二调整用图像所示,校正对象点34的移动被确定。之后,根据作为新的投射区域的第二投射区域40,如后所述那样将基于第一图像变形而生成的第二图像的投射图像39A显示于第二调整用图像。伴随于此,在校正对象点34处,与图5A同样地再次显示图标34H以及图标34V。
之后,如后所述,将第一图像变形而生成的第二图像输出到投影仪20,投影仪20将根据第二图像生成的第二投射图像投射到屏幕、墙壁等。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代替用户对鼠标的点击的解除,例如通过点击用户接口内所示的“决定”按钮,来确定校正对象点34的移动,根据作为新的投射区域的第二投射区域,将基于第一图像变形后的第二图像的投射图像39A显示于第二调整用图像。
另外,在图5E中,用双点划线明示了投射极限区域42。该投射极限区域42是第二投射区域40无法超过的区域,基于后述的第二图像生成部126生成的第二图像的投射图像无法越过投射极限区域42地投射。即,投射极限区域42用于在第二调整用图像中限定用户能够使校正对象点34移动的范围。
作为投射极限区域42在照相机图像上的四角的坐标的(xLT c,yLT c)、(xRT c,yRT c)、(xRB c,yRB c)、(xLB c,yLB c)是使用数学式[1]中包含的射影变换矩阵H、以及设投射面板图像时的面板水平方向分辨率为Wp、面板垂直方向分辨率为Hp时作为面板上的投射极限的四角的坐标的(xLT p,yLT p)=(0,0)、(xRT p,yRT p)=(Wp,0)、(xRB p,yRB p)=(Wp,Hp)、(xLB p,yLB p)=(0,Hp),通过以下的数学式[2]计算出的。
Figure BDA0003538268600000101
上述投射区域检测部123将使用上述数学式[2]计算出的投射极限区域42在照相机图像上的四角的坐标输出到第二调整用图像生成部125,第二调整用图像生成部125使用该投射极限区域42在照相机图像上的四角的坐标,在第二调整用图像上设定投射极限区域42。
图6表示作为其他方法的第二调整用图像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也可以在用户持续点击鼠标的期间,持续显示第二投射区域40,并且除此之外,还在校正对象点34的移动中,逐次执行投射图像39的变形。这例如也可以如后述那样通过依次模拟由第二图像生成部126生成的第二图像在照相机坐标上成为怎样的形状来实现。由此,用户能够进行直观的动作。
另外,在使用图6所示的调整用图像作为第二调整用图像的情况下,优选固定拍摄装置110,但不限于此。特别是,在使用与拍摄装置110与投影仪20的位置关系有关的数据依次模拟由第二图像生成部126生成的第二图像在照相机坐标系上成为怎样的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将拍摄装置110被固定作为必需的条件。
第二图像生成部126在第一调整用图像中针对一个或多个图标受理了使一个校正对象点移动的指示的情况下,根据移动后的一个校正对象点的位置,生成第二图像。具体而言,第二图像生成部126在针对图标31H~34H、31V~34V、35H、36V、37H、以及38V受理了使校正对象点31~38移动的指示的情况下,基于移动后的校正对象点31~38的位置,生成第二图像。
更详细而言,在第一调整用图像中,受理使某校正对象点移动的指示,并且在数学式[1]中,假定照相机图像中的坐标(xN c,yN c)的特征点pN c与该校正对象点一致。在该情况下,在数学式[1]的左边的矩阵中,N列的成分(xN c,yN c,1)被变更,另一方面,右边的表示面板图像的特征点的坐标的矩阵没有变更。因此,通过使用数学式[1]来计算新的射影变换矩阵H′。然后,通过包括对与照相机图像上的各像素对应的坐标乘以新的射影变换矩阵H′的逆矩阵H′-1的步骤的方法,生成作为第二图像的面板图像。
为了将作为在生成该第二图像时使用的参数的射影变换矩阵H′的逆矩阵H′-1与表示最初输出到投影仪的作为第一图像的面板图像与照相机图像的对应关系的射影变换矩阵H的逆矩阵H-1相区别,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表示该对应关系的参数称为“第一参数”,将为了生成第二图像而使用的参数称为“第二参数”。
第二图像输出部127将由第二图像生成部126生成的第二图像输出到投影仪20。
显示控制部128使由第一调整用图像生成部124生成的第一调整用图像、以及由第二调整用图像生成部125生成的第二调整用图像显示于显示装置140。除此之外,显示控制部128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来切换各种图标的显示/非显示。
1-3:投影仪的结构
图7是表示投影仪20的结构的框图。投影仪20具有投射装置210、处理装置220、存储装置230、通信装置240。投影仪20的各要素通过用于对信息进行通信的单体或多个总线而相互连接。此外,投影仪20的各要素由单个或多个设备构成,也可以省略投影仪20的一部分要素。
投射装置210是通过后述的投射控制部221将基于从信息处理装置10取得的第一图像而生成的第一投射图像、以及基于从信息处理装置10取得的第二图像而生成的第二投射图像投射到屏幕、墙壁等的装置。投射装置210例如包括光源、液晶面板、投射透镜,使用液晶面板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调制,将调制后的光经由投射透镜投射到屏幕、墙壁等。
处理装置220是控制投影仪20的整体的处理器,例如由单个或多个芯片构成。处理装置220例如由包括与周边装置的接口、运算装置以及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构成。此外,也可以通过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来实现处理装置220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处理装置220并行地或逐次地执行各种处理。
存储装置230是处理装置220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存储包含处理装置220执行的控制程序PR2的多个程序。存储装置230例如也可以由ROM(Read Only Memory)、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存储装置230也可以被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或者主存储装置等。
通信装置240是用于与其他装置进行通信的、作为发送接收设备的硬件。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240是用于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将投影仪20与信息处理装置10连接的通信装置。通信装置240例如也被称为网络装置、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
处理装置220通过从存储装置230读出控制程序PR2并执行,作为投射控制部221发挥功能。另外,控制程序PR2也可以经由未图示的通信网从管理投影仪20的服务器等其他装置发送。
投射控制部221根据从信息处理装置10取得的第一图像生成第一投射图像,使投射装置210对墙壁、屏幕等投射该第一投射图像。此外,投射控制部221根据从信息处理装置10取得的第二图像生成第二投射图像,使投射装置210对墙壁或屏幕等投射该第二投射图像。
1-4:信息处理系统1的动作
接着,对信息处理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信息处理系统1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首先,第一图像输出部121对投影仪20输出第一图像(步骤S1)。投影仪20接收该图像,根据第一图像生成投射图像,将投射图像投射到墙壁或屏幕等投射面上。
接着,拍摄图像取得部122使拍摄装置110拍摄由投影仪20投射有上述投射图像的投射面,取得拍摄到的拍摄图像(步骤S2)。
投射区域检测部123根据由拍摄图像取得部122取得的拍摄图像,检测第一投射区域30(步骤S3)。
第一调整用图像生成部124生成将图标31H~34H、31V~34V、35H、36V、37H以及38V重叠于由拍摄图像取得部122取得的拍摄图像而成的第一调整用图像(步骤S4)。
显示控制部128使由第一调整用图像生成部124生成的第一调整用图像显示于显示装置140(步骤S5)。
第二调整用图像生成部125生成包含投射由第二图像生成部126生成的第二图像的、投射面的第二投射区域40的第二调整用图像(步骤S6)。
显示控制部128使由第二调整用图像生成部125生成的第二调整用图像显示于显示装置140(步骤S7)。
第二图像生成部126在针对图标31H~34H、31V~34V、35H、36V、37H以及38V受理了使校正对象点31~38移动的指示的情况下,基于移动后的校正对象点31~38的位置,生成第二图像(步骤S8)。
在由此结束校正的情况下(步骤S9的“是”),处理转移到步骤S10。在还不结束校正的情况下(步骤S9的“否”),处理转移到步骤S4。
在步骤S9中为“是”的情况下,第二图像输出部127将由第二图像生成部126输出的第二图像输出到投影仪20(步骤S10)。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图像生成方法,包括:将第一图像输出到投影仪20;取得对由所述投影仪20投射有基于第一图像的投射图像39的投射面进行拍摄而得到的拍摄图像;从拍摄图像检测投射有投射图像39的投射面的第一投射区域30;生成将与第一投射区域30的轮廓线上的多个校正对象点中的一个校正对象点对应地设置且表示一个校正对象点的校正方向的一个或多个图标重叠于拍摄图像而得到的第一调整用图像;使显示装置140显示第一调整用图像;以及在针对一个或多个图标受理了使一个校正对象点移动的指示的情况下,基于移动后的一个校正对象点的位置,生成第二图像。
特别地,根据本实施方式,信息处理装置10在信息处理装置10所具备的显示装置140上显示将表示一个校正对象点的校正方向的一个或多个图标重叠在由信息处理装置10拍摄的拍摄图像上而得到的第一调整用图像。另外,信息处理装置10在第一调整用图像中受理了使校正对象点移动的指示的情况下,基于移动后的校正对象点的位置,生成第二图像。由此,能够一边确认反映了投射面中的校正的投射状态,一边校正从投影仪20投射的投射图像。因此,不需要通过目视来确认从投影仪20投射有投射图像的投射面的状态。
另外,在第一投射区域为四边形,校正对象点除了被设定在该四边形的四角之外,还被设定在各边上的情况下,与在校正各边的位置的情况下使该各边的两端的2点分别单独地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用于校正的调整工时。
进而,在与一个校正对象点对应地设置的多个图标中的各个图标、或者与一个校正对象点对应地设置的一个图标表示向一个方向的校正方向的情况下,仅允许在一个轴上移动被校正对象点,从而误操作减少,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校正。
并且,在生成包含第二投射区域40的第二调整用图像的情况下,在校正时,能够将投射极限区域42、第一投射区域30以及第二投射区域40与拍摄图像重叠地显示于显示装置140。
2.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参照图9以及图10,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系统1A进行说明。此外,信息处理系统1A与信息处理系统1相比,除了代替信息处理装置10而具备信息处理装置10A、代替投影仪20而具备投影仪20A这一点以外,具有与信息处理系统1相同的整体结构,因此省略该整体结构的图示。另外,以下为了简化说明,主要对信息处理系统1A与信息处理系统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2-1.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
图9是表示信息处理装置10A的结构例的框图。信息处理装置10A与信息处理装置10不同,代替处理装置120而具备处理装置120A。处理装置120A与处理装置120不同,不将第二图像生成部126以及第二图像输出部127作为必需的构成要素。
2-2.投影仪的结构
图10是表示投影仪20A的结构例的框图。投影仪20A与投影仪20不同,具备处理装置220A来代替处理装置220。处理装置220A与处理装置220不同,除了投射控制部221之外,还具备第二图像生成部222。
第二图像生成部222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第二图像生成部126同样地,在上述的第一调整用图像中针对一个或多个图标受理了使一个校正对象点移动的指示的情况下,基于移动后的一个校正对象点的位置,生成上述的第二图像。并且,第二图像生成部222将生成的第二图像输出到投射控制部221。
即,在将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1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1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不同之处在于,在信息处理系统1中由信息处理装置10生成第二图像,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投影仪20A生成第二图像。
根据本实施方式,投影仪20A的处理装置220A作为第二图像生成部222发挥功能,从而不需要在信息处理装置10A侧生成第二图像。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降低信息处理装置10A的负荷。
3.变形例
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以上例示的实施方式。以下例示具体的变形方式。
3-1.变形例1
拍摄图像取得部122取得由拍摄装置110拍摄到的拍摄图像,投射区域检测部123根据由拍摄图像取得部122取得的拍摄图像,检测投射有投射图像的投射面的第一投射区域,但不限于此。例如,投射区域检测部123也可以使用输出到投影仪20的作为第一图像的面板图像、以及基于拍摄装置110与投影仪20的位置关系的数据,模拟上述的拍摄图像,从模拟的拍摄图像中检测第一投射区域。
3-2.变形例2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1中,信息处理装置10具有第二图像生成部126,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1A中,投影仪20A具有第二图像生成部222,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信息处理装置10或10A和投影仪20或20A双方具备第二图像生成部。具体而言,也可以是,在信息处理装置10或10A基于第一图像和针对第一投射区域的校正而生成了第二图像的基础上,投影仪20或20A通过对该第二图像进一步重叠地施加校正而生成第三图像,将基于该第三图像的投射图像投射到投射面。

Claims (9)

1.一种图像生成方法,其包括:
将第一图像输出到投影仪;
取得对由所述投影仪投射有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的投射图像的投射面进行拍摄而得到的拍摄图像;
根据所述拍摄图像,决定投射有所述投射图像的所述投射面的第一投射区域;
生成将表示所述第一投射区域的轮廓线上的校正对象点的校正方向的一个或多个图标重叠于所述拍摄图像而成的第一调整用图像;
使所述第一调整用图像显示于显示装置;以及
在针对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标受理了使所述校正对象点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指示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位置,生成第二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其中,
所述图像生成方法还包括:
通过使用了基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参数的图像处理来生成所述第一图像;
基于所述第二位置生成用于所述图像处理的第二参数,
生成所述第二图像包括:通过使用了所述第二参数的所述图像处理来生成所述第二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其中,
将所述第二图像输出到所述显示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其中,
所述图像生成方法还包括:使包含基于所述第二位置校正所述第一投射区域得到的第二投射区域的第二调整用图像显示于所述显示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投射区域为四边形,在所述第一投射区域的顶点设定所述校正对象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其中,
与设定于所述第一投射区域的顶点的所述校正对象点对应地设置的多个图标分别表示相互不同的校正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投射区域为四边形,多个所述校正对象点被设定在所述第一投射区域的四边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其中,
与设定于所述第一投射区域的四边的所述校正对象点中的一个校正对象点对应地设置的一个图标表示校正方向。
9.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具备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处理:
将第一图像输出到投影仪;
取得对由所述投影仪投射有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的投射图像的投射面进行拍摄而得到的拍摄图像;
根据所述拍摄图像,检测投射有所述投射图像的所述投射面的第一投射区域;
生成将表示所述第一投射区域的轮廓线上的多个校正对象点中的一个校正对象点的校正方向的一个或多个图标重叠于所述拍摄图像而成的第一调整用图像;
使所述第一调整用图像显示于显示装置;
在针对所述一个或多个图标受理了使所述一个校正对象点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指示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位置,生成第二图像;以及
将所述第二图像输出到所述投影仪。
CN202210230771.4A 2021-03-11 2022-03-09 图像生成方法和信息处理装置 Active CN1150866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39001 2021-03-11
JP2021039001A JP2022138883A (ja) 2021-03-11 2021-03-11 画像生成方法、制御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6631A true CN115086631A (zh) 2022-09-20
CN115086631B CN115086631B (zh) 2024-03-29

Family

ID=83193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30771.4A Active CN115086631B (zh) 2021-03-11 2022-03-09 图像生成方法和信息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92652A1 (zh)
JP (1) JP2022138883A (zh)
CN (1) CN1150866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5091B (zh) * 2021-02-01 2023-11-10 扬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与其梯形校正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26723A1 (en) * 2008-07-31 2010-02-04 Nishihara H Keith Image magnification system for computer interface
CN103472663A (zh) * 2012-06-06 2013-12-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系统以及投影仪
JP2015053734A (ja) * 2014-12-05 2015-03-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画像投写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投写方法
CN104793811A (zh) * 2014-01-21 2015-07-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位置检测系统以及位置检测系统的控制方法
US20160353068A1 (en) * 2015-05-28 2016-12-01 Masaaki Ishikawa Projection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2017092708A (ja) * 2015-11-10 2017-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投影装置、投影方法、及び投影システム
JP2019045549A (ja) * 2017-08-30 2019-03-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投写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及び画像投写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2019057355A (ja) * 2019-01-16 2019-04-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
US20190219907A1 (en) * 2018-01-18 2019-07-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device for correcting projection image, projection system,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9153886A1 (en) * 2018-02-06 2019-08-1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Electronic tag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system including electronic tag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WO2019155886A1 (ja) * 2018-02-08 2019-08-15 株式会社ブイ・テクノロジー 近接露光装置、近接露光方法、及び近接露光装置用光照射装置
JP2019207392A (ja) * 2018-05-24 2019-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投影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CN110650326A (zh) * 2018-06-27 2020-01-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和投影仪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01086B1 (en) * 2009-09-11 2017-03-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fining a projector display region
US9667932B2 (en) * 2011-02-03 2017-05-30 Videa, Llc Automatic correction of keystone distortion and other unwanted artifacts in projected images
US20210150096A1 (en) * 2015-04-14 2021-05-20 ETAK System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rdinating initiation, preparing, vetting, scheduling, constructing, and implementing a power plant implementation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26723A1 (en) * 2008-07-31 2010-02-04 Nishihara H Keith Image magnification system for computer interface
CN103472663A (zh) * 2012-06-06 2013-12-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系统以及投影仪
CN104793811A (zh) * 2014-01-21 2015-07-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位置检测系统以及位置检测系统的控制方法
JP2015053734A (ja) * 2014-12-05 2015-03-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画像投写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投写方法
US20160353068A1 (en) * 2015-05-28 2016-12-01 Masaaki Ishikawa Projection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2017092708A (ja) * 2015-11-10 2017-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投影装置、投影方法、及び投影システム
JP2019045549A (ja) * 2017-08-30 2019-03-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投写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及び画像投写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US20190219907A1 (en) * 2018-01-18 2019-07-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device for correcting projection image, projection system,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9153886A1 (en) * 2018-02-06 2019-08-1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Electronic tag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system including electronic tag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WO2019155886A1 (ja) * 2018-02-08 2019-08-15 株式会社ブイ・テクノロジー 近接露光装置、近接露光方法、及び近接露光装置用光照射装置
JP2019207392A (ja) * 2018-05-24 2019-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投影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CN110650326A (zh) * 2018-06-27 2020-01-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和投影仪的控制方法
JP2019057355A (ja) * 2019-01-16 2019-04-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92652A1 (en) 2022-09-15
CN115086631B (zh) 2024-03-29
JP2022138883A (ja) 2022-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57616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プログラム、情報記憶媒体および台形歪み補正方法
CN108028900B (zh) 投影设备、投影方法和程序存储介质
JP7372199B2 (ja) 投影システム、投影装置及びその表示画像の校正方法
US20130222776A1 (en) Image projector, method of image projection,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for causing computer to execute image projection
US20090015730A1 (en) Image projecting method and projector
US20090027629A1 (en) Image projection method and projector
JP2011118553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64446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2071315A (ja) 投影平面計測システム
JP7163943B2 (ja) 情報生成方法、情報生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688768B2 (ja) 画像調整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US1060614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5561503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プログラム、情報記憶媒体および台形歪み補正方法
CN115086631B (zh) 图像生成方法和信息处理装置
KR100596976B1 (ko) 왜곡 영상 보정 장치 및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영상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JP2011155412A (ja) 投影システムおよび投影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歪み修正方法
JPWO2018042582A1 (ja) 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投射映像の調整方法
JP5515405B2 (ja) 映像処理装置、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映像処理方法
JP5187480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プログラム、情報記憶媒体および画像生成方法
CN113630588B (zh) 图像投射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图像投射系统
JP2006338167A (ja) 画像データ作成方法
JP2013153392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0288062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プログラム、情報記憶媒体および画像投写方法
JP5093517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プログラム、情報記憶媒体および画像生成方法
JP2004288148A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