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68163A - 取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取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68163A
CN115068163A CN202210848531.0A CN202210848531A CN115068163A CN 115068163 A CN115068163 A CN 115068163A CN 202210848531 A CN202210848531 A CN 202210848531A CN 115068163 A CN115068163 A CN 1150681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l
filter membrane
proximal
suture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485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68163B (zh
Inventor
唐玉华
刘鹏
李文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ite Micr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ite Micr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ite Micr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ite Micr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485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681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68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8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68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81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1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 A61F2/011Instruments for their placement or remov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1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 A61F2/0108Both ends closed, i.e. legs gathered at both en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栓装置,包括取栓件,取栓件包括取栓盘、与取栓盘远端连接的过滤盘及设于过滤盘内的滤膜构件;过滤盘具有一容纳空间,滤膜构件设于容纳空间内并与过滤盘固定连接,滤膜构件上靠近取栓盘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角部,相邻的第一角部之间形成间隙,且多个第一角部均与过滤盘相连。这样设置的取栓装置,在过滤盘的内部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设置滤膜构件,脱落的血栓经过滤膜构件的收集,有效避免脱落的细小血栓残留在血管内,从而减小血管内壁由于细小血栓残留导致再次形成血栓的几率。此外,由于过滤盘仅需要约束滤膜构件的伸缩与伸展,故过滤盘无需设为密网,从而有效提升了取栓件整体的柔顺性。

Description

取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栓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远处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embolism)。阻塞血管的物质称为栓子(embolus)。栓子可以是固体(如血管壁脱落的血栓)、液体(如骨折时的脂滴)或气体(如静脉外伤时进入血流的空气)。以脱落的血栓栓子引起栓塞最常见,如肺动脉、脑动脉的栓塞。
其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最主要、最常见的种类为肺动脉血栓栓塞(PTE)。深静脉血栓是引起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主要血栓来源,通过循环到肺动脉引起栓塞。血流淤滞,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静脉内皮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促进因素。因此,创伤、长期卧床、静脉曲张、静脉插管、盆腔和髋部手术、肥胖、糖尿病、避孕药或其他原因的凝血机制亢进等,容易诱发静脉血栓形成。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血栓形成之初发生肺栓塞的危险性最高。
急性肺栓塞是指发病时间较短,一般在14日以内,新鲜血栓堵塞肺动脉者。是一种急性发展的肺循环出现障碍,常见症状为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血、晕厥等症状,甚至患者出现死亡的情况。对于急性肺栓塞而言,血管的再通是治疗的关键。治疗急性肺栓塞的常规方式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下腔静脉静脉滤器植入术、肺动脉血栓摘除术等。在上述治疗方式中,溶栓治疗或者抗凝治疗会有复发等情况,无法一次性根除,而且治疗周期长;外科手术创伤大,特别不适合老年人、体弱患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介入治疗已成为急性肺栓塞治疗的有效和重要的治疗方法。目前急性肺栓塞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导管溶栓术和基于导管的血栓清除/切除术。在基于导管的血栓清除/切除术中通常会用到取栓装置,该取栓装置操作简单,对血管壁损伤小,但在其刮除或切割后脱落的血栓通常难以清除干净,易造成血管再栓塞。
为了拦截较小的血栓,可以采用包括密网网篮的取栓装置,或者,也可以在取栓装置上设置滤膜。然而,密网网篮会降低取栓装置的柔顺性,一方面导致输送困难,另一方面在拦截血栓后,也会导致入鞘困难。因此,采用包括密网网篮的取栓装置因柔顺性较低而存在操作困难的问题。在取栓装置上设置滤膜,柔顺性较包括密网网篮的取栓装置高,但在径向挤压状态下,滤膜的近端挤压在一起也会提高入鞘阻力而导致入鞘困难。因而,采用设置滤膜的方式亦存在操作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清理脱落血栓、柔顺性较好且操作较为容易的取栓装置。
一种取栓装置,包括取栓件,所述取栓件包括取栓盘、与所述取栓盘远端连接的过滤盘及设于所述过滤盘内的滤膜构件;所述过滤盘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滤膜构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过滤盘固定连接,所述滤膜构件上靠近所述取栓盘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角部,相邻的所述第一角部之间形成间隙,且多个所述第一角部均与所述过滤盘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膜构件由片状的薄膜体的侧边接合而成,所述薄膜体的侧边接合处形成重叠部分;所述取栓装置还包括第一缝合线,所述重叠部分通过所述第一缝合线缝合而形成袋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缝合线包括近端段、中间段和远端段,所述近端段和所述远端段均沿轴向延伸,所述中间段沿径向延伸或所述中间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近端段和所述远端段的延伸方向不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膜构件为两端开口的袋状结构,具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且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端的径向尺寸,多个所述第一角部均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端设置有多个第二角部,相邻的所述第二角部之间形成间隙;或者,所述第二开口端形成有内凹的弧形边缘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体的侧边上远离所述第一角部的一端设置有裁切边,使所述薄膜体的侧边上形成有靠近所述第一角部的第一边缘线和远离所述第一角部的第二边缘线,所述第一边缘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边缘线的夹角为5°~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膜构件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端的一侧设置有避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盘包括第一网状结构,所述第一网状结构包括多根第一支杆和多根连接杆,部分所述第一支杆在近端交织形成第一近端交织网,另一部分所述第一支杆在远端交织形成第一远端交织网,每根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近端交织网和所述第一远端交织网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根所述连接杆沿周向间隔分布,且多根所述连接杆的外接几何图形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过滤盘的其余部位的外接几何图形的径向尺寸,多个所述第一角部和多个所述连接杆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第一角部和每根所述连接杆径向相对,所述取栓装置还包括多根第二缝合线,通过多根所述第二缝合线分别将多个所述第一角部固定在与其对应的所述连接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根所述连接杆的近端与所述第一近端交织网的两根所述第一支杆相连,远端与所述第一远端交织网的两根所述第一支杆相连,每根所述第二缝合线在近端跨过所述第一近端交织网的两根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连接杆后延伸至远端,并进一步延伸跨过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远端交织网的两根第一支杆,从而将所述第一角部与所述连接杆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远端交织网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杆连接形成多个第一连接点,每三根所述第一支杆在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点处相连,所述取栓装置还包括多根第三缝合线,每根所述第三缝合线在所述第一连接点处连接所述滤膜构件和所述第一网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缝合线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连接点的数量,相邻的第三缝合线之间至少间隔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点处开设有第一缝合孔,所述第三缝合线穿过所述第一缝合孔,并依次跨过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的三根所述第一支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盘还包括第一近端连接部、第一远端连接部、第一近端主杆和第一远端主杆;所述第一近端主杆由所述第一近端连接部引出并向远端辐射延伸;所述第一远端主杆由所述第一远端连接部引出并向近端辐射延伸;所述第一网状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近端主杆远离所述第一近端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网状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远端主杆远离所述第一远端连接部的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根所述第一远端主杆与所述第一网状结构的两根第一支杆相连,所述第一远端主杆与所述两个第一支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缝合孔,所述取栓装置还包括第四缝合线,所述第四缝合线穿过所述第二缝合孔,并依次跨过相连的所述第一远端主杆和所述两个第一支杆,以将所述滤膜构件与所述第一远端主杆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远端连接部上配置有远端连接件,所述滤膜构件的远离所述第一角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远端连接部通过所述远端连接件相连;其中,所述第一远端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装配槽,所述远端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装配槽相适配的第一安装部,和/或,所述远端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装配槽,所述第一远端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装配槽相适配的第一安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第二缝合线的走线轨迹经过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固定部钩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栓盘包括:第二远端连接部、第二近端连接部、第二远端主杆、第二近端主杆以及第二支杆;所述第二近端主杆由所述第二近端连接部引出并向远端辐射延伸;所述第二远端主杆由所述第二远端连接部引出并向近端辐射延伸;所述第二支杆设置有多根,且多根所述第二支杆交织形成第二网状结构,所述第二网状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二远端主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近端主杆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栓盘还包括多根沿周向分布的辅助杆,每根所述辅助杆具有固定端及与所述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所述辅助杆的固定端与靠近所述第二近端主杆一侧的第二支杆连接,所述多根辅助杆的外接几何图形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取栓盘的最大径向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栓装置还包括递送构件,所述第二近端连接部上配置有近端连接件,所述近端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取栓盘和所述递送构件;所述第二近端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装配槽,所述近端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装配槽适配的第二安装部,和/或,所述近端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装配槽,所述第二近端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装配槽适配的第二安装部。
本公开的取栓装置,取栓盘用于刮除和拦截血栓,过滤盘的容纳空间内设置滤膜构件,滤膜构件可以对脱落的血栓和血管内游离的细小血栓进行收集,有效避免脱落的细小血栓和血管内游离的细小血栓残留在血管内,从而减小血管内壁由于细小血栓残留导致再次形成血栓的几率。此外,由于过滤盘仅需要约束滤膜构件的伸缩与伸展,故过滤盘无需设为密网,从而有效提升了取栓件整体的柔顺性,在取栓后取栓件入鞘时,滤膜构件随同过滤盘一起发生径向收缩,第一角部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滤膜构件在收缩的过程中产生的褶皱凸出过滤盘的外侧壁,进而降低了取栓件的入鞘阻力,方便取栓完成后取栓件的入鞘。因而,操作较为容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实施例的取栓件与递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扇形薄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扇形薄膜体两母线边首尾接合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第一缝合线在重叠部分的走线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扇形薄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扇形薄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扇形薄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另一实施例中扇形薄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另一实施例中扇形薄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另一实施例中扇形薄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另一实施例中扇形薄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例中过滤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为一实施例中第二缝合线在两个相邻第二连接点处的第一种走线示意图;
图13b为一实施例中第二缝合线在两个相邻第二连接点处的第二种走线示意图;
图14a为一实施例中第二缝合线在单个第二连接点处的第一种走线示意图;
图14b为一实施例中第二缝合线在单个第二连接点处的第二种走线示意图;
图14c为一实施例中第二缝合线在单个第二连接点处的第三种走线示意图;
图15为一实施例中第三缝合线在第一缝合孔处的走线示意图;
图16为一实施例中第四缝合线在第二缝合孔处的走线示意图;
图17为图12中细节A的放大图;
图18a另一实施例中图17所示的放大图A处的第一种替换方案的示意图;
图18b另一实施例中图17所示的放大图A处的第二种替换方案的示意图;
图18c另一实施例中图17所示的放大图A处的第三种替换方案的示意图;
图18d另一实施例中图17所示的放大图A处的第四种替换方案的示意图;
图19为一实施例在第二连接点处设置第三缝合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一实施例中远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沿图20中剖切线B-B剖切后的视图;
图22为一实施例中取栓盘和过滤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与图22中取栓件适配的远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另一实施例中取栓盘和过滤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另一实施例中取栓盘和过滤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与图24和图25中取栓件适配的远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另一实施例中取栓盘和过滤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与图27中取栓件适配的远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一实施例中取栓盘和近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一实施例中近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沿图30中剖切线C-C剖切后的视图;
图32为与图22中取栓件适配的近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与图24和25中取栓件适配的近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与图27中取栓件适配的近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一般将植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医疗器械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称为“近端”,将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称为“远端”,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轴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在被输送时的长度方向,“径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的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轴向”和“径向”。
本实施例的取栓装置主要用于介入治疗手术,不仅能够避免传统外科手术取栓产生的创伤大的问题,而且能够有效地将血管内的血栓清除干净。
请参阅图1,一实施例的取栓装置,包括递送构件100和取栓件200,递送构件100用于将取栓件200递送至血栓处进行取栓操作,并且在取栓后,用于将取栓件200和被取栓件200拦截的血栓运出至体外。取栓件200设置在递送构件100远端,且在递送构件100的驱动下,取栓件200能够沿血管移动,从而将游离的血栓拦截和将血管壁上形成的血栓清除。
在一实施例中,递送构件100包括:外鞘管(附图未示出)和牵引导管110。牵引导管110贯穿设置在外鞘管的管腔内。取栓件200设置在牵引导管110的远端,且能够随牵引导管110同步运动。在进行取栓时,导丝能够穿设取栓件200和牵引导管110,从而对取栓件200件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取栓件200具有自膨性,即具有径向收缩的压缩状态(附图未示出)和径向扩展的展开状态(如图1所示)。在递送构件100递送取栓件200时,取栓件200处于压缩状态,且收容于外鞘管的管腔内,由牵引导管110推动,使其在外鞘管的管腔内移动,从而将取栓件200送至血管内血栓形成处。取栓时,通过牵引导管110的推动,使取栓件200向外鞘管远端移动,在取栓件200被推出外鞘管的管腔时,取栓件200在其自膨的特性下径向扩展至展开状态。展开状态下,取栓件200能够与血管的内壁接触,能够拦截游离的血栓,且在牵引导管110的牵引下相对血管移动,从而将血管内壁上形成的血栓切割或刮除。取栓后,又在牵引导管110的驱动下入鞘(即取栓件200再次收容于外鞘管内)。
请继续参阅图1,取栓件200包括:取栓盘210、过滤盘220和滤膜构件230。其中,取栓盘210的近端与牵引导管110的远端相连,在取栓件200的移动过程中,取栓盘210用于拦截游离的血栓和刮除血管内壁上的血栓。过滤盘220与取栓盘210的远端固定连接,过滤盘220用于收集在取栓盘210刮除血栓时脱落的细小血栓及未被取栓盘210拦截的游离血栓。为了便于细小血栓的收纳,在过滤盘220内部设有收集脱落血栓的容纳空间。滤膜构件230设于容纳空间内,并与过滤盘220固定连接。滤膜构件230的网孔小于过滤盘220网孔,从而防止脱落的细小血栓和血管内游离的细小血栓透过过滤盘220而残留在血管内,使得血栓清理得更加干净,达到高效清除血栓的目的。并且,血液能够透过滤膜构件230,以避免阻塞血流。
在一实施例中,过滤盘220的网孔大小与取栓盘210的网孔大小相同或基本相同,使得取栓件200具有较好的柔顺性,方便了取栓件200的递送与入鞘。滤膜构件230由柔性孔隙材料制成,例如,由尼龙材料制成。因此,设置滤膜构件230不会显著降低取栓件200的整体柔顺性。而将滤膜构件230设置在过滤盘220的容纳空间内,使过滤盘220在径向收缩时能够约束滤膜构件230,有利于避免滤膜构件230在近端堆积,进而能够减小滤膜构件230的入鞘阻力,方便滤膜构件230拦截血栓后入鞘,降低了取栓操作的难度。
请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滤膜构件230上靠近取栓盘210一侧设置有第一角部2312,且第一角部2312与过滤盘220固定连接。在过滤盘220径向收缩时,位于容纳空间内的滤膜构件230受到过滤盘220的挤压进行收缩,而相邻第一角部2312之间存在V型缺口或U型缺口,该V型缺口或U型缺口与过滤盘220的网孔处对应,因此,避免了位于网孔位置的滤膜构件230在收缩时产生的褶皱凸出收缩后的过滤盘220的外侧壁的情况,进而降低了取栓件200的入鞘阻力,方便取栓完成后取栓件200的入鞘。并且,相邻的第一角部2312之间存在V型缺口或U型缺口,使得径向压缩后的滤膜构件230的近端的径向尺寸较小,进一步降低取栓件200的入鞘阻力。
在一实施例中,滤膜构件230由片状的薄膜体的侧边接合而成,且薄膜体的侧边接合处形成重叠部分2311。重叠部分2311通过缝合而形成袋状结构,以便于收集脱落的细小血栓及未被取栓盘210拦截的游离血栓。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滤膜构件230由扇形薄膜体231的两母线边2313(即扇形薄膜体231的半径边)接合而成,且在接合处形成重叠部分2311。重叠部分2311中,扇形薄膜体231的两母线边2313在径向上错位,不重合。取栓装置还包括第一缝合线300,第一缝合线300在重叠部分2311上连续走线。重叠部分2311通过第一缝合线300缝合,从而形成滤膜构件230。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滤膜构件230为两端开口的袋状结构,其具有第一开口端232和第二开口端233,且第一开口端232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开口端233的径向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口端232的径向尺寸应尽量大,以拦截更多的血栓。在使导丝能够通过的前提下,第二开口端233的径向尺寸应尽量小,以避免血栓通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缝合线300包括近端段310、中间段320和远端段330。近端段310和远端段330均沿取栓件200的轴向延伸。中间段320沿取栓件200的径向延伸。
在另一实施例中,中间段320的延伸方向与近端段310和远端段330的延伸方向不平行。这样设置第一缝合线300缝合后能够有效防止滤膜构件230缝合后沿取栓件200的轴向或径向发生移动,提升了滤膜构件230缝合后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滤膜构件230与过滤盘220装配后,重叠部分2311与过滤盘220接触的端面为正面,相对的一面为背面。即,滤膜构件230的外表面为正面,内表面为背面。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将扇形薄膜体231缝合形成的袋状结构方式不限于形成上文所述的重叠部分2311,并在重叠部分2311上缝合的方式。例如,采用常规的缝衣服的缝合方式(扇形薄膜体231的两母线边2313在径向上重合,不错位)亦可形成袋状结构。然而,申请人经过多次尝试后意外地发现,按上文所述的缝合方式,入鞘阻力更小。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利用第一缝合线300将扇形薄膜体231的重叠部分2311进行缝合形成滤膜构件230时,从重叠部分2311一端的背面a点穿入至其正面,然后横跨重叠部分2311的正面,从a点所在端左侧的滤膜构件230上的b点穿出后,将第一缝合线300的首部在重叠部分2311的背面a点处的线头进行打结,用第一缝合线300的尾部继续进行走线。
第一缝合线300的尾部从重叠部分2311背面的c点穿入至其正面,直线缝合两针(穿入、穿出两次)后从重叠部分2311正面d点穿出至背面;再从重叠部分2311背面e点处穿入至其正面后,从重叠部分2311正面的f点穿出;f点穿出的第一缝合线300将位于d点与e点之间的第一缝合线300压住后重复两次d点和e点的走线,到达重叠部分2311背面g点后,从g点穿入重叠部分2311的正面,之后再次直线缝合两针,从重叠部分2311背面h点穿入至其正面,最后从左侧滤膜构件230上的背面i点穿出后,将第一缝合线300的尾部在滤膜构件230的背面i点处的线头打结。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第一缝合线300从线头处开始脱线,在第一缝合线300缝合完成后,通过高温将打结处烫出一个圆头。
值得注意的是,在重叠部分2311的背面a点和i点处进行线头打结,使缝合后的滤膜构件230在收缩后线头打结处能够被滤膜构件230所包裹,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入鞘时由于线头打结处暴露于过滤盘220的外表面造成入鞘阻力增加,入鞘困难的情况。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实际上,第一角部2312由扇形薄膜体231裁剪形成。由于扇形薄膜体231两母线边2313相接缝合形成的滤膜构件230设置在过滤盘220的容纳空间中,在取栓件200收容于外鞘管的管腔内时,过滤盘220需要径向收缩至压缩状态,滤膜构件230受到过滤盘220的压缩,大部分滤膜构件230被限制在压缩状态下的容纳空间内,而位于过滤盘220的网孔处的滤膜构件230受到挤压形成的褶皱从网孔处凸出,在取栓完成后,凸出的滤膜构件230对取栓件200入鞘形成阻碍。因此,为了便于取栓完成后取栓件200的入鞘,将扇形薄膜体231位于网孔对应位置的部分进行裁剪,裁去的部分在滤膜构件230上形成V形缺口或U型缺口,与过滤盘220相连的部分则形成第一角部2312。而滤膜构件230上形成V形缺口或U型缺口也即为相邻的第一角部2312间的间隙。
请继续参阅图2,为了方便描述,将图2中位于最左端的第一角部2312标号为2312A,简称第一角部2312A;将图2中位于最右端的第一角部2312标号为2312B,简称第二角部2312B。在一实施例中,在扇形薄膜体231上设置有9个第一角部2312,在缝合形成滤膜构件230时,将第一角部2312A和另一个第一角部2312B相互重叠,经第一缝合线300缝合后,在滤膜构件230上实际形成8个第一角部2313。
请继续参阅图2,扇形薄膜体231设置有内周弧形边2314。在扇形薄膜体231两母线边2313接合形成重叠部分2311后,内周弧形边2314卷曲形成一圆孔(附图未示出),显然地,该圆孔即为滤膜构件230的第二开口端233(请参阅图3)。该圆孔位于滤膜构件230上远离取栓盘210一侧。圆孔的设置便于导丝穿过滤膜构件230。其中,在一实施例中,圆孔的孔径范围为1~10毫米,以使导丝能够顺利通过,且能避免细小的血栓通过。
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扇形薄膜体231的第二开口端233设置有第二角部2315,且相邻的两个第二角部2315之间形成间隙。第二角部2315由扇形薄膜体231裁剪形成。在扇形薄膜体231两母线边2313接合后,第二角部2315所在的一端形成通孔,以便于导丝通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开口端233形成有内凹的弧形边缘。在扇形薄膜体231卷曲后,内凹的弧形边缘的相邻两个波峰之间形成间隙,如此,波峰即为前述实施例中所称的第二角部2315。或者,弧形边缘为一段圆弧,在扇形薄膜体231卷曲后,形成第二开口端233,即上文所述的圆孔。
请回到图1,过滤盘220整体呈灯笼状,滤膜构件230的远端与过滤盘220固定装配。滤膜构件230的远端通过远端连接件500与滤膜构件230的配合实现过滤盘220的装配。滤膜构件230的远端与过滤盘220装配时,第二角部2315(如图5所示)的设置能够减少滤膜构件230的远端产生的褶皱,使导丝能够更加顺利地穿设。
请参阅图6,在一实施例中,扇形薄膜体231的侧边远离第一角部2312的一端设置有裁切边2316。该裁切边2316使薄膜体231的侧边上形成有靠近第一角部2312的第一边缘线和远离第一角部2312的第二边缘线。第一边缘线的延长线与第二边缘线的夹角α范围为5°~20°。其中,第一边缘线即为母线边2313被裁切后余下的部分。第二边缘线即为裁切边2316。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设置的扇形薄膜体231缝合形成的滤膜构件230,能够减少滤膜构件230远端的扇形薄膜体231用料,从而在滤膜构件230与过滤盘220缝合时能够有效减少滤膜构件230在内侧形成的褶皱,进而方便导丝插入圆孔。并且,通过裁切远离第一角部2312的一端形成裁切边2316,且上述夹角α范围为5°~20°,以便能够保持扇形薄膜体231的近端的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扇形薄膜体232的两侧边结合所形成的袋装结构(即保持滤膜构件230)的径向尺寸较大的第一开口端232的大小不变,从而尽可能地获得较大的血栓容纳体积。
请参阅图7,在一实施例中,扇形薄膜体231上靠近内周弧形边2314一侧设置有避位槽2317。在扇形薄膜体231缝合形成滤膜构件230后,避位槽2317位于滤膜构件230的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扇形通槽2317设置有两个,且在缝合之后呈对称分布。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7,需要说明的是,远端连接件500与过滤盘220之间初步装配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固定,例如,采用焊接、粘接等方式进一步固定。在进一步固定时,位于固定位置的远端连接件500在与过滤盘220之间若还存有扇形薄膜体231,则会直接影响固定处的牢固性。过滤盘220与远端连接件500装配后,滤膜构件230上的避位槽2317与固定位置对应,避免远端连接件500与过滤盘220在固定位置处存有扇形薄膜体231,从而保证远端连接件500与过滤盘220结合的牢固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扇形薄膜体231上可以同时设有第二角部2315和开设避位槽2317。或者,如图9所示,扇形薄膜体231上同时设有第二角部2315和裁切边2316。又或者,如图10所示,扇形薄膜体231上同时设有裁切边2316和开设避位槽2317。再或者,如图11所示,扇形薄膜体231上同时设置第二角部2315、裁切边2316及开设避位槽2317。
请参阅图12,在一实施例中,过滤盘220包括:第一近端连接部221、第一远端连接部222、第一近端主杆223、第一远端主杆224和第一网状结构225。第一近端主杆223由第一近端连接部221引出并向远端辐射延伸。第一远端主杆224由第一远端连接部222引出并向近端辐射延伸。第一网状结构225设置于第一远端主杆224和第一近端主杆223之间。第一网状结构225的一端与第一近端主杆223的远离第一近端连接部221的一端连接,第一网状结构225的另一端与第一远端主杆224的远离第一远端连接部222的一端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1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网状结构225包括多根连接杆2251和多根第一支杆2256。部分第一支杆2256在近端交织形成第一近端交织网2257。另一部分第一支杆2256在远端交织形成第一远端交织网2258。每根连接杆225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近端交织网2257和第一远端交织网2258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多根连接杆2251沿周向间隔分布。每根连接杆2251的近端均与第一近端交织网2257远端的两根第一支杆2256相连。每根连接杆2251的远端均与第一远端交织网2258内的两根第一支杆2256相连。第一近端交织网2257和第一远端交织网2258与连接杆2251连接处的径向尺寸大于过滤盘220的其余部位的径向尺寸。换言之,多根连接杆2252的外接几何图形的径向尺寸大于过滤盘220的其余部位的外接几何图形的径向尺寸。外接几何图形例如是外接圆或近似外接圆等,径向尺寸例如可以是直径等。当外接几何图形是不规则的图形时,该外接几何图形的最小的径向尺寸大于过滤盘220的其余部位的外接几何图形的所有径向尺寸。下文中的相同的术语具有相同的含义,下文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角部2312和多根连接杆2251一一对应,且每个第一角部2312和每根连接杆2251径向相对。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近端主杆223与第一支杆225之间粘接成型、焊接成型或一体成型。第一远端主杆224与第一支杆225之间粘接成型、焊接成型或一体成型。相互连接构成第一网状结构的第一支杆225之间粘接成型、焊接成型或一体成型。
请继续参阅图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近端连接部221上引出4根第一近端主杆223,每根第一近端主杆223上均与第一近端交织网2257的近端的两根第一支杆2256相连,共计8根。该8根第一支杆225上均连接有另外两根第一支杆2256,共计16根。同样地,第一远端连接部222上引出4根第一远端主杆224,每根第一远端主杆224上均与第一远端交织网2258的远端的两根第一支杆2256相连,共计8根。该8根第一支杆225上均连接有另外两根第一支杆225,共计16根。第一近端交织网2257的远端的16根第一支杆2256和第一远端交织网2258的近端的16根第一支杆2256之间通过8根连接杆2251对应相连,从而形成第一网状结构225。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近端主杆223、第一远端主杆224和第一支杆2256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选取。第一网状结构225的网孔大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请继续参阅图1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网状结构225内相邻的第一支杆2256之间连接形成第一连接点2252。由于第一支杆2256设置有多根,则其相互连接形成的第一连接点2252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每三根第一支杆2256在一个第一连接点2252处相连。第一网状结构225内,每根连接杆2251的两端与第一支杆2256相连接形成第二连接点2253。在本实施例中,每两根相互靠近的第一支杆2256与一根连接杆2251的一端在第二连接点2253处相连。
请结合图1、图12和图13a,取栓装置还包括多根第二缝合线400,通过多根第二缝合线400分别将多个第一角部2312固定在多根连接杆2251上。在连接第一角部2312和连接杆2251时,每根第二缝合线400在近端跨过第一近端交织网2257的两根第一支杆2256和连接杆2251的近端后轴向延伸至远端,并进一步延伸跨过连接杆2251的远端和第一远端交织网2258的两个第一支杆2256,从而将第一角部2312与连接杆2251相连。
请继续参阅图12和图13a,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缝合线400围绕相邻两个第二连接点2253往复走线,滤膜构件230和过滤盘220通过第二缝合线400连接。具体走线方式如下述:
需要说明的是,滤膜构件230的正面为与过滤盘220接触的端面,滤膜构件230的背面为与正面相对的另一侧端面。即,滤膜构件230的外表面为正面,内表面为背面。图13a中实线表示位于滤膜构件230正面一侧的第二缝合线400,虚线表示位于滤膜构件230背面一侧的第二缝合线400。
为描述方便,将图13a中位于上端的第二连接点标号为2253A,简称第二连接点2253A;将位于下端的第二连接点标号为2253B,简称第二连接点2253B。将位于上端右侧的第一支杆标号为2256A,简称第一支杆2256A;将位于上端左侧的第一支杆标号为2256B,简称第一支杆2256B;将位于下端左侧的第一支杆标号为2256C,简称第一支杆2256C;将位于下端右侧的第一支杆标号为2256D,简称第一支杆2256D。
请继续参阅图13a,利用第二缝合线400将滤膜构件230固定在过滤盘220上时,将第二缝合线400从第二连接点2253A一侧的滤膜构件230的背面a点穿入,并将第二缝合线400的首部在a点处的线头打结,用第二缝合线400的尾部继续进行走线。第二缝合线400的尾部从滤膜构件230的正面跨过第一支杆2256A后,从滤膜构件230的正面b点穿入。然后沿轴向延伸,跨过第一支杆2256B,再跨过第一支杆2256C后,从滤膜构件230的背面c点穿出。
需要说明的是,b点至c点段的第二缝合线400跨过的第一支杆2256B和第一支杆2256C位于同一侧,且b点至c点段的第二缝合线400与连接杆2251平行或大致平行。
紧接前述,请继续参阅图13a,c点穿出的第二缝合线400从滤膜构件230的正面跨过第一支杆2256D后,从滤膜构件230的正面d点穿入,再横跨连接杆2251的远端,从滤膜构件230的背面e点穿出。然后再次跨过第一支杆2256C与c点至d点段的第二缝合线400形成交叉后,从滤膜构件230的正面f点穿入,再从滤膜构件230的背面再次跨过第一支杆2256D后,从滤膜构件230的背面g点穿出。需要说明的是,f点至g点段的第二缝合线400与b点至c点段的第二缝合线400平行或大致平行。
请接着参阅图13a,g点穿出的第二缝合线400围绕连接杆2251连续走线,其走线依次经过位于滤膜构件230上的h点、i点和j点。其中h点和j点均位于连接杆2251的左侧,i点位于连接杆2251的另一侧。j点穿出的第二缝合线400从滤膜构件230的背面跨过第一支杆2256B后,从滤膜构件230的背面k点穿出。最后,从滤膜构件230的正面再次跨过第一支杆2256B后,从滤膜构件230的正面l点穿入,之后将第二缝合线400的尾部在l点处的线头打结。需要说明的是,j点至k点段的第二缝合线400与b点至c点段的第二缝合线400平行或大致平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第二缝合线400从线头处开始脱线,在第二缝合线400缝合完成后,通过高温将线头打结处烫出一个圆头。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缝合线400围绕同一根连接杆2251两端的第二连接点2253往复走线,能够实现滤膜构件230与连接杆2251之间的紧密连接。同时,第二缝合线400在两个第二连接点2253处均跨过与第二连接点2253相连的两个第一支杆2256,能够有效避免滤膜构件230与第一网状结构225相连后发生相对滑动而产生褶皱的情况,从而减小取栓件200入鞘时的阻力。另外,第二缝合线400采用上述走线方式,跨过第一支杆2256A、第一支杆2256B、第一支杆2256C和第一支杆2256D的线段位于滤膜构件230的正面,沿轴向延伸的线段位于滤膜构件230的背面,在保证连接牢固性的前提下,极大减少了第二缝合线400在过滤盘220外侧壁上的暴露,从而提升了滤膜构件230缝合后过滤盘220外侧壁的光滑度,有利于取栓件200的入鞘及鞘内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b,本实施例与图13a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g点穿出的第二缝合线400围绕连接杆2251连续走线,其走线依次经过位于滤膜构件230上的h点、i点、j点、k点h和l点。其中h点、j点和l点均位于连接杆2251的左侧,i点和k点位于连接杆2251的另一侧。l点穿出的第二缝合线400从滤膜构件230的背面跨过第一支杆2256B后,从滤膜构件230的背面m点穿出。最后,从滤膜构件230的正面再次跨过第一支杆2256B后,从滤膜构件230的正面n点穿入,之后将第二缝合线400的尾部在n点处的线头打结。为了防止第二缝合线400从线头处开始脱线,在第二缝合线400缝合完成后,通过高温将线头打结处烫出一个圆头。
需要说明的是,在围绕单个第二连接点2253连续走线时,在使第二缝合线400分别跨过第一支杆2256和连接杆2252的前提下,不必拘泥于上述的走线方式,即走线方式能够将滤膜构件230牢牢与过滤盘220固定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12、图14a、图14b和图14c,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缝合线400围绕单个第二连接点2253连续走线。滤膜构件230和过滤盘220通过第二缝合线400连接。具体走线方式如下述:
图14a、图14b和图14c中箭头指示的方向为第二缝合线400的走线方向,实线表示位于滤膜构件230正面一侧的第二缝合线400,虚线表示位于滤膜构件230背面一侧的第二缝合线400。
具体地,请参阅图14a,为描述方便,将图14a、图14b和图14c中位于下端的第一支杆标号为2256E,简称第一支杆2256E;将位于上端右侧的第一支杆标号为2256F,简称第一支杆2256F;将位于上端左侧的第一支杆标号为2256G,简称第一支杆2256G。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缝合线400围绕单个第二连接点2253连续走线。进行第二连接点2253处的缝合,利用第二缝合线400将滤膜构件230固定在过滤盘220上时,第二缝合线400从滤膜构件230上的背面a点穿入后,将第二缝合线400的首部在a点处的线头打结,用第二缝合线400的尾部继续进行走线。
第二缝合线400的尾部横向跨过第一支杆2256E后,从滤膜构件230的正面b点处穿入;然后从滤膜构件230的背面跨过第一支杆2256F后,从滤膜构件230的背面c点处穿出;再从滤膜构件230的正面跨过第一支杆2256G后,从滤膜构件230的正面d点处穿入;再然后从滤膜构件230的背面跨过第一支杆2256F和第一支杆2256G后,从从滤膜构件230的背面e点处穿出;最后从滤膜构件230的正面再次跨过第一支杆2256F后,从滤膜构件230的正面f点处穿入,再将第二缝合线400的尾部在f点处的线头打结。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第二缝合线400从线头处开始脱线,在第二缝合线400缝合完成后,通过高温将线头打结处烫出一个圆头。
需要说明的是,在围绕单个第二连接点2253连续走线时,不必拘泥于上述的走线方式,即走线方式能够将滤膜构件230牢牢与过滤盘220固定即可。例如:请参阅图14b,第二缝合线400的穿入位置可以是b点,此时,第二缝合线400的走线经过点依次为b、a、c、d、e、f。又或是,第二缝合线400的穿入位置是c点,请参阅图14c,此时第二缝合线400的走线经过点依次为c、d、b、a、e、f。为了提升第二连接点2253处的缝合牢固性,在第二缝合线400走线过程中,需要跨过与第二连接点2253连接的第一支杆2256E、第一支杆2256F和第一支杆2256G。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缝合线400走线过程中,也可跨过第一支杆2256E、第一支杆2256F和第一支杆2256G中的两根或一根,同样能够达到固定滤膜构件230的目的。
通过多根第二缝合线400分别将多个第一角部2312固定在多根连接杆2251上,无论第二缝合线400的走线方式或走线的顺序如何,在一个第二连接点2253附近,第二缝合线400在正面跨过第一支杆225和正面跨过连接杆2251的线段分别只有一节段。例如,以图13a的第二连接点2253A为例,在正面跨过第一支杆2256A的只有一节段,即ab节段;在正面跨过第一支杆2256B的只有一节段,即kl节段;在正面跨过连接杆2252的只有一节段,即ji节段。在保证可靠固定的前提下,这种缝合方式有利于减小入鞘阻力。
进一步地,通过一根第二缝合线400连续地在一根连接杆2251两端的两个第二连接点2253处走线,有利于减少第二缝合线400接头,以降低入鞘阻力。
通过多根第二缝合线400和远端连接500分别在近端和远端将滤膜构件230与过滤盘220相连,当过滤盘220径向展开时,滤膜构件230的第一开口端232随之打开,以拦截血栓。
通过将滤膜构件230的第一角部2312与过滤盘220的径向尺寸最大位置相连,使得滤膜构件230随过滤盘220的径向展开而展开至最大,有利于拦截更多的血栓。
请一并参阅图12和图1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远端交织网2258内的第一连接点2252上设置有第一缝合孔2201。取栓装置还包括第三缝合线600。滤膜构件230通过穿入第一缝合孔2201内的第三缝合线600与过滤盘220固定连接。具体地,每根第三缝合线600在第一连接点2252处连接滤膜构件230和第一网状结构。具体走线方式如下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15中箭头指示的方向为第三缝合线600的走线方向,实线表示位于滤膜构件230正面一侧的第三缝合线600,虚线表示位于滤膜构件230背面一侧的第三缝合线600。
具体地,为描述方便,将图15中位于上端右侧的第一支杆标号为2256H,简称第一支杆2256H;将位于上端左侧的第一支杆标号为2256I,简称第一支杆2256I;将位于下端的第一支杆标号为2256J,简称第一支杆2256J。在一实施例中,进行第一缝合孔2201处的缝合,利用第三缝合线600穿过第一缝合孔2201将滤膜构件230连接在过滤盘220上时,将第三缝合线600从滤膜构件230的背面a点穿入后,将第三缝合线600的首部在a点处的线头打结,用第三缝合线600的尾部继续走线缝合。
请一并参阅图12和图15,第三缝合线600的尾部从滤膜构件230的背面穿出并穿过第一缝合孔2201后,从第一支杆2256J左侧的滤膜构件230的正面b点穿入;然后在滤膜构件230的背面跨过第一支杆2256J从背面c点穿出;从滤膜构件230的正面跨过第一支杆2256H后,再从位于第一支杆2256H和第一支杆2256I之间的滤膜构件230的正面d点穿入;而后,在滤膜构件230的背面跨过第一支杆2256I从滤膜构件220的背面e点穿出;最后,在滤膜构件230的正面再次跨过第一支杆2256I,从滤膜构件230的正面f点穿入后,并将第三缝合线600的尾部在f点处的线头打结。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第三缝合线600从线头处开始脱线,在第三缝合线600缝合完成后,通过高温将线头打结处烫出一个圆头。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走线的顺序也可以为f、e、d、c、b、a。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15中,a点的位置可以位于滤膜构件230的与第一缝合孔2201径向相对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缝合线600和第一缝合孔2201可以省略,通过多根第二缝合线400及远端连接件500能够较为可靠地连接过滤盘220和滤膜构件230。省略第三缝合线600有利于减小取栓件200的入鞘阻力。然而,设置第三缝合线600,能够进一步提升过滤盘220和滤膜构件230连接的可靠性。并且,能够使滤膜构件230能够随着过滤盘220的径向扩展而顺利地扩展,有利于避免形成褶皱,以较好地拦截血栓且减小入鞘阻力。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缝合线600的数量小于第一连接点2252的数量,相邻的第三缝合线600之间在周向上至少间隔一个第一连接点2252,以提升过滤盘220和滤膜构件230的连接可靠性的同时,能够使取栓件200的入鞘阻力较小。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三缝合线600之间在周向上间隔一个第一连接点,以较好地兼顾连接的可靠性、较小的入鞘阻力及良好的滤膜构件230的展开形态。
请参阅图12和图16,第一远端主杆224与第一网状结构225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缝合孔2202。取栓装置还包括第四缝合线700。滤膜构件230通过穿入第二缝合孔2202内的第四缝合线700与过滤盘220固定连接。具体走线方式如下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16中箭头指示的方向为第四缝合线700的走线方向,实线表示位于滤膜构件230正面一侧的第四缝合线700,虚线表示位于滤膜构件230背面一侧的第四缝合线700。
具体地,为描述方便,将图16中位于上端右侧的第一支杆标号为2256K,简称第一支杆2256K;将位于上端左侧的第一支杆标号为2256L,简称第一支杆2256L。在一实施例中,进行第二缝合孔2202处的缝合,利用第四缝合线700穿过第二缝合孔2202将滤膜构件230连接在过滤盘220上时,将第四缝合线700从滤膜构件230的背面a点穿入后,将第四缝合线700的首部在a点处的线头打结,用第四缝合线700的尾部继续走线缝合。
第四缝合线700的尾部从滤膜构件230的背面穿出并穿过第二缝合孔2202后,从第一远端主杆224左侧的滤膜构件230的正面b点穿入;然后在滤膜构件230的背面跨过第一远端主杆224从背面c点穿出;从滤膜构件230的正面跨过第一支杆2256K后,再从位于第一支杆2256K和第一支杆2256L之间的滤膜构件230的正面d点穿入;而后,在滤膜构件230的背面跨过第一支杆2256L从滤膜构件220的背面e点穿出;最后,在滤膜构件230的正面再次跨过第一支杆2256L,从滤膜构件230的正面f点穿入后,并将第四缝合线700的尾部在f点处的线头打结。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第四缝合线700从线头处开始脱线,在第四缝合线700缝合完成后,通过高温将线头打结处烫出一个圆头。
可以理解的是,第四缝合线700采用上述走线方式,通过较少的缝合线上实现滤膜构件230与过滤盘220在第二缝合孔2202处的固定,不仅能够在过滤盘220收缩时防止滤膜构件230错位,而且能够在过滤盘220展开时保证滤膜构件230充分撑开,以利于脱落的血栓及游离在血管内的血栓的收集。此外,采用较少的缝合线进行固定,还能够减少缝合线在过滤盘220的外表面的暴露,保证过滤盘220在收缩状态下的光滑度,有利于取栓后取栓件200的入鞘。
需要说明的是,图16中,a点的位置可以位于滤膜构件230的与第二缝合孔2202径向相对的位置。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缝合孔2202和第四缝合线700可以省略,省略第四缝合线700有利于减小取栓件200的入鞘阻力。然而,设置第四缝合线700,能够进一步提升过滤盘220和滤膜构件230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及图17,连接杆2251的远端设置有固定部,第二缝合线400的走线轨迹经过固定部,并与固定部钩挂。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杆2251实际为第一支杆2256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251的长度短于其他的第一支杆2256。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杆2251的长度可以与第一支杆2256的长度相等,或者,连接杆2251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杆2256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缝合线300、第二缝合线400、第三缝合线600和第四缝合线700均为医用缝合线,且均不可被人体吸收。其材质可以为聚酯材料、合成纤维聚丙烯材料、丝绸等等。
请继续参阅图12和图17,在一实施例中,固定部为设置在连接杆2251两侧端面上的凸起2254。该凸起2254对称设置,且顶部呈弧形。第二缝合线400的走线经过凸起2254,并被凸起2254钩挂,避免第二缝合线400在连接杆2251上滑动,有利于提高滤膜构件230与过滤盘220连接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18a、图18b、图18c和图18d,在一实施例中,固定部为设置在连接杆2251的远端两侧的凹槽2255,且该凹槽2255设置有两个。第二缝合线400的走线经过该凹槽2255,并被凹槽2255钩挂,避免了第二缝合线400与连接杆2251的连接位置发生移动,从而能够提升第二缝合线400与第一网状结构225缝合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凹槽2255的形状可以为半圆形或勾状。例如:如图18a所示,凹槽2255为轴对称设置的半圆形槽口。又如图18b所示,凹槽2255的形状为开口同时朝向下侧的勾状槽口。如图18c所示,凹槽2255的形状为开口同时朝向上侧的勾状槽口。如图18d所示,凹槽2255的形状为勾状,且两个凹槽2255中心对称设置。
请参阅图19,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点2253处设置有第三缝合孔2206。此时,第三缝合孔2206处的走线方式与第一缝合孔2201(如图15所示)处的走线方式相同。
请一并参阅1和图2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远端连接部222上配置有远端连接件500。该远端连接件500包括端头510和第一插接部520。端头510位于远端连接件500的远端,且整体呈圆台状。请参阅图21,端头510内部轴向设置有圆形通孔501。第一插接部520与端头510的近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520与端头510一体成型设置,且第一插接部520为圆柱状。在远端连接件500装配时,第一插接部520插入第一远端连接部222内,实现与取栓件200的连接。第一插接部520内部轴向设置有圆柱形空腔502,且该圆柱形空腔502与圆形通孔501连通。圆形通孔501和圆柱形空腔502可供导丝穿设。
具体地,请参阅图22,第一远端连接部222上设置有第一装配槽,远端连接件500上设置有与第一装配槽适配的第一安装部。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第一装配槽与第一安装部的配合,实现第一远端连接部222与远端连接件500的初步装配,为了保证连接位置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固定取栓件200与远端连接件500连接的位置,实现最终的固定。进一步固定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激光焊接等。
请一并参阅图22和图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装配槽为第一矩形缺口2203,该第一矩形缺口2203从远端向近端延伸,且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部为设置在第一插接部520的外侧壁上的第一插接块530,该第一插接块530从第一插接部520与端头510的连接处开始向近端延伸。第一插接块530设置有两块,且与第一矩形缺口2203对应。
请参阅图24和图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装配槽为第一L型缺口2204。第一安装部为凸出设置于第一插接部520外侧壁上的第一插接柱540。当远端连接件500与第一远端连接部222装配时,第一插接部520从第一L型缺口2204的开口处插入到底部,然后旋转远端连接件500,实现第一远端连接部222与远端连接件500的装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L型缺口2204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L型缺口2204中心对称设置。第一插接柱540设置有两根,且与第一L型缺口2204对应。如图25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L型缺口2204还可以采用第一倒T型缺口2205替代。第一插接柱540亦可与第一倒T型缺口2205配合。
请参阅图27,远端连接件500上设置有第一装配槽,第一远端连接部222上设置有与第一装配槽适配的第一安装部。同样,通过设置的第一装配槽与第一安装部的配合,实现第一远端连接部222与远端连接件500的初步装配,为了保证连接位置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固定取栓件200与远端连接件500连接的位置,实现最终的固定。进一步固定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激光焊接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7,第一安装部为设置于第一远端连接部222内侧壁上的第一倒刺2221。请参阅图28,第一装配槽为设置于第一插接部520外侧壁上的第一环形卡槽503。该第一倒刺2221的固定端与第一远端连接部222一体成型。例如,在第一远端连接部222上进行切割后定型形成第一倒刺2221。第一倒刺2221的延伸端凸出于第一远端连接部222的内侧壁并向第一远端主杆224一侧延伸。该第一倒刺2221具有弹性,且第一远端连接部22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供第一倒刺2221形变后容纳的避让槽。当远端连接件500的第一插接部520插入第一远端连接部222时,第一插接部520的外侧壁将第一倒刺2221挤入避让槽内,在第一倒刺2221的尖端到达第一环形卡槽503的位置后,第一倒刺2221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使其尖端插入第一环形卡槽503内,从而有效防止远端连接件500脱离第一远端连接部222,实现第一远端连接部222与远端连接件500的装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倒刺2221对称设置有两个。
请参阅图29,在一实施例中,取栓盘210包括:第二远端连接部211、第二近端连接部212、第二远端主杆213、第二近端主杆214以及第二支杆215。
具体地,第二近端主杆214由第二近端连接部212引出并向远端辐射延伸。第二远端主杆213由第二远端连接部211引出并向近端辐射延伸。第二支杆215设置有多根,且多根第二支杆215交织形成第二网状结构。第二网状结构位于第二远端主杆213和第二近端主杆214之间,第二网状结构一端与第二远端主杆21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近端主杆214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近端主杆214与第二支杆215之间粘接成型、焊接成型或一体成型。第二远端主杆213与第二支杆215之间粘接成型、焊接成型或一体成型。相互连接构成网状的第二支杆215之间粘接成型、焊接成型或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29,需要说明的是,部分第二支杆215在近端交织形成第二近端交织网217,另一部分第二支杆215在远端交织形成第二远端交织网21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近端交织网217通过周向设置的多根较短的支杆219与第二远端交织网218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多根支杆219的外接几何图形的径向尺寸大于取栓盘210的其余部位的外接几何图形的径向尺寸。每根支杆219的近端与第二近端交织网217的两根第二支杆215相连,远端与第二远端交织网218的两根第二支杆215相连。
请继续参阅图2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近端连接部212上引出8根第二近端主杆214,每根第二近端主杆214上均连接有两根第二支杆215,共计16根。第二远端连接部211上引出4根第二远端主杆213,每根第二远端主杆213上均连接有两根第二支杆215,共计8根。该8根第二支杆215上均连接有另外两根第二支杆215,共计16根。第二远端交织网218的近端的16根第二支杆215与第二近端交织网217的远端的16根第二支杆215之间通过8根支杆219对应焊接固定,从而形成第二网状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近端主杆214、第二远端主杆213和第二支杆215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选取。第二网状结构的网孔大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请继续参阅图29,取栓盘210还包括多根沿周向分布的辅助杆216。每根辅助杆216具有固定端及与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且每根辅助杆216沿轴向延伸。每根辅助杆216的固定端与第二近端交织网217内的第二支杆215连接。多根辅助杆216的外接几何图形的径向尺寸大于取栓盘210的最大径向尺寸,从而有利于提高取栓件200的拦截性能。并且,在取栓过程中,辅助杆216能够与血管内壁接触,从而在取栓过程中刮除贴壁血栓。在本实施例中,辅助杆216为V型杆,固定端为V型杆上远离尖端一侧的两个端部。延伸端为V型杆的尖端。V型杆的两个固定端分别与连接在同一根第二近端主杆214的两根第二支杆215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1、图12和图29,在一个实施例中,取栓盘210与过滤盘220之间粘接成型、焊接成型或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取栓盘210与过滤盘220连接时,需要保证取栓盘210上的第二远端主杆213与过滤盘220上的第一近端主杆223错位设置(如图1所示)。这样设置的取栓件200能够保证其柔软性,使其在弯曲时具有较好的柔顺性。
请一并参阅图29、图30和图31,第二近端连接部212上配置有近端连接件800,且近端连接件800沿其轴向方向贯穿设置有圆形通道801,圆形通道801用于供导丝穿设。请参阅图30,近端连接件800包括:导管套接部810和第二插接部820。导管套接部810位于上端,且用于插入牵引导管110(如图1所示)的管腔内,再经由热缩固定,从而实现与牵引导管810的连接。请参阅图31,导管套接部810整体呈圆柱状。导管套接部8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环形槽803。第二插接部820与导管套接部810一体成型设置。第二插接部820同样为圆柱状。
具体地,请结合图22和图32,第二近端连接部212上设置有第二装配槽,近端连接件800上设置有与第二装配槽适配的第二安装部。通过设置的第二装配槽与第二安装部的配合,实现第二近端连接部212与近端连接件800的初步装配,为了保证连接位置的稳定性,需要再通过激光焊接等固定方式进一步固定取栓件200与近端连接件800连接处的位置,实现最终的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装配槽为第二矩形缺口2101,该第二矩形缺口2101从近端向远端延伸,且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安装部为设置在第二插接部820的外侧壁上的第二插接块830,该第二插接块830从第二插接部820与导管套接部810的连接处开始向远端延伸。第二插接块830设置有两块,且与第二矩形缺口2101对应。
请参阅图24和图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装配槽为第二L型缺口2102。第二安装部为凸出设置于第二插接部820外侧壁上的第二插接柱840。当近端连接件800与第二近端连接部212装配时,第二插接部720从第二L型缺口2102的开口处插入到底部,然后旋转近端连接件800,实现第二近端连接部212与近端连接件800的装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L型缺口210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L型缺口2102中心对称设置。第二插接柱840设置有两根,且与第二L型缺口2102对应。如图25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L型缺口2102还可以采用第二倒T型缺口2105替代。
请参阅图27和图34,在一个实施例中,近端连接件800上设置有第二装配槽,第二近端连接部212上设置有与第二装配槽适配的第二安装部。同样,通过设置的第二装配槽与第二安装部的配合,实现第二近端连接部212与近端连接件800的初步装配,为了保证连接位置的稳定性,需要再通过激光焊接等方式进一步固定取栓件200与近端连接件800连接处的位置,实现最终的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4,第二装配槽为设置于第二插接部820外侧壁上的第二环形卡槽802。请参阅图27,第二装配部为设置于第二近端连接部212内侧壁上的第二倒刺2121。该第二倒刺2121的固定端与第二近端连接部212一体成型,延伸端突出于第二近端连接部212的内侧壁并向第二近端主杆214一侧延伸。该第二倒刺2121具有弹性,且第二近端连接部21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供第二倒刺2121形变后容纳的避让槽(附图未标记)。
需要说明的是,当近端连接件800的第二插接部820插入第二近端连接部212时,第二插接部820的外侧壁将第二倒刺2121挤入避让槽内,在第二倒刺2121的尖端到达第二环形卡槽802的位置后,第二倒刺2121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使其尖端插入第二环形卡槽802内,从而有效防止近端连接件800脱离第二近端连接部212,实现第二近端连接部212与近端连接件800的装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倒刺2121对称设置有两个。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取栓装置,包括取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件包括取栓盘、与所述取栓盘远端连接的过滤盘及设于所述过滤盘内的滤膜构件;所述过滤盘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滤膜构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过滤盘固定连接,所述滤膜构件上靠近所述取栓盘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角部,相邻的所述第一角部之间形成间隙,且多个所述第一角部均与所述过滤盘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构件由片状的薄膜体的侧边接合而成,所述薄膜体的侧边接合处形成重叠部分;所述取栓装置还包括第一缝合线,所述重叠部分通过所述第一缝合线缝合而形成袋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合线包括近端段、中间段和远端段,所述近端段和所述远端段均沿轴向延伸,所述中间段沿径向延伸或所述中间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近端段和所述远端段的延伸方向不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构件为两端开口的袋状结构,具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且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端的径向尺寸,多个所述第一角部均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端设置有多个第二角部,相邻的所述第二角部之间形成间隙;或者,所述第二开口端形成有内凹的弧形边缘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体的侧边上远离所述第一角部的一端设置有裁切边,使所述薄膜体的侧边上形成有靠近所述第一角部的第一边缘线和远离所述第一角部的第二边缘线,所述第一边缘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边缘线的夹角为5°~2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构件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端的一侧设置有避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盘包括第一网状结构,所述第一网状结构包括多根第一支杆和多根连接杆,部分所述第一支杆在近端交织形成第一近端交织网,另一部分所述第一支杆在远端交织形成第一远端交织网,每根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近端交织网和所述第一远端交织网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连接杆沿周向间隔分布,且多根所述连接杆的外接几何图形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过滤盘的其余部位的外接几何图形的径向尺寸,多个所述第一角部和多个所述连接杆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第一角部和每根所述连接杆径向相对,所述取栓装置还包括多根第二缝合线,通过多根所述第二缝合线分别将多个所述第一角部固定在与其对应的所述连接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连接杆的近端与所述第一近端交织网的两根所述第一支杆相连,远端与所述第一远端交织网的两根所述第一支杆相连,每根所述第二缝合线在近端跨过所述第一近端交织网的两根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连接杆后延伸至远端,并进一步延伸跨过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远端交织网的两根第一支杆,从而将所述第一角部与所述连接杆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远端交织网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杆连接形成多个第一连接点,每三根所述第一支杆在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点处相连,所述取栓装置还包括多根第三缝合线,每根所述第三缝合线在所述第一连接点处连接所述滤膜构件和所述第一网状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缝合线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连接点的数量,相邻的第三缝合线之间至少间隔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点处开设有第一缝合孔,所述第三缝合线穿过所述第一缝合孔,并依次跨过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的三根所述第一支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盘还包括第一近端连接部、第一远端连接部、第一近端主杆和第一远端主杆;所述第一近端主杆由所述第一近端连接部引出并向远端辐射延伸;所述第一远端主杆由所述第一远端连接部引出并向近端辐射延伸;所述第一网状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近端主杆远离所述第一近端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网状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远端主杆远离所述第一远端连接部的一端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第一远端主杆与所述第一网状结构的两根第一支杆相连,所述第一远端主杆与所述两个第一支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缝合孔,所述取栓装置还包括第四缝合线,所述第四缝合线穿过所述第二缝合孔,并依次跨过相连的所述第一远端主杆和所述两个第一支杆,以将所述滤膜构件与所述第一远端主杆相连。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远端连接部上配置有远端连接件,所述滤膜构件的远离所述第一角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远端连接部通过所述远端连接件相连;其中,所述第一远端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装配槽,所述远端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装配槽相适配的第一安装部,和/或,所述远端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装配槽,所述第一远端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装配槽相适配的第一安装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第二缝合线的走线轨迹经过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固定部钩挂。
1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盘包括:第二远端连接部、第二近端连接部、第二远端主杆、第二近端主杆以及第二支杆;所述第二近端主杆由所述第二近端连接部引出并向远端辐射延伸;所述第二远端主杆由所述第二远端连接部引出并向近端辐射延伸;所述第二支杆设置有多根,且多根所述第二支杆交织形成第二网状结构,所述第二网状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二远端主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近端主杆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盘还包括多根沿周向分布的辅助杆,每根所述辅助杆具有固定端及与所述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所述辅助杆的固定端与靠近所述第二近端主杆一侧的第二支杆连接,所述多根辅助杆的外接几何图形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取栓盘的最大径向尺寸。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装置还包括递送构件,所述第二近端连接部上配置有近端连接件,所述近端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取栓盘和所述递送构件;所述第二近端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装配槽,所述近端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装配槽适配的第二安装部,和/或,所述近端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装配槽,所述第二近端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装配槽适配的第二安装部。
CN202210848531.0A 2022-07-19 2022-07-19 取栓装置 Active CN1150681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8531.0A CN115068163B (zh) 2022-07-19 2022-07-19 取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8531.0A CN115068163B (zh) 2022-07-19 2022-07-19 取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8163A true CN115068163A (zh) 2022-09-20
CN115068163B CN115068163B (zh) 2023-01-03

Family

ID=83259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48531.0A Active CN115068163B (zh) 2022-07-19 2022-07-19 取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6816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6684A (zh) * 2023-04-26 2023-06-09 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导管泵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3733A (en) * 1989-11-28 1992-07-28 William Cook Europe A/S Collapsible filter for introduction in a blood vessel of a patient
CN2640421Y (zh) * 2003-09-23 2004-09-15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支架式可回收下腔静脉过滤器
US20160074011A1 (en) * 2013-03-14 2016-03-17 Volcano Corporation Endoluminal filter having enhanced echogenic properties
CN111067592A (zh) * 2018-10-22 2020-04-28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取栓装置
CN112022426A (zh) * 2020-09-18 2020-12-04 聚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栓塞保护装置
CN112089477A (zh) * 2020-10-16 2020-12-18 上海腾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网篮式血栓清除装置
CN113662626A (zh) * 2021-09-24 2021-11-19 重庆珏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栓拦截器
CN215306419U (zh) * 2021-07-22 2021-12-28 山西医科大学 一种血栓过滤用血管保护装置
CN114711897A (zh) * 2022-06-08 2022-07-08 深圳佰特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血管中不期望物质的取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3733A (en) * 1989-11-28 1992-07-28 William Cook Europe A/S Collapsible filter for introduction in a blood vessel of a patient
CN2640421Y (zh) * 2003-09-23 2004-09-15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支架式可回收下腔静脉过滤器
US20160074011A1 (en) * 2013-03-14 2016-03-17 Volcano Corporation Endoluminal filter having enhanced echogenic properties
CN111067592A (zh) * 2018-10-22 2020-04-28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取栓装置
CN112022426A (zh) * 2020-09-18 2020-12-04 聚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栓塞保护装置
CN112089477A (zh) * 2020-10-16 2020-12-18 上海腾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网篮式血栓清除装置
CN215306419U (zh) * 2021-07-22 2021-12-28 山西医科大学 一种血栓过滤用血管保护装置
CN113662626A (zh) * 2021-09-24 2021-11-19 重庆珏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栓拦截器
CN114711897A (zh) * 2022-06-08 2022-07-08 深圳佰特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血管中不期望物质的取出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6684A (zh) * 2023-04-26 2023-06-09 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导管泵
CN116236684B (zh) * 2023-04-26 2024-03-12 心擎医疗(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导管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8163B (zh) 2023-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63766B2 (en) Vein filter
US10639139B2 (en) Vein filter
US8920458B2 (en) Vein filter
US8100936B2 (en) Vein filter
US7338512B2 (en) Vein filter
CN115068163B (zh) 取栓装置
CN213821613U (zh) 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JPH11318910A (ja) 永久植え込み装置の非外傷性留置および除去の機構
US20190209190A1 (en) Thrombus retriever
CN213821611U (zh) 取栓支架、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CN213821612U (zh) 取栓支架、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CN115068064B (zh) 取栓装置
CN114916993B (zh)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CN218979097U (zh) 一种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CN112168285B (zh) 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CN112168286B (zh) 取栓支架、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CN115245370A (zh) 取栓支架、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CN112168286A (zh) 取栓支架、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CN112168285A (zh) 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