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65442B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65442B
CN115065442B CN202210980295.8A CN202210980295A CN115065442B CN 115065442 B CN115065442 B CN 115065442B CN 202210980295 A CN202210980295 A CN 202210980295A CN 115065442 B CN115065442 B CN 1150654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data
period
timing
c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02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65442A (zh
Inventor
何士浩
孙路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gyun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gyun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gyun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gyun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802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654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65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5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654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54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57Implicit acknowledgement of correct or incorrect reception, e.g. with a moving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3In-band adaptation of TCP data exchange; In-band control procedur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首先,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在第二统计周期结束时,根据第一统计周期内统计的第一数量数据生成超时标识,所述超时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量的第一数据报文处于超时临界状态,所述第一统计周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统计周期的上一个统计周期;然后,在所述超时标识有效且未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应答报文时,调用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执行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超时重传,其中,被调用的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数量时所述超时标识有效。可以基于一个统计周期内的数据报文的发送个数来判定是否需要超时重传,大大节省了存储资源。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其最重要的一个机制是处理数据超时和重传。现有的方法需要记录每次数据发送时的时戳,基于时戳判断发送的数据是否需要超时重传。
但是在数据发送量较大或超时判定等待的间隔较长时,重复记录时戳信息会消耗大量的存储资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基于固定周期内数据报文的发送个数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超时重传,大大节省了存储资源,降低电路面积和功耗。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在第二统计周期结束时,根据第一统计周期内统计的第一数量数据生成超时标识,所述第一数量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统计周期内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数量,所述超时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量的第一数据报文处于超时临界状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统计周期内发送完成的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报文,所述第一统计周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统计周期的上一个统计周期;
在所述超时标识有效且未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应答报文时,调用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执行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超时重传,其中,被调用的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数量时所述超时标识有效。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前级模块、计时模块、统计模块、寄存模块、定时信号产生模块、存储模块和后级模块;
所述前级模块用于发送数据报文,将所述数据报文的副本存储至所述存储模块;
所述计时模块用于每间隔一个统计周期时长产生一次激励信号,并发送至所述统计模块、所述寄存模块和所述定时信号产生模块;
所述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每个统计周期内的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得到数量数据,每当接收到所述激励信号时,将当前统计周期对应的数量数据寄存至所述寄存模块;
所述寄存模块用于寄存所述当前统计周期对应的数量数据,每当接收到所述激励信号时,将上一个统计周期对应的数量数据发送至所述定时信号产生模块;
所述定时信号产生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上一个统计周期对应的数量数据,每当接收到所述激励信号时,根据所述上一个统计周期对应的数量数据生成超时标识;
所述后级模块用于在所述超时标识有效时调用所述存储模块中的所述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副本,在未接收到所述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对应的应答报文时发起超时重传,其中,被调用的所述数据报文的副本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数量时所述超时标识有效。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见,通过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首先,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在第二统计周期结束时,根据第一统计周期内统计的第一数量数据生成超时标识,所述第一数量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统计周期内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数量,所述超时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量的第一数据报文处于超时临界状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统计周期内发送完成的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报文,所述第一统计周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统计周期的上一个统计周期;然后,在所述超时标识有效且未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应答报文时,调用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执行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超时重传,其中,被调用的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数量时所述超时标识有效。无需存储时戳数据,可以基于一个统计周期内的数据报文的发送个数来判定是否需要超时重传,大大节省了存储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报文入队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报文出队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对本申请的背景技术及相关术语进行说明。
TCP协议要求在发送端每发送一个数据报文,就启动一个定时器并等待确认信息;接收端成功接收数据报文后返回应答报文,若在定时器超时前数据报文未能被确认,TCP就认为该数据报文已丢失或损坏,需要对该数据报文重新组织和重传。
TCP在发送数据报文后会保留一个副本,用于确认应答报文。在数据报文发送完成时记录时戳,将记录的时戳一同存储在副本信息中,通过比对时戳与当前的实时时戳,可判断应答报文是否超时,在超时时进行数据报文的重传。
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1对本申请实施例中TCP的超时重传机制进行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可见,设备A向设备B发送数据1时,会记录时戳1和待应答信息1,即将时戳1和对应于数据1的副本待应答信息1拼接后存入存储器,设备A向设备B发送数据2时,会记录时戳2和待应答信息2,即将时戳2和对应于数据2的副本待应答信息2拼接后存入存储器,设备B在接收到数据1后反馈相应的应答报文1,设备A可以在定时到达后,取出时戳1和待应答信息1完成超时判断,由于已接收到应答报文1,则设备A确定数据1传输完成,同理,设备A在定时到达后,取出时戳2和待应答信息2完成超时判断,由于未接收到应答报文2,则设备B确定需要进行数据2的超时重传。
可见,现有的数据传输过程需要记录每次数据发送的时戳,当数据发送量较大或者定时时长较长时,记录的时戳会较多,消耗大量的存储资源。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无需记录时戳,基于固定周期内数据报文的发送个数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超时重传,大大节省了存储资源,降低电路面积和功耗。
下面先结合图2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装置进行说明,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装置200包括前级模块210、计时模块220、统计模块230、寄存模块240、定时信号产生模块250、存储模块260和后级模块270。
其中,前级模块210分别连接存储模块260和统计模块230,存储模块260连接后级模块270,计时模块220分别连接统计模块230、寄存模块240和定时信号产生模块250,统计模块230还连接寄存模块240,寄存模块240还连接定时信号产生模块250,定时信号产生模块250还分别连接存储模块260和后级模块270。
其中,所述前级模块210用于发送数据报文,将所述数据报文的副本存储至所述存储模块260;
所述计时模块220用于每间隔一个统计周期时长产生一次激励信号,并发送至所述统计模块230、所述寄存模块240和所述定时信号产生模块250;
所述统计模块230用于统计每个统计周期内的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得到数量数据,每当接收到所述激励信号时,将当前统计周期对应的数量数据寄存至所述寄存模块240;
所述寄存模块240用于寄存所述当前统计周期对应的数量数据,每当接收到所述激励信号时,将上一个统计周期对应的数量数据发送至所述定时信号产生模块250;
所述定时信号产生模块250用于接收所述上一个统计周期对应的数量数据,每当接收到所述激励信号时,根据所述上一个统计周期对应的数量数据生成超时标识;
所述后级模块270用于在所述超时标识有效时调用所述存储模块260中的所述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副本,在未接收到所述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对应的应答报文时发起超时重传,其中,被调用的所述数据报文的副本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数量时所述超时标识有效。
具体的,前级模块210可以发送数据报文,将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副本保存至存储模块260中。
具体的,计时模块220可以为计时器,可以输入系统时钟,分频后产生基础时钟周期脉冲,每计满一个统计周期就产生激励信号,所述激励信号用于使数据出队。
具体的,统计模块230可以统计每个统计周期内写入存储模块260的数据报文的副本的个数,举例来说,当有数据报文的副本写入存储模块260时,统计模块230内的计数器加一,当接收到来自计时模块220的激励信号时,将该统计周期统计的数量数据出队送至寄存模块240中,同时将计数器清零,开始下一个统计周期的计数。
具体的,寄存模块240在接收到来自计时模块220的激励信号时,将上一统计周期寄存的数量数据发送至定时信号产生模块250,同时将来自统计模块230的当前统计周期的数量数据寄存,寄存方式可以理解为打拍寄存。
具体的,定时信号产生模块250可以在接收到来自计时模块220的激励信号和来自寄存模块240的上一统计周期的数量数据时产生超时标识,具体的,定时信号产生模块250内可以设置一个预设计数,预设计数最初始的值为0,在接收到激励信号时,将上一统计周期的数量数据赋值给预设计数,预设计数表示当前存储模块260中到达预设时长的数据报文的副本的数量,即处于超时临界状态的数据报文的副本的个数,当预设计数不为0时,产生超时标识,并且此时超时标识有效,告知后级模块270存储模块260中存在处于超时临界状态的数据报文的副本,当存储模块260中处于超时临界状态的数据报文的副本被调用取走时,预设计数同步减一,直到预设计数变为0时,超时标识无效,表示此时存储模块260中没有处于超时临界状态的数据报文的副本。
具体的,后级模块270用于在每个数据报文的副本到达预设时长时确定其对应的应答报文是否已经接收到,如果已经接收到其对应的应答报文,则产生完成信号表示该数据报文传输完成,如果未接收到其对应的应答报文,则使前级模块210重新发送其对应的数据报文。
可见,通过上述数据传输装置,只需要设置定时模块产生周期脉冲,统计每个统计周期内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即可实现超时判断,逻辑判断简单,占用存储资源少,大大节省了存储资源。
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数据报文入队的流程进行说明,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报文入队的流程示意图,数据入队涉及统计模块、定时模块、寄存模块,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统计模块统计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副本的个数。
步骤302,计时模块是否生成激励信号并发送。
其中,若否,则返回步骤301;若是,则执行步骤303。
步骤303,将寄存模块寄存的上一个统计周期的数量数据发送至定时信号产生模块。
步骤304,寄存模块寄存来自统计模块的当前周期的数量数据。
步骤305,将统计模块的统计值清零。
上述未详细说明的步骤可以参见图2中装置模块的功能性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数据报文出队的流程进行说明,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报文出队的流程示意图,数据出队涉及定时模块、定时信号产生模块、存储模块,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计时模块是否生成激励信号并发送。
其中,若是,则执行步骤402;若否,则跳至步骤403。
步骤402,更新定时信号产生模块中的预设计数。
其中,可以将来自寄存模块的上一个统计周期的数量数据赋值给预设计数。
步骤403,预设计数是否为0。
其中,在预设计数为0时,结束流程,此时不存在需要超时重传的数据报文;在预设计数不为0时,执行步骤404。
步骤404,输出超时标识。
步骤405,在存储器中每个处于超时临界状态的数据报文的副本被取走时,所述预设计数依次减一,返回步骤403。
上述未详细说明的步骤可以参见图2中装置模块的功能性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可见,通过计时模块产生激励信号,可以获取统计周期内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副本的数量,无需记录每一个数据报文发送时的时戳,大大存储资源。
在了解了本申请的软硬件架构以及相应工作流程后,下面结合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在第二统计周期结束时,根据第一统计周期内统计的第一数量数据生成超时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数量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统计周期内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数量,所述超时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量的第一数据报文处于超时临界状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统计周期内发送完成的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报文,所述第一统计周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统计周期的上一个统计周期。可以理解的是,数据传输过程为基于TCP协议的数据传输,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502,在所述超时标识有效且未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应答报文时,调用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执行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超时重传。
其中,被调用的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数量时所述超时标识有效。
通过上述数据传输方法,无需存储时戳数据,可以基于一个统计周期内的数据报文的发送个数来判定是否需要超时重传,大大节省了存储资源。
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在第一统计周期内统计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得到第一数量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在数据报文开始发送时确定第一统计周期开始,在生成计时模块的激励信号后,确定第一统计周期结束,将期间统计到的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作为所述第一数量数据。
步骤602,在所述第一统计周期结束时,将所述第一数量数据寄存在寄存区域,将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存储在存储区域。
其中,寄存区域可以为寄存模块,存储区域可以为存储模块。
步骤603,在第二统计周期内统计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得到第二数量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数量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统计周期内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统计周期结束后确定第二统计周期开始,在生成计时模块的激励信号后,确定第二统计周期结束,将期间统计到的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数量作为所述第二数量数据。
步骤604,在所述第二统计周期结束时,将所述第二数量数据寄存在所述寄存区域,将第二数据报文的副本存储在所述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统计周期内发送完成的所述第二数量的数据报文。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数量数据在寄存入所述寄存区域的同时,第一数量数据从所述寄存区域出队。
步骤605,在第二统计周期结束时,从所述寄存区域调用所述第一数量数据以生成超时标识。
步骤606,根据所述超时标识从所述存储区域依次调用所述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
步骤607,在所述被调用的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数量且未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所述应答报文时,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重新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其中,超时标识有效与否可以取决于预设计数是否为0,具体的,可以在生成所述超时标识时同步将所述第一数量赋值给预设计数;然后,每从所述存储区域调用一个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则所述预设计数减一,在所述预设计数为0时,所述超时标识无效,在所述预设计数不为0时,超时标识有效。
步骤608,在所述超时标识有效且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所述应答报文时,生成第一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传输完成。
可见,通过上述数据传输方法,无需记录时戳,基于固定周期内数据报文的发送个数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超时重传,大大节省了存储资源,降低电路面积和功耗。
上述方法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可以参见图5中部分或全部方法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下面结合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和存储器703,所述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电子设备700还可以包括总线704,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和存储器7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704相互连接,总线7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总线7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所述存储器70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上述图5、图6中所描述的全部或部分方法。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上述电子设备可以搭载数据处理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方法实施例与装置实施例为相同技术构思的不同呈现形式,因此,本申请中方法实施例部分的内容应同步适配于装置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全部或部分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该芯片可以搭载上述数据传输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 ,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前级模块、计时模块、统计模块、寄存模块、定时信号产生模块、存储模块和后级模块;所述前级模块用于发送数据报文,将所述数据报文的副本存储至所述存储模块;所述计时模块用于每间隔一个统计周期时长产生一次激励信号,并发送至所述统计模块、所述寄存模块和所述定时信号产生模块;所述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每个统计周期内的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得到数量数据,每当接收到所述激励信号时,将当前统计周期对应的数量数据寄存至所述寄存模块;所述寄存模块用于寄存所述当前统计周期对应的数量数据,每当接收到所述激励信号时,将上一个统计周期对应的数量数据发送至所述定时信号产生模块;所述定时信号产生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上一个统计周期对应的数量数据,每当接收到所述激励信号时,根据所述上一个统计周期对应的数量数据生成超时标识;所述后级模块用于在所述超时标识有效时调用所述存储模块中的所述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副本,在未接收到所述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对应的应答报文时发起超时重传,其中,被调用的所述数据报文的副本的数量小于第一数量时所述超时标识有效;所述方法包括:
在基于传输控制协议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在通过所述计时模块确定第二统计周期结束时,通过所述定时信号产生模块根据所述统计模块在第一统计周期内统计的第一数量数据生成所述超时标识,所述第一数量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统计周期内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数量,所述超时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量的第一数据报文处于超时临界状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统计周期内发送完成的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报文,所述第一统计周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统计周期的上一个统计周期;
在所述超时标识有效且未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应答报文时,通过所述后级模块调用所述存储模块中的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执行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超时重传,其中,被调用的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数量时所述超时标识有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基于传输控制协议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在通过所述计时模块确定第二统计周期结束时,通过所述定时信号产生模块根据所述统计模块在第一统计周期内统计的第一数量数据生成所述超时标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超时标识有效且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所述应答报文时,生成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传输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基于传输控制协议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在通过所述计时模块确定第二统计周期结束时,通过所述定时信号产生模块根据所述统计模块在第一统计周期内统计的第一数量数据生成所述超时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统计模块在所述第一统计周期内统计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得到所述第一数量数据;
在通过所述计时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统计周期结束时,通过所述统计模块将所述第一数量数据寄存在所述寄存模块的寄存区域,将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存储在所述存储模块的存储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基于传输控制协议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在通过所述计时模块确定第二统计周期结束时,通过所述定时信号产生模块根据所述统计模块在第一统计周期内统计的第一数量数据生成所述超时标识,包括:
在通过所述计时模块确定所述第二统计周期结束时,通过所述定时信号产生模块从所述寄存区域调用所述第一数量数据以生成所述超时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超时标识有效且未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应答报文时,通过所述后级模块调用所述存储模块中的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执行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超时重传,包括:
通过所述后级模块根据所述超时标识从所述存储区域依次调用所述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
在所述被调用的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数量且未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所述应答报文时,通过所述后级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重新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定时信号产生模块在生成所述超时标识时同步将所述第一数量赋值给预设计数;
每从所述存储区域调用一个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则所述预设计数减一,在所述预设计数为0时,所述超时标识无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通过所述计时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统计周期结束时,通过所述统计模块将所述第一数量数据寄存在所述寄存模块的寄存区域,将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副本存储在所述存储模块的存储区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统计模块在所述第二统计周期内统计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得到第二数量数据,所述第二数量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统计周期内发送完成的数据报文的数量;
在通过所述计时模块确定所述第二统计周期结束时,通过所述统计模块将所述第二数量数据寄存在所述寄存区域,将第二数据报文的副本存储在所述存储区域,所述第二数据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统计周期内发送完成的所述第二数量的数据报文。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前级模块、计时模块、统计模块、寄存模块、定时信号产生模块、存储模块和后级模块;
所述前级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存储模块和所述统计模块,所述存储模块连接所述后级模块,所述计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统计模块、所述寄存模块和所述定时信号产生模块,所述统计模块还连接所述寄存模块,所述寄存模块还连接所述定时信号产生模块,所述定时信号产生模块还分别连接所述存储模块和后级模块;
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980295.8A 2022-08-16 2022-08-16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Active CN1150654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0295.8A CN115065442B (zh) 2022-08-16 2022-08-16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0295.8A CN115065442B (zh) 2022-08-16 2022-08-16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5442A CN115065442A (zh) 2022-09-16
CN115065442B true CN115065442B (zh) 2022-11-18

Family

ID=83208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0295.8A Active CN115065442B (zh) 2022-08-16 2022-08-16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6544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8845A (zh) * 2014-06-30 2014-09-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283716A (zh) * 2014-10-22 2015-01-14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711514A (zh) * 2020-06-02 2020-09-25 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请求超时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11786748A (zh) * 2019-08-29 2020-10-16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和系统、网卡、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2436994A (zh) * 2020-11-17 2021-03-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436924A (zh) * 2020-11-17 2021-03-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48504A1 (zh) * 2018-02-05 2019-08-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0185133A1 (en) * 2019-03-14 2020-09-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ling timeout events for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8845A (zh) * 2014-06-30 2014-09-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283716A (zh) * 2014-10-22 2015-01-14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786748A (zh) * 2019-08-29 2020-10-16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和系统、网卡、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1711514A (zh) * 2020-06-02 2020-09-25 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请求超时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12436994A (zh) * 2020-11-17 2021-03-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436924A (zh) * 2020-11-17 2021-03-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5442A (zh) 202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77210A (en) Remote booting of an operating system by a network
JPS5836049A (ja) 情報通信方法および情報通信システム
US8788689B2 (en) Techniques for improved clock offset measuring
CN111683252B (zh) 一种服务器以及一种视频压缩图像的输出系统和方法
TW451136B (en)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device and electronic machine
JPS63220631A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ノード装置
US717796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w-overhead monitoring of transmit queue empty status
CN115065442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JP2000083053A (ja) プログラム内蔵方式パケット処理装置
CN109728879B (zh) 串口突发接入应用层slip协议报文同步纠错方法
CN115604052B (zh) 车辆通讯交互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erf et al. RFC0675: Specification of Internet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gram
CN112039835A (zh) 自适应轮询时间估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98217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2351049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47046B (zh) 业务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EP0190951B1 (fr) Procédé d'échange de messages dans un réseau en anneau et dispositif permettant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édé
TW561740B (en) Network connecting device and data packet transferring method
JP3408495B2 (ja) 再送電文二重通知防止方法
JP2965020B2 (ja) 専用処理インタフェースを持つsar
CN113750517B (zh) 键盘操作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键盘操作执行方法及装置
CN116795756B (zh) 一种基于串口通讯的帧数据流软件接收方法
CN112751873B (zh) 蓝牙midi数据转换方法、电路及存储介质
JP3058010B2 (ja) プロセッサ間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16266164A (zh) 数据传输方法、dma设备、装置、通信外设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