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0280A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0280A
CN115050280A CN202210771990.3A CN202210771990A CN115050280A CN 115050280 A CN115050280 A CN 115050280A CN 202210771990 A CN202210771990 A CN 202210771990A CN 115050280 A CN115050280 A CN 1150502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device
membrane
film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19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50280B (zh
Inventor
陈木清
杨雁
钟彩娇
李俊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7199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02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0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0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50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02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0875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y means of one or more refracting elements
    • G02B26/0883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y means of one or more refracting elements the refracting element being a pris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显示模组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覆盖发光器件,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之间固定设置有多个棱镜;在宽视角显示模式下,第一膜片不通电,第一膜片的弹性系数为A,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线经过棱镜,朝远离该发光器件的中心出射;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第一膜片通电,第一膜片的弹性系数为B,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线经过棱镜,朝靠近该发光器件的中心出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模组。本发明不仅可以保证高品质的显示效果,还可以实现宽视角和窄视角的自由切换,达到防窥的目的。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Micro LED(微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是指以自发光的微米量级的LED为发光像素单元,将其组装到驱动面板上形成高密度LED阵列的显示技术。由于Micro LED具有尺寸小、集成度高和自发光等特点,其在显示方面与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和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电激光显示)相比在亮度、分辨率、对比度、能耗、使用寿命、响应速度和热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用户不仅对Micro LED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有更高的追求,同时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由于Micro LED显示设备的制程工艺中存在巨量转移等成本技术瓶颈,还无法实现量产,故防窥性能方面的功能还少有研究,即现有的Micro LED显示技术还无法满足用户对于高品质显示效果和防窥性能的需求。
因此,提供一种既具有高品质的显示效果,又能够实现宽视角和窄视角的自由切换,以达到防窥的目的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Micro LED等微米量级的LED作为像素单元的显示装置中,无法在保证显示高品质的同时实现防窥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覆盖发光器件,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之间固定设置有多个棱镜;第一膜片的两端分别与衬底基板固定,第二膜片的两端分别与衬底基板固定;显示模组的显示模式包括宽视角显示模式和窄视角显示模式;在宽视角显示模式下,第一膜片不通电,第一膜片的弹性系数为A,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线经过棱镜,朝远离该发光器件的中心出射;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第一膜片通电,第一膜片的弹性系数为B,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线经过棱镜,朝靠近该发光器件的中心出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中,通过在发光器件的出光方向上设置覆盖发光器件的第一膜片、第二膜片以及固定设置于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之间的多个棱镜,将第一膜片设计为在通电和不通电状态向弹性系数可变的膜片,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体现在该膜片是处于松弛还是绷紧的不同状态上,对第一膜片通电后,第一膜片由松弛状态变为绷紧收缩的状态(或者第一膜片通电后,第一膜片由绷紧状态变为松弛状态),排列在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之间的多个棱镜的位置发生变化,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线在棱镜上的入射点发生变化,进而可以改变经棱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的方向,实现宽视角和窄视角的不同显示模式的自由切换。并且本发明的第一膜片、第二膜片以及固定设置于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之间的多个棱镜均为透光性较好的材质,对发光器件的出光亮度的影响较小,改变的仅仅是出光的角度,因此可以有效保证显示模组高品质的显示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显示模组在宽视角显示模式下的光线传输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显示模组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的光线传输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光线分别经过相邻两个棱镜的传输路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光线分别经过相邻两个棱镜的传输路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和图4中棱镜的位置和角度对比图;
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膜片内部多晶体材料中电畴结构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线经棱镜偏折的一种传输路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线经棱镜偏折的另一种传输路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多个棱镜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1中多个棱镜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多个棱镜的截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的显示模组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的光线传输示意图;
图20是图17中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D-D’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中E-E’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中F-F’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结合参考图1-图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显示模组在宽视角显示模式下的光线传输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显示模组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的光线传输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000,包括:衬底基板10和位于衬底基板10上的多个发光器件20;
发光器件20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覆盖发光器件20,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固定设置有多个棱镜303;
第一膜片301的两端分别与衬底基板10固定,第二膜片302的两端分别与衬底基板10固定;
显示模组000的显示模式包括宽视角显示模式和窄视角显示模式;
如图3所示,在宽视角显示模式下,第一膜片301不通电,第一膜片301的弹性系数为A,发光器件20的出射光线L1经过棱镜303,朝远离该发光器件20的中心20A出射;
如图4所示,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第一膜片301通电,第一膜片301的弹性系数为B,发光器件20的出射光线L1经过棱镜303,朝靠近该发光器件20的中心20A出射。可选的,发光器件20的中心20A可以理解为发光器件20的几何中心。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00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为micro LED(微发光二极管)或者mini 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等中的任一种。显示模组000包括衬底基板10和位于衬底基板10上的多个发光器件20,衬底基板10可以作为显示模组000其他结构的承载基板使用,多个发光器件20设置于衬底基板10一侧,可选的,衬底基板10中还可以包括驱动电路层(图中未示意),驱动电路层用于设置驱动线路,实现与发光器件20的电连接,为发光器件20提供驱动信号使其实现发光效果。可选的,本实施例的发光器件20可以包括mini 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cro LED(微型发光二极管)及其组合等,其中,micro LED和mini-LED比传统LED小,尺寸约为传统LED尺寸的1/5,microLED、mini LED显示技术是一种自发光技术,其优点包括低功耗、高亮度、超高解析度与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快、超省电、寿命较长、效率较高等。micro LED技术即LED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指的是在一个芯片上集成的高密度微小尺寸的LED阵列,如LED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可定址、单独驱动点亮,将像素点距离从毫米级降低至微米级。该技术将传统的无机LED阵列微小化,每个尺寸在10um左右尺寸的LED像素点均可以被独立的定位、点亮。原本小间距LED的尺寸可进一步缩小至10微米量级。micro LED的显示方式十分直接,将10微米左右尺寸的LED芯片连接到带有驱动电路结构的衬底基板10上,从而实现对每个芯片放光亮度的精确控制,进而实现图像显示。新型micro LED从原有的300-1000微米的典型尺寸缩小到1-100微米,使之在同等面积的芯片上可以获得更高的集成数量。因LED自发光的显示特性,极大地提高了micro LED显示设备的光电转换效率,可以实现低能耗或高亮度的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图1仅是以多个发光器件20阵列排布于衬底基板10的一侧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具体实施时,多个发光器件20在衬底基板10上的排布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包括其他排布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000中,在发光器件20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覆盖发光器件20,可选的,如图2所示,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可以呈弧形状或者呈拱形状或其他形状覆盖在发光器件20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第一膜片301的两端分别与衬底基板10固定,第二膜片302的两端分别与衬底基板10固定,从而实现了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1分别与衬底基板10表面的固定。可选的,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的端部可以通过粘性较高的透明胶质材料实现与衬底基板10的固定效果,或者还可以为其他固定方式,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图中以第一膜片301位于第二膜片302远离发光器件20的一侧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具体实施时,第一膜片301还可以位于第二膜片302靠近发光器件20的一侧。本实施例的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固定设置有多个棱镜303,如图2所示,多个棱镜303可以沿第一膜片301的一个端部指向另一个端部的方向依次排列在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并使得棱镜303与第一膜片301接触的位置固定,棱镜303与第二膜片302接触的位置固定,进而实现多个棱镜303在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的固定效果。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固定设置于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的多个棱镜可以为微棱镜结构,微棱镜结构的棱镜指的是每个尺寸可以做到1um级别(每平方厘米10000个棱镜)的棱镜303,满足制作于micro LED(新型micro LED的尺寸一般在1-100微米左右)等微型发光器件20上方的需求。
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000的显示模式包括宽视角显示模式和窄视角显示模式。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000的宽视角显示模式和窄视角显示模式的转换可以通过覆盖在发光器件20上方的第一膜片301、第二膜片302、多个棱镜303构成的视角转换组件来实现。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中至少第一膜片301为在通电与不通电状态下,弹性系数可变的材料制作,具体为,如图3所示,在宽视角显示模式下,第一膜片301不通电,第一膜片301的弹性系数为A,发光器件20的出射光线L1本身的出射光线L1为广视角的光线,发光器件20的出射光线L1从图3中的棱镜303上的位置303A入射至棱镜303内,经过在棱镜303内的折射,还是朝远离该发光器件20的中心20A出射,形成宽视角的视角范围。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和图5所示,图5是图3中光线分别经过相邻两个棱镜的传输路径放大结构示意图,此时朝远离该发光器件20的中心20A出射指的是光线L1经过棱镜303后不发生偏折或者即使偏折也是朝远离发光器件20中心20A的方向偏折,而不是朝靠近发光器件20中心20A的方向偏折。
如图4所示,当显示模组000需要具有防窥效果时,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可以给第一膜片301通电,第一膜片301的弹性系数在通电后改变,第一膜片301的弹性系数变为B,假设第一膜片301在不通电时处于松弛状态且弹性系数为A,则第一膜片301在通电后,由于电致收缩效应,第一膜片301在通电后变为绷紧状态且弹性系数为B。因第一膜片301处于绷紧状态,即第一膜片301发生收缩而拉扯位于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的棱镜303,棱镜303在第一膜片301的一端指向第一膜片301另一端的方向上的间隔空间大小发生变化,即棱镜303因第一膜片301的绷紧收缩发生位移变化,原本发光器件20的出射光线L1是从图3中的棱镜303上的位置303A入射至棱镜303内,经过棱镜303,朝远离该发光器件20的中心20A出射,虽然发光器件20本身的出射光线L1为广视角的光线,但是现在因棱镜303的位移发生变化后,同样的发光器件20的出射光线L1在棱镜303上的入射位置发生变化,如从图4中的棱镜303上的位置303B入射至棱镜303内,入射位置303B的改变,使得光线L1在棱镜303的折射方向发生变化,经过棱镜303的折射,朝靠近该发光器件20的中心20A出射,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和图6所示,图6是图4中光线分别经过相邻两个棱镜的传输路径放大结构示意图,此时朝靠近该发光器件20的中心20A出射指的是光线L1经过棱镜303后发生偏折或者偏折角度较大,朝靠近发光器件20中心20A的方向偏折,而不是朝远离发光器件20中心20A的方向偏折。即第一膜片301通电后弹性系数改变,引起第一膜片301绷紧收缩,进而使得棱镜303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能够通过棱镜303的位置变化改变从棱镜303出射的光线方向,缩减光线L1的出射角度(聚光功能),即在第一膜片301通电后,发光器件20发出的光线L1经过该第一膜片301、多个棱镜303、第二膜片302后,该光线L1能够被聚拢集中,有效减少了大视角的出射光线,以较小的出射角射出,缩小了视角范围,实现窄视角的防窥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窄视角显示模式下,因第一膜片301处于绷紧状态,发生收缩而拉扯位于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的棱镜303,棱镜303在第一膜片301的一端指向第一膜片301另一端的方向上的间隔空间大小发生变化,即棱镜303因第一膜片301的绷紧收缩发生位移变化,指的是如图5所示,在第一膜片301处于松弛状态时,相邻两个棱镜303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W1,当第一膜片301通电后,第一膜片301绷紧收缩带动相邻两个棱镜303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变为W2,W2大于W1,由于多个棱镜303排布于圆弧形或者拱形的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因此相邻两个棱镜303的中心点距离之间的变化也是的棱镜303的偏转方向发生变化,如图7所示,图7是图3和图4中棱镜的位置和角度对比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7进行了透明度填充),虚线的棱镜303表示第一膜片301未通电时的位置和角度,虚线的光线L1表示第一膜片301未通电时的传输路径,实线的棱镜303表示第一膜片301通电后的位置和角度,实线的光线L1表示第一膜片301通电时的传输路径,进而导致宽视角和窄视角不同显示模式下,从发光器件20同方向出射的光线L1在同一个棱镜303上的入射点的位置发生变化,由图5的入射点303A变为图6的入射点303B,进而光线L1从棱镜303出射的偏转方向也会不同,从而可以实现宽视角和窄视角的不同的视角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3和图4中仅以光线L1的走向示意发光器件20的出射光线的走向,并不表示发光器件20的出光是具体的几条光线L1,发光器件20的出射光线是不可数的。
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000中,通过设置第一膜片301、第二膜片302以及固定设置于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的多个棱镜303,将第一膜片301设计为在通电和不通电状态向弹性系数可变的膜片,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体现在该膜片是处于松弛还是绷紧的不同状态上,对第一膜片301通电后,第一膜片301由松弛状态变为绷紧收缩的状态(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膜片301通电后,第一膜片301由绷紧状态变为松弛状态),排列在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的多个棱镜303的位置发生变化,发光器件20的出射光线L1在棱镜303上的入射点发生变化,进而可以改变经棱镜303折射后的出射光线L1的方向,实现宽视角和窄视角的不同显示模式的自由切换。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一膜片301、第二膜片302以及固定设置于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的多个棱镜303均为透光性较好的材质,对发光器件20的出光亮度的影响较小,改变的仅仅是出光的角度,因此可以有效保证显示模组000高品质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图中仅是示例性画出显示模组000的结构,具体实施时,显示模组000中还可以包括其他能够实现和提高显示效果的结构,如衬底基板10上的反射层、相邻发光器件20之间的遮光结构、封装结构等,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micro LED的显示模组的结构进行理解,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7和图8,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膜片内部多晶体材料中电畴结构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膜片301包括电致收缩膜片。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第一膜片301可以为在通电和不通电状态下弹性系数可变的制作材料制作,如第一膜片301包括电致收缩膜片,或者第一膜片301还可以为电活性聚合物制得的弹性膜片。第一膜片301为电致收缩膜片时,由于电致收缩膜片是大量分散粒子组成的网状结构聚合物,通常具有纤维的性质,因此具有质轻、制造简单的优点。第一膜片301还可以为电活性聚合物制得的弹性膜片,电活性聚合物是一种智能材料,具有特殊的电性能和机械性能,在受到电场刺激后产生微小形变。以第一膜片301为电致收缩膜片为例,电致收缩膜片一般采用多晶体材料如锆钛酸铅陶瓷等制作,该多晶体中正负离子排列的不对称和晶胞正负电荷重心的不重合形成电偶极矩,这些电偶极矩在某些区域内方向一致成为电畴结构,如图8所示,电畴结构具有一定的极化效应,并且沿极化方向的长度往往与其他方向不同。当第一膜片301未通电时,电畴在晶体上杂乱分布(如图8中的左图示意),其极化效应相互抵消,材料内极化强度为零。当第一膜片301通电即有外加电场E作用后,其极化方向(图中箭头K的方向)尽量转到与外电场E方向一致,沿着外电场E方向,一个分子的正极与另一个分子的负极衔接,由于正负极相互吸引,使整个材料内在外电场方向发生收缩,直到其内部的弹性力与电场力平衡为止,因此该材料沿外电场方向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则该材料制作的第一膜片301发生电致伸缩效应,即第一膜片301发生弹性形变,其本身的弹性系数发生改变。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仅是以第一膜片301采用的材料为弹性系数可变的材料时,可以为电致收缩膜片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具体实施时,第一膜片301的制作材料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弹性系数可变的材料,如零维二维的压电材料等,本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7、图9-图10,图9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线经棱镜偏折的一种传输路径示意图,图10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线经棱镜偏折的另一种传输路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固定设置于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的棱镜303包括三棱镜,三棱镜包括第一顶角3030、与第一顶角3030相对的第一底部3031、形成第一顶角3030的第一邻边3032和第二邻边3033;
第一膜片301位于第二膜片302背离发光器件20的一侧;
第一顶角3030与第二膜片302固定,第一底部3031与第一膜片301固定;
在宽视角显示模式下,第一膜片301不通电,发光器件20的出射光线L1经第一顶角3030入射至三棱镜,从第一底部3031出射后,朝远离该发光器件20的中心20A出射;
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第一膜片301通电,第一膜片301膨胀或收缩;发光器件20的出射光线L1经第一邻边3032入射至三棱镜,从第一底部3031出射后,朝靠近该发光器件20的中心20A出射。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固定设置于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的多个棱镜303可以为三棱镜,即如图1所示,多个三棱镜条沿第一膜片301的一端指向第一膜片301的另一端依次排布。三棱镜包括第一顶角3030、与第一顶角3030相对的第一底部3031、形成第一顶角3030的第一邻边3032和第二邻边3033。当第一膜片301位于第二膜片302远离发光器件20的一侧时,三棱镜的第一顶角3030与第二膜片302固定,三棱镜的第一底部3031与第一膜片301固定,从而实现将多个棱镜303固定于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保证棱镜303与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的固定效果。可选的,当第二膜片302位于第一膜片301远离发光器件20的一侧时,三棱镜的第一顶角3030与第一膜片301固定,三棱镜的第一底部3031与第二膜片302固定,从而实现将多个棱镜303固定于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保证棱镜303与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的固定效果,即三棱镜的第一顶角3030相比于三棱镜的第一底部3031更靠近发光器件20,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的位置。
如图9所示,当光线L1经过三棱镜的第一顶角3030时,光线L1会垂直经过该第一顶角3030,并沿着第一底部3031上的经过该第一顶角3030的垂线的方向直接从第一底部3031出射,因此当显示模组000在宽视角显示模式时,第一膜片301不通电,发光器件20的出射光线L1经第一顶角3030入射至三棱镜,然后会沿着第一底部3031上的经过该第一顶角3030的垂线的方向直接从第一底部3031出射,光线L1经过该三棱镜后不发生偏折,直接朝远离该发光器件20的中心20A出射,形成宽视角显示效果。
如图10所示,当光线L1从三棱镜的一个边缘入射,会在三棱镜内发生折射,并从另一边缘出射,如光线L1经第一邻边3032入射至三棱镜,在第一邻边3032表面发生折射,会从第一底部3031的表面进行二次折射后出射。因此当显示模组000在窄视角显示模式时,第一膜片301通电,第一膜片301膨胀或收缩,三棱镜的位置发生变化,发光器件20的出射光线L1经第一邻边3032入射至三棱镜后发生折射,从第一底部3031二次折射后出射,朝靠近该发光器件20的中心20A出射,形成缩小视角的窄视角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11和图12,图11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顶角3030与第二膜片302通过第一光学胶层401固定,第一底部3031与第一膜片301通过第二光学胶层402固定。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设置的多个棱镜303可以通过透过率高的胶层实现固定,具体为通过在第一膜片301的一侧涂覆第二光学胶层402,将棱镜303的第一底部3031通过该第二光学胶层402粘合固定在第一膜片301上,通过在第二膜片302的一侧涂覆第一光学胶层401,将粘合有多个棱镜303的第一膜片301与该涂覆有第一光学胶层401的第二膜片302对置,使得棱镜303中与其第一底部3031相对的第一顶角3030粘合在第二膜片302的第一光学胶层401上,进而实现多个棱镜303分别与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的稳定的固定效果。
本实施例的第一光学胶层401和第二光学胶层402可以采用光学胶(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制作,OCA胶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在95%以上、胶结强度良好,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的优点,因此不仅可提高棱镜303与膜片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还可以利用其高透过率的特点避免影响发光器件20的出射光强度,进而有利于保证显示模组的显示品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1、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胶401与第二光学胶402的折射率与棱镜303的折射率相同。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设置于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的棱镜303分别通过第一光学胶层401与第二膜片302粘合固定,通过第二光学胶层402与第一膜片301粘合固定时,设置第一光学胶401与第二光学胶402的折射率与棱镜303的折射率相同或者相近,从而可以避免第一光学胶层401和第二光学胶层402的设置影响发光器件20出射的光线L1的传输方向,即光线L1的传输方向还是仅受第一膜片301是否通电以及棱镜303的折射控制。由于第一光学胶401与第二光学胶402的折射率与棱镜303的折射率相同,因此发光器件20的出射光线L1在第一光学胶层401朝向第一顶角3030的表面、在第二光学胶层402朝向第一底部3031的表面上均不会发生折射,而是不改变传输方向直接入射至棱镜303内,从棱镜303的第一底部3031出射后也直接穿过第二光学胶层402后出射,便于控制窄视角的视角范围,避免出现因光学胶层的设置影响显示模组000本身设置的视角范围的问题,进而有利于提高显示品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11、图12和图13-图16,图13是图11中多个棱镜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14是图11中多个棱镜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图15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多个棱镜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多个三棱镜包括等腰三棱镜或等边三棱镜中的至少一者。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固定设置于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的棱镜303可以为三棱镜,如图11和图13所示,多个三棱镜可以包括多个等腰三棱镜,或者如图11和图14所示,多个三棱镜可以包括多个等边三棱镜,或者,如图15和图16所示,多个三棱镜可以包括多个等腰三棱镜和多个等边三棱镜的组合。
本实施例中的棱镜303可以为等腰三棱镜,即棱镜303本身包括一个截面,该截面可以理解为沿垂直于其本身长度方向切割该棱镜得到的截面,截面可以为一个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即为三棱镜303的第一顶角,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可以对应三棱镜的第一邻边3032和第二邻边3033,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位置与第二膜片302粘合固定。
本实施例中的棱镜303可以为等边三棱镜,即棱镜303本身包括一个截面,该截面可以理解为沿垂直于其本身长度方向切割该棱镜得到的截面,截面可以为一个等,边三角形,该等边三角形的任意一个顶角即为三棱镜303的第一顶角,即等边三角形的一个顶角位置与第二膜片302粘合固定,与该顶角相对的底边与第一膜片301粘合固定。
本实施例中的棱镜303可以为等腰三棱镜和等边三棱镜的组合,如图15和图16所示,沿第一膜片301的端部朝发光器件20的中心20A靠近的方向,三棱镜的第一顶角3030逐渐缩小,即可以由等边三棱镜逐渐变为等腰三棱镜,或者还可以使三棱镜的第一顶角逐渐增大,即可以由等腰三棱镜逐渐变为等边三棱镜,从而可以灵活匹配不同的窄视角范围的需求。当沿第一膜片301的端部朝发光器件20的中心20A靠近的方向,三棱镜的第一顶角逐渐缩小,即可以由等边三棱镜逐渐变为等腰三棱镜,可以进一步提升发光器件20的中心位置的聚光效果,实现更好的防窥功能。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7和图18,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7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发光器件20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包括黑矩阵层50,黑矩阵层50包括多个遮光部501,沿平行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遮光部501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器件20之间。可选的,显示模组000还可以包括盖板60,盖板60位于黑矩阵层5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盖板60可以起到保护整个显示模组的作用。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模组000还可以包括黑矩阵层50,黑矩阵层50位于发光器件20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可选的,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覆盖住各个发光器件20后,还可以通过在第一膜片301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设置封胶层,以起到平坦和保护发光器件20所在膜层的作用。本实施例的发光器件20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包括黑矩阵层50,黑矩阵层50包括多个遮光部501,沿平行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遮光部501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器件20之间,遮光部501可以为多个沿第一方向X和沿第二方向Y分别延伸设置的条状结构,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上相互垂直,进而使得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遮光部501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器件20之间,可以减少相邻的发光器件20的颜色串扰问题,若发光器件20包括红色发光器件、蓝色发光器件和绿色发光器件,则在红色发光器件对应的相邻两侧设置遮光部501,可以使得红色发光器件不会与其他颜色的发光器件20发生串扰,有利于保证显示品质。
可选的,如图19所示,图19是图18中的显示模组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的光线传输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黑矩阵层50的遮光条501的设置,还可以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避免一部分可能存在大角度光线L2影响防窥效果。如图19所示,发光器件20的出射光线L1中,可能存在一部分光线没有从三棱镜303的第一邻边3032入射至三棱镜内,很有可能是从第二邻边3033入射或者从第一顶角3030的位置入射至三棱镜中,若将该部分从第二邻边3033或者从第一顶角3030的位置入射的光线定义为光线L2,此时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该部分光线L2会从第一底部3031折射出去,朝远离发光器件20的中心20A出射,因此本实施例的遮光部501的设置可以挡住该部分大角度光线L2的漏光,以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实现更好的防窥效果。
可选的,如图17-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多个发光器件20可以包括多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如多个蓝光发光器件、多个红光发光器件和多个绿光发光器件,多个蓝光发光器件、多个红光发光器件和多个绿光发光器件呈阵列分布。发光器件20均为Micro LED,其中,蓝光发光器件的自发光颜色为蓝色,红光发光器件的自发光颜色为红色,绿光发光器件的自发光颜色为绿色,从而实现显示模组000的全彩显示。
可选的,如图17和图20所示,图20是图17中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多个发光器件20的自发光颜色可以均为同一种颜色。显示模组000还可以包括颜色转换层70。颜色转换层70可以位于盖板60朝向衬底基板10的一侧。
进一步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有的发光器件20的自发光可以均为蓝色,颜色转换层70可以为QD(quantum dot,量子点)薄膜材料,QD薄膜的颜色转换层70包括多个红光量子点701、多个绿光量子点702和多个空白区域703,其中红光量子点701的粒径与红光波长相对应,绿光量子点702的粒径与绿光波长相对应。多个红光量子点701、多个绿光量子点702和多个空白区域703(空白区域703可以填充透明材料)分别与发光器件20一一对应。具体的,发光器件20发出的蓝光能够激发QD薄膜的颜色转换层70内的量子点,当发光器件20发出的蓝光照射到红光量子点701上时,红光量子点701受到激发后发出红色光;当发光器件20发出的蓝光照射到绿光量子点702上时,绿光量子点702受到激发后发出绿色光;当发光器件20发出的蓝光照射到空白区域703时,蓝光能够直接通过空白区域703,从而组成RGB三色光,实现Micro LED显示装置的全彩显示。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1和图22,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21中D-D’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21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衬底基板10朝向发光器件20的一侧包括多个电极组101,一个电极组101包括第一电极101A和第二电极101B;沿平行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电极101A和第二电极101B位于发光器件20的相对两侧;
第一膜片30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101A电连接,第一膜片301的一端与第二电极101B电连接;
第一膜片301通过电极组101通电。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由于第一膜片301可以为电致收缩膜片,需要通电改变其弹性系数,进而实现第一膜片301的收缩状态,使得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的棱镜303位移发生变化,进而实现宽视角显示模式和窄视角显示模式的灵活切换。因此本实施例在衬底基板10朝向发光器件20的一侧设置多个电极组101,一个电极组101可以与一个发光器件20对应,一个电极组101包括第一电极101A和第二电极101B;沿平行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一个电极组101的第一电极101A和第二电极101B可以分别设置于与其对应的一个发光器件20的相对两侧,如图22所示,沿第二方向Y,一个电极组101的第一电极101A和第二电极101B可以分别设置于与其对应的一个发光器件20的相对两侧。本实施例的第一膜片20和德尔膜片302覆盖住发光器件20时,第一膜片30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101A电连接,第一膜片301的一端与第二电极101B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电极组101为第一膜片301通电,实现第一膜片301的电致收缩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电极组101中的第一电极101A和第二电极101B可以与衬底基板10内的驱动电路层(图中未示意)电连接,通过驱动电路层内的信号走线为该一个电极组101的第一电极101A和第二电极101B输入不同的电压信号,进而使得第一膜片301的两端电压值不同形成电场,在该电场作用下,第一膜片301发生电致收缩效应,弹性系数发生改变,进而实现显示模组000的宽视角和窄视角模式的切换。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膜片302的制作材料可以与第一膜片301的制作材料相同,即第二膜片302也可以为电致收缩膜片,通过与其电连接的其他电极组实现第二膜片302的弹性系数的变化,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可以同时通电或者不通电实现相对移动,使得棱镜303在第一膜片301和第二膜片302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于第二膜片302的设置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可参考第一膜片301的结构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3和图24,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4是图23中E-E’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23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衬底基板10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扫描线G和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数据线S,扫描线G和数据线S交叉绝缘限定出发光器件20所在区域;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
沿第二方向Y,多个发光器件20依次排列形成一个发光器件列20L;
同一个发光器件列20L对应的电极组20连接同一条电压信号线J,电压信号线J沿第二方向Y延伸。
可选的,同一个发光器件列20L对应的电极组20中的第一电极101A连接同一条第一电压信号线J1,同一个发光器件列20L对应的电极组20中的第二电极101B连接同一条第二电压信号线J2,第一电压信号线J1和第二电压信号线J2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模组000中的衬底基板10上设置与第一膜片301的两端电连接的第一电极101A和第二电极101B,则显示模组000还可以设置有电压信号线J,如与第一电极101A电连接的第一电压信号线J1、与第二电极101B电连接的第二电压信号线J2,通过第一电压信号线J1为第一电极101A输入电压信号,通过第二电压信号线J2为第二电极101B输入电压信号,使得一个电极组101的第一电极101A和第二电极101B的电压值不同,形成电场,在该电场作用下,第一膜片301发生电致收缩效应,弹性系数发生改变,进而实现显示模组000的宽视角和窄视角模式的切换。
本实施例的衬底基板10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扫描线G和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数据线S,扫描线G和数据线S交叉绝缘限定出发光器件20所在区域,衬底基板10可以包括多个驱动晶体管T,通过驱动晶体管T的栅极连接扫描线G,通过驱动晶体管T的源极连接数据线S,通过驱动晶体管T的漏极连接像素电极P,像素电极P与发光器件20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扫描线G、数据线S与发光器件20的电连接结构,图23中的一个发光器件20位置未示意第一膜片、第二膜片、棱镜等结构),在扫描线G给入的扫描驱动信号下使得驱动晶体管T导通,进而将数据线S提供的数据信号传输至各个发光器件20,实现为发光器件20提供驱动信号,通过数据信号的大小不同来控制发光器件20的发光亮度,进而而实现显示模组000的发光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的多个发光器件20可以呈阵列排布,沿第二方向Y,多个发光器件20依次排列形成一个发光器件列20L。设置同一个发光器件列20L对应的电极组20连接同一条电压信号线J,电压信号线J沿第二方向Y延伸,具体为,同一个发光器件列20L对应的电极组20中的第一电极101A连接同一条第一电压信号线J1,同一个发光器件列20L对应的电极组20中的第二电极101B连接同一条第二电压信号线J2,第一电压信号线J1和第二电压信号线J2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从而可以实现同一个发光器件列20L对应的第一膜片301可以共同控制收缩状态,实现同一个发光器件列20L的多个第一膜片301的弹性系数的变化基本一致,进而实现显示模组000的宽视角和窄视角模式的切换。
进一步可选的,如图23和图24所示,第一电压信号线J1和第二电压信号线J2位于衬底基板10中,且可以同层设置,第一电压信号线J1和第二电压信号线J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不交叠,进而有利于减小整个显示模组000的厚度。
进一步可选的,如图25和图26所示,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第一电压信号线与第一电极的电连接结构,第二电压信号线与第二电极的电连接结构,图25中的一个发光器件列的位置未示意第一膜片、第二膜片、棱镜等结构,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25进行了透明度填充),图26是图25中F-F’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一电压信号线J1和第二电压信号线J2位于衬底基板10中,且可以异层设置,第一电压信号线J1和第二电压信号线J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可以减少第一电压信号线J1和第二电压信号线J2在显示模组000中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提高显示模组000的透过率,进而更好的提升显示品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23-图26,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电压信号线J与发光器件20交叠;
电压信号线20的制作材料包括透明导电材料。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电极组20连接的电压信号线J,如第一电极101A连接的第一电压信号线J1、第二电极101B连接的第二电压信号线J2的制作材料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如采用氧化铟锡(ITO,Indium Tin Oxides)、氧化铟锌(IZO,Indium Zinc Oxide)等透明导电材质制成,在显示模组000制程时,可以设置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电压信号线J与发光器件20交叠,由于电压信号线J为透明导电材料,因此可以避免影响发光器件20的出光效果,有利于保证显示模组000的整体透过率,提高显示品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7,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000。图27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11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111,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0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模组0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中,通过在发光器件的出光方向上设置覆盖发光器件的第一膜片、第二膜片以及固定设置于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之间的多个棱镜,将第一膜片设计为在通电和不通电状态向弹性系数可变的膜片,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体现在该膜片是处于松弛还是绷紧的不同状态上,对第一膜片通电后,第一膜片由松弛状态变为绷紧收缩的状态(或者第一膜片通电后,第一膜片由绷紧状态变为松弛状态),排列在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之间的多个棱镜的位置发生变化,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线在棱镜上的入射点发生变化,进而可以改变经棱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的方向,实现宽视角和窄视角的不同显示模式的自由切换。并且本发明的第一膜片、第二膜片以及固定设置于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之间的多个棱镜均为透光性较好的材质,对发光器件的出光亮度的影响较小,改变的仅仅是出光的角度,因此可以有效保证显示模组高品质的显示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器件;
所述发光器件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第二膜片覆盖所述发光器件,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第二膜片之间固定设置有多个棱镜;
所述第一膜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衬底基板固定,所述第二膜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衬底基板固定;
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模式包括宽视角显示模式和窄视角显示模式;
在所述宽视角显示模式下,所述第一膜片不通电,所述第一膜片的弹性系数为A,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线经过所述棱镜,朝远离该所述发光器件的中心出射;
在所述窄视角显示模式下,所述第一膜片通电,所述第一膜片的弹性系数为B,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线经过所述棱镜,朝靠近该所述发光器件的中心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片包括电致收缩膜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包括三棱镜,所述三棱镜包括第一顶角、与所述第一顶角相对的第一底部、形成所述第一顶角的第一邻边和第二邻边;
所述第一膜片位于所述第二膜片背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
所述第一顶角与所述第二膜片固定,所述第一底部与所述第一膜片固定;
在所述宽视角显示模式下,所述第一膜片不通电,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线经所述第一顶角入射至所述三棱镜,从所述第一底部出射后,朝远离该所述发光器件的中心出射;
在所述窄视角显示模式下,所述第一膜片通电,所述第一膜片膨胀或收缩;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线经所述第一邻边入射至所述三棱镜,从所述第一底部出射后,朝靠近该所述发光器件的中心出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角与所述第二膜片通过第一光学胶层固定,所述第一底部与所述第一膜片通过第二光学胶层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胶与所述第二光学胶的折射率与所述棱镜的折射率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三棱镜包括等腰三棱镜或等边三棱镜中的至少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三棱镜包括等腰三棱镜;
所述等腰三棱镜的顶角为所述第一顶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包括黑矩阵层,所述黑矩阵层包括多个遮光部,沿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遮光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器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朝向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包括多个电极组,一个所述电极组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沿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发光器件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一膜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膜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膜片通过所述电极组通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扫描线和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交叉绝缘限定出所述发光器件所在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沿所述第二方向,多个所述发光器件依次排列形成一个发光器件列;
同一个所述发光器件列对应的所述电极组连接同一条电压信号线,所述电压信号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电压信号线与所述发光器件交叠;
所述电压信号线的制作材料包括透明导电材料。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210771990.3A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0502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1990.3A CN115050280B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1990.3A CN115050280B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0280A true CN115050280A (zh) 2022-09-13
CN115050280B CN115050280B (zh) 2023-10-03

Family

ID=83165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1990.3A Active CN115050280B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028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55784A (ja) * 2005-11-30 2007-06-21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03206A (ja) * 2006-06-21 2008-01-1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面発光体及び表示装置
JP2009075366A (ja) * 2007-09-20 2009-04-0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表示装置
US20100265435A1 (en) * 2009-04-21 2010-10-21 Seong-Yong Hwang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variable diffuser film
CN107636517A (zh) * 2016-08-11 2018-01-2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视角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及视角切换方法
KR20180099138A (ko) * 2017-02-28 2018-09-05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시야각 제어 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00185652A1 (en) * 2018-12-10 2020-06-1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624817A (zh) * 2020-06-30 2020-09-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211554570U (zh) * 2019-12-31 2020-09-22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15813661U (zh) * 2021-08-04 2022-02-11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Micro LED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55784A (ja) * 2005-11-30 2007-06-21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03206A (ja) * 2006-06-21 2008-01-1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面発光体及び表示装置
JP2009075366A (ja) * 2007-09-20 2009-04-0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表示装置
US20100265435A1 (en) * 2009-04-21 2010-10-21 Seong-Yong Hwang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variable diffuser film
CN107636517A (zh) * 2016-08-11 2018-01-2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视角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及视角切换方法
KR20180099138A (ko) * 2017-02-28 2018-09-05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시야각 제어 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00185652A1 (en) * 2018-12-10 2020-06-1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1554570U (zh) * 2019-12-31 2020-09-22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1624817A (zh) * 2020-06-30 2020-09-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215813661U (zh) * 2021-08-04 2022-02-11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Micro LED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0280B (zh) 202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3454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437894B (zh) 照明设备
US9239458B2 (en) Phot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US7580181B2 (en) Display
CN109061932B (zh)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和透明显示装置
US9223065B2 (en) Optical film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869912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104856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6318900A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CN10988812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640879A (zh)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202037975A (zh) 顯示裝置
US20240090298A1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subpixel with two light emission portions
KR20110119486A (ko) 양면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1326224B1 (ko) 플렉서블한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115050280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261694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841515B2 (en) Lens array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735671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4072722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220069199A (ko) 표시 장치
CN111290172A (zh) 一种面光源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3159383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3016852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0323262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