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01869U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01869U
CN213601869U CN202023062254.6U CN202023062254U CN213601869U CN 213601869 U CN213601869 U CN 213601869U CN 202023062254 U CN202023062254 U CN 202023062254U CN 213601869 U CN213601869 U CN 213601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diode
micro
micro light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6225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原豪
韩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6225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01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01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018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每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包括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光侧的束光结构,束光结构覆盖至少部分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束光结构用于调整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小于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在第一视角显示阶段,至少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在第二视角显示阶段,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第二视角小于第一视角。该显示面板能够实现宽、窄视角显示的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承继了LED低功耗、反应速度快、对比度强等优点,使得Micro-LED技术逐渐成为显示领域的研究热门,由微间距的阵列Micro-LED构成的显示面板更是具有超高分辨率(可达1500PPI)和色彩饱和度,寿命较长,功率消耗量更低(约为LCD的10%,OLED的50%),以及运行温度上的优势。
但是,现有Micro-LED技术无法实现宽、窄视角显示转换,因而无法满足用户保护个人隐私的高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能够实现宽窄视角显示的切换。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每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包括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
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的束光结构,束光结构覆盖至少部分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束光结构用于调整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小于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
在第一视角显示阶段,至少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
在第二视角显示阶段,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第二视角小于第一视角。
可选的,束光结构包括棱镜、光栅或光密介质层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束光结构包括多层层叠设置的光密介质层,沿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指向束光结构的方向,多层光密介质层的折射率依次递增。
可选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包括微型发光二极管红色子像素、微型发光二极管绿色子像素和微型发光二极管蓝色子像素,微型发光二极管红色子像素包括发光颜色为红色的第一红光微型发光二极管和第二红光微型发光二极管;微型发光二极管绿色子像素包括发光颜色为绿色的第一绿光微型发光二极管和第二绿光微型发光二极管;微型发光二极管蓝色子像素包括发光颜色为蓝色的第一蓝光微型发光二极管和第二蓝光微型发光二极管。
可选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内的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沿第一方向排列,或者,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内的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沿第二方向排列;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且均平行于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的出光面。
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基板;驱动基板包括多个驱动单元,每个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第二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
可选的,第一驱动电路为主动式驱动电路或被动式驱动电路;
第二驱动电路为主动式驱动电路或被动式驱动电路。
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挡墙;遮光挡墙围绕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设置。
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盖板位于靠近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的出光面的一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每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包括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并在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光侧设置束光结构,利用束光结构调整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小于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如此,通过控制至少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即可实现宽视角显示(即第一视角显示),通过控制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即可实现窄视角显示(即第二视角显示),即通过控制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即可实现宽、窄视角显示的切换,满足用户保护个人隐私的高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截取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的光路示意图;
图4是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的光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束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显示面板;10-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11-微型发光二极管红色子像素;12-微型发光二极管绿色子像素;13-微型发光二极管蓝色子像素;101-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2-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11-第一红光微型发光二极管;112-第二红光微型发光二极管;121-第一绿光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第二绿光微型发光二极管;131-第一蓝光微型发光二极管;132-第二蓝光微型发光二极管;20-束光结构;201-光密介质层;30-驱动基板;40-遮光挡墙;50-盖板;2-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截取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包括: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10,每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10包括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参见图2,显示面板1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的出光侧的束光结构20,束光结构20覆盖至少部分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束光结构20用于调整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的出光角度小于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的出光角度;在第一视角显示阶段,至少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发光;在第二视角显示阶段,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发光,第二视角小于第一视角。
目前,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尺寸通常可以做到3um×3um,甚至更小,远小于显示面板中子像素设置区域(如图1中虚线框标识区域)的尺寸。以5.5inch的显示器为例,其PPI为400,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的尺寸为21um×63um,若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尺寸选取5um×5um,因此,一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的设置区域可容纳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10内设置两个发光颜色相同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即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并在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的出光侧设置束光结构20,利用束光结构20约束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的出光角度,使其小于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的出光角度,从而可以通过切换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的发光状态实现宽、窄视角显示的切换。
其中,束光结构20可以是任意具有限制光散射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通过在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的出光侧设置束光结构20,使束光结构20覆盖至少部分的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可以约束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的出光角度,使其出光角度小于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的出光角度。
示例性的,图3是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的光路示意图,图4是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的光路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可以看出,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的出光角度小于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的出光角度,出射光束几乎垂直于出光面。
如此,在第一视角显示阶段,可以控制至少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发光,由于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的出光量分布于较宽的视角内,从而可以实现显示面板的宽视角显示,在此阶段,用户可以在较宽的视角内观察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画面。在第二视角显示阶段,可以控制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发光,由于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的出光量在束光结构20的作用下分布于较窄的视角内(较大视角处的出光量极少),从而可以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视角显示,在此阶段,用户几乎只有在直面显示面板时才能清楚地观察到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画面,位于较大视角处的“用户”只能看到非常暗的屏幕,从而可以满足用户对隐私保护的高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视角显示阶段,可以只有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发光,也可以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均发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每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包括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并在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光侧设置束光结构,利用束光结构调整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小于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如此,通过控制至少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即可实现宽视角显示(即第一视角显示),通过控制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即可实现窄视角显示(即第二视角显示),即通过控制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即可实现宽、窄视角显示的切换,满足用户保护个人隐私的高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在第一视角显示阶段,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发光;或者,在第一视角显示阶段,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均发光。
在第一视角显示阶段,只要保证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发光,即可实现显示面板的宽视角显示。进一步地,在该显示阶段,通过控制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均发光,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亮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求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束光结构20包括棱镜、光栅或光密介质层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光密介质层是指折射率大于空气的结构,棱镜、光栅以及光密介质层均具有限制光散射的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任选其中一种或多种作为束光结构20,也可以选择其他具有限制光散射的束光结构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束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可选的,束光结构20包括多层层叠设置的光密介质层201,沿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指向束光结构20的方向,多层光密介质层201的折射率依次递增。
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发出的光越来越靠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法线方向,从而可以起到约束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出光角度的效果。实验表明,图5所示束光结构20可以使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在视角θ大于30°的方向上出光量小于1%,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实现良好的窄视角显示效果。
参见图1,可选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10包括微型发光二极管红色子像素11、微型发光二极管绿色子像素12和微型发光二极管蓝色子像素13,微型发光二极管红色子像素11包括发光颜色为红色的第一红光微型发光二极管111和第二红光微型发光二极管112;微型发光二极管绿色子像素12包括发光颜色为绿色的第一绿光微型发光二极管121和第二绿光微型发光二极管122;微型发光二极管蓝色子像素13包括发光颜色为蓝色的第一蓝光微型发光二极管131和第二蓝光微型发光二极管13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自行设计显示面板内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的颜色,以及各个不同颜色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的排列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做限定。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6,可选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10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10内的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沿第一方向排列(参见图1),或者,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10内的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沿第二方向排列(参见图6);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且均平行于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10的出光面。
具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10的尺寸和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尺寸设计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与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在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10中的排列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以所有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10内的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均沿第一方向排列为例进行示意,图6仅以所有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10内的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均沿第二方向排列为例进行示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不同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10内的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可以沿不同的方向排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参见图2,可选的,显示面板1还包括驱动基板30;驱动基板30包括多个驱动单元,每个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发光,第二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发光(图中未示出)。
具体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为,制备微型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以及驱动基板30,再通过巨量转移技术将微型发光二极管芯片转运到驱动基板30上,使微型发光二极管芯片与驱动基板30对位键合。其中,驱动基板30主要包括用于驱动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的驱动电路,对位键合具体是指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电极与驱动电路中信号传输端子的键合,具体可根据驱动电路的类型而定,在此不做过多说明。
其中,驱动单元与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10对应,本实施例通过分别为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配置第一驱动电路,为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配置第二驱动电路,可以实现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发光状态的独立控制,进而实现宽、窄视角显示的切换。
可选的,第一驱动电路为主动式驱动电路或被动式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为主动式驱动电路或被动式驱动电路。
示例性的,被动式驱动电路可以包括第一驱动信号线和第二驱动信号线,第一驱动线信号线和第二驱动信号线分别为微型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传输发光控制信号;主动式驱动电路可以是例如2T1C(2个薄膜晶体管,1个电容)、7T1C等主动驱动电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求自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参见图1和2,可选的,显示面板1还包括遮光挡墙40;遮光挡墙40围绕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设置。通过设置遮光挡墙40可以避免各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01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02)出射光束的相互串扰,以改善显示效果。
参见图2,可选的,显示面板1还包括盖板50;盖板50位于靠近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10的出光面的一侧。示例性的,盖板50可以为透明玻璃,起到保护显示面板的作用。
基于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因而具备与上述显示面板相同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照上述显示面板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图7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基于微型发光二极管实现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包括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的束光结构,所述束光结构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所述束光结构用于调整所述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
在第一视角显示阶段,至少所述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
在第二视角显示阶段,所述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所述第二视角小于所述第一视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光结构包括棱镜、光栅或光密介质层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光结构包括多层层叠设置的所述光密介质层,沿所述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指向所述束光结构的方向,多层所述光密介质层的折射率依次递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包括微型发光二极管红色子像素、微型发光二极管绿色子像素和微型发光二极管蓝色子像素,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红色子像素包括发光颜色为红色的第一红光微型发光二极管和第二红光微型发光二极管;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绿色子像素包括发光颜色为绿色的第一绿光微型发光二极管和第二绿光微型发光二极管;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蓝色子像素包括发光颜色为蓝色的第一蓝光微型发光二极管和第二蓝光微型发光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内的所述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或者,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内的所述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且均平行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的出光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基板;所述驱动基板包括多个驱动单元,每个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为主动式驱动电路或被动式驱动电路;
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为主动式驱动电路或被动式驱动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挡墙;所述遮光挡墙围绕所述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位于靠近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子像素的出光面的一侧。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23062254.6U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3601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62254.6U CN213601869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62254.6U CN213601869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01869U true CN213601869U (zh) 2021-07-02

Family

ID=76598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62254.6U Active CN213601869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018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93271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165368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603232B1 (ko) 표시장치
US20180277795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111564571B (zh)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97369B (zh)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CN11332805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242913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US11764195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a plurality of display regions overlap
CN11348850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38313A (zh)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4178489A (ja) 表示装置
CN114267695A (zh) 显示装置
US1199476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the same
CN117832366A (zh) 发光单元、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213601869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00137846A (ko) 표시 장치
US2022023100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iled display device
US11121342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a nano-stack layer
KR20230033085A (ko) 전자 장치
KR102459596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1462777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89920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02061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128305A1 (en) Led pixel un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scre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