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8172A - 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8172A
CN115038172A CN202110235233.XA CN202110235233A CN115038172A CN 115038172 A CN115038172 A CN 115038172A CN 202110235233 A CN202110235233 A CN 202110235233A CN 115038172 A CN115038172 A CN 1150381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node device
delay
node
time d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352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柳燕
李晗
张德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3523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817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9019 priority patent/WO2022184129A1/zh
Priority to US18/548,886 priority patent/US20240146433A1/en
Priority to EP22762591.0A priority patent/EP4304268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038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81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05Fixed allocated frame structures
    • H04J3/1652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 H04J3/1658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carrying packets or ATM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73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J2203/0082Interaction of SDH with non-ATM protocols
    • H04J2203/0085Support of Eth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89Multiplexing, e.g. coding, scrambling, SONET
    • H04J2203/0091Time slot assignmen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所述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节点设备确定该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接收各节点设备发送的时延,根据各时延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采用本发明,能够在一条通道中减小时隙分配带来的时延,降低端到端通道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5G的发展以及垂直行业用户的增多,网络对切片的需求增强。业界在基于以太网的切片隔离技术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例如OIF(光联网论坛,Optical InternetForum)主导的FlexE(灵活以太网,Flex Ethernet)技术提供了基于以太网物理接口的分片机制,能提供有效的接口级隔离机制。但FlexE当前仅为接口级技术,无法满足运营商网络的组网要求。MTN(城域传送网,Metro transport network)为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组,ITU-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针对5G等新业务需求定义的新型传送网技术体系,能够实现TDM(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与分组交换的有效融合,由Section(段)层和Path(通路)层构成。城域传送网段(Section)层支持时隙划分支持端口绑定,兼容以太网底层协议栈及标准以太网光模块;城域传送网通路(Path)层支持基于66B码块的TDM交换,具备完善的端到端OAM(操作管理维护,Operation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机制,支持任意Nx5G或者更小带宽颗粒的信道化客户信号的交叉复用。
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当前在端到端的切片通道的建立方式,会因时隙分配的方式会导致在节点内部的处理时延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因时隙分配的方式会导致在节点内部的处理时延增大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包括:
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所述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
节点设备确定该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实施中,节点设备确定该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包括:
节点设备向集中系统发送该时延;和/或,
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
实施中,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和/或,
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
实施中,所述确定时延请求是集中系统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
实施中,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是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实施中,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是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的。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
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其中:
确定可用时隙的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实施中,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和/或,
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
实施中,所述确定时延请求是集中系统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
实施中,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是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实施中,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是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的。
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根据各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其中:
确定可用时隙的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实施中,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和/或,
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
实施中,所述确定时延请求是集中系统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
实施中,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是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实施中,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是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的。
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各节点设备发送的时延,所述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所述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所述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根据各时延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实施中,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和/或,
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确定时延请求。
实施中,根据该时延信息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包括:
从源端节点设备开始到宿端节点设备的方向,依次确定选取每个节点设备时延最优的时隙为可用时隙,依据确定的可用时隙进行时隙分配。
一种节点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所述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
确定该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实施中,确定该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包括:
向集中系统发送该时延;和/或,
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
实施中,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和/或,
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
实施中,所述确定时延请求是集中系统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
实施中,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是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实施中,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是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的。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
一种节点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所述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确定该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实施中,第一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向集中系统发送该时延;和/或,
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
实施中,第一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自发确定时延;和/或,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时延。
实施中,第一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集中系统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确定时延请求。
实施中,第一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时,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实施中,第一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实施中,第一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
一种节点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其中:
确定可用时隙的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实施中,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和/或,
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
实施中,所述确定时延请求是集中系统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
实施中,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是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实施中,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是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的。
一种节点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
其中:确定可用时隙的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实施中,第二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自发确定时延;和/或,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时延。
实施中,第二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集中系统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确定时延请求。
实施中,第二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在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时,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实施中,第二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一种节点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根据各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其中:
确定可用时隙的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实施中,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和/或,
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
实施中,所述确定时延请求是集中系统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
实施中,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是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实施中,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是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的。
一种节点设备,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第一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根据各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其中:
确定可用时隙的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实施中,第一分配模块进一步用于自发确定时延;和/或,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时延。
实施中,第一分配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集中系统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确定时延请求。
实施中,第一分配模块进一步用于在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时,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实施中,第一分配模块进一步用于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一种集中系统,包括: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各节点设备发送的时延,所述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所述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所述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根据各时延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实施中,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和/或,
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确定时延请求。
实施中,根据该时延信息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包括:
从源端节点设备开始到宿端节点设备的方向,依次确定选取每个节点设备时延最优的时隙为可用时隙,依据确定的可用时隙进行时隙分配。
一种集中系统,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各节点设备发送的时延,所述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所述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所述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第二分配模块,用于根据各时延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实施中,第三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时延;和/或,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时延。
实施中,第三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确定时延请求。
实施中,第二分配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该时延信息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时,从源端节点设备开始到宿端节点设备的方向,依次确定选取每个节点设备时延最优的时隙为可用时隙,依据确定的可用时隙进行时隙分配。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时隙分配处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节点设备会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的节点内部时延,由于在时隙分配时会将该时延信息作为建立端到端通道时隙分配的输入条件来进行考虑,因此能够在一条通道中减小时隙分配带来的时延,降低端到端通道时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端到端通道的时隙分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时隙选择对节点时延影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时隙分配处理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道路径建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中系统上的时隙分配处理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节点设备侧的时隙分配处理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宿节点设备侧的时隙分配处理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依次确定最优时隙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结构一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结构二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结构三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中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在发明过程中注意到:
为了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道,例如从源节点NE1到宿节点NEn,需要配置每一个节点的端口时隙(slot),如下图所示。例如端到端通道需要10Mbps带宽,每一个时隙的最小带宽颗粒是10Mbps带宽,那么需要为每个节点配置1个时隙数量。图1为端到端通道的时隙分配示意图,如图所示,给NE1配置输出的端口使用第m个时隙(时隙m),给NE2配置输出的端口使用第n个时隙(时隙n),给NE3配置输出的端口使用第q个时隙(时隙q)。当端到端每个节点的时隙都分配好,才能建立端到端的时隙通道。
现有技术中,时隙分配是一次完成的,一条通道中每一个节点的时隙分配主要考虑可用性,从每个节点端口可用的时隙资源中分配到需要的时隙数量就可以。
但是随着时隙带宽的减小,在节点内部的处理时延会相应增大。节点处理时延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因素。如何降低处理时延。其中时延有一大部分因素,和时隙分配是有关系的。图2为时隙选择对节点时延影响示意图,例如图2所示,假设采用SPN(切片分组网,Slicing Packet Network)10M切片颗粒度的时隙结构,在5G的calendar slot(日历时隙)内有480个时隙(slot)可以选择,选择这480个的第一个时隙还是最后一个时隙或者其他时隙,对于节点时延有明显影响。假设某个入时隙通道在节点内部完成交叉之后要往出发送,这时候假设正好对上了480个的第一个时隙,而选择的出时隙也是第一个时隙,则时延最短;假设正好往出发送对上了480个的第一个时隙,但选择的出时隙是480个时隙的最后一个时隙,则必须等待至最后一个时隙,才能填充发出,这时时延就会比较长。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一种新的端到端通道建立时隙分配的方案,能够在一条通道中优化时隙分配带来的时延,满足技术和应用需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说明过程中,将分别从端到端通道中涉及的源端节点设备、中间节点设备、宿端节点设备、以及集中系统(例如管控系统)侧的实施进行说明,然后还将给出它们配合实施的实例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给出的方案的实施。这样的说明方式并不意味着它们必须配合实施、或者必须单独实施,实际上,当它们分开实施时,其也各自解决自身一侧的问题,而它们结合使用时,会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时隙分配时,提供了两种方案,一种是由集中系统分配,一种是由各节点设备分配,其中,确定时延、发送时延的节点设备的实施将在图3中进行说明,集中系统分配的方案将在图5中进行说明,由各节点设备分配的方案将在图6(中间节点设备)、图7(宿端节点设备)中进行说明。
图3为时隙分配处理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301、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所述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
步骤302、节点设备确定该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实施中,节点设备确定该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包括:
节点设备向集中系统发送该时延;和/或,
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
实施中,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的节点内部时延,并将该时延信息作为建立端到端通道时隙分配的输入条件。
具体的,节点设备实现时可以检测到入口某个时隙特定标志时,记录一个时间戳,到了出口某个时隙标志时,再记录一个时间戳,将两个时间戳数值相减,可以得到输入端口这个时隙到输出端口另一个时隙的时延。
实施中,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和/或,
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
具体的,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自发确定或者接受请求再确定。
节点设备可以自发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的节点内部时延(例如在设备启动时),或者节点设备在收到请求时,才开始确定该节点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的节点内部时延。
实施中,所述确定时延请求是集中系统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
具体的,集中系统确定好一条通道路径后,再请求已经确定的这条路径上的这些节点的对应端口的输入端口时隙到输出端口时隙的节点内部时延。
图4为通道路径建立示意图,如图所示,收到请求的情况可以是:集中系统(比如管控系统)确定需要建立某一个带宽从节点m到另外一个节点n的端到端通道后,集中系统基于网络信息(例如包括网络拓扑,节点可用时隙资源情况等),计算确定好一条节点m到节点n的路径,包括中间节点信息,每个节点的入端口和出端口,这时候,再请求已经确定的这条路径上的这些节点的对应端口的输入端口时隙到输出端口时隙的节点内部时延。
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是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实施中,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是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的。
具体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进行计算得到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对于端口p的其他时隙(例如时隙C)到端口q的其他时隙(例如时隙D)的节点内部时延不需要每一个都进行测试确定,可以根据输入端口p时隙A到输出端口q时隙B的时延值,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进行计算得到。
下面分别说明。
一、由集中系统进行时隙分配。
图5为集中系统上的时隙分配处理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501、接收各节点设备发送的时延,所述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所述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所述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步骤502、根据各时延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实施中,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和/或,
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
实施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确定时延请求。
实施中,根据该时延信息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包括:
从源端节点设备开始到宿端节点设备的方向,依次确定选取每个节点设备时延最优的时隙为可用时隙,依据确定的可用时隙进行时隙分配。
时延最优不一定是时延最小,时延最小是其中一种情况,也可以有其他策略。每个节点时延最优的可用时隙分配,这块时延最优可以是时延最小的时隙,也可以是考虑到容忍一定抖动情况下,选择的时延次小的时隙。因为时延最小的时隙假设发生抖动,相位有变化提前一点,可能正好输出赶不上这轮这个时隙,就必须等待一轮之后放入下一轮这个时隙,反而时延会变成比较大的情况。
具体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A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之后,上报集中系统,集中系统获取到该条路径上所有时延信息之后,从源端节点开始到宿端节点的方向,依次确定选取每个节点时延最优的可用时隙分配。在确定时隙之后,集中系统依据确定的时隙进行时隙分配,建立通道。
二、由各节点设备进行时隙分配。
在没有集中系统或者不需要集中系统的情况下,时隙分配也可以由每个节点确定之后,通过消息发送给下一个节点,从而依次确定选取每个节点时延最优的可用时隙分配。
图6为中间节点设备侧的时隙分配处理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601、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步骤602、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
其中:确定可用时隙的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图7为宿节点设备侧的时隙分配处理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701、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步骤702、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根据各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其中:确定可用时隙的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图8为依次确定最优时隙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上述时隙分配过程中,每个节点时延最优的可用时隙分配,这块时延最优可以是时延最优的时隙,也可以是考虑到容忍一定抖动情况下,选择的时延次小的时隙。因为时延最优的时隙假设发生抖动,相位有变化提前一点,可能正好输出赶不上这轮这个时隙,就必须等待一轮之后放入下一轮这个时隙,反而时延会变成比较大的情况。
对于双向通道,两个方向可以分别独立执行以上过程,分别确定采用的时隙。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节点设备、集中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由于这些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节点设备、集中系统上的时隙分配处理方法相似,因此这些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在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时,可以按如下方式实施。
图9为节点设备结构一示意图,如图所示,节点设备中包括:
处理器900,用于读取存储器9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所述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
确定该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收发机910,用于在处理器9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实施中,确定该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包括:
向集中系统发送该时延;和/或,
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
实施中,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和/或,
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
实施中,所述确定时延请求是集中系统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
实施中,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是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实施中,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是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的。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
其中,在图9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9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9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9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9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920可以存储处理器9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节点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所述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确定该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实施中,第一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向集中系统发送该时延;和/或,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
实施中,第一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自发确定时延;和/或,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时延。
实施中,第一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集中系统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确定时延请求。
实施中,第一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时,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实施中,第一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实施中,第一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
为了描述的方便,以上所述装置的各部分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把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硬件中实现。
图10为节点设备结构二示意图,如图所示,节点设备中包括:
处理器1000,用于读取存储器10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其中:
确定可用时隙的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收发机1010,用于在处理器10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实施中,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和/或,
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
实施中,所述确定时延请求是集中系统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
实施中,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是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实施中,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是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的。
其中,在图10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0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0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0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10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处理器10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节点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
其中:确定可用时隙的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实施中,第二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自发确定时延;和/或,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时延。
实施中,第二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集中系统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确定时延请求。
实施中,第二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在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时,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实施中,第二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为了描述的方便,以上所述装置的各部分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把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硬件中实现。
图11为节点设备结构三示意图,如图所示,节点设备中包括:
处理器1100,用于读取存储器11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根据各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其中:
确定可用时隙的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收发机1110,用于在处理器11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实施中,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和/或,
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
实施中,所述确定时延请求是集中系统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
实施中,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是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实施中,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是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的。
其中,在图11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1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1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1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11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120可以存储处理器11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节点设备,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第一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根据各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其中:
确定可用时隙的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实施中,第一分配模块进一步用于自发确定时延;和/或,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时延。
实施中,第一分配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集中系统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确定时延请求。
实施中,第一分配模块进一步用于在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时,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实施中,第一分配模块进一步用于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为了描述的方便,以上所述装置的各部分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把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硬件中实现。
图12为集中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集中系统中包括:
处理器1200,用于读取存储器12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各节点设备发送的时延,所述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所述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所述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根据各时延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收发机1210,用于在处理器12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实施中,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和/或,
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确定时延请求。
实施中,根据该时延信息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包括:
从源端节点设备开始到宿端节点设备的方向,依次确定选取每个节点设备时延最优的时隙为可用时隙,依据确定的可用时隙进行时隙分配。
其中,在图12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2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2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2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12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220可以存储处理器12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集中系统,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各节点设备发送的时延,所述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所述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所述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第二分配模块,用于根据各时延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实施中,第三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时延;和/或,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时延。
实施中,第三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确定时延请求。
实施中,第二分配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该时延信息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时,从源端节点设备开始到宿端节点设备的方向,依次确定选取每个节点设备时延最优的时隙为可用时隙,依据确定的可用时隙进行时隙分配。
为了描述的方便,以上所述装置的各部分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把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硬件中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时隙分配处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具体实施可以参见节点设备、中间节点设备、宿节点设备、集中系统之一或者其组合的时隙分配处理方法的实施。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的节点内部时延,并将该时延信息作为建立端到端通道时隙分配的输入条件。具体还提供了:
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自发确定或者接受请求再确定。
集中系统确定好一条通道路径后,再请求已经确定的这条路径上的这些节点的对应端口的输入端口时隙到输出端口时隙的节点内部时延。
集中系统获取到该条路径上所有时延信息之后,从源端节点开始到宿端节点的方向,依次确定选取每个节点时延最优的可用时隙分配。在确定时隙之后,集中系统依据确定的时隙进行时隙分配,建立通道。
时隙分配也可以由每个节点确定之后,通过消息发送给下一个节点,从而依次确定选取每个节点时延最优的可用时隙分配。
对于双向通道,两个方向分别独立执行以上过程,分别确定采用的时隙。
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进行计算得到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本方案提出了一套有效的端到端通道建立包括时隙分配的方案,能够在一条通道中优化时隙分配带来的时延,降低端到端通道时延。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0)

1.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所述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
节点设备确定该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节点设备确定该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包括:
节点设备向集中系统发送该时延;和/或,
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和/或,
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时延请求是集中系统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是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是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的。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
8.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
其中:确定可用时隙的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和/或,
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时延请求是集中系统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是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是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的。
13.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根据各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其中:
确定可用时隙的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和/或,
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时延请求是集中系统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是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p时隙A到另外一个输出端口q时隙B的节点内部时延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是依据时隙帧结构以及预先获取的节点时延变化模型确定其他时隙之间的时延值的。
18.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各节点设备发送的时延,所述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所述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所述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根据各时延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自发确定的;和/或,
节点设备确定时延是节点设备接收到确定时延请求后确定的。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确定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经过的节点设备路径后,对节点设备路径上的节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确定时延请求。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时延信息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包括:
从源端节点设备开始到宿端节点设备的方向,依次确定选取每个节点设备时延最优的时隙为可用时隙,依据确定的可用时隙进行时隙分配。
22.一种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所述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
确定该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23.一种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所述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确定该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24.一种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其中:
确定可用时隙的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25.一种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发送给通道上的下一节点设备;
其中:确定可用时隙的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26.一种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根据各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其中:
确定可用时隙的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27.一种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道上的上一节点设备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的可用时隙;
第一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时延最优的时隙确定本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后,根据各节点设备的可用时隙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其中:
确定可用时隙的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28.一种集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各节点设备发送的时延,所述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所述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所述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根据各时延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29.一种集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各节点设备发送的时延,所述时延是各节点设备确定某一个输入端口时隙到另外一个端口时隙在节点设备内部的时延,所述节点设备是端到端的通道上的节点设备,所述时延用以供建立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第二分配模块,用于根据各时延进行端到端的通道时隙分配。
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21任一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110235233.XA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0381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5233.XA CN115038172A (zh)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079019 WO2022184129A1 (zh) 2021-03-03 2022-03-03 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8/548,886 US20240146433A1 (en) 2021-03-03 2022-03-03 Time slot allo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22762591.0A EP4304268A1 (en) 2021-03-03 2022-03-03 Time slot allo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5233.XA CN115038172A (zh)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8172A true CN115038172A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17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35233.XA Pending CN115038172A (zh)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46433A1 (zh)
EP (1) EP4304268A1 (zh)
CN (1) CN115038172A (zh)
WO (1) WO20221841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55021B (zh) * 2023-03-31 2023-06-23 之江实验室 一种多用户灵活以太网小颗粒时隙分配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43718B2 (en) * 2011-06-21 2014-06-03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End-to-end delay management for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04796212B (zh) * 2014-01-22 2019-07-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突发传送网、节点和传输方法
EP3345062B1 (en) * 2015-08-31 2021-12-22 Marposs Societa' Per Azioni Data processing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US10856243B2 (en) * 2016-06-24 2020-12-01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d-to-end synchronization, adaptive link resource reservation and data tunne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04268A1 (en) 2024-01-10
WO2022184129A1 (zh) 2022-09-09
US20240146433A1 (en) 2024-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27445B1 (ko) 예약 기반 미디어 액세스 제어기 및 광통신망
US7965732B2 (en) Scheduling token-controlled data transmission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U632872B2 (en) A method of managing traffic flows in a wide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a network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JP4853821B2 (ja) 局側装置における帯域割当装置、帯域割当方法および帯域割当プログラム
US759035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ndwidth allocation in an optical light-trail
JPH0799483A (ja) 通信システム
US7623543B2 (en) Token-controlled data transmission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5739960B2 (ja) パケット光ネットワークの宛先ノードに外部の光データパケット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8190029B2 (en) Bandwidth allocation method, optical line terminator, optical network uni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program of device
CN115038172A (zh) 一种时隙分配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Rahbar Quality of service in optical packet switched networks
CN114124689B (zh) 用于实现tsn流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US11424847B2 (en) Time and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Dembeck et al. Is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f 5G ready for industry 4.0?
KR100503417B1 (ko) 이더넷 수동형 광 네트워크에서의 QoS 보장형 스케쥴링시스템 및 방법
JP3595332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WO2022193751A1 (zh) 时隙配置方法、业务路径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Yazawa et al. Efficient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for hitless redundancy switching technology at multiple sites
JP3595331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WO2022259376A1 (ja) 通信スケジュール割当装置、通信スケジュール割当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l-Banna et al. Evaluation of New Dynamic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Protocol for Real-Time Traffic over Converged Networks
JP6757021B2 (ja) アクセスシステム
EP2640011A1 (en) A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real time packets
CN116419366A (zh) 时隙选择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792030B (zh) 一种光突发传送网业务跨环的实现方法和相应的主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