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9366A - 时隙选择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时隙选择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9366A
CN116419366A CN202111653053.XA CN202111653053A CN116419366A CN 116419366 A CN116419366 A CN 116419366A CN 202111653053 A CN202111653053 A CN 202111653053A CN 116419366 A CN116419366 A CN 116419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message
node
time
intermediate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30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柳燕
叶雯
张德朝
李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5305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193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19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93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隙选择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所述时隙满足时延条件;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

Description

时隙选择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时隙选择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时隙通常由集中的管控系统分配和下发,一条通道中每一个节点的时隙分配主要考虑可用性,从每个节点端口可用的时隙资源中分配到需要的时隙数量,但是,无法做到节点的最优时延。由于越来越多的业务对时延是敏感的,降低时延对于业务体验很关键。因此,如何能够找到时延较小的优化时隙,并进行端到端的时隙配置,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时隙选择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隙选择方法,应用于中间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所述时隙满足时延条件;
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包括:
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记录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时隙的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一时间戳表征所述上一跳节点通过所述第一时隙将所述报文送入当前中间节点的时间戳;
确定多个第二时隙;并确定各个第二时隙的第二时间戳,得到多个第二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表征当前中间节点通过所述第二时隙将所述报文传输给下一跳节点的时间戳;
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多个第二时间戳,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多个第二时间戳,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包括:
将每个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分别求差,得到多个差值;
从得到的多个差值中确定最小差值;
将与所述最小差值对应的第二时隙作为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多个第二时间戳,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包括:
将每个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分别求差,得到多个差值;
从得到的多个差值中确定次优差值;
将与次优差值对应的第二时隙作为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包括:
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记录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多个第一时隙中各个第一时隙的第三时间戳,得到多个第三时间戳;所述第三时间戳表征所述上一跳节点通过各个第一时隙将所述报文送入当前中间节点的时间戳;
确定多个第二时隙;并确定各个第二时隙的第四时间戳,得到多个第四时间戳;所述第四时间戳表征当前中间节点通过所述第二时隙将所述报文传输给下一跳节点的时间戳;
基于所述多个第三时间戳和所述多个第四时间戳,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多个第二时隙,包括:
从全部时隙资源中确定可用的多个第二时隙。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包括:
将确定的自身所使用的时隙信息替换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时隙信息携带于所述报文中。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确定的时隙发送给管控系统,以供所述管控系统进行端到端的时隙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包括:
将确定的自身所使用的时隙信息增加并携带于所述报文中。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包括:
通过在路径上配置的端到端的隧道,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
其中,所述路径是基于端到端的时隙通道需求计算得到的;所述路径经过所述源节点、各个中间节点、目标节点。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隧道是双向隧道;在所述隧道的两个方向上均进行时隙选择。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在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时隙为时分复用(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通道的时隙。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隙选择方法,应用于源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报文;并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中间节点;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其中,所述时隙信息用于供所述中间节点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获取所述时隙信息:
从管控系统获取所述时隙信息;
自主生成所述时隙信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中间节点,包括:
通过在路径上配置的端到端的隧道,转发所述报文至中间节点;
其中,所述路径是基于端到端的时隙通道需求计算得到的;所述路径经过所述源节点、各个中间节点、目标节点。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隙选择方法,应用于目标节点,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中间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报文携带有一个中间节点的时隙信息;所述时隙信息是所述中间节点将确定的自身所使用的时隙信息替换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时隙信息得到的;
或者,
所述报文携带有多个中间节点和源节点的时隙信息;所述时隙信息是各个中间节点和源节点分别将确定的自身所使用的时隙信息增加至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中得到的。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报文携带有多个中间节点和源节点的时隙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多个中间节点和源节点的时隙信息发送给管控系统,以供所述管控系统进行端到端的时隙配置。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隙选择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所述时隙满足时延条件;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隙选择装置,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报文;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中间节点;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其中,所述时隙信息用于供所述中间节点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隙选择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中间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隙选择系统,包括:
源节点,用于生成报文;并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中间节点;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中间节点,用于接收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以及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所述时隙满足时延条件;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
目标节点,用于接收所述中间节点发送的报文。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接口,用于接收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第一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所述时隙满足时延条件;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接口,
第二处理器,用于生成报文;并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中间节点;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其中,所述时隙信息用于供所述中间节点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三网络设备,包括:
第三处理器,
第三通信接口,用于接收中间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网络设备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二网络设备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三网络设备,包括第三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三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三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三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三网络设备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隙选择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接收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所述时隙满足时延条件;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间节点根据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进行时隙选择,选择的时隙满足时延条件;并按照选择的时隙传输报文至下一跳节点,从而完成一条路径的最优时隙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网络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网络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三网络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之前,先对相关技术进行说明。
相关技术中,随着5G的发展以及垂直行业用户的增多,网络对切片的需求增强。业界在基于以太网的切片隔离技术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例如,光互联论坛(OIF)主导的灵活以太网(FlexE)技术提供了基于以太网物理接口的分片机制,能提供有效的接口级隔离机制。但,FlexE当前仅为接口级技术,无法满足运营商网络的组网要求。
城域传送网(MTN,Metro Transport Network)为ITU-T针对5G等新业务需求定义的新型传送网技术体系,能够实现时分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与分组交换的有效融合,由城域传送网段(Section)层和城域传送网通路(Path)层构成;其中,城域传送网段(Section)层重用FlexE逻辑支持端口绑定,兼容以太网底层协议栈及标准以太网光模块;城域传送网通路(Path)层支持基于66B码块的TDM交换,具备完善的端到端的操作维护管理(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机制,支持任意Nx5G信道化客户信号的交叉复用。
目前,FlexE技术和MTN技术在section层均支持一定带宽的通道划分。通道可以划分给不同的切片和用户使用。在划分资源时,需要配置每一个节点的端口时隙(slot),端口时隙,是指该节点的端口传输报文所需的时隙资源从而建立可以一条端到端的通道。但是,一条通道中每一个节点的时隙分配主要考虑可用性,从每个节点端口可用的时隙资源中分配到需要的时隙数量,时隙通常由集中的管控系统分配和下发,但是,无法做到节点的最优时延。
因为节点时延有一大部分因素和时隙分配是有关系的。当节点入时隙为某个时隙,出时隙选择不同时隙时,对于这个通道业务等待出时隙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造成时延不同。尤其是时隙通道带宽较小时,等待下一个时隙的循环周期变长,该部分时延影响更大。时隙通道带宽比较小,时延较大。而越来越多的业务对时延是敏感的,降低时延对于业务体验很关键。如何能够找到时延较小的优化时隙,并给端到端进行配置,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上一跳节点的时隙信息;所述报文是源节点生成的;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所述时隙满足时延条件;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直至目标节点。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应用于中间节点,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01至步骤102:
步骤101:接收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所述时隙满足时延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报文是源节点生成的。
实际应用时,当中间节点收到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携带有时隙信息的报文后,可以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时隙的时间戳,并基于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时隙的时间戳,进行时隙选择。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包括:
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记录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时隙的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一时间戳表征所述上一跳节点通过所述第一时隙将所述报文送入当前中间节点的时间戳;
确定多个第二时隙;并确定各个第二时隙的第二时间戳,得到多个第二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表征当前中间节点通过所述第二时隙将所述报文传输给下一跳节点的时间戳;
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多个第二时间戳,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确定多个第二时隙,可以包括:从全部时隙资源中确定可用的多个第二时隙。例如,从全部时隙资源中确定当前空闲的多个第二时隙。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时隙还可以称为入时隙;所述入时隙表征上一跳节点将所述报文送入当前中间节点的时隙。所述第二时隙还可以称为出时隙;所述出时隙表征将报文送出当前中间节点的时隙。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中间节点可以基于特定标签识别所述报文;并获得上一跳节点使用的时隙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创建时间戳超平面,并在时间戳超平面建立时隙的开销标识与时刻的预设映射关系,这样,可以根据所述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时隙的开销标识,记录所述上一跳节点通过所述第一时隙将所述报文送入当前中间节点的时刻,并转换为对应的第一时间戳。
实际应用时,中间节点可以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多个第二时间戳,确定各个第二时间戳与第一时间戳的差值,并基于最小差值的时隙选择策略进行时隙选择。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多个第二时间戳,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包括:
将每个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分别求差,得到多个差值;
从得到的多个差值中确定最小差值;
将与所述最小差值对应的第二时隙作为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所述最小差值的时隙选择策略选择自身所使用的时隙,能够使选择的时隙满足时延最优的时延条件。
举例来说,假设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时隙为时隙1,时隙1对应的第一时间戳为163771950;当前中间节点可用的第二时隙为时隙2、时隙3、时隙4,各个第二时隙对应的第二时间戳分别为163771960、163771970、163771980。将每个第二时间戳和第一时间戳求差得到差值,差值分别为10、20、30:如此,可以选择与最小差值对应的第二时隙即时隙2作为最优时隙。
实际应用时,可以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多个第二时间戳,确定各个第二时间戳与第一时间戳的差值,并基于次优差值的时隙选择策略进行时隙选择。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多个第二时间戳,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包括:
将每个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分别求差,得到多个差值;
从得到的多个差值中确定次优差值;
将与次优差值对应的第二时隙作为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稳定性,以防在有时延抖动时最优时延恶化,可以选择与次优差值对应的时隙作为最优时隙,以使选择的时隙满足时延次优的时延条件。
举例来说,假设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时隙为时隙1,时隙1对应的第一时间戳为163771950;当前中间节点可用的第二时隙为时隙2、时隙3、时隙4,各个第二时隙对应的第二时间戳分别为163771960、163771970、163771980。将每个第二时间戳和第一时间戳求差得到差值,差值分别为10、20、30:如此,可以选择与次优差值对应的第二时隙即时隙3作为最优时隙。
实际应用时,如果一个业务要求的通道带宽较大,需要多个时隙才能满足带宽需求,在每个节点向下一跳节点发送携带时隙信息的报文时,在一个报文中携带的时隙信息可以为多个时隙的时隙信息。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包括:
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记录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多个第一时隙中各个第一时隙的第三时间戳,得到多个第三时间戳;所述第三时间戳表征所述上一跳节点通过各个第一时隙将所述报文送入当前中间节点的时间戳;
确定多个第二时隙;并确定各个第二时隙的第四时间戳,得到多个第四时间戳;所述第四时间戳表征当前中间节点通过所述第二时隙将所述报文传输给下一跳节点的时间戳;
基于所述多个第三时间戳和所述多个第四时间戳,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确定多个第二时隙,可以包括:从全部时隙资源中确定可用的多个第二时隙。例如,从全部时隙资源中确定当前空闲的多个第二时隙。
实际应用时,所述中间节点可以基于最小差值的时隙选择策略进行时隙选择;或者,基于次优差值的时隙选择策略进行时隙选择。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多个第三时间戳和所述多个第四时间戳,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包括:
将各个第四时间戳依次与每个第三时间戳分别求差值,得到与每个第三时间戳对应的多个差值;从与每个第三时间戳对应的多个差值中确定最小差值,根据所述最小差值,确定与每个第三时间戳对应的第二时隙,得到多个第二时隙,将所述多个第二时隙作为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或者,
将各个第四时间戳依次与每个第三时间戳分别求差值,得到与每个第三时间戳对应的多个差值;从与每个第三时间戳对应的多个差值中确定次优差值,根据所述次优差值,确定与每个第三时间戳对应的第二时隙,得到多个第二时隙,将所述多个第二时隙作为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时隙为TDM通道的时隙;所述TDM通道可以是光传送网(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MTN系统中的TDM通道。
可以理解的是,源节点的时隙配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接收管控系统向所述源节点下发的时隙配置;
或者,
由所述源节点根据接收的时隙选择命令,自主确定时隙配置。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管控系统可以向所述源节点下发时隙选择的命令。所述源节点收到管控系统下发的时隙选择命令后,启动时隙选择,即,生成携带有时隙信息的报文;并将所述报文转发给下一跳节点,以供下一跳节点进行时隙选择。
步骤102: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中间节点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直至目标节点。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中间节点可以在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报文的基础上,增加自身选择的时隙的信息,或者,将自身选择的时隙的信息替换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
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间节点可以从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报文中获取数据信息,并基于获取的数据信息,以及自身选择的时隙的信息,重新生成报文,将重新生成的报文转发至下一跳节点。
实际应用时,在中间节点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后,可以利用选择的时隙的信息修改所述报文中携带的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时隙的信息。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包括:
将确定的自身所使用的时隙信息替换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时隙信息携带于所述报文中。
可以理解的是,各个中间节点在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后,还可以将确定的时隙分别发送给管控系统,以供所述管控系统进行端到端的时隙配置。
也就是说,如果每跳节点都修改收到的报文,将自身选择的出时隙信息填写到报文中以替代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出时隙信息,则路径上所有节点均向管控系统上报将用于承载的时隙通道信息。
实际应用时,在中间节点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后,可以将选择的时隙的信息增加到所述报文中携带的时隙信息中。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包括:
将确定的自身所使用的时隙信息增加并携带于所述报文中。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目标节点接收所述报文;利用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各个中间节点分别使用的时隙;并将各个中间节点分别使用的时隙发送给管控系统,以供所述管控系统进行端到端的时隙配置。
也就是说,如果每跳节点在报文中增加自身的出时隙信息并发给下一跳节点,则目标节点(末端节点或宿节点)收到报文携带有每跳节点的出时隙信息之后,由所述目标节点向管控系统上报各个节点所选择的时隙。
实际应用时,管控系统可以基于端到端的时隙通道需求计算路径,在同样路径配置一条端到端的隧道,用于供所述源节点、多个中间节点转发报文至目标节点。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包括:
通过在路径上配置的端到端的隧道,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
其中,所述路径是基于端到端的时隙通道需求计算得到的;所述路径经过所述源节点、各个中间节点、目标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隧道具体可以是分组隧道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隧道是双向隧道;在所述隧道的两个方向上均进行时隙选择。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报文需要对应标签,从而能够沿着预先配置的端到端的隧道进行传送。
具体地,可以采用配置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转发的方式,中间节点配置VLAN转发规则,使用特定VLAN值指定从某个入口到某个出口,如此,所述报文携带这个特定的VLAN值,可以沿着指定路径进行传送。其中,VLAN值可以作为报文的标签。
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节点转发携带时隙信息的报文给下一跳节点,具备以下优点:
(1)各个中间节点逐跳执行时隙的时间戳记录、时隙选择、报文的传送,直到目标节点,完成一条路径的最优时隙选择。
(2)各个中间节点分别基于时间戳进行入时隙和出时隙的差值对比,可以精确选择优化的时隙。
(3)各个中间节点分别将自身所使用的时隙上报给管控系统,可以供管控系统进行端到端的时隙配置。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应用于源节点,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步骤201:
步骤201:生成报文;并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中间节点;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其中,所述时隙信息用于供所述中间节点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所述时隙满足时延条件;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直至目标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获取所述时隙信息:
从管控系统获取所述时隙信息;
自主生成所述时隙信息。
也就是说,源节点的时隙配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接收管控系统向所述源节点下发的时隙配置;
或者,
由所述源节点根据接收的时隙选择命令,自主确定时隙配置。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管控系统可以向所述源节点下发时隙选择的命令。所述源节点收到管控系统下发的时隙选择命令后,启动时隙选择,即,生成携带有时隙信息的报文;并将所述报文转发给下一跳节点,以供下一跳节点进行时隙选择。
实际应用时,管控系统可以基于端到端的时隙通道需求计算路径,在同样路径配置一条端到端的隧道,用于供所述源节点、多个中间节点转发报文至目标节点。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中间节点,包括:
通过在路径上配置的端到端的隧道,转发所述报文至中间节点;
其中,所述路径是基于端到端的时隙通道需求计算得到的;所述路径经过所述源节点、各个中间节点、目标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源节点转发携带时隙信息的报文给中间节点,具备以下优点:
源节点转发携带时隙信息的报文给中间节点,如此,中间节点可以逐跳执行时隙的时间戳记录、时隙选择、报文的传送,直到目标节点,完成一条路径的最优时隙选择。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目标节点,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步骤301:
步骤301:接收中间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报文是源节点生成的;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所述时隙满足时延条件;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直至目标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报文携带有中间节点的时隙信息;所述时隙信息是所述中间节点将确定的自身所使用的时隙信息替换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时隙信息得到的;
或者,所述报文携带有多个中间节点和源节点的时隙信息;所述时隙信息是各个中间节点和源节点分别将确定的自身所使用的时隙信息增加至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中得到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报文携带有多个中间节点和源节点的时隙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多个中间节点和源节点的时隙信息发送给管控系统,以供所述管控系统进行端到端的时隙配置。
实际应用时,管控系统可以基于端到端的时隙通道需求计算路径,在同样路径配置一条端到端的隧道,用于供所述源节点、多个中间节点转发报文至目标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节点接收携带有时隙信息的报文,具备以下优点:
目标节点将源节点和各个中间节点分别使用的时隙上报给管控系统,可以供管控系统进行端到端的时隙配置。
结合图4所示的时隙选择的示意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步骤501至步骤505:
步骤501:源节点PE生成报文;并将所述报文转发给中间节点P1;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源节点PE通过所述报文告知中间节点P1将使用承载业务A的时隙S0。
步骤502:中间节点P1接收所述报文;: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记录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时隙的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一时间戳表征所述上一跳节点通过所述第一时隙将所述报文送入当前中间节点的时间戳。
可以理解的是,中间节点P1记录下第一时隙S0的第一时间戳,第一时间戳对应的时刻用t1-0表示。
步骤503:中间节点P1从全部时隙资源中确定可用的多个第二时隙;确定各个第二时隙的第二时间戳,得到多个第二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表征当前中间节点通过所述第二时隙将所述报文传输给下一跳节点的时间戳。
可以理解的是,中间节点P1记录第一时隙S0所在fg-BU通道中所有可用第二时隙的第二时间戳,各个第二时间戳对应的时刻用t1-0~t1-m表示。
步骤504:中间节点P1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多个第二时间戳,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可以理解的是,中间节点P1分别计算t1-0~t1-m和t1-0的差值,并将与最小差值对应的时隙S1作为承载业务A的时隙。
步骤505:中间节点P1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中间节点P2。
这里,中间节点P2进行时隙选择,确定的时隙用S2表示;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其他中间节点,直至目标节点PE。
可以理解的是,中间节点P2至中间节点Pn依次进行时隙选择的方式,与中间节点P1进行时隙选择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隙选择装置,设置在中间节点上。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61,用于接收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报文是源节点生成的。
第一处理单元62,用于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所述时隙满足时延条件;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下一跳节点接收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报文,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直至目标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6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记录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时隙的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一时间戳表征所述上一跳节点通过所述第一时隙将所述报文送入当前中间节点的时间戳;
确定多个第二时隙;并确定各个第二时隙的第二时间戳,得到多个第二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表征当前中间节点通过所述第二时隙将所述报文传输给下一跳节点的时间戳;
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多个第二时间戳,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62,具体用于:
将每个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分别求差,得到多个差值;
从得到的多个差值中确定最小差值;
将与所述最小差值对应的第二时隙作为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多个第二时间戳,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包括:
将每个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分别求差,得到多个差值;
从得到的多个差值中确定次优差值;
将与次优差值对应的第二时隙作为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6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记录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多个第一时隙中各个第一时隙的第三时间戳,得到多个第三时间戳;所述第三时间戳表征所述上一跳节点通过各个第一时隙将所述报文送入当前中间节点的时间戳;
确定多个第二时隙;并确定各个第二时隙的第四时间戳,得到多个第四时间戳;所述第四时间戳表征当前中间节点通过所述第二时隙将所述报文传输给下一跳节点的时间戳;
基于所述多个第三时间戳和所述多个第四时间戳,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62,具体用于:
从全部时隙资源中确定可用的多个第二时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62,具体用于:
将确定的自身所使用的时隙信息替换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时隙信息携带于所述报文中。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处理单元62,还用于:
将确定的时隙发送给管控系统,以供所述管控系统进行端到端的时隙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62,具体用于:
将确定的自身所使用的时隙信息增加并携带于所述报文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62,具体用于:
通过在路径上配置的端到端的隧道,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
其中,所述路径是基于端到端的时隙通道需求计算得到的;所述路径经过所述源节点、各个中间节点、目标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隧道是双向隧道;在所述隧道的两个方向上均进行时隙选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时隙为TDM通道的时隙。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接收单元61可以由时隙选择装置中的通信接口实现;所述第一处理单元62可以由时隙选择装置中的处理器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时隙选择装置在进行时隙选择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时隙选择装置与时隙选择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隙选择装置,设置在源节点上。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生成单元71,用于生成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第二处理单元72,用于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中间节点;
其中,所述时隙信息用于供所述中间节点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所述时隙满足时延条件;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直至目标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获取所述时隙信息:
从管控系统获取所述时隙信息;
自主生成所述时隙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72,具体用于:
通过在路径上配置的端到端的隧道,转发所述报文至中间节点;
其中,所述路径是基于端到端的时隙通道需求计算得到的;所述路径经过所述源节点、各个中间节点、目标节点。
实际应用时,所述生成单元71、第二处理单元72可以由时隙选择装置中的处理器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时隙选择装置在进行时隙选择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时隙选择装置与时隙选择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隙选择装置,设置在目标节点上。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81,用于接收中间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报文是源节点生成的;所述中间节点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所述时隙满足时延条件;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直至目标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报文携带有一个中间节点的时隙信息;所述时隙信息是所述中间节点将确定的自身所使用的时隙信息替换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时隙信息得到的;
或者,
所述报文携带有多个中间节点和源节点的时隙信息;所述时隙信息是各个中间节点和源节点分别将确定的自身所使用的时隙信息增加至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中得到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报文携带有多个中间节点和源节点的时隙信息,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将多个中间节点和源节点的时隙信息发送给管控系统,以供所述管控系统进行端到端的时隙配置。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接收单元81、发送单元可以由时隙选择装置中的通信接口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时隙选择装置在进行时隙选择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时隙选择装置与时隙选择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时隙选择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源节点91,用于生成报文;并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中间节点;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中间节点92,用于接收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以及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所述时隙满足时延条件;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直至目标节点;
所述目标节点93,用于接收所述中间节点发送的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源节点、中间节点和目标节点具体执行的步骤上文已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如图10所示,包括:
第一通信接口101,能够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第一处理器103,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101连接,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二网络设备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第一存储器103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处理器103和第一通信接口101的具体处理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实际应用时,第一网络设备1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0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04。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存储器10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第一网络设备1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第一网络设备10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103中,或者由所述第一处理器103实现。所述第一处理器103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处理器103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所述第一处理器103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数据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所述第一处理器103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一存储器103,所述第一处理器103读取第一存储器1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如图11所示,包括:
第二通信接口111,能够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第二处理器112,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11连接,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网络设备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13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处理器112和第二通信接口111的具体处理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实际应用时,第二网络设备11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1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1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1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1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14。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存储器11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第二网络设备11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第二网络设备11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112中,或者由所述第二处理器112实现。所述第二处理器11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处理器11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所述第二处理器11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数据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所述第二处理器11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二存储器113,所述第二处理器112读取第二存储器11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三网络设备,如图12所示,包括:
第三通信接口121,能够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第三处理器122,与所述第三通信接口121连接,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三网络设备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第三存储器123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处理器122和第三通信接口121的具体处理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实际应用时,第三网络设备12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2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2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2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2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24。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三存储器12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第三网络设备12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第三网络设备12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第三处理器122中,或者由所述第三处理器122实现。所述第三处理器12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所述第三处理器12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所述第三处理器122可以是通用第三处理器、数字数据第三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所述第三处理器12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第三处理器可以是微第三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第三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第三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第三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三存储器123,所述第三处理器122读取第三存储器12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100、第二网络设备110、第三网络设备12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存储器(第一存储器103、第二存储器113、第三存储器12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第一网络设备100的第一处理器103执行,以完成前述第一网络设备侧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9)

1.一种时隙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中间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所述时隙满足时延条件;
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包括:
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记录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第一时隙的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一时间戳表征所述上一跳节点通过所述第一时隙将所述报文送入当前中间节点的时间戳;
确定多个第二时隙;并确定各个第二时隙的第二时间戳,得到多个第二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表征当前中间节点通过所述第二时隙将所述报文传输给下一跳节点的时间戳;
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多个第二时间戳,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多个第二时间戳,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包括:
将每个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分别求差,得到多个差值;
从得到的多个差值中确定最小差值;
将与所述最小差值对应的第二时隙作为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多个第二时间戳,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包括:
将每个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分别求差,得到多个差值;
从得到的多个差值中确定次优差值;
将与次优差值对应的第二时隙作为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包括:
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记录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多个第一时隙中各个第一时隙的第三时间戳,得到多个第三时间戳;所述第三时间戳表征所述上一跳节点通过各个第一时隙将所述报文送入当前中间节点的时间戳;
确定多个第二时隙;并确定各个第二时隙的第四时间戳,得到多个第四时间戳;所述第四时间戳表征当前中间节点通过所述第二时隙将所述报文传输给下一跳节点的时间戳;
基于所述多个第三时间戳和所述多个第四时间戳,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多个第二时隙,包括:
从全部时隙资源中确定可用的多个第二时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包括:
将确定的自身所使用的时隙信息替换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时隙信息携带于所述报文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确定的时隙发送给管控系统,以供所述管控系统进行端到端的时隙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包括:
将确定的自身所使用的时隙信息增加并携带于所述报文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包括:
通过在路径上配置的端到端的隧道,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
其中,所述路径是基于端到端的时隙通道需求计算得到的;所述路径经过所述源节点、各个中间节点、目标节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隧道是双向隧道;在所述隧道的两个方向上均进行时隙选择。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隙为时分复用TDM通道的时隙。
13.一种时隙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源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报文;并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中间节点;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其中,所述时隙信息用于供所述中间节点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获取所述时隙信息:
从管控系统获取所述时隙信息;
自主生成所述时隙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中间节点,包括:
通过在路径上配置的端到端的隧道,转发所述报文至中间节点;
其中,所述路径是基于端到端的时隙通道需求计算得到的;所述路径经过所述源节点、各个中间节点、目标节点。
16.一种时隙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目标节点,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中间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报文携带有一个中间节点的时隙信息;所述时隙信息是所述中间节点将确定的自身所使用的时隙信息替换上一跳节点所使用的时隙信息得到的;
或者,
所述报文携带有多个中间节点和源节点的时隙信息;所述时隙信息是各个中间节点和源节点分别将确定的自身所使用的时隙信息增加至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中得到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携带有多个中间节点和源节点的时隙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多个中间节点和源节点的时隙信息发送给管控系统,以供所述管控系统进行端到端的时隙配置。
19.一种时隙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所述时隙满足时延条件;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
20.一种时隙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报文;并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中间节点;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其中,所述时隙信息用于供所述中间节点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21.一种时隙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中间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22.一种时隙选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节点,用于生成报文;并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中间节点;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中间节点,用于接收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以及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所述时隙满足时延条件;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
目标节点,用于接收所述中间节点发送的报文。
23.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接口,用于接收上一跳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第一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时隙信息,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所述时隙满足时延条件;将确定的时隙携带于所述报文中,并转发所述报文至下一跳节点。
24.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接口,
第二处理器,用于生成报文;并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中间节点;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其中,所述时隙信息用于供所述中间节点确定自身所使用的时隙。
25.一种第三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处理器,
第三通信接口,用于接收中间节点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携带有时隙信息。
26.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7.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8.一种第三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三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三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三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6至1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权利要求16至1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1653053.XA 2021-12-30 2021-12-30 时隙选择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4193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3053.XA CN116419366A (zh) 2021-12-30 2021-12-30 时隙选择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3053.XA CN116419366A (zh) 2021-12-30 2021-12-30 时隙选择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9366A true CN116419366A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53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3053.XA Pending CN116419366A (zh) 2021-12-30 2021-12-30 时隙选择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1936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82442B (zh)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06803814B (zh) 一种灵活以太网路径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688754B (zh) 基于灵活以太网FlexE传输业务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12825B (zh) 建立灵活以太网路径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EP3840311B1 (en) Traffic schedul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EP3629530B9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hieving bidirectional segment routing tunnel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8090856A1 (zh) 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和设备
CN109600188A (zh) 数据传输方法、传输设备和传输系统
US20140205278A1 (en) Call setup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dynamic link tagging and overbooking of links in multi-domain transport networks
US20090103533A1 (en) Method, system and node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identifier mapping relationship
WO2017124709A1 (zh) 流量工程隧道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1729376A (zh) 一种路径计算方法、节点设备及路径计算单元
CN114124781B (zh) SRv6中报文的转发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337054B1 (ko) 패킷 시퀀스 번호를 동기화하기 위한 리던던트 회선 카드 및 네트워크 노드 및 방법
US2008012366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US859970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determine resource status of end-to-end path
CN109728968B (zh) 获得目标传输路径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14826952A (zh) 一种用于oam检测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节点设备
CN116419366A (zh) 时隙选择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40146433A1 (en) Time slot allo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JP2009089394A (ja) トラフィック管理リソースの利用可能性通知
CN110166382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6712983B (zh) 运行、管理和维护oam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629843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438606A (zh)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