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7849A - 感光组件、摄像模组、移动电子设备以及光学防抖方法 - Google Patents

感光组件、摄像模组、移动电子设备以及光学防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7849A
CN115037849A CN202110239078.9A CN202110239078A CN115037849A CN 115037849 A CN115037849 A CN 115037849A CN 202110239078 A CN202110239078 A CN 202110239078A CN 115037849 A CN115037849 A CN 115037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uspension
circuit board
photosensitive assembly
photosen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390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37849B (zh
Inventor
杨祎
魏罕钢
赵波杰
戎琦
赵瑜
刘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390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784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8773 priority patent/WO202218408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037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7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37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7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感光组件(1a、1b、1c、1d),其包括感光芯片(2)、线路板(3)和至少一个驱动机构。线路板(3)承载该感光芯片(2)以及与其电连接。驱动机构包括谐振器(122),设置在谐振器(122)上的压电元件(123),被活动夹持于谐振器(122)的从动件(121),并且从动件(121)可被驱动以相对于谐振器(122)运动,从动件(121)被固定连接至线路板。响应于施加至压电元件(123)的脉冲电压信号,驱动机构可驱动线路板运动。此外,本公开还涉及包括该感光组件的摄像模组(20a、20b、31),包括该摄像模组的移动电子设备(31),以及可应用于该移动电子设备的光学防抖方法。

Description

感光组件、摄像模组、移动电子设备以及光学防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机电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感光组件,包括该感光组件的摄像模组,包括该摄像模组的移动电子设备,以及还涉及一种可应用于该移动电子设备的光学防抖方法。
背景技术
这里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发明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因此,用于获取视频或图像的摄像模组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用户在使用移动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等)拍摄图像时,用户手部的抖动可能会引起该移动电子设备的抖动,从而导致电子设备拍摄的图像变得模糊。
此外,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其镜头的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大,感光芯片的面积也越来越大,对应的线路板组件的体积也越大,导致对诸如马达之类的驱动机构的驱动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目前的移动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对摄像模组的体积有很大的限制,也因此限制了驱动机构可占用的体积。换言之,在移动电子设备的镜头、感光芯片、线路板组件等向更大体积、更大重量发展的趋势下,驱动机构所能提供的驱动力却难以相应地增加。而在驱动力受限的前提下,驱动机构的行程太短,推力太小,移动速度太慢,也会影响移动电子设备的对焦和防抖能力。此外,传统的诸如马达之类的驱动机构内设有磁体和线圈,而当两个磁体距离过近(例如,小于7mm)时,其磁场会产生相互影响,导致磁体产生位移或抖动,从而影响移动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的对焦和成像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感光组件,包括该感光组件的摄像模组和移动电子设备,以及还提供了一种光学防抖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感光组件,包括:感光芯片,其设置成将成像于其上的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线路板,其包括电路迹线,并且设置成承载感光芯片以及与感光芯片电连接;至少一个驱动机构,每个驱动机构包括压电元件、谐振器和从动件,压电元件设置在谐振器上,谐振器设置成活动地夹持从动件,并且能够驱动从动件相对于谐振器运动,从动件被固定连接至线路板,由此,每个驱动机构设置成响应于施加至压电元件的脉冲电压信号,驱动线路板运动。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其中:谐振器包括通过连接部彼此连接的多个谐振臂,每个谐振臂包括接触部;从动件是一端被多个谐振臂的接触部活动地夹持的杆。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从动件是横截面为圆形的圆杆。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个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元件被固定连接至第一传动件,第一传动件被固定连接至线路板的第一侧面。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感光组件还包括第一悬架,第一悬架固定连接至线路板的第二侧面,以对线路板进行弹性支撑,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邻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悬架包括U形件和至少一个连接件,各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至U形件的底部,并且垂直于U形件所在的平面,其中,各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侧面。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个连接件为一个连接件,一个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至U形件的底部的中点。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感光组件还包括第一悬丝和第二悬丝,其设置成对线路板进行弹性支撑;其中,第一悬丝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U形件的底部的一端,第一悬丝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第一传动件;其中,第二悬丝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U形件的底部的另一端,第二悬丝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第一安装件,第一安装件固定连接至线路板的第三侧面,第三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反。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个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的从动件被固定连接至第二传动件,第二传动件被固定连接至线路板的第二侧面。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感光组件还包括第二悬架,第二悬架固定连接至线路板的第一侧面,以对线路板进行弹性支撑。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悬架包括U形件和至少一个连接件,各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悬架的U形件的底部,并且垂直于第二悬架的U形件所在的平面,其中,各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侧面。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悬架的至少一个连接件为一个连接件,其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悬架的U形件的底部的中点。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感光组件还包括第三悬丝和第四悬丝,其设置成对线路板进行弹性支撑;其中,第三悬丝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悬架的U形件的底部的一端,第二悬丝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第二传动件;其中,第二悬丝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悬架的U形件(111)的底部的另一端,第二悬丝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第二安装件,第二安装件固定连接至线路板的第四侧面,第四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反。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个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其驱动元件被固定连接至线路板的第一侧面;第二驱动机构,其驱动元件被固定连接至线路板的第二侧面;第三驱动机构,其驱动元件被固定连接至线路板的第四侧面;其中,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邻接,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相反。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感光组件还包括悬丝,悬丝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线路板,并且设置成对线路板进行弹性支撑。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悬丝的数量为四根。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感光组件还包括球形铰链,球形铰链固定连接至线路板,并且设置成对线路板进行弹性支撑。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感光组件还包括滤光片和支架,所述滤光片被设置在支架上,支架被设置在线路板的承载有感光芯片的承载表面上,以使滤光片位于感光芯片的光学路径上,并且滤光片在线路板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感光芯片。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感光组件还包括基板,其设置成对至少一个驱动机构和线路板进行支撑。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感光组件还包括柔性线路板,其设置成将线路板电连接至基板上的电路接插件。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如前面所述的感光组件;光学镜头,其设置成收集光信号,以使光信号在感光芯片的成像表面处成像;对焦驱动机构,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感光芯片移动光学镜头,以使感光芯片处于光学镜头的焦深范围内;壳体,其设置成支撑光学镜头和对焦驱动机构;其中,壳体包围感光组件,光学镜头被可动地安装于壳体且光学镜头的光轴与感光芯片的光轴重合,对焦驱动机构被固定安装于壳体,并且位于光学镜头的周边。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在前述摄像模组中,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中的一个被固定连接到对焦驱动机构。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在前述摄像模组中,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中的一个被固定连接到壳体。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如前面所述的感光组件;光学镜头,其设置成收集光信号,以使光信号在感光芯片的成像表面处成像;对焦驱动机构,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感光芯片移动光学镜头,以使感光芯片处于光学镜头的焦深范围内;壳体,其设置成支撑光学镜头和对焦驱动机构;其中,壳体包围感光组件,光学镜头被可动地安装于壳体且光学镜头的光轴与感光芯片的光轴重合,对焦驱动机构被固定安装于壳体,并且位于光学镜头的周边,悬丝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对焦驱动机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电子设备,其包括如前面所述的摄像模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防抖方法,其可应用于如前面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感光芯片相对于光学镜头的偏移方向和偏移距离;基于偏移方向和偏移距离,生成脉冲电压信号;将脉冲电压应用于驱动机构的压电元件,以使驱动机构驱动线路板,从而使感光芯片与光学镜头重新对准。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便能够对本公开的更多细节、特征和优点具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感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感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感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以立体图的形式示意性示出了图3所示的感光组件;
图5以立体图的形式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感光组件;
图6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驱动机构的简化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8-10为本公开提出的驱动机构的谐振器的作用原理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多层压电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感光组件采用了图3和图4所示的感光组件;
图16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感光组件采用了图5所示的感光组件二
图17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移动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光学防抖方法的流程图。
应注意的是,附图所显示的内容仅仅是示意性的,因此其不必按照比例进行绘制,也不不对本公开构成任何限制。此外,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特征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
附图标记列表
la、lb、lc、ld 感光组件 121 从动件
2 感光芯片 122 谐振器
3 线路板 1221 谐振臂
3a 第一侧面 1222 接触部
3b 第二侧面 1223 接触面
3c 第三侧面 123 压电元件
3d 第四侧面 124 多层压电元件
4 基板 1241 压电单元
5a 第一传动件 125 第一接头
5b 第一安装件 126 第二接头
6a 第二传动件 13a 第一悬丝
6b 第二安装件 13b 第二悬丝
7 第三传动件 14a 第三悬丝
8 球形铰链 14b 第四悬丝
11a 第一悬架 15 悬丝
11b 第二悬架 21 滤光片
111 U形件 22 支架
1111 臂 23 柔性电路板
1112 底部 24 电路接插件
112 连接件 25 壳体
12a 第一驱动机构 26 对焦驱动机构
12b 第二驱动机构 27 光学镜头
12c 第三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描述提供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特定细节,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理解和实施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需要指出,这里列举的实施例仅仅用于清楚地阐述本公开各个方案的构思,而不应理解成对本公开的任何限制。在此涉及的感光组件、摄像模组、移动电子设备和光学防抖方法的特征,只要没有违背自然规律或者技术规范,都可以在本公开构思的框架内任意组合或者替换,并且都落在本公开的构思范围内。
在本文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个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可以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参见图1,其以平面图的形式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感光组件的结构。如图1所示,感光组件1a包括感光芯片2、线路板3、第一驱动机构12a、第一传动件5a、第一悬架11a、第一悬丝13a和第二悬丝13b。
感光芯片2用于将成像于其上的图像转换成电信号。感光芯片2可以是已知的任何合适的感光芯片,例如但不限于,电荷耦合元件(CCD)感光芯片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CMOS)感光芯片。线路板3可以设置成承载感光芯片2。应理解的是,在本文中将线路板3的承载感光芯片2的表面称为承载表面,并且将与承载表面相邻并且围绕线路板3的四个表面称为线路板3的侧面。图1中示出了线路板3的承载表面为长方形,但应理解的是,线路板3的承载表面也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其他形状,例如但不限于,正方形、梯形或圆形等等。图1中示出了线路板3的四个侧面,即,第一侧面3a、第二侧面3b、第三侧面3c和第四侧面3d。可选地,线路板3可以包括电路迹线,以便实现与感光芯片2的电连接。应理解的是,电路迹线可以被设置在线路板3的承载表面以及与承载表面相反的背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第一驱动机构12a可以用于驱动线路板3进行往复运动。第一驱动机构12a可以包括从动件121和谐振器122,并且可以包括压电元件。第一驱动机构1 2a可以具有如本公开的图6至图11所示的驱动机构的结构和原理。下面结合参考图6对第一驱动机构12a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第一驱动机构12a可以包括谐振器122和设置在谐振器122上的压电元件123。通过对压电元件123施加不同的脉冲电压信号,例如不同频率的脉冲电压信号,可以激励压电元件123产生压电效应,并使谐振器122进入不同的振动模式,并由此进行不同的运动,例如但不限于,直线运动和/或转动。第一驱动机构12a还可以包括从动件121。从动件121可以为一杆状物体,可以是圆杆也可以是多棱柱杆,沿着谐振器122的中心轴线相对于谐振器122活动地设置,例如,其一端可以与谐振器122活动连接。由此,谐振器122可以驱动从动件121进行相应的运动。
继续参考图1,在感光组件1a中,第一驱动机构12a的谐振器122设置成邻近第一侧面3a和第二侧面3b的相交处,并且谐振器122的开口方向是沿着X轴线的方向;从动件121沿着X轴线的方向延伸,其与第一传动件5a固定连接,并且第一传动件5a可以与线路板3的第一侧面3a中与第四侧面3d相邻的一端固定连接;由此,使得从动件121可以驱动线路板3运动。如图1所示,第一驱动机构12a基于谐振器122和从动件121,可以驱动线路板3沿X轴线方向进行直线运动和/或绕X轴线转动。在这种情形下,从动件121可以被称作第一驱动机构12a的驱动元件。应理解的是,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可以不包括从动件,而是可以将谐振器122固定连接至线路板3,例如固定连接至线路板3的第一侧面3a,由此使得谐振器122可以驱动线路板3运动。在这种情形下,谐振器122可以被称作驱动机构的驱动元件。
根据另一些不同的实施方式,谐振器122可以固定连接至线路板3,而从动件设置为固定不同的。在此,从动件事实上构造成一种固定的引导件。例如,这种引导件可以固定在摄像模组的基础结构上,或者构造为基础结构的一部分。谐振器122相对于引导件可活动地设置,例如,引导件的一端可以与谐振器122活动连接。谐振器122与线路板3固定连接,并能带动线路板3一起相对于引导件运动。在谐振器122的不同振动模式下,谐振器122以及与谐振器113固定连接的线路板3能够相对于固定不动的引导件运动,从而实现光学防抖的效果。
还应理解的是,第一传动件5a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但不限于,可以为杆状或片状,并且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例如但不限于,可以为金属材料。此外,第一传动件5a也可以固定连接至第一侧面3a的任何合适的位置处,例如但不限于,第一侧面3a沿X轴线方向的中间位置处。
关于驱动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将在下文中结合相关的附图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图1所示的感光组件1a还包括第一悬架11a,其用于对线路板3进行弹性支撑。第一悬架11a可以具有任何合适形状,并且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以便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形变能力,使得既能对线路板3进行稳定的支撑,又能允许线路板3发生一定程度的位移,即对线路板3进行弹性支撑,以使线路板3能够被驱动机构驱动。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一悬架11a可以被形成为金属弹片。参见图4,其中示出了第一悬架11a的一种具体形式。如图4所示,第一悬架11a可以包括一个U形件111和一个连接件112。U形件111具有两个臂1111和连接两个臂1111的底部1112。连接件112的一端被固定连接至U形件111的底部1112的中间位置处,并且连接件1112可以垂直于U形件111所在的平面。如图4所示,连接件1112可以垂直于平面YZ。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连接件1112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者更多个,可以沿着底部1112的长度方向分布,并且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固定连接至底部1112。此外,连接件112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但不限于,杆状或者片状。继续参考图1并且结合参考图4,连接件112的另一端被固定连接至线路板3的第二侧面3b,并且U形件111的两个臂1111可以被固定连接至诸如壳体或基板之类静止不动的部件,由此实现对线路板3的弹性支撑。
如图1所示,感光组件1a还包括一对悬丝,即,第一悬丝13a和第二悬丝13b。第一悬丝13a的一端可以被固定连接至第一悬架11a的U形件111的底部1112的一端,其另一端可以被固定连接至第一传动件5a;第二悬丝13b的一端可以被固定连接至第一悬架11a的U形件111的底部1112的另一端,其另一端可以被固定连接至第一安装件5b,第一安装件5b可以被固定连接至第三侧面3a的与第四侧面3d相邻的一端。由此,第一悬丝13a和第二悬丝13b能够辅助对线路板3进行弹性支撑。
第一安装件5b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但不限于,可以是凸台或凸片,并且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材料。与悬架类似,悬丝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以便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形变能力,例如但不限于,金属丝。此外,悬丝的连接位置也是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的,例如也可以将第一悬丝13a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线路板3的第一侧面3a,和/或可以将第二悬丝13b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线路板的第三侧面3c。
参见图2,其以平面图的形式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感光组件的结构。如图2所示,感光组件1b包括感光芯片2、线路板3、第二驱动机构12b、第二悬架11b、第二传动件6a、一对悬丝(即,第三悬丝14a和第四悬丝14b)以及第二安装件6b。图2所示的感光组件1b与图1所示的感光组件1a具有类似的结构,并且其中第二驱动机构12b、第二悬架11b、第二传动件6a、第二安装件6b、第三悬丝14a和第四悬丝14b的结构与第一驱动机构12a、第一悬架11a、第一传动件5a、第一安装件5b、第一悬丝13a和第二悬丝13b相同。因此,下文中对这些相似或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在感光组件1b中,第二驱动机构12b的谐振器122可以设置成邻近第一侧面3a和第二侧面3b的相交处,并且谐振器122的开口方向是沿着Y轴线的方向;从动件121可以沿着Y轴线的方向延伸,并且可以被固定连接至第二传动件6a,第二传动件6a可以与线路板3的第二侧面3b中与第三侧面3c相邻的一端固定连接。由此,第二驱动机构12b可以驱动线路板3沿Y轴线方向进行直线运动和/或绕Y轴线转动。此外,对应于第二驱动机构12b的设置形式,第二悬架11b被固定连接至线路板3的第一侧面3a。第三悬丝14a可以被固定连接至第二悬架11b的U形件111的底部1112的一端和第二传动件6a,第四悬丝14b可以被固定连接至第二悬架11b的U形件111的底部1112的另一端和第二安装件6b。
参见图3和图4,其中,图3以平面图的形式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感光组件的结构,图4以立体图的形式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所示的感光组件。
如图3和图4所示,并且结合参考图1和图2,感光组件1c包括感光芯片2、线路板3、第一驱动机构12a、第二驱动机构12b、第一传动件5a、第二传动件6a、第一悬架11a、第二悬架11b、第一安装件5b、第二安装件6b以及对应的两对悬丝(即,第一悬丝13a、第二悬丝13b、第三悬丝14a和第四悬丝14b)。第一驱动机构12a、第一传动件5a、第一悬架11a、第一安装件5b以及对应的一对悬丝13a和13b具有的结构和设置与图1中示出的结构和设置相同,并且第二驱动机构12b、第二传动件6a、第二悬架11b、第二安装件6b以及对应的一对悬丝14a和14b具有的结构和设置与图2中示出的结构和设置相同。因此,下文中对这些相似或相同之处不再赘述。此外,图4中还示出了基板4,第二悬架11b的U形件111的两个臂1111被固定连接至基板4,并且第一驱动机构12a和第二驱动机构12b的谐振器122也被固定连接至基板4。
由前面的描述可知,第一驱动机构12a可以驱动线路板3沿X轴线方向进行直线运动和/或绕X轴线转动,第二驱动机构12b可以驱动线路板3沿Y轴线方向进行直线运动和/或绕Y轴线转动。此外,由于存在两个驱动机构,所以感光组件1c还能够驱动线路板3绕Z轴线转动。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一驱动机构12a可以驱动线路板3沿X轴线方向进行直线运动,并且同时,第二驱动机构12b可以驱动线路板3沿Y轴线方向进行直线运动,由此,在第一驱动机构12a和第二驱动机构12b的协作下,可以驱动线路板3绕Z轴线转动。因此,图3和图4示出的感光组件1c能够实现五轴光学防抖。此外,图3和图4示出的感光组件1c中第一驱动机构12a、第一传动件5a、第一悬架11a以及悬丝13a、13b与第二驱动机构12b、第二传动件6a、第二悬架11b以及悬丝14a、14b的设置方式既使得它们在空间上互不干涉,而且还能够在非工作状态时保持感光组件1c的稳定,在工作状态时能够驱动感光组件1c在所需的方向上产生微小的偏移或旋转,从而实现光学防抖的效果。
应理解的是,对于根据本公开的感光组件而言,悬架和/或悬丝并非是必需的。也就是说,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的感光组件的悬架和/或悬丝根据实际情况是可以省去的。如下文中将描述的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已经实现了对线路板的稳定的弹性支撑的情况下,可以省去悬架。
参见图5,其以立体图的形式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感光组件。如图5所示,感光组件1d可以包括感光芯片2、线路板3、第一驱动机构12a、第一传动件5a、第二驱动机构12b、第二传动件6a、第三驱动机构12c、第三传动件7,以及还包括四根悬丝15和球形铰链8。此外,图5还示出了基板4。各驱动机构的谐振器均被固定连接至基板4。
第一驱动机构12a的谐振器122被设置于第一侧面3a和第二侧面3b的相交处,并且谐振器122的开口是沿着Z轴线的方向;第一驱动机构12a的从动件121沿着X轴线的方向延伸,其与第一传动件5a固定连接,并且第一传动件5a可以与线路板3的第一侧面3a中与第四侧面3d相邻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驱动机构12b的谐振器122被设置于第二侧面3b和第三侧面3c的相交处,并且谐振器122的开口也是沿着Z轴线的方向;第二驱动机构12b的从动件121沿着Y轴线的方向延伸,其与第二传动件6a固定连接,并且第二传动件6a可以与线路板3的第二侧面3b中与第一侧面3a相邻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驱动机构12c的谐振器122被设置于第三侧面3c和第四侧面3d的相交处,并且谐振器122的开口也是沿着Z轴线的方向;第三驱动机构12c的从动件121也沿着Y轴线的方向延伸,其与第三传动件7固定连接,并且第三传动件7可以与线路板3的第四侧面3d中与第一侧面3a相邻的一端固定连接。基于图5所示的驱动机构的设置,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一驱动机构12a和第二驱动机构12b的从动件121同时产生Z轴线方向的相同平移时,可以驱动线路板3进行绕Y轴线方向旋转;第二驱动机构12b和第三驱动机构12c的从动件121同时产生Z轴线方向的相同平移时,可以驱动线路板3进行绕X轴线方向的旋转。
如图5所示,为了对线路板3进行稳定的弹性支撑,感光组件1d包括四根悬丝15和球形铰链8。悬丝15的材料和形式与前面描述的悬丝相同,例如,金属丝;此外,悬丝15的数量也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的,例如但不限于,三根、五根、六根,等等。悬丝15的一端可以被固定连接至线路板13的一个角部,其另一端可以被固定连接到诸如壳体之类的其他静止部件。球形铰链8用于实现对线路板3的稳定的弹性支撑。应理解的是,悬丝15和球形铰链8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式,本文对此不作限定。
下面结合图6和图7,示例性地说明驱动机构的结构。图6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驱动机构的简化的示意横截面图。如图所示,谐振器122可以包括多个谐振臂1221,其通过连接部彼此连接,整体上例如构造成音叉状。每个谐振臂1221上可以设有接触部1222和压电元件123,多个谐振臂1221的接触部1222可以用于活动地夹持从动件121。
压电元件123可以由具有压电效应的材料制成,例如单晶或多晶陶瓷。当外电场的频率与压电元件123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压电元件123进入谐振状态,引起谐振臂1221振动,谐振臂1221于是通过接触部1222与从动件121之间的力作用,带动从动件121产生位移。通过施加不同的脉冲电压,可以产生不同的振动模式,由此实现不同的运动方式,后面还将结合附图描述具体的作用原理。
具体地,由于谐振臂1221的数量为多个,进而驱动机构12的压电元件123的数量也可以为对应多个。可选地,多个压电元件123的第一电极可以并联后再与驱动电路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多个压电元件123的第二电极并联后再与驱动电路的第二电极电连接。
在图1至图4示出的实施例中,从动件121可以构造成横截面为圆形的圆杆,其一端被多个谐振臂1221的接触部1222活动地夹持,从而能够在谐振臂1221的力用作下,沿着所示直角坐标系的Y轴方向往复运动。可选地,接触面1223的曲率小于从动件121的侧周表面的曲率,使得二者之间既能有足够的预紧力,又能对从动件121产生足够的摩擦力以带动从动件121运动。
例如,在此从动件121可以构造成整体上呈L形的圆杆,其远离谐振器122的另一自由端可以与线路板3固定连接,从而驱动其沿着所示直角坐标系的X轴和/或Y轴方向往复运动。
可选地,从动件121可以为多棱柱杆,或者具有异型横截面等。
应理解的是,在本公开的构思中,谐振器122、压电元件123和从动件121的具体结构形式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可以根据设计结构和产品性能合理选择,而不限于在此举例说明的形式。
下面结合图8、图9和图10简要说明谐振器122在压电元件123的激励下可能产生的作用形态和原理。简而言之,利用压电元件123激励谐振器122,可以使其处于不同的振动状态。
图8示出在第一激励频率时的典型状态。一方面,谐振臂1221在纵向(Y向)振动,另一方面,相互靠近或相互离开地(X向)振动。根据两种振动中哪个振动优先于另一振动,使接触部1222执行具有相应旋转方向的椭圆运动。由此接触部1222可以将在正的或负的Y向上的作用力施加到从动件121上。
图9对应于不同于第一激励频率的第二激励频率时的状态。此时,接触部1222主要在X向振动并且相互撞击。由此从动件121可以活动地引导,并可以通过外部作用力移动。
图10对应于不同的第三激励频率,此时谐振臂1221可以围绕纵向(Y向)进行扭转运动,并以相应的方式驱动从动件121。
谐振臂1221的接触部1222与从动件121相接触的表面为接触面1223。可选地,接触面1223的形状可以匹配对应从动件121的侧周表面的形状,从而从动件121与谐振臂1221之间实现更精确的力传递和运动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谐振臂122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谐振臂1221间隔相对设置。从动件121呈杆状并与谐振臂1221相垂直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谐振臂1221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四个或者更多。
通过选择不同的脉冲电压,尤其是具有不同频率的电压,可以实现谐振臂1221不同的振动激励模式,进而驱动从动件121实现不同的运动方式,包括运动方向、速度、步进距离和动作频率等方面的变化。本申请不限于作为示例的实施例给出的驱动机构12的具体形式,而是可以根据设计和性能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及其组合。
图11示出了驱动机构12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驱动机构12的从动件121靠近谐振器122的一端构造有多个分杆部1211,例如包括与驱动机构12的谐振臂1221数量相应的分杆部1211,例如分杆部1211的数量为两个。可选地,例如通过预先成型的形状或者材料特性形成的预应力,使每个分杆部1211与对应的谐振臂1221之间产生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在分杆部1211与谐振臂1221之间形成过盈配合。由此,即使在驱动机构12不通电时,也能在从动件121与谐振臂1221之间形成自锁效果,这有利于实现运动模式的精确控制和调整。图11所示的从动件121包括分杆部1211的驱动机构,可以被应用于图5所示的感光组件的实施例。
图12示出了驱动机构12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谐振臂1221的内侧和外侧可以分别设置有压电元件123,例如采用对称布置的方式,这有利于均匀和平衡地驱动从动件121实现不同的运动方式。
图13示出了驱动机构12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此压电元件123设置于谐振臂1221的外侧。压电元件123可以是单层压电元件。压电元件123可以通过导电粘接剂连接于谐振臂1221上,导电粘接剂可以为添加环氧银或导电微金属球的粘接剂。可选地,压电元件123可以涂覆或逐层形成于谐振臂1221上,或压电元件123通过电解技术可导电地连接于谐振臂1221上。
图14示出了驱动机构12的多层压电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此,压电元件可以是多层压电元件124,多层压电元件124包括多个压电单元1241,每两个压电单元1241之间设有由银、镍或铂制成的导电层。多个压电单元1241交错设置并厚度在10~20μm范围内,多层压电元件124具有比单层压电元件运行电压更低的优点。例如0.25mm厚的单层压电元件需要100V电压才能达到工作电场,而12.5μm厚度的20层多层压电元件可以在5V电压下即可运行,使用更方便。
参见图1 5,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结构,其中感光组件采用了图3和图4所示的感光组件1c。为了清楚,图15的摄像模组20a中没有示出驱动机构和悬丝,而是仅示出了感光芯片2、线路板3、第一悬架11a、第二悬架11b和基板4,这些部件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与前文中已经详细描述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5所示,摄像模组20a还包括滤光片21和相应的支架22。滤光片21可以被设置在支架22上,并且支架22可以被设置在线路板3的承载有感光芯片2的承载表面上,例如但不限于,通过粘接的方式。滤光片21被设置成位于感光芯片2的光学路径上,并且滤光片21在线路板3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感光芯片2。由此,滤光片21设置成允许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到达感光芯片2。摄像模组20a还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23,如图所示,其可以设置成将线路板3与位于基板4上的电路接插件24电连接。
继续参考图15,摄像模组20a还包括壳体25、对焦驱动机构26和光学镜头27。壳体25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并且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壳体25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例如但不限于,粘接、焊接、以及利用任何合适的紧固件,固定连接至基板4,并且包围感光组件。光学镜头27被可动地安装于壳体25,并且光学镜头25的光轴与感光芯片2的光轴重合,因此,光学镜头27同样位于感光芯片2的光学路径上。由此,光学镜头27设置成收集光信号,以使光信号在感光芯片2处成像。对焦驱动机构26被固定安装于壳体25,并且位于光学镜头27的周边。由此,对焦驱动机构26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感光芯片2移动光学镜头27,以使感光芯片2处于光学镜头27的焦深范围内,从而使光信号能够在感光芯片2处清晰成像。在图15所示的摄像模组20a中,第一悬架11a被固定连接至对焦驱动机构26,以便实现对线路板3的稳定的弹性支撑。然而,在本公开的未图示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悬架11a也可以被固定连接至壳体25。
参见图16,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结构,其中感光组件采用了图5所示的感光组件1d。为了清楚,图16的摄像模组20b中没有示出驱动机构和球形铰链,而是仅示出了感光芯片2、线路板3、悬丝15和基板4,这些部件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与前文中已经详细描述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此外,与图15中示出的摄像模组20a类似,摄像模组20b也包括滤光片21、支架22柔性电路板23、电路接插件24、壳体25、对焦驱动机构26和光学镜头27。这些部件的结构和设置形式与图15中示出的摄像模组20a中的相同部件的结构和设置形式相同,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6所示,摄像模组20b中,通过将悬丝15固定连接至对焦驱动机构26,以实现对线路板3的稳定的弹性支撑。然而,应理解的是,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悬丝15也可以被固定连接至壳体25。
参见图17,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移动电子设备的结构。如图17所示,移动电子设备30包括摄像模组31。移动电子设备30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电子设备,例如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眼镜,等等。摄像模组31可以是前文中描述任一摄像模组,其可以包括前文中描述的任一感光组件。
参见图18,其以流程图的形式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光学防抖方法,其可应用于根据本公开的移动电子设备30。如图所示,光学防抖方法100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10,获取感光芯片2相对于光学镜头27的偏移方向和偏移距离;
在步骤120,基于所述偏移方向和所述偏移距离,生成脉冲电压信号;以及
在步骤130,将所述脉冲电压应用于驱动机构的压电元件,以使驱动机构驱动线路板3,从而使感光芯片2与光学镜头27重新对准。
下面结合图3、图4所示的感光组件和图15所示的摄像模组来对光学防抖方法100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在移动电子设备30中可以通过传感器来获取光学镜头27和感光芯片2的空间位置和状态,并生成相应的感测结果。这些感测结果可以被发送给移动电子设备30的控制器。控制器基于这些感测结果,可以确定感光芯片2相对于光学镜头27的偏移方向以及偏移距离和/或角度。例如但不限于,控制器可以将感光芯片2的感测结果与光学镜头27的感测结果进行比较,由此确定相应的偏移方向以及偏移距离和/或角度。当感光芯片2的位置相对于光学镜头27的位置的偏移大于预定阈值时,基于所确定的偏移方向以及偏移距离和/或角度,移动电子设备30的控制器可以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并发送给对应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对应的驱动机构。以图3、图4所示的感光组件为例,移动电子设备30可以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其中,第一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2a,第二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2b。第一控制电路和/或第二控制电路可以生成具有相应激励频率的脉冲电压,以使第一驱动机构12a和/或第二驱动机构12b中的谐振器处于相应的振动状态,并驱动相应的从动件运动,从而驱动线路板3进行相应的运动,直到确定感光芯片2的位置相对于光学镜头27的位置的偏移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一控制电路可以生成具有第一激励频率的脉冲电压,该脉冲电压可以使第一驱动机构12a中的谐振器具有如图8所示的振动状态,由此可以驱动第一驱动机构12a中的从动件121,以及因此驱动线路板3,沿着图3、图4中所示的X轴指向的方向运动;第一控制电路也可以生成具有第二激励频率的脉冲电压,该脉冲电压可以使第一驱动机构12a中的谐振器具有如图9所示的振动状态,由此可以驱动第一驱动机构12a中的从动件121,以及因此驱动线路板3,沿着图3、图4中所示的X轴指向的反方向运动;第一控制电路还可以生成具有第三激励频率的脉冲电压,该脉冲电压可以使第一驱动机构12a中的谐振器具有如图10所示的振动状态,由此可以驱动第一驱动机构12a中的从动件121,以及因此驱动线路板3,绕图3、图4中所示的X轴转动。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二控制电路可以生成具有第一激励频率的脉冲电压,该脉冲电压可以使第二驱动机构12b中的谐振器具有如图8所示的振动状态,由此可以驱动第二驱动机构12b中的从动件121,以及因此驱动线路板3,沿着图3、图4中所示的Y轴指向的方向运动;第二控制电路也可以生成具有第二激励频率的脉冲电压,该脉冲电压可以使第二驱动机构12b中的谐振器具有如图9所示的振动状态,由此可以驱动第二驱动机构12b中的从动件121,以及因此驱动线路板3,沿着图3、图4中所示的Y轴指向的反方向运动;第二控制电路还可以生成具有第三激励频率的脉冲电压,该脉冲电压可以使第二驱动机构12b中的谐振器具有如图10所示的振动状态,由此可以驱动第二驱动机构12b中的从动件121,以及因此驱动线路板3,绕图3、图4中所示的Y轴转动。应理解的是,第一激励频率、第二激励频率和第三激励频率彼此不相同。此外,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容易理解的是,当第一控制电路生成具有第一激励频率的脉冲电压,使驱动第一驱动机构12a中的从动件121沿着图3、图4中所示的X轴指向的方向运动,并且同时第二控制电路生成具有第二激励频率的脉冲电压,使驱动第二驱动机构12b中的从动件121沿着图3、图4中所示的Y轴指向的反方向运动时,第一驱动机构12a和第二驱动机构12b彼此协作,驱动线路板3绕图3、图4中所示的Z轴转动。
通过执行本公开提出的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光学防抖方法,例如通过施加合适的脉冲电压,控制移动电子设备中的感光组件的驱动机构,以便控制线路板3的位移和转动角度,由此能够针对移动电子设备的意外抖动而控制感光芯片2的位置,使其能够重新与光学镜头27对准,由此实现五轴光学防抖的技术效果。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感光组件将驱动机构与承载感光芯片的线路板相结合,不仅能够使感光组件的结构更为紧凑,避免了占用更大的空间,而且基于压电元件、谐振器和从动件的驱动机构还能提供更大的驱动力,因此适于驱动较重的线路板组件,尤其适用于大芯片摄像模组。此外,由于根据本公开的驱动机构通过压电元件来激励谐振器,并利用谐振器的不同振动模式来驱动从动件,因此驱动机构的反应灵敏,驱动速度快,运动精度高。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并不意图限制本公开。如本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还要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和“包含”当在本公开中使用时,是指所述及的特征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的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全部组合。将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来描述各种特征,但是这些特征不应当由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相区分。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还要理解的是,诸如那些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之类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领域和/或本说明书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上进行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地如此定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被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方法包括的各个步骤并不必需按照所公开的顺序执行,而是可以根据需要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此外,根据实际需要,所公开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其他额外的步骤。应理解的是,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此外,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尽管已经结合一些实施例详细地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其不旨在被限制于在本文中所阐述的特定形式。相反,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26)

1.一种感光组件(1a、1b、1c、1d),包括:
感光芯片(2),其设置成将成像于其上的图像转换成电信号;
线路板(3),其包括电路迹线,并且设置成承载所述感光芯片(2)以及与所述感光芯片(2)电连接;
至少一个驱动机构,每个驱动机构包括压电元件(123)、谐振器(122)和从动件(121),所述压电元件(123)设置在所述谐振器(122)上,所述谐振器(122)设置成活动地夹持所述从动件(121),并且能够驱动所述从动件(121)相对于所述谐振器(122)运动,所述从动件(121)被固定连接至所述线路板(3),由此,每个驱动机构设置成响应于施加至所述压电元件(123)的脉冲电压信号,驱动所述线路板(3)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其中:
所述谐振器(122)包括通过连接部彼此连接的多个谐振臂(1221),每个谐振臂(1221)包括接触部(1222);
所述从动件(121)是一端被所述多个谐振臂(1221)的接触部(1222)活动地夹持的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其中,所述从动件(121)是横截面为圆形的圆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2a),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a)的驱动元件被固定连接至第一传动件(5a),所述第一传动件(5a)被固定连接至所述线路板(3)的第一侧面(3a)。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其中,所述感光组件(2)还包括第一悬架(11a),所述第一悬架(11a)固定连接至所述线路板(3)的第二侧面(3b),以对所述线路板(3)进行弹性支撑,所述第二侧面(3b)与所述第一侧面(3a)邻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其中,所述第一悬架(11a)包括U形件(111)和至少一个连接件(112),各连接件(11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U形件(111)的底部(1112),并且垂直于所述U形件(111)所在的平面,其中,各连接件(1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侧面(3b)。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112)为一个连接件(112),所述一个连接件(11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U形件(111)的底部(1112)的中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其中,所述感光组件还包括第一悬丝(13a)和第二悬丝(13b),其设置成对所述线路板(3)进行弹性支撑;
其中,所述第一悬丝(13a)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U形件(111)的底部(1112)的一端,所述第一悬丝(13a)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件(5a);
其中,所述第二悬丝(13b)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U形件(111)的底部(111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悬丝(13b)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第一安装件(5b),所述第一安装件(5b)固定连接至所述线路板(3)的第三侧面(3c),所述第三侧面(3c)与所述第一侧面(3a)相反。
9.如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12b),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2b)的从动件(121)被固定连接至第二传动件(6a),所述第二传动件(6a)被固定连接至所述线路板(3)的第二侧面(3b)。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其中,所述感光组件(1a、1b、1c、1d)还包括第二悬架(11b),所述第二悬架(11b)固定连接至所述线路板(3)的第一侧面(3a),以对所述线路板(3)进行弹性支撑。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其中,所述第二悬架(11b)包括U形件(111)和至少一个连接件(112),各连接件(11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悬架(11b)的U形件(111)的底部(1112),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悬架(11B)的U形件(111)所在的平面,其中,各连接件(1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侧面(3a)。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其中,所述第二悬架(11b)的至少一个连接件(112)为一个连接件(112),其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悬架(11b)的U形件(111)的底部(1112)的中点。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其中,所述感光组件(1a、1b、1c、1d)还包括第三悬丝(14a)和第四悬丝(14b),其设置成对所述线路板(3)进行弹性支撑;
其中,所述第三悬丝(14a)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悬架(11b)的U形件(111)的底部(1112)的一端,所述第二悬丝(14a)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传动件(6a);
其中,所述第二悬丝(14b)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悬架(11b)的U形件(111)的底部(111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悬丝(14b)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第二安装件(6b),所述第二安装件(6b)固定连接至所述线路板(3)的第四侧面(3d),所述第四侧面(3d)与所述第二侧面(3b)相反。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12a),其驱动元件被固定连接至所述线路板(3)的第一侧面(3a);
第二驱动机构(12b),其驱动元件被固定连接至所述线路板(3)的第二侧面(3b);
第三驱动机构(12c),其驱动元件被固定连接至所述线路板(3)的第四侧面(3d);
其中,所述第一侧面(3a)与所述第二侧面(3b)和所述第四侧面(3d)邻接,所述第二侧面(3b)与所述第四侧面(3d)相反。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其中,所述感光组件(1a、1b、1c、1d)还包括悬丝(15),所述悬丝(15)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线路板(3),并且设置成对所述线路板(3)进行弹性支撑。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其中,所述悬丝(15)的数量为四根。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其中,所述感光组件(1a、1b、1c、1d)还包括球形铰链(8),所述球形铰链(8)固定连接至所述线路板(3),并且设置成对所述线路板(3)进行弹性支撑。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其中,所述感光组件(1a、1b、1c、1d)还包括滤光片(21)和支架(22),所述滤光片(21)被设置在所述支架(22)上,所述支架(22)被设置在所述线路板(3)的承载有所述感光芯片(2)的承载表面上,以使所述滤光片(21)位于所述感光芯片(2)的光学路径上,并且所述滤光片(21)在所述线路板(3)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感光芯片(2)。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其中,所述感光组件(1a、1b、1c、1d)还包括基板(4),其设置成对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机构和所述线路板(3)进行支撑。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其中,所述感光组件(1a、1b、1c、1d)还包括柔性线路板(23),其设置成将所述线路板(3)电连接至所述基板(4)上的电路接插件(24)。
21.一种摄像模组(20a、20b、31),包括:
如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
光学镜头(27),其设置成收集光信号,以使所述光信号在所述感光芯片(2)的成像表面处成像;
对焦驱动机构(26),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感光芯片(2)移动所述光学镜头(27),以使所述感光芯片(2)处于所述光学镜头(27)的焦深范围内;
壳体(25),其设置成支撑所述光学镜头(27)和所述对焦驱动机构(26);
其中,所述壳体(25)包围所述感光组件(1a、1b、1c、1d),所述光学镜头(27)被可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25)且所述光学镜头(27)的光轴与所述感光芯片(2)的光轴重合,所述对焦驱动机构(26)被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25),并且位于所述光学镜头(27)的周边。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摄像模组(20a、20b、31),其中,所述第一悬架(11a)和所述第二悬架(11b)中的一个被固定连接到所述对焦驱动机构(26)。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摄像模组(20a、20b、31),其中,所述第一悬架(11a)和所述第二悬架(11b)中的一个被固定连接到所述壳体(25)。
24.一种摄像模组(20a、20b、31),包括:
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感光组件(1a、1b、1c、1d);
光学镜头(27),其设置成收集光信号,以使所述光信号在所述感光芯片(2)的成像表面处成像;
对焦驱动机构(26),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感光芯片(2)移动所述光学镜头(27),以使所述感光芯片(2)处于所述光学镜头(27)的焦深范围内;
壳体(25),所述壳体(25)设置成支撑所述光学镜头(27)和所述对焦驱动机构(26);
其中,所述壳体(25)包围所述感光组件(1a、1b、1c、1d),所述光学镜头(27)被可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25)且所述光学镜头(27)的光轴与所述感光芯片(2)的光轴重合,所述对焦驱动机构(26)被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25),并且位于所述光学镜头(27)的周边,所述悬丝(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对焦驱动机构(26)。
25.一种移动电子设备(30),其包括如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20a、20b、31)。
26.一种光学防抖方法(100),其可应用于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30),所述光学防抖方法(100)包括:
获取所述感光芯片(2)相对于所述光学镜头(27)的偏移方向和偏移距离;
基于所述偏移方向和所述偏移距离,生成脉冲电压信号;
将所述脉冲电压应用于所述驱动机构的压电元件(123),以使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线路板(3),从而使所述感光芯片(2)与所述光学镜头(27)重新对准。
CN202110239078.9A 2021-03-04 2021-03-04 感光组件、摄像模组、移动电子设备以及光学防抖方法 Active CN1150378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9078.9A CN115037849B (zh) 2021-03-04 2021-03-04 感光组件、摄像模组、移动电子设备以及光学防抖方法
PCT/CN2022/078773 WO2022184089A1 (zh) 2021-03-04 2022-03-02 感光组件、摄像模组、移动电子设备以及光学防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9078.9A CN115037849B (zh) 2021-03-04 2021-03-04 感光组件、摄像模组、移动电子设备以及光学防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7849A true CN115037849A (zh) 2022-09-09
CN115037849B CN115037849B (zh) 2023-06-09

Family

ID=83117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39078.9A Active CN115037849B (zh) 2021-03-04 2021-03-04 感光组件、摄像模组、移动电子设备以及光学防抖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37849B (zh)
WO (1) WO2022184089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56829A1 (en) * 2004-09-10 2006-03-16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Camera with shake correction mechanism
CN101019301A (zh) * 2004-06-24 2007-08-15 米尼斯怀斯股份公司 驱动单元
CN101320139A (zh) * 2004-11-03 2008-12-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相机透镜组件用光学图像稳定器
US20120182436A1 (en) * 2011-01-14 2012-07-19 Chao Chang Hu Anti-shake device for a lens module
US20160241785A1 (en) * 2015-02-13 2016-08-18 Ue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Image Stabilizing Device
CN107529015A (zh) * 2017-09-12 2017-12-2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抖摄像模组
CN110839120A (zh) * 2018-08-15 2020-02-2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1510607A (zh) * 2020-04-27 2020-08-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以及电子设备
CN112055102A (zh) * 2019-06-06 202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摄像机以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1289B (zh) * 2015-11-20 2019-10-18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元件和防抖方法
CN110661963A (zh) * 2018-06-28 2020-01-07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光学防抖的实现方法
JP2020160041A (ja) * 2019-07-04 2020-10-01 株式会社クリアテック ハイパースペクトル撮像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12243050B (zh) * 2019-07-17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摄像模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9301A (zh) * 2004-06-24 2007-08-15 米尼斯怀斯股份公司 驱动单元
US20060056829A1 (en) * 2004-09-10 2006-03-16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Camera with shake correction mechanism
CN101320139A (zh) * 2004-11-03 2008-12-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相机透镜组件用光学图像稳定器
US20120182436A1 (en) * 2011-01-14 2012-07-19 Chao Chang Hu Anti-shake device for a lens module
US20160241785A1 (en) * 2015-02-13 2016-08-18 Ue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Image Stabilizing Device
CN107529015A (zh) * 2017-09-12 2017-12-2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抖摄像模组
CN110839120A (zh) * 2018-08-15 2020-02-2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2055102A (zh) * 2019-06-06 202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摄像机以及移动终端
CN111510607A (zh) * 2020-04-27 2020-08-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7849B (zh) 2023-06-09
WO2022184089A1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54920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06707454A (zh) 镜头驱动设备和包括该镜头驱动设备的相机模块
CN112073600A (zh) 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及其光学防抖方法
KR101696172B1 (ko) 손 떨림 보정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JP2016191849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13079302B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KR101823326B1 (ko) Ois 액츄에이터
JP2018018021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16088124A (zh)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括其的摄像机模块和光学仪器
US11681202B2 (en) Camera module
CN113542579A (zh) 图像传感器防抖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1679785B1 (ko) 광학용 일체형 액츄에이터
KR20220017398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CN214311231U (zh) 一种驱动模块、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170076123A (ko) 광학용 일체형 액추에이터
CN117579918A (zh) 摄像模组和具有该摄像模组的智能终端
CN115037849B (zh) 感光组件、摄像模组、移动电子设备以及光学防抖方法
CN214311136U (zh) 一种驱动模块、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0782793B1 (ko) Vcm 방식 렌즈 이송장치
CN113330366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及摄像头搭载装置
CN112835204A (zh) 一种驱动模块、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4586185U (zh) 一种防抖动透镜驱动装置
US11714294B2 (en) Camera module
KR20130051616A (ko) 렌즈 액추에이터
US20240142856A1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lens driv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