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58C - 用于生产混合纱线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产混合纱线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58C
CN1150358C CNB008101590A CN00810159A CN1150358C CN 1150358 C CN1150358 C CN 1150358C CN B008101590 A CNB008101590 A CN B008101590A CN 00810159 A CN00810159 A CN 00810159A CN 1150358 C CN1150358 C CN 115035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econdary process
cooling
speed
pro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8101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60646A (zh
Inventor
M��Ү����
M·耶吉
H·冯阿克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tech AG
Original Assignee
Retech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tech AG filed Critical Retech AG
Publication of CN1360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60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35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5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20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 D02G1/026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false-twis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混合纱线的方法。在第一辅助加工(P1)中,一个未处理的纱线从纺丝机的合成纤维以第一生产速度(V1)被纺制并被预拉伸。在第二辅助加工(P2)中,所述的未处理的纱线随后在一个变形机中以第二生产速度(V2)被变形。最后,在第三辅助加工(P3)中,变形的纱线在一个涡流机中以第三生产速度(V3)与一弹性长丝缠结在一起,以生产出成品。在所述的方法中,第二辅助加工(P2)的第二生产速度(V2)或是适合于第一辅助加工(P1)的生产速度(V1),或是适合于第三辅助加工的第三生产速度(V3)。

Description

用于生产混合纱线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混合纱线的方法,其中在纺丝机的具有第一生产速度的第一辅助加工中,人造纤维的原纱线被纺制并被预拉伸,随后在变形机中以第二生产速度的第二辅助加工中,原纱线被拉伸并且被变形,随后在混合中以第三生产速度的第三辅助加工中,在提供一弹性长丝的时候变形纱线被混合成成品。
目前的混合纱线是由三种不同的独立的辅助加工工艺和各种操作方式形成的。同时各辅助加工工艺因此要设定最佳的速度。当然该速度不仅涉及辅助加工工艺,而且涉及围绕着辅助加工工艺的整个周边。该加工工艺过程首先涉及纺丝拉伸人造纤维。这种纺丝拉伸是在纺丝工厂采用非常大的加工速度和大规模的设备而实施完成的。所有这一切都是建立于大规模生产。每一纺丝机包括许多单独的纺丝工位。为此所生产的原纱线也是绕到通常为30kg纱线重量的大的纺丝卷绕上。
变形或者是拉伸变形加工是在一分开的设备上,尤其在一另外的工厂进行的。在此原纱线的人造纤维从所供给的30kg卷绕上拉出并且根据已知的方式被变形。由于具有这种体积增加,其仅可用显著较慢的第二速度变形。为了使这种变形足够的快和有足够的生产力,每一变形机包括了许多的变形工位。被变形的纱线通常随后被卷绕到一个具有5kg纱线重量的卷绕上。这个加工是在当地生产车间进行的。5kg纱线卷绕随后被进一步输送。
在第三辅助加工工艺中,被变形的纱线从5kg卷绕上退绕并且在一空气交缠加工中提供部分享有埃尔斯坦(Elastan)、莱克拉(Lycra)和类似的纤维。该加工总是取决于变形纱线的质量和混合例如交缠的类型以及添加纤维的数量份额。该第三辅助加工采用了第三种,甚至基本上以比较低的速度运行。为了使该辅助加工有足够的生产力,每一混合或交缠机包括有许多混合工位例如交缠工位。在尤其适合其分开生产车间中这也还是有效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变上述三种辅助加工工艺中至少一种,以致至少两种辅助加工工艺可被组合在一起。
通过以下所记载的生产混合纱线的方法能够实现该目的,在纺丝机的具有第一生产速度第一辅助加工中,人造纤维的原纱线被纺制并被预拉伸,随后在变形机中以第二生产速度的第二辅助加工中,原纱线被拉伸并且被变形,随后在混合中以第三生产速度的第三辅助加工中,在提供一弹性长丝的时候变形纱线被混合成成品,其中,第二辅助加工的第二速度或适合于第一辅助加工的第一生产速度或者适合于第三辅助加工的第三生产速度。为此,所需要的是采用拉伸或者变形的辅助加工或是纺丝拉伸的条件和速度或是具有弹性部分的空气交缠的速度。
本发明的一个附加优点是相对于后面的一个卷绕的至少一个再卷绕工位和从而去除一个错误源。
本发明的另外优点事实在于,至今已经被分离开的两个生产车间可被组合在一起。其或是直接随于在纺丝加工之后在纺丝厂中进行变形加工或是变形加工直接在空气变形加工之前和与空气变形加工一起进行。用该方法,至少一个从在两个生产车间之间的纱线卷绕输送被消除。
下结合面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其中附图所示的是:
图1为根据现有技术情况的从纺丝到最终制成弹性纱线的加工过程示意图;
图2为根据变化1通过把两种辅助加工组合一起的加工过程示意图;
图3为根据变化2通过把另外两种辅助加工组合一起的加工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最佳拉伸变形辅助加工的示意图;
图5为拉伸、变形和混合的示意图。
根据现有技术情况的加工过程示于图1中。
混合纱线的生产是从在第一辅助加工P1中原纱线的人造纤维的纺丝开始的。该原纱线是大批量的在已知的纺丝机中根据已知的技术制造的。为此原纱线首先从切粒(granulate)纺制并且根据用途被拉伸。它们是在相同的纺丝机上并且基本上以相同的加工过程来实现的。这种纺丝机是采用非常高的生产速度V1来运行的。同时,每一纺丝机具有许多独立的纺丝工位。由于生产速度V1高,原纱线的移动必需相应地准备以便于进一步加工。因此,所生产的原纱线也卷绕到大的纺丝卷绕W1上,通常情况下为30kg的纱线卷绕。
纺丝卷绕W1这时被输送到变形单元(company)T1处。在这里,原纱线从纺丝卷绕W1上被牵引出并且立刻在变形机如第二辅助加工P2上被处理。在变形中,原纱线获得一种所希望的变形。同时纱线的体积显著地增加。为了使这种变形足够的快和有足够的生产力,每一变形机包括了许多的变形工位。这些变形机是以第二速度V2运行,该速度是适合于这些变形机的。被变形的纱线随后通常被卷绕到第二卷绕W2上,其每纱线卷绕的重量为5kg。第二卷绕W2立刻被输送到下一单元T2处。
在随后的第三辅助加工P3处,变形纱线从5kg的卷绕上牵引出并且在一空气交缠加工中被提供部分弹性的纤维。这第三辅助加工是采用第三种、甚至基本上是较慢的生产速度V3运行的。为了使该辅助加工有足够的生产力,每一混合,例如交缠机包括许多混合工位。同时在所有情况下一附加长丝从源于卷绕W3上拉出并在混合工位处与变形纱线连同混合纱线一起缠结。显然,其可采用各种方法来实现,所述的方法本身是已知的例如空气交缠、并线、加捻等。在这个第三辅助加工的端部,加工成的弹性纱线卷绕在所有情况下纱线重量为6kg的第三卷绕上。第二卷绕W2和第三卷绕W3可以是相等的,由于加工成的弹性纱线的体积仅是轻微地不同于变形纱线,而其中通过部分份额的弹性纱线增加纱线重量。
在根据图2的第一变化的新的方法中,把第二辅助加工P2和第三辅助加工P3组合一起。其是这样实现的,第二生产速度V2适合于第三生产速度V3,以致两个速度是相等的。通过采用这种方式,有可能的是使得每一变形工位T1直接连接一个交缠工位W1并且仅已加工的弹性纱线再被卷绕。这将意味着从第二辅助加工P2到第三辅助加工P3的第二卷绕W2的第二输送T2包括在随后加工步骤单元上的拉伸、张紧和拆散均被去除。显然,以较少花费的形式生产是可能的并且同时错误源被消除。而且在变形之后设置在其之间上的质量控制也被除去。就用于第二辅助加工P2而论,所需要设计的单元将结合图4做更加详细的描述。
在根据图3的第二种变化的新的方法中,把第一辅助加工P1和第二辅助加工P2组合一起。其是这样实现的,第二生产速度V2适合于第一生产速度V1,从而两个速度相等。通过采用这种形式,有可能的是每个独立的纺丝工位S1连接一个独立的变形工位T1。同时仅已加工的变形纱线被卷绕。这就意味着从第一辅助加工P1到第二辅助加工P2的大重量的纺丝卷绕W1的第一输送T1包括在随后加工步骤单元上的拉伸、张紧和拆散均被免除。同时还有运行工作步骤如中间质量控制可被除去。就用于第二辅助加工P2而论,所需要的设计的单元将结合图4做更加详细的描述。
为了使第二辅助加工P2的第二生产速度V2可适合于第一辅助加工P1的生产速度V1,第二辅助加工必须相应的改变并且装备有需要的装置。这从附图4中更加了解。
第二生产速度V2的适应性是可能这样构成,变形机是由一些独立的可控制的变形组件4构成。这就意味着每个变形组件4具有其自身的控制。而且其必须以紧凑方式构成,这是由于其直接设置在第三辅助加工P3的交缠工位的前端或是直接设置在第一辅助加工P1的纺丝工位的后面。为了使变形组件4有足够紧凑的构成,其装备有一个具有其本身特殊预加热41,42的加热通路。直接来自纺丝机的纺丝工位上的或者通过纱线输入48来自纺丝卷绕W1的原纱线到达一加热装置41,在该加热装置被加热到第一加热温度T1。此后被预加热的原纱线通过一定量的预拉伸,因此其采用第二加热装置42加热到完全变形温度T2。完全被加热的原纱线通过一加捻止动件43、经过一个有效的冷却变形通道44运行到一假捻机构45。通过假捻机构所产生的捻向后运行到加捻止动件43。同时纱线中的变形产生。通过纱线在运行经过变形通路44上的有效冷却,其变形通路形成冷却通道,已经在生产期间的变形在其通道冷却到固定温度T3中被冷却或被固定。随后变形的纱线到达一个弹性校正装置46处,在此被引导到一个可选择的校正温度T4。在此之后其通过例如*47或是到达第二卷绕W2上的卷绕工位或是直接到达随后的第三辅助加工P3的交缠工位。为了使得第二生产速度V2可足以适应另外的辅助加工P1,P3,所需要的是,驱动以及预加热,变形加热和变形通路44的冷却通道中的有效冷却,对于每个变形组件4都将是独立可控制的。由下而所描述的一些措施得到特定的可能结果。
预拉伸或者可采用两个加热导丝盘(galettes)来产生,其两个导丝盘前后相互排列,它们具有不同的速度和可能有不同的温度。然而,预拉伸也能采用一个拉伸销和一个加热导丝盘来实现。加热和预加热必须提供有足够的动力。例如这也可通过导丝盘应用远红外加热,空气喷嘴加热,电阻接触加热和其相互结合来实施。此外,冷却必须有足够的动力并且传送给纱线,其中必须特别重视的事实是在最大生产速度期间的纱线在变形过程中必须冷却到需要的温度。因此其不仅是空气冷却适合,而且与纱线直接接触或不直接接触的流体冷却也适合。还提供了进一步特殊可能性,使得产生在加热纱线上的热也能足以快速地从冷却通路上被带走。例如,如此的冷却通道可以填充有水,冷却油或含钠液体,具有合适溶解温度的盐类或混合盐。尤其适合的当然是使用这样一种冷却剂,其在约50℃~300℃之间的一般温度范围内汽化。采用这种潜热或明显地产生汽化冷却有助于从纱线上充分地除去热,以便将其在变形通路44内冷却到合适的温度。另外采用测量和调整纱线张力控制也是重要的。为此,设置一个传感器用于检测变形通路区域内的纱线张力并且其测量数据用于控制纱线张力。
这样在该第三辅助加工中,独立的拉伸变形组件是准确地被控制,建议对纱线温度进行测定,在这里无需接触至少假捻机构45的区域是可能的。由此,通过在线评定的测量数据,尽可能同时控制加热和冷却。这是不可避免的,以致所适应的第二生产速度V2可以被保持。温度控制越准确,越好地适合于在前或随后的辅助加工。
在图5中,其示意表示了第二辅助机构P2和第三辅助机构P3组合在一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独立拉伸变形组件4。根据图4的实施例的附加情况,直接在变形通路离开之后的源于卷绕W4的附加长丝在第三辅助加工P3的弹性校对位置64处被混合。其在其它的情况下通过交缠,并线或加捻也可以实现。由于各个变形组件的速度的独特适应性,两个辅助加工P2,P3的生产速度V2和V3可准确地相互匹配并是最佳的。
这样的一种混合的纱线通过混合一种合成长丝而被制造的,所述的合成长丝例如是一种具有特殊弹性特性的长丝,但也以是棉、毛和其它材料的长丝。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和第三辅助加工P2,P3的一起组合通过进一步辅助加工可被延长,而在其之间无需卷绕。这样有可能的是把所生产的混合纱线直接引导到一种圆针织机上,该圆针织机在所述的条件和具有所述的装置下可适合各个加工速度。

Claims (15)

1.一种生产混合纱线的方法,其中在纺丝机的具有第一生产速度(V1)第一辅助加工(P1)中,人造纤维的原纱线被纺制并被预拉伸,随后在变形机中以第二生产速度(V2)的第二辅助加工(P2)中,原纱线被拉伸并且被变形,随后变形纱线在提供一弹性长丝的时候以第三生产速度(V3)的混合速度在第三辅助加工(P3)中被混合成成品,其特征在于,第二辅助加工(P2)的第二速度(V2)与第一辅助加工(P1)的第一生产速度(V1)相一致或者与第三辅助加工的第三生产速度(V3)相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辅助加工(P1)之后的原纱线被卷绕到一个纺丝卷绕上,随后原纱线从纺丝卷绕上牵引出并且在变形机的变形组件(4)中的第二辅助加工(P2)中被变形并当随着第三辅助加工(P3)提供附加长丝的时候,直接引导到混合机的混合工位(5)上,随后已完成混合的纱线被卷绕到一纱线卷绕上,其中第二和第三生产速度是相同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来自纺丝机的纺丝工位在第一辅助加工(P1)端部的原纱线直接引导到用于第二辅助加工(P2)的变形机的独立可控制的变形组件(4)上,随后变形的纱线卷绕到一个变形纱线卷绕(W12)上,随后对于第三辅助加工(P3),变形的纱线从变形纱线的卷绕(W12)上牵引出,在第三辅助加工(P3)的混合处当提供一长丝(F4)的时候被混合,并且然后已完成混合的纱线被卷绕到纱线卷绕(W5)上,其中第一和第二生产速度(V1,V2)是相同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辅助加工(P2)期间将来自纺丝机的纺丝工位的第一辅助加工端部的纱线输送到一变形组件(4),首先被预热和预拉伸,之后在加捻止动件(43)和假捻机构(45)之间产生变形。
5.一种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方法的装置,其具有一个变形机,该变形机包括许多具有在所有情况下纱线输入(48)的变形组件(4),一个加热通路,一个变形通路(44)和一个纱线输出(49),其中变形通路(44)设置在加捻止动件(43)与假捻机构(45)之间,其特征在于,各变形通路(44)包括一个具有有效冷却的冷却通道,并且每个变形组件(4)都配有一个温度控制器,相应于加热通路的加热温度(T1,T2),冷却通道的冷却温度(T3)和纱线的运行通过的速度通过该温度控制器独立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通路包括第一预加热装置(41)和第二预加热装置(42)与位于它们之间的预拉伸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预加热装置(41)包括远红外加热,空气喷嘴加热,或电阻接触加热并且第二预加热装置(42)包括一个加热导丝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预加热装置(41,42)是加热导丝盘。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变形组件(4)的变形通路(44)的有效冷却是空气冷却或是流体冷却装置,所述的冷却装置直接与纱线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变形组件(4)的变形通路(44)的有效冷却包括一个冷却通道,其中冷却通道是可通过液体和气体冷却介质冷却的。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变形组件(4)的变形通路(44)的有效冷却包括一个冷却通道,其中冷却通道是可通过含盐介质冷却的。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通过冷却通道使冷却介质热蒸发而进行有效冷却,该冷却介质适用于所述冷却通道的有效冷却。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纱线温度传感器是设置在变形通路(44)的区域内,而测量数据用于控制有效的冷却。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检测纱线张力的传感器是设置在变形通路(44)的区域内,而测量数据用于控制纱线张力。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纱线输入(48)可直接连接到纺丝机的第一辅助加工(P1)的纺丝工位上。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纱线输出(49)可直接连接到交缠机的第三辅助加工(P3)的交缠工位上。
CNB008101590A 1999-07-15 2000-02-07 用于生产混合纱线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035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1309/1999 1999-07-15
CH130999 1999-07-15
CH1309/99 1999-07-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0646A CN1360646A (zh) 2002-07-24
CN1150358C true CN1150358C (zh) 2004-05-19

Family

ID=4207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1015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0358C (zh) 1999-07-15 2000-02-07 用于生产混合纱线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1200655B1 (zh)
JP (1) JP2003505607A (zh)
CN (1) CN1150358C (zh)
AT (1) ATE265562T1 (zh)
AU (1) AU2274700A (zh)
DE (1) DE50006272D1 (zh)
WO (1) WO20010060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5636B (zh) * 2016-06-17 2022-06-07 浙江海润丰化纤有限公司 加弹机温度控制系统
CN112342652B (zh) * 2020-10-05 2022-06-10 浙江美来亚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机用色纺纱清洗除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04051A (en) * 1963-10-16 1968-02-21 Klinger Mfg Co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false twisting apparatus
US3811264A (en) * 1972-04-10 1974-05-21 Fiber Industries Inc Yarn creeling and transferring process
DE3324243A1 (de) * 1982-07-09 1984-02-16 Barmag Barmer Maschinenfabrik Ag, 5630 Remscheid Falschzwirnkraeusel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ueberbrueckung kurzzeitiger spannun gsausfaelle an textilmaschinen
FR2621332B3 (fr) * 1987-10-06 1989-11-24 Icbt Roanne Machine de texturation de fils textiles par fausse torsion
DE4118223A1 (de) * 1991-06-04 1992-12-10 Univ Chemnitz Te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kombiniert gebuendelten und echtgedrehten garn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274700A (en) 2001-02-05
JP2003505607A (ja) 2003-02-12
EP1200655A1 (de) 2002-05-02
EP1200655B1 (de) 2004-04-28
CN1360646A (zh) 2002-07-24
DE50006272D1 (de) 2004-06-03
ATE265562T1 (de) 2004-05-15
WO2001006048A1 (de) 2001-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84086B1 (ko) 사를방사하고권취하기위한방법및장치
TWI496965B (zh) 用以熔紡、拉伸及捲取一多絲線以形成一fdy絲之方法及執行該方法之裝置
JP5575238B2 (ja) 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ヤーンを溶融紡糸し延伸し巻き取る方法ならびに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ヤーンを溶融紡糸し延伸し巻き取る方法を実施する装置
CN102131965B (zh) 用于熔纺、拉伸和卷绕复丝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US4774042A (en) Method for making multi-filament yarn
CN104630914A (zh) 用于引出和拉伸合成丝线的方法和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CN103620098B (zh) 用于生产卷曲变形的多纤维长丝的方法和设备
JP4101869B2 (ja) フィラメントの溶融紡糸方法
JP2005535795A (ja) 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複合糸を紡糸しかつテクスチャード加工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4461740A (en) Process for spin-stretching of high strength technical yarns
JP4819824B2 (ja) 溶融紡糸に際して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糸を案内しかつ交絡する装置
CN1150358C (zh) 用于生产混合纱线的方法
US1040780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multifilament thread from a polyamide melt
JP4903158B2 (ja) 多数本の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糸を溶融紡績しかつテクスチャード加工する方法と装置
US20150233020A1 (en) Melt-spinning method and melt-spinning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crimped yarn
CN107109704B (zh) 用于生产复丝纱的方法和设备
US5277859A (e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propylene yarn
CN100422410C (zh) 用于生产低收缩直丝纱的方法和设备
CN105518194A (zh) 用于制造卷曲变形长丝的熔融纺丝方法和熔融纺丝设备
JPH0735606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熱収縮差混繊糸の製造方法
CN116829772A (zh) 用于合成丝线的熔纺、牵伸和松弛的方法及执行该方法的设备
CN110168155A (zh) 用于制造变形的长丝或纱线的设备和方法
WO2016058987A1 (en) Machine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ncy yar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