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0186A - 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0186A
CN115030186A CN202210833580.7A CN202210833580A CN115030186A CN 115030186 A CN115030186 A CN 115030186A CN 202210833580 A CN202210833580 A CN 202210833580A CN 115030186 A CN115030186 A CN 115030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ment
foundation pit
newly
supporting
bui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335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30186B (zh
Inventor
王岁军
高锋
刘嘉男
冯伟
王晓东
胡海鹏
张忠源
赵亚龙
朱明帝
付东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Bridge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Bridge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Bridge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335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01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30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0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30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01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涉及地下室建筑技术领域。包括步骤:沿地下连续墙的顶部向下开挖,至地下连续墙的每一道支撑梁底标高时施工一个支撑梁,并破除开挖面以上靠近既有地下室一侧的地下连续墙和/或换撑板,形成新建基坑的多道支撑梁;支撑梁施工完成后,分区开挖至新建基坑基底,施工垫层混凝土,完成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沿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依次向上拆除每一道支撑梁,且每拆除一道支撑梁后施工对应楼层的外墙和梁板,形成新建地下室的外墙和梁板结构;利用既有地下室的基坑肥槽区域施工新建基坑的地下室,既有地下室和新建地下室结构连通,能扩大新建地下室的可用区域面积,增加建筑效益。

Description

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室建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建筑建设日益兴隆,地下工程迅速兴起,地下室建设面积越来越大,尤其体现在相邻大厦建筑之间的地下室建筑。
在现有技术中,相邻建筑之间的相邻地下室支护施工通常是通过分别设置两个基坑,对每个基坑进行独立施工,两个相邻基坑支护的施工独立实施,采用上述结构实施的地下室可用面积减小,导致施工成本高昂。
因此,针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的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能够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解决方案,利用既有地下室的地下连续墙及肥槽区域施工相邻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使得新建基坑的建筑面积增大,地下室可用空间增大,大大减小对应实际面积的施工成本。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基于多层结构的既有地下室相邻的新建基坑施工基坑支护,所述新建基坑包括已安装的地下连续墙,所述既有地下室通过多个换撑板与相邻的所述新建基坑的所述地下连续墙连接,所述换撑板与所述地下连续墙和所述既有地下室之间形成肥槽,所述肥槽采用石粉回填;所述地下连续墙内间隔预埋有连接钢筋,其中,每个所述连接钢筋对应一道支撑梁;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沿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部向下开挖,至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每一道支撑梁底标高时施工一个支撑梁,并破除开挖面以上靠近所述既有地下室一侧的所述地下连续墙和/或所述换撑板,形成新建基坑的多道支撑梁;
所述支撑梁施工完成后,分区开挖至所述新建基坑基底,施工垫层混凝土,完成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其中,所述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与所述既有地下室底板结构之间连通;
沿所述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依次向上拆除每一道支撑梁,且每拆除一道所述支撑梁后施工对应楼层的外墙和梁板,形成新建地下室的外墙和梁板结构,完成新建基坑的支护;其中,所述新建地下室的梁板结构与所述既有地下室的梁板结构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沿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部向下开挖,至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每一道支撑梁底标高时施工一个支撑梁,并破除开挖面以上靠近所述既有地下室一侧的所述地下连续墙和/或所述换撑板,形成新建基坑的多道支撑梁的步骤,包括:
沿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部向下开挖,至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每一道支撑梁底标高时,破除开挖标高面以上的所述地下连续墙和/或所述换撑板,并采用混凝土施工所述新建基坑的每一道支撑梁;
待混凝土强度超过预设值后,继续向下开挖所述既有地下室一侧的石粉至下一道支撑梁底标高,并破除开挖面以上的地下连续墙和换撑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沿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部向下开挖,至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每一道支撑梁底标高时,破除开挖标高面以上的所述地下连续墙或所述换撑板,并采用混凝土施工所述新建基坑的每一道支撑梁的步骤,包括:
沿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部向下开挖,至所述地下连续墙的第一道支撑梁底标高时,破除开挖标高面以上的所述地下连续墙和冠梁,对所述新建基坑的导墙采用临时支顶支撑。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包括第一道支撑梁和设于所述第一道支撑梁下方的多道支撑梁,所述第一道支撑梁包括冠梁和第一道内支撑梁,所述冠梁设于所属啊地下连续墙的顶部,所述第一道内支撑梁设于所述冠梁之间;位于所述第一道支撑梁下方的多道所述支撑梁包括多道腰梁和多道内支撑梁,多道所述腰梁设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的内侧壁,多道所述内支撑梁分别设于多道所述腰梁之间,其中,靠近所述既有地下室一侧的所述腰梁与所述既有地下室结构墙采用植筋的方式连接,远离所述既有地下室一侧的所述腰梁与所述地下连续墙采用植筋的方式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与所述既有地下室底板结构之间采用植筋的方式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建地下室垫层上设有防水卷材,所述新建地下室的防水卷材与所述既有地下室的防水卷材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沿所述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依次向上拆除每一道支撑梁,且每拆除一道所述支撑梁后施工对应楼层的外墙和梁板,形成新建地下室的外墙和梁板结构,完成新建基坑的支护;其中,所述新建地下室的梁板结构与所述既有地下室的梁板结构连通的步骤,包括:
沿所述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依次向上拆除每一道支撑梁,且每拆除一道所述支撑梁后依次施工对应楼层的外墙和梁板;其中,所述外墙与所述地下连续墙之间形成的肥槽采用混凝体回填;
每一层所述梁板施工完成后,在每一层所述梁板的端部施工换撑结构,其中,所述换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当所述梁板和所述换撑结构的混凝土强度超过预设值后,拆除上一道支撑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建基坑内预先设有若干个支撑柱,若干个所述支撑柱沿所述支撑梁间隔设置,以使对多道所述支撑梁起到支撑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包括埋设于所述新建基坑底部的灌注桩和设于所述灌注桩上的格构柱。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依次通过绳锯切割、分段吊出和场外破除回收的方式拆除。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沿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部向下开挖,至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每一道支撑梁底标高时施工一个支撑梁,并破除开挖面以上靠近所述既有地下室一侧的所述地下连续墙和/或所述换撑板,形成新建基坑的多道支撑梁;所述支撑梁施工完成后,分区开挖至所述新建基坑基底,施工垫层混凝土,完成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其中,所述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与所述既有地下室底板结构之间连通;沿所述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依次向上拆除每一道支撑梁,且每拆除一道所述支撑梁后施工对应楼层的外墙和梁板,形成新建地下室的外墙和梁板结构,完成新建基坑的支护;其中,所述新建地下室的梁板结构与所述既有地下室的梁板结构连通;通过利用既有地下室的基坑肥槽区域,由上至下依次开挖施工多道支撑梁,再由下至上依次施工新建地下室的底板以及拆除支撑梁施工多道楼层的外墙、梁板以及肥槽等结构,使既有地下室和新建地下室结构连通,共用外墙,能扩大新建地下室的可用区域面积,增加建筑效益,减少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层地下室支护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平面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建基坑开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建基坑施工第一道支撑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建基坑施工第二道支撑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建基坑施工第三道支撑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建基坑施工第四道支撑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建基坑施工底板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建基坑施工负三层梁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建基坑施工负二层梁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建基坑施工负一层梁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建基坑施工剩余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腰梁与地下连续墙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腰梁与既有地下室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记:1、既有地下室;2、新建基坑;3、地下连续墙;4、换撑板;5、肥槽;6、第一道内支撑梁;7、第二道内支撑梁;8、第三道内支撑梁;9、第四道内支撑梁;10、冠梁;11、腰梁;12、导墙;13、灌注桩;14、格构柱;15、底板结构;16、负四层外墙;17、负三层外墙;18、负二层外墙;19、负一层外墙;20、负三层梁板;21、负二层梁板;22、负一层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图14所示,示出了本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多层地下室支护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过程的结构图以及施工步骤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方法基于多层结构的既有地下室1相邻的新建基坑2施工基坑支护,新建基坑2包括已安装的地下连续墙3,既有地下室1通过多个换撑板4与相邻的新建基坑2的地下连续墙3连接,换撑板4与地下连续墙3和既有地下室1之间形成肥槽5,肥槽5采用石粉回填;地下连续墙3内间隔预埋有连接钢筋,其中,每个连接钢筋对应一道支撑梁;
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沿地下连续墙3的顶部向下开挖,至地下连续墙3的每一道支撑梁底标高时施工一个支撑梁,并破除开挖面以上靠近既有地下室1一侧的地下连续墙3和/或换撑板4,形成新建基坑2的多道支撑梁;
S120、支撑梁施工完成后,分区开挖至新建基坑2基底,施工垫层混凝土,完成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15;其中,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15与既有地下室1底板结构15之间连通;
S130、沿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15依次向上拆除每一道支撑梁,且每拆除一道支撑梁后施工对应楼层的外墙和梁板,形成新建地下室的外墙和梁板结构,完成新建基坑2的支护;其中,新建地下室的梁板结构与既有地下室1的梁板结构连通。
本发明通过沿地下连续墙3的顶部向下开挖,至地下连续墙3的每一道支撑梁底标高时施工一个支撑梁,并破除开挖面以上靠近既有地下室1一侧的地下连续墙3和/或换撑板4,形成新建基坑2的多道支撑梁;支撑梁施工完成后,分区开挖至新建基坑2基底,施工垫层混凝土,完成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15;其中,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15与既有地下室1底板结构15之间连通;沿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15依次向上拆除每一道支撑梁,且每拆除一道支撑梁后施工对应楼层的外墙和梁板,形成新建地下室的外墙和梁板结构,完成新建基坑2的支护;其中,新建地下室的梁板结构与既有地下室1的梁板结构连通;通过利用既有地下室1的基坑肥槽5区域,由上至下依次开挖施工多道支撑梁,再由下至上依次施工新建地下室的底板以及拆除支撑梁施工多道楼层的外墙、梁板以及肥槽5等结构,使既有地下室1和新建地下室结构连通,共用外墙,能扩大新建地下室的可用区域面积,增加建筑效益,减少施工成本。
下面,将对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作进一步地说明。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步骤S110所述“沿地下连续墙3的顶部向下开挖,至地下连续墙3的每一道支撑梁底标高时施工一个支撑梁,并破除开挖面以上靠近既有地下室1一侧的地下连续墙3和/或换撑板4,形成新建基坑2的多道支撑梁”的具体步骤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新建基坑2内预先设有若干个支撑柱,若干个支撑柱沿支撑梁间隔设置,以使对多道支撑梁起到支撑作用,具体地,上述支撑柱包括埋设于新建基坑2底部的灌注桩13和设于灌注桩13上的格构柱14。
如下列步骤所述,沿地下连续墙3的顶部向下开挖,至地下连续墙3的每一道支撑梁底标高时,破除开挖标高面以上的地下连续墙3和/或换撑板4,并采用混凝土施工新建基坑2的每一道支撑梁;
待混凝土强度超过预设值后,继续向下开挖既有地下室1一侧的石粉至下一道支撑梁底标高,并破除开挖面以上的地下连续墙3和换撑板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四层地下室结构为例,既有地下室1为四层结构,且既有地下室1基坑支护已完工,基坑肥槽5已回填完毕,与既有地下室1相邻的新建地下室相应施工为地下四层结构;地下连续墙3位于每一道支撑梁底标高处预埋有钢筋,每一道支撑梁底标高为预先经过设计并计算确定的位置。
在一具体实现中,开挖至地下连续墙3底标高,破除开挖标高面以上的地下连续墙3及冠梁10(此处的冠梁10为新建基坑2地下连续墙3顶部的原有冠梁10),并对新建基坑2区段的导墙12采取临时支顶措施进行保护,其中,上述导墙12呈倒L型设置于地下连续墙3顶部的两侧,围绕地下连续墙3顶部一圈设置,为新建基坑2施工地下连续墙3时起到位置导向和临时支顶作用,对导墙12进行临时支顶,避免地下连续墙3开挖后其倒塌;
采用混凝土施工新建基坑2区域的第一道支撑梁,即施工冠梁10和第一道内支撑梁6,冠梁10位于地下连续墙3的顶部,第一道内支撑梁6设于冠梁10之间,待支撑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90%以上,先开挖既有地下室1一侧的石粉至第二道支撑梁底标高,破除开挖面以上的地下连续墙3及换撑板4;采用混凝土施工第二道支撑梁,即施工腰梁11和第二道内支撑梁7,其中一侧的腰梁11固定于地下连续墙3的内壁,另一侧的腰梁11固定于既有地下室1侧壁,第二道内支撑梁7设于设于腰梁11之间,待支撑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90%以上,先开挖既有地下室1一侧的石粉至第三道支撑梁底标高,破除开挖面以上的地下连续墙3及换撑板4;采用混凝土施工第三道支撑梁,即施工腰梁11和第三道内支撑梁8,其中一侧的腰梁11固定于地下连续墙3的内壁,另一侧的腰梁11固定于既有地下室1侧壁,第三道内支撑梁8设于设于腰梁11之间,待支撑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90%以上,先开挖既有地下室1一侧的石粉至第四道支撑梁底标高,破除开挖面以上的地下连续墙3及换撑板4;采用混凝土施工第四道支撑梁,即施工腰梁11和第四道内支撑梁9,其中一侧的腰梁11固定于地下连续墙3的内壁,另一侧的腰梁11固定于既有地下室1侧壁,第四道内支撑梁9设于设于腰梁11之间,以此形成新建基坑2的四道支撑梁结构。其中,靠近既有地下室1一侧的腰梁11与既有地下室1结构墙采用植筋的方式连接,远离既有地下室1一侧的腰梁11与地下连续墙3采用植筋的方式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步骤S120所述“支撑梁施工完成后,分区开挖至新建基坑2基底,施工垫层混凝土,完成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15;其中,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15与既有地下室1底板结构15之间连通”的具体步骤如下。
在一具体实现中,当第四道支撑梁施工完毕后,待支撑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90%以上,先开挖既有地下室1一侧的石粉至坑底,破除开挖面以上的地下连续墙3及换撑板4,分区开挖至坑底,并及时完成垫层混凝土,施工地下室底板结构15;其中,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15与既有地下室1底板结构15之间连通,具体地,采用植筋的方式连接,即在两个底板结构15的连接端部之间预埋钢筋,通过绑扎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如下列步骤所述,上述新建地下室垫层上设有防水卷材,新建地下室的防水卷材与既有地下室1的防水卷材连通。在施工底板结构15的过程中设置防水卷材,使地下室底板结构15具有防水功能,既有地下室1和新建地下室的防水卷材连接,避免中间隔断发生漏水现象。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步骤S130所述“沿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15依次向上拆除每一道支撑梁,且每拆除一道支撑梁后施工对应楼层的外墙和梁板,形成新建地下室的外墙和梁板结构,完成新建基坑2的支护;其中,新建地下室的梁板结构与既有地下室1的梁板结构连通”的具体步骤如下。
如下列步骤所述,沿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15依次向上拆除每一道支撑梁,且每拆除一道支撑梁后依次施工对应楼层的外墙和梁板;其中,外墙与地下连续墙3之间形成的肥槽5采用混凝体回填;每一层梁板施工完成后,在每一层梁板的端部施工换撑结构,其中,换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当梁板和换撑结构的混凝土强度超过预设值后,拆除上一道支撑梁。
在一具体实现中,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15完工后,待底板结构15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拆除第四道支撑梁;施工新建地下室负四层外墙16和负三层梁板20,其中外墙即新建地下室外墙,负四层外墙16和地下连续墙3之间采用C20混凝土回填,负三层梁板20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换撑结构,待负三层梁板20达到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换撑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后,拆除第三道支撑梁;施工新建地下室负三层外墙17和负二层梁板21,其中外墙即新建地下室外墙,负三层外墙17和地下连续墙3之间采用C20混凝土回填,负二层梁板21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换撑结构,待负二层梁板21达到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换撑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后,拆除第二道支撑梁;施工新建地下室负二层外墙18和负一层梁板22,其中外墙即新建地下室外墙,负二层外墙18和地下连续墙3之间采用C20混凝土回填,负一层梁板22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换撑结构,待负一层梁板22达到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换撑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后,拆除第一道支撑梁;施工完善负一层外墙19以及剩余地下室结构,采用C20混凝土回填基坑肥槽5;其中,既有地下室1与新建地下室的每层梁板结构连通。以及其中,上述每一道支撑梁依次通过绳锯切割、分段吊出和场外破除回收的方式拆除。
需要说明的是,新建基坑开挖前的施工步骤为现有技术中基坑的施工步骤,主要包括:施工导墙,导墙施工完毕后,沿导墙施工地下连续连墙,接着施工三轴搅拌桩和工程桩,三轴搅拌桩和工程桩主要用于对后期施工的多层支撑梁起到支撑稳固作用,桩基施工完毕并检验合格后可以开挖土方。
本发明施工方法用于一具体实施例中,在大厦的既有地下室的基础上新建地下室,充分利用了既有地下室的地连墙宽度1.2m,两侧基坑肥槽为1.5×2m,共计4.2m的宽度,多利用了肥槽空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修建的基坑,多了4.2m×100m×4层的建筑面积,按每平米售价三万元估算,产生了四千多万的经济效益。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基于多层结构的既有地下室相邻的新建基坑施工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基坑包括已安装的地下连续墙,所述既有地下室通过多个换撑板与相邻的所述新建基坑的所述地下连续墙连接,所述换撑板与所述地下连续墙和所述既有地下室之间形成肥槽,所述肥槽采用石粉回填;所述地下连续墙内间隔预埋有连接钢筋,其中,每个所述连接钢筋对应一道支撑梁;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沿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部向下开挖,至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每一道支撑梁底标高时施工一个支撑梁,并破除开挖面以上靠近所述既有地下室一侧的所述地下连续墙和/或所述换撑板,形成新建基坑的多道支撑梁;
所述支撑梁施工完成后,分区开挖至所述新建基坑基底,施工垫层混凝土,完成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其中,所述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与所述既有地下室底板结构之间连通;
沿所述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依次向上拆除每一道支撑梁,且每拆除一道所述支撑梁后施工对应楼层的外墙和梁板,形成新建地下室的外墙和梁板结构,完成新建基坑的支护;其中,所述新建地下室的梁板结构与所述既有地下室的梁板结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部向下开挖,至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每一道支撑梁底标高时施工一个支撑梁,并破除开挖面以上靠近所述既有地下室一侧的所述地下连续墙和/或所述换撑板,形成新建基坑的多道支撑梁的步骤,包括:
沿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部向下开挖,至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每一道支撑梁底标高时,破除开挖标高面以上的所述地下连续墙和/或所述换撑板,并采用混凝土施工所述新建基坑的每一道支撑梁;
待混凝土强度超过预设值后,继续向下开挖所述既有地下室一侧的石粉至下一道支撑梁底标高,并破除开挖面以上的地下连续墙和换撑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部向下开挖,至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每一道支撑梁底标高时,破除开挖标高面以上的所述地下连续墙或所述换撑板,并采用混凝土施工所述新建基坑的每一道支撑梁的步骤,包括:
沿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部向下开挖,至所述地下连续墙的第一道支撑梁底标高时,破除开挖标高面以上的所述地下连续墙和冠梁,对所述新建基坑的导墙采用临时支顶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包括第一道支撑梁和设于所述第一道支撑梁下方的多道支撑梁,所述第一道支撑梁包括冠梁和第一道内支撑梁,所述冠梁设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部,所述第一道内支撑梁设于所述冠梁之间;位于所述第一道支撑梁下方的多道所述支撑梁包括多道腰梁和多道内支撑梁,多道所述腰梁设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的内侧壁,多道所述内支撑梁分别设于多道所述腰梁之间,其中,靠近所述既有地下室一侧的所述腰梁与所述既有地下室结构墙采用植筋的方式连接,远离所述既有地下室一侧的所述腰梁与所述地下连续墙采用植筋的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与所述既有地下室底板结构之间采用植筋的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地下室垫层上设有防水卷材,所述新建地下室的防水卷材与所述既有地下室的防水卷材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所述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依次向上拆除每一道支撑梁,且每拆除一道所述支撑梁后施工对应楼层的外墙和梁板,形成新建地下室的外墙和梁板结构,完成新建基坑的支护;其中,所述新建地下室的梁板结构与所述既有地下室的梁板结构连通的步骤,包括:
沿所述新建地下室底板结构依次向上拆除每一道支撑梁,且每拆除一道所述支撑梁后依次施工对应楼层的外墙和梁板;其中,所述外墙与所述地下连续墙之间形成的肥槽采用混凝体回填;
每一层所述梁板施工完成后,在每一层所述梁板的端部施工换撑结构,其中,所述换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当所述梁板和所述换撑结构的混凝土强度超过预设值后,拆除上一道支撑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基坑内预先设有若干个支撑柱,若干个所述支撑柱沿所述支撑梁间隔设置,以使对多道所述支撑梁起到支撑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埋设于所述新建基坑底部的灌注桩和设于所述灌注桩上的格构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依次通过绳锯切割、分段吊出和场外破除回收的方式拆除。
CN202210833580.7A 2022-07-15 2022-07-15 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Active CN1150301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3580.7A CN115030186B (zh) 2022-07-15 2022-07-15 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3580.7A CN115030186B (zh) 2022-07-15 2022-07-15 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0186A true CN115030186A (zh) 2022-09-09
CN115030186B CN115030186B (zh) 2023-04-25

Family

ID=83129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33580.7A Active CN115030186B (zh) 2022-07-15 2022-07-15 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3018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6108A (zh) * 2012-11-23 2013-03-13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紧临既有建筑物以地下结构为内支撑的深基坑施工方法
CN204356782U (zh) * 2014-11-27 2015-05-27 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下室基坑换撑的面式支撑结构
CN106522241A (zh) * 2016-12-14 2017-03-22 上海建工建集团有限公司 超大层高地下室结构的深基坑支护方法
CN109723064A (zh) * 2018-12-28 2019-05-07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保障扩建基坑安全的临时护壁柱及其施工方法
CN109723085A (zh) * 2019-01-17 2019-05-07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分坑施工肋墙换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WO2021023246A1 (zh) * 2019-08-07 2021-02-11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开放式基坑分块施工系统及方法
CN113235613A (zh) * 2021-05-24 2021-08-10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利用邻近既有围护桩的新建基坑开挖支护方法
CN114561957A (zh) * 2022-03-15 2022-05-31 中铁四院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邻近既有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系统和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6108A (zh) * 2012-11-23 2013-03-13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紧临既有建筑物以地下结构为内支撑的深基坑施工方法
CN204356782U (zh) * 2014-11-27 2015-05-27 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下室基坑换撑的面式支撑结构
CN106522241A (zh) * 2016-12-14 2017-03-22 上海建工建集团有限公司 超大层高地下室结构的深基坑支护方法
CN109723064A (zh) * 2018-12-28 2019-05-07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保障扩建基坑安全的临时护壁柱及其施工方法
CN109723085A (zh) * 2019-01-17 2019-05-07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分坑施工肋墙换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WO2021023246A1 (zh) * 2019-08-07 2021-02-11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开放式基坑分块施工系统及方法
CN113235613A (zh) * 2021-05-24 2021-08-10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利用邻近既有围护桩的新建基坑开挖支护方法
CN114561957A (zh) * 2022-03-15 2022-05-31 中铁四院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邻近既有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系统和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沈兴东;张具林;徐旭;汪仲琦;: "分期施工深基坑支护换撑结构的优化及施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0186B (zh)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54873A (zh) 一种预制拼接的沉井式停车库的工程方法及停车库
CN105951843B (zh) 一种深基坑施工方法
CN206545215U (zh) 一种预制拼接的沉井式停车库
CN106351331A (zh) 多层地下室逆顺结合施工工艺
CN113550322A (zh) 紧邻深浅基坑围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0158602B (zh) 一种软土地质深基坑支护开挖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9855277U (zh)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增层的转换层结构
CN111809662B (zh) 地铁车站地下结构组合建造方法
CN115030186A (zh) 多层地下室需拆除既有基坑地连墙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CN116180757A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系统
CN116770888A (zh) 一种盖挖与暗挖结合的地铁车站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6289979A (zh) 地下顺逆同步施工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CN115324104A (zh) 永临结合的装配式车站及其施工方法
CN214832749U (zh) 一种新型基坑内支撑结构
CN211948552U (zh) 用于密集既有建筑群地下空间开发的施工平台
CN209924488U (zh)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增层的组合墙结构
CN220579971U (zh) 一种可兼做抗浮压顶的异形桩
CN206328762U (zh) 超大层高地下室结构的深基坑支护结构
CN111236311A (zh) 用于密集既有建筑群地下空间开发的施工平台及施工方法
CN219604367U (zh) 一种型钢密插水泥土搅拌墙结合前撑桩支护结构
CN115262568B (zh) 基于零场地深基坑的加深支护和开挖施工方法
CN216142086U (zh) 一种既有地下建筑内施作地连墙的结构改造及加固结构
CN115324106B (zh) 一种优化同步逆作施工技术间歇停止点的施工方法
CN211006729U (zh) 一种适于逆作法施工中构筑临时垫层用咬合式预制板
CN109610508B (zh) 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及其换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