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0508B - 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及其换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及其换撑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10508B CN109610508B CN201910010960.9A CN201910010960A CN109610508B CN 109610508 B CN109610508 B CN 109610508B CN 201910010960 A CN201910010960 A CN 201910010960A CN 109610508 B CN109610508 B CN 1096105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gallery
- built
- support
- piping lane
- constru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 E02D5/76—Anchorings for bulkheads or sections thereof in as much a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wage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及其换撑结构包括:步骤S1:在已建管廊的相对两侧开挖基坑至所述已建管廊的底板的下方,且保留所述已建管廊的底板下方的土以形成支撑所述已建管廊的地基;步骤S2:从所述基坑的底面向下打设固定换撑结构,并将所述换撑结构支撑于所述已建管廊的底板;步骤S3:挖除所述已建管廊的地基;步骤S4:在所述已建管廊的下方施工所述管廊;步骤S5:在所述管廊施工完成后回填所述基坑。通过换撑结构支撑已建管廊,防止已建管廊下沉,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已建管廊的埋深较浅,如何在已建管廊的底板建设与已建管廊交叉设置的管廊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及其换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随着城市综合承载力需求的提升,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逐步完善,以往修建的管廊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发展需求。
已建管廊多以单舱或两舱居多,且已建管廊的埋深较浅,新建管廊只能从已建管廊的底板穿过,如何在已建管廊的底板建设与已建管廊交叉设置的管廊成为管廊建设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及其换撑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已建管廊的埋深较浅,如何在已建管廊的底板建设与已建管廊交叉设置的管廊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已建管廊的相对两侧开挖基坑至所述已建管廊的底板的下方,且保留所述已建管廊的底板下方的土以形成支撑所述已建管廊的地基;
S2:从所述基坑的底面向下打设固定换撑结构,并将所述换撑结构支撑于所述已建管廊的底板;
S3:挖除所述已建管廊的地基;
S4:在所述已建管廊的下方施工所述管廊;以及
S5:在所述管廊施工完成后回填所述基坑。
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从所述基坑的底面向下打设固定至少一对换撑桩,并将所述换撑桩竖向设于所述已建管廊的相对两侧;
在所述换撑桩的顶部设置具有承托面的换撑梁,将所述换撑梁通过所述承托面承托于所述已建管廊的底板对应的边沿。
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换撑桩有多对,将多对所述换撑桩竖向设于所述已建管廊的相对两侧,并将所述换撑梁横向拉结连接位于所述已建管廊的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换撑桩。
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S2还包括在所述换撑梁和所述已建管廊之间浇筑第一填充层,并通过所述第一填充层将所述换撑梁和所述已建管廊一体固接。
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S3还包括在所述已建管廊的顶部选取至少一个监测点,通过测量所述监测点的沉降高度以监测所述已建管廊的沉降高度。
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S3还包括在所述基坑的对应于待施工的管廊的内壁设置土钉墙支护,并在所述基坑的内壁设置防护层。
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管廊施工完成后,还包括在所述已建管廊和所述管廊之间浇筑第二填充层,并通过所述第二填充层将所述已建管廊、所述管廊和所述换撑结构一体固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用的换撑结构,包括:
从所述基坑的底面向下打设固定至少一对换撑桩,所述换撑桩竖向设于所述已建管廊的相对两侧;以及
设于所述换撑桩的顶部且具有承托面的换撑梁,所述换撑梁通过所述承托面承托于所述已建管廊的底板对应的边沿。
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用的换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浇筑于所述换撑梁和所述已建管廊之间的第一填充层,通过所述第一填充层一体固接所述换撑梁和所述已建管廊。
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用的换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浇筑于所述已建管廊和所述管廊之间的第二填充层,通过所述第二填充层一体固接所述已建管廊和所述管廊。
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及其换撑结构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及其换撑结构通过开挖基坑时保留已建管廊的地基不挖除,作为临时支撑,然后施工换撑结构支撑于已建管廊的底板,用来支撑已建管廊。继续开挖基坑,以在已建管廊的下方施工管廊,在此过程中,通过换撑结构支撑已建管廊,防止已建管廊下沉,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已建管廊的埋深较浅,如何在已建管廊的底板建设与已建管廊交叉设置的管廊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至图5为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的已建管廊和管廊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至图5,显示了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参阅图6,显示了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的已建管廊和管廊的平面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已建管廊10的相对两侧开挖基坑至所述已建管廊10的底板的下方,且保留所述已建管廊10的底板下方的土以形成支撑所述已建管廊的地基;
S2:从所述基坑的底面向下打设固定换撑结构20,并将所述换撑结构20支撑于所述已建管廊10的底板;
S3:挖除所述已建管廊10的地基;
S4:在所述已建管廊10的下方施工所述管廊30;以及
S5:在所述管廊30施工完成后回填所述基坑。
结合图6所示,待施工的管廊30建设于已建管廊10的下方且和已建管廊10交叉设置。在已建管廊10的相对两侧,且对应于管廊30和已建管廊10的交叉位置处向下开挖基坑,使得已建管廊10沿着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空出,方便后续施工用来支撑已建管廊10的换撑结构20。
作为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6所示,所述步骤S2包括:
从所述基坑的底面向下打设固定至少一对换撑桩21,并将所述换撑桩21竖向设于所述已建管廊10的相对两侧;
在所述换撑桩21的顶部设置具有承托面的换撑梁22,将所述换撑梁22通过所述承托面承托于所述已建管廊10的底板对应的边沿。
在本实施例中,开挖基坑使得已建管廊10的底板的相对两边沿露出,而方便换撑结构20和已建管廊10支撑连接。已建管廊10的底板的相对两边沿之间的地基11保留,用来形成对已建管廊10的临时支撑,防止已建管廊10下沉而发生安全问题。已建管廊10的底板的相对两边沿的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一般是适配于换撑结构20和已建管廊10的接触面。
在本实施例中,换撑桩21位于已建管廊10的下方且位于已建管廊10的相对两侧,换撑桩21和已建管廊10之间留设一定的间距,方便后续施工换撑梁22。
作为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6所示,所述换撑桩有多对,将多对所述换撑桩竖向设于所述已建管廊的相对两侧,并将所述换撑梁横向拉结连接位于所述已建管廊的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换撑桩。
在本实施例中,换撑梁22沿着已建管廊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连接多个换撑桩21的顶部,换撑梁22起到加固连接多个换撑桩21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体结构,以加强支撑作用。
换撑梁22形成有承托面,换撑梁22设于已建管廊10的底板的对应的边沿,通过承托面来支撑和限位已建管廊10,防止已建管廊10下沉。在本实施例中,换撑梁22为L型结构,换撑梁22还具有限位面,该限位面位于已建管廊10的外侧面,可防止已建管廊10横向移动。换撑桩21和换撑梁22连接形成支撑已建管廊10的换撑结构。
作为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6所示,步骤S2还包括在所述换撑梁22和所述已建管廊10之间浇筑第一填充层40,并通过所述第一填充层40将所述换撑梁22和所述已建管廊10一体固接。第一填充层40一方面起到加固连接换撑梁22和所述已建管廊10,而形成一体结构的作用;另一方面第一填充层40起到填补换撑梁22和所述已建管廊10之间的缝隙的作用,加强换撑结构20的加固支撑的强度。
作为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6所示,S3还包括在所述已建管廊10的顶部选取至少一个监测点50,通过测量所述监测点50的沉降高度以监测所述已建管廊10的沉降高度。在本实施例中,监测点50间隔设置,个数不限,起到多次取样以检测已建管廊10的沉降高度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6所示,S3还包括在所述基坑的对应于待施工的管廊30的内壁设置土钉墙支护60,并在所述基坑的内壁设置防护层。土钉墙支护60和防护层起到基坑支护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6所示,在所述管廊施工完成后,还包括在所述已建管廊10和所述管廊30之间浇筑第二填充层70,并通过所述第二填充层70将所述已建管廊10、所述管廊30和所述换撑结构20一体固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填充层70为浇筑形成于已建管廊10的底部的地基11的位置的素混凝土结构。利用素混凝土结构将所述已建管廊10,所述管廊30和所述换撑梁22的固接成一体结构,形成一个整体,稳定性好,支撑强度好,从而防止施工过程中已建管廊10沉降和位移,加强了施工的安全性。第二填充层70起到加固连接已建管廊10和所述管廊30的作用,第二填充层70还起到增强已建管廊10的底部的地基11的结构的强度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6所示,开挖基坑还包括在所述基坑的顶部边沿设置围设于所述基坑的挡水墙80和护栏81。挡水墙80和护栏81起到基坑防护的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将基坑开挖至已建管廊两侧的底部,保留地基土不挖除,作为临时支撑。
托还体系施工。在已建管廊的两侧施工四根换撑桩,用以承载已建管廊的竖向荷载,换撑桩施工完成后,沿已建管廊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施工两道L型结构的换撑梁,换撑梁与换撑桩形成换撑结构,用来支撑已建管廊。在本实施例中,换撑桩及换撑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交叉点下部基坑开挖。将换撑结构的下部土方挖除,以将地基土承载转换为换撑结构承载,并在已建管廊的顶部布设监测点,对已建管廊沉降及变形情况进行监测。
交叉口混凝土填充。在换撑结构体系下部进行管廊施工,待管廊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在管廊与已建管廊之间浇筑混凝土,并实施基坑回填。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用的换撑结构,结合图1至图6所示,包括:
从所述基坑的底面向下打设固定至少一对换撑桩21,所述换撑桩21竖向设于所述已建管廊10的相对两侧;以及
设于所述换撑桩21的顶部且具有承托面的换撑梁22,所述换撑梁22通过所述承托面承托于所述已建管廊10的底板对应的边沿。
作为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用的换撑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6所示,还包括浇筑于所述换撑梁22和所述已建管廊10之间的第一填充层40,通过所述第一填充层40一体固接所述换撑梁22和所述已建管廊10。
作为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用的换撑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6所示,还包括浇筑于所述已建管廊10和所述管廊30之间的第二填充层70,通过所述第二填充层70一体固接所述已建管廊10和所述管廊30。
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及其换撑结构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及其换撑结构通过开挖基坑时保留已建管廊底部的地基不挖除,作为临时支撑,然后施工换撑结构支撑于已建管廊的底板的相对两边沿,用来支撑已建管廊。继续开挖基坑,以在已建管廊的下方施工管廊,在此过程中,通过换撑结构支撑已建管廊,防止已建管廊下沉,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已建管廊的埋深较浅,如何在已建管廊的底板建设与已建管廊交叉设置的管廊的问题。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已建管廊的相对两侧开挖基坑至所述已建管廊的底板的下方,且保留所述已建管廊的底板下方的土以形成支撑所述已建管廊的地基;
S2:从所述基坑的底面向下打设固定换撑结构,并将所述换撑结构支撑于所述已建管廊的底板;
S3:挖除所述已建管廊的地基;
S4:在所述已建管廊的下方施工所述管廊;以及
S5:在所述管廊施工完成后回填所述基坑;
所述步骤S2包括:
从所述基坑的底面向下打设固定至少一对换撑桩,并将所述换撑桩竖向设于所述已建管廊的相对两侧;
在所述换撑桩的顶部设置具有承托面的换撑梁,将所述换撑梁通过所述承托面承托于所述已建管廊的底板对应的边沿;
所述换撑梁为L型结构,所述换撑梁还具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位于所述已建管廊的外侧面;
步骤S2还包括在所述换撑梁和所述已建管廊之间浇筑第一填充层,并通过所述第一填充层将所述换撑梁和所述已建管廊一体固接;
在所述管廊施工完成后,还包括在所述已建管廊和所述管廊之间浇筑第二填充层,并通过所述第二填充层将所述已建管廊、所述管廊和所述换撑结构一体固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桩有多对,将多对所述换撑桩竖向设于所述已建管廊的相对两侧,并将所述换撑梁横向拉结连接位于所述已建管廊的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换撑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还包括在所述已建管廊的顶部选取至少一个监测点,通过测量所述监测点的沉降高度以监测所述已建管廊的沉降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还包括在所述基坑的对应于待施工的管廊的内壁设置土钉墙支护,并在所述基坑的内壁设置防护层。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用的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所述基坑的底面向下打设固定至少一对换撑桩,所述换撑桩竖向设于所述已建管廊的相对两侧;以及
设于所述换撑桩的顶部且具有承托面的换撑梁,所述换撑梁通过所述承托面承托于所述已建管廊的底板对应的边沿,所述限位面位于所述已建管廊的外侧面;
还包括浇筑于所述换撑梁和所述已建管廊之间的第一填充层,通过所述第一填充层一体固接所述换撑梁和所述已建管廊;
还包括浇筑于所述已建管廊和所述管廊之间的第二填充层,通过所述第二填充层一体固接所述已建管廊和所述管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10960.9A CN109610508B (zh) | 2019-01-07 | 2019-01-07 | 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及其换撑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10960.9A CN109610508B (zh) | 2019-01-07 | 2019-01-07 | 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及其换撑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10508A CN109610508A (zh) | 2019-04-12 |
CN109610508B true CN109610508B (zh) | 2020-12-11 |
Family
ID=66016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10960.9A Active CN109610508B (zh) | 2019-01-07 | 2019-01-07 | 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及其换撑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6105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42128A (zh) * | 2022-01-25 | 2022-05-27 | 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密贴下穿既有建构筑物的下沉式车站及施工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74863A (zh) * | 2015-02-26 | 2015-06-03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对深基坑开挖范围内既有市政管廊的加固方法 |
CN107313453A (zh) * | 2017-08-09 | 2017-11-03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软土地基的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
-
2019
- 2019-01-07 CN CN201910010960.9A patent/CN10961050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74863A (zh) * | 2015-02-26 | 2015-06-03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对深基坑开挖范围内既有市政管廊的加固方法 |
CN107313453A (zh) * | 2017-08-09 | 2017-11-03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软土地基的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10508A (zh) | 2019-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34439B (zh) | 矩形深基坑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2691300B (zh) | 基坑土方的施工方法 | |
CN105089061B (zh) | 一种超深基坑支护方法 | |
CN108487252A (zh) | 一种深基坑明挖顺作施工方法 | |
CN105951711A (zh) | 海边电站地下连续墙围护施工方法 | |
CN106088127A (zh) | 沉井施工方法 | |
CN101614019A (zh) | 紧临既有建筑物多层地下结构自支护施工方法 | |
CN102430277B (zh) | 一种用于污水物理处理的粗格栅沉井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087746A (zh) | 一种现浇箱梁膺架施工方法以及桥梁 | |
CN110344335B (zh) | 一种桥梁施工过程中钢栈桥、初始平台和围堰施工的方法 | |
CN110878562B (zh) | 在既有保留建筑下方原位开挖基坑及新增地下结构的方法 | |
CN201053123Y (zh) | 深基坑塔吊平台基座 | |
CN112095626A (zh) | 一种兼作连廊托换桩基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777850A (zh) | 既有管廊地下空间及其支护结构、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114319435B (zh) | 下穿既有大截面浅埋管廊的地下通道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6498957A (zh) | 钢板桩围堰施工平台及一体化施工方法 | |
CN104264683A (zh) | 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 | |
CN204174625U (zh) | 一种桩墙叠合悬臂基坑支护结构 | |
CN208517810U (zh) | 一种用于深大基坑开挖施工的临时栈桥 | |
CN106884431A (zh) | 一种建筑坑基施工安全支护结构 | |
CN109610508B (zh) | 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及其换撑结构 | |
CN113235613A (zh) | 利用邻近既有围护桩的新建基坑开挖支护方法 | |
CN110939139B (zh) | 基于桩后异型挡墙刚性接触的桩板墙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 |
CN207728018U (zh) | 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 | |
CN214784063U (zh) | 一种组合围堰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