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7513A - 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7513A
CN115027513A CN202210771471.7A CN202210771471A CN115027513A CN 115027513 A CN115027513 A CN 115027513A CN 202210771471 A CN202210771471 A CN 202210771471A CN 115027513 A CN115027513 A CN 1150275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pair
vehicle
energy
clim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14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7513B (zh
Inventor
刘振帅
张晓波
涂勤书
杜健
田洪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714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75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7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7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7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7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by modifying contour ;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fast vehicles sustaining sudden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e.g. when crossing in tu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9/00Wheel guards; Bumper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 B61F19/04Bumpers or like collision guar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及轨道车辆。该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包括:前端头罩,包括一对可开闭的罩体;至少一组防爬吸能组成,设置在处于闭合状态下的前端头罩与车体端部之间;至少一组开闭翼组成,一端分别连接于一对罩体,另一端铰接于防爬吸能组成,开闭翼组成能相对于防爬吸能组成转动,以驱动一对罩体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该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能够同时兼顾驱动前端头罩开闭的作用以及车端防爬吸能的作用,且能同时满足开闭机构的安装强度要求以及防爬吸能的强度要求。该车端结构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车端内部结构件的数量,有效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并大大降低车端内部各部件之间的干涉风险。

Description

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的车体前端通常构造有头罩开闭机构和防爬吸能装置。
头罩开闭机构作为轨道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作用为通过开闭机构控制前端头罩实现打开与关闭的功能:当头罩打开时,轨道车辆可进行车钩重连、应急救援、设备检修等操作;当头罩关闭时,轨道车辆可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具有流线型外形,降低运行阻力,提高安全与稳定性能。
防爬吸能组成是轨道车辆实现被动安全性能的重要组成部件,主要功能是其前端设计有防爬齿,在两列轨道列车相互撞击时,通过防爬齿啮合防止车辆出现“爬坡”现象;同时,防爬齿后端设计有吸能结构,可在列车撞击时通过吸能结构的变形压缩吸收撞击能量,提高列车的被动安全性能。
现有的轨道车辆在车体端部需要分别独立安装头罩开闭机构与防爬吸能组成。由于轨道车辆前端车体空间紧张,在车体端部有限的空间内通常无法同时布置上述两种结构。而个别车辆更需反复进行运动空间校核,并牺牲开闭机构与防爬吸能的部分性能(例如缩短吸能行程、减小打开角度等)才可实现同时布置两种结构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的车体前端空间紧张,难以同时布置头罩开闭机构和防爬吸能组成,从而被迫牺牲头罩开闭机构和防爬吸能组成的部分性能的缺陷,利用一套结构同时实现头罩开闭控制和防爬吸能作用,并有效释放前端车体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并降低各部件相互干涉的风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车端结构的轨道车辆。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包括:
前端头罩,包括一对可开闭的罩体;
至少一组防爬吸能组成,设置在处于闭合状态下的所述前端头罩与车体端部之间;
至少一组开闭翼组成,一端分别连接于一对所述罩体,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防爬吸能组成,所述开闭翼组成能相对于所述防爬吸能组成转动,以驱动一对所述罩体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至少一组所述开闭翼组成包括第一开闭翼和第二开闭翼;
至少一组所述防爬吸能组成包括:
第一防爬吸能结构,设置在处于闭合状态下的所述前端头罩的后方,并与所述第一开闭翼连接;
第二防爬吸能结构,并列的连接于所述第一防爬吸能结构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开闭翼连接;
承载骨架,连接于所述第一防爬吸能结构与所述第二防爬吸能结构之间。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所述第一开闭翼和所述第二开闭翼均包括:
第一固定座,通过若干个剪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防爬吸能组成上;
一对主翼板,并列设置,一对所述主翼板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一对所述罩体的闭合端,一对所述主翼板的第二端分别铰接于同一所述第一固定座上。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两端分别向上竖直装有一对转动轴,一对所述主翼板的第二端分别装配于一对所述转动轴上,一对所述转动轴能各自通过旋转分别驱动一对所述主翼板反向转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一对所述罩体处于闭合状态下能共同构造为向外凸出的拱形结构;一对所述罩体闭合相接的位置设置为所述罩体的闭合端,一对所述罩体在各自的所述闭合端的内表面安装有连接座,一对所述主翼板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二固定座与一对所述罩体的连接座固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所述第一防爬吸能结构和所述第二防爬吸能结构均包括:
至少一对导向管,并列设置,每个所述导向管的轴线平行于车体长度方向设置;
防爬齿,固接于所有的所述导向管朝向所述前端头罩的端部;
若干个隔板,成间隔的依次套装于所有所述导向管上,每个所述隔板均与所述导向管的轴向垂直设置;
保护架,连接于导向管与所述防爬齿之间,所述保护架上靠近所述防爬齿的位置构造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与相应的所述开闭翼组成铰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所述第一防爬吸能结构安装有第一保护架,所述第一保护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爬吸能结构的防爬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防爬吸能结构的导向管上远离所述防爬齿的端部连接,且所述第一保护架套装于所有所述隔板和所述导向管外;所述第一保护架靠近所述防爬齿的位置构造有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与所述第一开闭翼铰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所述第二防爬吸能结构安装有第二保护架,所述第二保护架连接于所有的所述导向管朝向所述前端头罩的端部与所述防爬齿之间;所述第二保护架上构造有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与所述第二开闭翼铰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所述第二保护架的两侧分别构造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通过辅助转轴与所述第二开闭翼铰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该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还包括承载连接座,所述防爬吸能组成通过所述承载连接座连接于所述车体的端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端部安装有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本发明可以简称为“车端结构”)。该车端结构具体包括前端头罩、至少一组防爬吸能组成以及至少一组开闭翼组成。前端头罩包括一对可开闭的罩体。防爬吸能组成设置在处于闭合状态下的前端头罩与车体端部之间。开闭翼组成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一对罩体,另一端铰接于防爬吸能组成。开闭翼组成能相对于防爬吸能组成转动,以驱动一对罩体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该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将开闭翼组成直接装配在防爬吸能组成的前端,从而使得该车端结构能够同时兼顾驱动前端头罩开闭的作用以及车端防爬吸能的作用,且能同时满足开闭机构的安装强度要求以及防爬吸能的强度要求,从而使得该车端结构在车体端部能最大化实现防爬吸能效果和头罩开闭控制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车端结构取消了原有分离设置的开闭机构和防爬吸能装置,减少了车端内部结构件的数量,释放了车体端部空间,有效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并大大降低车端内部各部件之间的干涉风险,无需因空间不足而牺牲车端的防爬吸能效果和开闭机构的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通过设置上述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使得该轨道车辆具备上述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的全部优点,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前端头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开闭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开闭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防爬吸能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防爬吸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前端头罩;11:左头罩;12:右头罩;101:罩体;102:闭合端;103:第一连接座;104:第二连接座;105:远端;
2:开闭翼组成;21:第一开闭翼;22:第二开闭翼;201:主翼板;202:转动轴;203:第一固定座;204:第二固定座;205:剪切螺栓;206:辅助转轴;
3:承载骨架;
4:防爬吸能组成;41:第一防爬吸能结构;42:第二防爬吸能结构;401:导向管;402:防爬齿;403:隔板;404:第一保护架;405:第二保护架;406:安装孔;407:第一安装位;408:第二安装位。
5:承载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6描述本发明的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
如图1所示,该车端结构具体包括前端头罩1、至少一组防爬吸能组成4以及至少一组开闭翼组成2。该车端结构中,前端头罩1包括一对可开闭的罩体101。需要说明的是,前端头罩1处于闭合状态,则一对罩体101闭合相接并并列的闭合于车体的端部前方,形成对车体端部空间内的其余部件的保护;对应的,前端头罩1处于打开状态,则一对罩体101反向分离并移动至车体的两侧,以使车体端部空间内的其余部件暴露在外。防爬吸能组成4设置在处于闭合状态下的前端头罩1与车体端部之间,开闭翼组成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一对罩体101,开闭翼组成2的另一端铰接于防爬吸能组成4,开闭翼组成2能相对于防爬吸能组成4转动,以驱动一对罩体101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由于防爬吸能组成4与开闭翼组成2相连,使得防爬吸能组成4除了起到防爬吸能的作用以外,在车体运行过程中还能够作为开闭翼组成2的承载结构的一部分,从而确保开闭翼组成2与防爬吸能组成4整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即:在车体运行过程以及前端头罩1开闭过程中,防爬吸能组成4能为开闭翼组成2分担负载,形成对开闭翼组成2支撑和补强的作用;在车体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开闭翼组成2能够为防爬吸能组成4起到受力传递的作用,并借助开闭翼组成2与防爬吸能组成4之间的铰接关系,使得开闭翼组成2在驱动一对罩体101打开以后能够及时避让防爬吸能组成4,使防爬吸能组成4能够全面充分的发挥其防爬吸能作用,避免部件相互干涉。
由此可见,该车端结构将开闭翼组成2直接装配在防爬吸能组成4的前端,从而使得该车端结构能够同时兼顾驱动前端头罩1开闭的作用以及车端防爬吸能的作用,且能同时满足开闭机构的安装强度要求以及防爬吸能的强度要求,从而使得该车端结构在车体端部能最大化实现防爬吸能效果和头罩开闭控制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车端结构取消了原有分离设置的开闭机构和防爬吸能装置,减少了车端内部结构件的数量,释放了车体端部空间,有效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并大大降低车端内部各部件之间的干涉风险,无需因空间不足而牺牲车端的防爬吸能效果和开闭机构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优选的,上述的前端头罩1采用玻璃钢材质一体成型制成。优选一对罩体101处于闭合状态下能共同构造为向外凸出的拱形结构,该设置能使车体端部整体形成流线型结构,从而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降低风阻。并且,该设置能保证车端结构相对于车体端部向前突出,以使在车辆发生碰撞过程中前端头罩1能够及时打开以暴露后方的防爬吸能组成4,使车端结构及时起到防爬吸能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优选一对罩体101闭合相接的位置设置为罩体101的闭合端102,对应的,罩体101上远离闭合端102的位置设置为罩体101的远端105。一对罩体101在闭合状态下通过各自的闭合端102紧密相接,而在打开过程中的一对罩体101能够在开闭翼组成2的驱动作用下相互分离,并朝向罩体101远端105的方向分别滑动至车体端部的侧墙外。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前”是指沿车体长度方向的任一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两侧”是指沿车体宽度方向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至少一组开闭翼组成2包括第一开闭翼21和第二开闭翼22。第一开闭翼21分别连接在一对罩体101的顶部,第二开闭翼22分别连接在一对罩体101的底部。利用第一开闭翼21和第二开闭翼22的同步运动能够驱动一对罩体101的顶部和底部同步运动,从而实现一对罩体101的稳定闭合和分离。对应的,至少一组防爬吸能组成4包括第一防爬吸能结构41、第二防爬吸能结构42以及承载骨架3。第一防爬吸能结构41设置在处于闭合状态下的前端头罩1的后方,并与第一开闭翼21连接。第二防爬吸能结构42并列的连接于第一防爬吸能结构41的下方,并与第二开闭翼22连接。承载骨架3连接于第一防爬吸能结构41与第二防爬吸能结构42之间。承载骨架3将第一防爬吸能结构41和第二防爬吸能结构42可靠连接,从而形成第一开闭翼21和第二开闭翼22运行过程中的承载结构,为前端头罩1的启闭提供可靠承载力、强度和刚度。并且,第一开闭翼21和第二开闭翼22能够稳定驱动前端头罩1的启闭,保证前端头罩1打开后将位于后方的第一防爬吸能结构41和第二防爬吸能结构42完全暴露,避免了部件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开闭翼组成2设置为第一开闭翼21和第二开闭翼22,并对应将防爬吸能组成4设置为第一防爬吸能结构41和第二防爬吸能结构42,是实现空间利用率最大化以及最优强度性能的最佳结构体。可理解的,本发明的车端结构可以根据性能和强度要求设置一组或多组防爬吸能组成4,利用竖向设置的承载骨架3将所有的防爬吸能组成4上下连接,并对应设置相应数量的开闭翼组成2,即可实现每个防爬吸能组成4都能在整体车端结构中作为用以驱动前端头罩1开闭的承载结构中的一部分,起到了分担负载以及防爬吸能的作用,进而使车端结构既能起到防爬吸能的作用,又能满足驱动前端头罩1启闭的强度和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开闭翼21和第二开闭翼22均包括第一固定座203和一对主翼板201。可理解的,每组开闭翼组成2的结构、连接关系以及作用原理基本相同,具体为:一对主翼板201并列设置。并且,一对主翼板20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一对罩体101的闭合端102,一对主翼板201的第二端分别铰接于同一第一固定座203上。每个主翼板201的第一端分别相对于第二端摆动,从而实现一对主翼板201相对于第一固定座203相向运动和分离运动。一对主翼板201通过相向运动驱动一对罩体101闭合,相应的,一对主翼板201通过分离运动驱动一对罩体101分离并打开。第一固定座203通过若干个剪切螺栓205固定安装在防爬吸能组成4上。优选的,第一固定座203上构造有若干个围绕第一固定座203的板体均匀分布的连接孔,每个连接孔均装配有剪切螺栓205,以使第一固定座203通过若干个剪切螺栓205与相应的防爬吸能组成4连接。剪切螺栓205在承受一定载荷的冲击负载时可被剪切断开,使得对应的开闭翼组成2与相应的防爬吸能组成4脱离,以使防爬吸能组成4完全暴露并实现充分全面的防爬吸能作用。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固定座203的两端都向上竖直装有一对转动轴202,一对主翼板201的第二端分别装配于一对转动轴202上,一对转动轴202能各自通过旋转分别驱动一对主翼板201反向转动,即一对主翼板201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转动,从而利用一对主翼板201的转动带动一对罩体101平移,从而实现一对罩体101的闭合和分离打开。转动轴202的设置保证主翼板201与第一固定座203不在同一平面上,仅利用转动轴202承担驱动旋转的作用,从而确保主翼板201与防爬吸能组成4之间互不干涉,并且在需要防爬吸能组成4生效的情况下,主翼板201能够驱动罩体101快速滑移避让,提高该车端结构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实用性。
可理解的,一对转动轴202也可以都竖直的设置在第一固定座203的下表面,只要保证一对主翼板201的旋转平面相互平行或在同一平面内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结构强度,优选主翼板201的第二端与转动轴202焊接为一体,在转动轴202内设置有轴承,可使转动轴202带动主翼板201旋转,进而驱动对应的罩体101移动实现启闭。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对罩体101在每个罩体101各自的闭合端102的内表面安装有连接座。一对主翼板201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二固定座204与一对罩体101的连接座固接。优选的,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端结构,在每个罩体101的闭合端102内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各设有一个凸出的连接座,该连接座可以直接焊接于罩体101内表面,也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罩体101的内表面。在连接座内预埋有螺纹孔,开闭翼组成2的主翼板201的第一端对应安装有第二固定座204,通过紧固件将第二固定座204上的通孔与连接座上对应的螺纹孔紧固装配固定,从而使主翼板201在转动过程中能带动罩体101在车体端部和侧面之间平移,从而实现前端头罩1的打开与关闭状态的可靠切换。
具体连接结构如图2所示,前端头罩1分为左头罩11和右头罩12。在前端头罩1闭合状态下,左头罩11的右端与右头罩12的左端紧密闭合。则左头罩11的右端为左头罩11的罩体101的闭合端102,对应的左头罩11的左端为左头罩11的罩体101的远端105。同理,右头罩12的左端为右头罩12的罩体101的闭合端102,对应的右头罩12的右端为右头罩12的罩体101的远端105。在左头罩11的闭合端102以及右头罩12的闭合端102的顶部各设有第一连接座103,在左头罩11的闭合端102以及右头罩12的闭合端102的底部各设有第二连接座104。第一开闭翼21的一对主翼板20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上述的一对第一连接座103,第二开闭翼22的一对主翼板20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上述的一对第二连接座104。第一开闭翼21和第二开闭翼22同步的相向转动,以驱动左头罩11和右头罩12闭合;同理,第一开闭翼21和第二开闭翼22同步的背向转动,以驱动左头罩11和右头罩12分离打开。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开闭翼22设置于车体端部空间内的靠近底架的位置,为了提高第二开闭翼22与防爬吸能组成4的连接可靠性,并增加防爬吸能组成4的承载能力,进而提升车端结构的整体强度和承载性能,优选第二开闭翼22的一对主翼板201的外侧(即一对主翼板201彼此相背的表面)连接有辅助转轴206,该辅助转轴206的一端铰接于主翼板201,辅助转轴206的另一端铰接于防爬吸能组成4,从而在第二开闭翼22的主翼板201转动过程中能够利用辅助转轴206起到提升旋转可靠性和加固作用。该辅助转轴206与防爬吸能组成4的具体连接结构后续进行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防爬吸能结构41和第二防爬吸能结构42均包括至少一对导向管401、防爬齿402、保护架以及若干个隔板403。可理解的,每组防爬吸能组成4的结构、连接关系以及作用原理基本相同,具体为:所有的导向管401都并列设置,其中每个导向管401的轴线平行于车体长度方向设置,在碰撞吸能过程中导向管401能够起导向作用,确保防爬吸能组成4不受偏载的影响。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导向管401朝向前端头罩1的端部为导向管401的第一端,导向管401远离前端头罩1的端部为导向管401的第二端。防爬齿402固接于所有的导向管401的第一端外,两列轨道车辆相撞时,可通过两列车辆的车端防爬齿402的啮合作用防止车体爬坡。在所有导向管401外还成间隔的依次套装有若干个隔板403,每个隔板403均与导向管401的轴向垂直设置,在碰撞吸能过程中通过隔板403压缩形变吸收能量。优选的,隔板403间填充蜂窝结构,可以提高压缩形变吸能的作用效果。保护架连接于导向管401与防爬齿402之间,保护架上靠近防爬齿402的位置构造有安装位,安装位与相应的开闭翼组成2铰接,具体优选保护架的安装位与相应开闭翼组成2的第一固定座203之间通过剪切螺栓205固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增加结构强度,提高防爬吸能效果以及防爬吸能组成4对于开闭翼组成2的承载强度,优选根据防爬吸能组成4的具体结构和安装位置的不同,可以设置不同结构的保护架,以根据需要局部提高保护作用和承载强度。保护架的具体结构区别如下所述。
如图6所示,第一防爬吸能结构41安装有第一保护架404。第一保护架404的一端与第一防爬吸能结构41的防爬齿402连接,且第一保护架404的端部连接于防爬齿402的啮合部的背面。第一保护架404的另一端与第一防爬吸能结构41的导向管401的第二端连接。并且,第一保护架404套装于所有隔板403和导向管401外。第一保护架404靠近防爬齿402的位置构造有第一安装位407,第一安装位407与第一开闭翼21铰接,具体为:第一开闭翼21的第一固定座203通过剪切螺栓205装配固定在第一安装位407即可。第一保护架404优选构造为门型框体结构,该结构能够形成对其内部的导向管401和隔板403的保护作用,并且起到对第一开闭翼21的承载作用。
如图5所示,第二防爬吸能结构42安装有第二保护架405。第二保护架405连接于所有的导向管401的第一端与防爬齿402之间。第二保护架405上构造有第二安装位408,第二安装位408与第二开闭翼22铰接,具体为:第二开闭翼22的第一固定座203通过剪切螺栓205装配固定在第二安装位408即可。为了保证结构强度以及第二保护架405的承重均衡,优选第二安装位408设置在第二保护架405的中线位置。优选的,第二保护架405在第二安装位408的两侧分别构造有安装孔406。每个安装孔406分别通过上述的辅助转轴206与第二开闭翼22铰接,在第二开闭翼22的一对主翼板201转动过程中,转动轴202和辅助转轴206均能基于第二保护架405旋转,从而利用辅助转轴206起到结构加固的作用。优选第二保护架405设置为带有侧翼的板体结构。该结构设置使得第二保护架405一方面能够可靠的传递碰撞吸能过程中的碰撞能量,将能量传递至后方的导向管401和隔板403上;另一方面第二保护架405可以利用第二安装位408和两侧的安装孔406实现对第二开闭翼22更可靠的承载作用,确保第二防爬吸能结构42能够集成在车端结构的整体承载结构中,提高第二开闭翼22的驱动强度。
可理解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和主翼板201的转动可靠性,可以在任一组开闭翼组成2的主翼板201外侧设置上述的辅助转轴206,只要在对应的防爬吸能组成4上设置能实现可靠装配的保护架结构即可。
可理解的,为增强吸能性能,防爬吸能组成4可以加工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矩形体结构,即所有隔板403具有相同的长度和高度;防爬吸能组成4还可以加工为前窄后宽的斜体结构,即所有隔板403自前向后逐渐加宽和/或加高,确保吸能结构的变形顺序为从前向后,发生稳定有序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
可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的防爬吸能组成4的吸能方式为刨削式吸能结构;还可以设置为叠缩式吸能结构,叠缩式吸能结构是通过吸能管撞击后产生压缩重叠等变形来吸收撞击能量。
可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的防爬齿402可以采用多种齿形,例如矩形、三角形、梯形或者这些形状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车端结构还包括承载连接座5。优选承载连接座5构造为L型,用以增加连接强度。上述的防爬吸能组成4通过承载连接座5连接于车体的端部。优选的,上述防爬吸能组成4通过焊接和/或紧固件连接等方式与承载连接座5结合,再加上各组防爬吸能组成4之间通过焊接和/或紧固件连接等方式连接在承载骨架3上,使得所有防爬吸能组成4整体能成为该车端结构的承载结构的一部分,确保该车端结构整体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安装于防爬吸能组成4后端的承载连接座5设置有螺栓连接孔,以使得承载连接座5通过紧固件将防爬吸能组成4与车体的端部骨架连接,进而实现该车端结构能可靠的安装到轨道车辆的前端。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端结构具有上述结构及作用,以使得装有上述车端结构的轨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能通过手动或气动操作实现前端头罩1及开闭翼组成2的打开或关闭功能。当前端头罩1打开时,轨道车辆可进行车钩重连、应急救援、设备检修等操作;当前端头罩1关闭时,轨道车辆可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具有流线型外形,降低运行阻力,提高安全与稳定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端结构具有上述结构及作用,以使得装有上述车端结构的轨道车辆在轨运行时如发生碰撞,两列车的前端头罩1会首先接触,撞击载荷通过前端头罩1与开闭翼组成2向内部骨架传递。当撞击载荷超过开闭翼组成2中剪切螺栓205的许用剪切力时,剪切螺栓205会被剪断,所有开闭翼组成2都会脱离所在安装结构,并沿车长方向向后运动,以避让空间令两列车的防爬吸能组成4相互啮合,防止两列车爬坡。同时,位于防爬齿402后端的吸能结构能发生有序变形,吸收轨道列车撞击载荷,提高列车被动安全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通过设置上述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使得该轨道车辆具备上述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的全部优点,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端头罩,包括一对可开闭的罩体;
至少一组防爬吸能组成,设置在处于闭合状态下的所述前端头罩与车体端部之间;
至少一组开闭翼组成,一端分别连接于一对所述罩体,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防爬吸能组成,所述开闭翼组成能相对于所述防爬吸能组成转动,以驱动一对所述罩体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组所述开闭翼组成包括第一开闭翼和第二开闭翼;
至少一组所述防爬吸能组成包括:
第一防爬吸能结构,设置在处于闭合状态下的所述前端头罩的后方,并与所述第一开闭翼连接;
第二防爬吸能结构,并列的连接于所述第一防爬吸能结构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开闭翼连接;
承载骨架,连接于所述第一防爬吸能结构与所述第二防爬吸能结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闭翼和所述第二开闭翼均包括:
第一固定座,通过若干个剪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防爬吸能组成上;
一对主翼板,并列设置,一对所述主翼板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一对所述罩体的闭合端,一对所述主翼板的第二端分别铰接于同一所述第一固定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两端分别向上竖直装有一对转动轴,一对所述主翼板的第二端分别装配于一对所述转动轴上,一对所述转动轴能各自通过旋转分别驱动一对所述主翼板反向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罩体处于闭合状态下能共同构造为向外凸出的拱形结构;一对所述罩体闭合相接的位置设置为所述罩体的闭合端,一对所述罩体在各自的所述闭合端的内表面安装有连接座,一对所述主翼板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二固定座与一对所述罩体的连接座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爬吸能结构和所述第二防爬吸能结构均包括:
至少一对导向管,并列设置,每个所述导向管的轴线平行于车体长度方向设置;
防爬齿,固接于所有的所述导向管朝向所述前端头罩的端部;
若干个隔板,成间隔的依次套装于所有所述导向管上,每个所述隔板均与所述导向管的轴向垂直设置;
保护架,连接于导向管与所述防爬齿之间,所述保护架上靠近所述防爬齿的位置构造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与相应的所述开闭翼组成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爬吸能结构安装有第一保护架,所述第一保护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爬吸能结构的防爬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防爬吸能结构的导向管上远离所述防爬齿的端部连接,且所述第一保护架套装于所有所述隔板和所述导向管外;所述第一保护架靠近所述防爬齿的位置构造有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与所述第一开闭翼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爬吸能结构安装有第二保护架,所述第二保护架连接于所有的所述导向管朝向所述前端头罩的端部与所述防爬齿之间;所述第二保护架上构造有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与所述第二开闭翼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架的两侧分别构造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通过辅助转轴与所述第二开闭翼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还包括承载连接座,所述防爬吸能组成通过所述承载连接座连接于所述车体的端部。
11.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端部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
CN202210771471.7A 2022-06-30 2022-06-30 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及轨道车辆 Active CN115027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1471.7A CN115027513B (zh) 2022-06-30 2022-06-30 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及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1471.7A CN115027513B (zh) 2022-06-30 2022-06-30 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及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7513A true CN115027513A (zh) 2022-09-09
CN115027513B CN115027513B (zh) 2023-09-22

Family

ID=83128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1471.7A Active CN115027513B (zh) 2022-06-30 2022-06-30 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2751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2009A (zh) * 2011-08-29 2012-03-14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防爬吸能结构装置
US20120325108A1 (en) * 2010-02-11 2012-12-27 Richard Graf Crash module for a rail vehicle
CN105172824A (zh) * 2015-08-04 2015-12-23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管-蜂窝芯一体式防爬器
CN205010241U (zh) * 2015-09-23 2016-02-03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及扁宽型头罩开闭机构
CN206598847U (zh) * 2016-11-10 2017-10-31 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轨道车辆前端开闭机构
CN107472285A (zh) * 2017-07-10 2017-12-1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动车组耐碰撞头车车体端部系统
CN212249599U (zh) * 2020-01-19 2020-12-29 湖南联诚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头罩开闭机构
CN215826716U (zh) * 2021-03-30 2022-02-1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司机室前端碰撞吸能结构及司机室、轨道车辆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25108A1 (en) * 2010-02-11 2012-12-27 Richard Graf Crash module for a rail vehicle
CN102372009A (zh) * 2011-08-29 2012-03-14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防爬吸能结构装置
CN105172824A (zh) * 2015-08-04 2015-12-23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管-蜂窝芯一体式防爬器
CN205010241U (zh) * 2015-09-23 2016-02-03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及扁宽型头罩开闭机构
CN206598847U (zh) * 2016-11-10 2017-10-31 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轨道车辆前端开闭机构
CN107472285A (zh) * 2017-07-10 2017-12-1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动车组耐碰撞头车车体端部系统
CN212249599U (zh) * 2020-01-19 2020-12-29 湖南联诚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头罩开闭机构
CN215826716U (zh) * 2021-03-30 2022-02-1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司机室前端碰撞吸能结构及司机室、轨道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7513B (zh) 2023-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36958B2 (en) Passenger rail car
CN10920449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57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7472285A (zh) 一种高速动车组耐碰撞头车车体端部系统
US8931418B2 (en) Bodyshell structure of railcar
US8707873B2 (en) Bodyshell structure of railcar
CN216734490U (zh) 车辆前机舱框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ES2394213T3 (es) Vehículo ferroviario con una cabina del conductor deformable con una interfaz especializada para la reparación
CN10920446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5027513A (zh) 轨道车辆的车端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01863287B (zh) 一种纵梁结构
CN109204470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2401376U (zh) 一种汽车底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CN109094602B (zh) 吸能梁、轨道车辆的司机室底架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05711649A (zh) 一种一体化板桁组合全承载式电动客车车身结构
CN113183992B (zh) 一种机车司机室装置及车体
CN210349936U (zh) 一种轨道工程车用动力电池包的安装和防护结构
US3911833A (en) Rail car end construction
CN209080000U (zh) 一种车用防撞结构
CN109204523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68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09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2660178B (zh) 司机室及司机室的组装方法
CN112622950A (zh) 司机室骨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车辆
CN213138934U (zh)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