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7051A - 3d打印进料箱 - Google Patents

3d打印进料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7051A
CN115027051A CN202210753335.5A CN202210753335A CN115027051A CN 115027051 A CN115027051 A CN 115027051A CN 202210753335 A CN202210753335 A CN 202210753335A CN 115027051 A CN115027051 A CN 1150270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oil
wire
raw material
limit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533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成超
丁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tamsy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tamsy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tamsy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tamsy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5333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70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7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70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29C64/118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being melted, e.g. fused deposition modelling [FD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55Enclosures for the building material, e.g. powder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64Conditioning of environ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40/0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e.g. for material hand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进料箱,包括壳体、线盘、支架及干燥装置,壳体形成一用于容纳线盘、支架及干燥装置的腔室。线盘可转动地固定于支架,供原料线材缠绕。壳体开设有出料口,用以将原料线材输送至3D打印机。支架包括分别固定于腔室底部和顶部的承载件及限位件,承载件用以支撑线盘及限制原料线材脱离于所述线盘,限位件则用以限制线盘脱离于承载件及限制原料线材脱离于线盘。干燥装置用以对腔室进行除湿,使腔室能长时间处于干燥状态。本发明通过设置承载件及限位件,使得线盘在输送原料线材时不会晃动或被拽倒,同时,承载件及限位件还能限制原料线材脱离于线盘,有效避免原料线材散开至线盘外并发生缠绕,提高了打印的成功率及打印效果。

Description

3D打印进料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指一种3D打印进料箱。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又称增材制造,通常是采用3D打印机来实现的。
现有的3D打印机常用的线材是卷装线材,在进行3D打印时,先将线材输送至高温打印喷头上进行熔融,再将熔融的材料从打印喷头挤出。此时,打印喷头根据电脑预设的控制程序移动并进行打印,从而使材料在打印平台层叠,实现3D打印。
目前,常用的3D打印进料箱大多只能临时存放卷装线材,等打印完成后需要将卷装线材放置到另外的存储箱内,待下次打印的时候再重新放置,十分不方便。而且,存放卷装线材时,通常会将多卷线材放置在一起,但线材容易在线盘上散开,从而导致一卷线材之间、各卷线材之间发生相互缠绕,使用时分拆比较麻烦。
此外,当进料箱内的线材被输送至喷头以进行打印时,若线盘上的线材余量较多,那么,线盘运转时所受到的阻力较大,使得线材无法顺畅地从3D打印机的挤出头挤出,导致打印失败。若线盘上的线材余量较少,线盘较轻,在输送线材时容易左右摆动不定,甚至被拽倒,从而卡住设备边缘,导致打印失败。
因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进行改进,一直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D打印进料箱,既能够将原料线材输送至3D打印机,又能作为存储箱长时间存放原料线材。同时,存放的原料线材之间不会互相缠绕,且线盘在输送原料线材时,能稳定转动,不会晃动或被拽倒,提高了3D打印的成功率,且打印效果好。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3D打印进料箱,包括:
壳体、线盘、支架及干燥装置;
所述壳体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线盘、所述支架及所述干燥装置的腔室;
所述线盘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支架,供原料线材缠绕,且所述壳体开设有出料口,用以将原料线材输送至3D打印机;
所述支架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腔室底部和顶部的承载件及限位件,所述承载件用以支撑所述线盘及限制原料线材脱离于所述线盘,所述限位件用以限制所述线盘脱离于所述承载件及限制原料线材脱离于所述线盘;
所述干燥装置用以对所述腔室进行除湿,使其长时间处于干燥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包括两夹持杆及至少一作用于所述夹持杆的弹性件;
所述夹持杆一端铰接于所述腔室顶部,另一端设有一挡件,两所述挡件均抵接于所述线盘,且对称设置;
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夹持杆对所述线盘施加压力,以限制所述线盘脱离于所述承载件及限制原料线材脱离于所述线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数量为两个,且所述腔室顶部设有两第一限位凸块;
所述弹性件具有呈角度设置的两端,一端固定于所述夹持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相配合;
当所述线盘放置于所述承载件时,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夹持杆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的作用下变形,并带动所述夹持杆对所述线盘施加压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杆铰接于所述腔室顶部的一端设有一第二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相配合;
当所述线盘未放置于所述承载件时,所述第二限位凸块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以将所述夹持杆限制在某一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数量为一个,且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所述夹持杆中部;
所述弹性件带动两所述夹持杆相向摆动,以对所述线盘施加压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挡件为一滚筒,与所述线盘滚动接触,且所述滚筒的两端均设有一环形挡边;
所述线盘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端板及连接两所述端板的连接柱;
所述连接柱及两所述端板共同形成供原料线材缠绕的缠绕空间;
其中,两所述环形挡边分别抵接于两所述端板相互靠近的两侧面,或两所述端板相互背离的两侧面,或两所述端板的顶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件包括两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腔室的滚动轴及设于所述滚动轴下方的挡板;
两所述滚动轴均与所述线盘滚动接触,且对称设置,用以支撑所述线盘;
所述挡板与所述线盘底部轮廓相适配,用以限制原料线材脱离于所述线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盒及设于所述干燥盒内的分子筛干燥剂、加热棒和第一控制模块;
所述干燥盒顶部及底部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分子筛干燥剂用以吸收所述腔室内部的水分;
所述第一控制件用以控制所述加热棒加热,以烘干所述分子筛干燥剂;
其中,所述干燥盒内部设有若干导热翅片,且所述干燥盒外侧壁套设有保温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干燥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腔室的第一传感器及设于所述干燥盒下方的风扇;
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腔室内的湿度大小,并将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风扇的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3D打印进料箱还包括:
设于所述腔室内部的退料装置,包括电机、第二控制模块及第二传感器;
所述电机驱动端设有一主动轮,且所述挡板对应所述主动轮处开设有一过孔,所述过孔内穿设有一传动轮;及
所述滚动轴外侧壁设有滚花,所述传动轮与所述滚动轴及所述主动轮相啮合;
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腔室内侧壁对应所述出料口处,用以检测原料线材是否通过所述出料口,并将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运行,从而带动所述线盘转动,实现原料线材的退回。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1、本专利中,通过设置承载件以及限位件,两者共同夹住线盘,使得线盘在输送原料线材时不会晃动或被拽倒,提高了3D打印的成功率,且打印效果更好。同时,承载件和限位件还能限制原料线材脱离于线盘,能有效避免原料线材散开至线盘外并发生缠绕,进一步提高了打印效果。此外,本专利中,在腔室内部设置了干燥装置,使腔室能长时间处于干燥状态,便于3D打印进料箱长时间存放原料线材。如此,用户在使用3D打印机打印时,无需反复拿取原料线材,提高了打印效率。
2、本专利中,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凸块,使得当腔室内未放置线盘时,夹持杆仍能保持在某一位置。这样,当工作人员打开3D打印进料箱,以对线盘进行更换或放置时,夹持杆不会受自身重力作用而垂下。这样,工作人员在关闭3D打印进料箱时,就不需要对夹持杆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保证两夹持杆分别位于线盘相对的两侧,使得整个更换或放置过程快捷、方便,减少时间,打印效率更高。
3、本专利中,通过设置滚筒及滚动轴,使得线盘在输送原料线材时,转动更为平稳、顺滑,不容易卡住,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打印效率。
4、本专利中,通过设置加热棒对分子筛干燥剂进行烘干,有利于分子筛干燥剂的反复利用,无需频繁更换干燥剂,也能保证腔室长时间处于干燥状态。此外,干燥盒内部设有若干导热翅片,有利于热量的传导,保证分子筛干燥剂被充分烘干。相对地,干燥盒外侧壁套设有保温套,该保温套能起到隔热的作用,避免干燥装置在烘干分子筛干燥剂的过程中,其内部的高温传导至3D打印进料箱的壳体上,减少热量散失,进一步保证分子筛干燥剂被充分烘干,使得分子筛干燥剂能被反复利用。
5、本专利中,通过设置退料装置,使得原料线材能够自动退回,无需用户手动退回原料线材,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3D打印进料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3D打印进料箱在一种状态下的剖切图;
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的3D打印进料箱在另一种状态下的剖切图;
图4是图3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干燥装置的剖切图;
图6是本发明所提供的3D打印进料箱在又一种状态下的剖切图;
图7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二传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二传感器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壳体;110、上壳体;111、出料管;112、固定架;113、第一限位凸块;120、下壳体;130、腔室;140、锁紧件;
200、线盘;210、端板;220、连接柱;
310、承载件;311、滚动轴;3111、滚花;312、挡板;313、支座;321、夹持杆;3211、第二限位凸块;322、弹性件;323、挡件;3231、环形挡边;
400、干燥装置;410、干燥盒;411、透气孔;412、导热翅片;420、加热棒;430、保温套;440、风扇;450、温度传感器;460、安装座;470、支撑架;
510、电机;511、主动轮;520、第二传感器;521、光电开关;522、安装块;5221、固定孔;5222、线材过孔;5223、导向件;
601、触控屏;602、主控板;603、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以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8,一种3D打印进料箱,具体可包括壳体100、线盘200、支架及干燥装置400。壳体100形成一用于容纳线盘200、支架及干燥装置400的腔室130。线盘200可转动地固定于支架,供原料线材缠绕。同时,壳体100开设有出料口,用以将原料线材经出料口输送至3D打印机。支架包括分别固定于腔室130底部和顶部的承载件310及限位件,承载件310用以支撑线盘200及限制原料线材脱离于线盘200,限位件用以限制线盘200脱离于承载件310及限制原料线材脱离于线盘200。干燥装置400则用以对腔室130进行除湿,使腔室130能长时间处于干燥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承载件310和限位件,两者共同夹住线盘200,使得线盘200能处于平稳状态。当线盘200因输送原料线材而转动时,其在限位件的作用下,也不容易晃动或被拽倒,提高了3D打印的成功率,且打印效果更好。同时,承载件310和限位件还能限制缠绕于线盘200上的原料线材脱离线盘200,能有效避免原料线材散开至线盘200外并发生缠绕。
此外,本实施例中,在腔室130内部设置了干燥装置400,使腔室130能长时间处于干燥状态,避免原料线材因长期放置而吸潮,便于3D打印进料箱长时间存放原料线材。如此,用户在打印完成后,无需另外再将原料线材放到烘箱中储存,相对地,用户在打印前也无需再次烘干原料线材,极大地简化了打印步骤,提高了打印效率及质量。
作为优选,腔室130内部共设有两个支架,可分别放置两个线盘200,其中一个线盘200可作为备用。相应地,壳体100应开设有两个出料口,当其中一个线盘200上缠绕的原料线材使用完之后,用户可直接使用另一个线盘200上缠绕的原料线材,待打印完成后再补充新的线盘200,打印效率大幅度提升。
此时,承载件310和限位件的设置还能避免两个线盘200的原料线材之间发生相互缠绕。若打印前,两个线盘200的原料线材之间发生相互缠绕,那么,用户需要对两个线盘200进行拆分,工作效率低下。若打印时,两个线盘200的原料线材之间发生相互缠绕,会直接导致打印失败。
具体地,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相铰接的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上壳体110可相对下壳体120旋转,以形成开合方便的壳体100。此时,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与铰接处相对的一端设有一锁紧件140,可优选为一搭扣,用于打开或锁紧壳体100。当需要朝腔室130内放置线盘200时,打开搭扣即可放置线盘200。当需要输送原料线材时,锁紧搭扣便能保证承载件310与限位件之间的配合精度,从而夹紧线盘200,既能避免原料线材散开至线盘200外并发生缠绕,又能使线盘200在输送原料线材时平稳转动。在实际生产中,壳体100还可有其他设置方式,在此不作限制,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为提高3D打印进料箱的密封性,从而保证腔室130能长时间维持在一种较为干燥的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壳体110及下壳体120的对接处设有密封圈。
在实际生产中,参见图2、图3、图4及图6,限位件可直接铰接于上壳体110,也可通过设置一固定于上壳体110的固定架112,使限位件铰接于该固定架112,从而实现同等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参见图1至图3,每一出料口111均外接有一出料管111,以引导原料线材被输送至3D打印机,使原料线材在输送至3D打印机喷嘴段时,一直处于密封状态,避免原料线材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因为,部分原料线材采用的是水溶性材料,如PVA聚乙烯醇等,极易吸水,打印时若暴露于空气中,易造成打印失败。
具体地,限位件包括两夹持杆321及至少一作用于夹持杆321的弹性件322。夹持杆321一端铰接于腔室130顶部,另一端设有一挡件323。两挡件323均抵接于线盘200,且对称设置。同时,弹性件322带动两夹持杆321对线盘200施加压力,以限制线盘200脱离于承载件310及限制原料线材脱离于线盘200。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3、图4及图6,弹性件322数量为两个,且腔室130顶部设有两第一限位凸块113。其中,弹性件322具有呈角度设置的两端,其一端固定于夹持杆321,另一端与第一限位凸块113相配合。
当线盘200放置于承载件310时,弹性件322在夹持杆321与第一限位凸块113的作用下变形,并带动夹持杆321对线盘200施加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弹性件322及与之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凸块113,使两夹持杆321均受到一朝向另一夹持杆321的力的作用,从而使挡件323抵持于线盘200并施加压力,与设于腔室130底部的承载件310相配合,对线盘200起到夹持及固定的作用。同时,当线盘200转动以输送原料线材时,靠近出料口111一侧的夹持杆321及设于该夹持杆321上的挡件323在弹性件322的作用下抵住线盘200,保证线盘200不被拽倒,从而使线盘200能平稳转动,大大提高了3D打印的成功率。此外,因两挡件323均抵接于线盘200,且对称设置,使得线盘200上缠绕的原料线材不容易从线盘200上散开,从而避免原料线材发生缠绕,导致打印失败。
具体地,参见图4,该弹性件322可为一扭簧或弹片,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若弹性件322为扭簧,那么该扭簧的一端固定于夹持杆321,另一端伸出夹持杆321,与第一限位凸台相配合,从而带动夹持杆321对线盘200施加压力。若弹性件322为弹片,那么将弹片的两端相向弯折一定角度即可。此时,将弹片的一端固定于夹持杆321,另一端伸出夹持杆321,与第一限位凸台相配合,从而带动夹持杆321对线盘200施加压力。
优选地,参见图4,夹持杆321铰接于腔室130顶部的一端设有一第二限位凸块3211,与第一限位凸块113相配合。当线盘200未放置于承载件310时,第二限位凸块3211抵接于第一限位凸块113,以将夹持杆321限制在某一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凸块3211,使得当腔室130内未放置线盘200时,夹持杆321仍能保持在某一位置。这样,当工作人员打开上壳体110,以对线盘200进行更换或放置时,夹持杆321不会受自身重力作用而垂下,使得整个更换或放置过程快捷、方便,大大提高了料盘的装载效率。若未设置第二限位凸块3211,那么,当工作人员打开上壳体110时,两夹持杆321受重力影响会位于线盘200靠近上壳体110与下壳体120相铰接处的一侧,那么,工作人员在关闭上壳体110时,还需要对夹持杆321进行调整,使其分别位于线盘200上部且相对的两侧,浪费人力资源和时间,打印效率过低。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322数量为一个,且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夹持杆321中部。弹性件322带动两夹持杆321相向摆动,以对线盘200施加压力。具体地,该弹性件322可为一拉簧。
相对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两夹持杆321的弹性件322,使两夹持杆321均受到一朝向另一夹持杆321的力的作用,从而使挡件323抵持于线盘200并施加压力,与设于腔室130底部的承载件310相配合,对线盘200起到夹持及固定的作用。同时,当线盘200转动以输送原料线材时,靠近出料口111一侧的夹持杆321及设于该夹持杆321上的挡件323在弹性件322的作用下抵住线盘200,保证线盘200不被拽倒,使线盘200能平稳转动,大大提高了打印的成功率。此外,因两挡件323均抵接于线盘200,且对称设置,使得线盘200上缠绕的原料线材不容易从线盘200上散开,从而避免原料线材发生缠绕,导致打印失败。
在实际生产中,两夹持杆321铰接于腔室130顶部的一端也可相互铰接后固定于腔室130顶部,在此不作限制,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参见图2、图3及图6,挡件323为一滚筒,与线盘200滚动接触,且滚筒的两端均设有一环形挡边3231。线盘200则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端板210及连接两端板210的连接柱220。该连接柱220及两端板210共同形成供原料线材缠绕的缠绕空间。这时,两环形挡边3231分别抵接于两端板210相互靠近的两侧面,或两端板210相互背离的两侧面,或两端板210的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将挡件323设置为一滚筒,使其与线盘200滚动接触,能最大程度上保证线盘200在输送原料线材的过程中稳定且顺畅地旋转,避免线盘200在输送原料线材时卡住,从而使原料线材受到过大的拉扯力,进而导致打印失败。
在实际生产中,该挡件323还可为一挡块或挡片,且该挡件323与线盘200相接触的一面呈曲面,以适配于线盘200轮廓。该设置同样能保证线盘200在输送原料线材的过程中稳定且顺畅地旋转,以提高打印效率及打印质量。本发明仅列举部分实施方案,在此不一一赘述,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同时,本实施例在滚筒的两端均设置了一环形挡边3231。在一方面,能进一步起到防止原料线材从线盘200上散开,从而相互缠绕的作用,降低打印失败的可能性,提高打印效率。在另一方面,环形挡边3231能有效避免线盘200在输送原料线材的过程中横向移动,进一步提高线盘200在运转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两环形挡边3231分别抵接于两端板210相互背离的两侧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3及图6,承载件310包括两可转动地固定于腔室130的滚动轴311及设于滚动轴311下方的挡板312。两滚动轴311均与线盘200滚动接触,且对称设置,用以支撑线盘200。挡板312与线盘200底部轮廓相适配,用以限制原料线材脱离于线盘200。
相对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可转动地固定于下壳体120的滚动轴311,使其与线盘200滚动接触,能极大程度上减少承载件310和线盘200之间的摩擦力,使线盘200在输送原料线材的过程中能更为稳定且顺畅地旋转,避免线盘200在输送原料线材时卡住,从而使原料线材受到过大的拉扯力,进而影响3D打印的成功率。
具体地,参见图3,还可在腔室130底部设置若干支座313,以对滚动轴311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承载件310整体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同时,支座313的设置还能提高滚动轴311的水平高度,避免线盘200在转动时与下壳体120发生干涉。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5,干燥装置400包括干燥盒410及设于干燥盒410内的分子筛干燥剂、加热棒420和第一控制模块。干燥盒410顶部及底部设有若干透气孔411,分子筛干燥剂用以吸收腔室130内部的水分。第一控制件用以控制加热棒420加热,以烘干分子筛干燥剂。其中,干燥盒410内部设有若干导热翅片412,且干燥盒410外侧壁套设有保温套430。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分子筛干燥剂,吸水性极强,能有效地对腔室130进行除湿。同时,通过设置加热棒420对分子筛干燥剂进行烘干,有利于分子筛干燥剂的反复利用,使得用户无需频繁更换干燥剂,也能保证腔室130长时间处于干燥状态。
此外,干燥盒410内部设有若干导热翅片412,有利于热量的传导,保证分子筛干燥剂被充分烘干。相对地,干燥盒410外侧壁套设有保温套430,保温套430优选为采用带铝箔的保温棉制成,该保温套430能起到隔热的作用,避免干燥装置400在烘干分子筛干燥剂的过程中,其内部的高温传导至3D打印进料箱的壳体100上,减少热量散失,进一步保证分子筛干燥剂被充分烘干,使得分子筛干燥剂能被反复利用。
优选地,参见图5,干燥装置400还包括一设于干燥盒410内的温度传感器450,用于检测加热棒420的加热温度,并将信息传输至第一控制模块。其中,加热棒420及温度传感器450均通过一铝制安装座460固定于干燥盒410内部。在一方面,该设置有利于加热棒420的热量传递至导热翅片412,并通过导热翅片412将分子筛干燥剂内的水分烘干。在另一方面,该设置有利于加热棒420的热量传递至温度传感器450,有利于温度传感器450对加热棒420的加热温度进行检测,检测精度及准度得到提高。
进一步地,参见图5,干燥装置400还包括设于腔室130的第一传感器及设于干燥盒410下方的风扇440。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腔室130内的湿度大小,并将数据传输至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风扇440的运行。在本实施例中,干燥盒410下方设有支撑架470,用以将干燥装置400稳固地固定于腔室130底部。
具体地,第一控制模块设于腔室130内,且上壳体110设有一触控屏601,第一控制模块将接受到的信息传输至触控屏601供用户读取,而用户则通过触控屏601控制第一控制模块,从而控制加热棒420及风扇440的运行。
此时,用户可设定一预设值,当干燥装置400对腔室130进行除湿时,第一传感器实时检测腔室130内的湿度大小,若湿度大于预设值,第一控制模块控制风扇440运行,提高除湿效率;若湿度小于预设值,风扇440停止运行。
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腔室130内湿度大于20%,并持续3小时以上时,触控屏601弹出提示界面,提醒用户对分子筛干燥剂进行烘干。作为优选,可设置一电性连接于第一控制模块的密鸣器,在触控屏601弹出提示界面的同时,密鸣器发出提示音。
用户接收提示信息后,先将3D打印进料箱的上壳打开,再通过触控屏601开启烘干功能,使加热棒420加热至200摄氏度,对分子筛干燥剂进行烘干,烘干过程一般持续3小时。烘干结束后,加热棒420根据程序设定的温度曲线自动降温,降温过程完成后,触控屏601弹出提示界面,密鸣器发出提示音。用户接收提示信息后关闭上壳,分子筛干燥剂即可继续除湿。
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干燥装置400,能够保证腔室130内的湿度长时间处于小于或等于10%的状态下,便于原料线材的长时间保存。
优选地,参见图3及图6,3D打印进料箱还可包括设于腔室130内部的退料装置。该退料装置包括电机510、第二控制模块及第二传感器520。其中,电机510驱动端设有一主动轮511,且挡板312对应主动轮511处开设有一过孔,该过孔内穿设有一传动轮。此时,滚动轴311外侧壁设有滚花3111,传动轮与滚动轴311及主动轮511相啮合。
第二传感器520设于腔室130内侧壁对应出料口处,用以检测原料线材是否通过出料口,并将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电机510运行,从而带动线盘200转动,实现原料线材的退回。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滚动轴311外侧壁设置滚花3111,在一方面,能够和传动轮相啮合,与主动轮511同步转动,在另一方面,增加了线盘200与滚动轴31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滚动轴311能够带动线盘200转动,实现原料线材的退回。
具体地,参见图3及图6,第二控制模块设于腔室130内,与触控屏601电性连接,用户可通过触控屏601控制第二控制模块,从而控制电机510的运行。优选地,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均集成于一主控板602上。
当用户需要将出料管111中的原料线材完全退回到3D打印进料箱中时,可通过触控屏601开启退料功能,使电机510驱动端的主动轮511运转,并通过从动轮带动滚动轴311转动,进而带动线盘200转动,实现退料功能。当第二传感器520检测到出料口无原料线材时,电机510停止转动,原料线材完全退回到3D打印进料箱中。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退料装置,使得原料线材能够自动退回,无需用户手动退回原料线材,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具体地,参见图7及图8,第二传感器520包括光电开关521及安装块522,安装块522上设有固定孔5221,用以将光电开关521固定于进料口周侧。当原料线材通过进料口时,光线被遮挡,光电开关521检测到有原料线材通过进料口。
在本实施例中,光电开关521部分固定于安装块522内部,且安装块522对应进料口处设有供原料线材通过的线材过孔5222。但此时,安装块522内部会存在一个大缺口,当原料线材通过线材过孔5222时,有可能会被卡住。为解决这个问题,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采用了一个透光的导向件5223,来填补光电开关521和安装块522之间的缺口。该导向件5223采用耐磨材料制成,且透光率大于87%,既不影响光电开关521的检测,又不会因为原料线材的长期通过而磨损。
具体地,参见图3,壳体100设有插座603,用以给干燥装置400及退料装置供电。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3D打印进料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线盘、支架及干燥装置;
所述壳体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线盘、所述支架及所述干燥装置的腔室;
所述线盘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支架,供原料线材缠绕,且所述壳体开设有出料口,用以将原料线材输送至3D打印机;
所述支架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腔室底部和顶部的承载件及限位件,所述承载件用以支撑所述线盘及限制原料线材脱离于所述线盘,所述限位件用以限制所述线盘脱离于所述承载件及限制原料线材脱离于所述线盘;
所述干燥装置用以对所述腔室进行除湿,使其长时间处于干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进料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件包括两夹持杆及至少一作用于所述夹持杆的弹性件;
所述夹持杆一端铰接于所述腔室顶部,另一端设有一挡件,两所述挡件均抵接于所述线盘,且对称设置;
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夹持杆对所述线盘施加压力,以限制所述线盘脱离于所述承载件及限制原料线材脱离于所述线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进料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数量为两个,且所述腔室顶部设有两第一限位凸块;
所述弹性件具有呈角度设置的两端,一端固定于所述夹持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相配合;
当所述线盘放置于所述承载件时,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夹持杆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的作用下变形,并带动所述夹持杆对所述线盘施加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进料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杆铰接于所述腔室顶部的一端设有一第二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相配合;
当所述线盘未放置于所述承载件时,所述第二限位凸块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以将所述夹持杆限制在某一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进料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数量为一个,且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所述夹持杆中部;
所述弹性件带动两所述夹持杆相向摆动,以对所述线盘施加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进料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件为一滚筒,与所述线盘滚动接触,且所述滚筒的两端均设有一环形挡边;
所述线盘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端板及连接两所述端板的连接柱;
所述连接柱及两所述端板共同形成供原料线材缠绕的缠绕空间;
其中,两所述环形挡边分别抵接于两所述端板相互靠近的两侧面,或两所述端板相互背离的两侧面,或两所述端板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3D打印进料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件包括两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腔室的滚动轴及设于所述滚动轴下方的挡板;
两所述滚动轴均与所述线盘滚动接触,且对称设置,用以支撑所述线盘;
所述挡板与所述线盘底部轮廓相适配,用以限制原料线材脱离于所述线盘。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3D打印进料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盒及设于所述干燥盒内的分子筛干燥剂、加热棒和第一控制模块;
所述干燥盒顶部及底部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分子筛干燥剂用以吸收所述腔室内部的水分;
所述第一控制件用以控制所述加热棒加热,以烘干所述分子筛干燥剂;
其中,所述干燥盒内部设有若干导热翅片,且所述干燥盒外侧壁套设有保温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3D打印进料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腔室的第一传感器及设于所述干燥盒下方的风扇;
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腔室内的湿度大小,并将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风扇的运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打印进料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于所述腔室内部的退料装置,包括电机、第二控制模块及第二传感器;
所述电机驱动端设有一主动轮,且所述挡板对应所述主动轮处开设有一过孔,所述过孔内穿设有一传动轮;及
所述滚动轴外侧壁设有滚花,所述传动轮与所述滚动轴及所述主动轮相啮合;
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腔室内侧壁对应所述出料口处,用以检测原料线材是否通过所述出料口,并将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运行,从而带动所述线盘转动,实现原料线材的退回。
CN202210753335.5A 2022-06-29 2022-06-29 3d打印进料箱 Pending CN1150270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3335.5A CN115027051A (zh) 2022-06-29 2022-06-29 3d打印进料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3335.5A CN115027051A (zh) 2022-06-29 2022-06-29 3d打印进料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7051A true CN115027051A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27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53335.5A Pending CN115027051A (zh) 2022-06-29 2022-06-29 3d打印进料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27051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6089A (zh) * 2000-07-13 2002-12-18 斯特拉塔西斯公司 丝料盒及装载系统
CN105313327A (zh) * 2014-07-25 2016-02-10 上海智位机器人有限公司 3d打印机及其打印材料控制方法
CN106142574A (zh) * 2016-08-31 2016-11-23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 3d 打印机的丝材盒、供给系统及3d 打印机
US20170210140A1 (en) * 2016-01-22 2017-07-27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Printer for printing of printable ojects and ink ribbon cassette for use in a printer
CN110341182A (zh) * 2019-04-09 2019-10-18 徐静 一种3d纤维艺术打印机送料装置
CN211971290U (zh) * 2020-02-24 2020-11-20 新昌县才翔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防线团散乱的纺织机用放线机构
CN214166781U (zh) * 2020-11-26 2021-09-10 无锡市通达电讯附件有限公司 一种大盘热印色带的缠绕装置
CN214214776U (zh) * 2020-12-10 2021-09-17 宋歌 一种3d打印线材耗材盒
CN113442435A (zh) * 2021-06-28 2021-09-28 上海轮廓科技有限公司 材料馈送机构、多料单元及3d打印系统
CN214353524U (zh) * 2020-12-16 2021-10-08 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3d打印机的干燥盒及3d打印机
CN113580573A (zh) * 2021-07-20 2021-11-02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儿童3d打印机的自动退料装置
CN215626397U (zh) * 2021-09-26 2022-01-25 武汉华源万吉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工程绞磨机
CN216708375U (zh) * 2020-12-30 2022-06-10 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机耗材干燥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6089A (zh) * 2000-07-13 2002-12-18 斯特拉塔西斯公司 丝料盒及装载系统
CN105313327A (zh) * 2014-07-25 2016-02-10 上海智位机器人有限公司 3d打印机及其打印材料控制方法
US20170210140A1 (en) * 2016-01-22 2017-07-27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Printer for printing of printable ojects and ink ribbon cassette for use in a printer
CN106142574A (zh) * 2016-08-31 2016-11-23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 3d 打印机的丝材盒、供给系统及3d 打印机
CN110341182A (zh) * 2019-04-09 2019-10-18 徐静 一种3d纤维艺术打印机送料装置
CN211971290U (zh) * 2020-02-24 2020-11-20 新昌县才翔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防线团散乱的纺织机用放线机构
CN214166781U (zh) * 2020-11-26 2021-09-10 无锡市通达电讯附件有限公司 一种大盘热印色带的缠绕装置
CN214214776U (zh) * 2020-12-10 2021-09-17 宋歌 一种3d打印线材耗材盒
CN214353524U (zh) * 2020-12-16 2021-10-08 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3d打印机的干燥盒及3d打印机
CN216708375U (zh) * 2020-12-30 2022-06-10 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机耗材干燥设备
CN113442435A (zh) * 2021-06-28 2021-09-28 上海轮廓科技有限公司 材料馈送机构、多料单元及3d打印系统
CN113580573A (zh) * 2021-07-20 2021-11-02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儿童3d打印机的自动退料装置
CN215626397U (zh) * 2021-09-26 2022-01-25 武汉华源万吉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工程绞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07960B2 (ja) フィラメントカセットおよび装填システム
KR101776579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CN115027051A (zh) 3d打印进料箱
CN211802110U (zh) 一种可进行双面烘干的涂布机
CN105793053A (zh) 打印机
CN213536663U (zh) 一种热升华打印机用上料装置
CN211060507U (zh) 一种聚乙烯塑料颗粒生产过程中烘干装置
RU2000126770A (ru) Кассета для красящей ленты, которая может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построчном термопереносном печатающем устройстве
CN117308555A (zh) 一种大米输送烘干设备
CN108815773B (zh) 一种用于消防水带的卷绕装置
US8092105B2 (en) Image generating apparatus
CN216708375U (zh) 一种3d打印机耗材干燥设备
CN215507535U (zh) 涂布头式基材表面涂布装置
JP2012179860A (ja) プリンタ
CN216669842U (zh) 一种压力容器相控阵超声自动检测装置
CN219706096U (zh) 一种3d打印线材干燥上料箱
CN219338612U (zh) 一种三维打印机的料盒结构
EP1900544B1 (fr) Dispositif pour encoller de manière automatique des feuilles de papier ou de carton
CN219446509U (zh) 改善粘纸的热敏打印装置
CN219765876U (zh) 转印式胶带涂布机
JPH1029355A (ja) 感熱記録紙ロール用給紙マガジン及び感熱記録紙ロール
CN217851919U (zh) 一种通风防潮型档案存放装置
CN115500619B (zh) 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档案管理柜
CN215151868U (zh) 一种3d打印机料架装置
CN219370697U (zh) 一种柔性线缆生产用表面覆膜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