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2769A - 电子设备保护壳、电子设备出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保护壳、电子设备出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2769A
CN115022769A CN202111234297.4A CN202111234297A CN115022769A CN 115022769 A CN115022769 A CN 115022769A CN 202111234297 A CN202111234297 A CN 202111234297A CN 115022769 A CN115022769 A CN 115022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sound outlet
electronic equipment
electronic device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342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2769B (zh
Inventor
李多
杜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342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27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2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27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2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27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323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for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04M1/035Improving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by means 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housing, e.g. ribs, walls, resonating chambers or cav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34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 H04R1/345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for 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配件领域,旨在解决电子设备听筒耳内响度较低的问题,提供电子设备保护壳、电子设备出音结构及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保护壳用于套设在电子设备外,电子设备具有贯通其第一表面的出音口。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保护壳主体和延伸体。保护壳主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侧包壁,第一方向为沿第一表面从后向前的方向。侧包壁开设有从其前端面向后凹入的避让槽,用于与第一表面间隔相对以限定导音通道;导音通道用于连通出音口和外界。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提升耳内接收响度,提升窄带接收灵敏度,中低频提升效果明显。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保护壳、电子设备出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保护壳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电子设备保护壳、电子设备出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一些电子设备因各种原因,听筒耳内响度较低。例如,出于设计为全面屏或其他设计要求,如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听筒出音口倾向于从以往在设备屏幕正面往设备顶部移动,出现了顶部微缝出音方式以及中框斜边开孔方式等。此时,听筒的耳内响度会出现较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电子设备保护壳、电子设备出音结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电子设备听筒耳内响度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用于套设在电子设备外,电子设备具有贯通其第一表面的出音口。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保护壳主体和延伸体。保护壳主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侧包壁,第一方向为沿第一表面从后向前的方向;侧包壁开设有从其前端面向后凹入的避让槽。延伸体连接于侧包壁并位于避让槽处,用于与第一表面间隔相对以限定导音通道;导音通道用于连通出音口和外界。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保护壳使用时,将电子设备保护壳套于电子设备(如手机)外,使延伸体和电子设备之间间隔限定连通出音口和外界的导音通道。如此,电子设备从出音口处的出音可通过导音通道引导向外传播,提高了出音的方向性,从而能够提升耳内接收响度,提升窄带接收灵敏度。并且,该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具体实现方式对中低频声音响度提升效果明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音通道的厚度为0.1-0.5mm,可选地,厚度设置为0.3mm。
在该实现方式中,将导音通道的厚度限定在0.1-0.5mm内,能够有效提升中低频段人耳接收响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延伸体靠近电子设备一侧的表面和侧包壁的内表面之间的间距为0.1-0.5mm。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延伸体和侧包壁之间对应表面的距离差,在套接时使侧包壁的内表面贴合电子设备,即可得到厚度0.1-0.5mm的导音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延伸体沿第一方向的后边缘位于出音口后方,延伸体沿第一方向的前边缘位于出音口前方。
该实现方式中,延伸体前后边缘均超出出音口,能够避免阻碍出音口出音以及阻碍飞灰直接进入手机内部。同时,延伸体还能够阻挡液体直接从出音口进入手机内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延伸体沿第一方向的后边缘到出音口的距离为0.10-0.30mm,延伸体沿第一方向的前边缘到出音口的距离为0.50-0.70mm。
该实现方式中设置了延伸体前后与出音口的距离。对于延伸体后边缘到出音口的距离,如设置得过小,容易对电子设备从出音口的正常出音造成过早的阻挡,甚至可能因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保护壳之间配合的相对位置误差而使电子设备保护壳直接贴合覆盖部分出音口,影响出音;如设置得过大,则增大了限定的导音通道朝后延伸的深度,对出音向前导出导音通道有不利影响。对于延伸体前边缘到出音口的距离,如设置得过小,则出音可能提前向外自由扩散,影响人耳接收响度;如设置得过大,则出音导引过长,容易使最终导出的声音失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侧包壁包括后壳壁和两个分别从后壳壁的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前壳壁,且两个前壳壁彼此间隔,以使后壳壁和两个前壳壁共同限定避让槽。延伸体为从后壳壁的前端面从后向前延伸而成,且延伸体的两侧分别延伸至连接两个前壳壁。
该实现方式中,两前壳壁分别从两侧阻挡出音的侧向扩散、后壳壁阻挡出音朝后扩散,能够较好地使出音口的出音朝前导出,提高出音响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延伸体向前延伸至与前壳壁的前沿齐平,或者,
延伸体向前延伸至超过前壳壁的前沿,或者,
延伸体向前延伸至位于前壳壁的前沿之后。
该实现方式中,延伸体的延伸长度不以前壳壁的前沿为限,可根据实际出音效果需要设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前壳壁相对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在第二方向上,两个前壳壁分别位于出音口之外至少1.2mm。
该实现方式中,限定前壳壁和出音口的距离,可避免导音通道过宽影响人耳接收范围的声音能量密度过小和前壳壁侧向阻挡出音口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音通道呈喇叭状。
该实现方式中,通过使导音通道呈喇叭状,提高出音在侧向的覆盖范围,使得用户在采用套设有本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电子设备进行通话时,其侧向出音范围较大,能够有效覆盖人耳,提高综合响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延伸体对应出音口处的延伸方向与出音口的出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75-85度。
该实现方式中,设置该夹角为75-85°,即延伸体基本正对出音口并略偏向导音通道出口的方向,如此设置使得出音在导音通道中较少地受导音通道的后端表面影响,确保出音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音口有多个。延伸体具有多个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延伸段,多个延伸段和多个出音口一一对应,且各个延伸段对应出音口处的延伸方向与出音口的出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75-85度。
该实现方式中,对于多个出音口如前设置夹角,确保每一个出音口的出音质量。本方案中的多个出音口的出音方向可以相同或不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出音结构,包括电子设备和前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电子设备的外轮廓包括前表面、后表面和连接于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侧周面;电子设备具有贯通其第一表面的出音口,第一表面位于侧周面。电子设备套设于电子设备保护壳内,且使侧包壁对应包覆侧周面,出音口对应于延伸体,且延伸体和第一表面间隔相对以限定导音通道,出音口通过导音通道连通外界。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出音结构,通过前述电子设备保护壳引导设备出音口出音,提高了出音的方向性,从而能够提升耳内接收响度,提升窄带接收灵敏度,中低频提升效果明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侧包壁的内表面贴合侧周面,以使导音通道沿第一方向的后端及两侧均封闭,使导音通道仅具有沿第一方向朝前的开口。
该实现方式能使出音基本沿导音通道朝前导出,提高出音响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侧周面包括顶面和过渡连接于顶面和前表面之间的过渡弧面。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和连接于中框前面的屏幕,两者交界于过渡弧面处。出音口包括开设于中框贯通顶面的第一出音口,以及开设于中框且从屏幕和中框交界处贯通过渡弧面的第二出音口。延伸体包括对应于顶面的第一延伸段和对应于过渡弧面的第二延伸段,第二延伸段连接于第一延伸段的前端;第一延伸段为和顶面平行间隔的平面形,第二延伸段为和过渡弧面平行间隔的弧面形。
该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延伸体为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来适应顶部出音(第一出音口)和中框斜边微孔出音(第二出音口)的出音方式,能够同时对两出音口出音的引导,提高接收响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出音口和第二出音口在沿所述电子设备前后方向的截面上的形状呈相连通的Y形。
该实现方式中,该形式使得两出音口的出音方向范围更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出音口呈条形狭缝状开口或由多个依次排设的小孔构成。第二出音口呈长度小于第一出音口,且位于第一出音口的长向中间位置。
该实现方式中,第一出音口/第二出音口的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具有贯通其第一表面的出音口。电子设备包括侧包壁和延伸体。侧包壁为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壁状结构,第一方向为沿第一表面从后向前的方向;侧包壁开设有从其前端面向后凹入的避让槽。延伸体连接于侧包壁并位于避让槽处,延伸体与第一表面间隔相对以限定导音通道;导音通道连通出音口和外界。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从出音口处的出音可通过导音通道引导向外传播,提高了出音的方向性,从而能够提升耳内接收响度,提升窄带接收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使用状态正向视图;
图2为图1的电子设备保护壳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B处放大图;
图4为图1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仿真试验人工头的频率-接收响度曲线图;
图5为图1示出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对照组结构视图;
图6为图1示出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使用状态正向视图;
图8为图7的电子设备保护壳沿C-C线的剖视图;
图9为图7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仿真试验人工头的频率-接收响度曲线图;
图10为图7示出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对照组结构视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出音结构的正向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出音结构的正向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正向视图;
图14为图13的电子设备沿D-D线的剖视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再一种电子设备的正向视图;
图16为图15的电子设备沿E-E线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设备保护壳 10
电子设备 11,11a
第一表面 12
出音口 13
保护壳主体 14
延伸体 15
第一方向 16
侧包壁 17
避让槽 18
导音通道 19
前方 20
后方 21
背板 22
包边 23
容置空间 24
后边缘 25
前边缘 26
后壳壁 27
前端面 28a
前沿 28b
前壳壁 29
第二方向 30
宽度方向 31
延伸方向 32
出音方向 33
后端表面 34
出音小孔 35
延伸段 36
电子设备出音结构 37
前表面 38
后表面 39
侧周面 40
顶面 41
过渡弧面 42
中框 43
屏幕 44
第一出音口 45
第二出音口 46
第一延伸段 47
第二延伸段 4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保护壳10的正向视图,图中额外用双点划线示出了配合于电子设备保护壳10内的电子设备11;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10,用于套设在电子设备11外,以实现对电子设备11进行装饰、保护或其他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1可以是手机等通信设备,也可以是智能手表等具有语音通信功能的其他电子设备11。例如,对于电子设备11为手机时,该电子设备保护壳10即为手机壳,可套于手机外使用。该电子设备11具有贯通其第一表面12的出音口13,作为语音通信的语音出口。其中,第一表面12为电子设备11外轮廓面开设出音口13处的一部分表面。在图1和图2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12位于电子设备11顶部附近,出音口13为设置在电子设备11顶部附近的微缝出音口13。该处所说的顶部指设备基本使用状态下位于上方的部分。例如,对于手机壳,其顶部为对应手机的顶部的部分。
继续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保护壳10包括保护壳主体14和延伸体15。保护壳主体14包括沿第一方向16延伸形成的侧包壁17,第一方向16为沿第一表面12从后向前的方向。侧包壁17开设有从其前端面向后凹入的避让槽18。延伸体15连接于侧包壁17并位于避让槽18处,用于与第一表面12间隔相对以限定导音通道19;导音通道19用于连通出音口13和外界。其中,“前”与“后”仅为相对的位置概念,不作为限定。例如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保护壳10用在手机上时(即电子设备保护壳10为手机壳),可认为其朝向手机屏幕44一侧为前方20,朝向手机后盖一侧为后方21。第一方向16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尤其在其向前延伸的末端,为适应第一表面12或卡住屏幕44外沿而可以设有圆弧形延伸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保护壳10使用时,将其套于电子设备11(如手机)外,使延伸体15和电子设备11之间间隔限定连通出音口13和外界的导音通道19。如此,电子设备11从出音口13处的出音可通过导音通道19引导向外传播,提高了出音的方向性,从而能够提升耳内接收响度,提升窄带接收灵敏度。并且,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具体实现方式对中低频提升效果明显。
此外,还可通过适当设置导音通道19出口处朝向,来调节最终出音方向33,使出音更有效地被接收。
本实施方式中,保护壳主体14可以包括背板22和连接于背板22前面的包边23。背板22和包边23围成朝前开口的容置空间24,用于容置电子设备11。在电子设备11配合于容置空间24使用时,电子设备11背面被背板22支撑、外周被包边23包覆,实现套设于电子设备保护壳10。当然,在一些其他实现方式中,背板22可以不设置或设置得较小。前述的侧包壁17为包边23的对应出音口13处的一部分,对于图1和图2示出的实施方式,侧包壁17为包边23的顶部部分。
图3为图2的B处放大图。配合参见图3,本实施方式中的导音通道19的厚度h可设置为0.1-0.5mm,可选地,厚度可设置为0.3mm。导音通道19的厚度指延伸体15和第一表面12之间的间距。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导音通道19各处厚度可以有一定的差异,此时厚度指导音通道19的平均厚度。试验表明,本电子设备保护壳10结构设计中,导音通道19的厚度对出音响度的影响很大,尤其对于人耳敏感频率范围500-2000Hz的中低频出音,而将导音通道19的厚度限定在0.1-0.5mm内,尤其0.3mm,能够有效提升中低频段人耳接收响度。为实现该厚度值,可设置延伸体15靠近电子设备11一侧的表面和侧包壁17的内表面之间的间距为0.1-0.5mm,如此通过设置延伸体15和侧包壁17之间对应表面的距离差,在套接时使侧包壁17的内表面贴合电子设备11,即可得到厚度0.1-0.5mm的导音通道19。
继续参见图3,延伸体15沿第一方向16的后边缘25(大致相当于避让槽18凹入的槽底面位置)位于出音口13的后方,延伸体15沿第一方向16的前边缘26位于出音口13的前方。该实现方式中,延伸体15前后边缘25均超出出音口13,能够避免阻碍出音口13出音以及阻碍飞灰直接进入手机内部。同时,延伸体15还能够阻挡液体直接从出音口13进入手机内部。可选地,延伸体15沿第一方向16的后边缘25到出音口13的距离s1为0.10-0.30mm,如设置为0.20mm,延伸体15沿第一方向16的前边缘26到出音口13的距离s2为0.50-0.70mm,如设置为0.67mm。该实现方式中设置了延伸体15前后与出音口13的距离。对于延伸体15后边缘25到出音口13的距离,如设置得过小,容易对电子设备11从出音口13的正常出音造成过早的阻挡,甚至可能因电子设备11和电子设备保护壳10之间配合的相对位置误差而使电子设备保护壳10直接贴合覆盖部分出音口13,影响出音;如设置得过大,则增大了限定的导音通道19朝后延伸的深度,对出音向前导出导音通道19有不利影响。对于延伸体15前边缘26到出音口13的距离,如设置得过小,则出音可能提前向外自由扩散,影响人耳接收响度;如设置得过大,则出音导引过长,容易使最终导出的声音失真。
再次参见图1和图2,侧包壁17包括后壳壁27和两个分别从后壳壁27的前端面28a向前延伸形成的前壳壁29,且两个前壳壁29彼此间隔,以使后壳壁27和两个前壳壁29共同限定避让槽18。延伸体15为从后壳壁27的前端面28a从后向前延伸而成,且延伸体15的两侧分别延伸至连接两个前壳壁29。该实现方式中,两前壳壁29分别从两侧阻挡出音的侧向扩散、后壳壁27阻挡出音朝后扩散,能够较好地使出音口13的出音朝前导出,提高出音响度。可选地,两个前壳壁29相对的表面之间的间距后小前大,使导音通道19呈喇叭状。该实现方式中,通过对前壳壁29的限定使导音通道19呈喇叭状,提高出音在侧向的覆盖范围,使得用户在采用套设有本电子设备保护壳10的电子设备11进行通话时,其侧向出音范围较大,能够有效覆盖人耳,提高综合响度。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两前壳壁29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相对位置关系,以限定其他形状的导音通道19。
两个前壳壁29相对的方向为第二方向30。在第二方向30上,两个前壳壁29分别位于出音口13之外至少1.2mm,即前壳壁29到出音口13最近位置的距离s3(见于图3)在1.2mm以上。该实现方式中,限定前壳壁29和出音口13的距离,可避免前壳壁29侧向阻挡出音口13的问题。本实现方式中所说的第二方向30为对应电子设备保护壳10的宽度方向31,电子设备保护壳10装入电子设备11时,该第二方向30平行于电子设备11的宽度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延伸体15的延伸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向前延伸至与前壳壁29的前沿28b齐平,或者向前延伸至超过前壳壁29的前沿28b,亦或如图1和图2示出的向前延伸至位于前壳壁29的前沿28b之后。即,本实施例中的延伸体15的延伸长度不以前壳壁29的前沿28b为限,可根据实际出音效果需要设定。
主要参见图3,本实施方式中,延伸体15对应出音口13处的延伸方向32与出音口13的出音方向33之间的夹角α为75-85度。设置该夹角为75-85°,即延伸体15基本正对出音口13并略偏向导音通道19出口的方向,如此设置使得出音在导音通道19中较少地受导音通道19的后端表面34(即后壳壁27的前端面28a)影响,确保出音质量。
配合参见图4,采用图1-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保护壳10,且尺寸参数设置为h=0.3mm、s1=0.2mm、s2=0.67mm、s3=1.2mm和α=85°,进行仿真试验,人工头的频率-接收响度曲线如图4中的曲线L1;对应的对照组为在图1-图3示出的方案的基础上去掉延伸体15且不形成导音通道19的图5,其他形状尺寸相同,仿真试验得到的人工头的频率-接收响度曲线如图4中的曲线L2。对比可知,采用图1-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保护壳10相对对照组,接收响度整体平均增加1.08dB,提升窄带接收灵敏度1.3dB,中低频提升效果尤其明显。
参见图6,该实施方式与图1示出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出音口13为一排出音小孔35,如开设在手机中框处。该实施方式在形状尺寸和图1相同时,具有基本接近的接收响度提升效果。
前述给出的实施方式中,出音口13为一个,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出音口13还可以有多个,例如图7和图8示出的,出音口13为两个。对应地,延伸体15具有多个沿第一方向16依次连接的延伸段36,多个延伸段36和多个出音口13一一对应,且各个延伸段36对应出音口13处的延伸方向32与出音口13的出音方向33之间的夹角为75-85度。该实现方式中,对于多个出音口13如前设置夹角,确保每一个出音口13的出音质量。本方案中的多个出音口13的出音方向33可以相同或不同。
配合参见图9,采用图7和图8示出的电子设备保护壳10进行仿真试验(对两个出音口13和对应的延伸段36分别取h=0.3mm、s3=1.2mm和α=85°,s1=0.2指延伸体15的后边缘25和靠后的出音口13之间的距离,s2=0.67mm指延伸体15的前边缘26和靠前的出音口13之间的距离),人工头的频率-接收响度曲线如图9中的曲线L3;对应的对照组为不设置延伸体15且不形成导音通道19的如图10示出的方案,其他形状尺寸相同,仿真试验得到的人工头的频率-接收响度曲线如图9中的曲线L4。对比可知,采用图7和图8示出的方案相对对照组,接收响度整体平均增加1.42dB,提升窄带接收灵敏度1.7dB,中低频提升效果尤其明显。
参见图11(可配合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出音结构37,包括电子设备11和电子设备保护壳10。电子设备11的外轮廓包括前表面38、后表面39和连接于前表面38和后表面39之间的侧周面40。电子设备11具有贯通其第一表面12的出音口13,第一表面12位于侧周面40。电子设备11套设于电子设备保护壳10内,且使侧包壁17对应包覆侧周面40,出音口13对应于延伸体15,且延伸体15和第一表面12间隔相对以限定导音通道19,出音口13通过导音通道19连通外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出音结构37,通过前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0引导设备出音口13出音,提高了出音的方向性,从而能够提升耳内接收响度,提升窄带接收灵敏度,中低频提升效果明显。可选地,侧包壁17的内表面贴合侧周面40,以使导音通道19沿第一方向16的后端及两侧均封闭,使导音通道19仅具有沿第一方向16朝前的开口。该实现方式能使出音基本沿导音通道19朝前导出,提高出音响度。
对于设置两个出音口13的情形,参见图12(配合参见图7),侧周面40包括顶面41和过渡连接于顶面41和前表面38之间的过渡弧面42。电子设备11包括中框43和连接于中框43前面的屏幕44,两者交界于过渡弧面42处。出音口13包括开设于中框43贯通顶面41的第一出音口45,以及开设于中框43且从屏幕44和中框43交界处贯通过渡弧面42的第二出音口46。延伸体15包括对应于顶面41的第一延伸段47和对应于过渡弧面42的第二延伸段48,第二延伸段48连接于第一延伸段47的前端;第一延伸段47为和顶面41平行间隔的平面形,第二延伸段48为和过渡弧面42平行间隔的弧面形。该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延伸体15为第一延伸段47和第二延伸段48,来适应中框43顶部出音(第一出音口45)和中框43斜边出音(第二出音口46)的出音方式,能够同时对两出音口13出音的引导,提高接收响度。可选地,第一出音口45和第二出音口46在沿电子设备11前后方向的截面(参见图8示出的截面)上的形状呈相连通的Y形。该实现方式中,该形式使得两出音口13的出音方向33范围更大。可选地,第一出音口45呈条形狭缝状开口或由多个依次排设的小孔构成。第二出音口46呈长度小于第一出音口45,且位于第一出音口45的长向中间位置,此时,第一延伸段47的宽度和对应处导音通道19的宽度小于第二延伸段48的宽度和对应处导音通道19的宽度。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还可在延伸体15的内侧面或外侧面设置沿第二方向30延伸的加强筋(图中未示出),以提高延伸体15的整体结构刚度,降低受外压向内弯曲变形的可能。
参见图13-图1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a,其具有贯通其第一表面12的出音口13。该电子设备10a包括侧包壁17和延伸体15。侧包壁17为沿第一方向16延伸形成的壁状结构,第一方向16为沿第一表面12从后向前的方向;侧包壁17开设有从其前端面28a向后凹入的避让槽18。延伸体15连接于侧包壁17并位于避让槽18处,延伸体15与第一表面12间隔相对以限定导音通道19;导音通道19连通出音口13和外界。
图13-图14示出了出音口13为一个的情形,具体结构或尺寸可参照前文图1-图3示出的实施方案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音口13可以有多个。如图15-16示出了出音口13为两个的情形,具体结构或尺寸可参照前文图7-图8示出的实施方案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从出音口13处的出音可通过导音通道19引导向外传播,提高了出音的方向性,从而能够提升耳内接收响度,提升窄带接收灵敏度。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电子设备11a的一些实施情形可以是将前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0的部分结构一体结合在前述电子设备11上而成。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用于套设在电子设备外,所述电子设备具有贯通其第一表面的出音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
保护壳主体,所述保护壳主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侧包壁,所述第一方向为沿所述第一表面从后向前的方向;所述侧包壁开设有从其前端面向后凹入的避让槽;
延伸体,所述延伸体连接于所述侧包壁并位于所述避让槽处,用于与所述第一表面间隔相对以限定导音通道;所述导音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出音口和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音通道的厚度为0.1-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体靠近所述电子设备一侧的表面和所述侧包壁的内表面之间的间距为0.1-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体沿第一方向的后边缘位于所述出音口后方,所述延伸体沿第一方向的前边缘位于所述出音口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体沿第一方向的后边缘到所述出音口的距离为0.10-0.30mm,所述延伸体沿第一方向的前边缘到所述出音口的距离为0.50-0.70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包壁包括后壳壁和两个分别从所述后壳壁的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前壳壁,且两个所述前壳壁彼此间隔,以使所述后壳壁和两个前壳壁共同限定所述避让槽;
所述延伸体为从所述后壳壁的前端面从后向前延伸而成,且所述延伸体的两侧分别延伸至连接两个所述前壳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体向前延伸至与所述前壳壁的前沿齐平,或者,
所述延伸体向前延伸至超过所述前壳壁的前沿,或者,
所述延伸体向前延伸至位于所述前壳壁的前沿之后。
8.根据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前壳壁相对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两个所述前壳壁分别位于出音口之外至少1.2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音通道呈喇叭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体对应所述出音口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音口的出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75-85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音口有多个;
所述延伸体具有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延伸段,多个所述延伸段和多个出音口一一对应,且各个所述延伸段对应所述出音口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音口的出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75-85度。
12.一种电子设备出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轮廓包括前表面、后表面和连接于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侧周面;所述电子设备具有贯通其第一表面的出音口,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侧周面;
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
所述电子设备套设于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内,且使所述侧包壁对应包覆所述侧周面,所述出音口对应于所述延伸体,且所述延伸体和所述第一表面间隔相对以限定导音通道,所述出音口通过所述导音通道连通外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出音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包壁的内表面贴合所述侧周面,以使所述导音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后端及两侧均封闭,使所述导音通道仅具有沿第一方向朝前的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出音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周面包括顶面和过渡连接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前表面之间的过渡弧面;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和连接于中框前面的屏幕,两者交界于所述过渡弧面处;
所述出音口包括开设于所述中框贯通所述顶面的第一出音口,以及开设于所述中框且从所述屏幕和所述中框交界处贯通所述过渡弧面的第二出音口;
所述延伸体包括对应于所述顶面的第一延伸段和对应于所述过渡弧面的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前端;所述第一延伸段为和所述顶面平行间隔的平面形,所述第二延伸段为和所述过渡弧面平行间隔的弧面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出音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音口和所述第二出音口在沿所述电子设备前后方向的截面上的形状呈相连通的Y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出音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音口呈条形狭缝状开口或由多个依次排设的小孔构成;
所述第二出音口呈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出音口,且位于所述第一出音口的长向中间位置。
17.一种电子设备,具有贯通其第一表面的出音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侧包壁,所述侧包壁为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壁状结构,所述第一方向为沿所述第一表面从后向前的方向;所述侧包壁开设有从其前端面向后凹入的避让槽;
延伸体,所述延伸体连接于所述侧包壁并位于所述避让槽处,所述延伸体与所述第一表面间隔相对以限定导音通道;所述导音通道连通所述出音口和外界。
CN202111234297.4A 2021-10-22 2021-10-22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出音结构 Active CN1150227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4297.4A CN115022769B (zh) 2021-10-22 2021-10-22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出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4297.4A CN115022769B (zh) 2021-10-22 2021-10-22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出音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2769A true CN115022769A (zh) 2022-09-06
CN115022769B CN115022769B (zh) 2023-06-16

Family

ID=83064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34297.4A Active CN115022769B (zh) 2021-10-22 2021-10-22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出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22769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39971A1 (en) * 2013-05-16 2014-11-20 Sonic Force Oy Cov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07547997A (zh) * 2017-10-13 2018-01-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613441A (zh) * 2017-10-31 2018-01-19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07770648A (zh) * 2017-10-13 2018-03-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08322575A (zh) * 2018-04-16 2018-07-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7835533U (zh) * 2017-09-08 2018-09-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8675534U (zh) * 2018-10-23 2019-03-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113460A (zh) * 2019-05-28 2019-08-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20190386697A1 (en) * 2018-06-15 2019-12-1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otective Case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0781328U (zh) * 2019-11-12 2020-06-1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211266908U (zh) * 2020-01-21 2020-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787147A (zh) * 2020-06-05 2020-10-16 深圳市中创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保护壳
CN213938296U (zh) * 2020-11-09 2021-08-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4228464U (zh) * 2021-03-31 2021-09-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1190199A1 (zh) * 2020-03-27 2021-09-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39971A1 (en) * 2013-05-16 2014-11-20 Sonic Force Oy Cov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207835533U (zh) * 2017-09-08 2018-09-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7547997A (zh) * 2017-10-13 2018-01-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770648A (zh) * 2017-10-13 2018-03-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07613441A (zh) * 2017-10-31 2018-01-19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08322575A (zh) * 2018-04-16 2018-07-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US20190386697A1 (en) * 2018-06-15 2019-12-1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otective Case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8675534U (zh) * 2018-10-23 2019-03-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113460A (zh) * 2019-05-28 2019-08-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0781328U (zh) * 2019-11-12 2020-06-1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211266908U (zh) * 2020-01-21 2020-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WO2021190199A1 (zh) * 2020-03-27 2021-09-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787147A (zh) * 2020-06-05 2020-10-16 深圳市中创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保护壳
CN213938296U (zh) * 2020-11-09 2021-08-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4228464U (zh) * 2021-03-31 2021-09-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2769B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3048B (zh) 电子设备
JP5095835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110933211B (zh) 电子设备
CN111031163B (zh) 电子设备
WO2021104211A1 (zh) 电子设备
US20230130211A1 (en) Open-ear hook-type wearable sound producing device
CN110944079B (zh) 电子设备
US20090180657A1 (en) Perso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reduced audio leakage
WO2022111505A1 (zh) 电子设备
CN204425632U (zh) 防辐射的蓝牙耳机
WO2024093810A1 (zh) 电子设备
CN115022769A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电子设备出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ES2959892T3 (es) Dispositivo electrónico
CN202004942U (zh) 耳机的改良结构
CN219514198U (zh) 一种带有可拆卸麦杆的蓝牙耳机
KR20180001396U (ko) 통신 기능이 구비된 지능형 헬멧
CN215420693U (zh) 入耳式耳机及电子设备
JPS63232798A (ja) 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ツト
JP3171000U (ja) 携帯端末用カバー
TWI836445B (zh) 入耳式耳機
CN214338117U (zh) 有利于防水的泄音孔结构及耳机
CN216752042U (zh) 一种耳机和耳机组件
US11765496B1 (en) In-ear earphone
CN209994413U (zh) 一种手机壳及手机
CN218352647U (zh) 颈挂式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