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75534U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675534U CN208675534U CN201821724566.9U CN201821724566U CN208675534U CN 208675534 U CN208675534 U CN 208675534U CN 201821724566 U CN201821724566 U CN 201821724566U CN 208675534 U CN208675534 U CN 2086755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unding device
- front cover
- vibrational system
- magnetic part
- electronic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发声装置包括:外壳,具有一敞口的安装腔,前盖,盖合所述安装腔的敞口设置;振动系统,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以及,隔磁件,设于所述前盖的背离所述安装腔的表面,所述隔磁件包括中心部和围绕所述中心部设置的边缘部,所述中心部朝远离所述振动系统的方向凸设于所述边缘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合理利用整机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能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降低发声装置漏磁对整机的影响,在一些发声装置里面会增加隔磁件。现有发声装置中的隔磁件一般为一块平整的片状结构,为了满足发声装置中振动系统的振动空间的需求,避免振动系统与隔磁件产生碰撞,故隔磁件和振动系统之间的距离较大。然而,由于隔磁件与振动系统之间距离过大,导致发声装置整体高度变大,如此不能够合理地利用整机的空间,不利于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声装置,旨在合理利用整机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声装置,包括:
外壳,具有一敞口的安装腔,
前盖,盖合所述安装腔的敞口设置;
振动系统,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以及,
隔磁件,设于所述前盖的背离所述安装腔的表面,所述隔磁件包括中心部和围绕所述中心部设置的边缘部,所述中心部朝远离所述振动系统的方向凸设于所述边缘部。
可选地,所述中心部与所述振动系统对应,所述边缘部设置在所述前盖的背离所述安装腔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前盖为中间开口的环形结构,所述边缘部的外侧与所述前盖的外侧边缘齐平。
可选地,在远离所述振动系统的方向上,所述中心部的外周尺寸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隔磁件与所述前盖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以及发声装置,所述设备壳体具有一收容腔以及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出音通道,所述发声装置设于所述收容腔内,且所述发声装置的振动系统朝向所述出音通道设置;发声装置包括:
外壳,具有一敞口的安装腔,
前盖,盖合所述安装腔的敞口设置;
振动系统,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以及,
隔磁件,设于所述前盖的背离所述安装腔的表面,所述隔磁件包括中心部和围绕所述中心部设置的边缘部,所述中心部朝远离所述振动系统的方向凸设于所述边缘部。
可选地,所述设备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上设有所述收容腔,所述上壳体的内表面设有固定台阶,所述固定台阶抵接所述发声装置的隔磁件的边缘部。
可选地,所述边缘部与所述固定台阶粘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台阶沿所述隔磁件的中心部的周向延伸而呈环状设置。
可选地,所述边缘部与所述固定台阶之间设有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隔磁件设置为中心部和边缘部的结构,且中心部朝远离振动系统的方向凸设于边缘部设置,即相当于中心部形成凹陷的结构,相当于增大了隔磁件与振动系统之间的距离,使得振动系统振动的空间变大,如此能够避免振动系统与隔磁件接触而阻碍振动系统的振动,保证了振动系统的振动自由性,提高了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同时,由于是通过在隔磁件上设置凹槽的形式来增大振动系统的空间,其边缘部是平坦结构,这样发声器件的中心部分高度较高,边缘部高度低于中心部,在与整机配合时,高度方向占用的空间可按发声器件的边缘部厚度计算,从而降低发声器件的高度方向空间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剖切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发声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发声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隔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电子设备的剖切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设备壳体 | 24 | 隔磁件 |
11 | 出音通道 | 241 | 中心部 |
12 | 固定台阶 | 241a | 周壁 |
20 | 发声装置 | 242 | 出音孔 |
21 | 外壳 | 243 | 凹槽 |
22 | 振动系统 | 244 | 边缘部 |
23 | 前盖 | 25 | 密封件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为耳机、手机、电脑等能够发声的设备。请参考图1,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10和发声装置20,设备壳体10具有一收容腔以及与收容腔连通的出音通道11,发声装置20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且发声装置20的振动系统朝向出音通道11设置,以能够朝出音通道11发声。
请结合参考图2至图4,发声装置20包括外壳21、振动系统22、磁路系统、前盖23和隔磁件24,外壳21具有一安装腔,安装腔具有一敞口,前盖23则盖合外壳21的敞口设置,振动系统22以及磁路系统设置在安装腔内,且前盖23上在对应振动系统22的位置设有开口,以便于振动系统22产生的声音从前盖23的开口中出来。隔磁件24设于前盖23的背离安装腔的表面上,且隔磁件24上对应振动系统22设有出音孔242。隔磁件24是朝向出音通道11设置的,从隔磁件24上的出音孔242传出的声音能够到达出音通道11内,并经由出音通道11传出。通常,隔磁件24呈片状,例如隔磁件24可为圆形的隔磁片、方形的隔磁片或者是不规则形状的隔磁片等等。一般地,音质较好的发声装置20其磁通量较高,而发声装置20磁通量的升高必然会导致电子设备出音通道11处的漏磁升高,从而大大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出音通道11进铁屑的概率,进而导致电子设备出现杂音或发声装置20失效等问题。同时,发声装置的漏磁过大,还有可能导致其周边的电子设备失效,譬如CAMERA。故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隔磁件24能够减小发声装置20在电子设备的出音通道11所产生的漏磁,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
本实施例中,隔磁件24包括中心部241和围绕中心部241设置的边缘部244,中心部241朝远离振动系统22的方向凸设于边缘部244。具体而言,中心部241是相对边缘部244一体凹陷形成,中心部241的朝向振动系统22的表面形成有凹槽243,凹槽243朝远离振动系统22的方向凹陷形成,即在隔磁件24面向前盖23的表面设有凹槽243,凹槽243正对振动系统22设置,出音孔242设置在中心部241上。采用该方式来形成凹槽243的方式,凹槽243的槽深不受隔磁件24厚度的影响,凹槽243的槽深可设置得较大,进而保证隔磁件24与振动系统22之间的距离较大。通过在隔磁件24上且正对振动系统22的位置设置凹槽243,相当于增大了隔磁件24与振动系统22中振膜的中心区域之间的距离,使得振动系统22振动的空间变大,如此能够避免振动系统22与隔磁件24接触而阻碍振动系统22的振动,保证了振动系统22的振动自由性,提高了发声装置20的声学性能。同时,由于是通过在隔磁件24上设置凹槽243的形式来增大振动系统22的空间,而不是将隔磁件24与振动系统22两者之间的整体距离增大,即不是将隔磁件24远离振动系统22设置,因而使得隔磁件24与振动系统22两者之间更加紧凑,能够减小发声装置20的外边缘区域高度。发声装置20在装入整机设备时,其占用的高度空间,是以发声装置20的外边缘区域的厚度计算的,这种设计方案可以在保证发声装置高性能的前提下,占用最小的整机高度空间。
可选地,中心部241与振动系统22对应,且边缘部244设置在前盖23的背离安装腔的表面。本实施例中,边缘部244起到固定作用,与前盖23进行固定,中心部241与振动系统22对应,能够增大振动系统22的振动空间。
本实施例中,前盖23为中间开口的环形结构,边缘部244的外侧与前盖23的外侧边缘齐平。通过如此设置,使得前盖23与隔磁件24的外侧对齐而更加齐整,整体外观更好。且边缘部244对前盖23中间开口的开口边缘的遮挡效果更好,有利于引导声音从中心部241穿出。
本实施例中,隔磁件24与前盖23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当然,隔磁件24与前盖23也可焊接固定等等。在隔磁件24与前盖23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时,为了避免溢胶现象,本实施例中,隔磁件24的朝向前盖23的表面设有容置槽(图未示出),容置槽沿隔磁件24的周向延伸,在粘接剂较多时,多余的粘接剂能够流入到容置槽内,从而避免溢胶现象。可选地,容置槽包括多个容置小槽,多个容置小槽沿隔磁件24的周向间隔排布,每一容置小槽具体可呈长条形,并沿着隔磁件24的周向延伸。当然,容置槽也可为一环槽。或者,也可在隔磁件24上设置多个容置槽,多个容置槽同心且间隔设置。
可选地,前盖23为金属件。具体地,前盖23的材质可为黄铜或是铁等其它易拉伸成型的材质,以利于前盖23成型。此外,前盖23为金属件有利于提高隔磁件24与前盖23的粘接稳定性。
通常,电子设备的设备壳体10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且下壳体形成用于安装发声装置20的收容腔,出音通道11设于上壳体或者出音通道11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共同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体的内表面即在收容腔的腔壁设有一固定台阶12,固定台阶12抵接发声装置20的隔磁件24的边缘部244,从而限制发声装置20朝出音通道11内移动。
中心部241的外周尺寸在远离振动系统2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以使得中心部241的周壁241a构成导向壁,该导向壁的形成使得中心部241利于穿过固定台阶12。中心部241的周壁241a可以是平面或曲面,或者,中心部241的周壁241a由多个平面或是曲面所构成。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周壁241a由多个圆弧壁构成,多个圆弧壁在远离振动系统22的方向上依次光滑连接。通过设置圆弧壁,并且圆弧壁光滑连接,能够大大减小周壁241a与固定台阶12之间的碰撞损毁。
可选地,固定台阶12沿隔磁件24的中心部241的周向延伸而呈环状设置,固定台阶12是围设在中心部241的外围的,即可保证中心部241能够伸入到出音通道11内。另外,固定台阶12呈环状设置能够保证固定台阶12与隔磁件24的整个周缘抵接固定,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隔磁件24与固定台阶12之间粘接固定,这样可以防止发生装置20的前后腔道通,导致声短路,减小用户听感上的声音响度。可选地,在隔磁件24的边缘部244与固定台阶12之间还可设置密封件25,密封件25呈环状,具体可为泡棉、硅胶等等,密封件25的两相对设置的表面上均设有粘接剂,以实现隔磁件24与固定台阶12之间的粘接固定。另外,隔磁件24与固定台阶12之间也可通过卡扣结构或是螺钉等进行固定。
以下通过具体案例来进行说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发声装置20能够提升整机空间利用率。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5,假设现有的发声装置20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发声装置20中,其振动系统具有相同的振动空间,两者的发声装置20具有相同的厚度A,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发声装置20的厚度A=B+C,其中C指的是中心部241的凸起高度,现有发声装置20的隔磁件为一块平直的板体。另外,假设现有电子设备中的密封件25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件25具有相同的厚度,且密封件25的厚度为D。再者,假设现有电子设备中收容腔的高度为E,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中收容腔的高度为F。
具体而言,请参考图5,采用现有的发声装置20进行整机装配时,隔磁件24通过密封件25与固定台阶12抵接,由于现有的隔磁件24为一块平直的板体,即相当于密封件25凸出设置在隔磁件24上,此时收容腔需要能够容纳发声装置20和密封件25的厚度,收容腔的高度E=A+D。
请结合参考图1,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隔磁件24上设有中心部241和边缘部244,中心部241伸入到出音通道11内,隔磁件24是通过边缘部244与固定台阶12抵接的,此时收容腔的高度F=B+D,而B是小于A的,故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中的收容腔要小于现有电子设备中的收容腔,也就是说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声装置后,整机所需要的收容腔的空间更小,能够大大节省整机空间,提升整机空间利用率,因此能够使得整机体积变小。
进一步的,由于边缘部244与固定台阶12抵接,而中心部241相对于边缘部244是朝出音通道11内凸出的,故中心部241是伸入出音通道11内设置的,如此相当于隔磁件24上的出音区域能够伸入到出音通道11内,适当的减小了前腔体积,有利于声学性能的高频拓展。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具有一敞口的安装腔;
前盖,盖合所述安装腔的敞口设置;
振动系统,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以及,
隔磁件,设于所述前盖的背离所述安装腔的表面,所述隔磁件包括中心部和围绕所述中心部设置的边缘部,所述中心部朝远离所述振动系统的方向凸设于所述边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部与所述振动系统对应,所述边缘部设置在所述前盖的背离所述安装腔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为中间开口的环形结构,所述边缘部的外侧与所述前盖的外侧边缘齐平。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远离所述振动系统的方向上,所述中心部的外周尺寸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件与所述前盖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所述设备壳体具有一收容腔以及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出音通道,所述发声装置设于所述收容腔内,且所述发声装置的振动系统朝向所述出音通道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上设有所述收容腔,所述上壳体的内表面设有固定台阶,所述固定台阶抵接所述发声装置的隔磁件的边缘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与所述固定台阶粘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台阶沿所述隔磁件的中心部的周向延伸而呈环状设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与所述固定台阶之间设有密封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24566.9U CN208675534U (zh) | 2018-10-23 | 2018-10-23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24566.9U CN208675534U (zh) | 2018-10-23 | 2018-10-23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675534U true CN208675534U (zh) | 2019-03-29 |
Family
ID=65820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24566.9U Active CN208675534U (zh) | 2018-10-23 | 2018-10-23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67553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35567A (zh) * | 2020-06-30 | 2020-11-13 |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 发声器件 |
CN114845216A (zh) * | 2021-12-30 | 2022-08-0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
CN115022769A (zh) * | 2021-10-22 | 2022-09-06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保护壳、电子设备出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
-
2018
- 2018-10-23 CN CN201821724566.9U patent/CN20867553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35567A (zh) * | 2020-06-30 | 2020-11-13 |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 发声器件 |
CN111935567B (zh) * | 2020-06-30 | 2022-02-18 |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 发声器件 |
CN115022769A (zh) * | 2021-10-22 | 2022-09-06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保护壳、电子设备出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
CN114845216A (zh) * | 2021-12-30 | 2022-08-0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96267B (zh) | 微型发声器 | |
US10299033B2 (en) | Loudspeaker module | |
CN208675534U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6303863B (zh) |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喇叭出音口结构及移动终端 | |
JP6276352B2 (ja) | スピーカー | |
CN108632419B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JP7350889B2 (ja) | スピーカ及び端末機器 | |
US11490193B2 (en) | Terminal apparatus | |
WO2020034727A1 (zh) | 发声装置 | |
WO2021135690A1 (zh) |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09525923A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EP4436148A1 (en) | Electroacoustic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8675505U (zh) | 扬声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 |
CN205356670U (zh) | 一种微型扬声器 | |
US10993021B2 (en) | Speaker module | |
CN217216874U (zh) | 扬声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20190373348A1 (en) | Speaker Box | |
CN204119507U (zh) | 一种扬声器侧声孔和一种扬声器结构 | |
CN105721994A (zh) | 微型扬声器 | |
CN106101958A (zh) | 扬声器箱 | |
CN110381426B (zh) | 扬声器箱 | |
CN210986376U (zh) | 一种耳机芯及耳机 | |
CN209017232U (zh) |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208638684U (zh) | 发声器件 | |
CN208241842U (zh) | 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