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0622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0622A
CN115020622A CN202210851092.9A CN202210851092A CN115020622A CN 115020622 A CN115020622 A CN 115020622A CN 202210851092 A CN202210851092 A CN 202210851092A CN 115020622 A CN115020622 A CN 1150206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layer
back film
display panel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510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健吉
石博
谢涛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510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06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0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06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显示结构层以及位于衬底远离显示结构层一侧的背膜。衬底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位于第一显示区至少一侧的第二显示区。显示结构层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位于第二显示区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多个第一像素电路以及多个第二像素电路。背膜满足以下至少之一:背膜在第一显示区的厚度大于在第二显示区的厚度;背膜靠近衬底的表面在第二显示区为非平坦表面。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Quantum-dot Light Emitting Diode)为主动发光显示器件,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轻薄、可弯曲和成本低等优点。屏下摄像头技术是为了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技术。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显示结构层、以及位于衬底远离显示结构层一侧的背膜。衬底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位于第一显示区至少一侧的第二显示区。显示结构层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位于第二显示区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多个第一像素电路以及多个第二像素单元。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与多个第一像素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像素电路电连接,多个第二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与多个第二像素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背膜满足以下至少之一:背膜在第一显示区的厚度大于在第二显示区的厚度;背膜靠近衬底的表面在第二显示区为非平坦表面。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背膜包括:第一背膜层和第二背膜层,所述第二背膜层位于所述第一背膜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背膜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背膜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所述第二背膜层至少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背膜层和所述第一背膜层通过第二粘接层连接。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背膜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的中心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中心重合。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背膜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面积。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背膜层的厚度为100微米至300微米。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背膜层具有靠近所述第一背膜层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侧面。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配置为不透光。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背膜层的第一侧面与第二背膜层的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至75度。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散热膜层,所述散热膜层位于所述背膜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散热膜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背膜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没有交叠。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背膜层的第一侧面与所述散热膜层直接接触。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背膜层的第一侧面为非平坦表面。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侧面具有锯齿状或波浪状截面。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背膜层具有靠近所述衬底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为非平坦表面。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三表面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具有锯齿状或波浪状截面。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背膜和所述衬底通过第一粘接层连接,所述第一粘接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背膜的折射率。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一侧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存在交叠。
在阅读并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附图中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公开内容。
图1为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B为图7A中区域C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光路对比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方式可以以多个不同形式来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个事实,就是方式和内容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及其范围的条件下被变换为其他形式。因此,本公开不应该被解释为仅限定在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中。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中,有时为了明确起见,夸大表示了一个或多个构成要素的大小、层的厚度或区域。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式并不一定限定于该尺寸,附图中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此外,附图示意性地示出了理想的例子,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不局限于附图所示的形状或数值等。
本说明书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是为了避免构成要素的混同而设置,而不是为了在数量方面上进行限定的。本公开中的“多个”表示两个及以上的数量。
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起见,使用“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句以参照附图说明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说明书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根据描述的构成要素的方向适当地改变。因此,不局限于在说明书中说明的词句,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更换。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件间接相连,或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中,“电连接”包括构成要素通过具有某种电作用的元件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具有某种电作用的元件”只要可以进行连接的构成要素间的电信号的传输,就对其没有特别的限制。“具有某种电作用的元件”的例子不仅包括电极和布线,而且还包括晶体管等开关元件、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其它具有多种功能的元件等。
在本说明书中,晶体管是指至少包括栅极、漏极以及源极这三个端子的元件。晶体管在漏极(漏电极端子、漏区域或漏电极)与源极(源电极端子、源区域或源电极)之间具有沟道区域,并且电流能够流过漏极、沟道区域以及源极。在本说明书中,沟道区域是指电流主要流过的区域。
在本说明书中,第一极可以为漏极、第二极可以为源极,或者第一极可以为源极、第二极可以为漏极。在使用极性相反的晶体管的情况或电路工作中的电流方向变化的情况等下,“源极”及“漏极”的功能有时互相调换。因此,在本说明书中,“源极”和“漏极”可以互相调换。另外,栅极还可以称为控制极。
在本说明书中,“平行”是指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度为-10°以上且10°以下的状态,因此,也包括该角度为-5°以上且5°以下的状态。另外,“垂直”是指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度为80°以上且100°以下的状态,因此,也包括85°以上且95°以下的角度的状态。
在本说明书中,三角形、矩形、梯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可以是近似三角形、矩形、梯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等,可以存在公差导致的一些小变形,可以存在导角、弧边以及变形等。
本公开中的“光透过率”指的是光线透过介质的能力,是透过透明或半透明体的光通量与其入射光通量的百分率。
本公开中的“约”、“大致”,是指不严格限定界限,允许工艺和测量误差范围内的情况。在本公开中,“大致相同”是指数值相差10%以内的情况。
本公开中的“厚度”是指膜层的远离衬底一侧表面和靠近衬底一侧表面之间的距离。
图1为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显示区域AA和围绕在显示区域AA外围的周边区域BB。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AA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区A1和第二显示区A2。第二显示区A2可以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显示区A1。在本示例中,第二显示区A2可以围绕在第一显示区A1的四周。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显示区A1可以为透光显示区,还可以称为屏下摄像头(FDC,Full Display With Camera)区域;第二显示区A2可以为正常显示区。例如,感光传感器(如,摄像头等硬件)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A1内。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显示区A1可以为圆形,感光传感器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的尺寸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一显示区A1的尺寸。然而,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显示区A1可以为矩形,感光传感器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的尺寸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一显示区A1的内切圆的尺寸。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显示区A1可以位于显示区域AA的顶部正中间位置。第二显示区A2可以围绕在第一显示区A1的四周。然而,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例如,第一显示区A1可以位于显示区域AA的左上角或者右上角等其他位置。例如,第二显示区A2可以围绕在第一显示区A1的至少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区域AA可以为矩形,例如圆角矩形。第一显示区A1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然而,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例如,第一显示区A1可以为矩形、半圆形、五边形等其他形状。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区域AA可以设置有多个子像素。至少一个子像素可以包括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像素电路可以配置为驱动所连接的发光元件。例如,像素电路配置为提供驱动电流以驱动发光元件发光。像素电路可以包括多个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电容,例如,像素电路可以是3T1C、4T1C、5T1C、5T2C、6T1C、7T1C或8T1C结构。其中,上述电路结构中的T指的是薄膜晶体管,C指的是电容,T前面的数字代表电路中薄膜晶体管的数量,C前面的数字代表电路中电容的数量。
在一些示例中,像素电路中的多个晶体管可以是P型晶体管,或者可以是N型晶体管。像素电路中采用相同类型的晶体管可以简化工艺流程,减少显示基板的工艺难度,提高产品的良率。在另一些示例中,像素电路中的多个晶体管可以包括P型晶体管和N型晶体管。
在一些示例中,像素电路中的多个晶体管可以采用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或者可以采用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或者可以采用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采用低温多晶硅(LTPS,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采用氧化物半导体(Oxide)。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具有迁移率高、充电快等优点,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具有漏电流低等优点,将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集成在一个显示基板上,即LTPS+Oxide(简称LTPO)显示基板,可以利用两者的优势,可以实现低频驱动,可以降低功耗,可以提高显示品质。
在一些示例中,发光元件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Quantum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微LED(包括:mini-LED或micro-LED)等中的任一者。例如,发光元件可以为OLED,发光元件在其对应的像素电路的驱动下可以发出红光、绿光、蓝光、或者白光等。发光元件发光的颜色可根据需要而定。在一些示例中,发光元件可以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发光元件的阳极可以与对应的像素电路电连接。然而,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区域AA的一个像素单元可以包括三个子像素,三个子像素可以分别为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然而,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在一些示例中,一个像素单元可以包括四个子像素,四个子像素可以分别为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
在一些示例中,发光元件的形状可以是矩形、菱形、五边形或六边形。一个像素单元包括三个子像素时,三个子像素的发光元件可以采用水平并列、竖直并列或品字方式排列。一个像素单元包括四个子像素时,四个子像素的发光元件可以采用水平并列、竖直并列或正方形方式排列。然而,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图2为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依次设置的散热膜层(SCF)200、背膜210、衬底100、显示结构层、封装结构层130、光学胶(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层140、以及盖板(CG)150(例如,玻璃盖板)。显示结构层可以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100上的电路结构层110和发光结构层120。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显示区A1的电路结构层110可以为叠设的复合绝缘层,第二显示区A2的电路结构层110可以包括多个像素电路(例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和多个第二像素电路)。第一显示区A1的发光结构层12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1。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1可以通过导电连接线与位于第二显示区A2的多个第一像素电路电连接。导电连接线可以位于多个像素电路和发光结构层120之间。第二显示区A2的发光结构层120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元件12。多个第二发光元件12可以与多个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电路结构层110可以至少包括:半导体层111(例如可以包括多个像素电路的晶体管的有源层)。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显示区A2的电路结构层110可以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100上的缓冲层(Buffer)、半导体层111、第一栅绝缘层、第一栅金属层、第二栅绝缘层、第二栅金属层、层间绝缘层、第一源漏金属层、钝化层、第一平坦层、第二源漏金属层、第二平坦层以及至少一个透明导电层。相邻透明导电层之间可以设置平坦层。至少一个透明导电层可以包括:连接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一像素电路的导电连接线。例如,第一显示区A1的电路结构层110可以至少包括:叠设的缓冲层、第一栅绝缘层、第二栅绝缘层、第三栅绝缘层、层间绝缘层、钝化层、第一平坦层和第二平坦层。
在一些示例中,半导体层至少可以包括:多个像素电路的多个晶体管的有源层。第一栅金属层至少可以包括:多个像素电路的多个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及存储电容的其中一个极板。第二栅金属层至少可以包括:多个像素电路的存储电容的另一个极板。第一源漏金属层至少可以包括:多个像素电路的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第二源漏金属层至少可以包括:多个阳极连接电极,阳极连接电极可以配置为连接发光元件的阳极和对应的像素电路。
在一些示例中,缓冲层、第一栅绝缘层、第二栅绝缘层、层间绝缘层和钝化层可以为无机绝缘层,例如可以采用硅氧化物(SiOx)、硅氮化物(SiNx)和氮氧化硅(SiON)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可以是单层、多层或复合层。第一平坦层和第二平坦层可以为有机绝缘层。第一栅金属层、第二栅金属层、第一源漏金属层和第二源漏金属层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如银(Ag)、铜(Cu)、铝(Al)、钛(Ti)和钼(Mo)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或上述金属的合金材料,如铝钕合金(AlNd)或钼铌合金(MoNb),可以是单层结构,或者多层复合结构,如Ti/Al/Ti等。半导体层可以采用非晶态氧化铟镓锌材料(a-IGZO)、氮氧化锌(ZnON)、氧化铟锌锡(IZTO)、非晶硅(a-Si)、多晶硅(p-Si)、六噻吩或聚噻吩等材料,即本公开适用于基于氧化物(Oxide)技术、硅技术或有机物技术制造的晶体管。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衬底100可以包括:叠设的第一柔性材料层、第一无机材料层、第二柔性材料层和第二无机材料层。第一柔性材料层和第二柔性材料层的材料可以采用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经表面处理的聚合物软膜等材料,第一无机材料层和第二无机材料层的材料可以采用氮化硅(SiNx)或氧化硅(SiOx)等,用于提高衬底100的抗水氧能力。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发光结构层120可以包括:阳极层、像素定义层、有机发光层和阴极层。阳极层设置在电路结构层远离衬底100的一侧,可以与电路结构层的像素电路电连接。像素定义层设置在阳极层远离衬底100的一侧,其上设置有像素开口,像素开口可以暴露出部分阳极层,有机发光层设置在像素开口内,阴极层设置在有机发光层上,有机发光层在阳极层和阴极层施加电压的作用下出射相应颜色的光线。在一些示例中,像素定义层可以采用聚酰亚胺、亚克力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材料。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封装结构层130可以包括叠设的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设置在两个无机封装层之间,可以保证外界水汽无法进入发光结构层120。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散热膜层200可以包括依次叠设的导电散热层和不导电散热层。散热膜层20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与第一显示区A1可以没有交叠或者部分交叠。背膜210和衬底100之间可以通过第一粘接层101粘接。第一粘接层101的材料可以为压敏胶(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背膜210在第一显示区A1和第二显示区A2具有相同厚度。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第一显示区A1为透光区域,第一显示区A1内除了阳极层之外,其余位置均可透光。而且,阳极层具有平坦表面。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线经折射和反射会到达背膜210与空气的界面。在背膜210与空气的界面,光线会发生全反射,全反射的光线会达到第一显示区A1周边的第二显示区A2内,引起第二显示区A2内的部分晶体管特性正偏,造成第二显示区A2内的部分子像素产生光漏电而引起对应位置的子像素发暗,形成进行性暗环。越靠近第一显示区A1的区域,受到的影响越大。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显示结构层、以及位于衬底远离显示结构层一侧的背膜。衬底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位于第一显示区至少一侧的第二显示区。显示结构层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位于第二显示区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多个第一像素电路以及多个第二像素单元。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与多个第一像素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像素电路电连接,多个第二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与多个第二像素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背膜满足以下至少之一:背膜在第一显示区的厚度大于在第二显示区的厚度;背膜靠近衬底的表面在第二显示区为非平坦表面。
在一些示例中,背膜在第一显示区的厚度大于在第二显示区的厚度;或者,背膜靠近衬底的表面在第二显示区为非平坦表面;或者,背膜在第一显示区的厚度大于在第二显示区的厚度,且背膜靠近衬底的表面在第二显示区为非平坦表面。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非平坦表面是指某一表面的不同位置到衬底所在平面的距离存在不同;平坦表面是指某一表面的不同位置到衬底所在平面的距离大致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改变背膜在第一显示区的厚度,或者,设置背膜在第二显示区的靠近衬底的表面为非平坦表面,可以改善显示面板的进行性暗环不良。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背膜可以包括:第一背膜层和第二背膜层。第二背膜层可以位于第一背膜层远离衬底的一侧。第一背膜层在衬底的正投影可以覆盖第二背膜层在衬底的正投影,第二背膜层可以至少位于第一显示区。本示例通过在第一显示区增设第二背膜层,可以增加背膜在第一显示区的厚度。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背膜层可以具有靠近第一背膜层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侧面。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侧面可以配置为不透光。例如,第一侧面可以为黑色。本示例通过设置第一侧面为不透光,可以将反射至第一侧面的光线吸收,减少传输至第二显示区的光线,从而改善进行性暗环不良。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背膜层的第一侧面与第二背膜层的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为45度至75度。在本示例中,通过设置第二薄膜层的第一侧面和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使得反射至第一侧面的光线再次发生全反射,改变光线的传输路径,减少传输至第二显示区的光线,从而改善进行性暗环不良。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散热膜层。散热膜层位于背膜远离衬底的一侧。散热膜层在衬底的正投影与第二背膜层在衬底的正投影可以没有交叠。例如,第二背膜层的第一侧面与散热膜层可以直接接触。在本示例中,反射至第一侧面的光线可以被散热膜层吸收,减少传输至第二显示区的光线,从而改善进行性暗环不良。
下面通过一些示例对本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图3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位于衬底100远离显示结构层一侧的背膜,背膜可以包括:第一背膜层310和第二背膜层320。第一背膜层310可以通过第一粘接层101与衬底100远离显示结构层的一侧表面粘接。第二背膜层320可以通过第二粘接层301固定在第一背膜层310远离衬底100一侧表面。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粘接层101和第二粘接层301的材料可以为压敏胶。然而,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背膜层31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可以覆盖第二背膜层32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第二背膜层32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的中心与第一显示区A1的中心可以重合。第二背膜层32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面积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显示区A1的面积。第二背膜层320的厚度可以约为100微米至300微米。第二背膜层32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与散热膜层20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可以没有交叠。第二背膜层320与散热膜层200之间可以存在一定距离。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背膜层310和第二背膜层320的材料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酰亚胺(PI)、环烯烃聚合物(COP)、SRF中的任一种。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背膜层310和第二背膜层320的折射率可以相同或相近。第一粘接层301的折射率与第一背膜层310和第二背膜层320的折射率可以相同或相近。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第二背膜层302的截面可以为矩形。第二背膜层320可以具有第一表面3201、第二表面3202以及连接在第一表面3201和第二表面3202之间的第一侧面3203。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表面3201面对第一背膜层310,第二表面3202与第一表面3201相对。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侧面3203可以面对散热膜层200,并与散热膜层200之间存在一定距离。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侧面3203可以配置为不透光。例如,可以在第一侧面3203涂覆黑色涂层,使得第一侧面3203为黑色。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发光元件11出射的光线经折射和反射到达第二背膜层320与空气的界面后,在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二表面3202与空气的界面发生全反射,当全反射光线到达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侧面3203时,可以被第一侧面3203的黑色涂层吸收,不会继续传播,可以减少第一显示区A1周边第二显示区A2内的晶体管的有源层接受到的反射光强,从而可以改善进行性暗环不良。相较于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的像素沟道光反射率约为2.02%,本示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的像素沟道光反射率约为1.05%,可以明显减少第二显示区的晶体管接受到的光线。
关于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其余结构可以参照图2所述,故于此不再赘述。
图4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背膜层310和第二背膜层320可以通过第二粘接层301连接。第一背膜层31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可以覆盖第二背膜层32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第二背膜层32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的中心与第一显示区A1的中心可以重合。第二背膜层32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面积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显示区A1的面积。第二背膜层320的厚度可以约为100微米至300微米。第二背膜层32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与散热膜层20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可以没有交叠。第二背膜层320与散热膜层200之间可以存在一定距离。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背膜层310和第二背膜层320的材料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酰亚胺(PI)、环烯烃聚合物(COP)、SRF中的任一种。第一背膜层310和第二背膜层320的折射率可以相同或相近。第二粘接层301的折射率与第一背膜层310和第二背膜层320的折射率可以相同或相近。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第二背膜层320的截面可以为梯形。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表面3201与第一侧面3203之间的夹角a可以约为45度至75度,例如可以约为60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发光元件11出射的光线经折射和反射到达第二背膜层320与空气的界面后,在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二表面3202与空气的界面发生全反射,当全反射光线到达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侧面3203时,在第一侧面3203与空气的界面会再次发生全反射,第二次全反射光线可以向第一显示区A1内继续传播,减少第一显示区A1周边第二显示区A2内的晶体管的有源层接受到的反射光强,从而可以改善进行性暗环不良。关于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其余结构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的说明,故于此不再赘述。
图5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第二背膜层320的截面可以为梯形。第二背膜层302的第一表面3201与第一侧面3203之间的夹角a可以约为45度至75度,例如可以约为60度。第二背膜层302的第一侧面3203可以配置为不透光,例如可以涂覆有黑色涂层。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发光元件11出射的光线经折射和反射到达第二背膜层320与空气的界面后,在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二表面3202与空气的界面发生全反射,当全反射光线到达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侧面3203时,部分光线直接被第一侧面3203的黑色涂层吸收,未被吸收的部分光线在第一侧面3203与空气的界面会再次发生全反射,并向第一显示区A1内继续传播,减少第一显示区A1周边第二显示区A2内的晶体管的有源层接受到的反射光强,从而可以改善进行性暗环不良。关于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其余结构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的说明,故于此不再赘述。
图6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背膜层310和第二背膜层320可以通过第二粘接层301连接。第一背膜层31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可以覆盖第二背膜层32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第二背膜层32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的中心与第一显示区A1的中心可以重合。第二背膜层32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面积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显示区A1的面积。第二背膜层320的厚度可以约为100微米至300微米。第二背膜层32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与散热膜层20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可以没有交叠。通过提升散热膜层200的贴合工艺精度,可以保证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侧面3203与散热膜层200完全贴合,没有空气间隙。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侧面3203与散热膜层200的侧面可以直接接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发光元件11出射的光线经折射和反射到达第二背膜层320与空气的界面后,在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二表面3202与空气的界面发生全反射,当全反射光线到达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侧面3203时,可以被散热膜层200吸收,可以减少第一显示区A1周边第二显示区A2内的晶体管的有源层接受到的反射光强,从而可以改善进行性暗环不良。关于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其余结构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的说明,故于此不再赘述。
图7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图7B为图7A中区域C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一些示例中,如图7A和图7B所示,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侧面3203可以为非平坦表面。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第一侧面3203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凸出部3203a。多个第一凸出部3203a可以向散热膜层200一侧凸起。多个第一凸出部3203a的截面可以为三角形,使得第一侧面3203具有锯齿状截面。例如,多个第一凸出部3203a的大小可以大致相同。然而,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例如,多个第一凸出部3203a的大小可以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7A和图7B所示,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发光元件11出射的光线经折射和反射到达第二背膜层320与空气的界面后,在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二表面3202与空气的界面发生全反射,当全反射光线到达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侧面3203时,在第一侧面3203与空气的界面会再次发生全反射,由于第一侧面3203为非平坦表面,第二次全反射光线可能向第一显示区A1的衬底传播,或者可能向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二表面3202继续传播,可以减少第一显示区A1周边第二显示区A2内的晶体管的有源层接受到的反射光强,从而可以改善进行性暗环不良。关于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其余结构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的说明,故于此不再赘述。
图8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光路对比示意图。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包括:位于衬底100远离显示结构层一侧的第一背膜层310。第一背膜层310具有面对衬底100的第三表面3101和与第三表面3101相对的第四表面3102。第三表面3101可以通过第一粘接层101与衬底100粘接。第三表面3101在第一显示区A1为平坦表面,在第二显示区A2为非平坦表面。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第一背膜层310的第三表面3101可以具有多个第二凸出部(如图9(b)所示的第二凸出部3101a)。多个第二凸出部3101a可以向衬底100一侧凸起。多个第二凸出部3101a的截面可以为三角形,使得第一背膜层310的第三表面3101具有锯齿状截面。例如,多个第二凸出部3101a的大小可以大致相同。然而,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例如,多个第二凸出部的大小可以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图9(a)所示为第一背膜层310的第三表面3101为平坦表面时的光路图,图9(b)所示为第一背膜层310的第三表面3101为非平坦表面时的光路图。第一粘接层101的折射率可以略小于第一背膜层310的折射率。如图8和图9(b)所示,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发光元件11出射的光线经折射和反射到达第一背膜层310与空气的界面后,在第一背膜层310的第二表面3102与空气的界面发生全反射,当全反射光线到达第一背膜层310在第四显示区A2的第三表面3101时,由于第二显示区A2的第一表面3101为非平坦表面,增大了全反射光线到达第三表面3101与第一粘接层101的界面的入射角(如图9(b)所示的入射角θ2大于图9(a)所示的入射角θ1),可以增加全反射的概率,可以减少第一显示区A1周边第二显示区A2内的晶体管的有源层接受到的反射光强,从而可以改善进行性暗环不良。关于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其余结构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的说明,故于此不再赘述。
图10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示,显示面板的第一背膜层310具有面对衬底100的第三表面3101和与第三表面3101相对的第四表面3102。第三表面3101可以通过第一粘接层101与衬底100粘接。第三表面3101在第一显示区A1为平坦表面,在第二显示区A2为非平坦表面。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第一背膜层310的第三表面3101可以具有多个第二凸出部。多个第二凸出部可以向衬底100一侧凸起。多个第二凸出部的截面可以为梯形或者半圆形,使得第一背膜层310的第三表面3101具有波浪状截面。例如,多个第二凸出部的大小可以大致相同。然而,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例如,多个第二凸出部的大小可以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发光元件11出射的光线经折射和反射到达第一背膜层310与空气的界面后,在第一背膜层310的第四表面3102与空气的界面发生全反射,当全反射光线到达第一背膜层310在第二显示区A2的第三表面3101时,由于第二显示区A2的第三表面3101为非平坦表面,增大了全反射光线到达第三表面3101与第一粘接层101的界面的入射角,可以增加全反射的概率,可以减少第一显示区A1周边第二显示区A2内的晶体管的有源层接受到的反射光强,从而可以改善进行性暗环不良。关于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其余结构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的说明,故于此不再赘述。
图11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1所示,显示面板的第一背膜层310具有面对衬底100的第三表面3101。第三表面3101可以通过第一粘接层101与衬底100粘接。第一粘接层101的折射率可以略小于第一背膜层310的折射率。第三表面3101在第一显示区A1为平坦表面,在第二显示区A2为非平坦表面。第二背膜层320可以通过第二粘接层(图未示)固定在第一背膜层310远离衬底100一侧的表面。第二粘接层的折射率可以与第一背膜层310和第二背膜层320的折射率大致相同或接近。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侧面3203与散热膜层200之间存在一定距离。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发光元件11出射的光线经折射和反射到达第二背膜层320与空气的界面后,在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二表面3202与空气的界面发生全反射,当全反射光线到达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侧面3203与空气的界面时再次发生全反射,一部分第二次全反射光线会被反射至第一背膜层310的第三表面3101的非平坦部分(即第二凸出部所在区域),第三表面3101的第二凸出部可以增大全反射光线到达第三表面3101与第一粘接层101的界面的入射角,可以增加全反射的概率,可以减少第一显示区A1周边第二显示区A2内的晶体管的有源层接受到的反射光强,从而可以改善进行性暗环不良。关于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其余结构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的说明,故于此不再赘述。
图12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2所示,显示面板的第一背膜层310具有面对衬底100的第三表面3101。第三表面3101可以通过第一粘接层101与衬底100粘接。第一粘接层101的折射率可以略小于第一背膜层310的折射率。第三表面3101在第一显示区A1为平坦表面,在第二显示区A2为非平坦表面。第二背膜层320可以通过第二粘接层(图未示)固定在第一背膜层310远离衬底100一侧的表面。第二粘接层的折射率可以与第一背膜层310和第二背膜层320的折射率大致相同或接近。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侧面3203与散热膜层200之间存在一定距离。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发光元件11出射的光线经折射和反射到达第二背膜层320与空气的界面后,在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二表面3202与空气的界面发生全反射,当全反射光线到达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侧面3203与空气的界面时再次发生全反射,一部分第二次全反射光线会被反射至第一背膜层310的第三表面3101的非平坦部分(即第二凸出部所在区域),第三表面3101的第二凸出部可以增大全反射光线到达第三表面3101与第一粘接层101的界面的入射角,可以增加全反射的概率,可以减少第一显示区A1周边第二显示区A2内的晶体管的有源层接受到的反射光强,从而可以改善进行性暗环不良。关于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其余结构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的说明,故于此不再赘述。
图13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3所示,显示面板的第一背膜层310具有面对衬底100的第三表面3101。第三表面3101可以通过第一粘接层101与衬底100粘接。第一粘接层101的折射率可以略小于第一背膜层310的折射率。第三表面3101在第一显示区A1为平坦表面,在第二显示区A2为非平坦表面。第二背膜层320可以通过第二粘接层301固定在第一背膜层310远离衬底100一侧的表面。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侧面3203可以为非平坦表面。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发光元件11出射的光线经折射和反射到达第二背膜层320与空气的界面后,在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二表面与空气的界面发生全反射,当全反射光线到达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侧面3203与空气的界面时再次发生全反射,基于非平坦的第一侧面3203,可以改变光线的反射路径,小部分光线会被反射至第一背膜层310的第三表面3101的非平坦部分(即第二凸出部所在区域),第三表面3101的第二凸出部可以增大全反射光线到达第三表面3101与第一粘接层101的界面的入射角,可以增加全反射的概率,可以减少第一显示区A1周边第二显示区A2内的晶体管的有源层接受到的反射光强,从而可以改善进行性暗环不良。关于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其余结构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的说明,故于此不再赘述。
图14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4所示,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侧面3203可以为非平坦表面。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侧面3203可以配置为不透光,例如可以涂覆有黑色涂层。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发光元件11出射的光线经折射和反射到达第二背膜层320与空气的界面后,在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二表面3202与空气的界面发生全反射,当全反射光线到达第二背膜层320的第一侧面3203时,可以被第一侧面3203的黑色涂层吸收,减少第一显示区A1周边第二显示区A2内的晶体管的有源层接受到的反射光强,从而可以改善进行性暗环不良。关于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其余结构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的说明,故于此不再赘述。
上述示例仅为示意。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以进一步改善进行性暗环不良。本实施例通过对背膜进行改进,可以减少第一显示区周边第二显示区内的晶体管的有源层接受到的反射光强,从而改善进行性暗环不良。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图15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91以及位于远离显示面板91的显示结构层的出光侧的传感器92。传感器92位于显示基板91的非显示面一侧。传感器92在显示基板9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显示区A1存在交叠。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基板91可以为柔性OLED显示基板、QLED显示基板、Micro-LED显示基板、或者Mini-LED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可以为具有图像(包括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其中,动态图像可以是视频)显示功能的产品。例如,显示装置可以是:显示器、电视机、广告牌、数码相框、具有显示功能的激光打印机、电话、手机、画屏、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数码相机、便携式摄录机、取景器、导航仪、车辆、大面积墙壁、信息查询设备(比如电子政务、银行、医院、电力等部门的业务查询设备)、监视器等中的任一种产品。又如,显示装置还可以是微显示器,包含微显示器的VR设备或AR设备等中的任一种产品。
本公开中的附图只涉及本公开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即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公开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当中。

Claims (1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一侧的第二显示区;
显示结构层,位于所述衬底上;所述显示结构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多个第一像素电路以及多个第二像素单元,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多个第一像素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像素电路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与所述多个第二像素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
背膜,位于所述衬底远离所述显示结构层的一侧;所述背膜满足以下至少之一:所述背膜在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厚度大于在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厚度;所述背膜靠近所述衬底的表面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为非平坦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膜包括:第一背膜层和第二背膜层,所述第二背膜层位于所述第一背膜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背膜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背膜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所述第二背膜层至少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膜层和所述第一背膜层通过第二粘接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膜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的中心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中心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膜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膜层的厚度为100微米至30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膜层具有靠近所述第一背膜层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配置为不透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膜层的第一侧面与第二背膜层的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至75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散热膜层,所述散热膜层位于所述背膜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散热膜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背膜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没有交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膜层的第一侧面与所述散热膜层直接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膜层的第一侧面为非平坦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侧面具有锯齿状或波浪状截面。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膜层具有靠近所述衬底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为非平坦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三表面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具有锯齿状或波浪状截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膜和所述衬底通过第一粘接层连接,所述第一粘接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背膜的折射率。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一侧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存在交叠。
CN202210851092.9A 2022-07-19 2022-07-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0206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1092.9A CN115020622A (zh) 2022-07-19 2022-07-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1092.9A CN115020622A (zh) 2022-07-19 2022-07-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0622A true CN115020622A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82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51092.9A Pending CN115020622A (zh) 2022-07-19 2022-07-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2062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31834B (zh) 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091044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JP4058930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CN111384108B (zh) 具有通孔的显示装置
KR20190070427A (ko) 곡면형 표시장치와 그의 제조방법
JP5381447B2 (ja) 電気光学装置
US11899296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985874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41106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554727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579089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和包括其的头戴式显示器
KR20200021350A (ko) 발광 표시 장치
JP2023524325A (ja) 表示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KR20200078874A (ko) 표시 장치
CN108231833B (zh) 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5425053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376029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130613B (zh) 显示基板、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218160383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02062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51127A1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模组
TW202032523A (zh) 顯示裝置
US20240206305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839123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723228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organic patterns in non-display are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