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3644A - 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3644A
CN115013644A CN202210768978.7A CN202210768978A CN115013644A CN 115013644 A CN115013644 A CN 115013644A CN 202210768978 A CN202210768978 A CN 202210768978A CN 115013644 A CN115013644 A CN 1150136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plate body
plate
host devic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89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13644B (zh
Inventor
张蕊
李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89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36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3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3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13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36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5/00Engine beds, i.e. means for supporting engines or machines on found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7/00Details of attaching or adjusting engine beds, frames, or supporting-legs on foundation or base; Attaching non-moving engine parts, e.g. cylinder bl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支撑装置包括:底座,用于与承载面抵接而支撑所述支撑装置;配重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形成有用于容纳主机装置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一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第一开口处,用于与主机装置的第二接口插接;其中,所述主机装置能够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滑动,在所述主机装置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处于连接状态;在所述主机装置处于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处于断开连接状态。

Description

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支撑装置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设备;然而,目前支撑装置的形式单一,适应性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包括:
底座,用于与承载面抵接而支撑所述支撑装置;
配重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形成有用于容纳主机装置的第一容纳空间;
第一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第一开口处,用于与主机装置的第二接口插接;
其中,所述主机装置能够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滑动,在所述主机装置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处于连接状态;
在所述主机装置处于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处于断开连接状态。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重结构包括:
主体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突出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底座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底座内;
滑动盖板,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的第一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结构滑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口隐藏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或显露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之外。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
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或所述配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主机装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的滑动路径。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包括:
底壳,用于与承载面抵接;
顶壳,盖合于所述底壳,并与所述底壳盖合形成有第二容纳空间;
所述主体结构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主体结构的第一部分突出于所述顶壳。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结构包括:
第一板体,设置于所述底壳和所述顶壳之间;
第二板体,其底边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侧边,其顶边通过所述顶壳的第二开口凸出于所述顶壳;
第三板体,其底边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侧边,其顶边通过所述顶壳的第三开口凸出于所述顶壳,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是所述第一板体相对的两侧边;
第四板体,分别与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的顶边连接,并与所述顶壳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
所述滑动盖板设置在所述第四板体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四板体滑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板体上设置有第一滑动结构;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
第一盖板,贴设于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三板体一侧,底端与所述顶壳连接,顶端具有第二滑动结构;
第二盖板,贴设于所述第三板体远离所述第二板体一侧,底端与所述顶壳连接,顶端具有第三滑动结构;
所述滑动盖板通过所述第一滑动结构、所述第二滑动结构和第三滑动结构中的至少之一实现滑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凸起件,至少部分朝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凸出于所述顶壳,用于与所述主机装置抵接;
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四板体朝向所述顶壳的一侧,能够在与所述主机装置接触时提供压力;
第二凸起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板体,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三板体的表面,用于与所述主机装置抵接;
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朝向所述第三板体的一侧,能够在与所述主机装置接触时提供压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包括:
附加壳体,位于所述第一接口处,与所述底座的底壳可拆卸地连接,具有第四开口;
所述第一接口的底部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主体结构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接口通过所述第四开口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附加壳体。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
支撑柱,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侧,用于与显示装置连接;
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内,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电连接;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底座,用于与所述第一接口电连接;所述连接线的中部缠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三容纳空间,所述连接线的中部能够运动至所述支撑柱内使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部的位置调整。
本申请实施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支撑装置、主机装置和显示装置;
所述主机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显示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支撑装置的支撑柱与所述底座具有预置位置关系,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主机装置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座,用于与承载面抵接而支撑所述支撑装置;配重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形成有用于容纳主机装置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一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第一开口处,用于与主机装置的第二接口插接;其中,所述主机装置能够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滑动,在所述主机装置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处于连接状态;在所述主机装置处于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处于断开连接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爆炸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主体结构一个可选的结构爆炸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主体结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第一板体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主体结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主体结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主体结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第一接口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第一接口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第一接口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底座;110、底壳;120、顶壳;121、第二开口;122、第三开口;123、第五开口;130、附加壳体;131、第四开口;140、配重板;150、第三容纳空间;160、容纳槽;170、配合件;200、配重结构;210、主体结构;211、第一板体;212、第二板体;213、第三板体;214、第四板体;215、第一导向槽;216、定位凸起;220、滑动盖板;300、第一接口;310、底部;311、卡槽;320、第一接口部;330、连接线;340、定位槽;350、第一通孔;410、第一凸起件;420、第二凸起件;430、第一弹性件;440、第二弹性件;510、连接座;530、第一盖板;531、第二导向槽;540、第二盖板;541、第三导向槽;550、第三盖板;560、第五盖板;570、变形件;571、第二通孔;580、第一连接件;590、第二连接件;600、主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结合图1至图28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支撑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00、配重结构200和第一接口300。底座100用于与承载面抵接而支撑所述支撑装置;配重结构20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并形成有用于容纳主机装置600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一接口30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第一开口处,第一接口300用于与主机装置600的第二接口插接;其中,所述主机装置600能够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滑动,在所述主机装置600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口300与所述第二接口处于连接状态;在所述主机装置600处于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口300与所述第二接口处于断开连接状态;主机装置600通过在第一容纳空间内滑动既能够实现第二接口与第一接口300对接连接而使所述第一接口300与所述第二接口处于连接状态,无需专门再对第二接口和第一接口300对接连接,减小了支撑装置与主机装置600连接的步骤,使得支撑装置使用更方便,适应性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底座10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底座100可以为板状结构。又例如,底座100可以包括:底壳110和顶壳120。底壳110用于与承载面抵接;顶壳120盖合于所述底壳110,并与所述底壳110盖合形成有第二容纳空间。如图9所示,底座100还可以包括:配重板140,配重板140固定于第二容纳空间内;这里,顶壳120和底壳110可以为塑胶结构,配重板140可以为金属结构。
这里,承载面为承载支撑装置的面。例如,承载面可以为桌面,也可以为地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配重结构20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配重结构200可以全部固定于底座100的顶侧。又例如,配重结构200的一部分固定于底座100内,配重结构200的另一部分位于底座100的顶侧;这里,当底座100包括配重板140的情况下,配重结构200的一部分可以与配重板140固定连接。
这里,配重结构200可以通过自身的重量实现配重,例如,配重结构200的至少部分为金属结构。当然,配重结构200形成有用于容纳主机装置600的第一容纳空间,当第一容纳空间容纳主机装置600的情况下,配重结构200也可以通过主机装置600实现配重,使得支撑装置能够平稳地支撑显示装置。
这里,配重结构200形成有用于容纳主机装置600的第一容纳空间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配重结构200内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又例如,配重结构200和底座100共同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口30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第一开口处,第一接口300用于与主机装置600的第二接口插接;由于所述主机装置600能够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滑动,以便在所述主机装置600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口300与所述第二接口处于连接状态;主机装置600通过在第一容纳空间内滑动既能够实现第二接口与第一接口300对接连接而使所述第一接口300与所述第二接口处于连接状态,无需专门再对第二接口和第一接口300对接连接,减小了支撑装置与主机装置600连接的步骤,使得支撑装置使用更方便。
这里,第一接口300可以位于第一容纳空间内,也可以位于第一容纳空间外。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接口300位于第一容纳空间内。
这里,在所述主机装置600处于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口300与所述第二接口处于断开连接状态,以便在所述主机装置600能够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滑动至第一接口300与所述第二接口断开连接后再将主机装置600与支撑装置分开。
这里,第一容纳空间具有两个开口,第一接口300处于第一开口处,主机装置600从另一开口插设于第一容纳空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重结构200可以包括:主体结构210和滑动盖板220。主体结构210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突出于所述底座100,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底座100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底座100内;滑动盖板220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210的第一部分,滑动盖板220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结构210滑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口300隐藏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或显露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之外;当滑动盖板220相对于所述主体结构210滑动至所述第一接口300隐藏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情况下,通过滑动盖板220能够保护第一接口30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当滑动盖板220相对于所述主体结构210滑动至所述第一接口300显露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之外的情况下,便于安装和拆卸第一接口300,也便于对第一接口300进行维修,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同时,在所述主机装置600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主机装置600的第三接口显露,以便连接主机装置600的第三接口,如图4所示;这里,第三接口和第二接口位于主机装置600的同一侧面,第三接口的形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三接口可以为电源接口,也可以为数据接口。
在本实现方式中,底座10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底座100包括底壳110和顶壳120的情况下,所述主体结构210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主体结构210的第一部分突出于所述顶壳120,如图7和图8所示。
在本实现方式中,主体结构21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主体结构210可以为框状结构。主体结构210的材料不作限定。例如,主体结构21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当然,主体结构210也可以仅部分的材料为金属。
在本实现方式中,滑动盖板220的材料不作限定。例如,滑动盖板220的材料可以为非金属。
示例一,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主体结构210可以包括:第一板体211、第二板体212、第三板体213和第四板体214。第一板体211可以设置于所述底壳110和所述顶壳120之间,第一板体211可以位于第二容纳空间;第二板体212的底边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211的第一侧边,第二板体212的顶边通过所述顶壳120的第二开口121凸出于所述顶壳120;第三板体213的底边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211的第二侧边,第三板体213的顶边通过所述顶壳120的第三开口122凸出于所述顶壳120,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是所述第一板体211相对的两侧边;第四板体214分别与所述第二板体212的顶边和所述第三板体213的顶边连接,并与所述顶壳120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滑动盖板220设置在所述第四板体214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四板体214滑动。
在示例一中,第一板体211、第二板体212、第三板体213和第四板体214可以均为镂空板体,以便使第一板体211、第二板体212、第三板体213和第四板体214在较大的空间内实现均匀的配重。当然,第一板体211、第二板体212、第三板体213和第四板体214也可以均为实体板。
在示例一中,第一板体211、第二板体212、第三板体213和第四板体214的材料不作限定。例如,第一板体211、第二板体212、第三板体213和第四板体214可以均为金属板。作为一示例,第一板体211、第二板体212、第三板体213和第四板体214可以均为铝板。
在示例一中,第一板体211、第二板体212和第三板体213可以为一体式结构,第一板体211、第二板体212和第三板体213可以通过在同一基板进行折弯的方式形成。当然,第一板体211、第二板体212和第三板体213也可以不为一体式结构,第二板体212和第三板体213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分别与第一板体211连接。
在示例一中,第四板体214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分别与第二板体212和第三板体213连接。
在示例一中,滑动盖板220相对于所述第四板体214滑动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四板体214上设置有第一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盖板220通过所述第一滑动结构能够滑动。第一滑结构的形式不作限定。
作为一示例,如图10所示,第一滑结构包括设置于第四板体的第一导向槽215,所述滑动盖板220设置有第一导向凸起,所述第一导向凸起插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15内,所述第一导向凸起能够沿所述第一导向槽215滑动。
如图10所示,所述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盖板530和第二盖板540。第一盖板530贴设于所述第二板体212远离所述第三板体213一侧,第一盖板530的底端与所述顶壳120连接,第一盖板530的顶端具有第二滑动结构;第二盖板540贴设于所述第三板体213远离所述第二板体212一侧,第二盖板540的底端与所述顶壳120连接,第二盖板540的顶端具有第三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盖板220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滑动结构、所述第二滑动结构和第三滑动结构中的至少之一实现滑动。
这里,第二滑动结构和第三滑动结构的形式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0所示,第二滑结构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盖板530顶侧的第二导向槽531,第三滑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盖板540顶侧的第三导向槽541,所述滑动盖板22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向凸起,所述滑动盖板22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导向凸起,第二导向凸起插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槽531内,所述第二导向凸起能够沿所述第二导向槽531滑动;第三导向凸起插设于所述第三导向槽541内,所述第三导向凸起能够沿所述第三导向槽541滑动;通过第二滑动结构和第三滑动结构还能够防止滑动盖板220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翘起。
这里,为了提供第四板体214的连接强度,第四板体214还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590分别与第一盖板530和第二盖板540连接,如图11、图27和图28所示,第二连接件59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二连接件590可以为螺钉,还可以为螺栓。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导向机构,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100和/或所述配重结构200,导向机构用于限定所述主机装置600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的滑动路径,以便主机装置600的第二接口能够准确地与第一接口300对接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导向机构不作限定。例如,导向机构可以为设置于形成第一容纳空间的内壁的凸起结构。又例如,导向机构可以为设置于形成第一容纳空间的内壁的弹性结构,以基于所述弹性结构的结构形态变化适配不同尺寸的主机装置。
示例二,所述导向机构可以包括第一凸起件410、第一弹性件430、第二凸起件420和第二弹性件440中的至少之一:第一凸起件410的至少部分朝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凸出于所述顶壳120,第一凸起件410用于与所述主机装置600抵接;第一弹性件430设置于所述第四板体214朝向所述顶壳120的一侧,第一弹性件430能够在与所述主机装置600接触时提供压力,以便使主机装置600在滑动过程中一直与第一凸起件410抵接,也即,使主机装置600一直沿第一凸起件410滑动;第二凸起件420设置于所述第三板体213,第二凸起件420的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三板体213的表面,第二凸起件420用于与所述主机装置600抵接;第二弹性件440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212朝向所述第三板体213的一侧,第二弹性件440能够在与所述主机装置600接触时提供压力,以便使主机装置600在滑动过程中一直与第二凸起件420抵接,也即,使主机装置600一直沿第二凸起件420滑动。
在示例二中,导向机构仅包括第一凸起件410的情况下,主机装置600可以基于重力保持与第一凸起件410抵接。导向机构仅包括第二凸起件420的情况下,主机装置600可以基于外力保持与第二凸起件420抵接。导向机构仅包括第一弹性件430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430可以通过压力使主机装置600始终与顶壳120抵接。导向机构仅包括第二弹性件440的情况下,第二弹性件440可以通过压力使主机装置600始终与第二板体212抵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件410可动态地在重力方向弹性伸缩,以适配不同高度尺寸的主机装置,如通过在第一凸起件410下设置弹性件,以实现所述第一凸起件410在重力方向的弹性伸缩。
在示例二中,第一凸起件410、第一弹性件430、第二凸起件420和第二弹性件440的材料不作限定。作为一示例,第一凸起件410、第一弹性件430、第二凸起件420和第二弹性件440的材料为塑胶件,能够防止第一凸起件410、第一弹性件430、第二凸起件420和第二弹性件440损伤主机装置600的外壳。
在示例二中,第一凸起件410可以固定顶壳120,也可以固定于第一板体211。作为一示例,如图9和图14所示,第一凸起件410设置于第一板体211,第一凸起件410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顶壳120的第五开口123凸出于所述顶壳120。
在示例二中,第二凸起件420可以固定于第三板体213,为了防止第三板体213损伤主机装置600的外壳,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盖板550,第三盖板550贴设于第三板体213朝向第二板体212一侧,第三盖板550的材料可以为塑料,以便通过第三盖板550覆盖第三板体213的内表面;这里,第二凸起件420的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三盖板550,如图9和图16所示。
在示例二中,第一弹性件43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弹性件430可以为设置于第四板体214的第一弹性片或者第一弹性壁,第一弹性片或者第一弹性壁的自由端凸出于第四板体214的表面。为了防止第四板体214损伤主机装置600的外壳,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第四盖板,第四盖板贴设于第四板体214朝向第一板体211一侧,第四盖板的材料可以为塑料,以便通过第四盖板覆盖第四板体214的内表面;这里,第一弹性片或者第一弹性壁的自由端凸出于第四盖板。
在示例二中,第二弹性件44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二弹性件440可以为设置于第二板体212的第二弹性片或者第二弹性壁,第二弹性片或者第二弹性壁的自由端凸出于第二板体212的表面。为了防止第二板体212损伤主机装置600的外壳,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五盖板560,第五盖板560贴设于第二板体212朝向第三板体213一侧,第五盖板560的材料可以为塑料,以便通过第五盖板560覆盖第二板体212的内表面;这里,第二弹性片或者第二弹性壁的自由端凸出于第五盖板560。当然,第二弹性件440也可以直接设置于第五盖板560,如图15和图17所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口300可以固定于配重结构200,此时,由于第一容纳空间设置于配重结构200,能够消除第一接口300与其他结构连接带动的安装偏差,从而能够保证主机装置600在第一容纳空间内滑动的情况下,第二接口更容易与第一接口300对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配重结构200包括主体结构210的情况下,第一接口300可以固定于主体结构210。主体结构210包括第一板体211的情况下,第一接口300可以固定于第一板体211。
示例三,如图18所示,所述底座100可以包括:附加壳体130,附加壳体130与所述底座100的底壳110可拆卸地连接,附加壳体130位于所述第一接口300处,附加壳体130具有第四开口131;所述第一接口300的底部310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主体结构210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接口300的第一接口部320通过所述第四开口131凸出于所述附加壳体130;以便只需要将附加壳体130与底座100的底壳110拆卸开即可以将第一接口300从主体结构210的第二部分拆卸掉,便于第一接口300的安装和维修。
在示例三,主体结构210包括第一板体211的情况下,第一接口300的底部310可以与第一板体211可拆卸连接,如图13所示;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凸起件410的情况下,第一凸起件410也可以固定第一板体211,此时,第一凸起件410和第一接口300均固定于第一板体211,能够消除第一凸起件410与其他结构连接带来的安装偏差,从而能够保证主机装置600在第一容纳空间内滑动的情况下,第二接口更容易与第一接口300对接。
在示例三,主体结构210包括第三板体213和第二凸起件420的情况下,第三板体213和第一板体211可以为经同一基板折弯形成,如图10和图12所示,此时,第二凸起件420、第一凸起件410和第一接口300均固定于同一结构,能够消除第二凸起件420与其他结构连接带来的安装偏差,从而能够保证主机装置600在第一容纳空间内滑动的情况下,第二接口更容易与第一接口300对接。
在示例三,主体结构210包括第二板体212和第四板体214的情况下,为了减小加工难度,第二板体212与第一板体211可以为不同板体,第四板体214和第二板体212可以为不同板体。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口300的形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一接口30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接口部320,至少两个第一接口部320的朝向相同,这里,第二接口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接口部,以便主机装置600和支撑装置能够同时进行至少两个接口部对接连接。
作为一示例,如图20和图21所示,第一接口300可以包括两个第一接口部320,两个第一接口部320的形式不作限定。这里,两个第一接口部320的连接线330可以从第一接口300的底部310的同一侧引出;例如,如图22和图23所示,两个第一接口部320和两个第一接口部320的连接线330的引出端位于第一接口300的底部310的相邻侧,两个第一接口部320的连接线330通过底部310上的卡槽311限位于第一接口300的底部310的一侧。在一应用中,第一接口部320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和高清数字显示(DisplayPort,DP)接口。这里,连接线330位于底座100内,处于隐藏状态,使得支撑装置和主机装置600之间的连接区域更整洁。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口300的底部310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主体结构210的第二部分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
例如,如图23和图24所示,主体结构210的第二部分具有定位凸起216,第一接口300的底部310具有定位槽340,定位凸起216插设于定位槽340内,通过定位凸起216插设于定位槽340内能够减化第一接口300的底部310与主体结构210之间的连接结构;如图19和图24所示,第一接口300的底部310的相对侧还具有第一通孔350,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变形件570和第一连接件580,变形件570卡设于第一通孔350内;变形件570中部具有第二通孔571,第一连接件580穿设于第二通孔571与主体结构210的第二部分连接;通过变形件570的变形使第一接口300相对于主体结构210的第二部分能够偏移,防止第二接口和第一接口300对接的偏差较大而损坏第一接口300。这里,变形件570的材料不作限定。例如,变形件570的材料可以为橡胶。第一连接件580可以为螺钉,也可以为螺栓。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支撑柱和连接线330。支撑柱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底座100的顶侧,支撑柱用于与显示装置连接;所述连接线330的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内,所述连接线330的第一端部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电连接;所述连接线330的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底座100,所述连接线330的第二端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接口300电连接;所述连接线330的中部缠设于所述底座100的第三容纳空间150,所述连接线330的中部能够运动至所述支撑柱内使所述连接线330的第一端部的位置调整,以便支撑装置与不同尺寸规格的显示装置连接时,所述连接线330的第一端部伸出的长度能够调整。
在本实现方式中,支撑柱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支撑柱可以方柱状结构,也可以为圆柱状结构。
这里,支撑柱与底座100连接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如图25和图26所示,底座100可以包括:连接座510,连接座510可以与支撑柱通过卡扣或螺栓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线330的中部能够运动至所述支撑柱内使所述连接线330的第一端部的位置调整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
例如,如图7所示,所述底座100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环设置于连接座510的周侧,外壁环设于内壁的周侧,外壁与内壁之间形成第三容纳空间150,连接线330绕设于第三容纳空间150内,所述连接线330的第一端部向远离底座100侧移动的情况下,连接线330向靠近内壁侧移动;所述连接线330的第一端部向靠近底座100侧移动的情况下,连接线330向靠近外壁侧移动;此时,第三容纳空间150为能够调整连接线330长度的容线腔。
在本实现方式中,配重结构200可以靠近底座100的第一端,连接座510可以靠近底座100的第二端,底座100的第一端和底座100的第二端相对设置;由于配重结构200的配重功能,此时,连接座510可以不位于底座100的第一端和底座100的第二端之间的中心平面处,通过配重结构200的配重功能,能够使底座100的体积设置的更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底座100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容纳槽160,容纳槽160用于容纳外部设备。外部设备可以插设容纳槽160内,这里,外部设备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外部设备可以为手机。
在本实现方式中,容纳槽160可以为通槽,也可以为非通槽。作为一示例,如图2所示,容纳槽160为通槽。
在本实现方式中,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配合件170,配合件170具有与容纳槽160匹配的插槽,配合件170插设于容纳槽160内,插槽用于容纳外部设备;配合件170的硬度低于底座100的硬度,以便通过较软的配合件170支撑外部设备,从而防止碰伤外部设备。为了保证底座100在容纳槽160处的强度,配重板140的部分和第一板体211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于容纳槽160的周侧。
在一应用场景中,底座100可以包括底壳110、顶壳120、配重板140和附加壳体130,配重结构200可以包括第一板体211、第二板体212、第三板体213、第四板体214和滑动盖板220,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盖板530、第二盖板540、第三盖板550、第四盖板和第五盖板560。
如图9所示,支撑装置的安装方法可以包括:
下壳组件的安装:将配合件170和配重板140安装于底壳110,将连接座510(未图示)固定于配重板140,将脚垫(未图示)安装于底壳110形成下壳组件。
上壳组件安装:将第一盖板530、第二盖板540安装于顶壳120形成上壳组件。
中框组件安装:将第一凸起件410、第二板体212和第三板体213安装于第一板体211;将第二凸起件420(未图示)安装于第三板体213;将第二弹性片(未图示)安装于第二板体212;将第三盖板550安装于第三板体213,将第五盖板560安装于第二板体212形成中框组件。
板体组件安装:将第一弹性片和第四盖板安装于第四板体214形成板体组件。
将中框组件固定于下壳组件的配重板140,将第一接口300的底部310固定于中框组件的第一板体211;将上壳组件固定于下壳组件的配重板140;此时,第三板体213、第二板体212、第三盖板550、第五盖板560和第一凸起件410凸出于顶壳120;将附加壳体130安装于下壳组件的底壳110;将板体组件的第四板体214安装于第二板体212和第四板体214;将滑动盖板220安装于第四板体214。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安装方法仅为示意,支撑装置不包括一些结构件的情况下,安装方法可以进行适应性调整。例如,第三板体213与第一板体211是一体结构的情况下,第三板体213与第一板体211不需要安装。
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00,用于与承载面抵接而支撑所述支撑装置;配重结构20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并形成有用于容纳主机装置600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一接口30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第一开口处,用于与主机装置600的第二接口插接;其中,所述主机装置600能够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滑动,在所述主机装置600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口300与所述第二接口处于连接状态;在所述主机装置600处于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口300与所述第二接口处于断开连接状态;主机装置600通过在第一容纳空间内滑动既能够实现第二接口与第一接口300对接连接而使所述第一接口300与所述第二接口处于连接状态,无需专门再对第二接口和第一接口300对接连接,减小了支撑装置与主机装置600连接的步骤,使得支撑装置使用更方便,适应性强。
本申请实施例还记载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支撑装置、主机装置600和显示装置;所述主机装置600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显示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支撑装置的支撑柱与所述底座100具有预置位置关系,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主机装置600电连接。
这里,主机装置600和显示装置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主机装置600可以为台式机的小主机,显示装置可以为台式机的显示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支撑装置,包括:
底座,用于与承载面抵接而支撑所述支撑装置;
配重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形成有用于容纳主机装置的第一容纳空间;
第一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第一开口处,用于与主机装置的第二接口插接;
其中,所述主机装置能够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滑动,在所述主机装置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处于连接状态;
在所述主机装置处于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处于断开连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所述配重结构包括:
主体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突出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底座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底座内;
滑动盖板,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的第一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结构滑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口隐藏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或显露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
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或所述配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主机装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的滑动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所述底座包括:
底壳,用于与承载面抵接;
顶壳,盖合于所述底壳,并与所述底壳盖合形成有第二容纳空间;
所述主体结构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主体结构的第一部分突出于所述顶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所述主体结构包括:
第一板体,设置于所述底壳和所述顶壳之间;
第二板体,其底边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侧边,其顶边通过所述顶壳的第二开口凸出于所述顶壳;
第三板体,其底边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侧边,其顶边通过所述顶壳的第三开口凸出于所述顶壳,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是所述第一板体相对的两侧边;
第四板体,分别与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的顶边连接,并与所述顶壳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
所述滑动盖板设置在所述第四板体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四板体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所述第四板体上设置有第一滑动结构;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
第一盖板,贴设于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三板体一侧,底端与所述顶壳连接,顶端具有第二滑动结构;
第二盖板,贴设于所述第三板体远离所述第二板体一侧,底端与所述顶壳连接,顶端具有第三滑动结构;
所述滑动盖板通过所述第一滑动结构、所述第二滑动结构和第三滑动结构中的至少之一实现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凸起件,至少部分朝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凸出于所述顶壳,用于与所述主机装置抵接;
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四板体朝向所述顶壳的一侧,能够在与所述主机装置接触时提供压力;
第二凸起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板体,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三板体的表面,用于与所述主机装置抵接;
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朝向所述第三板体的一侧,能够在与所述主机装置接触时提供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所述底座包括:
附加壳体,位于所述第一接口处,与所述底座的底壳可拆卸地连接,具有第四开口;
所述第一接口的底部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主体结构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接口通过所述第四开口部分显露于所述附加壳体之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
支撑柱,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侧,用于与显示装置连接;
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内,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电连接;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底座,用于与所述第一接口电连接;所述连接线的中部缠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三容纳空间,所述连接线的中部能够运动至所述支撑柱内使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部的位置调整。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支撑装置、主机装置和显示装置;
所述主机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显示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支撑装置的支撑柱与所述底座具有预置位置关系,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主机装置电连接。
CN202210768978.7A 2022-06-30 2022-06-30 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0136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8978.7A CN115013644B (zh) 2022-06-30 2022-06-30 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8978.7A CN115013644B (zh) 2022-06-30 2022-06-30 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3644A true CN115013644A (zh) 2022-09-06
CN115013644B CN115013644B (zh) 2024-02-27

Family

ID=83078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8978.7A Active CN115013644B (zh) 2022-06-30 2022-06-30 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3644B (zh)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9598A (en) * 1992-10-08 1993-12-14 Enlight Corporation Personal computer component support structure
JPH10270885A (ja) * 1997-03-24 1998-10-09 Teac Corp 電子装置
TW468811U (en) * 2000-04-14 2001-12-11 Advantech Co Ltd Assembly industrial computer case
US6392884B1 (en) * 2000-08-01 2002-05-21 Shin Jiuh Corp. Housing assembly for extractable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
US20050152122A1 (en) * 2004-01-09 2005-07-14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Retaining device for expansion cards
CN2921930Y (zh) * 2006-07-10 2007-07-11 杨华强 一种布局合理的电脑主机机箱
CN101198231A (zh) * 2006-12-08 2008-06-11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滑盖面板与应用此滑盖面板的电子装置
US20090225521A1 (en) * 2005-06-30 2009-09-10 Hangzhou Huawei-3Com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hassis and network
CN201311958Y (zh) * 2008-10-13 2009-09-16 宏达国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滑动式金属空气电池
US20100159993A1 (en) * 2008-12-19 2010-06-24 Brian Davidson User Interfaces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202093448U (zh) * 2011-06-07 2011-12-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连接接口及电子设备
CN102938988A (zh) * 2011-08-15 2013-02-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铰链结构
CN202840082U (zh) * 2012-08-31 2013-03-2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接口保护结构及具有接口保护结构的电子装置
CN204127575U (zh) * 2014-06-18 2015-01-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支架以及电脑机箱
CN204189103U (zh) * 2014-11-04 2015-03-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958363A (zh) * 2018-06-05 2018-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209162569U (zh) * 2018-12-12 2019-07-26 李游 一种水泥路面接缝连接装置
CN209659764U (zh) * 2018-11-20 2019-11-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支撑底座及电子设备
CN210182739U (zh) * 2019-03-13 2020-03-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928384A (zh) * 2019-12-20 2020-03-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565534A (zh) * 2020-06-08 2020-08-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电子系统
CN214595678U (zh) * 2021-01-26 2021-11-05 孙健 一种自降式纸巾盒
CN215816650U (zh) * 2021-01-19 2022-02-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接口保护组件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9598A (en) * 1992-10-08 1993-12-14 Enlight Corporation Personal computer component support structure
JPH10270885A (ja) * 1997-03-24 1998-10-09 Teac Corp 電子装置
TW468811U (en) * 2000-04-14 2001-12-11 Advantech Co Ltd Assembly industrial computer case
US6392884B1 (en) * 2000-08-01 2002-05-21 Shin Jiuh Corp. Housing assembly for extractable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
US20050152122A1 (en) * 2004-01-09 2005-07-14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Retaining device for expansion cards
US20090225521A1 (en) * 2005-06-30 2009-09-10 Hangzhou Huawei-3Com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hassis and network
CN2921930Y (zh) * 2006-07-10 2007-07-11 杨华强 一种布局合理的电脑主机机箱
CN101198231A (zh) * 2006-12-08 2008-06-11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滑盖面板与应用此滑盖面板的电子装置
CN201311958Y (zh) * 2008-10-13 2009-09-16 宏达国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滑动式金属空气电池
US20100159993A1 (en) * 2008-12-19 2010-06-24 Brian Davidson User Interfaces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202093448U (zh) * 2011-06-07 2011-12-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连接接口及电子设备
CN102938988A (zh) * 2011-08-15 2013-02-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铰链结构
CN202840082U (zh) * 2012-08-31 2013-03-2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接口保护结构及具有接口保护结构的电子装置
CN204127575U (zh) * 2014-06-18 2015-01-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支架以及电脑机箱
CN204189103U (zh) * 2014-11-04 2015-03-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958363A (zh) * 2018-06-05 2018-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209659764U (zh) * 2018-11-20 2019-11-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支撑底座及电子设备
CN209162569U (zh) * 2018-12-12 2019-07-26 李游 一种水泥路面接缝连接装置
CN210182739U (zh) * 2019-03-13 2020-03-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928384A (zh) * 2019-12-20 2020-03-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565534A (zh) * 2020-06-08 2020-08-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电子系统
CN215816650U (zh) * 2021-01-19 2022-02-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接口保护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4595678U (zh) * 2021-01-26 2021-11-05 孙健 一种自降式纸巾盒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均宜;: "微机过程控制系统中的接口与抗干扰问题", 家电科技, no. 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3644B (zh) 2024-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05788B1 (ko) 휴대용 전자 기기용 도크
US20180351298A1 (en) Connector connected with conductors
US8007309B2 (en) Swayable electronic connector with align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EP2018046A1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Compact Camera Module
US8011934B2 (en) Camera apparatus,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camera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6840796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a flexible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nal electronics and an auxiliary connection
US7074065B1 (en) Docking unit with spring-loaded connector
KR20090011867A (ko) 정전 방전 기능을 갖는 전자기기
KR100387910B1 (ko) 부동 가이드 커넥터 및 방법
JPH03151695A (ja) プレーナ・ボードの支持装置
US7442069B2 (en) Orienting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male connector and female connector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5013644A (zh) 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079786A (zh) 固定装置
CN105988506A (zh) 电子装置
CN113613446B (zh) 终端设备
US10191510B1 (en) Connector substrate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electronic device
CN117768564A (zh) 一种接地弹片及电子设备
CN205621980U (zh) 连接器模组
EP3595274B1 (en) Bracke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electronic component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1628316A (zh)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CN115347418B (zh) 限位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0530831C (zh) 连接器
CN216480420U (zh) 全透明无导线led灯带线路板组件
CN113555707B (zh) 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CN113193329B (zh) 摄像机及天线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