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2645A - 墙体模板、建筑墙体及建筑墙体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墙体模板、建筑墙体及建筑墙体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2645A
CN115012645A CN202210758224.3A CN202210758224A CN115012645A CN 115012645 A CN115012645 A CN 115012645A CN 202210758224 A CN202210758224 A CN 202210758224A CN 115012645 A CN115012645 A CN 1150126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fastening bolt
linkage
hook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582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12645B (zh
Inventor
吴倩倩
柳芳芳
王海潮
陈尧
李小雷
果红超
李南
胡海文
梁楠
安豪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ozhou Tianbao Build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ozhou Tianbao Build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ozhou Tianbao Build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ozhou Tianbao Build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582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26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2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2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12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2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0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walls, e.g. curved end panels for wall shutterings; filler elements for wall shutterings; shutterings for vertical ducts
    • E04G11/08Forms, which are completely dismantled after setting of the concrete and re-built for next pour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84Walls made by casting, pouring, or tamping in situ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9/00Forming or shuttering elements for general use
    • E04G9/10Forming or shuttering elements for general use with additional peculiarities such as surface shaping, insulating or heating, permeability to water or ai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90Passive houses; Double facade technolog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墙体模板、建筑墙体及建筑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模板本体,模板本体包括保温板、以及分别位于保温板两侧的第一外端板部分与第二外端板部分,模板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操控组件与至少一个第二操控组件,第一操控组件操控第一外端板部分停留在靠近保温板的第一位置、或移动至远离保温板的第二位置,第二操控组件操控第二外端板部分停留在靠近保温板的第一位置、或移动至远离保温板的第二位置。本发明可将第一外端板部分与第二外端板部分由靠近保温板的位置移动至远离保温板的位置,因此,可以根据现场施工墙体的需求厚度对墙体模板的厚度进行调节,以增加墙体模板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墙体模板、建筑墙体及建筑墙体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墙体模板、建筑墙体及建筑墙体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墙体模板在加工完成后,其厚度通常为固定结构,后期不能进行调节。然而,由于不同建筑物的墙体厚度均是存在区别,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定制不同厚度的墙体模板,这就限制了墙体模板的适用范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根据现场施工墙体的需求厚度对墙体模板的厚度进行调节,以增加墙体模板适用性的墙体模板、建筑墙体及建筑墙体的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墙体模板,包括模板本体,模板本体包括保温板、以及分别位于保温板两侧的第一外端板部分与第二外端板部分,模板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操控组件与至少一个第二操控组件,第一操控组件操控第一外端板部分停留在靠近保温板的第一位置、或移动至远离保温板的第二位置,第二操控组件操控第二外端板部分停留在靠近保温板的第一位置、或移动至远离保温板的第二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操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外端板部分与所述保温板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二操控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外端板部分与所述保温板之间的区域;
在所述保温板上设有贯穿其内部的至少一个套筒,所述第一操控组件与套筒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操控组件与套筒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操控组件包括第一紧固螺栓与第一拉伸组件,第一拉伸组件包括第一联动部件、位于第一联动部件前端的第一前端部、位于第一联动部件后端的第一后端部、以及位于第一联动部件顶端的第一卡勾,第一紧固螺栓依次贯穿第一前端部、第一联动部件与第一后端部的内部、且其后端部置于所述套筒的内部;
第一紧固螺栓相对于所述套筒进行移动,以驱使第一联动部件转变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端板部分包括第一硬性模板与第一钢筋网片,第一硬性模板套设在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的外侧、且其后端面与所述第一前端部相连接,在第一硬性模板上还设有多个装配孔a;
第一钢筋网片套设在所述第一联动部件的外侧、且卡设在所述第一卡勾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筋网片由多个第一纵向钢筋与多个第一横向钢筋交织构成,在第一纵向钢筋的顶端设有第一弯钩;
第一横向钢筋卡设在所述第一卡勾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操控组件包括第二紧固螺栓与第二拉伸组件,第二拉伸组件包括第二联动部件、位于第二联动部件前端的第二前端部、位于第二联动部件后端的第二后端部、以及位于第二联动部件顶端的第二卡勾,第二紧固螺栓依次贯穿第二前端部、第二联动部件与第二后端部的内部、且其后端部置于所述套筒的内部;
第二紧固螺栓相对于所述套筒进行移动,以驱使第二联动部件转变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二外端板部分包括第二硬性模板与第二钢筋网片,第二硬性模板套设在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的外侧、且其后端面与所述第二前端部相连接,在第二硬性模板上还设有多个装配孔b;
第二钢筋网片套设在所述第二联动部件的外侧、且卡设在所述第二卡勾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钢筋网片由多个第二纵向钢筋与多个第二横向钢筋交织构成,在第二纵向钢筋的顶端设有第二弯钩;
第二横向钢筋卡设在所述第二卡勾的内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墙体,包括多个上述的墙体模板,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模板之间通过多个弯钩与多个连接件沿纵向方向装配,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模板之间还通过多个连接件沿横向方向装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多个上述的墙体模板,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将墙体模板中的第一外端板部分与第二外端板部分移动至指定位置;
S2、将墙体模板的底端置于施工基体的内部,且将第一外端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外端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与施工基体内部的预埋钢筋连接;
S3、多个墙体模板之间沿纵向方向与横向方向组装后形成建筑墙体;
S4、将混凝土分别浇筑在建筑物的所需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之一:
1、由于第一外端板部分与第二外端板部分可以由靠近保温板的位置移动至远离保温板的位置,因此,可将墙体模板的厚度调节为与施工墙体需求相对应的厚度,以增加墙体模板的适用性;
2、第一外端板部分与第二外端板部分分别通过第一操控组件与第二操控组件被移动至指定位置,便于对第一外端板部分与第二外端板部分进行移动;
3、第一外端板部分与第二外端板部分通过螺纹被移动、且停留在远离保温板的位置,可避免第一联动部件与第二联动部件自动恢复至靠近保温板的位置;
4、第一硬性模板与第二硬性模板分别通过插入片被固定在第一紧固螺栓与第二紧固螺栓的端部位置,便于对第一硬性模板与第二硬性模板进行拆装;
5、由于墙体模板为单独的模块化结构,便于对其进行运输;
6、在第一硬性模板的外壁面与第二硬性模板的外壁面上还可以增设装饰涂层,以提高美观效果;
7、多个墙体模板之间可通过第一弯钩、第二弯钩与多个连接件进行组装,便于将多个墙体模板组装为施工所需高度与宽度的建筑墙体,具有组装方便等特点;
8、由于在保温板的两侧壁面上还设有多个导流槽,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时,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墙体模板处于未张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外端板部分与第二外端板部分处于张开状态的结构图;
图3为图2的局部结构图;
图4为图1中第一外端板部分与第二外端板部分处于张开状态的又一视角结构图;
图5为图4的局部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中建筑墙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建筑墙体的横向装配图;
图8为本发明中墙体模板置于施工基体内部的结构图。
主要附图标记内容如下:
1-模板本体;
2-第一外端板部分;201-第一硬性模板;2011-装配孔a;2012-边框a;2013-板体a;202-第一钢筋网片;2021-第一弯钩;2022-第一横向钢筋;2023-第一纵向钢筋;203-第一拉伸组件;2031-第一前端部;2032-第一后端部;20321-上连接部a;20322-下连接部a;2033-上联动组件a;20331-第一条形部a;20332-第一卡勾部a;20333-第一条形部b;20334-第一卡勾部b;2034-下联动组件a;20341-第二条形部a;20342-第二条形部b;204-第一紧固螺栓;2041-插入孔a;
3-保温板;301-套筒;3011-卡槽;
4-第二外端板部分;401-第二硬性模板;4011-装配孔b;4012-边框b;4013-板体b;402-第二钢筋网片;4021-第二弯钩;4022-第二横向钢筋;4023-第二纵向钢筋;403-第二拉伸组件;4031-第二前端部;4032-第二后端部;40321-上连接部b;40322-下连接部b;4033-上联动组件b;40331-第三条形部a;40332-第二卡勾部a;40333-第三条形部b;40334-第二卡勾部b;4034-下联动组件b;40341-第四条形部a;40342-第四条形部b;404-第二紧固螺栓;4041-插入孔b;
5-施工基体;501-预埋钢筋;502-混凝土浇筑区域;
6-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墙体模板,包括模板本体1,该模板本体1包括第一外端板部分2、第二外端板部分4、至少一个第一操控组件与至少一个第二操控组件,其中,第一外端板部分2与第二外端板部分4分别位于保温板3两侧,多个第一操控组件位于第一外端板部分2与保温板3之间,且第一操控组件分别与第一外端板部分2和保温板3相连接,第一外端板部分2通过第一操控组件在靠近保温板3的第一位置、以及远离保温板3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多个第二操控组件位于第二外端板部分4与保温板3之间,且第二操控组件分别与第二外端板部分4与保温板3相连接,第二外端板部分4通过第二操控组件在靠近保温板3的第一位置、以及远离保温板3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保温板3上设有贯穿其内部的多个套筒301,在套筒301的内壁面上分布有多重螺纹(图中未示出)。第一操控组件与套筒301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操控组件与套筒30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套筒301贯穿于保温板3上开设的通孔内部,其两个端部均是延伸至保温板3的外侧。为了便于对套筒301进行固定,以防止套筒301在通孔中进行横向移动,可通过弹性夹片(图中未示出)对套筒301的位置进行固定。
其中,弹性夹片被卡设在套筒301外壁面上设置的卡槽3011中,且靠近套筒301的端部位置。另外,由于弹性夹片的位置被设置在保温板3的外侧,并且其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因此,弹性夹片被卡设在套筒301外壁面上设置的卡槽3011中后,当弹性夹片的外壁面与保温板3的外壁面接触时,可以防止套筒301在通孔中进行横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套筒3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套筒301分别贯穿开设在保温板3上的通孔内部,且两个套筒301的两端分别置于保温板3的外侧。
第一操控组件包括第一紧固螺栓204与第一拉伸组件203,第一紧固螺栓204的末端贯穿第一拉伸组件203的内部后,置于套筒301的内部。
另外,在第一紧固螺栓204的外壁面上、且靠近其前端部的位置上还开设有贯穿其内部的插入孔a2041。
第一拉伸组件203包括第一前端部2031、第一后端部2032以及第一联动部件。第一联动部件包括上联动组件a2033与下联动组件a2034,上联动组件a2033位于下联动组件a2034的上方位置,上联动组件a20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前端部2031和第一后端部2032活动连接,下联动组件a2034两端分别与第一前端部2031和第一后端部2032活动连接。
上联动组件a2033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条形部a20331与第一条形部b20333,第一条形部a20331的末端与第一后端部2032上设置的上连接部a20321转动连接,第一条形部a20331的前端部弯曲后形成第一卡勾部a20332。第一条形部b20333的前端与第一前端部2031中的上端部转动连接,第一条形部b20333的后端部弯曲后形成第一卡勾部b20334。第一卡勾部a20332与第一卡勾部b20334相配合后形成第一卡勾。
下联动组件a2034包括第二条形部a20341与第二条形部b20342,其中,第二条形部a20341的前端与第二条形部b20342的末端转动连接,第二条形部a20341的末端与第一后端部2032上设置的下连接部a20322转动连接,第二条形部b20342的前端与第一前端部2031中的下端部转动连接。
第一紧固螺栓204依次贯穿第一前端部2031与第一后端部2032的内部、且其后端部置于套筒301的内部。第一紧固螺栓204相对于套筒301进行移动,以驱使第一联动部件转变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其中,在第一紧固螺栓204的外侧壁面上分布有多重螺纹(图中未示出)。第一紧固螺栓204外壁面上的多重螺纹与套筒301内壁面上的多重螺丝相配合,使得第一紧固螺栓204在套筒301的内部移动,以驱使第一联动部件转变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当第一联动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紧固螺栓204在套筒301的内部进行顺时针旋转移动,第一联动部件由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当第一联动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紧固螺栓204在套筒301的内部进行逆时针旋转移动,第一联动部件由第二状态转变为第一状态。
其中,第一拉伸组件203的第一状态为折叠状态,其形状类似条状结构。第一拉伸组件203的第二状态为敞开状态,其形状类似框状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形部a20331的长度大于第二条形部a20341的长度,第一条形部b20333的长度大于第二条形部b20342的长度。当第一拉伸组件203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条形部a20341与第二条形部b20342为长条状的一字形结构,通过第二条形部a20341与第二条形部b20342可以限定第一操控组件远离至保温板3的位置,从而避免第一拉伸组件203的第二状态敞开过大。
第一外端板部分2包括第一硬性模板201与第一钢筋网片202,第一硬性模板201套设在第一紧固螺栓204的外侧、且其后端面与第一前端部2031相连接。其中,第一硬性模板201套设在第一紧固螺栓204外侧后,还通过贯穿插入孔a2041中的插入片(图中未示出)对第一硬性模板201进行固定,使第一硬性模板201被固定在插入片与第一前端部2031之间的位置。
第一硬性模板201包括板体a2013、边框a2012与多个装配孔a2011。边框a2012围绕在板体a2013的外侧边缘,装配孔a2011等间距开设在边框a2012上。
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一硬性模板201的强度,在板体a2013的表面还设置有多个条形部,该条形部的长度与板体a2013的长度相同。
第一钢筋网片202套设在第一联动部件的外侧、且卡设在第一卡勾的内部。其中,第一钢筋网片202由多个第一纵向钢筋2023与多个第一横向钢筋2022交织构成。
第一横向钢筋2022卡设在第一卡勾的内部。其中,第一卡勾的作用是用于卡设第一横向钢筋2022,第一卡勾可通过第一联动部件由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使得第一卡勾由敞开状态转变为闭合状态,从而将第一横向钢筋2022锁紧在由第一卡勾部a20332与第一卡勾部b20334形成的第一卡勾内部。
另外,在第一纵向钢筋2023的顶端设有第一弯钩2021。其中,该第一弯钩2021可以是第一纵向钢筋2023的顶端向其上方位置弯曲后而形成,也可以是采用焊接等方式将第一弯钩2021固定在第一纵向钢筋2023的顶端。
第一紧固螺栓204的前端贯穿第一硬性模板201的内部后、延伸至其外侧从而形成操作部,通过该操作部便于从第一硬性模板201的外侧对第一紧固螺栓204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第二操控组件包括第二紧固螺栓404与第二拉伸组件403,第二紧固螺栓404的末端贯穿第二拉伸组件403的内部后,置于套筒301的内部。
另外,在第二紧固螺栓404的外壁面上、且靠近其前端部的位置上还开设有贯穿其内部的插入孔b4041。
第二拉伸组件403包括第二前端部4031、第二后端部4032以及第二联动部件,第二联动部件包括上联动组件b4033与下联动组件b4034,上联动组件b4033位于下联动组件b4034的上方位置,上联动组件b403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前端部4031和第二后端部4032活动连接,下联动组件b4034两端分别与第二前端部4031和第二后端部4032活动连接。
上联动组件b4033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三条形部a40331与第三条形部b40333,第三条形部a40331的末端与第二后端部4032上设置的上连接部b40321转动连接,第三条形部a40331的前端部弯曲后形成第二卡勾部a40332。第三条形部b40333的前端与第二前端部4031中的上端部转动连接,第三条形部b40333的后端部弯曲后形成第二卡勾部b40334。第二卡勾部a40332与第二卡勾部b40334相配合后形成第二卡勾。
下联动组件b4034包括第四条形部a40341与第四条形部b40342,其中,第四条形部a40341的前端与第四条形部b40342的末端转动连接,第四条形部a40341的末端与第二后端部4032上设置的下连接部b40322转动连接,第四条形部b40342的前端与第二前端部4031中的下端部转动连接。
第二紧固螺栓404依次贯穿第二前端部4031与第二后端部4032的内部、且其后端部置于套筒301的内部。第二紧固螺栓404相对于套筒301进行移动,以驱使第二联动部件转变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其中,在第二紧固螺栓404的外侧壁面上分布有多重螺纹(图中未示出)。第二紧固螺栓404外壁面上的多重螺纹与套筒301内壁面上的多重螺丝相配合,使得第二紧固螺栓404在套筒301的内部移动,以驱使第二联动部件转变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当第二联动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紧固螺栓404在套筒301的内部进行顺时针旋转移动,第二联动部件由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当第二联动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紧固螺栓404在套筒301的内部进行逆时针旋转移动,第二联动部件由第二状态转变为第一状态。
其中,第二联动部件的第一状态为折叠状态,其形状类似条状结构。第二联动部件的第二状态为敞开状态,其形状类似框状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条形部a40331的长度大于第四条形部a40341的长度,第三条形部b40333的长度大于第四条形部b40342的长度。当第二拉伸组件403处于第二状态时,第四条形部a40341与第四条形部b40342为长条状的一字形结构,通过此种设计可以避免第二拉伸组件403的第二状态敞开过大。
第二外端板部分4包括第二硬性模板401与第二钢筋网片402,第二硬性模板401套设在第二紧固螺栓404的外侧、且其后端面与第二前端部4031相连接。其中,第二硬性模板401套设在第二紧固螺栓404外侧后,还通过贯穿插入孔b4041中的插入片(图中未示出)对第二硬性模板401进行固定,使第二硬性模板401被固定在插入片与第二前端部4031之间的位置。
第二硬性模板401包括板体b4013、边框b4012与多个装配孔b4011。边框b4012围绕在板体b4013的外侧边缘,装配孔b4011等间距开设在边框b4012上。
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二硬性模板401的强度,在板体b4013的表面还设置有多个条形部,该条形部的长度与板体b4013的长度相同。
第二钢筋网片402套设在第二联动部件的外侧、且卡设在第二卡勾的内部。其中,第二钢筋网片402由多个第二横向钢筋4022与多个第二纵向钢筋4023交织构成。
第二横向钢筋4022卡设在第二卡勾的内部。其中,第二卡勾的作用是用于卡设第二横向钢筋4022,第二卡勾可通过第二联动部件由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第二卡勾由敞开状态转变为闭合状态,从而将第二横向钢筋4022锁紧在第二卡勾的内部。
另外,在第二纵向钢筋4023的顶端设有第二弯钩4021。其中,该第二弯钩4021可以是第二纵向钢筋4023的顶端向其上方位置弯曲后而形成,也可以是采用焊接等方式将第二弯钩4021固定在第二纵向钢筋4023的顶端。
第二紧固螺栓404的前端贯穿第二硬性模板401的内部后、延伸至其外侧从而形成操作部,通过该操作部便于从第二硬性模板401的外侧对第二紧固螺栓404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如图6与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墙体,包括多个图1至图5中记载的墙体模板。
当相邻的两个模板本体1沿纵向方向进行组装时,位于下方位置的模板本体1通过其上的第一弯钩2021与第二弯钩4021分别挂设在位于上方位置的模板本体1的第一钢筋网片202与第二钢筋网片402上。
其中,位于第一钢筋网片202顶端的第一弯钩2021挂设在其上方位置模板本体1的第一横向钢筋2022上,位于第二钢筋网片402顶端的第二弯钩4021挂设在其上方位置模板本体1的第二横向钢筋4022上。
另外,位于下方位置的模板本体1与位于上方位置的模板本体1还通过多个连接件6进行固定。其中,连接件6贯穿位于相邻的两个边框a2012中装配孔a2011的内部。
其中,多个连接件6贯穿位于下方位置的第一硬性模板201与位于上方位置的第一硬性模板201内部。
具体的,连接件6贯穿相邻两个第一硬性模板201中边框a2012上的装配孔a2011内部。
其中,多个连接件6还贯穿位于下方位置的第二硬性模板401与位于上方位置的第二硬性模板401内部。
具体的,连接件6贯穿相邻两个第二硬性模板401中边框b4012中的装配孔b4011内部。
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加上、下排列的两个模板本体1之间的连接性能,还可以采用绑扎或焊接方式对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一钢筋网片202、以及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二钢筋网片402进行固定。
通过上述装配方式,可将建筑墙体沿纵向方向装配至施工所需高度。
当相邻的两个模板本体1沿横向方向进行组装时,相邻的两个模板本体1通过多个连接件6进行固定。其中,连接件6贯穿位于相邻的两个边框a2012中装配孔a2011的内部。
其中,多个连接件6贯穿相邻的两个第一硬性模板201中边框a2012上的装配孔a2011内部,多个连接件6还贯穿相邻的两个第二硬性模板401中边框b4012上的装配孔b4011内部。
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加左、右排列的两个模板本体1之间的连接性能,还可以采用绑扎或焊接方式对左、右相邻的两个第一钢筋网片202、以及左、右相邻的两个第二钢筋网片402进行固定。
通过上述装配方式,可将建筑墙体沿横向方向装配至施工所需宽度。
另外,在沿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对两个相邻的模板本体1进行组装时,为了增加相邻两个模板本体1中保温板3之间的连接性能,两个保温板3之间可以采用企口组装方式。采用企口组装方式还可以增加两个保温板3之间的气密性。
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墙体的施工方法,采用图1至图5中记载的墙体模板,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将模板本体1中的第一外端板部分2与第二外端板部分4移动至指定位置。
具体的,旋转第一紧固螺栓204,使得第一紧固螺栓204相对于套筒301进行螺纹移动。第一紧固螺栓204在进行顺时针的螺纹移动时,使得第一联动部件由第一状态逐步变化为第二状态,以将第一硬性模板201与第一钢筋网片202由靠近保温板3的位置移动至远离保温板3的位置。
旋转第二紧固螺栓404,使得第二紧固螺栓404相对于套筒301进行螺纹移动。第二紧固螺栓404在进行顺时针的螺纹移动时,使得第二联动部件由第一状态逐步变化为第二状态,以将第二硬性模板401与第二钢筋网片402由靠近保温板3的位置移动至远离保温板3的位置。
通过旋转第一紧固螺栓204与旋转第二紧固螺栓404,以将模板本体1中的第一外端板部分2与第二外端板部分4移动至指定位置,使得模板本体1的厚度符合施工要求。
S2、将模板本体1的底端置于施工基体5的内部,且将第一外端板部分2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外端板部分4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与施工基体5内部的预埋钢筋501连接。
具体的,利用吊运设备将模板本体1吊运至所需位置。
其中,该所需位置为预先在施工工地上设置的施工基体5。该施工基体5的内部形成杯体状区域,在杯体状区域的内部设置有由其底部向其顶部延伸的两个预埋钢筋501,且两个预埋钢筋501呈间隔设置。两个预埋钢筋501之间的区域形成安装槽,将设置完成所需厚度的模板本体1置于安装槽中。
第一外端板部分2中包括第一钢筋网片202,第二外端板部分4包括第二钢筋网片402。将第一钢筋网片202与靠近其的其中一个预埋钢筋501进行绑扎或焊接固定,将第二钢筋网片402与靠近其的另一个预埋钢筋501进行绑扎或焊接固定。
S3、多个模板本体1之间沿纵向方向与横向方向组装后形成建筑墙体。
具体的,当相邻的两个模板本体1沿纵向方向进行组装时,位于下方位置的模板本体1通过第一弯钩2021与第二弯钩4021挂设在位于上方位置的模板本体1的第一钢筋网片202与第二钢筋网片402上。
其中,位于第一钢筋网片202顶端的第一弯钩2021挂设在其上方位置模板本体1的第一横向钢筋2022上,位于第二钢筋网片402顶端的第二弯钩4021挂设在其上方位置模板本体1的第二横向钢筋4022上。
另外,位于下方位置的模板本体1与位于上方位置的模板本体1还通过多个连接件6进行固定。
其中,多个连接件6贯穿位于下方位置的第一硬性模板201与位于上方位置的第一硬性模板201内部。
具体的,连接件6贯穿相邻两个第一硬性模板201中边框a2012上的装配孔a2011内部。
其中,多个连接件6贯穿位于下方位置的第二硬性模板401与位于上方位置的第二硬性模板401内部。
具体的,连接件6贯穿相邻两个第二硬性模板401中边框b4012上的装配孔b4011内部。
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加上、下排列的两个模板本体1之间的连接性能,还可以采用绑扎或焊接方式对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一钢筋网片202、以及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二钢筋网片402进行固定。
通过上述装配方式,可将建筑墙体沿纵向方向装配至施工所需高度。
当相邻的两个模板本体1沿横向方向进行组装时,相邻的两个模板本体1通过多个连接件6进行固定。
其中,多个连接件6贯穿相邻的两个第一硬性模板201中边框a2012上的装配孔a2011内部,多个连接件6还贯穿相邻的两个第二硬性模板401中边框b4012上的装配孔b4011内部。
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加左、右排列的两个模板本体1之间的连接性能,还可以采用绑扎或焊接方式对左、右相邻的两个第一钢筋网片202、以及左、右相邻的两个第二钢筋网片402进行固定。
通过上述装配方式,可将建筑墙体沿横向方向装配至施工所需宽度。
模板本体1在进行纵向组装与横向组装过程中,若遇到洞口位置,则通过U形钢筋或钢丝网片进行洞口进行抱框加固。另外,若遇到墙体中需要预留管线或孔洞的位置时,则采用开口器在模板本体1进行开孔处理。
当所有模板本体1组装完成后,则对门窗洞口等位置进行封堵。
S4、将混凝土分别浇筑在建筑物的所需区域。
具体的,在所有的模板本体1组装完成,且经过校正检验后,采用流动性强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其中,先将混凝土同时浇筑在建筑墙体中第一硬性模板201与保温板3之间的区域、以及建筑墙体中第二硬性模板401与保温板3之间的区域。由于采用同时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可以确保保温板3内、外液面高度差一致,不会出现挤压、偏移现象。
另外,由于在保温板3的两侧壁面上还设有多个导流槽,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时,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
另外,还可以将混凝土同时浇筑在建筑墙体中第一硬性模板201与混凝土浇筑区域502之间的位置、以及建筑墙体中第二硬性模板401与混凝土浇筑区域502之间的位置。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保证不破坏墙体棱角的情况下可进行拆模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墙体模板,包括模板本体,模板本体包括保温板、以及分别位于保温板两侧的第一外端板部分与第二外端板部分,其特征在于,模板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操控组件与至少一个第二操控组件,第一操控组件操控第一外端板部分停留在靠近保温板的第一位置、或移动至远离保温板的第二位置,第二操控组件操控第二外端板部分停留在靠近保温板的第一位置、或移动至远离保温板的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外端板部分与所述保温板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二操控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外端板部分与所述保温板之间的区域;
在所述保温板上设有贯穿其内部的至少一个套筒,所述第一操控组件与套筒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操控组件与套筒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控组件包括第一紧固螺栓与第一拉伸组件,第一拉伸组件包括第一联动部件、位于第一联动部件前端的第一前端部、位于第一联动部件后端的第一后端部、以及位于第一联动部件顶端的第一卡勾,第一紧固螺栓依次贯穿第一前端部、第一联动部件与第一后端部的内部、且其后端部置于所述套筒的内部;
第一紧固螺栓相对于所述套筒进行移动,以驱使第一联动部件转变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体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端板部分包括第一硬性模板与第一钢筋网片,第一硬性模板套设在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的外侧、且其后端面与所述第一前端部相连接,在第一硬性模板上还设有多个装配孔a;
第一钢筋网片套设在所述第一联动部件的外侧、且卡设在所述第一卡勾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体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网片由多个第一纵向钢筋与多个第一横向钢筋交织构成,在第一纵向钢筋的顶端设有第一弯钩;
第一横向钢筋卡设在所述第一卡勾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体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控组件包括第二紧固螺栓与第二拉伸组件,第二拉伸组件包括第二联动部件、位于第二联动部件前端的第二前端部、位于第二联动部件后端的第二后端部、以及位于第二联动部件顶端的第二卡勾,第二紧固螺栓依次贯穿第二前端部、第二联动部件与第二后端部的内部、且其后端部置于所述套筒的内部;
第二紧固螺栓相对于所述套筒进行移动,以驱使第二联动部件转变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墙体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端板部分包括第二硬性模板与第二钢筋网片,第二硬性模板套设在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的外侧、且其后端面与所述第二前端部相连接,在第二硬性模板上还设有多个装配孔b;
第二钢筋网片套设在所述第二联动部件的外侧、且卡设在所述第二卡勾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体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网片由多个第二纵向钢筋与多个第二横向钢筋交织构成,在第二纵向钢筋的顶端设有第二弯钩;
第二横向钢筋卡设在所述第二卡勾的内部。
9.一种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板,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模板之间通过多个弯钩与多个连接件沿纵向方向装配,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模板之间还通过多个连接件沿横向方向装配。
10.一种建筑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板,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将墙体模板中的第一外端板部分与第二外端板部分移动至指定位置;
S2、将墙体模板的底端置于施工基体的内部,且将第一外端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外端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与施工基体内部的预埋钢筋连接;
S3、多个墙体模板之间沿纵向方向与横向方向组装后形成建筑墙体;
S4、将混凝土分别浇筑在建筑物的所需区域。
CN202210758224.3A 2022-06-29 2022-06-29 墙体模板、建筑墙体及建筑墙体的施工方法 Active CN1150126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8224.3A CN115012645B (zh) 2022-06-29 2022-06-29 墙体模板、建筑墙体及建筑墙体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8224.3A CN115012645B (zh) 2022-06-29 2022-06-29 墙体模板、建筑墙体及建筑墙体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2645A true CN115012645A (zh) 2022-09-06
CN115012645B CN115012645B (zh) 2023-03-24

Family

ID=83079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58224.3A Active CN115012645B (zh) 2022-06-29 2022-06-29 墙体模板、建筑墙体及建筑墙体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264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0572A (zh) * 2017-11-29 2018-02-27 中国冶集团有限公司 狭小空间内双剪力墙模板装置及模板安拆方法
CN108505645A (zh) * 2018-03-27 2018-09-07 黄河科技学院 Cl复合混凝土剪力墙现场浇筑施工方法
CN212453137U (zh) * 2020-09-08 2021-02-02 山东君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外墙保温连接结构及墙体
CN112459468A (zh) * 2020-11-12 2021-03-09 黄友斌 一种建筑浇筑施工用模板
CN213015381U (zh) * 2020-07-31 2021-04-20 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模板加固支撑机构及剪力墙模板装置
US20210238870A1 (en) * 2018-05-24 2021-08-05 Ratec Maschinenentwicklungs- Und Verwaltungs-Gmbh Formwork core for a formwork system for casting a bell-shaped bod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0572A (zh) * 2017-11-29 2018-02-27 中国冶集团有限公司 狭小空间内双剪力墙模板装置及模板安拆方法
CN108505645A (zh) * 2018-03-27 2018-09-07 黄河科技学院 Cl复合混凝土剪力墙现场浇筑施工方法
US20210238870A1 (en) * 2018-05-24 2021-08-05 Ratec Maschinenentwicklungs- Und Verwaltungs-Gmbh Formwork core for a formwork system for casting a bell-shaped body
CN213015381U (zh) * 2020-07-31 2021-04-20 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模板加固支撑机构及剪力墙模板装置
CN212453137U (zh) * 2020-09-08 2021-02-02 山东君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外墙保温连接结构及墙体
CN112459468A (zh) * 2020-11-12 2021-03-09 黄友斌 一种建筑浇筑施工用模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2645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76340B2 (en) Concrete wall formwork module
EP0341336B1 (de) Schalung
CN115012645B (zh) 墙体模板、建筑墙体及建筑墙体的施工方法
EP1101881A3 (de) Stossfugenelement für Fassadenplatten
CN108867934B (zh) T形墙体连接结构及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JP2572185B2 (ja) 仮枠の前部を制限する建造要素
CN107724583B (zh) 一种空心楼盖及施工工法
CN211523629U (zh) 叠合剪力墙
KR20090006127U (ko) 슬래브의 개구부용 거푸집
CN111827661A (zh) 一种组装式夯土墙肌理施工用软硬一体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EP2347875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efabricated reinforced-mortar panels and slabs
JP3759142B2 (ja) 組立式型枠ユニット
CN220504356U (zh) 一种建筑抹灰层的加强网
JPH05141040A (ja) 建築用のプレキヤストされたコンクリートパネル
EP1947257B1 (de) Abschalungselement
KR200303825Y1 (ko) 마구리벽면용 절첩식 폼패널
CN215106413U (zh) 全预制混凝土楼板u型筋连接节点
CN217352913U (zh) 一种非穿透型保温板连接件
CN114960998B (zh) Pfc保温一体板及其安装方法
CN218952594U (zh) 应用于有筋模板网的连接件、预制复合结构、墙体
CN210249484U (zh) 一种装配式施工窗帘盒
CN213477224U (zh) 一种抗裂混凝土叠合板拼接结构
CN215563811U (zh) 一种双层保温预制墙板拼接墙
CN218990617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装配式叠合板
KR200437915Y1 (ko) 문틀 균열방지용 보강철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