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0839B - 一种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及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及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0839B
CN115010839B CN202210385589.6A CN202210385589A CN115010839B CN 115010839 B CN115010839 B CN 115010839B CN 202210385589 A CN202210385589 A CN 202210385589A CN 115010839 B CN115010839 B CN 1150108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t
tolyl
methyl
butylphenyl
dimethylphen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855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10839A (zh
Inventor
母瀛
李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38558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08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0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0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10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0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16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pha-alkenes, e.g. EP rub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2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catalysts, e.g. selective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烯烃聚合反应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及用途,所述催化剂体系包括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含邻位大取代基酚和甲基铝氧烷或改性甲基铝氧烷,本发明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及用途,可以高活性催化所述乙烯与其它烯烃共聚反应得到高共单体含量、高分子量共聚物,所得聚烯烃树脂材料在包装、医疗器械和耗材、电线电缆、家用电器、汽车、建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及 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烯烃聚合反应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及用途。
背景技术
乙烯与丙烯、1-丁烯、1-己烯、1-辛烯等α-烯烃共聚反应及乙烯、丙烯、乙叉降冰片烯(ENB)三元共聚反应,可以生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二元及三元乙丙胶等聚烯烃树脂。这些聚烯烃树脂材料在包装、医疗器械和耗材、电线电缆、家用电器、汽车、建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是人们生产生活及国家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聚烯烃树脂材料的性能与聚合物的分子量和聚合物中共单体含量直接相关。在聚合物组成和结构相似情况下,其机械强度与聚合物分子量成正比,分子量越高,机械强度越强。这些聚烯烃材料的组成和分子量主要取决于生产过程中所用催化剂及催化剂体系,因此,开发性能优良的催化剂体系至关重要。已知有多种第四副族茂金属配合物可以用于催化乙烯与丙烯、长链α-烯烃以及乙叉降冰片烯共聚生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二元及三元乙丙胶。然而,多数已知的催化剂体系只能生产分子量相对较低的相关聚烯烃材料,这些低分子量聚烯烃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差,应用领域受到极大限制。
我们实验室前几年开发出一系列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见中国发明专利CN104892800B和CN105061493B),此类配合物合成步骤少、原料易得、成本低,在甲基铝氧烷(MAO)或R3Al/Ph3CB(C6F5)4活化下对催化乙烯与1-己烯等α-烯烃共聚显示出高催化活性和高共单体插入能力,然而所得共聚物分子量相对较低,其最高粘均分子量只有18.3万,只能满足少数低端应用的要求,无法满足大多数应用的要求,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及用途,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及用途,此催化剂体系适合用于催化乙烯与丙烯、1-丁烯、1-己烯、1-辛烯等α-烯烃二元共聚反应及乙烯、丙烯、乙叉降冰片烯三元共聚反应,生产高分子量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二元及三元乙丙胶等聚烯烃树脂,此催化剂体系具有催化剂活性高、共单体插入率高、所得聚合物分子量高的特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所述催化剂体系包括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如结构式A或结构式B所示、含邻位大取代基酚如结构式C所示和甲基铝氧烷或改性甲基铝氧烷;
Figure BDA0003593541960000021
其中,
M为钛、锆或铪;
R1、R2、R3和R4独立地分别为氢原子、1-30个碳数的烷基、环烷基、芳基取代烷基、硅烷基取代烷基或碳数大于或等于6的芳基;
R5和R6独立地分别为氢原子、1-30个碳数的烷基、环烷基、芳基取代烷基、硅烷基取代烷基或碳数大于或等于6的芳基;
R7为氢原子、1-30个碳数的烷基、环烷基、芳基取代烷基、硅烷基、碳数大于或等于6的芳基或桥连亚烷基;
X为1-30个碳数的烷基、芳基取代烷基、硅烷基取代烷基、卤素、胺基或烷氧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R1、R2、R3和R4独立地分别为甲基、三氟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2-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2-戊基、3-戊基、异戊基、叔戊基、正己基、2-己基、3-己基、异己基、叔己基、正庚基、2-庚基、3-庚基、4-庚基、异庚基、叔庚基、正辛基及各种异构辛基、正壬基及各种异构壬基、正癸基及各种异构癸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金刚烷基、枯基、二苯甲基、1,1-二苯基乙基、三苯甲基、三(对甲苯基)甲基、苯基、邻甲苯基、对甲苯基、2,4-二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邻乙基苯基、对乙基苯基、2,6-二乙基苯基、3,5-二乙基苯基、2,4,6-三乙基苯基、邻异丙基苯基、对异丙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基、3,5-二异丙基苯基、2,4,6-三异丙基苯基、邻叔丁基苯基、对叔丁基苯基、2,6-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苯基或4-甲基-2,6-二叔丁基苯基;
R5和R6独立地分别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2-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2-戊基、3-戊基、异戊基、叔戊基、正己基、2-己基、3-己基、异己基、叔己基、正庚基、2-庚基、3-庚基、4-庚基、异庚基、叔庚基、正辛基及各种异构辛基、正壬基及各种异构壬基、正癸基及各种异构癸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金刚烷基、枯基、二苯甲基、1,1-二苯基乙基、三苯甲基、三(对甲苯基)甲基、苯基、邻甲苯基、对甲苯基、2,6-二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邻乙基苯基、对乙基苯基、2,6-二乙基苯基、3,5-二乙基苯基、2,4,6-三乙基苯基、邻异丙基苯基、对异丙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基、3,5-二异丙基苯基、2,4,6-三异丙基苯基、邻叔丁基苯基、对叔丁基苯基、2,6-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苯基或4-甲基-2,6-二叔丁基苯基;
R7为氢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2-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2-戊基、3-戊基、异戊基、叔戊基、正己基、2-己基、3-己基、异己基、叔己基、正庚基、2-庚基、3-庚基、4-庚基、异庚基、叔庚基、正辛基及各种异构辛基、正壬基及各种异构壬基、正癸基及各种异构癸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金刚烷基、枯基、二苯甲基、1,1-二苯基乙基、三苯甲基、三(对甲苯基)甲基、苯基、邻甲苯基、对甲苯基、2,6-二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邻乙基苯基、对乙基苯基、2,6-二乙基苯基、3,5-二乙基苯基、2,4,6-三乙基苯基、邻异丙基苯基、对异丙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基、3,5-二异丙基苯基、2,4,6-三异丙基苯基、邻叔丁基苯基、对叔丁基苯基、2,6-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苯基、4-甲基-2,6-二叔丁基苯基、桥连亚甲基或桥连亚异丙基;
X为甲基、苄基、新戊基、三甲基硅基甲基、二甲氨基、二乙氨基、二异丙氨基、双(三甲基硅基)氨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叔丁氧基、氯、溴或碘。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R1、R2、R3和R4独立地分别为甲基、三氟甲基、异丙基、叔丁基、叔戊基、金刚烷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枯基、二苯甲基、1,1-二苯基乙基、三苯甲基、三(对甲苯基)甲基、苯基、邻甲苯基、对甲苯基、2,6-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2,6-二乙基苯基、3,5-二乙基苯基、2,4,6-三乙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基、3,5-二异丙基苯基、2,6-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苯基或4-甲基-2,6-二叔丁基苯基;
R5和R6独立地分别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2-丁基、叔丁基、叔戊基、金刚烷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枯基、二苯甲基、1,1-二苯基乙基、三苯甲基、三(对甲苯基)甲基、苯基、邻甲苯基、对甲苯基、2,6-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2,6-二乙基苯基、3,5-二乙基苯基、2,4,6-三乙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基、3,5-二异丙基苯基、2,6-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苯基或4-甲基-2,6-二叔丁基苯基;
R7为氢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2-丁基、叔丁基、叔戊基、金刚烷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枯基、二苯甲基、1,1-二苯基乙基、三苯甲基、三(对甲苯基)甲基、苯基、邻甲苯基、对甲苯基、2,6-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2,6-二乙基苯基、3,5-二乙基苯基、2,4,6-三乙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基、3,5-二异丙基苯基、2,6-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苯基、4-甲基-2,6-二叔丁基苯基、桥连亚甲基或桥连亚异丙基;
X为甲基、苄基、新戊基、三甲基硅基甲基、氯、溴或碘。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R1、R2、R3和R4独立地分别为叔丁基、叔戊基、金刚烷基、环戊基、环己基、枯基、二苯甲基、1,1-二苯基乙基、三苯甲基、三(对甲苯基)甲基、苯基、对甲苯基、2,6-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或3,5-二叔丁基苯基;
R5和R6独立地分别为异丙基、2-丁基、叔丁基、叔戊基、金刚烷基、环戊基、环己基、枯基、二苯甲基、三苯甲基、苯基、对甲苯基、3,5-二甲基苯基或3,5-二叔丁基苯基;
R7为氢原子、甲基、乙基、异丙基、2-丁基、叔丁基、叔戊基或桥连亚甲基;
X为甲基、苄基、新戊基、三甲基硅基甲基、氯、溴或碘。
一种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的用途,应用于催化乙烯与其它烯烃的共聚反应,制备高分子量聚烯烃树脂,该用途包括如下使用步骤:
(1)向聚合釜中加入溶剂、共单体、催化性能改进剂和助催化剂;
(2)加入主催化剂,在温度和压力共同条件下与乙烯或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反应5-180分钟后,加入适量酸性乙醇溶液终止聚合反应;
(3)聚合物用水和醇清洗、过滤并干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1)和(2)中,所述主催化剂为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助催化剂为甲基铝氧烷或改性甲基铝氧烷,催化性能改进剂为含邻位大取代基酚,用于催化乙烯与α-烯烃二元共聚反应及乙烯、丙烯、乙叉降冰片烯三元共聚反应,制备聚烯烃树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1)和(2)中,所述的助催化剂中铝与主催化剂中金属的摩尔比为5-10000:1,助催化剂中铝与催化性能改进剂酚的摩尔比为100:1-15;乙烯或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压力范围为0-150大气压,聚合反应温度范围为-20-20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催化剂中铝与主催化剂中金属的摩尔比为200-5000:1,助催化剂中铝与催化性能改进剂酚的摩尔比为100:5-13;乙烯或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压力范围为0-100大气压,聚合反应温度范围为0-18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助催化剂中铝与主催化剂中金属的摩尔比为500-3000:1,助催化剂中铝与催化性能改进剂酚的摩尔比为100:7-11;乙烯或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压力范围为0-50大气压,聚合反应温度范围为30-1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催化乙烯与丙烯、1-丁烯、1-己烯、1-辛烯等α-烯烃二元共聚反应及乙烯、丙烯、乙叉降冰片烯三元共聚反应,制备高分子量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二元及三元乙丙胶等聚烯烃树脂的催化剂体系。通过选用适当的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催化性能改进剂和反应条件,该催化剂体系可以高活性催化所述共聚反应得到高共单体含量、高分子量共聚物。所得聚烯烃树脂材料在包装、医疗器械和耗材、电线电缆、家用电器、汽车、建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催化体系中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结构式A或结构式B)参考文献方法合成(ZL 201510245752.9和ZL 201510501660.2),含邻位大取代基酚(结构式C)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或参考文献方法合成。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的多数化学试剂和材料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个别化学试剂按照文献方法合成。实施例中选用的催化剂分子A1~A6和B1~B10的结构列于表1和表2中,实施例中选用的催化性能改进剂分子C1~C12的结构列于表3中。
表1催化剂A1~A6的结构
Figure BDA0003593541960000061
Figure BDA0003593541960000071
表2催化剂B1~B10的结构
序号 B R1 R2 R3 R4 M X
1 B1 枯基 叔丁基 叔丁基 枯基 Ti
2 B2 1,1二苯乙基 叔丁基 叔丁基 1,1二苯乙基 Ti
3 B3 三苯甲基 叔丁基 叔丁基 枯基 Ti
4 B4 三苯甲基 叔丁基 叔丁基 1,1二苯乙基 Ti
5 B5 三苯甲基 叔丁基 叔丁基 苯基 Ti
6 B6 枯基 叔丁基 叔丁基 枯基 Zr
7 B7 1,1二苯乙基 叔丁基 叔丁基 1,1二苯乙基 Zr
8 B8 三苯甲基 叔丁基 叔丁基 枯基 Zr
9 B9 三苯甲基 叔丁基 叔丁基 1,1二苯乙基 Zr
10 B10 三苯甲基 叔丁基 叔丁基 苯基 Zr
表3催化性能改进剂C1~C12的结构
催化性能改进剂 R5 R6 R7
C1 叔丁基 叔丁基 甲基
C2 叔丁基 叔丁基 H
C3 叔丁基 叔丁基 叔丁基
C4 叔丁基 叔丁基 乙基
C5 叔丁基 叔丁基 2-丁基
C6(双酚) 叔丁基 叔丁基 桥连亚甲基
C7 异丙基 异丙基 H
C8 2-丁基 2-丁基 H
C9 叔丁基 甲基 甲基
C10 环己基 环己基 甲基
C11 苯基 苯基 H
C12 3,5-二甲基苯基 3,5-二甲基苯基 H
实施例1:乙烯与1-己烯的共聚
将装有磁力搅拌的聚合釜120℃下真空加热30min,充入1大气压乙烯,向聚合釜中加入含适量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缩写为MAO)或改性甲基铝氧烷(缩写为MMAO)]、催化性能改进剂(C1~C12)和1-己烯的甲苯溶液(50mL),然后加入催化剂(A1~A7,B1~B10)(0.5μmol)的甲苯溶液(10mL),将乙烯压力调到5大气压,在设定温度下反应5min。之后关闭乙烯阀门,放掉釜内乙烯,打开反应釜,将聚合反应用含5%盐酸的乙醇溶液淬灭,搅拌5min后过滤,用水、乙醇洗聚合物数次,6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用高温凝胶色谱(GPC)测定聚合物分子量(g/mol),通过高温碳谱(13C NMR)测定聚合物中共单体含量(mol%)。聚合反应数据列于表4和表5中。
表4催化体系A1/MAO/C1~C12催化乙烯/1-己烯共聚结果
Figure BDA0003593541960000081
Figure BDA0003593541960000091
a催化活性单位为kg Polymer/(mol Cat·h);b助催化剂为MMAO。
表5催化体系A2~A6,B1~B10/MAO/C1催化乙烯与1-己烯的共聚结果a
Figure BDA0003593541960000092
Figure BDA0003593541960000101
a聚合条件:A2~A6,B1~B10/MAO/C1=2000/1/200,1-己烯浓度为1.5M/L,聚合温度为80℃;b活性单位为kg Polymer/(mol M·h)。
实施例2:乙烯与1-辛烯的共聚
将装有磁力搅拌的聚合釜120℃下真空加热30min,充入1大气压乙烯,向聚合釜中加入含MAO(1mmol)、催化性能改进剂C1(100μmol)和1-辛烯(60mmol)的甲苯溶液(50mL),然后加入催化剂(A1~A6,B1~B10)(0.5μmol)的甲苯溶液(10mL),将乙烯压力调到5大气压,在设定温度下反应5min。之后关闭乙烯阀门,放掉釜内乙烯,打开反应釜,将聚合反应用含5%盐酸的乙醇溶液淬灭,搅拌5min后过滤,用水、乙醇洗聚合物数次,6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用高温凝胶色谱(GPC)测定聚合物分子量(g/mol),通过高温碳谱(13C NMR)测定聚合物中1-辛烯含量(mol%)。聚合反应数据列于表6中。
表6催化体系A1~A6,B1~B10/MAO/C1催化乙烯与1-辛烯的共聚结果a
Figure BDA0003593541960000102
Figure BDA0003593541960000111
a聚合条件:Al~A6,B1~B10/MAO/C1=2000/1/200,1-辛烯浓度为1M/L,聚合温度为80℃;c活性单位为kg Polymer/(mol M·h)。
实施例3:乙烯与丙烯的共聚
将装有磁力搅拌的聚合釜120℃下真空加热30min,充入1大气压乙烯或丙烯混合气体,向聚合釜中加入含MAO(1mmol)、催化性能改进剂C1(100μmol)的甲苯溶液(50mL),然后加入催化剂(A1~A6,B1~B10)(0.5μmol)的甲苯溶液(10mL),将乙烯或丙烯混合气体压力调到5大气压,在设定温度下反应5min。之后关闭乙烯或丙烯混合气体阀门,放掉釜内气体,打开反应釜,将聚合反应用含5%盐酸的乙醇溶液淬灭,搅拌5min后过滤,用水、乙醇洗聚合物数次,6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用高温凝胶色谱(GPC)测定聚合物分子量(g/mol),通过高温碳谱(13C NMR)测定聚合物中丙烯含量(mol%)。聚合反应数据列于表7中。
表7催化体系A1~A6,B1~B10/MAO/C1催化乙烯与丙烯的共聚结果a
Figure BDA0003593541960000112
Figure BDA0003593541960000121
a聚合条件:Al~A6,B1~B10/MAO/C1=2000/1/200,乙烯或丙烯=1/2,聚合温度为80℃,b活性单位为kg Polymer/(mol M·h)。
实施例4:乙烯、丙烯和乙叉降冰片烯(ENB)的共聚
将装有磁力搅拌的聚合釜120℃下真空加热30min,充入1大气压乙烯或丙烯混合气体,向聚合釜中加入含MAO(1mmol)、催化性能改进剂C1(100μmol)和乙叉降冰片烯(60mmol)的甲苯溶液(50mL),然后加入催化剂(A1~A6,B1~B10)(0.5μmol)的甲苯溶液(10mL),将乙烯或丙烯混合气体压力调到5大气压,在设定温度下反应5min。之后关闭乙烯或丙烯混合气体阀门,放掉釜内气体,打开反应釜,将聚合反应用含5%盐酸的乙醇溶液淬灭,搅拌5min后过滤,用水、乙醇洗聚合物数次,6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用高温凝胶色谱(GPC)测定聚合物分子量(g/mol),通过高温碳谱(13C NMR)测定聚合物中丙烯和乙叉降冰片烯含量(mol%)。聚合反应数据列于表7中。聚合反应数据列于表8中。
表8乙烯、丙烯和乙叉降冰片烯(ENB)的共聚结果a
Figure BDA0003593541960000122
/>
Figure BDA0003593541960000131
a聚合条件:Al~A6,B1~B10/M/C1=2000/1/200,乙烯或丙烯=1.5:2,聚合温度为80℃;b13C NMR测得;c活性单位为kg Polymer/(mol M·h)。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体系包括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如结构式A或结构式B所示、含邻位大取代基酚如结构式C所示和甲基铝氧烷或改性甲基铝氧烷;
Figure FDA0004226279530000011
其中,
M为钛、锆或铪;
R1、R2、R3和R4独立地分别为氢原子、1-30个碳数的烷基、环烷基、芳基取代烷基、硅烷基取代烷基或碳数大于或等于6的芳基;
R5和R6独立地分别为氢原子、1-30个碳数的烷基、环烷基、芳基取代烷基、硅烷基取代烷基或碳数大于或等于6的芳基;
R7为氢原子、1-30个碳数的烷基、环烷基、芳基取代烷基、硅烷基、碳数大于或等于6的芳基或桥连亚烷基;
X为1-30个碳数的烷基、芳基取代烷基、硅烷基取代烷基、卤素、胺基或烷氧基;
该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用于催化乙烯与α-烯烃二元共聚反应及乙烯、丙烯、乙叉降冰片烯三元共聚反应,制备高分子量聚烯烃树脂,该用途包括如下使用步骤:
(1)向聚合釜中加入溶剂、共单体、催化性能改进剂和助催化剂;
(2)加入主催化剂,在温度和压力共同条件下与乙烯或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反应5-180分钟后,加入适量酸性乙醇溶液终止聚合反应;
(3)聚合物用水和醇清洗、过滤并干燥;
在步骤(1)和(2)中,所述主催化剂为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助催化剂为甲基铝氧烷或改性甲基铝氧烷,催化性能改进剂为含邻位大取代基酚,用于催化乙烯与α-烯烃二元共聚反应及乙烯、丙烯、乙叉降冰片烯三元共聚反应,制备聚烯烃树脂;
在步骤(1)和(2)中,所述的助催化剂中铝与主催化剂中金属的摩尔比为5-10000:1,助催化剂中铝与催化性能改进剂酚的摩尔比为100:1-15;乙烯或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压力范围为0-150大气压,聚合反应温度范围为-20-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R1、R2、R3和R4独立地分别为甲基、三氟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2-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2-戊基、3-戊基、异戊基、叔戊基、正己基、2-己基、3-己基、异己基、叔己基、正庚基、2-庚基、3-庚基、4-庚基、异庚基、叔庚基、正辛基及各种异构辛基、正壬基及各种异构壬基、正癸基及各种异构癸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金刚烷基、枯基、二苯甲基、1,1-二苯基乙基、三苯甲基、三(对甲苯基)甲基、苯基、邻甲苯基、对甲苯基、2,4-二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邻乙基苯基、对乙基苯基、2,6-二乙基苯基、3,5-二乙基苯基、2,4,6-三乙基苯基、邻异丙基苯基、对异丙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基、3,5-二异丙基苯基、2,4,6-三异丙基苯基、邻叔丁基苯基、对叔丁基苯基、2,6-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苯基或4-甲基-2,6-二叔丁基苯基;
R5和R6独立地分别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2-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2-戊基、3-戊基、异戊基、叔戊基、正己基、2-己基、3-己基、异己基、叔己基、正庚基、2-庚基、3-庚基、4-庚基、异庚基、叔庚基、正辛基及各种异构辛基、正壬基及各种异构壬基、正癸基及各种异构癸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金刚烷基、枯基、二苯甲基、1,1-二苯基乙基、三苯甲基、三(对甲苯基)甲基、苯基、邻甲苯基、对甲苯基、2,6-二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邻乙基苯基、对乙基苯基、2,6-二乙基苯基、3,5-二乙基苯基、2,4,6-三乙基苯基、邻异丙基苯基、对异丙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基、3,5-二异丙基苯基、2,4,6-三异丙基苯基、邻叔丁基苯基、对叔丁基苯基、2,6-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苯基或4-甲基-2,6-二叔丁基苯基;
R7为氢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2-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2-戊基、3-戊基、异戊基、叔戊基、正己基、2-己基、3-己基、异己基、叔己基、正庚基、2-庚基、3-庚基、4-庚基、异庚基、叔庚基、正辛基及各种异构辛基、正壬基及各种异构壬基、正癸基及各种异构癸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金刚烷基、枯基、二苯甲基、1,1-二苯基乙基、三苯甲基、三(对甲苯基)甲基、苯基、邻甲苯基、对甲苯基、2,6-二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邻乙基苯基、对乙基苯基、2,6-二乙基苯基、3,5-二乙基苯基、2,4,6-三乙基苯基、邻异丙基苯基、对异丙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基、3,5-二异丙基苯基、2,4,6-三异丙基苯基、邻叔丁基苯基、对叔丁基苯基、2,6-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苯基、4-甲基-2,6-二叔丁基苯基、桥连亚甲基或桥连亚异丙基;
X为甲基、苄基、新戊基、三甲基硅基甲基、二甲氨基、二乙氨基、二异丙氨基、双(三甲基硅基)氨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叔丁氧基、氯、溴或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R1、R2、R3和R4独立地分别为甲基、三氟甲基、异丙基、叔丁基、叔戊基、金刚烷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枯基、二苯甲基、1,1-二苯基乙基、三苯甲基、三(对甲苯基)甲基、苯基、邻甲苯基、对甲苯基、2,6-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2,6-二乙基苯基、3,5-二乙基苯基、2,4,6-三乙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基、3,5-二异丙基苯基、2,6-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苯基或4-甲基-2,6-二叔丁基苯基;
R5和R6独立地分别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2-丁基、叔丁基、叔戊基、金刚烷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枯基、二苯甲基、1,1-二苯基乙基、三苯甲基、三(对甲苯基)甲基、苯基、邻甲苯基、对甲苯基、2,6-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2,6-二乙基苯基、3,5-二乙基苯基、2,4,6-三乙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基、3,5-二异丙基苯基、2,6-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苯基或4-甲基-2,6-二叔丁基苯基;
R7为氢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2-丁基、叔丁基、叔戊基、金刚烷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枯基、二苯甲基、1,1-二苯基乙基、三苯甲基、三(对甲苯基)甲基、苯基、邻甲苯基、对甲苯基、2,6-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2,6-二乙基苯基、3,5-二乙基苯基、2,4,6-三乙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基、3,5-二异丙基苯基、2,6-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苯基、4-甲基-2,6-二叔丁基苯基、桥连亚甲基或桥连亚异丙基;
X为甲基、苄基、新戊基、三甲基硅基甲基、氯、溴或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R1、R2、R3和R4独立地分别为叔丁基、叔戊基、金刚烷基、环戊基、环己基、枯基、二苯甲基、1,1-二苯基乙基、三苯甲基、三(对甲苯基)甲基、苯基、对甲苯基、2,6-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或3,5-二叔丁基苯基;
R5和R6独立地分别为异丙基、2-丁基、叔丁基、叔戊基、金刚烷基、环戊基、环己基、枯基、二苯甲基、三苯甲基、苯基、对甲苯基、3,5-二甲基苯基或3,5-二叔丁基苯基;
R7为氢原子、甲基、乙基、异丙基、2-丁基、叔丁基、叔戊基或桥连亚甲基;
X为甲基、苄基、新戊基、三甲基硅基甲基、氯、溴或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催化剂中铝与主催化剂中金属的摩尔比为200-5000:1,助催化剂中铝与催化性能改进剂酚的摩尔比为100:5-13;乙烯或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压力范围为0-100大气压,聚合反应温度范围为0-1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催化剂中铝与主催化剂中金属的摩尔比为500-3000:1,助催化剂中铝与催化性能改进剂酚的摩尔比为100:7-11;乙烯或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压力范围为0-50大气压,聚合反应温度范围为30-150℃。
CN202210385589.6A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及用途 Active CN1150108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5589.6A CN115010839B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及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5589.6A CN115010839B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及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0839A CN115010839A (zh) 2022-09-06
CN115010839B true CN115010839B (zh) 2023-06-20

Family

ID=83066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5589.6A Active CN115010839B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及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083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2800B (zh) * 2015-05-14 2017-02-01 吉林大学 具有大空阻取代基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及应用
CN105061493B (zh) * 2015-08-17 2018-01-30 吉林大学 一种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及应用
CN108250341B (zh) * 2016-12-28 2020-12-11 北京引发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茂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剂体系及其催化烯烃聚合的方法
CN111187291A (zh) * 2020-02-14 2020-05-22 吉林大学 胺双酚四齿配体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0839A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04118B2 (en) Polyethylene pipe having better melt processibility and high resistance to stress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using metallocene catalyst
KR101050791B1 (ko) 혼성 담지 메탈로센 촉매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혼성 담지 메탈로센 촉매
US5932670A (e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and processes therefor
EP0548805A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AU756665C (e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using an improved bulky ligand metallocene-type catalyst system
KR101154508B1 (ko) 혼성 담지 메탈로센 촉매,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리올레핀의 제조방법
CN103804550B (zh) 一种催化剂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催化剂及其应用以及乙烯聚合的方法
KR19990006927A (ko) 에틸렌 중합방법 및 이질촉매 시스템
US6562973B1 (en) Method for making late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s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US6693154B2 (en)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s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CN111187291A (zh) 胺双酚四齿配体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CN115010839B (zh) 一种含胺双酚四齿配体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及用途
CN114716585B (zh) 一种含芳氧基侧臂单茂第四副族金属配合物的催化剂体系及用途
EP1237954B1 (en) Active, heterogeneous supported bi- or tri-dentate olefin polymerisation catalyst
US6150295A (e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and processes therefor
CN114380928B (zh) 一种单、双苯硫亚胺钒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260368B (zh) 一种乙烯-内烯烃-二烯烃共聚物的聚合方法及其所得共聚物
WO2022227924A1 (zh) 支化烯烃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64049B (zh) 过渡金属化合物及包含其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
WO1999015569A1 (e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and processes therefor
CN106632780A (zh) 一种烷氧基硅烷‑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17865847A (zh) 含苯偶酰胺基的配体化合物、金属配合物、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应用
Mroofi et al. Homo-and co-polymerization of polar and non-polar olefinic monomers using bicenter cobalt-diimine catalysts
KR101719042B1 (ko) 폴리올레핀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한 폴리올레핀
CN114195918A (zh) 一种含双阴离子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及其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