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0357A - 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0357A
CN115010357A CN202210941424.2A CN202210941424A CN115010357A CN 115010357 A CN115010357 A CN 115010357A CN 202210941424 A CN202210941424 A CN 202210941424A CN 115010357 A CN115010357 A CN 115010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ing
water
heating body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14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10357B (zh
Inventor
郑国民
李亚斌
武敏智
张丽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ing Sanzheng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ding Sanzheng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ding Sanzheng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ding Sanzheng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4142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03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0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0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10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03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2/00Thermal after-treatment of glass produc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3B19/00, C03B25/00 - C03B31/00 or C03B37/00, e.g. crystallisation, eliminating gas inclusions or other impurities; Hot-pressing vitrified, non-porous, shaped glass products
    • C03B32/02Thermal crystallisation, e.g. for crystallising glass bodies into glass-ceramic art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包括上箱体组件和下箱体组件,上箱体组件设置于下箱体组件的正上方,还包括两个电动推杆,两个电动推杆对称分布在上箱体组件和下箱体组件的组合结构两侧;上箱体组件包括上箱壳和上加热器系统。本发明通过两个感应器分别对两个加热体加热,并配合导磁体分布调整电磁感应加热机构的磁通量,改善加热区域磁场分布,增强局部加热效果或进行电磁场屏蔽,提高加热部位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减小了热传导过程的热阻,使微晶玻璃升温及降温速度快,满足微晶玻璃对温度变化率的要求;本发明升温与降温过程温度变化率可控,满足工件复杂工艺温度曲线的要求,换热机构换热效率高,使用的冷却介质安全,冷却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
背景技术
目前微晶玻璃板加热炉采用电阻加热炉,将微晶玻璃板放置在电阻丝加热的保温隔热箱体中,通过电阻丝加热箱体内空气温度,通过空气热传导,将空气温度传递给微晶玻璃板,使微晶玻璃板达到工艺要求温度。微晶玻璃板热处理工艺要求温度高(1000℃),温度变化率大。
在对微晶玻璃板加热生产过程中发现,微晶玻璃热处理过程中,要求温度变化过程可控,即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保温过程能够按照预期的升温及降温工艺曲线进行控制。同时要求加热炉适应不同工件厚度规格要求。电阻炉加热工件温升速度较慢,同样,降温也是自然冷却,降温速度也很慢。并且电阻炉的功率密度低,加热电阻丝在高温环境中运行容易损坏,电阻炉工作可靠性低,不能满足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工艺要求。
因此,发明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包括上箱体组件和下箱体组件,且上箱体组件设置于下箱体组件的正上方,还包括两个电动推杆,且两个电动推杆对称分布在上箱体组件和下箱体组件的组合结构两侧;
所述上箱体组件包括上箱壳和上加热器系统,且所述上加热器系统固定在上箱壳底部内侧,上加热器系统与上箱壳之间安装有保温隔热板;
所述下箱体组件包括下箱壳和升降平台组件,且升降平台组件安装于下箱壳顶部内侧,升降平台组件与下箱壳之间设有保温隔热板;
所述升降平台组件包括组合模具、下加热器系统和升降机构,下加热器系统固定在升降平台组件上,且下加热器系统位于组合模具底部,升降机构设置于升降平台组件与下箱壳之间,用于调节组合模具的工作高度;
所述上箱壳与下箱壳一侧通过铰链铰接,电动推杆两端分别与上箱壳和下箱壳活动连接,所述上箱壳、下箱壳和升降平台组件上均设有水路通口和气路通口,且水路通口和气路通口内分别通过输水管和输气管,用于上加热器系统和下加热器系统内的热量交换和散热。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加热器系统包括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和上加热组件,上加热组件设置于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底部;
所述下加热器系统包括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和下加热组件,下加热组件设置于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顶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和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均由铜管盘绕制成,且铜管的截面形状设置为矩形;
所述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和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的外侧边缘设置为密绕双层结构,且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和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的中心设置为密绕单层结构,且相邻两个铜管间的距离由内至外按照密-疏-密设置,铜管采用非均匀平面绕制技术,使加热组件温升快速均匀。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体A、导热管、隔热环和热量交换器,所述加热体A的两侧均设有热量交换器,且加热体A内部设有多个平行分布的导热沟槽,多个导热沟槽的两侧端部分别通过多个导热管连通热量交换器,所述隔热环套设在导热管外部;
所述下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体B、导热管、隔热管和热量交换器,所述加热体B的底部两侧均设有热量交换器,且加热体B内部设有多个平行分布的导热沟槽,多个导热沟槽的两侧端部分别通过多个导热管连通热量交换器,所述隔热管设在加热体B与导热管的连接处;
所述导热管上设有调节阀,用于控制水雾混合气体的流量及空气与水雾混合浓度的比例。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和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的外部均安装有电路板,且电路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的电路上连接有功率调节器;
电路板与铜管两端连接形成加热线圈,加热线圈与加热体A或加热体B组合后通入变频电流构成电磁感应加热机构;
所述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和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的四角处均安装有导磁体。
当把导磁体放置于感应线圈匝数周围的磁通回路中时,磁路中的总磁阻将下降;对于同一个线圈电流,磁通量将更高,能量更加集中在被加热工件.上的相应位置处,从而减小感应线圈所需电流;通过控制磁通流量的走向,改善加热区域磁场分布,增强局部加热效果或进行电磁场屏蔽,提高加热部位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加热体A和加热体B的加热区域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连接端设有单片机,且单片机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有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所述单片机的连接端设有显示屏和计时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与A/D转换器电性连接,D/A转换器与功率调节器电性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测信号发送至单片机,并由A/D转换器转换为数据信号用以至单片机分析处理,单片机将温度数据传输至显示屏显示,并计算温度变化所需时间,根据加工需要控制功率调节器调节通电量。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组合模具与加热体B固定连接;
所述加热体A和加热体B均由耐热钢制成;
所述上加热器系统上的保温隔热板与加热体A之间设有耐火板,下加热器系统上的保温隔热板与加热体B之间设有耐火板。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热量交换器内部设有两个独立的腔室,其中一个腔室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另一个腔室底部设置有水雾混合气通口,连通水雾混合气通口的腔室与导热管连通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加热器系统和下加热器系统通过水路和气路实现热量交换和散热的工作方式具体如下:
在上箱体组件的气路中通入水雾混合气体,水雾混合气体从其中一个热量交换器上的水雾混合气通口进入一个腔室,并经导热管到达加热体A中间的导热沟槽,与加热体A进行热量交换,将加热体A的热量带走,高温气体再流经导热管至另一侧的热量交换器内,得到低温气体,从其上水雾混合气通口排放在合适的容器内,过程中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以及两者之间的空腔内通过进行换热;
同样的,在下箱体组件的气路中通入水雾混合气体,水雾混合气体从其中一个热量交换器上的水雾混合气通口进入一个腔室,并经导热管到达加热体B中间的导热沟槽,与加热体B进行热量交换,将加热体B的热量带走,高温气体再流经导热管至另一侧的热量交换器内,得到低温气体,从其上水雾混合气通口排放在合适的容器内,过程中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以及两者之间的空腔内通过进行换热;
通过调节阀控制加热体的降温速度,控制微晶玻璃的温度变化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下箱壳与升降平台组件滑动连接,且下箱壳底部与升降平台组件之间可拆卸安装有限位杆套结构,所述升降平台组件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竖直分布的齿条;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杆,且驱动杆贯穿下箱壳且与驱动杆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外侧端部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驱动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且齿轮与齿条啮合设置,所述下箱壳顶部两侧均螺纹贯穿有限位螺杆,且下箱壳与升降平台组件之间通过限位螺杆限位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使用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和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对两个加热体加热,并配合导磁体分布调整电磁感应加热机构的磁通量,改善加热区域磁场分布,增强局部加热效果或进行电磁场屏蔽,提高加热部位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减小了热传导过程的热阻,使微晶玻璃升温及降温速度快,满足微晶玻璃对温度变化率的要求,加热体中间设有导热沟槽,并配合循环换热组件,使升温与降温过程温度变化率可控,满足工件复杂工艺温度曲线的要求,使用水雾混合气体对高温加热体进行冷却,冷却介质安全,冷却效果好;通过使用电动推杆控制上箱体组件和下箱体组件的开合,并加入需要加工的微晶玻璃板工件,控制过程简单可靠,方便进行自动化控制,且施工速度快,采用升降平台式组合模具,在安装微晶玻璃板工件后通过升降机构调节升降平台组件的高度,使组合模具与上加热体充分接触,实现多品种规格的微晶玻璃快速均匀加热,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下箱体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升降平台组件与上箱壳安装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升降平台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下加热组件以及换热循环系统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图6中立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图7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上箱体组件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上加热组件以及换热循环系统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图10中立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图11中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电路板和导磁体的连接结构立体图;
图14为本发明图13中立体结构的仰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图13中立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图13中立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17为本发明温控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上箱体组件-1;上箱壳-101;下箱体组件-2;下箱壳-201;电动推杆-3;上加热器系统-4;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401;上加热组件-402;加热体A -4021;导热沟槽-4022;升降平台组件-5;组合模具-501;升降机构-502;齿条-5021;驱动杆-5022;手轮-5023;齿轮-5024;限位螺杆-5025;下加热器系统-6;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601;下加热组件-602;加热体B-6021;导热管-7;热量交换器-8;冷却液入口-801;冷却液出口-802;水雾混合气通口-803;隔热环-9;隔热管-10;调节阀-11;电路板-12;功率调节器-13;温度传感器-14;单片机-15;显示屏-16;计时器-17;保温隔热板-18;耐火板-19;限位杆套结构-20;水路通口-21;气路通口-22;23-导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16所示的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包括上箱体组件1和下箱体组件2,上箱体组件1设置于下箱体组件2的正上方,还包括两个电动推杆3,两个电动推杆3对称分布在上箱体组件1和下箱体组件2的组合结构两侧,用于与启动开关配合实现电动控制加热炉盖体打开和关闭;
上箱体组件1包括上箱壳101和上加热器系统4,上加热器系统4固定在上箱壳101底部内侧,上加热器系统4与上箱壳101之间安装有保温隔热板18,保温隔热板18由玻璃棉材料制成,用于减少热量散失,起到蓄热保温效果;
下箱体组件2包括下箱壳201和升降平台组件5,升降平台组件5安装于下箱壳201顶部内侧,升降平台组件5与下箱壳201之间设有保温隔热板18,保温隔热板18同上箱体组件1内部的作用相同;
升降平台组件5包括组合模具501、下加热器系统6和升降机构502,下加热器系统6固定在升降平台组件5上,下加热器系统6位于组合模具501底部,升降机构502设置于升降平台组件5与下箱壳201之间,用于调节组合模具501的工作高度,从而实现组合模具501与上箱体组件1底部的充分接触;
上箱壳101与下箱壳201一侧通过铰链铰接,电动推杆3两端分别与上箱壳101和下箱壳201活动连接,上箱壳101、下箱壳201和升降平台组件5上均设有水路通口21和气路通口22,水路通口21和气路通口22内分别通过输水管和输气管,用于上加热器系统4和下加热器系统6内的热量交换和散热。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加热器系统4包括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401和上加热组件402,上加热组件402设置于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401底部;
下加热器系统6包括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601和下加热组件602,下加热组件602设置于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601顶部;
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601和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401结构相同,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601和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401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401和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601均由铜管盘绕制成,铜管的截面形状设置为矩形;
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401和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601的外侧边缘设置为密绕双层结构,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401和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601的中心设置为密绕单层结构,相邻两个铜管间的距离由内至外按照密-疏-密设置,铜管采用非均匀平面绕制技术,使加热组件温升快速均匀。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加热组件402包括加热体A4021、导热管7、隔热环9和热量交换器8,加热体A4021的两侧均设有热量交换器8,加热体A4021内部设有多个平行分布的导热沟槽4022,多个导热沟槽4022的两侧端部分别通过多个导热管7连通热量交换器8,隔热环9套设在导热管7外部;
下加热组件602包括加热体B6021、导热管7、隔热管10和热量交换器8,加热体B6021的底部两侧均设有热量交换器8,加热体B6021内部设有多个平行分布的导热沟槽4022,多个导热沟槽4022的两侧端部分别通过多个导热管7连通热量交换器8,隔热管10设在加热体B6021与导热管7的连接处;
上加热组件402上的导热管7与下加热组件602上的导热管7之间的区别在于:
上加热组件402上的导热管7截面形状设置为匚形,其为直通管;
下加热组件602上的导热管7设置为Z字形,Z字形导热管7上设有回绕环,防止逆流:
导热管7上设有调节阀11,用于控制水雾混合气体的流量及空气与水雾混合浓度的比例。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401和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601的外部均安装有电路板12,电路板1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电路板12的电路上连接有功率调节器13;
电路板12与铜管两端连接形成加热线圈,加热线圈与加热体A4021或加热体B6021组合后通入变频电流构成电磁感应加热机构;
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401和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601的四角处均安装有导磁体23;
当把导磁体23放置于感应线圈匝数周围的磁通回路中时,磁路中的总磁阻将下降;对于同一个线圈电流,磁通量将更高,能量更加集中在被加热工件上的相应位置处,从而减小感应线圈所需电流;通过控制磁通流量的走向,改善加热区域磁场分布,增强局部加热效果或进行电磁场屏蔽,提高加热部位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如图17所示,加热体A4021和加热体B6021的加热区域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4,温度传感器14的连接端设有单片机15,单片机15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有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单片机15的连接端设有显示屏16和计时器17;
温度传感器14与A/D转换器电性连接,D/A转换器与功率调节器13电性连接;
温度传感器14的感测信号发送至单片机15,并由A/D转换器转换为数据信号用以至单片机15分析处理,单片机15将温度数据传输至显示屏16显示,并计算温度变化所需时间,根据加工需要控制功率调节器13调节通电量;
本方案中所使用的功率调节器13、温度传感器14、单片机15、显示屏16和计时器17等电气部件均采购现有产品,各个电气部件的连接工作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连接方式。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组合模具501与加热体B6021固定连接;
加热体A4021和加热体B6021均由耐热钢制成,加热体A4021和加热体B6021内部的导热沟槽4022外壁均无缝设置;
上加热器系统4上的保温隔热板18与加热体A4021之间设有耐火板19,下加热器系统6上的保温隔热板18与加热体B6021之间设有耐火板19。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热量交换器8内部设有两个独立的腔室,其中一个腔室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却液入口801和冷却液出口802,另一个腔室底部设置有水雾混合气通口803,连通水雾混合气通口803的腔室与导热管7连通设置,两个独立的腔室之间通过隔板隔断,隔板设置为铜质薄片结构,便于两侧腔室进行换热。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加热器系统4和下加热器系统6通过水路和气路实现热量交换和散热的工作方式具体如下:
在上箱体组件1的气路中通入水雾混合气体,水雾混合气体从其中一个热量交换器8上的水雾混合气通口803进入一个腔室,并经导热管7到达加热体A4021中间的导热沟槽4022,与加热体A4021进行热量交换,将加热体A4021的热量带走,高温气体再流经导热管7至另一侧的热量交换器8内,得到低温气体,从其上水雾混合气通口803排放在合适的容器内,过程中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801和冷却液出口802以及两者之间的空腔内通过进行换热;
同样的,在下箱体组件2的气路中通入水雾混合气体,水雾混合气体从其中一个热量交换器8上的水雾混合气通口803进入一个腔室,并经导热管7到达加热体B6021中间的导热沟槽4022,与加热体B6021进行热量交换,将加热体B6021的热量带走,高温气体再流经导热管7至另一侧的热量交换器8内,得到低温气体,从其上水雾混合气通口803排放在合适的容器内,过程中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801和冷却液出口802以及两者之间的空腔内通过进行换热;
通过调节阀11控制加热体的降温速度,控制微晶玻璃的温度变化率。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下箱壳201与升降平台组件5滑动连接,下箱壳201底部与升降平台组件5之间可拆卸安装有限位杆套结构20,升降平台组件5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竖直分布的齿条5021;
升降机构502包括驱动杆5022,驱动杆5022贯穿下箱壳201与驱动杆5022转动连接,驱动杆5022的外侧端部固定连接有手轮5023、驱动杆502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5024,齿轮5024与齿条5021啮合设置,下箱壳201顶部两侧均螺纹贯穿有限位螺杆5025,下箱壳201与升降平台组件5之间通过限位螺杆5025限位固定;
上述升降机构502的限定结构仅作为一种实施例,使用其他能够使升降平台组件5提升的特征结构亦可;上述升降机构502提供的在使用时,旋转手轮5023使驱动杆5022转动,带动齿轮5024啮合齿条5021使升降平台组件5提升,确定好位置后旋转限位螺杆5025限位固定。
在使用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加热微晶玻璃板时,首先将微晶玻璃板放置在组合模具501内部,通过控制电动推杆3输出端收缩将上箱体组件1与下箱体组件2闭合,顺时针转动手轮5023,使组合模具501与上加热体4021充分接触,在下箱体组件2水路中通入冷却水,将高频电流分别通入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401和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601,上加热体4021与下加热体6021在感应器产生的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涡流使自身温度升高,再将温度传递给微晶玻璃板,使微晶玻璃板达到工艺温度要求,通过控制流入感应器输入端电流的大小,控制加热体温升速度,从而控制微晶玻璃的温升变化率;由于水冷感应器功率密度大,能够满足微晶玻璃升温所需功率要求,因此微晶玻璃的温升变化率可灵活控制。
本发明研发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实现高功率密度的加热体及有效降温的方法,提供了工件高温(1000℃)热处理过程中温度控制的有效途径。
使用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对微晶玻璃板进行加工测试,选择玻璃板规格:长×宽×高=500mm×500mm×20mm,采用的电源额定功率为200kW,频率为15kHz的IGBT中频感应电源,额定直流电压500V,额定直流电流400A,功率调节范围:10%-100%;
将上述规格的微晶玻璃板工件从25 ℃加温上升至1000 ℃ ,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升温过程数据如下表所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将上述规格的微晶玻璃板工件从1000 ℃降温至35 ℃ ,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升温过程数据如下表所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具有相同有效空间的电阻加热炉功率约35kW以下,将同样规格的玻璃板放入电阻炉中加热到1000℃,大约需要240分钟以上;同样自然冷却到35℃,大约需要300分钟以上。
由此看出,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具有明显的优势。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使用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401和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601对两个加热体加热,功率密度高,功率变化率大,能满足加热工件对温度变化的要求;加热体通过热传导对微晶玻璃加热,减小了热传导过程的热阻,使微晶玻璃升温及降温速度快,满足微晶玻璃对温度变化率的要求;采用升降平台式组合模具,实现多品种规格的微晶玻璃快速均匀加热,适用性强;采用带热量交换器8的中间具有导热沟槽4022的温度可控型高温加热体,使升温与降温过程温度变化率可控,满足了工件复杂工艺温度曲线的要求;使用水冷多层平面感应器,磁场分布可通过感应器线圈空间结构及导磁体23分布调整,能量传输效率高,升温速度快,加热体温度分布均匀;使用电动推杆3进行开合控制,开合速度快,控制过程简单可靠,方便进行自动化控制;使用水雾混合气体对高温加热体进行冷却,冷却介质安全,冷却效果好。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包括上箱体组件(1)和下箱体组件(2),且上箱体组件(1)设置于下箱体组件(2)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电动推杆(3),且两个电动推杆(3)对称分布在上箱体组件(1)和下箱体组件(2)的组合结构两侧;
所述上箱体组件(1)包括上箱壳(101)和上加热器系统(4),所述上加热器系统(4)固定在上箱壳(101)底部内侧,且上加热器系统(4)与上箱壳(101)之间安装有保温隔热板(18);
所述下箱体组件(2)包括下箱壳(201)和升降平台组件(5),所述升降平台组件(5)安装于下箱壳(201)顶部内侧,且升降平台组件(5)与下箱壳(201)之间设有保温隔热板(18);
所述升降平台组件(5)包括组合模具(501)、下加热器系统(6)和升降机构(502),下加热器系统(6)固定在升降平台组件(5)上,且下加热器系统(6)位于组合模具(501)底部,升降机构(502)设置于升降平台组件(5)与下箱壳(201)之间,用于调节组合模具(501)的工作高度;
所述上箱壳(101)与下箱壳(201)一侧通过铰链铰接,电动推杆(3)两端分别与上箱壳(101)和下箱壳(201)活动连接,所述上箱壳(101)、下箱壳(201)和升降平台组件(5)上均设有水路通口(21)和气路通口(22),且水路通口(21)和气路通口(22)内分别通过输水管和输气管,用于上加热器系统(4)和下加热器系统(6)内的热量交换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热器系统(4)包括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401)和上加热组件(402),上加热组件(402)设置于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401)底部;
所述下加热器系统(6)包括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601)和下加热组件(602),下加热组件(602)设置于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601)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401)和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601)均由铜管盘绕制成,且铜管的截面形状设置为矩形;
所述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401)和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601)的外侧边缘设置为密绕双层结构,且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401)和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601)的中心设置为密绕单层结构,且相邻两个铜管间的距离由内至外按照密-疏-密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热组件(402)包括加热体A(4021)、导热管(7)、隔热环(9)和热量交换器(8),所述加热体A(4021)的两侧均设有热量交换器(8),且加热体A(4021)内部设有多个平行分布的导热沟槽(4022),多个导热沟槽(4022)的两侧端部分别通过多个导热管(7)连通热量交换器(8),所述隔热环(9)套设在导热管(7)外部;
所述下加热组件(602)包括加热体B(6021)、导热管(7)、隔热管(10)和热量交换器(8),所述加热体B(6021)的底部两侧均设有热量交换器(8),且加热体B(6021)内部设有多个平行分布的导热沟槽(4022),多个导热沟槽(4022)的两侧端部分别通过多个导热管(7)连通热量交换器(8),所述隔热管(10)设在加热体B(6021)与导热管(7)的连接处;
所述导热管(7)上设有调节阀(11),用于控制水雾混合气体的流量及空气与水雾混合浓度的比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401)和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601)的外部均安装有电路板(12),且电路板(1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12)的电路上连接有功率调节器(13);
电路板(12)与铜管两端连接形成加热线圈,加热线圈与加热体A(4021)或加热体B(6021)组合后通入变频电流构成电磁感应加热机构;
所述水冷上多层平面感应器(401)和水冷下多层平面感应器(601)的四角处均安装有导磁体(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加热体A(4021)和加热体B(6021)的加热区域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4),所述温度传感器(14)的连接端设有单片机(15),且单片机(15)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有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所述单片机(15)的连接端设有显示屏(16)和计时器(17);
所述温度传感器(14)与A/D转换器电性连接,D/A转换器与功率调节器(13)电性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14)的感测信号发送至单片机(15),并由A/D转换器转换为数据信号用以至单片机(15)分析处理,单片机(15)将温度数据传输至显示屏(16)显示,并计算温度变化所需时间,根据加工需要控制功率调节器(13)调节通电量。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模具(501)与加热体B(6021)固定连接;
所述加热体A(4021)和加热体B(6021)均由耐热钢制成;
所述上加热器系统(4)上的保温隔热板(18)与加热体A(4021)之间设有耐火板(19),下加热器系统(6)上的保温隔热板(18)与加热体B(6021)之间设有耐火板(19)。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量交换器(8)内部设有两个独立的腔室,其中一个腔室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却液入口(801)和冷却液出口(802),另一个腔室底部设置有水雾混合气通口(803),连通水雾混合气通口(803)的腔室与导热管(7)连通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热器系统(4)和下加热器系统(6)通过水路和气路实现热量交换和散热的工作方式具体如下:
在上箱体组件(1)的气路中通入水雾混合气体,水雾混合气体从其中一个热量交换器(8)上的水雾混合气通口(803)进入一个腔室,并经导热管(7)到达加热体A(4021)中间的导热沟槽(4022),与加热体A(4021)进行热量交换,将加热体A(4021)的热量带走,高温气体再流经导热管(7)至另一侧的热量交换器(8)内,得到低温气体,从其上水雾混合气通口(803)排放在合适的容器内,过程中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801)和冷却液出口(802)以及两者之间的空腔内通过进行换热;
同样的,在下箱体组件(2)的气路中通入水雾混合气体,水雾混合气体从其中一个热量交换器(8)上的水雾混合气通口(803)进入一个腔室,并经导热管(7)到达加热体B(6021)中间的导热沟槽(4022),与加热体B(6021)进行热量交换,将加热体B(6021)的热量带走,高温气体再流经导热管(7)至另一侧的热量交换器(8)内,得到低温气体,从其上水雾混合气通口(803)排放在合适的容器内,过程中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801)和冷却液出口(802)以及两者之间的空腔内通过进行换热;
通过调节阀(11)控制加热体的降温速度,控制微晶玻璃的温度变化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壳(201)与升降平台组件(5)滑动连接,且下箱壳(201)底部与升降平台组件(5)之间可拆卸安装有限位杆套结构(20),所述升降平台组件(5)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竖直分布的齿条(5021);
所述升降机构(502)包括驱动杆(5022),且驱动杆(5022)贯穿下箱壳(201)且与驱动杆(5022)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5022)的外侧端部固定连接有手轮(5023)、所述驱动杆(502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5024),且齿轮(5024)与齿条(5021)啮合设置,所述下箱壳(201)顶部两侧均螺纹贯穿有限位螺杆(5025),且下箱壳(201)与升降平台组件(5)之间通过限位螺杆(5025)限位固定。
CN202210941424.2A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 Active CN1150103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1424.2A CN115010357B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1424.2A CN115010357B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0357A true CN115010357A (zh) 2022-09-06
CN115010357B CN115010357B (zh) 2022-10-21

Family

ID=83066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1424.2A Active CN115010357B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035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96680A (ja) * 2007-10-18 2009-05-0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ガラス物品の加熱方法及び誘導炉
CN101905948A (zh) * 2010-08-06 2010-12-08 杭州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体外循环装置的辐射加热炉
CN207109043U (zh) * 2017-09-06 2018-03-16 武汉蓝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气氛炉的电磁感应加热系统
CN108395082A (zh) * 2018-03-29 2018-08-14 衣修星 钢化玻璃流水生产装置
CN209508005U (zh) * 2019-02-25 2019-10-18 王永辉 一种电磁感应式玻璃钢化炉
CN210560059U (zh) * 2019-09-20 2020-05-19 连云港奥通石英晶体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式加热石英玻璃连熔炉
CN211946788U (zh) * 2019-12-12 2020-11-17 深圳市赢合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加热的曲面玻璃热弯装置
CN114735938A (zh) * 2022-04-29 2022-07-12 武汉理工大学 用电磁感应炉制备微晶玻璃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96680A (ja) * 2007-10-18 2009-05-0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ガラス物品の加熱方法及び誘導炉
CN101905948A (zh) * 2010-08-06 2010-12-08 杭州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体外循环装置的辐射加热炉
CN207109043U (zh) * 2017-09-06 2018-03-16 武汉蓝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气氛炉的电磁感应加热系统
CN108395082A (zh) * 2018-03-29 2018-08-14 衣修星 钢化玻璃流水生产装置
CN209508005U (zh) * 2019-02-25 2019-10-18 王永辉 一种电磁感应式玻璃钢化炉
CN210560059U (zh) * 2019-09-20 2020-05-19 连云港奥通石英晶体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式加热石英玻璃连熔炉
CN211946788U (zh) * 2019-12-12 2020-11-17 深圳市赢合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加热的曲面玻璃热弯装置
CN114735938A (zh) * 2022-04-29 2022-07-12 武汉理工大学 用电磁感应炉制备微晶玻璃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0357B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1643B (zh) 一种磁场热处理炉
CN115010357B (zh) 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
CN203489674U (zh) 节能型箱式纤维电阻炉
CN108774674B (zh) 一种磁场热处理炉
CN107326152B (zh) 一种性能稳定的磁场热处理炉
CN108050772A (zh) 一种电磁烘干室
CN102032784A (zh) 多功能微波烧结试验炉
CN110425873B (zh) 一种定量保温铝液熔化炉
CN208378947U (zh) 磁场热处理炉
CN208273288U (zh) 一种加热绑扎杆的中频感应加热炉
CN215912240U (zh) 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
CN214223726U (zh) 一种温度可控的大容量电阻炉箱
CN206056258U (zh) 一种新型电磁熔解炉
CN205062140U (zh) 一种钢丝热处理冷却装置
CN212179576U (zh) 一种电炉
KR101510524B1 (ko) 도금액 온도제어장치
CN103591793A (zh) 一种真空烧结炉
CN206736302U (zh) 一种侧风循环内热式隧道纯氮保护退火炉
CN110372189B (zh) 一种全自动物联网智能化学钢化炉
CN207729917U (zh) 一种电磁烘干室
CN206377993U (zh) 一种退热用箱式电阻炉
CN105063301A (zh) 铝合金板带立式连续加热淬火生产设备
CN219972418U (zh) 一种设有可调节冷风进口的退火、时效炉
CN213126904U (zh) 一种窑尾空水冷系统
CN215481062U (zh) 一种低能耗退火加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