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12240U - 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12240U
CN215912240U CN202121462089.5U CN202121462089U CN215912240U CN 215912240 U CN215912240 U CN 215912240U CN 202121462089 U CN202121462089 U CN 202121462089U CN 215912240 U CN215912240 U CN 215912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temperature control
plate
guide plat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620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xu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iuxu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iuxu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iuxu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620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12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12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122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包括面板加热座、液冷循环机构和加热机构;面板加热座包括温控导板以及固定安装于温控导板下方的设备座箱;液冷循环机构包括制冷集散管和制冷片,制冷集散管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制冷片位于空腔的内部;加热机构包括导热板和涡流线圈,导热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若干加热翅片,涡流线圈呈螺旋状套接于导热板和加热翅片的外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整体式热传导加热结构,利用整体式导热板结构对温控导板和加热板进行全面热传导加热,温控导板和加热板全面受热从而提高加热的均衡性,且采用电涡流加热的方式,使加热源与加热板互不接触,进一步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提高该加热面板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
背景技术
对于大量的各种炉子,例如对于退火炉,以及对于烤箱马弗炉,同时也对于炊事电炉,这样的面板加热元件为人所熟知。在真空装置中也使用面板加热元件,例如用于加热要涂层的基底。它们基本包括面板元件,在该面板元件上设置加热装置,例如加热电阻器或加热导体。为了获得可能的最高能量密度,即在每单位表面面积上可能的最高的加热能量,加热装置以弯曲或螺旋形状布置在面板元件上。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加热装置的二维布置以及由于电操作参数导致的加热导体之间的最小距离限制了能量密度,通过布置加热螺旋管,其中加热螺旋管的加热装置是螺旋形状并集中于加热面板某一区域,在加热螺旋管的近端和远端形成明显的温度分层区域,导致面板表面温度不均,难以进行协调控制,从而无法适用于精密仪器及生物检测领域,且加热螺旋管结构与面板一体化,导致散热效果低下,无法进行快速降温处理,导致控温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包括:面板加热座、液冷循环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面板加热座包括温控导板以及固定安装于温控导板下方的设备座箱,所述温控导板的顶面设有加热板,所述温控导板和加热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液冷循环机构包括制冷集散管和制冷片,所述制冷集散管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制冷片位于所述空腔的内部,所述温控导板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液冷通管并均匀分布,所述制冷集散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与液冷通管相连通的液冷支管,所述制冷集散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循环液管;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导热板和涡流线圈,所述导热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若干加热翅片,所述涡流线圈呈螺旋状套接于导热板和加热翅片的外侧,所述涡流线圈的数量为两组并沿导热板的中线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温控导板为金属或复合陶瓷材质构件,所述加热板的顶面为平滑光面结构且喷涂有特氟龙涂层,所述导热板为金属铜材质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金属件温控导板和导热板提高热传导效率,从而加快升温。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温控导板的底面与导热板的顶面固定连接,且温控导板的底面与导热板的顶面涂抹有导热硅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涂抹导热硅脂,提高温控导板与导热板之间的热传导效能,从而提高升温降温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温控导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且所述支撑座为空心结构,所述支撑的顶端与液冷通管相连通,所述支撑座的侧面与液冷支管的端部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支撑座进行水液集中重新分配,从而使得各个液冷通管内部水液流量大小相同,提高降温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热板和液冷支管的外侧设有保温层,所述制冷片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制冷集散管外侧的压缩制冷机构,所述压缩制冷机构用于对制冷片进行降温,所述液冷循环机构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于面板加热座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制冷片对进入制冷集散管内部水液进行降温作用,利用低温水液提高降温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热板呈几字行结构,且导热板的两侧侧板与环流孔的大小结构相同,所述导热板的两侧与加热翅片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加热翅片并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若干密集的环流孔提高导热板的温度均衡性,避免局部受热。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温控导板的顶面嵌入安装有位于加热板下方的温度传感器,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或单片机结构;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出液端与循环液管的端口相连通,且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涡流线圈和制冷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温度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从而自动控制温度,进行自动调节。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整体式热传导加热结构,利用整体式导热板结构对温控导板和加热板进行全面热传导加热,温控导板和加热板全面受热从而提高加热的均衡性,且采用电涡流加热的方式,使加热源与加热板互不接触,进一步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提高该加热面板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液冷循环结构,利用循环液流在制冷集散管和温控导板内部的流动,经制冷片的制冷降温后,流动进入温控导板内部对温控导板进行快速降温,并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吸收加热板热冷,降温反应迅速,有效提高该加热面板温控的灵敏度,适用于各种加热控温场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设备座箱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温控导板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液冷循环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面板加热座;110、温控导板;120、设备座箱;130、加热板;140、液冷通管;
200、液冷循环机构;210、制冷集散管;220、循环液管;230、液冷支管;240、制冷片;
300、加热机构;310、导热板;311、环流孔;320、涡流线圈;330、加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
结合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包括:面板加热座100、液冷循环机构200和加热机构300;面板加热座100包括温控导板110以及固定安装于温控导板110下方的设备座箱120,温控导板110的顶面设有加热板130,温控导板110和加热板130为一体成型结构;液冷循环机构200包括制冷集散管210和制冷片240,制冷集散管210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制冷片240位于空腔的内部,温控导板110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液冷通管140并均匀分布,制冷集散管2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与液冷通管140相连通的液冷支管230,制冷集散管2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循环液管220;加热机构300包括导热板310和涡流线圈320,导热板310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若干加热翅片330,涡流线圈320呈螺旋状套接于导热板310和加热翅片330的外侧,涡流线圈320的数量为两组并沿导热板310的中线对称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温控导板110为金属或复合陶瓷材质构件,提高导热效能,加热板130的顶面为平滑光面结构且喷涂有特氟龙涂层,防止加热物粘黏于加热板130表面,导热板310为金属铜材质构件。
具体的,利用金属件温控导板110和导热板310提高热传导效率,从而加快升温。
在该实施例中,温控导板110的底面与导热板310的顶面固定连接,且温控导板110的底面与导热板310的顶面涂抹有导热硅脂,涂抹导热硅脂提高温控导板110与导热板310之间的热传导效能,从而提高升温降温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温控导板110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且支撑座为空心结构,支撑的顶端与液冷通管140相连通,支撑座的侧面与液冷支管230的端部相连通,水流通过液冷支管230进入支撑座,并利用支撑座进行水液集中重新分配,从而使得各个液冷通管140内部水液流量大小相同,提高降温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导热板310和液冷支管230的外侧设有保温层,避免外界环境温度对液冷支管230内部水液进行干扰影响温控效果,制冷片24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制冷集散管210外侧的压缩制冷机构,压缩制冷机构用于对制冷片240进行降温,液冷循环机构200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于面板加热座100的两侧。
具体的,利用制冷片240对进入制冷集散管210内部水液进行降温作用,利用低温水液提高降温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导热板310呈几字行结构,提高导热板310的表面积,且导热板310的两侧侧板与环流孔311的大小结构相同,导热板310的两侧与加热翅片330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加热翅片330并均匀分布进一步增大位于涡流线圈320内部可感应受热的金属片面积。
具体的,利用若干密集的环流孔311提高导热板310的温度均衡性,避免局部受热。
在该实施例中,温控导板110的顶面嵌入安装有位于加热板130下方的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或单片机结构;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循环泵,循环泵的出液端与循环液管220的端口相连通,且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涡流线圈320和制冷片24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具体的,利用温度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温控导板110的温度并通过电信号传递至控制器,从而自动控制温度,进行自动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将该加热面板进行固定,将两侧的循环液管220端口放置于水箱内,并在其中一个循环液管220的端口连接循环泵结构,将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进行电性连接,连接温度传感器;
加热过程中,通过涡流线圈320通电在涡流线圈320的内部产生环流涡流,利用导热板310、加热翅片330的金属与涡流进行感应加热,提高导热板310的热量从而利用热传导的方式对温控导板110和加热板130进行整体式全局加热;在降温过程中,关闭涡流线圈320的电源,利用循环泵抽吸水液进入制冷集散管210的内部,经制冷片240的制冷降温沿液冷支管230进入温控导板110的液冷通管140内部,对温控导板110进行降温,从而进行快速降温,水液通过循环泵泵送实现液冷通管140、制冷集散管210和外部水箱之间的循环通路。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装配于”、“安装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加热座(100)、液冷循环机构(200)和加热机构(300);
所述面板加热座(100)包括温控导板(110)以及固定安装于温控导板(110)下方的设备座箱(120),所述温控导板(110)的顶面设有加热板(130),所述温控导板(110)和加热板(130)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液冷循环机构(200)包括制冷集散管(210)和制冷片(240),所述制冷集散管(210)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制冷片(240)位于所述空腔的内部,所述温控导板(110)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液冷通管(140)并均匀分布,所述制冷集散管(2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与液冷通管(140)相连通的液冷支管(230),所述制冷集散管(2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循环液管(220);
所述加热机构(300)包括导热板(310)和涡流线圈(320),所述导热板(310)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若干加热翅片(330),所述涡流线圈(320)呈螺旋状套接于导热板(310)和加热翅片(330)的外侧,所述涡流线圈(320)的数量为两组并沿导热板(310)的中线对称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导板(110)为金属或复合陶瓷材质构件,所述加热板(130)的顶面为平滑光面结构且喷涂有特氟龙涂层,所述导热板(310)为金属铜材质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导板(110)的底面与导热板(310)的顶面固定连接,且温控导板(110)的底面与导热板(310)的顶面涂抹有导热硅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导板(110)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且所述支撑座为空心结构,所述支撑的顶端与液冷通管(140)相连通,所述支撑座的侧面与液冷支管(230)的端部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310)和液冷支管(230)的外侧设有保温层,所述制冷片(24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制冷集散管(210)外侧的压缩制冷机构,所述压缩制冷机构用于对制冷片(240)进行降温,所述液冷循环机构(200)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于面板加热座(100)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310)呈几字行结构,且导热板(310)的两侧侧板与环流孔(311)的大小结构相同,所述导热板(310)的两侧与加热翅片(330)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加热翅片(330)并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导板(110)的顶面嵌入安装有位于加热板(130)下方的温度传感器,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或单片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出液端与循环液管(220)的端口相连通,且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涡流线圈(320)和制冷片(24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CN202121462089.5U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 Active CN215912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2089.5U CN215912240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2089.5U CN215912240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12240U true CN215912240U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88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62089.5U Active CN215912240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122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4033A (zh) * 2022-04-07 2022-08-1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一种微量控温溶胀测试仪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4033A (zh) * 2022-04-07 2022-08-1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一种微量控温溶胀测试仪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38475A1 (en) Magnetic induction heat engine and heat pipe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and delivering heat
CN215912240U (zh) 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
CN104988472A (zh) 半导体镀膜设备控温系统
CN205181083U (zh) 一种冷却系统及电压力锅
CN105193246A (zh) 一种冷却系统及电压力锅
CN205517843U (zh) 一种具有复合换热底板的恒温槽
CN216159346U (zh) 一种电磁采暖炉加热体水冷装置
CN201454562U (zh) 独立温控同步外循环恒温浴槽/箱
CN2274315Y (zh) 电磁感应加热器
CN205517846U (zh) 一种快速降温油浴锅
JP2017161138A (ja) 熱電変換装置およびキッチン設備
CN214044635U (zh) 一种具备自动调温功能的配电柜
CN210559381U (zh) 一种过氧化氢蒸发模块及蒸发模块组合结构
CN102767856A (zh) 用于大功率电磁炉的水冷散热控制方法
CN218574156U (zh) 一种全自动化升温冷却机
CN202269840U (zh) 冷热可切换自动餐炉的快速散热装置
CN201926013U (zh) 空气对流式加热器
CN111889147A (zh) 一种高低温试验箱
WO2015155758A1 (en) An induction heating module and a convection oven thereof
CN210602260U (zh) 一种使用电热膜电热板加热的装置
CN115010357B (zh) 一种开合式玻璃感应加热炉
CN213661997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CN214469731U (zh) 一种立式鼓风干燥箱
CN210142644U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及电磁加热装置
CN102809181A (zh) 用于大功率电磁炉的水冷散热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