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2954B - 电磁线盘及包含其的电磁灶 - Google Patents

电磁线盘及包含其的电磁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2954B
CN115002954B CN202210693551.5A CN202210693551A CN115002954B CN 115002954 B CN115002954 B CN 115002954B CN 202210693551 A CN202210693551 A CN 202210693551A CN 115002954 B CN115002954 B CN 1150029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electromagnetic
groove
electromagnetic wire
wir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935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02954A (zh
Inventor
杨萍
周华
徐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935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29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2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2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029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29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H05B6/1245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with special coi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H05B6/1245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with special coil arrangements
    • H05B6/1272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with special coil arrangements with more than one coil or coil segment per heating zon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36Coil arrangements
    • H05B6/44Coil arrangements having more than one coil or coil seg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线盘及包含其的电磁灶,包括上下叠放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具有用于电流输入的第一引线,所述第二线圈具有用于电流输入的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交叉设置。本发明通过将两个线圈的电流输入端的引线交叉设置,使得两个线圈的磁力线互锁,降低两个线圈产生的磁场波动,从而避免磁场波动变化对电磁灶整机上的电源板的干扰,降低对电磁灶整机EMC/EMI测试的影响,保证电磁灶的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电磁线盘及包含其的电磁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线盘及包含其的电磁灶。
背景技术
目前电磁灶市场对电磁灶的能效要求越来越高,电磁线盘作为电磁灶的核心部件,高效率、高性能的电磁线盘成为电磁灶技术发展的关键。为了提高电磁线圈的效率,目前采用双层匝线圈。但是,由于双层匝线圈的两个电流输入端引线的走线随意放置的,通入交流市电后,产生的磁场分布波动较大,时常会出现磁场波动变化对电磁灶整机上的电源板干扰,导致电磁灶整机EMC(电磁兼容)/EMI(电磁干扰)测试无法通过,影响电磁灶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双层匝线圈的电磁灶磁场波动较大导致电磁灶整机EMC/EMI测试无法通过的缺陷,提供一种电磁线盘及包含其的电磁灶。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线盘,包括上下叠放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具有用于电流输入的第一引线,所述第二线圈具有用于电流输入的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交叉设置。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两个线圈的电流输入端的引线交叉设置,使得两个线圈的磁力线互锁,降低两个线圈产生的磁场波动,从而避免磁场波动变化对电磁灶整机上的电源板的干扰,降低对电磁灶整机EMC/EMI测试的影响,保证电磁灶的正常工作。
较佳地,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在交叉处通过旋合缠绕固定。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采用旋合缠绕的方式固定,使得两个引线固定牢靠,避免发生松动。
较佳地,所述电磁线盘还包括磁环,所述磁环套设于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交叉处的外周侧。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设置磁环使得电磁线盘通交流电后所产生的电磁场分布更稳定,使电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聚集在电磁线盘的导磁体内侧,减少了磁力线外漏的现象,从而减弱了电磁波动对电源板的干扰,提升了电磁灶的EMC/EMI性能。
较佳地,所述第一线圈的和所述第二线圈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在本方案中,第一线圈的和第二线圈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利于电磁线圈的散热,降低电磁灶的功率损耗,提升电磁灶的能效。
较佳地,所述第一线圈的多层电磁绕组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线圈的多层电磁绕组之间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线圈的每层电磁绕组位于所述第二线圈相邻的两层电磁绕组之间。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不仅可以帮助电磁线圈散热,还有利于锅底均匀加热。
较佳地,所述电磁线盘包括线圈支架,所述线圈支架具有相背的第一线圈安装面和第二线圈安装面,所述第一线圈安装面具有多个同心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线圈安装面具有多个同心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错位设置;
所述第一线圈绕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线圈绕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得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不仅在高度上间隔一定间隙,增强两个线圈的散热,还使得两个线圈的电磁绕组在径向上间隔设置,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以及保证对锅底的均匀加热,有利于降低电磁灶的功率损耗,提高电磁灶的能效。
较佳地,所述线圈支架包括内环体和外环体,所述内环体和外环体之间通过多个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设于多个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不仅增强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的通风散热效果,还有助于降低材料成本和电磁灶的整体重量,使电磁灶更加轻量化。
较佳地,每个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沿所述内环体的径向等距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的两端延伸出所述支撑架的侧端面,多个所述支撑架在同一径向距离的所述第一开口槽组成所述第一凹槽;
每个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沿所述内环体的径向等距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开口槽的两端延伸出所述支撑架的侧端面,多个所述支撑架在同一径向距离的所述第二开口槽组成所述第二凹槽。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产生的磁场分布均匀,有利于对锅底均匀加热。
较佳地,多个所述支撑架沿所述内环体的周向等距设置。
在本方案中,多个支撑架沿内环体的周向等距设置保证对两个线圈进行支撑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局部下垂影响磁场分布。
较佳地,多个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环体的外环面和所述外环体的内环面。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结构简单,避免线圈支架在高度方向上过后导致电磁灶整体较厚,使得电磁灶具有较薄的厚度。
较佳地,所述电磁线盘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具有安装所述线圈支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多个沿所述安装槽周向环形间隔排列的L形磁条,所述线圈支架设于所述L形磁条的上方,所述外环体的外周面抵接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
在本方案中,采用L形磁条一方面使得磁力线向电磁线盘区域内聚集,使电磁线盘区域内的磁场强度增加有利于电磁灶的能效提升,另一方面减少电磁线盘区域外磁力线的分布量,可以减少电磁场对电磁灶整机内的电源板、显示板等电子元件的干扰,提升电磁灶整机EMC(电磁兼容)/EMI(电磁干扰)性能。
较佳地,所述L形磁条的第一磁条边自所述线圈支架的所述外环体延伸至所述内环体,所述L形磁条的第二磁条边向上延伸出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保证线圈产生的磁力线向电磁线盘区域内聚集,减少电磁线盘区域外磁力线的分布量。
较佳地,所述安装槽内具有多个与所述L形磁条一一对应的磁条槽,多个所述磁条槽之间具有第一通孔。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对电磁线盘进行散热,并降低电磁线盘的整体重量。
较佳地,每个所述支撑架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磁条槽之间。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进一步保证电磁线盘的散热效果。
较佳地,所述磁条槽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槽底部的第一磁条槽和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的第二磁条槽,所述第一磁条边设于所述第一磁条槽内,所述第二磁条边设于所述第二磁条槽内。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安装L形磁条,并对其进行限位。
较佳地,所述第一磁条槽的底部设有第二通孔。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对电磁线盘进行散热,并降低电磁线盘的整体重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磁灶,所述电磁灶包含如上所述的电磁线盘。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将两个线圈的电流输入端的引线交叉设置,使得两个线圈的磁力线互锁,降低两个线圈产生的磁场波动,从而避免磁场波动变化对电磁灶整机上的电源板的干扰,降低对电磁灶整机EMC/EMI测试的影响,保证电磁灶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电磁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磁线盘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磁线盘的仰视图。
图4为图3中A-A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去除线圈后的电磁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线圈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L形磁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线圈支架100
内环体110
外环体120
支撑架130
第一开口槽131
第二开口槽132
安装架200
安装槽210
第一通孔211
磁条槽220
第一磁条槽221
第二通孔2211
第二磁条槽222
第一线圈300
第一引线301
第二线圈400
第二引线401
磁环500
L形磁条600
第一磁条边610
第二磁条边6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该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8所示,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磁线盘,该电磁线盘包括上下叠放的第一线圈300和第二线圈400。第一线圈300具有用于电流输入的第一引线301,第二线圈400具有用于电流输入的第二引线401,第一引线301和第二引线401交叉设置。通过将两个线圈的电流输入端的引线交叉设置,使得两个线圈的磁力线互锁,降低两个线圈产生的磁场波动,从而避免磁场波动变化对电磁灶整机上的电源板的干扰,降低对电磁灶整机EMC(电磁兼容)/EMI(电磁干扰)测试的影响,保证电磁灶的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线301和第二引线401在交叉处通过旋合缠绕固定。通过将第一引线301和第二引线401采用旋合缠绕的方式固定,使得两个引线固定牢靠,避免发生松动。在旋合缠绕时,可以缠绕一圈,也可以是多圈,在此不作限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磁线盘还包括磁环500,磁环500套设于第一引线301和第二引线401交叉处的外周侧。通过设置磁环500使得电磁线盘通交流电后所产生的电磁场分布更稳定,使电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聚集在电磁线盘的导磁体内侧,减少了磁力线外漏的现象,从而减弱了电磁波动对电源板的干扰,提升了电磁灶的EMC/EMI性能。磁环500在安装时固定在电磁灶对应位置的卡槽内以避免其移动。
如图3-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300的和第二线圈400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将第一线圈300的和第二线圈400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利于电磁线圈的散热,降低电磁灶的功率损耗,提升电磁灶的能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300的多层电磁绕组之间间隔设置,第二线圈400的多层电磁绕组之间间隔设置;第一线圈300的每层电磁绕组位于第二线圈400相邻的两层电磁绕组之间。电磁线盘的两个电磁线圈采用上述结构分布,不仅可以帮助电磁线圈散热,还有利于锅底均匀加热。
具体地,如图5-6所示,电磁线盘包括线圈支架100,线圈支架100具有相背的第一线圈安装面和第二线圈安装面,第一线圈安装面具有多个同心设置的第一凹槽,第二线圈安装面具有多个同心设置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错位设置。第一线圈300绕设于第一凹槽内,第二线圈400绕设于第二凹槽内。
通过上述结构的线圈支架100,可以使得第一线圈300和第二线圈400不仅在高度上间隔一定间隙,增强两个线圈的散热,还使得两个线圈的电磁绕组在径向上间隔设置,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以及保证对锅底的均匀加热,有利于降低电磁灶的功率损耗,提高电磁灶的能效。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线圈支架100包括内环体110和外环体120,内环体110和外环体120之间通过多个支撑架130连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设于多个支撑架13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线圈支架100采用上述结构,不仅增强第一线圈300和第二线圈400之间的通风散热效果,还有助于降低材料成本和电磁灶的整体重量,使电磁灶更加轻量化。
如图6所示,每个支撑架130的上端面沿内环体110的径向等距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开口槽131,第一开口槽131的两端延伸出支撑架130的侧端面,多个支撑架130在同一径向距离的第一开口槽131组成第一凹槽。每个支撑架130的上端面沿内环体110的径向等距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槽132,第二开口槽132的两端延伸出支撑架130的侧端面,多个支撑架130在同一径向距离的第二开口槽132组成第二凹槽。
线圈支架100的支撑架130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第一线圈300和第二线圈400产生的磁场分布均匀,有利于对锅底均匀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支撑架130沿内环体110的周向等距设置,多个支撑架130沿内环体110的周向等距设置保证对两个线圈进行支撑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局部下垂影响磁场分布。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130也可以不等距设置。
多个支撑架130的两端分别连接内环体110的外环面和外环体120的内环面。采用上述结构,结构简单,避免线圈支架100在高度方向上过后导致电磁灶整体较厚,使得电磁灶具有较薄的厚度。
如图5和图7-8所示,电磁线盘还包括安装架200,安装架200具有安装线圈支架100的安装槽210,安装槽210内设有多个沿安装槽210周向环形间隔排列的L形磁条600,线圈支架100设于L形磁条600的上方,外环体120的外周面抵接与安装槽210的内侧壁。电磁线盘采用L形磁条600一方面使得磁力线向电磁线盘区域内聚集,使电磁线盘区域内的磁场强度增加有利于电磁灶的能效提升,另一方面减少电磁线盘区域外磁力线的分布量,可以减少电磁场对电磁灶整机内的电源板、显示板等电子元件的干扰,提升电磁灶整机EMC/EMI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L形磁条600的第一磁条边610自线圈支架100的外环体120延伸至内环体110,L形磁条600的第二磁条边620向上延伸出支撑架130的上端面。采用上述结构,保证线圈产生的磁力线向电磁线盘区域内聚集,减少电磁线盘区域外磁力线的分布量。
如图7所示,安装槽210内具有多个与L形磁条600一一对应的磁条槽220,多个磁条槽220之间具有第一通孔211。设置第一通孔211有利于对电磁线盘进行散热,并降低电磁线盘的整体重量。
线圈支架100与安装架200安装时,每个支撑架130设于相邻两个磁条槽220之间。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电磁线盘的散热效果。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磁条槽220包括设于安装槽210底部的第一磁条槽221和设于安装槽210的内侧壁的第二磁条槽222,第一磁条边610设于第一磁条槽221内,第二磁条边620设于第二磁条槽222内。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安装L形磁条600,并对L形磁条600进行限位。
其中,第一磁条槽221的底部设有第二通孔2211,有利于对电磁线盘进行散热,并降低电磁线盘的整体重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磁灶,该电磁灶包含上述的电磁线盘。采用上述电磁线盘的电磁灶不仅散热效果好,而且可以避免磁场波动变化对电磁灶整机上的电源板的干扰,降低对电磁灶整机EMC(电磁兼容)/EMI(电磁干扰)测试的影响,保证电磁灶的正常工作。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电磁线盘,包括上下叠放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具有用于电流输入的第一引线,所述第二线圈具有用于电流输入的第二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交叉设置;
所述电磁线盘包括线圈支架,所述线圈支架具有相背的第一线圈安装面和第二线圈安装面,所述第一线圈安装面具有多个同心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线圈安装面具有多个同心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错位设置;
所述第一线圈绕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线圈绕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在交叉处通过旋合缠绕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盘还包括磁环,所述磁环套设于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交叉处的外周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的和所述第二线圈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的多层电磁绕组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线圈的多层电磁绕组之间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线圈的每层电磁绕组位于所述第二线圈相邻的两层电磁绕组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支架包括内环体和外环体,所述内环体和外环体之间通过多个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设于多个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沿所述内环体的径向等距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的两端延伸出所述支撑架的侧端面,多个所述支撑架在同一径向距离的所述第一开口槽组成所述第一凹槽;
每个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沿所述内环体的径向等距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开口槽的两端延伸出所述支撑架的侧端面,多个所述支撑架在同一径向距离的所述第二开口槽组成所述第二凹槽。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架沿所述内环体的周向等距设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环体的外环面和所述外环体的内环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盘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具有安装所述线圈支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多个沿所述安装槽周向环形间隔排列的L形磁条,所述线圈支架设于所述L形磁条的上方,所述外环体的外周面抵接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磁条的第一磁条边自所述线圈支架的所述外环体延伸至所述内环体,所述L形磁条的第二磁条边向上延伸出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内具有多个与所述L形磁条一一对应的磁条槽,多个所述磁条槽之间具有第一通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架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磁条槽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槽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槽底部的第一磁条槽和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的第二磁条槽,所述第一磁条边设于所述第一磁条槽内,所述第二磁条边设于所述第二磁条槽内。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条槽的底部设有第二通孔。
16.一种电磁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灶包含如权利要求1-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线盘。
CN202210693551.5A 2022-06-17 2022-06-17 电磁线盘及包含其的电磁灶 Active CN1150029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3551.5A CN115002954B (zh) 2022-06-17 2022-06-17 电磁线盘及包含其的电磁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3551.5A CN115002954B (zh) 2022-06-17 2022-06-17 电磁线盘及包含其的电磁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2954A CN115002954A (zh) 2022-09-02
CN115002954B true CN115002954B (zh) 2023-02-10

Family

ID=83036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93551.5A Active CN115002954B (zh) 2022-06-17 2022-06-17 电磁线盘及包含其的电磁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295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8368A (ja) * 1993-09-28 1995-04-11 Shimadzu Corp Dc−squid磁束計
CN103037552A (zh) * 2011-09-29 2013-04-10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线圈盘及其组装方法、线圈盘支架、电磁灶
CN105548923A (zh) * 2015-12-30 2016-05-04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二维高频旋转磁特性传感器件
CN210007941U (zh) * 2019-03-25 2020-01-3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8368A (ja) * 1993-09-28 1995-04-11 Shimadzu Corp Dc−squid磁束計
CN103037552A (zh) * 2011-09-29 2013-04-10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线圈盘及其组装方法、线圈盘支架、电磁灶
CN105548923A (zh) * 2015-12-30 2016-05-04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二维高频旋转磁特性传感器件
CN210007941U (zh) * 2019-03-25 2020-01-3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2954A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02954B (zh) 电磁线盘及包含其的电磁灶
CN205546020U (zh) 线圈盘及烹饪器具
CN219459327U (zh) 一种电磁线圈盘
CN217509070U (zh) 电磁线盘及包含其的电磁灶
KR20160134129A (ko) 전기조리기
CN206251377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1910943U (zh) 一种加热线圈盘
CN206564709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104219809B (zh) 一种局部对流加热的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5666983U (zh) 电磁炉及线圈盘
CN207219080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的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3661329U (zh) 一种双环电磁加热线圈盘、线圈盘架及电饭煲
CN206490849U (zh) 一种新型的电磁线圈绕线盘
CN111970777B (zh) 一种电磁灶用线盘
CN209845359U (zh) 电磁炉线圈盘
CN209608892U (zh) 线圈盘座、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1995155U (zh) 一种电磁炉线圈盘
CN102697375A (zh) 电磁感应加热饭煲
CN210197368U (zh) 一种电磁灶用线盘
CN208029132U (zh) 线圈盘及烹饪器具
CN202068607U (zh) 一种电磁炉的加热线圈盘
CN210053610U (zh) 一种带磁条保护筋的线圈盘
CN219181716U (zh) 一种多绕组矩形电磁加热线圈盘
CN217064051U (zh) 线圈盘和烹饪电器
CN216437521U (zh) 弧面形电磁线圈盘及电磁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