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2249B - 一种振动马达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振动马达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2249B
CN115002249B CN202111278350.0A CN202111278350A CN115002249B CN 115002249 B CN115002249 B CN 115002249B CN 202111278350 A CN202111278350 A CN 202111278350A CN 115002249 B CN115002249 B CN 1150022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vibration motor
middle frame
opening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83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02249A (zh
Inventor
朱建伟
黄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835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2249B/zh
Priority to EP22879667.8A priority patent/EP4224827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2/116910 priority patent/WO2023071527A1/zh
Priority to US18/252,050 priority patent/US20230412058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002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2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02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22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reversal or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more than one display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振动马达及终端设备,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如何在不损失振动马达本身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终端设备的厚度的问题。其中,终端设备包括第一屏幕、第一中框和振动马达。第一屏幕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中框的一侧并与第一中框层叠设置。振动马达位于第一中框的远离第一屏幕的该至少部分的一侧。振动马达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敞开形成开口,该开口朝向第一中框,且开口处的壳体的边缘与第一中框固定。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用于通信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振动马达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振动马达以及具有振动马达的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手机、平板、穿戴设备等终端设备内,通常采用振动马达产生振动,来实现来电或短信提醒、振动触觉反馈等功能。随着科技进步,终端设备逐渐向厚度薄型化方向发展,尤其是折叠屏手机,迫切需要降低整机的厚度,这使得振动马达在终端设备内的安装空间逐渐缩减。但是,由于振动马达自身条件的限制,本体更薄会带来振动性能降低的问题,因此当前的振动马达的厚度成为阻碍终端设备厚度进一步变薄的瓶颈之一。由此可知,如何在不损失振动马达本身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终端设备(尤其是折叠屏手机)的厚度成为当前的一个设计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振动马达及终端设备,用于解决如何在不损失振动马达本身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终端设备的厚度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第一屏幕、第一中框和振动马达。第一屏幕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中框的一侧并与第一中框层叠设置。振动马达位于第一中框的远离第一屏幕的该至少部分的一侧。振动马达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敞开形成开口,该开口朝向第一中框,且开口处的壳体的边缘与第一中框固定。
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借助第一中框封堵振动马达的壳体上的开口,以形成封闭的壳体,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防水防尘保护作用。同时,第一中框构成振动马达的壳体的一个壁板,在不改变振动马达的内部容纳空间的高度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振动马达本身的高度,从而达到降低振动马达在终端设备内的安装高度的目的,有利于减薄终端设备厚度。其中,由于振动马达的内部容纳空间的高度不变,因此无需限缩壳体内部质量块等结构的设计高度,从而可以保证振动马达的性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包括顶壁和侧框,侧框围绕顶壁的边缘一周设置,侧框的远离顶壁的一端围成上述开口。此壳体的结构简单,且可以采用冲压工艺将顶壁与侧框一体成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顶壁与侧框也可以分体成型并装配在一起,这样可以方便内部结构的组装。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振动马达还包括质量块。该质量块设置于壳体内,质量块能够相对于壳体在与开口所处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往复振动。具体的,在与开口所处平面平行的平面内,质量块的振动路径可以为直线,也可以为曲线。质量块的振动方向与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垂直,有利于减小振动马达的厚度,从而有利于减小振动马达在终端设备内的安装高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组件用于将质量块弹性支撑于壳体内,且弹性组件允许质量块在壳体内往复振动。这样,可以保证质量块的振动稳定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簧片。第一弹性件、质量块、第二弹性件的排列方向与质量块的振动方向平行。第一弹性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与质量块连接,该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第二固定部与壳体的侧框连接,该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第一连接部近似呈n型,第一连接部的拱起方向与开口所处的平面平行,且第一连接部的拱起方向与质量块的振动方向垂直。第二弹性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固定部、第二连接部和第四固定部。第三固定部与质量块连接,该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和粘接。第四固定部与壳体的侧框连接,该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和粘接。第二连接部近似呈n型,第二连接部的拱起方向与第一连接部的拱起方向相反。这样,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具有沿平行于质量块的振动方向产生变形的能力。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振动马达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磁体组件和线圈。磁体组件固定于质量块上,线圈位于质量块与顶壁之间,且线圈固定于壳体的顶壁上,磁体组件与线圈配合以产生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用于带动质量块相对于壳体在与开口所处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往复振动。此驱动组件的结构简单,且磁体组件还可以作为质量块的一部分参与振动。同时,由于将线圈固定于壳体的顶壁上,因此布局合理,无需另外设置线圈的支撑结构,有利于降低振动马达的高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振动马达还包括电连接结构。电连接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固定于顶壁的内表面,线圈固定于第一段上并与第一段电连接;第二段固定于侧框的内表面,第三段沿开口的径向延伸,且第三段的部分位于壳体外,第三段的位于壳体外的部分上设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此电连接结构能够将线圈的电极引出至壳体外的第三段,且在将振动马达应用于终端设备内时,电连接结构的第三段可以借助第一中框进行固定支撑。也就是说,在将振动马达应用于终端设备内时,电连接结构的第三段附着并固定在第一中框上,由此借助第一中框对第三段进行固定支撑。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连接结构为柔性电路板。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侧框的外表面设有连接耳,开口处的壳体的边缘借助连接耳固定于第一中框上。此连接方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无需在壳体的远离第一中框的一侧设置限位结构和缓冲材料层,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振动马达在第一中框上的安装高度。且连接耳的占用区域较小,在耳部远离第一中框的一侧预留有空间,能够容纳振动马达周围的其他零部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耳包括固定部、耳部和连接孔,固定部固定于侧框的外表面,耳部固定于固定部上,连接孔设置于耳部,且连接孔的轴向与开口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一致。此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开口处的壳体的边缘与第一中框的可拆卸连接,便于维修更换。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开口处的壳体的边缘焊接固定于第一中框上。焊接固定的稳定性较高,能够提高振动马达在第一中框上的连接稳定性,且无需在壳体的远离第一中框的一侧设置限位结构和缓冲材料层,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振动马达在第一中框上的安装高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屏幕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屏幕的第一部分位于第一中框的一侧并与第一中框层叠设置;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二中框,第二中框与第一中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中框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中框层叠设置,终端设备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变化,当终端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屏幕的第一部分与第一屏幕的第二部分朝向同一侧,当终端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屏幕的第一部分与第一屏幕的第二部分相对或者相背对。这样,终端设备为折叠屏终端设备,借助第一中框构成振动马达的壳体的一个壁板,在不改变振动马达的内部容纳空间的高度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振动马达本身的高度,有利于减薄折叠屏终端设备的厚度,以提升折叠屏终端的手感、质感及携带便捷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终端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屏幕的第一部分与第一屏幕的第二部分相对。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二屏幕,第二屏幕位于振动马达的远离第一中框的一侧,且第二屏幕与第一中框相对固定,振动马达与所述第二屏幕之间间隔设置。这样,终端设备为具有两个屏幕的内折折叠屏终端,借助第一中框构成振动马达的壳体的一个壁板,在不改变振动马达的内部容纳空间的高度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振动马达本身的高度,有利于减薄该折叠屏终端设备的厚度,以提升折叠屏终端的手感、质感及携带便捷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振动马达与第二屏幕之间的间隙为0.05毫米~0.35毫米。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间隙宽度为0.1毫米~0.2毫米。此间隙宽度适中,能够在防止振动马达撞击第二屏幕的同时,减小折叠屏终端的厚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振动马达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3.0毫米。这样,振动马达的高度较小,有利于终端设备的薄型化设计。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内设置的振动马达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终端设备为折叠屏终端设备时,多个振动马达可以均设置于终端设备的第一容纳空间内,也可以均设置于终端设备的第二容纳空间内,还可以部分振动马达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内,另一部分设置于第二容纳空间内。其中,当多个振动马达中的部分振动马达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内,另一部分设置于第二容纳空间内时,第一容纳空间内的部分振动马达的设置位置与第二容纳空间内的部分振动马达的设置位置可以关于转动机构的转动轴线对称设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振动马达,该振动马达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敞开形成开口。
本申请提供的振动马达,在将该振动马达应用于终端设备内时,可以将振动马达设置于第一中框的远离第一屏幕的一侧,并使振动马达的壳体的开口朝向第一中框,且开口处的壳体的边缘与第一中框固定。这样借助第一中框封堵振动马达的壳体上的开口,以形成封闭的壳体,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防水防尘保护作用。同时,第一中框构成振动马达的壳体的一个壁板,在不改变振动马达的内部容纳空间的高度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振动马达本身的高度,从而达到降低振动马达在终端设备内的安装高度的目的,有利于减薄终端设备厚度。其中,由于振动马达的内部容纳空间的高度不变,因此无需限缩壳体内部质量块等结构的设计高度,从而可以保证振动马达的性能。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包括顶壁和侧框,侧框围绕顶壁的边缘一周设置,侧框的远离顶壁的一端围成上述开口。此壳体的结构简单,且可以采用冲压工艺将顶壁与侧框一体成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顶壁与侧框也可以分体成型并装配在一起,这样可以方便内部结构的组装。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侧框的外表面设有连接耳,连接耳包括固定部、耳部和连接孔,固定部固定于侧框的外表面,耳部固定于固定部上,连接孔设置于耳部,且连接孔的轴向与开口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一致。此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开口处的壳体的边缘与第一中框的可拆卸连接,便于维修更换。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开口处覆盖有可去除的防尘结构。这样,可以避免振动马达在运输、储存、单独售卖过程中,灰尘进入振动马达内,而导致振动马达产生卡死、生锈等问题。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尘结构为胶纸。胶纸的成本低,去除效率高,操作方便,且胶纸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能够防止水分进入振动马达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终端设备在A-A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终端设备在B-B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折折叠屏手机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翻折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中的(a)为内折折叠屏手机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中的(b)为内折折叠屏手机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中的(c)为内折折叠屏手机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折折叠屏手机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翻折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中的(a)为外折折叠屏手机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中的(b)为外折折叠屏手机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中的(c)为外折折叠屏手机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折叠屏手机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翻折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中的(a)为图7所示折叠屏手机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中的(b)为图7所示折叠屏手机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中的(c)为图7所示折叠屏手机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折叠屏手机内振动马达与第一中框、第二屏幕之间的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振动马达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所示振动马达由下向上看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0所示振动马达在C-C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0-图12所示振动马达在应用于图7所示折叠屏手机内时与第一中框、第二屏幕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振动马达的立体图;
图15为图14所示振动马达由下向上看的立体图;
图16为图14所示振动马达在D-D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4-图16所示振动马达在应用于图7所示折叠屏手机内时与第一中框、第二屏幕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8为图14所示振动马达的爆炸图;
图19为图14所示振动马达在E-E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振动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所示振动马达在F-F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平行”、“垂直”、“一致”、“相反”等方位关系限定词均表示允许一定误差的大致方位。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具有显示界面,能够显示视频或图像;同时,该终端设备内置有振动马达,能够振动以实现来电、消息、短信、天气或新闻提醒,触发或误触发触觉反馈等功能。为了克服振动马达限制终端设备进一步减薄的技术瓶颈,本申请借助终端设备内的中框构成振动马达的壳体的一个壁板,由此在保证振动马达内部容纳空间的同时,减小振动马达在终端设备内的安装高度,以达到减薄终端设备厚度的目的。其中,由于,本申请的改进方案能够保证振动马达的内部容纳空间,因此无需限缩壳体内部的质量块等结构的设计体积,可以保证振动马达的性能。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的厚度是指终端设备在垂直于显示界面的方向上的尺寸。
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平板终端和折叠屏终端。平板终端包括但不限于平板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平板式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平板式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式车载设备、平板式可穿戴设备等。折叠屏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折叠屏手机、折叠屏电脑。
以下分别以平板手机以及折叠屏手机为例,分析终端设备的薄型化需求,并说明在此需求下,振动马达如何阻碍终端设备薄型化。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终端设备在A-A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是平板手机100。平板手机100包括第一屏幕101、第一中框102、第一背盖103和振动马达104。第一屏幕101位于第一中框102的一侧,并与第一中框102层叠设置。第一背盖103位于第一中框102的远离第一屏幕101的一侧,并与第一中框102层叠设置。第一背盖103与第一中框102之间围成第一容纳空间C1。振动马达104位于该第一容纳空间C1内,且振动马达104固定于第一中框102上。具体的,振动马达104可以胶粘固定于第一中框102上,也可以通过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一中框102上。
为了保证平板手机100的手感、质感及携带便捷性,需要减薄平板手机100的厚度。在第一屏幕101、第一中框102以及第一背盖103的厚度一定的前提下,振动马达104在第一中框102上的安装高度h是阻碍平板手机100厚度进一步减薄的瓶颈之一。振动马达104在第一中框102上的安装高度h也即是振动马达104和连接结构组成的整体凸出第一中框102的高度。其中,连接结构是指用于将振动马达104连接于第一中框102上的结构。
请参阅图3和图4,图3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终端设备在B-B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是折叠屏手机200。折叠屏手机200除了包括第一屏幕101、第一中框102、第一背盖103和振动马达104之外,还包括第二中框105和第二背盖106。
第一中框102与第二中框105可转动连接。具体的,请参阅图4,第一中框102与第二中框105可以借助转动机构108可转动连接。转动机构108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只要能够实现第一中框102与第二中框105之间的可转动连接即可,本申请不做限定和赘述。
第一屏幕101可折叠成第一部分101a(也即是屏A)和第二部分101b(也即是屏B)。第一部分101a与第二部分101b之间形成折叠轴。为了使第一屏幕101可折叠成第一部分101a和第二部分101b,第一屏幕101上至少折叠轴所处区域采用柔性材料制作。第一屏幕101上的其余区域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作,也可以采用刚性材料制作,还可以采用部分刚性材料、部分柔性材料制作,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屏幕101整体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这样制作方便且成本较低,但是,柔性材料制作的屏幕容易被划伤。
第一部分101a位于第一中框102的一侧并与第一中框102层叠设置。第二部分101b位于第二中框105的一侧并与第二中框105层叠设置。
第二背盖106位于第二中框105的远离第二部分101b的一侧,并与第二中框105层叠设置。第一背盖103与第二中框105之间围成第二容纳空间C2。第二容纳空间C2用于容纳电池、主板、摄像头模组等结构。
折叠屏手机200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变化。折叠屏手机200按照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翻折方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朝内翻折的折叠屏手机(下文简称内折折叠屏手机),另一类为朝外翻折的折叠屏手机(下文简称外折折叠屏手机)。内折折叠屏手机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部分101a和第二部分101b相对。外折折叠屏手机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部分101a和第二部分101b相背对。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折折叠屏手机201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翻折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图5中的(a)为内折折叠屏手机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在此状态下,第一部分101a(也即是屏A)和第二部分101b(也即是屏B)朝向或者近似朝向同一侧。且在此状态下,第一部分101a和第二部分101b的夹角θ为180°或者近似为180°,能够实现大屏显示,可以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以及下文各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部分101a和第二部分101b的夹角θ,是指,第一部分101a和第二部分101b之间在第一屏幕101的显示侧的夹角。其中,第一屏幕101的显示侧是指,第一屏幕101显示图像、视频的一侧。当用户处于该第一屏幕101的显示侧时,用户可以观看到第一屏幕101显示的图像或视频。
上述内折折叠屏手机201的两侧分别沿方向a11和方向a12翻折,可形成图5中的(b)所示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内折折叠屏手机201的结构示意图。在此状态下,第一部分101a和第二部分101b的夹角θ大于0°且小于18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该内折折叠屏手机201的两侧分别沿方向a13和方向a14继续翻折,可形成图5中的(c)所示处于折叠状态的内折折叠屏手机201的结构示意图。在此状态下,折叠屏手机201被完全折叠,第一部分101a和第二部分101b相对,也即是,第一部分101a和第二部分101b的夹角θ为0°或者近似为0°。在此状态下,第一屏幕101对用户不可见,能够防止第一屏幕101被硬物刮伤。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折折叠屏手机202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翻折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图6中的(a)是外折折叠屏手机202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在此状态下,第一部分101a(也即是屏A)和第二部分101b(也即是屏B)朝向或者近似朝向同一侧。且在此状态下,第一部分101a和第二部分101b的夹角θ为180°或者近似为180°,能够实现大屏显示,可以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该外折折叠屏手机202的两侧分别沿方向a21和方向a22翻折,可形成图6中的(b)所示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外折折叠屏手机的结构示意图。在此状态下,第一部分101a和第二部分101b的夹角θ大于180°且小于36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外折折叠屏手机202的两侧反别沿方向a23和方向a24继续翻折,可形成图6中的(c)所示处于折叠状态的外折折叠屏手机202的结构示意图。在此状态下,折叠屏手机202被完全折叠,第一部分101a和第二部分101b相背对,也即是,第一部分101a和第二部分101b的夹角θ为360°或者近似为360°。在此状态下,折叠屏手机的体积较小,便于携带,且可以借助第一部分101a和第二部分101b中的一个来实现小屏显示。但是,由于第一屏幕101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因此容易被划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3-图6均示出了沿横向折叠的折叠屏手机。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折叠屏手机也可以为沿纵向折叠的折叠屏手机,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且折叠屏手机不仅可以为内折折叠屏手机、外折折叠屏手机,还可以为同时支持内折和外折的折叠屏手机。
上述折叠屏手机(包括内折折叠屏手机201、外折折叠屏手机202以及同时支持内折和外折的折叠屏手机)由于在折叠状态下的厚度为两个折叠部分的厚度叠加,折叠屏手机在折叠状态下的厚度近似为图1-图2所示平板手机100的厚度的两倍。因此,折叠屏手机200迫切需要实现厚度薄型化,以提升手感、质感及携带便捷性。因此,相比于平板手机100,折叠屏手机200更需要通过降低振动马达104在第一中框102上的安装高度来实现薄型化。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203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该折叠屏手机203除了包括第一屏幕101、第一中框102、振动马达104、第二中框105和第二背盖106之外,还包括第二屏幕107。第二屏幕107位于第一中框102的远离第一屏幕101的一侧,并与第一中框102层叠设置。第二屏幕107与第一中框102之间围成第一容纳空间C1。振动马达104位于该第一容纳空间C1内,且振动马达104固定于第一中框102上。
请参阅图8,图8为图7所示折叠屏手机203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翻折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图8中的(a)是折叠屏手机203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在此状态下,第一部分101a(也即是屏A)和第二部分101b(也即是屏B)朝向或者近似朝向同一侧。且在此状态下,第一部分101a和第二部分101b的夹角θ为180°或者近似为180°,能够实现大屏显示,可以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该折叠屏手机203的两侧分别沿方向a31和方向a32翻折,可形成图8中的(b)所示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折叠屏手机203的结构示意图。在此状态下,第一部分101a和第二部分101b的夹角θ大于0°且小于18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该折叠屏手机203的两侧分别沿方向a33和方向a34继续翻折,可形成图8中的(c)所示处于折叠状态的折叠屏手机203的结构示意图。在此状态下,折叠屏手机203被完全折叠,第一部分101a和第二部分101b相对,第一部分101a和第二部分101b的夹角θ为0°或者近似为0°。在此状态下,第一屏幕101对用户不可见,能够防止第一屏幕101被硬物刮伤,且第二屏幕107(也即是屏C)外露,可以借助第二屏幕107实现小屏显示。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屏幕107具有耐划伤性能,以在小屏显示时,降低第二屏幕107被划伤的可能性。示例的,请返回参阅图7,第二屏幕107包括透光盖板1071和显示屏1072(英文名称:panel,也称为显示面板)。透光盖板1071与显示屏1072层叠设置。显示屏1072可以采用柔性显示屏,也可以采用刚性显示屏。例如,显示屏1072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透光盖板1071主要用于对显示屏1072起到保护以及防尘作用,降低第二屏幕107被划伤的可能性。透光盖板107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玻璃。
可以理解的是,在保证第二屏幕107的耐划伤性能的前提下,第二屏幕107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在此不做赘述。
在保证第二屏幕107的耐划伤性能的前提下,第二屏幕107的厚度通常制作得较大。具有耐划伤性能的第二屏幕107的厚度通常大于背盖的厚度。具体的,相比于图4所示折叠屏手机200,图7所示折叠屏手机203由于设置了第二屏幕107,且第二屏幕107的厚度比图4所示折叠屏手机201的第一背盖103的厚度大。因此图7所示折叠屏手机203在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厚度大于图4所示折叠屏手机200在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厚度。因此,图7所示折叠屏手机203更迫切需要实现厚度薄型化,以提升手感、质感及携带便捷性。因此,相比于图4所示折叠屏手机200,图7所示折叠屏手机203更需要通过降低振动马达104在第一中框102上的安装高度来实现薄型化。
根据以上描述可知,振动马达104在第一中框102上的安装高度是阻碍平板手机、折叠屏手机(尤其是具有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7的折叠屏手机)的厚度薄型化的瓶颈之一。请参阅图9,图9为图7所示折叠屏手机203内振动马达104与第一中框102、第二屏幕107之间的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振动马达104包括壳体1,该壳体1为封闭的壳体,振动马达104的质量块设置于壳体1内。壳体1借助背胶108粘接在第一中框102上。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壳体1在第一中框102上的连接稳定性,壳体1远离第一中框102的一侧还设有限位结构120。限位结构102固定连接于第一中框102上。限位结构102用于阻止壳体1向远离第一中框102的方向移动。在此基础上,为了避免振动马达104在振动时撞击第二屏幕107而导致第二屏幕107脱落或者损坏,限位结构102与第二屏幕107之间还设有缓冲材料层109。缓冲材料层109包括但不限于泡棉和橡胶。在本实施例中,振动马达104在第一中框102上的安装高度h为背胶108的厚度、振动马达104的高度和限位结构102的厚度之和,安装高度h较高,不利于整机的薄型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可以在第一中框102的表面设置沉槽,并将振动马达104的部分容纳于该沉槽内,以降低振动马达104在第一中框102上的安装高度。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横向线性马达作为振动马达104的一种,在平板终端设备以及折叠屏终端设备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由于横向线性马达的长宽尺寸通常较大,在第一中框102上的占用面积较大,若采用在第一中框102上设置沉槽的方式来降低振动马达104的安装高度,则沉槽区域面积需设计得较大才能容纳横向线性马达。但是,沉槽区域面积越大,第一中框102的结构强度及可靠性又大幅度降低。
为了在保证第一中框102的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振动马达104在第一中框102上的安装高度,请参阅图10-图12,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振动马达104的立体图,图11为图10所示振动马达104由下向上看的立体图,图12为图10所示振动马达104在C-C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C-C线处”是指在C-C线及C-C线两端箭头所在的平面处,后文中对类似附图的说明应做相同理解,后文中不再赘述。该振动马达104能够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
具体的,振动马达104包括壳体1,壳体1用于对振动马达104的内部结构进行防水、防尘保护。壳体1的材料为金属,比如为不锈钢。这样,壳体1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厚度可以设计得较小,以利于减小振动马达104的厚度和体积。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由具有隔磁性能的金属材料制作。这样,壳体1可以阻止振动马达104内部的磁场对终端设备内位于振动马达104周围的天线的性能产生影响。
壳体1的一端敞开形成开口1a。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壳体1包括顶壁11和侧框12,侧框12围绕顶壁11的边缘一周设置。可选的,请参阅图11,侧框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2a和第二侧壁12b,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12c和第四侧壁12d。侧框12由第一侧壁12a、第三侧壁12c、第二侧壁12b、第四侧壁12d依次首尾连接并围合形成。开口1a由侧框12的远离顶壁11的一端围成。具体的,请参阅图11,开口1a由第一侧壁12a的远离顶壁11的一端、第二侧壁12b远离顶壁11的一端、第三侧壁12c远离顶壁11的一端、第四侧壁12d远离顶壁11的一端围合形成。此壳体的结构简单,且可以采用冲压工艺将顶壁11与侧框12一体成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顶壁11与侧框12也可以分体成型并装配在一起,这样可以方便内部结构的组装。
在将该振动马达104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内时,开口1a用于与第一中框102相对,且开口1a所处的壳体1的边缘用于与第一中框102固定。
这样一来,在将该振动马达104应用于终端设备内时,可以借助第一中框102封堵振动马达104的开口1a,以形成封闭的壳体,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防水防尘保护作用。同时,第一中框102构成振动马达104的壳体1的一个壁板,在不改变振动马达104的内部容纳空间的高度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振动马达104本身的高度,从而达到降低振动马达104在终端设备内的安装高度的目的,有利于减薄终端设备厚度。其中,由于振动马达104的内部容纳空间的高度不变,因此无需限缩壳体1内部质量块等结构的设计高度,从而可以保证振动马达104的性能。
开口1a所处的壳体1的边缘与第一中框102的固定方式有多种。
示例的,请参阅图13,图13为图10-图12所示振动马达104在应用于图7所示折叠屏手机203内时与第一中框102、第二屏幕107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开口1a所处的壳体1的边缘焊接固定于第一中框102上。焊脚位于开口1a所处的壳体边缘的外表面与第一中框102之间的夹角位置。焊接固定的稳定性较高,能够提高振动马达104在第一中框102上的连接稳定性,且无需在壳体1的远离第一中框102的一侧设置限位结构和缓冲材料层,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振动马达104在第一中框102上的安装高度。
又示例的,请参阅图14-图16,图14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振动马达104的立体图,图15为图14所示振动马达104由下向上看的立体图,图16为图14所示振动马达104在D-D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侧框12的外表面设有连接耳2。开口1a处的壳体1的边缘借助连接耳2固定于第一中框102上。连接耳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具体的,连接耳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等。在图14-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耳2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连接耳2分别设置于侧框12的相对两个侧壁的外表面。具体的,请参阅图15,该两个连接耳2分别设置于第三侧壁12c的外表面和第四侧壁12d的外表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两个连接耳2还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12a的外表面和第二侧壁12b的外表面。由于两个连接耳2的结构相同,因此以下仅以其中一个连接耳2为例说明连接耳2的结构。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14-图16,连接耳2包括固定部21、耳部22和连接孔23。固定部21焊接固定于侧框12的外表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21也可以胶粘、卡接固定于侧框12的外表面,或者固定部21与侧框12为一体式结构。耳部22固定于固定部21上。耳部22与固定部21为一体式结构,也即是耳部22与固定部21为一个结构件整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耳部22也可以与固定部21分体成型,并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连接孔23设置于耳部22上,且连接孔23的轴向与开口1a的中心轴线(也即是图16中的轴线O)的延伸方向一致。其中,开口1a的中心轴线是指经过开口1a的中心并与开口1a所处平面垂直的轴线。此连接耳2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开口1a处的壳体1的边缘与第一中框102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振动马达104的维修更换。需要说明的是,在达到将开口1a处的壳体1的边缘固定于第一中框102上的前提下,连接耳2的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比如为卡扣结构。
请参阅图17,图17为图14-图16所示振动马达104在应用于图7所示折叠屏手机203内时与第一中框102、第二屏幕107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开口1a所处的壳体1的边缘借助两个连接耳2固定于第一中框102上。具体的,连接件00穿过连接耳2的连接孔23,将连接耳2固定于第一中框102上。其中,连接件00包括但不限于螺钉、铆钉或者螺栓。此连接方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无需在壳体1的远离第一中框102的一侧设置限位结构和缓冲材料层,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振动马达104在第一中框102上的安装高度。且连接耳2的占用区域较小,在耳部22远离第一中框102的一侧预留有空间,能够容纳振动马达周围的其他零部件。
在上述两种示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3或图17,振动马达104与第二屏幕107之间间隔设置,且振动马达104与第二屏幕107之间间隙的宽度d大于或者等于0.05毫米(mm),小于或者等于0.35mm。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间隙的宽度d大于或者等于0.1mm,小于或者等于0.2mm。具体的,该间隙的宽度d可以为0.1mm,0.11mm,0.12mm,0.13mm,0.14mm,0.15mm,0.16mm,0.17mm,0.18mm,0.19mm,0.2mm等等。这样,能够在防止振动马达104撞击第二屏幕107的同时,减小折叠屏手机203的厚度。与之类似的,当振动马达104应用于图2所示平板手机100或图4所示折叠屏手机200时,振动马达104与第一背盖103之间也间隔设置,且振动马达104与第一背盖103之间的间隙宽度也可以为0.05mm~0.35mm。在一些实施例中,此间隙宽度也可以选择为0.1mm~0.2mm。
在其他又一些示例中,开口1a所处的壳体1的边缘还可以采用胶粘、卡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一中框102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口1a所处的壳体1的边缘一周与第一中框102之间可以设置防水结构,来提升振动马达104的防水性能。该防水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密封胶和密封圈,该防水结构也可以为设置于第一中框102表面的环形凹槽,开口1a所处的壳体1的边缘一周嵌设在该环形凹槽内,由此能够延长水分由该间隙进入壳体1内的路径,由此起到防水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马达104的高度(也即是在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或者等于3.0mm。示例的,振动马达104的高度为3.0mm、2.9mm、2.8mm、2.7mm、2.6mm、2.5mm等等。这样,振动马达104的高度较小,有利于终端设备的薄型化。
图10-图12所示振动马达104的内部结构与图14-图16所示振动马达104的内部结构相同,以下仅以图14-图16所示振动马达104为例,说明振动马达104的内部结构。
具体的,请参阅图18,图18为图14所示振动马达104的爆炸图。振动马达104除了包括壳体1之外,还包括质量块3、弹性组件4、驱动组件5和电连接结构6。
质量块3位于壳体1内。质量块3呈长方体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块3也可以呈正方体、球体、椭球体状等等。质量块3作为振动马达104内的振动主体,能够在与开口1a所处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往复振动。具体的,在与开口1a所处平面平行的平面内,质量块3的振动路径可以为直线,也可以为曲线。在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同时结合参阅图15和图16,质量块3的振动路径为直线。这样,振动马达104为横向线性马达。在将该振动马达104应用于终端设备内时,质量块3的振动方向与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垂直,有利于减小振动马达104在终端设备内的安装高度。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块3的振动方向也可以与开口1a所处的平面垂直。这样,振动马达104为纵向线性马达。在将振动马达104应用于终端设备内时,质量块3的振动方向与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一致。在其他又一些实施例中,振动马达104也可以为转子马达。以下各实施例均是在振动马达104为横向线性马达的基础上作出的说明,这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构成的特殊限制。
弹性组件4用于将质量块3弹性支撑于壳体1内,且弹性组件4允许质量块3在壳体1内沿方向A1往复振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8,并结合参阅图15,弹性组件4包括第一弹性件41和第二弹性件42。第一弹性件41和第二弹性件42均为簧片。第一弹性件41、质量块3、第二弹性件42的排列方向与质量块3的振动方向A1平行。
第一弹性件4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部41a、第一连接部41c和第二固定部41c。第一固定部41a与质量块3连接,该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和粘接。第二固定部41c与壳体1中侧框12的第四侧壁12d连接,该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和粘接。第一连接部41c近似呈n型,第一连接部41c的拱起方向A2与开口1a所处的平面平行,且第一连接部41c的拱起方向A2与质量块3的振动方向A1垂直。
第二弹性件4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固定部42a、第二连接部42c和第四固定部42c。第三固定部42a与质量块3连接,该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和粘接。第四固定部42c与壳体1中侧框12的第三侧壁12c连接,该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和粘接。第二连接部42c近似呈n型,第二连接部42c的拱起方向A3与第一连接部41c的拱起方向A2相反。
这样,第一弹性件41和第二弹性件42均具有沿平行于质量块3的振动方向A1产生变形的能力。当质量块3向靠近第四侧壁12d的方向振动时,第一连接部41c的两个臂部之间的夹角缩小,第二连接部42c的两个臂部之间的夹角增大;当质量块3向靠近第三侧壁12c的方向振动时,第一连接部41c的两个臂部之间的夹角增大,第二连接部42c的两个臂部之间的夹角缩小。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保证弹性组件4能够将质量块3弹性支撑于壳体1内,且弹性组件4允许质量块3在壳体1内沿方向A1往复振动的前提下,弹性组件4也可以设计成其他结构形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驱动组件5用于驱动质量块3在与开口1a所处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往复振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8,并结合参阅图16,驱动组件5包括磁体组件51和线圈52。磁体组件51固定于质量块3上。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块3上设有安装槽(包括第一安装槽31和第二安装槽32),磁体组件51容纳并固定于该安装槽内。又一些实施例中,磁体组件51也可以设置于质量块3的外表面。线圈52固定于壳体1上。一些实施例中,线圈52固定于顶壁11的内表面。这样,无需另外设置线圈52的支撑结构,有利于降低振动马达104的高度。借助磁体组件51与线圈52配合产生洛伦兹力,该洛伦兹力能够带动质量块3在与开口1a所处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往复振动。
具体的,磁体组件51包括第一磁体51a和第二磁体51b。第一磁体51a容纳于第一安装槽31内,第二磁体51b容纳于第二安装槽32内。第一磁体51a和第二磁体51b可以为磁铁或磁钢。第一磁体51a的充磁方向、第二磁体51b的充磁方向均与开口1a所处平面垂直,且第一磁体51a的充磁方向与第二磁体51b的充磁方向相反。其中,充磁方向是由北极(也即是N极)到南极(也即是S极)的方向。示例的,请参阅图18,并结合参阅图16,第一磁体51a的上端为S极且下端为N极,第二磁体51b的上端为N极且下端为S极。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体51a的上端也可以为N极,下端为S极,在此基础上,第二磁体51b的上端为S极,下端为N极。线圈52具有第一边52a和第二边52b。第一边52a的延伸方向、第二边52b的延伸方向均与方向A1垂直,第一磁体51a与第一边52a相对,第二磁体51b与第二边52b相对。当线圈52通电时,第一磁体51a和第二磁体51b产生平行于方向A1的洛伦兹力F1和F2,F1的方向与F2的方向相同。该F1和F2的合力可以带动质量块3在与开口1a所处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单向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线圈52的电流换向,可以驱动质量块3往复振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磁体组件51也可以仅包括上述第一磁体51a和第二磁体51b中的一个,由此通过F1和F2中的一个带动质量块3在与开口1a所处平面平行的平面内移动。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磁体组件51的设置位置与线圈52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也即是,磁体组件51设置于壳体1上,线圈52设置于质量块3上。
电连接结构6用于将线圈52的电极引出至壳体1外。电连接结构6包括但不限于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FPC)以及由多根导线通过柔性结构连接形成的结构。电连接结构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61、第二段62和第三段63。请参阅图19,图19为图14所示振动马达104在E-E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同时结合参阅图16,第一段61固定于顶壁11的内表面,线圈52固定于第一段61上并与第一段61电连接。第二段62固定于侧框12的内表面。具体的,第二段62可以固定于侧框12中第一侧板12a的内表面。这样,可以避开第一弹性件41和第二弹性件42,避免电连接结构6与弹性组件4之间产生干涉。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段62也可以固定于侧框12中第二侧板12b的内表面。第三段63的延伸路径与开口1a所处平面平行,且第三段63的部分位于壳体1外。第三段63的位于壳体1外的部分上设有正极端子63a和负极端子63b。此电连接结构6能够将线圈52的电极引出至壳体1外的第三段63,且在将振动马达104应用于终端设备内时,电连接结构6的第三段63可以借助第一中框102进行固定支撑。也就是说,在将振动马达104应用于终端设备内时,电连接结构6的第三段63附着并固定在第一中框102上,由此借助第一中框102对第三段63进行固定支撑。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请继续参阅图18,开口1a所处的壳体1的边缘设有避让缺口1b,第三段63穿设于该避让缺口1b内,这样,避免第三段63与壳体1产生高度叠加,使得开口1a所处的壳体1的边缘与第一中框102之间产生较大缝隙,从而可以提高振动马达104的防水密封性能。
终端设备100内设置的振动马达10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当终端设备100为图4或图7所示的折叠屏终端设备时,多个振动马达104可以均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C1内,也可以均设置于第二容纳空间C2内,还可以部分振动马达104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C1内,另一部分设置于第二容纳空间C2内。其中,当多个振动马达104中的部分振动马达104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C1内,另一部分设置于第二容纳空间C2内时,第一容纳空间C1内的部分振动马达的设置位置与第二容纳空间C2内的部分振动马达的设置位置可以关于转动机构108的转动轴线对称设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两个设置位置也可以不对称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由于振动马达104可以作为一个产品结构去销售、储存、运输等等。在此基础上,为了防止在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灰尘进入振动马达104内,而导致振动马达104产生卡死、生锈等问题,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0和图21,图20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振动马达104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20所示振动马达104在F-F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开口1a处设有可去除的防尘结构01。该防尘结构01包括但不限于胶纸、钢板、塑料板等等,该防尘结构01可以胶粘固定于开口1a所处的壳体1的边缘,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卡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设置于开口1a所处的壳体1的边缘。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防尘结构01为胶纸。胶纸的成本低,去除效率高,操作方便,且胶纸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能够防止水分进入振动马达104内。在将该振动马达104装配于终端设备之前,可以去除该防尘结构01。
根据以上描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振动马达以及包括该振动马达的终端设备,能够在收到电话、消息、短信时,振动以提醒用户及时查看,同时也能够在屏幕显示的按键被触发或者被误触发时,振动以实现触觉反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屏幕;
第一中框,所述第一屏幕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中框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中框层叠设置;
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位于所述第一中框的远离所述至少部分的一侧,且所述振动马达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敞开形成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第一中框,且所述开口处的所述壳体的边缘与所述第一中框固定;
所述壳体包括顶壁和侧框,所述侧框围绕所述顶壁的边缘一周设置,所述侧框的远离所述顶壁的一端围成所述开口;
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质量块;
所述质量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质量块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在与所述开口所处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往复振动;
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磁体组件和线圈;
所述磁体组件固定于所述质量块上,所述线圈位于所述质量块与所述顶壁之间,且所述线圈固定于所述顶壁上,所述磁体组件与所述线圈配合以产生洛伦兹力,所述洛伦兹力用于带动所述质量块相对于所述壳体在与所述开口所处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往复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电连接结构;
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固定于所述顶壁的内表面,所述线圈固定于所述第一段上并与所述第一段电连接;所述第二段固定于所述侧框的内表面,所述第三段的延伸路径与所述开口所处平面平行,且所述第三段的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三段的位于所述壳体外的部分上设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结构为柔性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的外表面设有连接耳,所述开口处的所述壳体的边缘借助所述连接耳固定于所述第一中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耳包括固定部、耳部和连接孔,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侧框的外表面,所述耳部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上,所述连接孔设置于所述耳部,且所述连接孔的轴向与所述开口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处的所述壳体的边缘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中框上。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幕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屏幕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中框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中框层叠设置;
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第二中框,所述第二中框与所述第一中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中框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中框层叠设置,所述终端设备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变化,当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屏幕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屏幕的第二部分朝向同一侧;当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屏幕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屏幕的第二部分相对或者相背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屏幕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屏幕的第二部分相对;
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第二屏幕,所述第二屏幕位于所述振动马达的远离所述第一中框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屏幕与所述第一中框相对固定,所述振动马达与所述第二屏幕之间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马达与所述第二屏幕之间的间隙宽度大于或者等于0.05毫米,且小于或者等于0.35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马达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3.0毫米。
11.一种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敞开形成开口;
所述壳体包括顶壁和侧框,所述侧框围绕所述顶壁的边缘一周设置,所述侧框的远离所述顶壁的一端围成所述开口;
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质量块;
所述质量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质量块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在与所述开口所处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往复振动;
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磁体组件和线圈;
所述磁体组件固定于所述质量块上,所述线圈位于所述质量块与所述顶壁之间,且所述线圈固定于所述顶壁上,所述磁体组件与所述线圈配合以产生洛伦兹力,所述洛伦兹力用于带动所述质量块相对于所述壳体在与所述开口所处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往复振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的外表面设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包括固定部、耳部和连接孔,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侧框的外表面,所述耳部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上,所述连接孔设置于所述耳部,且所述连接孔的轴向与所述开口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一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处覆盖有可去除的防尘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结构为胶纸。
CN202111278350.0A 2021-10-30 2021-10-30 一种振动马达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50022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8350.0A CN115002249B (zh) 2021-10-30 2021-10-30 一种振动马达及终端设备
EP22879667.8A EP4224827A4 (en) 2021-10-30 2022-09-02 VIBRATION MOTOR AND TERMINAL DEVICE
PCT/CN2022/116910 WO2023071527A1 (zh) 2021-10-30 2022-09-02 一种振动马达及终端设备
US18/252,050 US20230412058A1 (en) 2021-10-30 2022-09-02 Vibration Motor and Termina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8350.0A CN115002249B (zh) 2021-10-30 2021-10-30 一种振动马达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2249A CN115002249A (zh) 2022-09-02
CN115002249B true CN115002249B (zh) 2023-03-28

Family

ID=83018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8350.0A Active CN115002249B (zh) 2021-10-30 2021-10-30 一种振动马达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12058A1 (zh)
EP (1) EP4224827A4 (zh)
CN (1) CN115002249B (zh)
WO (1) WO2023071527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7190A (zh) * 2017-08-11 2017-10-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马达
CN108650599A (zh) * 2018-04-28 2018-10-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马达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2814B2 (ja) * 1998-11-20 2002-02-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偏平振動モ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情報機器
US9467033B2 (en) * 2012-02-07 2016-10-11 Lg Electronics Inc. Vibration motor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KR101659032B1 (ko) * 2014-07-25 2016-09-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CN105790541B (zh) * 2016-03-11 2019-01-1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205960920U (zh) * 2016-07-20 2017-02-15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5960923U (zh) * 2016-07-21 2017-02-15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5847044U (zh) * 2016-07-21 2016-12-2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364898B (zh) * 2020-03-05 2024-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辅料及电子设备的后壳组件
CN212034162U (zh) * 2020-07-03 2020-11-27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屏幕发声结构和智能终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7190A (zh) * 2017-08-11 2017-10-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马达
CN108650599A (zh) * 2018-04-28 2018-10-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马达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412058A1 (en) 2023-12-21
EP4224827A1 (en) 2023-08-09
CN115002249A (zh) 2022-09-02
EP4224827A4 (en) 2024-06-05
WO2023071527A1 (zh) 2023-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13663A1 (en) Capping member,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US6664486B2 (en) Step keys, step key assembly, and terminal having the step key assembly
CN108322574B (zh) 显示屏、终端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US20140255016A1 (en) Device for driving camera lens module in portable terminal
US7676242B2 (en) Compact and durable thin smartphone
CN103685627A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保护装置
JP2010081570A (ja) 携帯電子機器
CN111565273A (zh) 光学防抖马达、摄像头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CN115002249B (zh) 一种振动马达及终端设备
JP5166070B2 (ja) 電子機器
CN108322629B (zh) 摄像头组件与电子设备
CN108632409B (zh) 显示屏、终端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WO2023103484A1 (zh) 振动马达和终端设备
CN210780916U (zh) 移动终端
CN113898661B (zh) 转轴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0007729U (zh) 移动终端及显示设备
WO2022252262A1 (zh) 防尘组件及折叠式电子装置
JP2011250076A (ja) 携帯電子機器
CN219145413U (zh) 电子设备
CN211630600U (zh) 电子设备及其端盖
JP4994114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213990712U (zh) 电子装置
WO2024148966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2005136877A (ja) 配置構造、及び、携帯通信機器
JP2008252277A (ja) クレード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7440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