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5273A - 光学防抖马达、摄像头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防抖马达、摄像头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5273A
CN111565273A CN202010420810.8A CN202010420810A CN111565273A CN 111565273 A CN111565273 A CN 111565273A CN 202010420810 A CN202010420810 A CN 202010420810A CN 111565273 A CN111565273 A CN 1115652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base
side wall
optical
limiting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208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5273B (zh
Inventor
游兴龙
张百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208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652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65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5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5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52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防抖马达,光学防抖马达包括:载体、底座以及盖体;载体内置于底座,并可相对于底座在第一方向上运动,盖体盖设于载体和底座;其中:第一方向与光轴方向一致;底座靠近载体的一面设置有限位柱,载体套设于限位柱,且限位柱至少部分区域设置于载体内;当载体受外力影响在底座和盖体之间晃动时,限位柱和载体之间产生摩擦,以限制载体的晃动幅度。通过上述结构,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防抖马达能够降低载体撞击底座和盖体的冲击力,限制载体的晃动幅度,减轻结构件的磨损以及撞击带来的异响。

Description

光学防抖马达、摄像头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光学防抖马达、摄像头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和娱乐工具,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手机为例,为了满足人们的拍照需求,多数手机厂商都采用VCM(Voice Coil Motor,音圈电机)来驱动镜头运动从而实现手机摄像头的防抖功能。
目前,常见的音圈电机为了保证镜头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都会采用滚珠式结构,但是滚珠式结构的音圈电机会使得镜头的载体仅能以滚珠为支撑点。当手机受到外力晃动或冲击时,载体就容易随外力晃动,从而撞击音圈电机内的各个结构件,造成结构件磨损的同时,还会发出异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防抖马达,光学防抖马达包括:载体、底座以及盖体;载体内置于底座,并可相对于底座在第一方向上运动,盖体盖设于载体和底座;其中:第一方向与光轴方向一致;底座在第一方向上靠近载体的一面设置有限位柱,载体套设于限位柱,且限位柱至少部分区域设置于载体内;当载体受外力影响在底座和盖体之间晃动时,限位柱和载体之间产生摩擦,以限制载体的晃动幅度。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镜头、光学传感器、以及上述的光学防抖马达;所述镜头设置在所述载体上,并可在所述载体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运动;所述光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镜头的一面。并与所述镜头相对设置。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中框、后盖以及上述的摄像头模组;所述显示屏盖设于所述中框的一面,所述后盖盖设于所述中框的另一面,所述摄像头模组设置于所述中框和所述后盖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防抖马达、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该光学防抖马达包括:载体、底座以及盖体;通过在底座上设置限位柱,载体套设于限位柱,且限位柱至少部分区域设置于载体内,使得光学防抖马达在受外力晃动时,限位柱和载体之间能够产生摩擦力,限制载体的晃动幅度。从而降低了载体撞击底座和盖体的冲击力,以减轻光学防抖马达内部结构件的磨损程度,并减弱载体撞击底座和盖体带来的异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10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摄像头模组4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光学防抖马达43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底座432和第一载体4311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限位柱4321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底座432与第一载体4311组装之后沿着YZ平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第一载体4311和第二载体4312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第一载体4311与第二载体4312组装之后沿着XZ平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4中第二载体4312和第三载体43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第二载体4312与第三载体4313组装之后沿着YZ平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电子设备1000的另一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经发明人长期研究发现,一些手机的滚珠式驱动马达为了避免镜头载体撞击马达内部的结构件,通过在马达外部装设金属片,使得载体上的磁体吸附金属片,带动载体向金属片方向夹紧载体与底座之间的滚珠,从而维持载体的平衡。但是,当手机受外力晃动时,磁体与金属片之间的吸力不足以维持载体的平衡,使得载体随外力晃动撞击底座和盖体,造成马达内部的结构件磨损,还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异响。一些手机的滚珠式驱动马达,通过在载体、底座以及盖体之间设计柔性件,以减轻载体受外力晃动撞击底座或盖体带来的结构件磨损和异响。但是柔性件的设计增加了马达的结构件,使得马达的厚度增加,在手机内部空间如此紧凑的情况下,马达的厚度增加无疑会影响手机内部空间利用率,不利于手机的轻薄化设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光学防抖马达、摄像头模组及其电子设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10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摄像头模组4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0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可穿戴设备等便携装置,下面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显示屏100、中框200、后壳300以及摄像头模组400。其中,显示屏100盖设于中框200的一面,后壳300盖设于中框200的另一面。例如,显示屏100和后壳300可以通过粘接、焊接以及卡接等方式盖设于中框200相背设置的两面。摄像头模组400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00和后壳300之间,并能够接受到外部环境射入的光线。
具体地,显示屏100盖设于中框200的一面,其可以包括:显示模组以及用于响应对显示模组进行触控操作的电路等。其中,显示屏100可以是使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屏幕进行图像显示,也可以是使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屏幕进行图像显示。并且显示屏100在外形上可以是平板屏幕,也可以是双曲面屏幕,还可以是四曲面屏幕,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手机而言,上述平板屏幕是指显示屏100在整体上呈平板状设置;上述双曲面屏幕是指显示屏100的左、右边缘区域呈弯曲状设置,其他区域依旧呈平板状设置,这样不仅能够减小显示屏100的黑边并增加显示屏100的可视区域,还能够增加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美感及握持手感;上述四曲面屏幕是指显示屏100的上、下、左、右边缘区域均呈弯曲状设置,其他区域依旧呈平板状设置,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减小显示屏100的黑边并增加显示屏100的可视区域,还能够进一步增加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美感及握持手感。
进一步地,后壳300盖设于中框200远离显示屏100的另一面。该后壳300可以是电子设备1000的电池盖,它的材质可以是玻璃、金属和硬质塑料等,也可以由其它电致变色材料制成。其中,后壳30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主要用于保护电子设备1000。相应地,中框200的材质也可以是玻璃、金属和硬质塑料等。中框200也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主要用于支撑和固定摄像头模组400以及安装在中框200和后壳300之间的其他功能器件。例如电池、主板以及天线等。进一步地,由于中框200和后壳300一般会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中框200和后壳300的材质可以优选地具有一定的耐磨耐蚀防刮等性能,或者在中框200和后壳300的外表面(也即是电子设备1000的外表面)涂布一层用于耐磨耐蚀防刮的功能材料。
如图3所示,摄像头模组400可以包括:镜头410、光学传感器420以及光学防抖马达430。其中,镜头410设置在光学防抖马达430上,通过光学防抖马达430驱动镜头410运动从而实现摄像头模组400的防抖功能。光学传感器420设置于光学防抖马达430背离镜头410的一面,并与镜头410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400可以用于实现电子设备1000的拍照、录像、人脸识别解锁、扫码支付等功能。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头模组400可以是如图示中所示的后置式摄像头的,也可以是前置式摄像头,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镜头410的材质可以是玻璃或塑胶等。镜头410主要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并对光线进行聚焦。镜头410可以包括多组镜片,多组镜片会相互矫正过滤光线;以在光线通过镜头410时,多组镜片层层过滤杂光(例如红外光),以便于增加摄像头模组400的成像效果。光学传感器420具体可以是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这类影像传感器,也可以是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这类影像传感器。其中,对于CMOS这类影像传感器而言,其具体可以基于RGGB,也可以基于RYYB。光学传感器420可以在摄像头模组400的光轴方向(也即是镜头410的光轴方向,如图3中点划线500所示)上与镜头410相对设置,主要用于接收来自镜头410的光线,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以便于实现摄像头模组400的成像需求。光学防抖马达430则主要用于改善摄像头模组400因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抖动而产生的成像效果,以使得光学传感器420的成像效果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400还可以设置有红外滤光片440。该红外滤光片440可以设置在镜头410与光学传感器420之间,红外滤光片440主要用于过滤红外光,以增加摄像头模组400的成像效果。
基于光学防抖技术,电子设备1000(或摄像头模组400)的陀螺仪侦测到镜头的微小的抖动(在三维空间中可以被分解为X、Y、Z三个方向上的位移分量);陀螺仪进一步将抖动信号传递至微处理器以计算出光学防抖马达430需要补偿的位移量,以使得光学防抖马达430根据镜头410的抖动方向及其位移量对镜头进行补偿,从而改善摄像头模组400因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抖动而产生的成像效果。
下面就光学防抖马达430的具体结构及其与摄像头模组400中其它结构件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4至图7,图4是图3中光学防抖马达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底座432和第一载体4311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限位柱4321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底座432与第一载体4311组装之后沿着YZ平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各个第二滚珠408的球心连接成一个虚线框,各个第三滚珠409的球心连接成另一个虚线框,主要是为了便于区分第二滚珠408、第三滚珠409。
如图4所示,光学防抖马达430包括:载体431、底座432、盖体433、柔性电路板434、线圈435、磁体436以及磁传感器437。其中,载体431内置于底座432,并可相对于底座432在第一方向Z上运动。盖体433盖设于载体431和底座432,并与底座432相扣合,使得载体431仅能够在底座432和盖体433之间运动。柔性电路板434设置于底座432上,并与载体431相对设置。线圈435设置于柔性电路板434上,磁体436设置于载体431上,且线圈435与磁体436相对设置。基于弗莱明左手定则,线圈435通电之后可以产生一个磁场;而磁体436可以为永磁体(本身具有一个磁场),线圈435的磁场与磁体436的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一个磁力,该磁力可以驱动载体431进行运动。磁传感器437设置于柔性电路板434上,且位于线圈435产生的磁场内,以感测磁场变化,从而传递相应的电信号至电子设备1000的处理器,使得处理器可以根据磁场变化量精确控制载体431的驱动量。
如图5至图7所示,底座432在第一方向Z上靠近载体431的一面设置有限位柱4321,载体431套设于限位柱4321,且限位柱4321至少部分区域设置于载体431内。当载体431受外力影响在底座432和盖体433之间晃动时,限位柱4321和载体431之间产生摩擦,从而限制载体431的晃动幅度。镜头410可以安装在载体431上,通过载体431带动镜头410在第一方向Z上运动(第一方向Z可以与镜头410的光轴方向一致)。光学传感器420可以设置于底座432远离镜头410的一面,并与镜头410相对设置。例如,载体431上开设有安装孔4315,镜头410设置于安装孔4315内。底座432在第一方向Z上背离载体431的一面开设有与安装孔4315连通的开口4320,光学传感器420盖设于开口4320与镜头410相对设置,从而能够接收到来自镜头410的光线,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进一步地,限位柱4321可以是嵌在底座432在第一方向Z上靠近载体431的一面上,并向盖体433方向延伸。载体431上可以开设有通孔4316,通过通孔4316套设于限位柱4321。其中,限位柱4321的外表面与通孔4316的内壁相接触,实现载体431在第一方向Z上晃动时,与限位柱4321产生摩擦以限制载体431的晃动幅度。限位柱4321也可以穿设于载体431,并与盖体433在第一方向Z上靠近载体431的一面连接。即,限位柱4321的一端与底座432连接,另一端与盖体433连接。载体431套设于限位柱4321,使得载体431受外力影响在底座432和盖体433之间晃动时,能够一直与限位柱4321产生摩擦,限制载体431的晃动幅度,降低载体431撞击底座432和盖体433的冲击力,减轻三者之间的磨损程度和撞击带来的异响。
进一步地,限位柱4321还可以包括:连接部43211、第一摩擦部43212以及第二摩擦部43213。其中,连接部43211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摩擦部43212和第二摩擦部43213。第一摩擦部43212远离连接部43211的一端与底座432连接,第二摩擦部43213远离连接部43211的一端与盖体433连接。第一摩擦部43212和第二摩擦部43213的至少部分区域均设置在通孔4316内。连接部43211在底座432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一摩擦部43212和第二摩擦部43213的投影面积,第一摩擦部43212和第二摩擦部43213的外表面与通孔4316的内壁相接触。即,连接部43211的外表面可以部分与通孔4316的内壁相接触,也可以完全不与通孔4316的内壁相接触。由此,在第一摩擦部43212和第二摩擦部43213能够与通孔4316的内壁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来限制载体431晃动幅度的情况下,通过减少连接部43211与通孔4316接触的面积,能够减少一定的摩擦,从而降低光学防抖马达430的驱动功耗。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柱4321具体可以是圆柱,通孔4316可以是与之相适配的圆形通孔,弧面的设计可以使得限位柱4321与通孔4316的滑动更为顺畅,在产生摩擦的同时,降低限位柱4321卡死在通孔4316内的概率。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柱1321也可以是其他柱形体,仅需通孔4316的形状与之相适配即可。此外,限位柱4321具体可以是由硬质金属材料制成的部件,使得限位柱4321具体一定的结构强度,在受到外部横向冲击力时,能够支撑住载体431。
此外,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结合图4和图7参阅图8至图11,图8是图4中第一载体4311和第二载体4312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第一载体4311与第二载体4312组装之后沿着XZ平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4中第二载体4312和第三载体4313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中第二载体4312与第三载体4313组装之后沿着YZ平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载体431可以包括:第一载体4311、第二载体4312、第三载体4313以及外壳4314。其中,第一载体4311内置于底座432,第二载体4312、第三载体4313内置于第一载体4311,并在第一方向Z上依次层叠设置。外壳4314可以通过卡接、焊接、胶接、螺纹连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与第一载体4311连接,以形成外壳4314与第一载体4311共同夹持第二载体4312、第三载体4313的基本结构。其中,第一载体4311能够带着第二载体4312、第三载体4313沿着第一方向Z相对于底座432运动,第二载体4312能够带动第三载体4313沿着第二方向Y相对于第一载体4311运动,第三载体4313能够沿着第三方向相X对于第二载体4312运动。第一载体4311开设有通孔4316,限位柱4321可以通过通孔4316穿设于第一载体4311,实现限位柱4321与载体431的配合。第三载体4313设有用于设置镜头410的安装孔4315,第一方向Z与镜头410的光轴方向(也即是摄像头模组400的光轴方向,如图3中点划线500所示)一致。本申请实施例中,镜头410设置于安装孔4315,光学传感器420具体设置在底座432远离第三载体4313的一面。如此设置,光学防抖马达430能够带动镜头410在三维空间中的三个方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对镜头410的补偿。
如图6至7所示,底座432沿第一方向Z开设有第一滑槽401,第一载体4311沿第一方向Z开设有第二滑槽402。第一滑槽401和第二滑槽402相对设置,且第一滑槽401和第二滑槽402之间还夹持有第一滚珠407。由此,第一载体4311可基于第一滚珠407相对于底座432在第一方向Z上运动,同时带动第二载体4312和第三载体4313在第一方向Z上运动,从而使得光学防抖马达430能够在第一方向Z上对镜头410进行补偿。其中,第一滚珠407与第一滑槽401的槽底面和槽壁面相接触,也与第二滑槽402的槽底面和槽壁面相接触,通过这种“U+U”的夹持方式可以提高光学防抖马达430在第一方向Z上的驱动精度。
如图8至图9所示,第一载体4311还沿第二方向Y开设有第三滑槽403,第二载体4312沿第二方向Y开设有第四滑槽404。第三滑槽403和第四滑槽404在第一方向Z上相对设置,且第三滑槽403和第四滑槽404之间还夹持有第二滚珠408。由此,第二载体4312可基于第二滚珠408相对于第一载体4311在第二方向Y上运动,同时带动第三载体4313在第二方向Y上运动,从而使得光学防抖马达430能够在第二方向Y上对镜头进行补偿。
如图10至图11所示,第二载体4312还沿第三方向X开设有第五滑槽405,第三载体4313沿第三方向X开设有第六滑槽406。第五滑槽405和第六滑槽406在第一方向Z上相对设置,且第五滑槽405和第六滑槽406之间还夹持有第三滚珠409。由此,第三载体4313可基于第三滚珠409相对于第二载体4312在第三方向X上运动,从而使得光学防抖马达430能够在第三方向X上对镜头进行补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401、第二滑槽402、第三滑槽403、第四滑槽404、第五滑槽405以及第六滑槽406夹持滚珠的底壁和侧壁可以为金属材质,增强载体431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加光学防抖马达430的可靠性。例如,通过金属嵌件的方式,将将金属嵌件预先固定在模具中的相应位置,然后向模具中注入塑料而成型。此外,第一滚珠407、第二滚珠408以及第三滚珠409可以是由陶瓷制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4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如图4所示,底座432可以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侧壁4322、第二侧壁4323、第三侧壁4324。柔性电路板434设置于第一侧壁4322、第二侧壁4323以及第三侧壁4324远离第一载体4311的表面上,并与第一载体4311相对设置。即,柔性电路板434绕设于第一侧壁4322、第二侧壁4323以及第三侧壁4324远离第一载体4311的外表面。线圈435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线圈435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4322、第二侧壁4323、第三侧壁4324的柔性电路板434上,且位于柔性电路板434靠近第一载体4311的一面。磁体436的数量也为三个。其中,第一载体4311在靠近第一侧壁4322的一面设置有一个磁体436,第三载体4313在靠近第二侧壁4323和第三侧壁4324的一面分别设置有一个磁体436。三个磁体436分别与三个线圈435一一对应设置。磁传感器437的数量也为三个,且三个磁传感器437分别设置于三个线圈435的磁场范围内,并与柔性电路板434电性连接。
具体地,第一侧壁4322、第二侧壁4323以及第三侧壁4324均开设有通槽4325。柔性电路板434盖设于第一侧壁4322、第二侧壁4323、以及第三侧壁4324的通槽4325,且位于第一侧壁4322、第二侧壁4323以及第三侧壁4324远离第一载体4311的表面上。三个线圈1434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4322、第二侧壁4323以及第三侧壁4324的通槽4325内,并与柔性电路板434电性连接。三个磁传感器437也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4322、第二侧壁4323以及第三侧壁4324的通槽4325内,且位于线圈435的磁场范围内,便于感测磁场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4322靠近第一载体4311的一面开设有第一滑槽401,且限位柱4321设置于第一侧壁4322靠近第一载体4311的一侧。即,第一侧壁4322与第一载体4311之间夹持有第一滚珠407。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在第一侧壁4322背离第一载体4311的一面设置金属片,在光学防抖马达430未工作时,使得第一载体4311上的磁体436可以吸附金属片,向第一侧壁4322方向靠近,保持第一载体4311和第一侧壁4322的紧密连接,维持载体431的平衡状态。在光学防抖马达工作时,通过设置在第一侧壁4322的线圈435和对应的磁体436相配合,驱动载体431在第一方向Z上运动。同时通过设置在第一侧壁4322的通槽4325内的磁传感器437感测磁场变化,从而精确控制载体431在第一方向Z上的运动量。通过在第二侧壁4323设置的线圈435以及与之对应的磁体436和磁传感器437,精确控制第二载体4312相较于第一载体4311在第二方向Y上的运动量。通过在第三侧边14324设置的线圈435以及与之对应的磁体436和磁传感器437,精确控制第三载体4313相较于第二载体4312在第三方向X上的运动量。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线圈435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或四个以上,仅需设置与之相对应的磁体436和磁传感器437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防抖马达430、摄像头模组400以及电子设备1000,通过在光学防抖马达430的底座432上设置限位柱4321,将载体431套设于限位柱4321,且限位柱4321至少部分区域设置于载体431内,使得光学防抖马达430在受外力晃动时,限位柱4321和载体431之间能够产生摩擦力,限制载体431的晃动幅度。从而降低了载体431撞击底座和盖体的冲击力,以减轻光学防抖马达430内部结构件的磨损程度,并减弱载体撞击底座432和盖体433带来的异响。
请参阅图,图12是电子设备1000的另一结构组成示意图。
如图12所示,该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屏10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wifi模块970、处理器980以及电源990等。其中,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以及wifi模块970分别与处理器980连接;电源990用于为整个终端设备900提供电能。
具体而言,RF电路910用于接发信号;存储器920用于存储数据指令信息;输入单元930用于输入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触控面板931以及操作按键等其他输入设备932;显示单元940则可以包括显示面板941等;传感器950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接近信号、距离信号等;扬声器961以及传声器(或者麦克风,或者上述实施例中受话器组件)962通过音频电路960与处理器980连接,用于接发声音信号;wifi模块970则用于接收和发射wifi信号,处理器980用于处理移动终端设备的数据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防抖马达包括:载体、底座以及盖体;
所述载体内置于所述底座,并可相对于所述底座在第一方向上运动,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载体和所述底座;其中:
所述第一方向与光轴方向一致;
所述底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载体的一面设置有限位柱,所述载体套设于所述限位柱,且所述限位柱至少部分区域设置于所述载体内;
当所述载体受外力影响在所述底座和所述盖体之间晃动时,所述限位柱和所述载体之间产生摩擦,以限制所述载体的晃动幅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穿设于所述载体,并与所述盖体靠近所述载体的一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包括:连接部、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
所述连接部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摩擦部和所述第二摩擦部,且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载体内;
所述第一摩擦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摩擦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盖体连接,且所述第一摩擦部和所述第二摩擦部的至少部分区域均设置于所述载体内;其中;
所述连接部在所述底座上投影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摩擦部和所述第二摩擦部在所述底座上投影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第一载体、第二载体以及第三载体;
所述第一载体内置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载体和所述第三载体内置于所述第一载体,且所述第二载体和所述第三载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载体可相对于所述底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运动;所述第二载体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载体在第二方向上运动;所述第三载体可相对于所述第二载体在第三方向上运动;
所述第一载体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柱通过所述通孔穿设于所述第一载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载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之间夹持有第一滚珠;其中:
所述第一载体可基于所述第一滚珠相对于所述底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珠与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底面和槽壁面相接触,所述第一滚珠还与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底面和槽壁面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还沿所述第二方向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载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和所述第四滑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滑槽和所述第四滑槽之间夹持有第二滚珠;其中:所述第二载体可基于所述第二滚珠相对于所述第一载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运动;
所述第二载体还沿所述第三方向开设有第五滑槽,所述第三载体沿所述第三方向开设有第六滑槽,所述第五滑槽和所述第六滑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五滑槽和所述第六滑槽之间夹持有第三滚珠;其中:所述第三载体可基于所述第三滚珠相对于所述第二载体在所述第三方向上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还包括外壳;
所述外壳盖设于所述第一载体、所述第二载体以及所述第三载体,并与所述第一载体相扣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防抖马达还包括:柔性电路板、线圈、磁体以及磁传感器;
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载体相对设置;
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上,所述磁体设置于所述载体上,且所述线圈和所述磁体相对设置;
所述磁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且位于所述线圈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
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第三侧壁远离所述第一载体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一载体相对设置;
所述线圈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线圈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第三侧壁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上,且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靠近所述第一载体的表面上;
所述磁体的数量也为三个,且所述第一载体上设置有一个所述磁体,所述第三载体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磁体;三个所述磁体并分别与三个所述线圈一一相对设置;
所述磁传感器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磁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三个所述线圈内,并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
11.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镜头、光学传感器、以及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
所述镜头设置在所述载体上,并可在所述载体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运动;
所述光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镜头的一面。并与所述镜头相对设置。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中框、后盖以及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
所述显示屏盖设于所述中框的一面,所述后盖盖设于所述中框的另一面,所述摄像头模组设置于所述中框和所述后盖之间。
CN202010420810.8A 2020-05-18 2020-05-18 光学防抖马达、摄像头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5652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0810.8A CN111565273B (zh) 2020-05-18 2020-05-18 光学防抖马达、摄像头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0810.8A CN111565273B (zh) 2020-05-18 2020-05-18 光学防抖马达、摄像头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5273A true CN111565273A (zh) 2020-08-21
CN111565273B CN111565273B (zh) 2022-01-18

Family

ID=72072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20810.8A Active CN111565273B (zh) 2020-05-18 2020-05-18 光学防抖马达、摄像头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6527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1123A (zh) * 2020-10-19 2021-0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788241A (zh) * 2021-02-05 2021-05-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193720A (zh) * 2021-03-15 2021-07-30 北京可利尔福科技有限公司 微型光学防抖马达及微型摄像模组
CN113395445A (zh) * 2021-05-21 2021-09-14 江西晶浩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534396A (zh) * 2021-06-29 2021-10-22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0637A (zh) * 2010-12-24 2012-07-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采用该音圈马达的相机模组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KR20140030767A (ko) * 2012-09-03 2014-03-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CN104283368A (zh) * 2014-10-28 2015-01-14 宜兴市贵鑫磁电高科技有限公司 防手震音圈马达
CN208210102U (zh) * 2018-03-14 2018-12-07 欧菲影像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Ois音圈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产品
CN211429403U (zh) * 2020-03-17 2020-09-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学防抖马达、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0637A (zh) * 2010-12-24 2012-07-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采用该音圈马达的相机模组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KR20140030767A (ko) * 2012-09-03 2014-03-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CN104283368A (zh) * 2014-10-28 2015-01-14 宜兴市贵鑫磁电高科技有限公司 防手震音圈马达
CN208210102U (zh) * 2018-03-14 2018-12-07 欧菲影像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Ois音圈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产品
CN211429403U (zh) * 2020-03-17 2020-09-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学防抖马达、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1123A (zh) * 2020-10-19 2021-0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788241A (zh) * 2021-02-05 2021-05-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788241B (zh) * 2021-02-05 2022-03-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193720A (zh) * 2021-03-15 2021-07-30 北京可利尔福科技有限公司 微型光学防抖马达及微型摄像模组
CN113395445A (zh) * 2021-05-21 2021-09-14 江西晶浩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534396A (zh) * 2021-06-29 2021-10-22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534396B (zh) * 2021-06-29 2023-11-14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5273B (zh) 202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5273B (zh) 光学防抖马达、摄像头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KR102606499B1 (ko) 전자기기
KR102415651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587092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2468709B1 (ko) 키 모듈과 이를 구비한 이동 단말기 및 키 모듈 조립 방법
CN111656756B (zh) 包括声音输出部的电子设备
US9877389B2 (en) Mobile terminal
CN113489886A (zh)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KR101759950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3489887B (zh)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20190112127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4827408B (zh)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KR20190026024A (ko) 이동 단말기
CN216700104U (zh) 潜望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机构及电子设备
KR102406843B1 (ko) 이동 단말기
JP4771966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KR102166834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4640771B (zh) 感光组件及摄像头模组
CN114845025B (zh) 压电马达、摄像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7116197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7508858U (zh) 摄像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915712B (zh) 摄像头机构及电子设备
KR20170083907A (ko) 이동 단말기
CN216700106U (zh) 摄像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938419B (zh) 防抖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