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45025B - 压电马达、摄像机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压电马达、摄像机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45025B
CN114845025B CN202210476100.6A CN202210476100A CN114845025B CN 114845025 B CN114845025 B CN 114845025B CN 202210476100 A CN202210476100 A CN 202210476100A CN 114845025 B CN114845025 B CN 1148450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piezoelectric
guide
base
piezoelectric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761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45025A (zh
Inventor
朱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761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450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45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5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45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5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电马达、摄像机构及电子设备,压电马达包括:基座、位于基座内的第一载体、位于第一载体内的第二载体、位于第二载体内的第三载体、分别抵接基座和第一载体的第一压电件、分别抵接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的第二压电件、以及分别抵接第二载体和第三载体的第三压电件;其中,第一载体可在第一压电件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相对于基座位移;第二载体可在第二压电件的驱动下沿第二方向相对于第一载体位移;第三载体可在第三压电件的驱动下沿第三方向相对于第二载体位移;第一方向为光轴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形成的平面相交。相较电磁式驱动,压电马达具有推力大、运动行程大及控制精度高的优势。

Description

压电马达、摄像机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压电马达、摄像机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工具和社交工具。以手机为例,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拍摄体验,手机的摄像模组内一般会设置有用于驱动镜头运动的驱动结构,以实现如防抖和对焦等功能,从而提升手机内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目前,多数摄像模组一般采用电磁式驱动结构,而此类驱动结构往往存在着推力小、运动行程小以及控制精度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电马达,所述压电马达包括:基座、位于所述基座内的第一载体、位于所述第一载体内的第二载体、位于所述第二载体内的第三载体、分别抵接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一压电件、分别抵接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的第二压电件、以及分别抵接所述第二载体和所述第三载体的第三压电件;其中,所述第一载体可在所述第一压电件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座位移;所述第二载体可在所述第二压电件的驱动下沿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载体位移;所述第三载体可在所述第三压电件的驱动下沿第三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载体位移;所述第一方向为光轴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的平面相交。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机构,所述摄像机构包括:镜头模组、感光模组以及上述的压电马达;所述镜头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三载体上,所述感光模组位于所述基座背离所述镜头模组的一侧,并与所述镜头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壳体以及上述的摄像机构;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壳体连接,并与所述壳体共同围设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摄像机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电马达,通过设置位于基座上且可在第一压电件驱动下沿第一方向位移的第一载体、位于第一载体上且可在第二压电件驱动下沿第二方向位移的第二载体、以及位于第二载体上且可在第三压电件驱动下沿第三方向位移的第三载体,使得第三载体除了可以沿第三方向上的位移外,还可以在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位移。如此设置,压电马达可以利用第三载体带动镜头在三个方向上位移,以实现防抖和对焦的功能。同时,相较于电磁式驱动的方案,压电马达采用第一压电件、第二压电件以及第三压电件进行压电式驱动,还可以具有推力大、运动行程大以及控制精度高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摄像机构300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摄像机构3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压电马达31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压电马达3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基座311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第一载体312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中第二载体3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6中第三载体3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5中压电马达310沿Ⅴ-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5中压电马达310沿Ⅵ-Ⅵ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5中压电马达310沿Ⅶ-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5中第一压电件315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5中压电马达310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以及智能眼镜等具有摄像功能的设备,下面仅以电子设备10为手机进行如下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显示屏100、壳体200以及摄像机构300。其中,显示屏100可以与壳体200连接,且两者可以共同围设形成有安装空间101。摄像机构300可以设置于安装空间101内,其可以用于接收安装空间101外的光线进行成像。在本实施例中,摄像机构300可以具有防抖和对焦的功能,以提升电子设备10的拍摄效果。
具体地,显示屏100可以用于为电子设备10提供图像显示功能,且当用户使用电子设备10的拍摄功能时,显示屏100还可以呈现摄像机构300的成像画面,以便于用户进行拍摄。如图1至图2所示,显示屏100可以盖设于壳体200的一侧,两者之间可通过粘胶进行粘接固定。其中,显示屏10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盖板、触控面板以及显示面板。透明盖板的表面可以具有平整光滑的特性,以便于用户进行点击、滑动、按压等触控操作。该透明盖板的材质可以是玻璃等刚性材质,也可以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无色聚酰亚胺(Colorless Polyimide,CPI)等柔性材质。触控面板设置于透明盖板和显示面板之间,用于响应用户的触控操作,并将相应的触控操作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对用户的触控操作做出相应的反应。显示面板主要用于显示画面,并可以作为交互界面而指示用户在透明盖板上进行上述触控操作,且显示面板可以使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或者LCD(Liquid 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屏幕来实现电子设备10的图像显示功能。在本实施例中,透明盖板、触控面板以及显示面板之间可以借助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压敏胶)等胶体贴合在一起。
壳体200可以用于安装电子设备10所需的各类电子器件,且壳体200可以与显示屏100共同围设形成安装空间101。如图2所示,壳体200可以包括:中框210和后壳220。显示屏100可以盖设于中框210的一侧,后壳220可以盖设于中框210的另一相对侧,且三者可以共同围设形成安装空间101。其中,安装空间101可以分为由显示屏100和中框210共同围设形成的第一安装空间1011,以及由中框210和后壳220共同围设形成的第二安装空间1012。同时,第一安装空间1011可以用于安装如指纹识别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以及红外传感器等电子器件,以实现如指纹解锁、自动熄屏以及亮度自调节等功能。第二安装空间1012则可以用于安装如麦克风、扬声器、闪光灯、电路板以及电池的电子器件,以实现如语音交流、音频播放以及照明等功能。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中框210和后壳220的材质可以是玻璃、金属和硬质塑料等,使得中框210和后壳22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此外,由于中框210和后壳220一般会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因此中框210和后壳220还可以具有一定的耐磨耐蚀防刮等性能,或者在中框210和后壳220的外表面(也即是电子设备10的外表面)涂布一层用于耐磨耐蚀防刮的功能材料。可选地,后壳220上还可以设计有如纹理、渐变色、光致变色以及电致变色等膜片,以提升电子设备10的外观表现力。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摄像机构300可以设置于安装空间101内,且摄像机构300可以接收外界光线进行成像。其中,摄像机构300可以设置于第一安装空间1011内进行前置摄像,其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安装空间1012内进行后置摄像。当然,第一安装空间1011和第二安装空间1012也可以同时设置有摄像机构300。如图2所示,当摄像机构300设置于第一安装空间1011内时,显示屏100对应摄像机构300的区域可以设置有第一透光区110,使得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能够通过第一透光区110照射至摄像机构300处,以便于摄像机构300进行成像。相应地,当摄像机构300设置于第二安装空间1012内时,后壳220对应摄像机构300的区域也可以设置有第二透光区221,使得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能够通过第二透光区221照射至摄像机构300处,以便于摄像机构300进行成像。其中,第一透光区110和第二透光区221可以是透光孔,即在显示屏100和后壳220上开设相应的孔洞进行透光。或者是,显示屏100和后壳220也可以做局部透明设计来形成第一透光区110和第二透光区221,仅需外界光线能够通过第一透光区110和第二透光区221照射至摄像机构300即可。
请参阅图3至图4,图3是图2中摄像机构300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摄像机构3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摄像机构300可以具有防抖和对焦功能,以提升电子设备10的拍摄效果。如图3至图4所示,摄像机构300可以包括:压电马达310、镜头模组320以及感光模组330。其中,压电马达310可以用于承载镜头模组320,并驱动镜头模组320位移,以实现摄像机构300的防抖功能和对焦功能。感光模组330可以设置于压电马达310的一侧,并与镜头模组320相对设置,其可以用于接收从镜头模组320射出光线进行成像。在本实施例中,压电马达310可以具有推力大、运动行程大以及控制精度高的优势,相较于电磁式驱动的方案,有助于提升摄像机构300的防抖效果和对焦效果。
请参阅图5至图6,图5是图4中压电马达31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压电马达3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压电马达310可以用于驱动镜头模组320位移,以实现摄像机构300的防抖功能和对焦功能。如图5所示,压电马达310可以包括:基座311、第一载体312、第二载体313、第三载体314、第一压电件315、第二压电体316以及第三压电体317。其中,第一载体312可以设置于基座311内,第二载体313可以设置于第一载体312内,第三载体314可以设置于第二载体313内。第一压电件315可以分别与基座311和第一载体312连接,并可驱动第一载体312相对于基座311沿第一方向Z位移。第二压电体316可以分别与第一载体312和第二载体313连接,并可驱动第二载体313相对于第一载体312沿第二方向X位移。第三压电体317可以分别与第二载体313和第三载体314连接,并可驱动第三载体314相对于第二载体313沿第三方向Y位移。同时,镜头模组320可以设置于第三载体314上。如此设置,镜头模组320除了可以在第三载体314的带动下沿第三方向Y位移外,其还可以在第一载体312和第二载体313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位移,从而实现摄像机构300的防抖功能和对焦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X以及第三方向Y可以是三个不同的方向。例如,第一方向Z可以是摄像机构300的光轴方向,第二方向X可以与第一方向Z相交,第三方向Y可以与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形成的平面相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Z可以与第二方向X相垂直,第三方向Y可以垂直于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形成的平面。
请结合图5参阅图7至10,图7是图6中基座311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中第一载体312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6中第二载体313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6中第三载体314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基座311可以设置有底板3111以及位于底板3111上的侧板3112,且底板3111和侧板3112可以共同围设形成用于安装第一载体312的第一容纳槽3001。其中,底板3111可以开设有第一透光孔3002,且第一透光孔3002可以与第一容纳槽3001连通。侧板3112在底板3111上可以围设形成一个矩形,且侧板3112可以开设有三个第一缺口3003。同时,三个第一缺口3003可以分别位于侧板3112围设形成的矩形的三条边上,且三个第一缺口3003可以分别用于安装第一压电件315、第二压电件316以及第三压电件317,以减少压电马达310的横向(与第一方向Z相垂直的方向)尺寸。
如图5和图8所示,第一载体312可以设置于第一容纳槽3001内,并可相对于基座311沿第一方向Z位移,且第一载体312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底壁3121以及位于第一底壁3121上的第一侧壁3122。同时,第一底壁3121和第一侧壁3122可以共同围设形成用于安装第二载体313的第二容纳槽3004。其中,第一底壁3121可以开设有连通第一透光孔3002和第二容纳槽3004的第二透光孔3005。第一侧壁3122在第一底壁3121上可以围设形成一个矩形,且第一侧壁3122上可以开设有两个第二缺口3006。同时,两个第二缺口3006可以分别与用于安装第二压电件316和第三压电件317的两个第一缺口3003相连通,以与第一缺口3003共同安装第二压电件316和第三压电件317,从而减少压电马达310的横向(与第一方向Z相垂直的方向)尺寸。
如图5和图9所示,第二载体313可以设置于第二容纳槽3004内,并可相对于第一载体312沿第二方向X位移,且第二载体313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底壁3131以及位于第二底壁3131上的第二侧壁3132。同时,第二底壁3131和第二侧壁3132可以共同围设形成用于安装第三载体314的第三容纳槽3007。其中,第二底壁3131可以开设有连通第二透光孔3005和第三容纳槽3007的第三透光孔3008。第二侧壁3132在第二底壁3131上可以围设形成一个矩形,且第二侧壁3132可以开设有第三缺口3009。同时,第三缺口3009可以与用于安装第三压电件317的第二缺口3006相连通,以与第一缺口3003和第二缺口3006共同安装第三压电件317,从而减少压电马达310的横向(与第一方向Z相垂直的方向)尺寸。
如图5和图10所示,第三载体314可以设置于第三容纳槽3007内,并可相对于第二载体313沿第三方向Y位移,且第三载体314可以开设有与第三透光孔3008连通的安装孔3141,以利用安装孔3141安装镜头模组320。例如,安装孔3141的内侧壁可以设置有螺纹,而镜头模组320则可以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螺纹,使得镜头模组320可以通过螺纹固定在安装孔3141内。在本实施例中,基座311、第一载体312、第二载体313以及第三载体314的材质均可以为塑料,以减轻压电马达310的重量。
请结合图5参阅图11至图13,图11是图5中压电马达310沿Ⅴ-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5中压电马达310沿Ⅵ-Ⅵ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5中压电马达310沿Ⅶ-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1至图13所示,为了给第一载体312、第二载体313以及第三载体314的位移提供导向,基座311和第一载体312之间可以设置有分别连接基座311和第一载体312的第一导向结构340,以利用第一导向结构340为第一载体312的位移提供导向。第一载体312和第二载体313之间可以设置有分别连接第一载体312和第二载体313的第二导向结构350,以利用第二导向结构350为第二载体313的位移提供导向。第二载体313和第三载体314之间可以设置有分别连接第二载体313和第三载体314的第三导向结构360,以利用第三导向结构360为第三载体314的位移提供导向。
如图5和图11所示,第一导向结构340可以设置于侧板3112和第一侧壁3122之间,且第一导向结构340可以包括:第一导向件341和第一滑动件342。其中,侧板3112朝向第一侧壁3122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第一导向件341,第一侧壁3122朝向侧板3112的一侧也可以设置有第一导向件341,且两个第一导向件341可以共同夹持第一滑动件342设置。例如,两个第一导向件341上均可以开设有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Z相平行的第一滑槽3411,以利用两个第一导向件341上的第一滑槽3411共同容纳第一滑动件342。如此,当第一载体312相对于基座311位移时,第一滑动件342可在第一载体312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Z在第一滑槽3411内滑动,以利用第一滑槽3411为第一载体312的位移提供导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件341可以是侧板3112和第一侧壁3122的部分结构。
为了减少第一滑动件342在滑动过程中产生的卡阻,第一滑槽3411可以设计为V形槽或者是U形槽,又或者是一个第一导向件341上的第一滑槽3411为V形槽,另一个第一导向件341上的第一滑槽3411为U形槽。同时,第一滑槽3411内还可以设置有相应的润滑剂,以减少第一滑动件342在滑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此外,第一滑动件342可以为滚珠,且第一滑动件342的数量可以有多个,如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者更多。多个滚珠可以沿第一方向Z呈“一”字形排列,且位于端部的滚珠的直径还可以稍大于位于中部的滚珠的直径,以减少第一滑动件342在滑动过程中的摩擦。
可选地,第一滑动件342除了可以为滚珠外,其也可以为导向柱,而两个第一导向件341依然可以利用第一滑槽3411夹持第一滑动件342设置,以实现对第一载体312位移的导向。
可选地,第一导向件341也可以为导向柱,而第一滑动件342则可以为套筒,并套设在第一导向件341上,以实现对第一载体312位移的导向。例如,第一导向件341可以直接插设在基座311的底板3111上,且第一导向件34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Z相平行。第一滑动件342则可以设置于第一侧壁3121上,且第一滑动件342可以套设在第一导向件341上。如此,当第一载体312相对于基座311位移时,第一滑动件342可沿第一导向件341在第一方向Z上位移,从而为第一载体312在第一方向Z上的位移提供导向。
进一步地,第一导向结构340可以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导向结构340可以分别位于侧板3112围设形成的矩形的两个拐角处,并相对于第一压电件315对称设置。如此,有利于保持两组第一导向结构340的受力平衡。
如图5和图12至图13所示,第二导向结构350可以设置于第一底壁3121和第二底壁3131之间,且第二导向结构350可以包括:第二导向件351和第二滑动件352。其中,第一底壁3121朝向第二底壁3131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第二导向件351,第二底壁3131朝向第一底壁3121的一侧也可以设置有第二导向件351,且两个第二导向件351可以共同夹持第二滑动件352设置。例如,两个第二导向件351上均可以开设有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X相平行的第二滑槽3511,以利用两个第二导向件351上的第二滑槽3511共同容纳第二滑动件352。如此,当第二载体313相对于第一载体312位移时,第二滑动件352可在第一载体312的带动下沿第二方向X在第二滑槽3511内滑动,以利用第二滑槽3511为第二载体313的位移提供导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件351可以是第一底壁3121和第二底壁3131的部分结构。
为了减少第二滑动件352在滑动过程中产生的卡阻,第二滑槽3511可以设计为V形槽或者是U形槽,又或者是一个第二导向件351上的第二滑槽3511为V形槽,另一个第二导向件351上的第二滑槽3511为U形槽。同时,第二滑槽3511内还可以设置有相应的润滑剂,以减少第二滑动件352在滑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此外,第二滑动件352也可以为滚珠,且第二滑动件352的数量可以仅有一个。当然,第二滑动件35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且多个第二滑动件352也可以如前述多个第一滑动件341一般进行设置,在此不予赘述。
可选地,第二滑动件352除了可以为滚珠外,其也可以为导向柱,而两个第二导向件351依然可以利用第二滑槽3511夹持第二滑动件352设置,以实现对第一载体312位移的导向。
可选地,第二导向件351也可以为导向柱,而第二滑动件352可以为套筒,并套设在第二导向件351上,以实现对第二载体313位移的导向。例如,第二导向件351可以设置在第一载体312的第一底壁3121上,且第二导向件35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二方向X相平行。第二滑动件352则可以设置于第二底壁3131上,且第二滑动件352可以套设在第二导向件351上。如此,当第一载体312相对于基座311位移时,第二滑动件352可沿第二导向件351在第二方向X上位移,从而为第二载体313在第二方向X上的位移提供导向。
进一步地,第二导向结构350也可以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二导向结构350也可以分别位于第一侧壁3122围设形成的矩形的两个相邻的拐角处,并关于第二压电件316对称设置。如此,利于保持两组第二导向结构350的受力平衡。
为了进一步减少第二载体313在位移过程中摩擦,第一载体312和第二载体313之间还可以夹持有第一滚动件A。如图12至图13所示,第一底壁3121和第二底壁3131之间可以夹持有第一滚动件A,且第一底壁3121和第二底壁3131上均可以开设有容纳第一滚动件A的第一凹槽3123。其中,第一滚动件A可以为滚珠,且位于第一底壁3121和第二底壁3131之间的第一滚动件A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同时,两个第一滚动件A可以分别位于第一侧壁3122围设形成的矩形的两个拐角处,并可相对于第二压电件316对称设置。如此,当第二载体313相对于第一载体312沿第二方向X位移时,第一滚动件A可随第二载体313的位移在第一凹槽3123内滚动,以减少第一底壁3121和第二底壁3131之间的摩擦。
相应地,第一侧壁3122和第二侧壁3132之间也可以设置有第一滚动件A,且第二侧壁3132上可以开设有容纳第一滚动件A的第二凹槽3133。其中,位于第一侧壁3122和第二侧壁3132之间的第一滚动件A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且两个第一滚动件A也可以分别位于第一侧壁3122围设形成的矩形的两个拐角处,并关于第二压电件316对称设置。如此,当第二载体313相对于第一载体312沿第二方向X位移时,第一滚动件A可随第二载体313在第二凹槽3133内滚动,以减少第一侧壁3122和第二侧壁3132之间的摩擦。
可选地,第一凹槽3123和第二凹槽3133分别与第一滚动件A相配合也可以对第二载体313在第二方向X上的位移提供导向。其中,第一凹槽3123和第一滚动件A的导向关系,以及第二凹槽3133和第一滚动件A的导向关系可以如同前述第一导向结构340和第二导向结构350一般进行设置,以为第二载体313的位移提供导向,在此不予赘述。
如图5和图12至图13所示,第三导向结构360可以设置于第二底壁3131和第三载体314之间,且第三导向结构360可以包括:第三导向件361和第三滑动件362。其中,第二底壁3131朝向第三载体314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第三导向件361,第三载体314朝向第二底壁3131的一侧也可以设置有第三导向件361,且两个第三导向件361可以共同夹持第三滑动件362设置。例如,两个第三导向件361上均可以开设有延伸方向与第三方向Y相平行的第三滑槽3611,以利用两个第三导向件361上的第三滑槽3611共同容纳第三滑动件362。如此,当第三载体314相对于第二载体313位移时,第三滑动件362可在第三载体314的带动下沿第三方向Y在第三滑槽3611内滑动,以利用第三滑槽3611为第三载体314的位移提供导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导向件361可以是第二底壁3131和第三载体314的部分结构。
为了减少第三滑动件362在滑动过程中产生的卡阻,第三滑槽3611可以设计为V形槽或者是U形槽,又或者是一个第三导向件361上的第三滑槽3611为V形槽,另一个第三导向件361上的第三滑槽3611为U形槽。同时,第三滑槽3611内还可以设置有相应的润滑剂,以减少第三滑动件362在滑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此外,第三滑动件362也可以为滚珠,且第三滑动件362的数量可以仅有一个。当然,第三滑动件36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且多个第三滑动件362也可以如同多个第一滑动件341一般进行设置,在此不予赘述。
可选地,第三滑动件362除了可以为滚珠外,其也可以为导向柱,而两个第三导向件361依然可以利用第三滑槽3611夹持第三滑动件362设置,以实现对第一载体312位移的导向。
可选地,第三导向件361也可以为导向柱,而第三滑动件362可以为套筒,并套设在第三导向件361上,以实现对第三载体314位移的导向。例如,第三导向件361可以设置在第二载体313的第二底壁3131上,且第三导向件36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三方向Y相平行。第三滑动件362则可以设置于第三载体314朝向第二底壁3131的一侧上,且第三滑动件362可以套设在第三导向件361上。如此,当第三载体314相对于第二载体313位移时,第三滑动件362可沿第三导向件361在第二方向X上位移,从而为第三载体314在第三方向Y上的位移提供导向。
进一步地,第三导向结构360也可以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三导向结构360也可以分别位于第二侧壁3132围设形成的矩形的两个相邻的拐角处,并关于第三压电件317对称设置。如此,利于保持两组第三导向结构360的受力平衡。
为了进一步减少第三载体314在位移过程中摩擦,第二载体313和第三载体314之间还可以夹持有第二滚动件B。如图12所示,第二底壁3131和第三载体314之间可以夹持有第二滚动件B,且第二底壁3131和第三载体314均可以开设有容纳第二滚动件B的第三凹槽3142。其中,第二滚动件B可以为滚珠,且位于第二底壁3131和第三载体314之间的第二滚动件B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同时,两个第二滚动件B可以分别位于第二侧壁3132围设形成的矩形的两个拐角处,并可相对于第三压电件317对称设置。如此,当第三载体314相对于第二载体313沿第三方向Y位移时,第二滚动件B可随第三载体314的位移在第三凹槽3142内滚动,以减少第二底壁3131和第三载体314之间的摩擦。
相应地,第二侧壁3132和第三载体314之间也可以设置有第二滚动件B,且第三载体314上可以开设有容纳第二滚动件B的第四凹槽3143。其中,位于第二侧壁3132和第三载体314之间的第二滚动件B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且两个第二滚动件B也可以分别位于第二侧壁3132围设形成的矩形的两个拐角处,并关于第三压电件317对称设置。如此,当第三载体314相对于第二载体313沿第三方向Y位移时,第二滚动件B可随第三载体314在第四凹槽3143内滚动,以减少第二侧壁3132和第三载体314之间的摩擦。
可选地,第三凹槽3142和第四凹槽3143分别与第二滚动件B相配合也可以对第三载体314在第三方向Y上的位移提供导向。其中,第三凹槽3142和第二滚动件B的导向关系,以及第四凹槽3143和第二滚动件B的导向关系可以如同前述第一导向结构340、第二导向结构350以及第三导向结构370一般进行设置,以为第二载体313的位移提供导向,在此不予赘述。
请结合图11参阅图14,图14是图5中第一压电件315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压电件315可以分别与基座311和第一载体312抵接,并可驱动第一载体312相对于基座311沿第一方向Z位移。如图11和图14所示,第一压电件315可以设置于侧板3112和第一侧壁3122之间,且第一压电件315可以包括:第一压电体3151和第一弹性体3152。其中,第一压电体3151可以位于第一缺口3003内,且第一压电体3151还可以与第一侧壁3122相抵接,其可以在通电后产生微幅振动,以驱动第一载体312相对于基座311沿第一方向Z位移。第一弹性体3152可以设置于第一压电体3151背离第一侧壁3122的一侧,且第一弹性体3152还可以与侧板3112连接,其可以用于提供弹力作用在第一压电体3151上,以使第一压电体3151与第一侧壁3122相抵紧。
具体地,第一压电体3151可以包括:振动部31511和摩擦部31512。其中,振动部31511可以位于第一缺口3003内,且振动部31511通电后可产生微幅振动。摩擦部31512可以位于振动部31511朝向第一侧壁3122的一侧,并与第一侧壁3122相抵接。如此,当振动部31511通电产生微幅振动时,摩擦部31512则可以在振动部31511的带动下,与第一侧壁3122发生摩擦,从而通过摩擦力带动第一载体312在第一方向Z上的位移。
进一步地,振动部31511可以由压电陶瓷或压电单晶等压电材料制成,其可以是单层陶瓷或多层陶瓷。例如,振动部31511可以选用锆钛酸铅基压电陶瓷、铌酸钾钠基压电陶瓷、钛酸钡基压电陶瓷、铌镁酸铅-铌铟酸铅基压电单晶或织构陶瓷等材料制成。同时,振动部31511的外表面上还可以设置有电极以及用于电连接的触点,以便于外部电路对振动部31511施加控制信号。如此,当振动部31511受到大于20kHz的高频交流电信号后,振动部31511可以同时激发出多个模态,且多模态耦合产生微幅振动和驱动力。又通过第一弹性体3152使得摩擦部31512和第一侧壁3122紧密配合,使得振动部31511的微幅振动可作用在第一侧壁3122上,进而驱动第一载体312在第一方向Z上的位移。其中,振动部31511的具体工作原理可参现有技术中的逆压电效应,本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
摩擦部31512可以设置在振动部31511朝向第一侧壁3122的一侧,且摩擦部31512可以由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锆、碳纤维或聚酯纤维等耐磨材料制成,以提高摩擦部31512的使用寿命,保持第一压电件315和第一载体312的配合精度。
第一弹性体3152除了可以用于施加弹力使得第一压电体3151与第一侧壁3122抵接外,其还可以用于限制第一载体312在远离第一压电体3151的方向上的位移,以提高第一载体312的稳定性,避免第一载体312发生偏转。如图11和图14所示,第一弹性体3152可以包括:第一主体部31521和第一爪钩部31522。其中,第一主体部31521可以位于振动部31511背离第一侧壁3122的一侧,且第一主体部31521还可以与侧板3112连接。第一爪钩部31522的一端可以与第一主体部31521连接,另一端可以穿设于第一侧壁3122,并与第一侧壁3122背离振动部31511的一侧滑动地连接。如此,第一弹性体3152可以通过第一爪钩部31522抱紧第一侧壁3122,以限制第一载体312在远离振动部31511的方向上的位移,提高第一载体312的稳定性。
第二压电件316可以分别与第一载体312和第二载体313抵接,并可驱动第二载体313相对于第一载体312沿第二方向X位移。如图11所示,第一压电件315可以设置于第一侧壁3122和第二侧壁3132之间,且第二压电件316可以包括:第二压电体3161和第二弹性体3162。其中,第二压电体3161可以位于第一缺口3003和第二缺口3006内,且第二压电体3161还可以与第二侧壁3132相抵接,其可以在通电后产生微幅振动,以驱动第二载体313相对于第一载体312沿第二方向X位移。第二弹性体3162可以设置于第二压电体3161背离第二侧壁3132的一侧,且第二弹性体3162还可以与第一侧壁3122连接,其可以用于提供弹力作用在第二压电体3161上,以使第二压电体3161与第二侧壁3132相抵紧。第二压电体316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第一压电体3151相同或类似,在此不予赘述。
第二弹性体3162除了可以用于施加弹力使得第二压电体3161与第二侧壁3132抵接外,其还可以用于限制第二载体313在远离第二压电体3161的方向上的位移,以提高第二载体313的稳定性,避免第二载体313发生偏转。如图11所示,第二弹性体3162可以包括:第二主体部31621和第二爪钩部31622。其中,第二主体部31621可以位于第二压电体3161背离第二侧壁3132的一侧,且第二主体部31621还可以与第一侧壁3122连接。第二爪钩部31622的一端可以与第二主体部31621连接,另一端可以穿设于第二侧壁3132,并与第二侧壁3132背离第二压电体3161的一侧滑动地连接。如此,第二弹性体3162可以通过第二爪钩部31622抱紧第二侧壁3132,以限制第二载体313在远离第二压电体3161的方向上的位移,提高第二载体313的稳定性。第二弹性体3162的结构与第一弹性体3152的结构相同或类似,在此不予赘述。
第三压电件317可以分别与第二载体313和第三载体314抵接,并可驱动第三载体314相对于第二载体313沿第三方向Y位移。如图11所示,第三压电件317可以设置于第二侧壁3132和第三载体314之间,且第三压电件317可以包括:第三压电体3171和第三弹性体3172。其中,第三压电体3171可以位于第二缺口3006和第三缺口3009内,且第三压电体3171还可以与第三载体314相抵接,其可以在通电后产生微幅振动,以驱动第三载体314相对于第二载体313沿第三方向Y位移。第三弹性体3172可以设置于第三压电体3171背离第三载体314的一侧,且第三弹性体3172还可以与第二侧壁3132连接,其可以用于提供弹力作用在第三压电体3171上,以使第三压电体3171与第三载体314相抵紧。第三压电体317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第一压电体3151相同或类似,在此不予赘述。
第三弹性体3172除了可以用于施加弹力使得第三压电体3171与第三载体314抵接外,其还可以用于限制第三载体314在远离第三压电体3171的方向上的位移,以提高第三载体314的稳定性,避免第三载体314发生偏转。如图11所示,第三弹性体3172可以包括:第三主体部31721和第三爪钩部31722。其中,第三主体部31721可以位于第三压电体3171背离第三载体314的一侧,且第三主体部31721还可以与第二侧壁3132连接。第三爪钩部31722的一端可以与第三主体部31721连接,另一端可以插设在第三载体314上,并与第三载体314背离第三压电体3171的一侧滑动地连接。例如,第三载体314可以开设有沿第一方向Z贯穿第三载体314的通槽3144,第三爪钩部31722的另一端可以设置于通槽3144内,并与通槽3144的内侧壁滑动地连接。如此,第三弹性体3172可以通过第三爪钩部31722抱紧第三载体314,以限制第三载体314在远离第三压电体3171的方向上的位移,提高第三载体314的稳定性。第三弹性体3172的结构与第一弹性体3152的结构相同或类似,在此不予赘述。
请参阅图15,图15是图5中压电马达310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第一压电件315除了可以采用前述实施例的设计外,其还可以采用其他设计驱动第一载体312相对于基座311在第一方向Z上位移。如图15所示,第一压电件315可以包括:位于基座311的底板3111上的第一压电体3151及与第一压电体3151相连接的导杆3153,且导杆3153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Z平行。第一载体312的第一侧壁3122上可以设置有紧固于导杆3153上的连接件3124。如此,当第一压电体3151通电后,其可以在第一方向Z上伸缩产生微幅振动,进而带动导杆3153在第一方向Z上位移。第一载体312则可以在紧固于导杆3153上的连接件3124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Z进行位移。可选地,第二压电件316和第三压电件317也可以采用前述第一压电件315的方案进行设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电马达310,采用第一压电件315、第二压电件316以及第三压电件317驱动第三载体314分别在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X以及第三方向Y上位移,可以实现摄像机构300的防抖功能和对焦功能。同时,相较于电磁式的驱动方案,本实施例采用的压电式驱动方案还可以具有推力大、运动行程大以及控制精度高的优势,有利于提升摄像机构300的防抖效果和对焦效果。
如图3至图4所示,镜头模组320可以设置于第三载体314的安装孔3141内,并可在第三载体314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X以及第三方向Y上位移,以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实现摄像机构300的防抖功能或对焦功能。其中,镜头模组320可以具有单片或多片由玻璃或透明塑料制成的光学镜片,如自由曲面镜片、球面镜片以及非球面镜片等等,且多片光学镜片之间可以相互矫正过滤光线并消除像差。
感光模组330可以位于基座311背离镜头模组320的一侧,并与镜头模组320在第一方向Z上相对设置。其中,感光模组330可以包括:光传感器331、电路板332、滤光片333以及固定架334。其中,电路板332可以位于基座311背离镜头模组320的一侧,光传感器331可以设置于电路板332上,并与第一透光孔3002相对设置。固定架334可以盖设于光传感器331,滤光片333可以设置于固定架334上,并与光传感器331相对设置,其可以过滤从第一透光孔3002射出的杂光,以提升摄像机构300的成像效果。具体而言,光传感器331可以是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这类传感器,也可以是CMOS(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这类传感器。对于CMOS这类影像传感器而言,其具体可以基于RGGB,也可以基于RYYB。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电马达310,通过设置位于基座311上且可在第一压电件315驱动下沿第一方向Z位移的第一载体312、位于第一载体312上且可在第二压电件316驱动下沿第二方向X位移的第二载体313、以及位于第二载体313上并在第三压电件317驱动下沿第三方向Y位移的第三载体314,使得第三载体314除了可以沿第三方向Y上的位移外,还可以在第一载体312和第二载体313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位移。如此设置,压电马达310可以利用第三载体314带动镜头模组320在三个方向上位移,以实现防抖和对焦的功能。同时,相较于电磁式驱动的方案,压电马达310采用第一压电件315、第二压电件316以及第三压电件317进行压电式驱动,还可以具有推力大、运动行程大以及控制精度高的优势,有利于提升摄像机构300的防抖效果和对焦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压电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马达包括:基座、位于所述基座内的第一载体、位于所述第一载体内的第二载体、位于所述第二载体内的第三载体、分别抵接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一压电件、分别抵接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的第二压电件、以及分别抵接所述第二载体和所述第三载体的第三压电件;其中,
所述第一载体可在所述第一压电件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座位移;所述第二载体可在所述第二压电件的驱动下沿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载体位移;所述第三载体可在所述第三压电件的驱动下沿第三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载体位移;所述第一方向为光轴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的平面相交;
所述第一压电件包括:第一压电体和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压电体位于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载体之间,并与所述第一载体抵接,且所述第一压电体可驱动所述第一载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移;所述第一弹性体位于所述第一压电体背离所述第一载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压电体抵接,且所述第一弹性体还与所述基座连接;
所述第一弹性体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爪钩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位于所述第一压电体背离所述第一载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压电体抵接,且所述第一主体部还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一爪钩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载体滑动地连接,且所述第一爪钩部被配置为限制所述第一载体在远离所述第一压电体的方向上的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件包括:位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压电体及与所述第一压电体连接的导杆;所述第一载体设置有紧固于所述导杆上的连接件;其中,
所述导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压电体可驱动所述导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移,以利用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第一载体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电件包括:第二压电体和第二弹性体;
所述第二压电体位于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之间,并与所述第二载体抵接,且所述第二压电体可驱动所述第二载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移;所述第二弹性体位于所述第二压电体背离所述第二载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压电体抵接,且所述第二弹性体还与所述第一载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电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体包括:第二主体部和第二爪钩部;
所述第二主体部位于所述第二压电体背离所述第二载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压电体抵接,且所述第二主体部还与所述第一载体连接;所述第二爪钩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载体滑动地连接,且所述第二爪钩部被配置为限制所述第二载体在远离所述第二压电体的方向上的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压电件包括:第三压电体和第三弹性体;
所述第三压电体位于所述第二载体和所述第三载体之间,并与所述第三载体抵接,且所述第三压电体可驱动所述第三载体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位移;所述第三弹性体位于所述第三压电体背离所述第三载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三压电体抵接,且所述第三弹性体还与所述第二载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电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性体包括:第三主体部和第三爪钩部;
所述第三主体部位于所述第三压电体背离所述第三载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三压电体抵接,且所述第三主体部还与所述第二载体连接;所述第三爪钩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主体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载体滑动地连接,且所述第三爪钩部被配置为限制所述第三载体在远离所述第三压电体的方向上的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载体之间设置有分别连接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一导向结构,以为所述第一载体的位移提供导向;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之间设置有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的第二导向结构,以为所述第二载体的位移提供导向;所述第二载体和所述第三载体之间设置有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载体和所述第三载体的第三导向结构,以为所述第三载体的位移提供导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电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导向件和第一滑动件;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载体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导向件,且两个所述第一导向件均设置有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平行的第一滑槽,并利用所述第一滑槽共同夹持所述第一滑动件;
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第二导向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导向件,且两个所述第二导向件均设置有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平行的第二滑槽,并利用所述第二滑槽共同夹持所述第二滑动件;
所述第三导向结构包括第三导向件和第三滑动件;所述第二载体和所述第三载体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三导向件,且两个所述第三导向件均设置有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平行的第三滑槽,并利用所述第三滑槽共同夹持所述第三滑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之间还夹持有第一滚动件,且所述第一滚动件可随所述第二载体的位移发生滚动;所述第二载体和所述第三载体之间还夹持有第二滚动件,且所述第二滚动件可随所述第三载体的位移发生滚动。
10.一种摄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构包括:镜头模组、感光模组以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电马达;
所述镜头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三载体上,所述感光模组位于所述基座背离所述镜头模组的一侧,并与所述镜头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壳体以及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机构;
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壳体连接,并与所述壳体共同围设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摄像机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CN202210476100.6A 2022-04-29 2022-04-29 压电马达、摄像机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845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6100.6A CN114845025B (zh) 2022-04-29 2022-04-29 压电马达、摄像机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6100.6A CN114845025B (zh) 2022-04-29 2022-04-29 压电马达、摄像机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5025A CN114845025A (zh) 2022-08-02
CN114845025B true CN114845025B (zh) 2024-04-12

Family

ID=82567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6100.6A Active CN114845025B (zh) 2022-04-29 2022-04-29 压电马达、摄像机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4502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0447A (ja) * 1993-02-04 1994-08-19 Canon Inc カメラ用防振装置
CN112351123A (zh) * 2020-10-19 2021-0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3126202U (zh) * 2020-10-30 2021-05-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芯片组件、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3448053A (zh) * 2021-07-30 2021-09-28 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电式三轴摄像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
CN214381107U (zh) * 2021-03-04 2021-10-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相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3495339A (zh) * 2021-08-04 2021-10-12 河南皓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CN214480898U (zh) * 2021-04-20 2021-10-22 河源友华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影像感测模块及采用其的相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0447A (ja) * 1993-02-04 1994-08-19 Canon Inc カメラ用防振装置
CN112351123A (zh) * 2020-10-19 2021-0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3126202U (zh) * 2020-10-30 2021-05-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芯片组件、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14381107U (zh) * 2021-03-04 2021-10-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相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14480898U (zh) * 2021-04-20 2021-10-22 河源友华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影像感测模块及采用其的相机
CN113448053A (zh) * 2021-07-30 2021-09-28 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电式三轴摄像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13495339A (zh) * 2021-08-04 2021-10-12 河南皓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5025A (zh) 202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3152B2 (en)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device
KR102415651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4827408B (zh)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3489886A (zh)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US9877389B2 (en) Mobile terminal
EP4064665A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565273B (zh) 光学防抖马达、摄像头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EP4064661B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218589B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16700104U (zh) 潜望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6673110U (zh)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KR20170023481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210034822A (ko) 디스플레이 및 카메라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217508858U (zh) 摄像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070342B (zh) 卡托固定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CN114040086A (zh) 摄像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167570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摄像模组的拍摄方法
CN114845025B (zh) 压电马达、摄像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0769099B (zh) 电子设备
CN114640771B (zh) 感光组件及摄像头模组
US20230379582A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222049B (zh) 摄像头机构及电子设备
KR20210149860A (ko) 접착 테이프 및 이동 단말기
KR20190127161A (ko) 이동 단말기
CN217116197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