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85233B - 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及干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及干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85233B
CN114985233B CN202210783722.3A CN202210783722A CN114985233B CN 114985233 B CN114985233 B CN 114985233B CN 202210783722 A CN202210783722 A CN 202210783722A CN 114985233 B CN114985233 B CN 1149852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air
induction heating
air outlet
pipe f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37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85233A (zh
Inventor
龙伟民
李宇佳
孙志鹏
张军
朱晨颖
孙华为
盛惠朋
薛行雁
秦建
王晓宇
曹庆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Zhongji Songlan Tool Technology Co ltd
Ningbo Academy of Intelligent Machine Tool Co Ltd of China Academy of Machinery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Zhongji Songlan Tool Technology Co ltd
Ningbo Academy of Intelligent Machine Tool Co Ltd of China Academy of Machine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Zhongji Songlan Tool Technology Co ltd, Ningbo Academy of Intelligent Machine Tool Co Ltd of China Academy of Machinery filed Critical Ningbo Zhongji Songlan T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837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852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85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5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85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52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04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gases
    • B05D3/0406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gases the gas being air
    • B05D3/0413Heating with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02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baking
    • B05D3/0254After-treatment
    • B05D3/0281After-treatment with induction he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旋耕刀涂层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及干燥方法,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包括:表层烘干装置以及感应加热烘干装置,所述表层烘干装置形成有热风烘干区,所述感应加热烘干装置形成有感应加热烘干区,且所述热风烘干区以及所述感应加热烘干区顺次设置;所述表层烘干装置采用吹风烘干的方式对置于所述热风烘干区内的工件进行吹风烘干,所述感应加热烘干装置采用感应加热的方式对置于所述感应加热烘干区内的工件进行感应加热烘干。可见,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烘干方式,既提升了烘干效率,又避免后期焊接时表皮出现鼓包的问题,而且可有效节省焊接时间,进而提升旋耕刀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

Description

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及干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旋耕刀涂层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及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旋耕机作为重要的整地机械,在农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触土部件例如旋耕刀会因磨损失效导致田间作业效果不佳或者甚至造成作业停止。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涂层技术应用推广开来,并应用到旋耕刀上来,其工艺包括上料、涂覆、烘干、焊接、下料的工序,其中,目前烘干方式为自然晾干或者电阻丝加热烘干,但存在烘干时间长、效果不稳定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及干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旋耕刀涂层烘干时间长、效果不稳定等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包括:表层烘干装置以及感应加热烘干装置;其中,所述表层烘干装置形成有热风烘干区,所述感应加热烘干装置形成有感应加热烘干区,且所述热风烘干区以及所述感应加热烘干区顺次设置;
所述表层烘干装置采用吹风烘干的方式对置于所述热风烘干区内的工件进行吹风烘干,所述感应加热烘干装置采用感应加热的方式对置于所述感应加热烘干区内的工件进行感应加热烘干;
所述表层烘干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表层烘干装置的热风烘干区以及所述感应加热烘干装置的感应加热烘干区顺次设置;
两个表层烘干装置中的一者用于向工件的正面吹风烘干,两个表层烘干装置中的另一者用于向工件的反面吹风烘干;
所述表层烘干装置包括主壳体、出风构件、送风管件、回风管件以及热风机;其中,所述主壳体的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以形成所述热风烘干区;
所述出风构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内,且通过所述送风管件与所述热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出风构件的数量为多个,且沿着所述主壳体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所述热风机的出风口经由所述回风管件与所述主壳体的回风口相连通,且沿着所述主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回风口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尾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出风构件包括T形进风管件、第一出风管件、第二出风管件以及第三出风管件;其中,所述T形进风管件的纵向延伸部的一端形成有进风口,所述T形进风管件的横向延伸部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两个出风口;
所述第一出风管件以及所述第二出风管件分别与所述T形进风管件的两个出风口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出风管件以及所述第二出风管件的出风方向均沿着主壳体的长度方向;
所述第三出风管件与所述T形进风管件的横向延伸部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三出风管件的出风方向与所述主壳体的长度方向呈锐角,并且倾斜向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出风管件的出风方向与所述主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10°。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出风构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出风构件沿着所述主壳体的长度方向顺次间隔设置;
所述主壳体的与所述回风管件相连通的回风口沿着所述主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尾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表层烘干装置还包括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分别与所述回风管件以及所述热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和/或
所述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还包括连接横梁以及连接螺栓;其中,所述连接横梁与所述主壳体相连接,所述连接螺栓的头端与所述连接横梁相连接,所述连接螺栓的螺纹端沿着所述主壳体的高度方向朝向远离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表层烘干装置还包括柔性挡风组件,所述主壳体的进风口以及出风口处均设置有所述柔性挡构组件,用于遮挡热风;所述柔性挡风组件形成有过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挡风组件包括两个柔性挡风构件,其中一个所述柔性挡风构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一侧,其中另一个所述柔性挡风构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相对的另一侧,且两个所述柔性挡风构件之间形成有所述过口;
所述柔性挡风构件包括相连接的安装部和多个遮挡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主壳体相连接,多个所述遮挡部沿着所述主壳体的高度方向顺次间隔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表层烘干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表层烘干装置的热风烘干区以及所述感应加热烘干装置的感应加热烘干区顺次设置;两个所述表层烘干装置中的一者用于向工件的正面吹风烘干,两个所述表层烘干装置中的另一者用于向工件的反面吹风烘干。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方法,基于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因而,具有该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涂覆有预置钎料的工件首先经由两个所述表层烘干装置进行正、反表面吹风烘干;
经过表面烘干后的工件再经由所述感应加热烘干装置进行感应加热烘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工件首先经过表层烘干装置的热风烘干区,在此过程中,采用热风烘干,从热风烘干区离开后进入到感应加热烘干区,在此过程中,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对工件的整体进行烘干,烘干完成的工件最终离开感应加热烘干区。
其中,热风烘干使得旋耕刀受热均匀,表层可快速风干,再者可以带走蒸发的水分,提高干燥效率;电磁感应加热烘干使得旋耕刀自身发热,进而达到涂层彻底干燥的目的,烘干效率较高,而且电磁感应加热采用的是线圈结构,线圈可以按照生产线设计相适配的形状,并且不会影响旋耕刀3沿着生产线移动。此外,较直接进行红外等加热方式进行加热,湿润的表皮容易鼓包而言,本申请中,在电磁感应加热前采用热风烘干表层,也避免了后期表皮出现鼓包的问题。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烘干方式中,热风烘干属于稳定的、可有效去除水分的烘干方式,电磁感应加热烘干属于高效率、快速烘干,两种烘干方式有序地结合在一起,既提升了烘干效率,又避免后期焊接时表皮出现鼓包的问题,而且可有效节省焊接时间,进而提升旋耕刀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方法,基于前述的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因而也具有前述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耕刀的生产流程;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耕刀处于热风烘干一区的烘干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耕刀处于热风烘干二区的烘干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出风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出风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组试验后的旋耕刀的外观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组试验后的旋耕刀的外观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组试验后的旋耕刀的外观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组试验后的旋耕刀的外观图。
附图标记:
1-表层烘干装置,11-主壳体,111-分壳体,12-出风构件,121-T形进风管件,122-第一出风管件,123-第二出风管件,124-第三出风管件,13-送风管件,14-回风管件,15-热风机,16-连接横梁,17-连接螺栓,18-连接座,19-柔性挡风组件,191-柔性挡风构件,1911-安装部,1912-遮挡部,20-除湿装置,2-线圈,21-铜管,22-铜板,3-旋耕刀,100-上卸料区,200-涂覆区,300-热风烘干一区,400-热风烘干二区,500-感应加热烘干区,600-焊接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16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及干燥方法。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包括:表层烘干装置1以及感应加热烘干装置;其中,表层烘干装置1形成有热风烘干区,感应加热烘干装置形成有感应加热烘干区500,且热风烘干区以及感应加热烘干区500顺次设置;
表层烘干装置1采用吹风烘干的方式对置于热风烘干区内的工件进行吹风烘干,感应加热烘干装置采用感应加热的方式对置于感应加热烘干区500内的工件进行感应加热烘干。
基于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本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件首先经过表层烘干装置1的热风烘干区,在此过程中,采用热风烘干,从热风烘干区离开后进入到感应加热烘干区500,在此过程中,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对工件的整体进行烘干,烘干完成的工件最终离开感应加热烘干区500。
其中,热风烘干使得旋耕刀3受热均匀,表层可快速风干,再者可以带走蒸发的水分,提高干燥效率;电磁感应加热烘干使得旋耕刀3自身发热,进而达到涂层彻底干燥的目的,烘干效率较高,而且电磁感应加热采用的是线圈结构,线圈2可以按照生产线设计相适配的形状,并且不会影响旋耕刀3沿着生产线移动。此外,本申请中,在电磁感应加热前采用热风烘干表层,也避免了后期焊接时表皮出现鼓包的问题。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烘干方式中,热风烘干属于稳定的、可有效去除水分的烘干方式,电磁感应加热烘干属于高效率、快速烘干,两种烘干方式有序地结合在一起,既提升了烘干效率,又避免后期焊接时表皮出现鼓包的问题,而且可有效节省焊接时间,进而提升旋耕刀3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表层烘干装置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表层烘干装置1的热风烘干区以及感应加热烘干装置的感应加热烘干区500顺次设置,这里为了区分两个热风烘干区,分别命名为热风烘干一区300和热风烘干二区400;
两个表层烘干装置1中的一者用于向工件的正面吹风烘干,两个表层烘干装置1中的另一者用于向工件的反面吹风烘干,例如热风烘干一区300中用于向工件的正面吹风烘干,热风烘干二区400中用于向工件的反面吹风烘干。
基于以上描述可知,整个系统包括热风烘干一区300、热风烘干二区400以及感应加热烘干区500,工件依次经过上述的烘干区,并且在热风烘干一区300内进行正面吹风烘干,在热风烘干二区400内进行背面吹风烘干,在感应加热烘干区500进行整体烘干,那么,对应地,整个旋耕刀3的生产线则包括上卸料区100、涂覆区200、热风烘干一区300、热风烘干二区400、感应加热烘干区500以及焊接区600,以上各区域顺次设置。
其中,将正、反向热风烘干区分开的好处在于:两个热风烘干区内的不同风向的热风不会互相影响,提升烘干效果,保证烘干效率,此外,两个热风烘干区内的多个出风构件12均可按照同一方向有规律地排布,便于组装。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6所示,表层烘干装置1包括主壳体11、出风构件12、送风管件13、回风管件14以及热风机15;其中,主壳体11的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以形成热风烘干区;
出风构件12设置于主壳体11内,且通过送风管件13与热风机15的进风口相连通;热风机15的出风口经由回风管件14与主壳体11的回风口相连通。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旋耕刀3在其闭合传动链上运动,在其运动到热风烘干区也即主壳体11内时,首先热风机15将热风通过送风管件13通入到热风烘干区也即主壳体11内,通过其流动的热空气对旋耕刀3进行烘干,同时流经旋耕刀3的热空气继续向后流动,最终经由回风管件14回收至热风机15,并且由热风机15再次输送给送风管件13,形成一个循环的热空气流动场,烘干效率高,而且节省能源,有助于降低成本。
注意,对于前述的两个表层烘干装置1而言,也就是说当存在正、反向热风烘干区时,两个烘干区内的出风构件12的出风方向相反,这样就能够满足对工件的正、反两个面分别进行热风烘干。
其中,优选地,出风构件1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出风构件12沿着主壳体11的长度方向顺次间隔设置;
主壳体11的与回风管件14相连通的回风口沿着主壳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主壳体11的尾端。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采用多个有规律排布的出风构件12能够实现对长距离、大范围的热风烘干区内的多个旋耕刀3同时进行烘干,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任一个旋耕刀3均会依次经过每一个出风构件12,进而有助于提升烘干效果。
其中,优选地,如图4和图11所示,主壳体11为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方形壳体,且主壳体11包括多个分壳体111,多个分壳体111顺次对接在一起,例如可通过紧固构件(例如螺钉或者螺栓)或者焊接相连接。
其中,优选地,如图4和图11所示,主壳体11的顶部还开设旋耕刀3通过的过口。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图9和图10所示,出风构件12包括T形进风管件121、第一出风管件122、第二出风管件123以及第三出风管件124;其中,T形进风管件121的纵向延伸部的一端形成有进风口,T形进风管件121的横向延伸部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两个出风口;
第一出风管件122以及第二出风管件123分别与T形进风管件121的两个出风口相连通,且第一出风管件122以及第二出风管件123的出风方向均沿着主壳体11的长度方向;第三出风管件124与T形进风管件121的横向延伸部相连通,并且第三出风管件124的出风方向与主壳体11的长度方向呈锐角,并且倾斜向上。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第三出风管件124用于引导风向上吹,使热空气吹向悬挂在斜上方的旋耕刀3,用于烘干旋耕刀3的表层,而且风经过旋耕刀3后碰到主壳体11的侧壁,会转变成沿着水平方向前进,有助于在主壳体11的末端回收。
第一出风管件122和第二出风管件123的出风方向为水平方向,起到加快推进风向前流动的速度,提升烘干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0所示,第三出风管件124的出风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为10°。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表层烘干装置1还包括除湿装置20,除湿装置20分别与回风管件14以及热风机15的进风口相连通。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利用除湿装置20能够有效去除回风中带有的湿气,提升烘干效果。
其中,优选地,除湿装置20为现有技术中的除湿器,在此,不再详述。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表层烘干装置1还包括柔性挡风组件19,主壳体11的进风口以及出风口处均设置有柔性挡构组件,用于遮挡热风,此外,柔性挡风组件19形成有过口,方便旋耕刀3进出热风烘干区。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柔性挡风组件19包括两个柔性挡风构件191,其中一个柔性挡风构件191设置于主壳体11的一侧,其中另一个柔性挡风构件191设置于主壳体11的相对的另一侧,且两个柔性挡风构件191之间形成有过口,用于旋耕刀3通过;
注意:优选地,如图4和图8所示,表层烘干装置1还包括连接座18,连接座18为内部中空的壳体,且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进口和出口,回风管件14与连接座18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结构相连接;连接座18的进口与主壳体11的出风口相连通,其中一个柔性挡风构件191则设置在连接座18的出口处,而非直接设置在主壳体11的出风口处。
柔性挡风构件191包括相连接的安装部1911和多个遮挡部1912,安装部1911与主壳体11相连接,多个遮挡部1912沿着主壳体11的高度方向顺次间隔设置。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多个遮挡部1912可有效地遮挡住热空气,避免热空气外溢,提升烘干效果以及热空气的回收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安装部1911和遮挡部1912均为橡胶制品,既不会对旋耕刀3造成损坏,还能有效遮挡热空气,避免热空气流失。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还包括连接横梁16以及连接螺栓17;其中,连接横梁16与主壳体11相连接,连接螺栓17的头端与连接横梁16相连接,连接螺栓17的螺纹端沿着主壳体11的高度方向朝向远离主壳体11的方向延伸。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连接横梁16起到将连接螺栓17安装到主壳体11上的作用,而连接螺栓17则起到将主壳体11悬挂、安装到目标地例如厂房顶的作用。
进一步,优选地,连接横梁16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螺栓17,也即一根连接横梁16配设有两个连接螺栓17,以此算作一组辅助安装组件,那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多组辅助安装组件,多组辅助安装组件可沿着主壳体11的长度方向顺次均匀间隔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6所示,感应加热烘干装置为现有技术中的装置,其只不过其线圈2是由铜管21弯折成弧形结构,并且在空隙处填充铜板22,以形成图4中的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利用两个线圈2对称设置作为一个线圈组件,顺次设置多个线圈组件,以便于对旋耕刀3的左、右两侧进行有效加热,当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二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方法,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因而,具有该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涂覆有预置钎料的工件首先经由两个表层烘干装置1进行正、反表面吹风烘干;
经过表面烘干后的工件再经由感应加热烘干装置进行感应加热烘干。
根据以上描述可知,两种烘干方式相结合,既提升了烘干效率,又避免后期焊接时表皮出现鼓包的问题。
此外,将正、反向热风烘干区分开的好处在于:两个热风烘干区的内的不同风向的热风不会互相影响,提升烘干效果,保证烘干效率,此外,两个热风烘干区内的多个出风构件12均可按照同一方向有规律地排布,便于组装。
综上,为了详细说明利用本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并且结合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方法对旋耕刀3进行烘干的有益效果,进行了相应的对比试验:
第一组试验:热风烘干:温度95℃,烘干时间24min,感应加热焊接过程有小鼓包,需要延长感应加热焊接时间,才能够不影响其焊后效果,处理后的旋耕刀3如图13所示。
第二组试验:红外加热管烘干:温度95℃,烘干时间24min,感应加热焊后有小鼓包,处理后的旋耕刀3如图14所示;
第三组试验:感应加热烘干:电流200A,时间40s+40s(加热分为两个阶段,且两个阶段均为逐渐升温加热,而不是恒温加热),感应加热焊后有大鼓包,为了消除大鼓包,需要大大延长感应加热焊接时间,才能够不影响其焊后效果,此外,由于大大延长感应加热焊接时间,导致过热的问题出现,处理后的旋耕刀3如图15所示。
第四组试验:首先热风烘干,参数为:温度95℃,24min,而后再进行感应加热烘干,参数为:电流200A,时间40s+40s(加热分为两个阶段,且两个阶段均为逐渐升温加热,而不是恒温加热),无鼓包、感应加热焊后效果良好,而且感应加热焊接时间短,处理后的旋耕刀3如图16所示。
可见,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烘干方式中,热风烘干属于稳定的、可有效去除水分的烘干方式,电磁感应加热烘干属于高率、快速烘干,两种烘干方式有序地结合在一起,既提升了烘干效率,又避免后期焊接时表皮出现鼓包的问题,而且可有效节省焊接时间,进而提升旋耕刀3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层烘干装置以及感应加热烘干装置;其中,所述表层烘干装置形成有热风烘干区,所述感应加热烘干装置形成有感应加热烘干区,且所述热风烘干区以及所述感应加热烘干区顺次设置;
所述表层烘干装置采用吹风烘干的方式对置于所述热风烘干区内的工件进行吹风烘干,所述感应加热烘干装置采用感应加热的方式对置于所述感应加热烘干区内的工件进行感应加热烘干;
所述表层烘干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表层烘干装置的热风烘干区以及所述感应加热烘干装置的感应加热烘干区顺次设置;
两个表层烘干装置中的一者用于向工件的正面吹风烘干,两个表层烘干装置中的另一者用于向工件的反面吹风烘干;所述表层烘干装置包括主壳体、出风构件、送风管件、回风管件以及热风机;其中,所述主壳体的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以形成所述热风烘干区;
所述出风构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内,且通过所述送风管件与所述热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出风构件的数量为多个,且沿着所述主壳体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所述热风机的出风口经由所述回风管件与所述主壳体的回风口相连通,且沿着所述主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回风口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尾端;
所述出风构件包括T形进风管件、第一出风管件、第二出风管件以及第三出风管件;其中,所述T形进风管件的纵向延伸部的一端形成有进风口,所述T形进风管件的横向延伸部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两个出风口;
所述第一出风管件以及所述第二出风管件分别与所述T形进风管件的两个出风口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出风管件以及所述第二出风管件的出风方向均沿着主壳体的长度方向;
所述第三出风管件与所述T形进风管件的横向延伸部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三出风管件的出风方向与所述主壳体的长度方向呈锐角,并且倾斜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风管件的出风方向与所述主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构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出风构件沿着所述主壳体的长度方向顺次间隔设置;
所述主壳体的与所述回风管件相连通的回风口沿着所述主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尾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烘干装置还包括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分别与所述回风管件以及所述热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和/或
所述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还包括连接横梁以及连接螺栓;其中,所述连接横梁与所述主壳体相连接,所述连接螺栓的头端与所述连接横梁相连接,所述连接螺栓的螺纹端沿着所述主壳体的高度方向朝向远离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烘干装置还包括柔性挡风组件,所述主壳体的进风口以及出风口处均设置有所述柔性挡构组件,用于遮挡热风;所述柔性挡风组件形成有过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挡风组件包括两个柔性挡风构件,其中一个所述柔性挡风构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一侧,其中另一个所述柔性挡风构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相对的另一侧,且两个所述柔性挡风构件之间形成有所述过口;
所述柔性挡风构件包括相连接的安装部和多个遮挡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主壳体相连接,多个所述遮挡部沿着所述主壳体的高度方向顺次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烘干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表层烘干装置的热风烘干区以及所述感应加热烘干装置的感应加热烘干区顺次设置;两个所述表层烘干装置中的一者用于向工件的正面吹风烘干,两个所述表层烘干装置中的另一者用于向工件的反面吹风烘干。
8.一种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涂覆有预置钎料的工件首先经由两个所述表层烘干装置进行正、反表面吹风烘干;
经过表面烘干后的工件再经由所述感应加热烘干装置进行感应加热烘干。
CN202210783722.3A 2022-06-28 2022-06-28 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及干燥方法 Active CN1149852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3722.3A CN114985233B (zh) 2022-06-28 2022-06-28 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及干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3722.3A CN114985233B (zh) 2022-06-28 2022-06-28 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及干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5233A CN114985233A (zh) 2022-09-02
CN114985233B true CN114985233B (zh) 2023-12-19

Family

ID=83020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3722.3A Active CN114985233B (zh) 2022-06-28 2022-06-28 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及干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8523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6856A (zh) * 2006-08-05 2008-02-06 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钢表面涂层的烘干方法
CN101862728A (zh) * 2010-07-14 2010-10-20 李素香 一种印刷或涂布用的烘干箱
CN103776254A (zh) * 2014-01-20 2014-05-07 浙江闽锋化学有限公司 热风循环烘干系统及方法
CN203735403U (zh) * 2014-03-21 2014-07-30 廊坊师范学院 食品烘干机
CN210045669U (zh) * 2019-04-19 2020-02-11 河南奋安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铝型材喷涂干燥装置
CN210220419U (zh) * 2019-08-05 2020-03-31 宜兴威尼特集装袋有限公司 烘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6856A (zh) * 2006-08-05 2008-02-06 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钢表面涂层的烘干方法
CN101862728A (zh) * 2010-07-14 2010-10-20 李素香 一种印刷或涂布用的烘干箱
CN103776254A (zh) * 2014-01-20 2014-05-07 浙江闽锋化学有限公司 热风循环烘干系统及方法
CN203735403U (zh) * 2014-03-21 2014-07-30 廊坊师范学院 食品烘干机
CN210045669U (zh) * 2019-04-19 2020-02-11 河南奋安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铝型材喷涂干燥装置
CN210220419U (zh) * 2019-08-05 2020-03-31 宜兴威尼特集装袋有限公司 烘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5233A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985233B (zh) 旋耕刀预置涂层干燥系统及干燥方法
CN110145866A (zh) 热风枪
CN209116696U (zh) 一种热浸镀锌后烘干设备
CN207922779U (zh) 一种纺织机械烘干设备
CN212934255U (zh) 一种电缆加工用冷却装置
CN213037832U (zh) 一种用于立式渗碳炉的循环风冷装置
CN111838344B (zh) 一种布风机构
CN209944948U (zh) 一种纺织机械用快速烘干机构
CN217483121U (zh) 一种用于防火电缆生产的智能烘干房
CN214792385U (zh) 一种烘干机
CN207095234U (zh) 一种化工用微波干燥器
CN206947819U (zh) 一种电气散热性配电箱
CN217357953U (zh) 一种节能型的阀门加工用的干燥箱
CN201053805Y (zh) 具有双导流装置的餐具洗涤烘干机
CN113324391B (zh) 一种铜线干燥装置
CN212081939U (zh) 一种云母带烘干设备
CN220342542U (zh) 铜板棕化的加热系统优化装置
CN212925438U (zh) 一种布料固色装置
CN213670269U (zh) 一种汽车涂装生产线烘干、强冷设备
CN221147044U (zh) 一种碳纳米管回转烘干装置
CN221197932U (zh) 一种具有热风循环功能的气浮式烘箱
CN218936943U (zh) 一种粉末冶金防锈生产线
CN217922234U (zh) 一种高通风性铝箔退火炉
CN108816693A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干燥炉
CN221828574U (zh) 一种安全节能母线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5700 no.929 Binhai Avenue, Danxi street, Xiangshan Coun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main building) 2002

Applicant after: Ningbo Intelligent Machine Too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f China National Machinery Institute Group

Address before: 315700 no.929 Binhai Avenue, Danxi street, Xiangshan Coun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main building) 2002

Applicant before: China Machine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5

Address after: 8th Floor, Damuwan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1111 Tian'an Road, Dandong Street, Xiangshan County, Ningbo, Zhejiang 315700

Applicant after: Ningbo Zhongji Songlan Tool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Ningbo Intelligent Machine Too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f China National Machinery Institute Group

Address before: 315700 no.929 Binhai Avenue, Danxi street, Xiangshan Coun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main building) 2002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Intelligent Machine Too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f China National Machinery Institute Grou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ong Weimin

Inventor after: Qin Jian

Inventor after: Feng Jicai

Inventor after: Wei Shizhong

Inventor after: Yu Hua

Inventor after: Li Yujia

Inventor after: Sun Zhipeng

Inventor after: Fu Yucan

Inventor after: Fan Xigang

Inventor after: Xue Xingyan

Inventor before: Long Weimin

Inventor before: Wang Xiaoyu

Inventor before: Cao Qingchun

Inventor before: Li Yujia

Inventor before: Sun Zhipe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Jun

Inventor before: Zhu Chenying

Inventor before: Sun Huawei

Inventor before: Sheng Huipeng

Inventor before: Xue Xingyan

Inventor before: Qin Ji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