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83599B - 一种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83599B
CN114983599B CN202210636429.4A CN202210636429A CN114983599B CN 114983599 B CN114983599 B CN 114983599B CN 202210636429 A CN202210636429 A CN 202210636429A CN 114983599 B CN114983599 B CN 1149835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lant
bionic
base
arc
abu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364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83599A (zh
Inventor
高幸荣
高俊
包雅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ofeng Medical Equipment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ofeng Medical Equipment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ofeng Medical Equipment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ofeng Medical Equipment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364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835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83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3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835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359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9624 priority patent/WO2023237130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03Not used, see subgroups
    • A61C8/0004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 A61C8/0006Periodontal tissue or bone regene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18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C8/0022Self-screwing
    • A61C8/0025Self-screwing with multiple threa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18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C8/0037Details of the sha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18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C8/0037Details of the shape
    • A61C2008/0046Textured surface, e.g. roughness, microstruct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口腔种植领域,该植入体包括植入体本体,所述植入体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顶端面开设有开口,所述植入体本体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相较于所述第二部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部上具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二部上具有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部和/或所述第二部的表面具有仿生结构,所述仿生结构包括若干个微孔,且微孔的直径为1纳米‑20微米。本发明通过设置的仿生结构,可以模拟产生刺激细胞外基质的物理信号,从而促进细胞粘附、增殖、分化等的行为,有利于加速骨整合的过程,进而保证该植入体与上皮细胞连接紧密,减小炎症发生的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种植义齿是在口腔缺牙区的牙槽骨内植入植入体(人工牙根),待植入体成活后,再在其上端制作修复体完成种植义齿的修复。它能显著地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且感觉舒适类似真牙,许多常规义齿难以解决的疑难修复临床病例通过种植义齿能得到满意疗效。
现在的植入体存在如下问题而有可能导致种植失败:天然牙通过组织与骨组织相连,形成牙龈封闭而阻碍细菌和炎症由龈沟底向深处发展。而牙植入体与骨组织直接相连,但由于种植牙与人体连接处不够紧密,种植牙更易发生植入体周围炎,炎症发展的结果是植入体周骨质的吸收,最终导致植入体的失败。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设置的仿生结构,可以模拟产生刺激细胞外基质的物理信号,从而促进细胞粘附、增殖、分化等的行为,有利于加速骨整合的过程,进而保证该植入体与上皮细胞连接紧密,减小炎症发生的可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植入体,包括植入体本体,所述植入体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顶端面开设有开口,所述植入体本体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相较于所述第二部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部上具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二部上具有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部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部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一部和/或所述第二部的表面具有仿生结构,所述仿生结构包括若干个微孔,且微孔的直径为1纳米-20微米。
本发明通过设置的仿生结构,可以模拟产生刺激细胞外基质的物理信号,从而促进细胞粘附、增殖、分化等的行为,有利于加速骨整合的过程,进而保证该植入体与上皮细胞连接紧密,减小炎症发生的可能。且表面改性技术构建结构合理、力学性能优良、具有模拟骨细胞外基质骨架的表面微纳米拓扑结构的纯钛和钛合金牙植入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仿生结构由多个仿生单元组成,多个所述微孔构成一个仿生单元。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仿生单元的每个微孔的最高处的连线为曲线,多个所述仿生单元的连线连接形成波浪线。
此种结构更易利于刺激细胞增殖、分化。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仿生单元沿着所述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和/或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设置。
当部分所述仿生单元沿着所述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设置以及部分所述仿生单元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设置,可以刺激细胞沿两个不同方向粘附、增殖、分化等的行为,使得加速骨整合的过程的同时,增加骨整合后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密封组件,具体包括:多个上下对齐的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所述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均活动连接在第一端内部顶端开设的腔室内部,且上弧形板顶端贯穿腔室并延伸出去,所述下弧形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推板,且弧形推板远离下弧形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嵌在开口内壁可活动,所述上弧形板的底端设有第一斜面,所述下弧形板的顶端设有与第一斜面接触并匹配的第二斜面。
定位密封组件的设置不仅能够提高基台与开口之间的密封性,还能够对基台位置起到限制作用,避免其偏移影响后续的螺丝固定。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基台,所述基台包括中间基座,且中间基座的顶端面固定连接有上基台,所述中间基座的底端面中心固定连接有下基台,且下基台可插入开口并通过螺丝与植入体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中间基座的底端面边沿位置开设有多个与上弧形板对应匹配的卡槽。
在将基台与植入体本体进行连接时,首先,基台的下基台插入开口中,插入时,将卡槽与上弧形板对齐,保证插入过程中上弧形板也能插入卡槽中,进而限制基台的位置,方便后续植入螺丝固定,而卡槽的深度较浅,随着螺丝的不断深入,中间基座底端面越来越靠近第一端的顶端面,进而将上弧形板下压,在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的斜面作用下,下弧形板被上弧形板向开口方向挤压移动,从而推动弧形推板,进而将密封圈向内挤压,配合着下基台在开口中的不断深入,密封圈牢牢抵在下基台的外侧面上,进而提高基台与开口之间的密封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为第一外螺纹结构,且所述第一外螺纹结构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为第二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二外螺纹结构的齿的截面的上表面为梯形面、下表面为凹圆弧形。
通过外部设置两种螺纹,第一外螺纹结构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所述第二外螺纹结构的齿的截面的上表面为梯形面,两者相互配合使用,能够达到加强种植牙稳定性的目的,便于牙医在恢复过后的植入体上部的基桩对牙齿进行安装,同时提高了牙齿的固定形,使得安装连接更加紧密,增强了牙齿的稳定性,降低了安装的难度,使牙齿的安装工作更为便捷。
一种植入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对应于植入体形状的第一模具;
步骤二:在所述第一模具内表面形成所述仿生结构的定型物质;
步骤三:于所述第一模具中,制备形成植入体胚体,所述胚体的表面包括所述定型物质;
步骤四:将所述植入体胚体的所述定型物质去除,得到所述植入体。
本发明该牙科植入体的制备方法,简单快捷,且表面的仿生结构稳定,效果好,无有害溶剂残留,安全、环保。
一种植入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预步骤:在第二模具中放入制备所述植入体的第一原料,制备得到基体;
步骤一:制备对应于植入体形状的第一模具;
步骤二:在所述第一模具内表面形成所述仿生结构的定型物质;
步骤三:于所述第一模具的内表面均匀铺设第二原料,再在所述第二原料上面放置所述基体,制备形成植入体胚体,所述胚体的表面包括所述定型物质;
步骤四:将所述植入体胚体的所述定型物质去除,得到所述植入体。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四中,定型物质因为溶解而被去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构建出仿生结构,可以模拟产生刺激细胞外基质的物理信号,从而促进细胞粘附、增殖、分化等的行为,有利于加速骨整合的过程。且表面改性技术构建结构合理、力学性能优良、具有模拟骨细胞外基质骨架的表面微纳米拓扑结构的纯钛和钛合金牙植入体。
2、本发明部分所述仿生单元沿着所述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设置以及部分所述仿生单元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设置,可以刺激细胞沿两个不同方向粘附、增殖、分化等的行为,使得加速骨整合的过程的同时,增加骨整合后的稳定性。
3、本发明该牙科植入体,通过外部设置两种螺纹,第一外部螺纹结构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所述第二外部螺纹结构的齿的截面的上表面为梯形面,两者相互配合使用,能够达到加强种植牙稳定性的目的,便于牙医在恢复过后的植入体上部的基桩对牙齿进行安装,同时提高了牙齿的固定形,使得安装连接更加紧密,增强了牙齿的稳定性,降低了安装的难度,使牙齿的安装工作更为便捷。
4、本发明的牙科植入体的制备方法,简单快捷,且表面的仿生结构稳定,效果好,无有害溶剂残留,安全、环保。
5、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定位密封组件,在将基台与植入体本体进行连接时,首先,基台的下基台插入开口中,插入时,将卡槽与上弧形板对齐,保证插入过程中上弧形板也能插入卡槽中,进而限制基台的位置,方便后续植入螺丝固定,而卡槽的深度较浅,随着螺丝的不断深入,中间基座底端面越来越靠近第一端的顶端面,进而将上弧形板下压,在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的斜面作用下,下弧形板被上弧形板向开口方向挤压移动,从而推动弧形推板,进而将密封圈向内挤压,配合着下基台在开口中的不断深入,密封圈牢牢抵在下基台的外侧面上,进而提高基台与开口之间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植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沿图1中的植入体的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植入体表面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2中C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定位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基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基台一侧视图。
图中:100、植入体;110、植入体本体;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110、开口;113、第一部;114、第二部;1130、第一固定结构;1140、第二固定结构;120、仿生结构;121、仿生单元;1201、微孔;130、定位密封组件;131、上弧形板;132、下弧形板;133、弧形推板;134、密封圈;135、第一斜面;136、第二斜面;140、基台;141、中间基座;142、上基台;143、下基台;14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植入体100,包括植入体本体110,植入体本体11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一端111顶端面开设有开口1110,开口1110的直径为1.5mm,以便于至少部分容纳基台并与基台结合。
植入体本体110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部113和第二部114,第一部113相较于第二部114靠近第一端111,第一部113上具有第一固定结构1130,第二部114上具有第二固定结构1140,第一固定结构1130不同于第二固定结构1140。第一固定结构1130为第一外螺纹结构,且第一外螺纹结构的截面为三角形,第二固定结构1140为第二外螺纹结构,第二外螺纹结构的齿的截面的上表面为梯形面、下表面为凹圆弧形。进一步的,第一外螺纹结构的螺距为0.3mm。自第一部113向第二部114方向上,第二部114的第二外螺纹结构的齿逐渐减小。
第一部113于第一端111至第二端112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部114于第一端111至第二端112的方向上的尺寸。
并且,第一部113和第二部114表面具有仿生结构120,仿生结构120包括若干个微孔1201,微孔1201的直径为1-15纳米。仿生结构120由多个仿生单元121组成,多个微孔1201构成一个仿生单元121。如图4仿生单元121的每个微孔1201的最高处的连线为曲线,多个仿生单元121的连线连接形成波浪线。部分仿生单元121沿着第一端111指向第二端112的方向设置;部分仿生单元121沿着垂直于第一端111指向第二端112的方向设置。进一步的,仿生单元121沿着设置方向的尺寸为20微米。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与图6,定位密封组件130,具体包括:多个上下对齐的上弧形板131与下弧形板132,上弧形板131与下弧形板132均活动连接在第一端111内部顶端开设的腔室115内部,且上弧形板131顶端贯穿腔室115并延伸出去,下弧形板13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推板133,且弧形推板133远离下弧形板13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34,密封圈134嵌在开口1110内壁可活动,上弧形板131的底端设有第一斜面135,下弧形板132的顶端设有与第一斜面135接触并匹配的第二斜面136。定位密封组件130的设置不仅能够提高基台140与开口1110之间的密封性,还能够对基台140位置起到限制作用,避免其偏移影响后续的螺丝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与图8,还包括基台140,基台140包括中间基座141,且中间基座141的顶端面固定连接有上基台142,中间基座141的底端面中心固定连接有下基台143,且下基台143可插入开口1110并通过螺丝与植入体本体110固定连接,中间基座141的底端面边沿位置开设有多个与上弧形板131对应匹配的卡槽144。在将基台140与植入体本体110进行连接时,首先,基台140的下基台143插入开口1110中,插入时,将卡槽144与上弧形板131对齐,保证插入过程中上弧形板131也能插入卡槽144中,进而限制基台140的位置,方便后续植入螺丝固定,而卡槽144的深度较浅,随着螺丝的不断深入,中间基座141底端面越来越靠近第一端111的顶端面,进而将上弧形板131下压,在第一斜面135与第二斜面136的斜面作用下,下弧形板132被上弧形板131向开口1110方向挤压移动,从而推动弧形推板133,进而将密封圈134向内挤压,配合着下基台143在开口1110中的不断深入,密封圈134牢牢抵在下基台143的外侧面上,进而提高基台140与开口1110之间的密封性,在固定好基台140后,将牙冠戴在上基台142上即可。
上皮细胞在该植入体100材料表面培养后,通过SEM观察,发现:该植入体100与上皮细胞连接紧密,无菌斑的形成,未造成炎症。
实施例二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植入体100,包括植入体本体110,植入体本体11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一端111顶端面开设有开口1110,开口1110的直径为2.3mm,以便于至少部分容纳基台并与基台结合。
植入体本体110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部113和第二部114,第一部113相较于第二部114靠近第一端111,第一部113上具有第一固定结构1130,第二部114上具有第二固定结构1140,第一固定结构1130不同于第二固定结构1140。第一固定结构1130为第一外螺纹结构,第一外螺纹结构的截面为梯形,第二固定结构1140为第二外螺纹结构,第二外螺纹结构的齿的截面的上表面为梯形面、下表面为凹圆弧形。进一步的,第一外螺纹结构的螺距为0.5mm。自第一部113向第二部114方向上,第二部114的第二外螺纹结构的齿逐渐减小。
第一部113于第一端111至第二端112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部114于第一端111至第二端112的方向上的尺寸。
并且,第一部113表面具有仿生结构120,仿生结构120包括若干个微孔1201,部分微孔1201的直径为30-50纳米、部分微孔1201的直径为1-10微米。较佳的,仿生结构120由多个仿生单元121组成,多个微孔1201构成一个仿生单元121,具体而言,部分仿生单元121由直径为30-50纳米的微孔1201以及直径为1-10微米微孔1201共同组成,部分仿生单元121由直径为30-50纳米的微孔1201组成,部分仿生单元121由直径为1-10微米的微孔1201的组成。如图4,仿生单元121的每个微孔1201的最高处的连线为曲线,多个仿生单元121的连线连接形成波浪线。仿生单元121沿着第一端111指向第二端112的方向和/或沿着垂直于第一端111指向第二端112的方向设置,但不以此为限,仿生单元121的设置方向亦可以位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进一步的,仿生单元121沿着设置方向的尺寸为20-100微米。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与图6,定位密封组件130,具体包括:多个上下对齐的上弧形板131与下弧形板132,上弧形板131与下弧形板132均活动连接在第一端111内部顶端开设的腔室115内部,且上弧形板131顶端贯穿腔室115并延伸出去,下弧形板13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推板133,且弧形推板133远离下弧形板13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34,密封圈134嵌在开口1110内壁可活动,上弧形板131的底端设有第一斜面135,下弧形板132的顶端设有与第一斜面135接触并匹配的第二斜面136。定位密封组件130的设置不仅能够提高基台140与开口1110之间的密封性,还能够对基台140位置起到限制作用,避免其偏移影响后续的螺丝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与图8,还包括基台140,基台140包括中间基座141,且中间基座141的顶端面固定连接有上基台142,中间基座141的底端面中心固定连接有下基台143,且下基台143可插入开口1110并通过螺丝与植入体本体110固定连接,中间基座141的底端面边沿位置开设有多个与上弧形板131对应匹配的卡槽144。在将基台140与植入体本体110进行连接时,首先,基台140的下基台143插入开口1110中,插入时,将卡槽144与上弧形板131对齐,保证插入过程中上弧形板131也能插入卡槽144中,进而限制基台140的位置,方便后续植入螺丝固定,而卡槽144的深度较浅,随着螺丝的不断深入,中间基座141底端面越来越靠近第一端111的顶端面,进而将上弧形板131下压,在第一斜面135与第二斜面136的斜面作用下,下弧形板132被上弧形板131向开口1110方向挤压移动,从而推动弧形推板133,进而将密封圈134向内挤压,配合着下基台143在开口1110中的不断深入,密封圈134牢牢抵在下基台143的外侧面上,进而提高基台140与开口1110之间的密封性,在固定好基台140后,将牙冠戴在上基台142上即可。
上皮细胞在该植入体100材料表面培养后,通过SEM观察,发现:该植入体100与上皮细胞连接紧密,无菌斑的形成,未造成炎症。
实施例三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植入体100,包括植入体本体110,植入体本体11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一端111顶端面开设有开口1110,开口1110的直径为6mm,以便于至少部分容纳基台并与基台结合。
植入体本体110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部113和第二部114,第一部113相较于第二部114靠近第一端111,第一部113上具有第一固定结构1130,第二部114上具有第二固定结构1140,第一固定结构1130不同于第二固定结构1140。第一固定结构1130为第一外螺纹结构,且第一外螺纹结构的截面为三角形,第二固定结构1140为第二外螺纹结构,第二外螺纹结构的齿的截面的上表面为梯形面、下表面为凹圆弧形,但不以此为限。进一步的,第一外螺纹结构的螺距为0.3-0.6mm。自第一部113向第二部114方向上,第二部114的第二外螺纹结构的齿逐渐减小。
第一部分113于第一端111至第二端112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部分114于第一端111至第二端112的方向上的尺寸。
并且,第一部113和/或第二部114表面具有仿生结构120,仿生结构120包括若干个微孔1201,微孔1201的直径为1-10微米。较佳的,仿生结构120由多个仿生单元121组成,多个微孔1201构成一个仿生单元121。如图4,仿生单元121的每个微孔1201的最高处的连线为类似弧线线,多个仿生单元121的连线连接形成类似波浪线。仿生单元121沿着第一端111指向第二端112的方向和/或沿着垂直于第一端111指向第二端112的方向设置,但不以此为限,仿生单元121的设置方向亦可以位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进一步的,仿生单元121沿着设置方向的尺寸为50微米。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与图6,定位密封组件130,具体包括:多个上下对齐的上弧形板131与下弧形板132,上弧形板131与下弧形板132均活动连接在第一端111内部顶端开设的腔室115内部,且上弧形板131顶端贯穿腔室115并延伸出去,下弧形板13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推板133,且弧形推板133远离下弧形板13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34,密封圈134嵌在开口1110内壁可活动,上弧形板131的底端设有第一斜面135,下弧形板132的顶端设有与第一斜面135接触并匹配的第二斜面136。定位密封组件130的设置不仅能够提高基台140与开口1110之间的密封性,还能够对基台140位置起到限制作用,避免其偏移影响后续的螺丝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与图8,还包括基台140,基台140包括中间基座141,且中间基座141的顶端面固定连接有上基台142,中间基座141的底端面中心固定连接有下基台143,且下基台143可插入开口1110并通过螺丝与植入体本体110固定连接,中间基座141的底端面边沿位置开设有多个与上弧形板131对应匹配的卡槽144。在将基台140与植入体本体110进行连接时,首先,基台140的下基台143插入开口1110中,插入时,将卡槽144与上弧形板131对齐,保证插入过程中上弧形板131也能插入卡槽144中,进而限制基台140的位置,方便后续植入螺丝固定,而卡槽144的深度较浅,随着螺丝的不断深入,中间基座141底端面越来越靠近第一端111的顶端面,进而将上弧形板131下压,在第一斜面135与第二斜面136的斜面作用下,下弧形板132被上弧形板131向开口1110方向挤压移动,从而推动弧形推板133,进而将密封圈134向内挤压,配合着下基台143在开口1110中的不断深入,密封圈134牢牢抵在下基台143的外侧面上,进而提高基台140与开口1110之间的密封性,在固定好基台140后,将牙冠戴在上基台142上即可。
上皮细胞在该植入体100材料表面培养后,通过SEM观察,发现:该植入体100与上皮细胞连接紧密,无菌斑的形成,未造成炎症。
实施例四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植入体100,包括植入体本体110,植入体本体11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一端111顶端面开设有开口1110,开口1110的直径为6mm,以便于至少部分容纳基台并与基台结合。
植入体本体110具有第一部113和第二部114,第一部113相较于第二部114靠近第一端111,第一部113具有第一固定结构1130,第二部114具有第二固定结构1140,第一固定结构1130不同于第二固定结构1140。第一固定结构1130为第一外螺纹结构,且第一外螺纹结构的截面为三角形,第二固定结构1140为第二外螺纹结构,且第二外螺纹结构的齿的截面的上表面为梯形面、下表面为凹圆弧形,但不以此为限。进一步的,第一外螺纹结构的螺距为0.6mm。自第一部113向第二部114方向上,第二部114的第二外螺纹结构的齿逐渐减小。
第一部分113于第一端111至第二端112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部分114于第一端111至第二端112的方向上的尺寸。
并且,第一部113和/或第二部114表面具有仿生结构120,仿生结构120包括若干个微孔1201,微孔1201的直径为10-20微米。较佳的,仿生结构120由多个仿生单元121组成,多个微孔1201构成一个仿生单元121。如图4,仿生单元121的每个微孔1201的最高处的连线类似为弧线,多个仿生单元121的连线连接形成类似波浪线。仿生单元121沿着垂直于第一端111指向第二端112的方向设置。进一步的,仿生单元121沿着设置方向的尺寸为40-60微米。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与图6,定位密封组件130,具体包括:多个上下对齐的上弧形板131与下弧形板132,上弧形板131与下弧形板132均活动连接在第一端111内部顶端开设的腔室115内部,且上弧形板131顶端贯穿腔室115并延伸出去,下弧形板13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推板133,且弧形推板133远离下弧形板13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34,密封圈134嵌在开口1110内壁可活动,上弧形板131的底端设有第一斜面135,下弧形板132的顶端设有与第一斜面135接触并匹配的第二斜面136。定位密封组件130的设置不仅能够提高基台140与开口1110之间的密封性,还能够对基台140位置起到限制作用,避免其偏移影响后续的螺丝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与图8,还包括基台140,基台140包括中间基座141,且中间基座141的顶端面固定连接有上基台142,中间基座141的底端面中心固定连接有下基台143,且下基台143可插入开口1110并通过螺丝与植入体本体110固定连接,中间基座141的底端面边沿位置开设有多个与上弧形板131对应匹配的卡槽144。在将基台140与植入体本体110进行连接时,首先,基台140的下基台143插入开口1110中,插入时,将卡槽144与上弧形板131对齐,保证插入过程中上弧形板131也能插入卡槽144中,进而限制基台140的位置,方便后续植入螺丝固定,而卡槽144的深度较浅,随着螺丝的不断深入,中间基座141底端面越来越靠近第一端111的顶端面,进而将上弧形板131下压,在第一斜面135与第二斜面136的斜面作用下,下弧形板132被上弧形板131向开口1110方向挤压移动,从而推动弧形推板133,进而将密封圈134向内挤压,配合着下基台143在开口1110中的不断深入,密封圈134牢牢抵在下基台143的外侧面上,进而提高基台140与开口1110之间的密封性,在固定好基台140后,将牙冠戴在上基台142上即可。
上皮细胞在该植入体100材料表面培养后,通过SEM观察,发现:该植入体100与上皮细胞连接紧密,无菌斑的形成,未造成炎症。
实施例五
一种实施例一的植入体100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对应于植入体100形状的第一模具;
步骤二:在第一模具内表面就一样形成仿生结构120的定型物质,该定型物质为1-15纳米的溶于水的晶体颗粒,例如盐晶体、萘晶体;
步骤三:于第一模具中,制备形成植入体100胚体,胚体的表面包括定型物质;
步骤四:将植入体100胚体的定型物质去除,即将胚体浸泡于50摄氏度水中1小时后导入定位密封组件130,得到植入体100。
实施例六
一种实施例二的植入体100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
预步骤:在第二模具中放入制备植入体100的第一原料,制备得到基体;
步骤一:制备对应于植入体100形状的第一模具;
步骤二:在第一模具内表面形成仿生结构120的定型物质,定型物料包括30-50纳米溶于水的晶体,以及1-10微米的溶于水的晶体;
步骤三:于第一模具的内表面均匀铺设第二原料,再在第二原料上面放置基体,制备形成植入体100胚体,胚体的表面包括定型物质;
步骤四:将植入体100胚体的定型物质去除,即将胚体浸泡于50-100摄氏度水中0.5-1小时后导入定位密封组件130,得到植入体100。
实施例七
一种实施例三的植入体100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对应于植入体100形状的第一模具;
步骤二:在第一模具内表面就一样形成仿生结构120的定型物质,该定型物质为1-10微米的溶于水的晶体颗粒,例如盐晶体、萘晶体;
步骤三:于第一模具中,制备形成植入体100胚体,胚体的表面包括定型物质;
步骤四:将植入体100胚体的定型物质去除,即将胚体浸泡于60摄氏度水中0.8小时后导入定位密封组件130,得到植入体100。
实施例八
一种实施例四的植入体100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
预步骤:在第二模具中放入制备植入体100的第一原料,制备得到基体;
步骤一:制备对应于植入体100形状的第一模具;
步骤二:在第一模具内表面形成仿生结构120的定型物质,定型物料包括10-20微米溶于水的晶体,例如盐晶体、萘晶体;
步骤三:于第一模具的内表面均匀铺设第二原料,再在第二原料上面放置基体,制备形成植入体100胚体,胚体的表面包括定型物质;
步骤四:将植入体100胚体的定型物质去除,即将胚体浸泡于100摄氏度水中0.5小时后导入定位密封组件130,得到植入体100。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植入体本体,所述植入体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顶端面开设有开口,所述植入体本体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相较于所述第二部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部上具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二部上具有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部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部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一端顶端面边沿位置设有定位密封组件;
所述定位密封组件,具体包括:多个上下对齐的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所述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均活动连接在第一端内部顶端开设的腔室内部,且上弧形板顶端贯穿腔室并延伸出去,所述下弧形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推板,且弧形推板远离下弧形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嵌在开口内壁可活动,所述上弧形板的底端设有第一斜面,所述下弧形板的顶端设有与第一斜面接触并匹配的第二斜面;
所述第一部和/或所述第二部的表面具有仿生结构,所述仿生结构包括若干个微孔,且微孔的直径为1纳米-20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结构由多个仿生单元组成,多个所述微孔构成一个仿生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单元的每个微孔的最高处的连线为曲线,多个所述仿生单元的连线连接形成波浪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单元沿着所述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和/或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台,所述基台包括中间基座,且中间基座的顶端面固定连接有上基台,所述中间基座的底端面中心固定连接有下基台,且下基台可插入开口并通过螺丝与植入体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中间基座的底端面边沿位置开设有多个与上弧形板对应匹配的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为第一外螺纹结构,且所述第一外螺纹结构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为第二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二外螺纹结构的齿的截面的上表面为梯形面、下表面为凹圆弧形。
7.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植入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对应于植入体形状的第一模具;
步骤二:在所述第一模具内表面形成所述仿生结构的定型物质;
步骤三:于所述第一模具中,制备形成植入体胚体,所述胚体的表面包括所述定型物质;
步骤四:将所述植入体胚体的所述定型物质去除,得到所述植入体。
8.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植入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预步骤:在第二模具中放入制备所述植入体的第一原料,制备得到基体;
步骤一:制备对应于植入体形状的第一模具;
步骤二:在所述第一模具内表面形成所述仿生结构的定型物质;
步骤三:于所述第一模具的内表面均匀铺设第二原料,再在所述第二原料上面放置所述基体,制备形成植入体胚体,所述胚体的表面包括所述定型物质;
步骤四:将所述植入体胚体的所述定型物质去除,得到所述植入体。
CN202210636429.4A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9835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6429.4A CN114983599B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
PCT/CN2023/109624 WO2023237130A1 (zh) 2022-06-07 2023-07-27 一种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6429.4A CN114983599B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3599A CN114983599A (zh) 2022-09-02
CN114983599B true CN114983599B (zh) 2023-07-18

Family

ID=83033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36429.4A Active CN114983599B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83599B (zh)
WO (1) WO20232371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3599B (zh) * 2022-06-07 2023-07-18 高峰医疗器械(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4255799A (en) * 1998-04-08 1999-11-01 Imz Fertigungs- Und Vertriebsgesellschaft Fur Dentale Technologie Mbh Intraosseous single-tooth implant
US20070059666A1 (en) * 2005-09-15 2007-03-15 Albert Zickman Dental implant system
JP2010523179A (ja) * 2007-03-31 2010-07-15 スリーエム イムテック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インプラントねじの設計
ITPD20090009U1 (it) * 2009-02-09 2010-08-10 Btlock Internat S R L Struttura di impianto per il fissaggio di protesi dentarie
CN203029412U (zh) * 2012-11-12 2013-07-03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段式牙科种植体
US20160015483A1 (en) * 2014-04-30 2016-01-21 Osseodyne Surgical Solutions, LLC. Osseointegrative surgical implant
CN105232169B (zh) * 2015-10-16 2018-07-31 福建中科康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多段式种植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19683A (zh) * 2016-04-28 2016-09-0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3d打印的仿生假牙及其制造方法
US20190374312A1 (en) * 2018-06-07 2019-12-12 Taiwan Shan Yin International Co., Ltd. Implant device
CN208958370U (zh) * 2018-07-24 2019-06-11 上海市徐汇区牙病防治所 一种医用钛基台
CN210056286U (zh) * 2019-04-22 2020-02-14 江苏创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种植牙系统
CN211094866U (zh) * 2019-07-23 2020-07-28 广州市健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式多孔结构牙种植体
CN213758652U (zh) * 2020-11-19 2021-07-23 高峰医疗器械(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牙科种植体
KR102304075B1 (ko) * 2020-12-30 2021-09-24 오스템임플란트 주식회사 치과용 임플란트 픽스쳐
CN113598990A (zh) * 2021-06-21 2021-11-05 琅泰美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种植牙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215651654U (zh) * 2021-06-29 2022-01-28 湖南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院 一种钽铌合金一体化牙种植体
CN215914993U (zh) * 2021-09-30 2022-03-01 洛阳引胜义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3d打印的防脱落仿生假牙
CN216495739U (zh) * 2021-12-24 2022-05-13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双线螺纹牙科种植体
CN114983599B (zh) * 2022-06-07 2023-07-18 高峰医疗器械(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3599A (zh) 2022-09-02
WO2023237130A1 (zh) 2023-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9683A (zh) 一种基于3d打印的仿生假牙及其制造方法
CN114983599B (zh) 一种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
JP2007530202A (ja) 骨組織再生用生物活性人工器官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人工器官装置
CN202724012U (zh) 个体化解剖型牙根种植体
KR20140010745A (ko) 치아 형상에 대응하는 힐링 어버트먼트
CN107280789B (zh) 一种牙种植体
ATE26654T1 (de) Zahn- und/oder kieferprothese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CA1087801A (en) Endosseous plastic implant and method
CN107280787B (zh) 一种牙种植体
CN206365939U (zh) 牙槽骨塑形器
US20220287922A1 (en) Dentin regenerative cell culture
CN209172540U (zh) 一种种植牙基台、种植体以及种植牙
CN115153921B (zh) 一种口腔连接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80788B (zh) 一种牙种植体
CN107638223B (zh) 一种牙种植体
CN208640925U (zh) 一种用于种植牙连接的榫卯结构
KR20210028029A (ko) 유지력이 향상된 임플란트용 스마트 어버트먼트
CN111449776B (zh) 一种与愈合基台配合的扳手
CN219594849U (zh) 一种牙支持式的临时修复导板
CN217066638U (zh) 拟牙根种植体系统
CN203619702U (zh) 个性化牙种植体
CN211131463U (zh) 一种种植牙
CN211355980U (zh) 一种组合式种植义齿结构
CN217090973U (zh) 一种生物相容性临床修复用义齿
CN212592506U (zh) 一种新型种植愈合基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