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81905A - 电解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电解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81905A
CN114981905A CN202180009790.8A CN202180009790A CN114981905A CN 114981905 A CN114981905 A CN 114981905A CN 202180009790 A CN202180009790 A CN 202180009790A CN 114981905 A CN114981905 A CN 114981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ode lead
main surface
lead portion
cathode
a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97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地祐治
丸冈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981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19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08Terminals
    • H01G9/012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i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8Housing; Encapsulation
    • H01G9/10Sealing, e.g. of lead-in 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4Electrodes or formation of dielectric layers thereon
    • H01G9/048Electrodes or formation of dielectric layers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 H01G9/052Sinter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8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15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10)、阴极引线端子(14)和外装体(11),阴极引线端子(14)具有:第1阴极引线部,与电容器元件的第1主面(S1)对置;第2阴极引线部,从第1阴极引线部弯曲,在沿着与第1主面(S1)、和第1主面分别共有一边的第2主面(S2)以及第3主面(S3)均交叉的面的方向上延伸;第3阴极引线部,从第2阴极引线部弯曲并在沿着第1主面的方向上延伸之后,从外装体露出,进一步弯曲并沿着外装体的外表面延伸;第4阴极引线部,从第1阴极引线部弯曲并沿着第2主面延伸。第4阴极引线部在第1主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h,为不从外装体露出的第3阴极引线部在第1主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H以下。

Description

电解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解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解电容器由于等效串联电阻(ESR)小且频率特性优异,因此搭载于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通常,电解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具备阳极部以及阴极部;阳极引线端子,与阳极部电连接;和阴极引线端子,与阴极部电连接。通常,电容器元件被外装体密封。
作为阴极引线端子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即,设置了用于将电容器元件定位于阴极引线端子的嵌入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685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能够相对于阴极引线端子平行地定位电容器元件,因此能够降低定位偏差。由此,电解电容器的电连接性得到提高,能够提高可靠性。然而,现状是希望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电解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具备阳极部以及阴极部;阴极引线端子,与所述阴极部电连接;和外装体,在使所述阴极引线端子的一部分露出的状态下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第1主面、与所述第1主面共有一边的第2主面、和与所述第1主面共有一边且位于与所述第2主面相反侧的第3主面,所述阴极引线端子具有:第1阴极引线部,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第1主面对置;第2阴极引线部,从所述第1阴极引线部弯曲,在沿着与所述第1主面、所述第2主面以及所述第3主面均交叉的面的方向上延伸;第3阴极引线部,从所述第2阴极引线部弯曲并在沿着所述第1主面的方向上延伸之后,从所述外装体露出,进一步弯曲并沿着所述外装体的外表面延伸;所述第1阴极引线部和所述第2阴极引线部的交界处的第1弯曲部;和第4阴极引线部,在与所述第1弯曲部不同的部位从所述第1阴极引线部弯曲并沿着所述第2主面延伸,所述第4阴极引线部在所述第1主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h,为所述第3阴极引线部的不从所述外装体露出的部分在所述第1主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H以下。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电解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具备阳极部以及阴极部;阴极引线端子,与所述阴极部电连接;和外装体,在使所述阴极引线端子的一部分露出的状态下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所述阳极部具有配置在所述阴极部的内侧的阳极体、和从所述阳极体向阴极部的外侧延伸出的阳极线,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第1主面、与所述第1主面共有一边的第2主面、和与所述第1主面共有一边且位于与所述第2主面相反侧的第3主面,所述阴极引线端子具有:第1阴极引线部,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第1主面对置;和第4阴极引线部,从所述第1阴极引线部弯曲并沿着所述第2主面延伸,所述第4阴极引线部在所述第1主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h,比所述阳极线在所述第1主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H2低。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电解电容器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B是图1A的电解电容器的X1-X2线处的剖视图。
图2是在图1A以及图1B中将阴极引线端子的一部分提取示出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容器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具备阳极部以及阴极部;阳极引线端子,与阳极部电连接;阴极引线端子,与阴极部电连接;和外装体。外装体在使阳极引线端子以及阴极引线端子的一部分露出的状态下覆盖电容器元件。电容器元件具有第1主面、与第1主面共有一边的第2主面、和与第1主面共有一边且位于与第2主面相反侧的第3主面。阳极部与阳极引线端子电连接,并能够经由阳极引线端子而与电解电容器的阳极电极或者外部端子电连接。阳极部也可以不经由阳极引线端子地直接与阳极电极电连接。
阴极引线端子例如具有:第1阴极引线部,与电容器元件的第1主面对置;第2阴极引线部,从第1阴极引线部弯曲,在沿着与第1主面、第2主面以及第3主面均交叉的面的方向上延伸;和第3阴极引线部,从第2阴极引线部弯曲并在沿着第1主面的方向上延伸之后,从外装体露出,进一步弯曲并沿着外装体的外表面延伸。在此,将第1阴极引线部和第2阴极引线部的交界设为第1弯曲部。将第2阴极引线部和第3阴极引线部的交界设为第2弯曲部。
阴极部例如形成为隔着电介质层覆盖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形状的阳极部(阳极体)。在该情况下,与阳极部同样地,阴极部也能够形成为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外表面。电容器元件的第1主面~第3主面可以是该大致长方体的阴极部的外表面。在该情况下,阴极部的外表面可以具有与第1主面~第3主面正交的第4主面、和与第1主面相反侧的第5主面。这些主面无需一定为平面,也可以具有曲面形状,或者具有一些凹凸,以及/或者也可以由弯曲多次的平面来形成。此外,相邻的主面彼此所成的角分别可以为直角,也可以为锐角或者钝角。也就是说,可以是某个主面相对于其他主面倾斜。
此外,电解电容器也可以是使将被粗糙化的箔用于阳极部的电容器元件层叠多个而成的电解电容器。在该情况下,电容器元件的层叠体的箔的一个主面侧的阴极部的外表面可以是第1主面,另一个主面侧的阴极部的外表面可以是第5主面。第2~第4主面可以是被阴极部覆盖的与电容器元件的层叠体的层叠方向垂直的面。
在第1主面侧,阴极部和阴极引线端子的电连接经由第1阴极引线部来进行。阴极引线端子例如可以与阴极部的第4主面平行地弯曲,形成了第2阴极引线部之后,进一步向沿着第1主面的方向(例如,与第1主面平行的方向)弯曲并延伸,形成第3阴极引线部。其结果是,第1~第3阴极引线部弯曲为形成曲柄,第3阴极引线部的一部分从外装体露出。在第3阴极引线部的一部分的从外装体露出的露出部分中,进行与外部端子的电连接。
通常,外装体是与电容器元件对应或相似的形状,外装体的外表面具有与阴极部的第1~第5面对应的主面。第3阴极引线部的从外装体露出的露出部分例如可以在沿着第4主面的方向延伸之后,进一步向远离第1主面的方向弯曲,沿着与第1主面的相反侧的第5主面对应的外装体的主面延伸。
阴极引线端子还具有在与第1弯曲部不同的部位从第1阴极引线部弯曲并沿着第2主面延伸的第4阴极引线部。阴极引线端子也可以还具有在与第1弯曲部不同的部位从第1阴极引线部弯曲并沿着第3主面延伸的第5阴极引线部。即,在将第1主面设为阴极部的底面时,第4阴极引线部和第5阴极引线部以覆盖阴极部的侧面的方式从第1阴极引线部弯曲并延伸。第4阴极引线部以及/或者第5阴极引线部,作为将电容器元件以第1主面与第1阴极引线部重叠的方式载于并固定于阴极引线端子上的引导件发挥功能,使电容器元件的定位变得容易。特别是,在第4阴极引线部以及/或者第5阴极引线部的高度比第2弯曲部的高度低的情况下,能够在不碰到第2弯曲部的情况下将电容器元件搭载于第1阴极引线部。由此,能够将电容器元件可靠地定位于阴极引线端子的希望的位置,可提高可靠性。
此外,通常,电解电容器经由设置在第1主面的导电性粘接材料来电连接阴极部和第1阴极引线部。在该情况下,导电性粘接材料除了第1主面与第1阴极引线部之间以外,还可以介于第2主面与第4阴极引线部之间以及/或者第3主面与第5阴极引线部之间的间隙。由此,电容器元件和阴极引线端子的电连接变得稳固,可靠性得到提高。此外,能够降低ESR。
优选的是,第4阴极引线部在从第2主面分离的状态下沿着第2主面延伸。同样地,第5阴极引线部在从第3主面分离的状态下沿着第3主面延伸。在该情况下,虽然还依赖于导电性粘接材料的量,但在将电容器元件粘接固定于第1阴极引线部时,第1主面与第1阴极引线部之间的导电性粘接材料还能够进入到第2主面与第4阴极引线部之间以及/或者第3主面与第5阴极引线部之间的间隙。其结果是,能够增大与导电性粘接材料的接触面积,可靠性得到提高,可降低ESR。
在该情况下,导电性粘接材料也可以不存在于距第1主面的高度比第4阴极引线部以及/或者第5阴极引线部的高度高的区域。即,导电性粘接材料只要不会从第2主面与第4阴极引线部之间的间隙溢出地介于第2主面与第4阴极引线部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即可。同样地,导电性粘接材料只要不会从第3主面与第5阴极引线部之间的间隙溢出地介于第3主面与第5阴极引线部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即可。另外,上述的记载并非排除在距第1主面的高度比第4阴极引线部以及/或者第5阴极引线部的高度高的区域,存在不起因于介于第4阴极引线部与第2主面之间以及/或者第5阴极引线部与第3主面之间的导电性粘接材料的其他导电性粘接材料的情况。
外装体的构成材料可以介于第2主面与第4阴极引线部之间以及/或者第3主面与第5阴极引线部之间的(不存在导电性粘接材料的)间隙。间隙的未被导电性粘接材料填埋的部分可以被外装体的构成材料填充,使得不产生空隙。由此,通过锚固效果,能够提高外装体与电容器元件的密接性,可靠性得到提高。
关于第4阴极引线部的高度,只要将第1阴极引线部设为基准时在第1主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h比介于第1阴极引线部与第1主面之间的导电性粘接材料的厚度高,使得导电性粘接材料不溢出即可。高度h可以是介于第1阴极引线部与第1主面之间的导电性粘接材料的高度的2倍以上或3倍以上。另一方面,若第4阴极引线部的高度h过高,则在第4阴极引线部容易产生翘曲、挠曲,有时电容器元件向第1阴极引线部的粘接固定变得困难。特别是,高度h超过将第1阴极引线部设为基准时的第3阴极引线部的不从外装体露出的部分在第1主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换言之,第2弯曲部到第1主面的距离)H的情况下,有时电容器元件与第2弯曲部(第3阴极引线部)接触,电容器元件向第1阴极引线部的载置变得困难。
此外,在第4阴极引线部之中存在导电性粘接材料未介于与第2主面之间的间隙部分的情况下,若间隙部分的高度过高,则由于加工误差,有时第4阴极引线部的上端和第2主面的宽度变窄,变得难以用外装体完全地填埋间隙部分。此外,外装体变得容易自间隙部分从电容器元件剥离而产生龟裂。
因而,考虑上述内容,第4阴极引线部的高度h优选为高度H以下。高度h可以为高度H的1/2以下、1/3以下或1/4以下。
同样地,在设置第5阴极引线部的情况下,关于第5阴极引线部的高度,只要将第1主面设为基准时在第1主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h2比介于第1阴极引线部与第1主面之间的导电性粘接材料的厚度高即可,可以为导电性粘接材料的高度的2倍以上或3倍以上。此外,高度h2只要为将第1主面设为基准时的第3阴极引线部的不从外装体露出的部分在第1主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H以下即可,可以为高度H的1/2以下、1/3以下或1/4以下。
关于第4阴极引线部与第2主面之间的分离距离以及/或者第5阴极引线部与第3主面之间的分离距离,只要使得能够用外装体的构成材料填埋由于分离而产生的间隙地,考虑构成材料的种类而设计为材料能够流入的程度的宽度以上的间隙即可。
阳极部例如可以具有阳极体和阳极线。阳极体配置在阴极部的内侧,阳极线从阳极体向阴极部的外侧延伸出。在该情况下,阳极线可以在与第2阴极引线部相反侧(即,第4主面的相反侧)与阳极引线端子电连接。阳极引线端子例如可以具有与第1主面平行地延伸且与阳极线接触的第1阳极引线部、和从外装体露出并从第1阳极引线部弯曲沿着外装体的外表面延伸的第2阳极阴极引线部。在第2阳极引线部中,进行与外部端子(阳极电极)的电连接。
在该情况下,基于与上述同样的理由,为了使电容器元件向第1阴极引线部的载置变得容易,也可以使第4阴极引线部的高度h比将第1阴极引线部设为基准时的阳极线在第1主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H2低。同样地,为了使电容器元件向第1阴极引线部的载置变得容易,也可以使第5阴极引线部的高度h2比阳极线的上述高度H2低。
第1阳极引线部可以与第3阴极引线部的不从外装体露出的部分处于同一面。通常,使阳极引线端子和阴极引线端子连续的引线框弯曲,将电容器元件载置于引线框,用外装体进行密封之后,切断引线框,将阳极引线端子和阴极引线端子分离,由此制造电解电容器。在该情况下,引线框使用将一个板冲裁为希望的形状的引线框。在该情况下,使一个引线框的构成阴极引线端子的部分弯曲而形成第1、第2、第4、第5阴极引线部,而作为未被弯曲的剩余部分的第3阴极引线部与第1阳极引线部处于同一面。
另外,在阴极引线端子中还可能是如下结构,即,不设置第2阴极引线部以及第3阴极引线部,将第1阴极引线部直接与外部端子或者阴极电极电连接。此外,也可以在外装体内不具有第2弯曲部,使从外装体露出的第2阴极引线部沿着外装体的外表面弯曲。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阳极部具有阳极体和从阳极体延伸出的阳极线且阳极线与阳极引线端子接合的情况,但不限定于此。
图1A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100的剖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电容器元件和阳极引线端子以及阴极引线端子的状态。图1B是图1A的X1-X2线处的剖视图。图2是将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阴极引线端子的一部分提取示出的立体图。图3是用于电解电容器的电容器元件10的剖面示意图。
电解电容器100具备具有阳极部6以及阴极部7的电容器元件10、外装体11、与阳极部6电连接的阳极引线端子13、和与阴极部7电连接的阴极引线端子14。外装体11在使阳极引线端子13以及阴极引线端子14的一部分露出的状态下覆盖电容器元件10。阳极部6具有阳极体1和从阳极体1延伸出的阳极线2,阳极线2与阳极引线端子13电连接。
阴极部7隔着电介质层3覆盖阳极体1。阳极体1的外形为大致长方体,与阳极体1的外形相对应,阴极部7的外表面具有第1主面S1、与第1主面S1共有一边的第2主面S2、与第1主面S1共有一边且位于与第2主面S2相反侧的第3主面S3、与第1主面~第3主面正交的第4主面S4、和与第1主面相反侧的第5主面S5。在第4主面S4的相反侧,阳极线2从阳极体1突出。
阴极引线端子14具有第1阴极引线部14a、第2阴极引线部14b、第3阴极引线部14c、第4阴极引线部14d和第5阴极引线部14e。
第1阴极引线部14a与阴极部7的第1主面S1对置。第1阴极引线部14a经由介于第1阴极引线部14a与第1主面S1之间的导电性粘接材料12而与阴极部7电连接。
如图2所示,第2阴极引线部14b、第4阴极引线部14d以及第5阴极引线部14e分别在不同的部位从第1阴极引线部14a弯曲,在与第1主面S1交叉的方向上竖起并延伸。第2阴极引线部14b在与第1主面S1、第2主面S2以及第3主面S3均交叉的方向上(在图1A的例子中在沿着第4主面S4的方向上),在第1弯曲部14X,从第1阴极引线部14a弯曲并延伸。第4阴极引线部14d在沿着第2主面S2的方向上,从第1阴极引线部14a弯曲并延伸。第5阴极引线部14e在沿着第3主面S3的方向上,从第1阴极引线部14a弯曲并延伸。因此,阴极部7的第1主面S1以及第2主面S2~第4主面S4各自的一部分被阴极引线端子14覆盖。
通过第4阴极引线部14d以及第5阴极引线部14e,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将电容器元件载置于第1阴极引线部14a上时的定位。第4阴极引线部14d的以第1阴极引线部14a为基准的高度h、以及第5阴极引线部14e的以第1阴极引线部14a为基准的高度h2,均为第3阴极引线部14c的不从外装体11露出的部分的以第1阴极引线部14a为基准的高度H以下。高度h以及h2分别也可以比载置了电容器元件的情况下的阳极线2在第1主面S1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H2低。
第3阴极引线部14c在第2弯曲部14Y,从第2阴极引线部14b进一步弯曲,并在沿着第1主面S1的方向上延伸。第3阴极引线部14c的一部分从外装体11露出。第3阴极引线部14c的从外装体11露出的露出部分在沿着第4主面S4的方向上延伸之后,在沿着第5主面S5的方向上延伸,并沿着外装体11延伸。
阳极引线端子13具有第1阳极引线部13a和第2阳极引线部13b。第1阳极引线部13a在沿着阴极部7的第1主面S1的方向上延伸,并与阳极线2接触。第2阳极引线部13b是阳极引线端子13的从外装体11露出的露出部分,从第1阳极引线部13a弯曲,在第3阴极引线部14c的相反侧,在沿着第4主面S4的方向上延伸之后,在沿着第5主面S5的方向上延伸,并沿着外装体11延伸。
通常,设置第2阳极引线部13b以及第3阴极引线部14c的露出部的第5主面S5这一侧的外装体的外表面为电解电容器的底面。第2阳极引线部13b以及第3阴极引线部14c分别与外部端子电连接,电解电容器被电连接。
如图1B所示,第4阴极引线部14d不与第2主面S2直接接触,第4阴极引线部14d和第2主面S2分离。同样地,第5阴极引线部14e不与第3主面S3直接接触,第5阴极引线部14e和第3主面S3分离。在第4阴极引线部14d的靠近第1主面S1的一侧,导电性粘接材料12介于第4阴极引线部14d与第2主面S2之间的间隙。此外,在第5阴极引线部14e的靠近第1主面S1的一侧,导电性粘接材料12介于第5阴极引线部14e与第3主面S3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提高阴极引线端子和电容器元件10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在第4阴极引线部14d的远离第1主面S1的一侧,第4阴极引线部14d与第2主面S2之间的间隙被外装体11的构成材料填埋。同样地,在第5阴极引线部14e的远离第1主面S1的一侧,第5阴极引线部14e与第3主面S3之间的间隙被外装体11的构成材料填埋。由此,外装体与电容器元件的密接性得到提高,抑制空气等侵入电容器元件的效果得到提高。因而,可抑制电解电容器的性能的随时间劣化,能够维持高的可靠性。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的各构成要素详细地进行说明。
(阳极部)
阳极部6具有阳极体1、和从阳极体1的一面延伸出并与阳极引线端子13电连接的阳极线2。
阳极体1例如是烧结金属粒子而得到的长方体的多孔质烧结体。作为上述金属粒子,可使用钛(Ti)、钽(Ta)、铌(Nb)等阀作用金属的粒子。对于阳极体1,可使用1种或者2种以上的金属粒子。金属粒子也可以是由2种以上的金属构成的合金。例如,能够使用包含阀作用金属和硅、钒、硼等的合金。此外,也可以使用包含阀作用金属和氮等典型元素的化合物。关于阀作用金属的合金,将阀作用金属作为主成分,优选包含50原子%以上的阀作用金属。
阳极线2由导电性材料构成。阳极线2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除了上述阀作用金属之外,可列举铜、铝、铝合金等。阳极线2的一部分2b从阳极体1突出。
构成阳极体1以及阳极线2的材料既可以为同种,也可以为异种。阳极线2的剖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圆形、跑道型(由相互平行的直线和将这些直线的端部彼此相连的两条曲线构成的形状)、椭圆形、矩形、多边形等。其中,在与阳极引线端子13进行焊接时,在抑制滚动而容易定位这一点上,尤其优选跑道型。阳极线2的直径(在跑道型以及椭圆形的情况下为长径)也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为0.1mm以上且1.0mm以下。
在阳极体1的表面形成有电介质层3。电介质层3例如由金属氧化物构成。作为在阳极体1的表面形成包含金属氧化物的层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在化成液中浸渍阳极体1而对阳极体1的表面进行阳极氧化的方法、在包含氧的气氛下对阳极体1进行加热的方法。电介质层3不限定于上述包含金属氧化物的层,只要具有绝缘性即可。
(阴极部)
阴极部7具有形成在电介质层3上的固体电解质层4、和覆盖固体电解质层4的阴极层5。
固体电解质层4只要形成为覆盖电介质层3的至少一部分即可。对于固体电解质层4,例如,可使用锰化合物、导电性高分子。作为导电性高分子,可列举聚吡咯、聚噻吩、聚呋喃、聚苯胺、聚乙炔、聚苯撑、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基、多并苯、聚噻吩乙烯、聚芴、聚乙烯咔唑、聚乙烯基苯酚、聚吡啶、或它们的高分子的衍生物等。它们可以单独地使用,也可以组合多种来使用。此外,导电性高分子也可以是两种以上的单体的共聚物。这些之中,在导电性优异这一点上,优选聚噻吩、聚苯胺、聚吡咯等。其中,在防水性优异这一点上,尤其优选聚吡咯。
包含上述导电性高分子的固体电解质层4例如通过将原料单体在电介质层3上聚合从而形成。或者,通过将包含上述导电性高分子的液体涂敷于电介质层3从而形成。固体电解质层4由1层或者2层以上的固体电解质层构成。在固体电解质层4由2层以上构成的情况下,用于各层的导电性高分子的组成、形成方法(聚合方法)等也可以不同。
阴极层5例如具有形成为覆盖固体电解质层4的碳层、和形成在碳层的表面的金属膏层。碳层包含石墨等导电性碳材料和树脂。金属膏层例如包含金属粒子(例如,银)和树脂。另外,阴极层5的结构不限定于该结构。阴极层5的结构只要是具有集电功能的结构即可。
(阳极引线端子)
阳极引线端子13经由阳极线2而与阳极体1电连接。阳极引线端子13的材质只要在电化学以及化学方面稳定且具有导电性的材质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其形状例如为长条且平板状。关于阳极引线端子的厚度(阳极引线端子的主面间的距离),从低高度化的观点出发,优选25μm以上且200μm以下,更优选2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阳极引线端子13的第1阳极引线部13a既可以通过导电性粘接材料、焊料而与阳极线2接合,也可以通过电阻焊接、激光焊接而与阳极线2接合。导电性粘接材料例如是后述的热固化性树脂和碳粒子、金属粒子的混合物。
(阴极引线端子)
阴极引线端子14的第1阴极引线部14a与阴极部7电连接。阴极引线端子14的材质也只要是在电化学以及化学方面稳定且具有导电性的材质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其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长条且平板状。关于阴极引线端子的厚度,从低高度化的观点出发,优选25以上且200μm以下,更优选25以上且100μm以下。第1阴极引线部14a例如经由导电性粘接材料12而与阴极部7粘接。也可以将第4阴极引线部14d以及第5阴极引线部14e经由导电性粘接材料12而与阴极部7粘接。
<外装体>
外装体11为了将阳极引线端子13和阴极引线端子14电绝缘而设置,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外装体11例如包含热固化性树脂的固化物。作为热固化性树脂,例如,可列举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硅酮树脂、密胺树脂、尿素树脂、醇酸树脂、聚氨酯、聚酰亚胺、不饱和聚酯等。
《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1)准备工序
第1,准备电容器元件10。
将阀作用金属粒子和阳极线2以阳极线2的一部分埋入阀作用金属粒子的方式放入到模中,进行加压成型之后在真空中烧结,由此制作阳极线2的其他部分从多孔质烧结体的一面埋设到其内部的阳极部6。加压成型时的压力没有特别限定。对于阀作用金属粒子,也可以根据需要混合聚丙烯酸碳酸酯等的粘合剂。
然后,在阳极体1上形成电介质层3。具体地,将阳极体1浸渍于注满电解水溶液(例如,磷酸水溶液)的化成槽,将阳极线2的从阳极体1引出的部分连接于化成槽的阳极,进行阳极氧化,由此能够在阳极体1的表面形成由阀作用金属的氧化被膜构成的电介质层3。作为电解水溶液,不限于磷酸水溶液,能够使用硝酸、醋酸、硫酸等。
接下来,形成固体电解质层4。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包含导电性高分子的固体电解质层4的形成工序进行说明。
关于包含导电性高分子的固体电解质层4,例如,通过使单体、低聚物含浸于形成了电介质层3的阳极体1,然后,利用化学聚合、电解聚合使单体、低聚物聚合的方法,或者,通过使导电性高分子的溶液或者分散液含浸于形成了电介质层3的阳极体1,并使其干燥,由此形成在电介质层3上的至少一部分。
最后,通过在固体电解质层4的表面依次涂敷碳膏以及银膏,从而形成由碳层5a和金属膏层5b构成的阴极层5。阴极层5的结构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集电功能的结构即可。
通过以上的方法,可准备电容器元件10。
第2,准备阳极引线端子13以及阴极引线端子14。
将一个导电性的板材冲裁为沿着阳极引线端子以及阴极引线端子的外形的形状。
使冲裁后的阴极引线端子如图2所示那样弯曲,形成第1阴极引线部14a、第2阴极引线部14b、第4阴极引线部14d以及第5阴极引线部14e。弯曲部例如通过弯曲加工等来形成。在该状态下,包含第1阳极引线部13a的阳极引线端子13、以及包含第3阴极引线部14c的阴极引线端子的剩余部分处于同一面上。此外,第4阴极引线部14d以及第5阴极引线部14e的以第1阴极引线部14a为基准的高度,均为第3阴极引线部14c的以第1阴极引线部14a为基准的高度H以下,因此第4阴极引线部14d以及第5阴极引线部14e不从第3阴极引线部14c的主面突出。
(2)引线框接合工序
在阴极层5(阴极部7)的给定的位置涂敷导电性粘接材料12。
将阳极引线端子13和阴极引线端子14配置于给定的位置,以阳极线2与阳极引线端子13的第1阳极引线部13a接触的方式,将电容器元件10载置于被第1阳极引线部13a、第1阴极引线部14a、第2阴极引线部14b、第4阴极引线部14d以及第5阴极引线部14e包围的空间。此时,第4阴极引线部14d以及第5阴极引线部14e不会从第3阴极引线部14c的主面突出,因此在载置电容器元件10时不会妨碍移动。
然后,通过激光焊接、电阻焊接等来接合阳极线2和阳极引线端子(第1阳极引线部)的接触部。此时,阴极引线端子14(第1阴极引线部14a)的至少一部分经由导电性粘接材料12而与阴极层5粘接。在粘接时,也可以使得导电性粘接材料12的一部分存在于第4阴极引线部14d以及/或者第5阴极引线部14e与阴极层5(阴极部7)之间。通过增多导电性粘接材料12的涂敷量,由此能够使导电性粘接材料的一部分从第1阴极引线部14a和阴极层5之间的空间溢出,并使溢出的量介于第4阴极引线部14d以及/或者第5阴极引线部14e与阴极层5(阴极部7)之间。
(3)密封工序
将连接了阳极引线端子13以及阴极引线端子的电容器元件10以及树脂(外装体11的材料。例如为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以及填料)容纳于模具,通过传递成型法、压缩成型法等对电容器元件10进行密封。成型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考虑到所使用的热固化性树脂的固化温度等适当设定时间以及温度条件即可。此时,使阳极引线端子的一部分以及阴极引线端子14的第3阴极引线部14c的一部分从模具露出。由此,阳极引线端子13的一部分以及第3阴极引线部14c的一部分从外装体11露出。阳极引线端子的从外装体11露出的露出部分构成第2阳极引线部13b。
然后,使从外装体露出的第2阳极引线部13b以及第3阴极引线部14c的一部分沿着外装体的外表面向远离第1阴极引线部14a的方向弯曲,进一步使其夹着阳极部沿着与第1阴极引线部14a相反侧的外装体的外表面弯曲。通过该工序,阴极引线端子从沿着第1主面S1的方向朝沿着第4主面S4的方向弯曲,进而从沿着第4主面的方向朝沿着第5主面的方向弯曲。
通过以上的方法,可制造电解电容器10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的电解电容器由于连接可靠性优异且为低电阻,因此能够利用于各种各样的用途。
符号说明
100:电解电容器;
10:电容器元件;
1:阳极体;
2:阳极线;
3:电介质层;
4:固体电解质层;
5:阴极层;
6:阳极部;
7:阴极部;
11:外装体;
12:导电性粘接材料;
13:阳极引线端子;
13a:第1阳极引线部;
13b:第2阳极引线部;
14:阴极引线端子;
14a:第1阴极引线部;
14b:第2阴极引线部;
14c:第3阴极引线部;
14d:第4阴极引线部;
14e:第5阴极引线部;
14X:第1弯曲部;
14Y:第2弯曲部。

Claims (13)

1.一种电解电容器,具备:
电容器元件,具备阳极部以及阴极部;
阴极引线端子,与所述阴极部电连接;和
外装体,在使所述阴极引线端子的一部分露出的状态下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
电容器元件具有第1主面、与所述第1主面共有一边的第2主面、和与所述第1主面共有一边且位于与所述第2主面相反侧的第3主面,
所述阴极引线端子具有:
第1阴极引线部,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第1主面对置;
第2阴极引线部,从所述第1阴极引线部弯曲,在沿着与所述第1主面、所述第2主面以及所述第3主面均交叉的面的方向上延伸;
第3阴极引线部,从所述第2阴极引线部弯曲并在沿着所述第1主面的方向上延伸之后,从所述外装体露出,进一步弯曲并沿着所述外装体的外表面延伸;
所述第1阴极引线部和所述第2阴极引线部的交界处的第1弯曲部;和
第4阴极引线部,在与所述第1弯曲部不同的部位从所述第1阴极引线部弯曲并沿着所述第2主面延伸,
所述第4阴极引线部在所述第1主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h,为所述第3阴极引线部的不从所述外装体露出的部分在所述第1主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H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
所述阳极部具有配置在所述阴极部的内侧的阳极体、和从所述阳极体向所述阴极部的外侧延伸出的阳极线,
所述第4阴极引线部在所述第1主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h,比所述阳极线在所述第1主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H2低。
3.一种电解电容器,具备:
电容器元件,具备阳极部以及阴极部;
阴极引线端子,与所述阴极部电连接;和
外装体,在使所述阴极引线端子的一部分露出的状态下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
所述阳极部具有配置在所述阴极部的内侧的阳极体、和从所述阳极体向所述阴极部的外侧延伸出的阳极线,
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第1主面、与所述第1主面共有一边的第2主面、和与所述第1主面共有一边且位于与所述第2主面相反侧的第3主面,
所述阴极引线端子具有:
第1阴极引线部,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第1主面对置;和
第4阴极引线部,从所述第1阴极引线部弯曲并沿着所述第2主面延伸,
所述第4阴极引线部在所述第1主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h,比所述阳极线在所述第1主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H2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
所述阴极引线端子还具有:
第2阴极引线部,从所述第1阴极引线部弯曲,在沿着与所述阳极线延伸出的面相反侧且与所述第1主面、所述第2主面以及所述第3主面均交叉的面的方向上延伸;和
第3阴极引线部,从所述第2阴极引线部弯曲并在沿着所述第1主面的方向上延伸之后,从所述外装体露出,进一步弯曲并沿着所述外装体的外表面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
所述第4阴极引线部在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第2主面分离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2主面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
在所述阴极部的所述第2主面与所述第4阴极引线部之间,填充有所述外装体的构成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
所述阴极部经由设置在所述第1主面的导电性粘接材料而与所述第1阴极引线部电连接,
所述导电性粘接材料介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第2主面与所述第4阴极引线部之间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
介于所述间隙的所述导电性粘接材料不存在于距第1主面的高度比所述第4阴极引线部高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
所述第4阴极引线部的所述高度h,比介于所述第1阴极引线部与所述第1主面之间的所述导电性粘接材料的厚度高。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
所述第4阴极引线部与所述第2主面之间的所述间隙的未被所述导电性粘接材料填埋的区域被所述外装体的构成材料填埋。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
所述阴极引线端子还具有:第5阴极引线部,在与所述第1弯曲部不同的部位从所述第1阴极引线部弯曲并沿着所述第3主面延伸,
所述第5阴极引线部在所述第1主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为所述高度H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
所述第3阴极引线部的从所述外装体露出的露出部分向远离所述第1主面的方向弯曲之后,沿着所述外装体弯曲并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
所述第3阴极引线部的从所述外装体露出的露出部分向远离所述第1主面的方向弯曲之后,沿着所述外装体弯曲并延伸,
所述阳极线在与所述第2阴极引线部相反侧与阳极引线端子电连接,
所述阳极引线端子具有:
第1阳极引线部,在沿着所述第1主面的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阳极线接触;和
第2阳极阴极引线部,从所述外装体露出,从所述第1阳极引线部弯曲并沿着所述外装体的外表面延伸,
所述第1阳极引线部与所述第3阴极引线部的不从所述外装体露出的部分处于同一面。
CN202180009790.8A 2020-01-28 2021-01-25 电解电容器 Pending CN1149819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11614 2020-01-28
JP2020011614 2020-01-28
PCT/JP2021/002510 WO2021153522A1 (ja) 2020-01-28 2021-01-25 電解コンデン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1905A true CN114981905A (zh) 2022-08-30

Family

ID=77078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9790.8A Pending CN114981905A (zh) 2020-01-28 2021-01-25 电解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19778A1 (zh)
JP (1) JPWO2021153522A1 (zh)
CN (1) CN114981905A (zh)
WO (1) WO202115352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78129A (en) * 1980-10-31 1982-05-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Method of producing chip shaped solid electrolytic condenser
JPS58115811A (ja) * 1981-12-28 1983-07-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チツプ状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JPS58193628U (ja) * 1982-06-18 1983-12-23 日本電気ホーム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
JPS60213017A (ja) * 1984-04-09 1985-10-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チツプ状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JPH08130164A (ja) * 1994-10-31 1996-05-21 Nec Corp チップ型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JP2682478B2 (ja) * 1994-12-12 1997-11-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チップ状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781401A (en) * 1995-11-21 1998-07-14 Rohm Co., Ltd. Encapsulated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JP2003068576A (ja) * 2001-08-30 2003-03-07 Rohm Co Ltd 面実装型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13699B2 (ja) * 2004-10-15 2011-01-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これを用いたデジタル信号処理基板
JP2006269865A (ja) * 2005-03-25 2006-10-05 Nec Tokin Corp チップ型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リードフレーム
JP4804336B2 (ja) * 2006-12-27 2011-11-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TWI320191B (en) * 2006-12-29 2010-02-01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lead frame thereof
CN101689428B (zh) * 2007-07-02 2012-05-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固体电解电容器
JP4862204B2 (ja) * 2007-12-06 2012-01-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JP5041996B2 (ja) * 2007-12-07 2012-10-0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JP5289033B2 (ja) * 2008-12-24 2013-09-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JP2012004342A (ja) * 2010-06-17 2012-01-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06406B2 (ja) * 2011-03-18 2016-04-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US8885326B2 (en) * 2011-04-26 2014-11-11 Rohm Co., Ltd.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7008182B2 (ja) * 2016-09-29 2022-01-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CN111133541A (zh) * 2017-09-29 2020-05-0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解电容器
JP7382591B2 (ja) * 2019-03-29 2023-11-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101769A (ja) * 2020-12-25 2022-07-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19778A1 (en) 2022-10-06
JPWO2021153522A1 (zh) 2021-08-05
WO2021153522A1 (ja) 2021-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24227B1 (ko) 박형 표면실장형 고체 전해 커패시터
US20210043393A1 (en)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WO2003077268A1 (fr) Condensateur electrolytique solide
KR100623804B1 (ko) 고체 전해질 캐패시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168687B (zh) 固体电解电容器
US11201016B2 (en) Electrolytic capacitor
JP7029670B2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
JP5020432B2 (ja) チップ型積層コンデンサ
US20220399169A1 (en) Electrolytic capacitor
WO2022163644A1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
WO2021153522A1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
JP2022101769A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868216A (zh) 电容器元件及电解电容器、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JP2020167267A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40006128A1 (en) Electrolytic capacitor
US20240029962A1 (en) Electrolytic capacitor
WO2021193866A1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
JP7029666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JP5176697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JP7496517B2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64213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WO2021193327A1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
US10410796B2 (en)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WO2018159426A1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
WO2020111278A1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