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81788A -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发送方法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发送方法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81788A
CN114981788A CN202080093500.8A CN202080093500A CN114981788A CN 114981788 A CN114981788 A CN 114981788A CN 202080093500 A CN202080093500 A CN 202080093500A CN 114981788 A CN114981788 A CN 114981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ndition
generated
processing
satisf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35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81788B (zh
Inventor
柏木僚
尾崎纪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981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1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81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17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3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data acquisition, e.g. workpiece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6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job scheduling, process planning, material flow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285Send required data to computer as function of specified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数据处理装置(100)对从仪器(20)反复发送的各个数据实施处理,将与处理相关的处理信息发送至接收装置(30),数据处理装置(100)具有输出部(117)、GW通信部(140)。输出部(117)在每次生成生成数据时取得表示用于将在执行处理时生成的生成数据发送至接收装置(30)的发送条件是否成立的条件信息,在条件信息表示关于生成数据的发送条件成立时,输出与关于该生成数据的前一次及下一次中的至少一者时生成的其它生成数据的发送条件成立与否相关的附加信息。GW通信部(140)将包含条件成立的生成数据和附加信息在内的处理信息发送至接收装置(30)。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发送方法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发送方法及程序。
背景技术
在FA(Factory Automation)的现场,构建实时地处理从以传感器为代表的仪器收集到的数据的处理系统。与近年来的通信技术的发展相伴,要求远程地利用与由这种处理系统进行的处理相关的数据。针对该要求,在将与处理相关的数据发送至外部时,如果省略不需要的数据的发送,则远程的数据的利用变得容易,因此优选挑选一部分数据来进行发送。因此,想到在处理系统中应用按照预先规定的输出条件将数据发送至外部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流处理装置,即,对包含由仪器所具有的传感器测定出的传感器数据在内的数据包进行接收,并行地执行协议处理和查询处理。该流处理装置在查询处理中,在传感器数据的值落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为仪器正常而发送正常通知信号,在其它情况下,判定为仪器异常而发送仪器停止信号。但是,流处理装置按照输出条件,不输出与在协议处理中判定为错误的数据包对应的查询处理的结果而是将其废弃。根据该装置,省略在协议处理中产生错误这样的不完整的数据的发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00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数据的接收侧,无法判断是在连续地输出被反复执行的查询处理的结果,还是在将输出暂时中止后重启。因此,难以与是否是被连续地执行的处理对应地,在接收侧将数据用于不同的用途。因此,存在使远程利用与向从仪器收集到的数据实施的处理相关的信息时的便利性提高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在远程利用与向从仪器收集到的数据实施的处理相关的信息时的便利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数据处理装置对从仪器反复发送的各个仪器数据实施处理,将与处理相关的处理信息发送至接收装置,该数据处理装置具有:输出单元,其在每次生成生成数据时取得表示用于将在执行处理时生成的生成数据发送至接收装置的条件是否成立的条件信息,在条件信息表示关于生成数据的条件成立时,输出与关于该生成数据的前一次及下一次中的至少一者时生成的其它生成数据的条件成立与否相关的附加信息;以及发送单元,其将包含条件成立的生成数据和附加信息在内的处理信息发送至接收装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条件信息表示关于生成数据的条件成立时,输出单元输出与关于该生成数据的前一次及下一次中的至少一者时生成的其它生成数据的条件成立与否相关的附加信息,发送单元将包含条件成立的生成数据和附加信息在内的处理信息发送至接收装置。因此,在接收装置中,能够根据附加信息对生成数据是否是与其它生成数据连续地发送来的数据进行判断。因此,能够提高在远程利用与向从仪器收集到的数据实施的处理相关的信息时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由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处理流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处理信息的发送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条件设定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由输出部取得及生成的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由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由输出部取得及生成的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涉及的条件设定信息的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涉及的由输出部取得及生成的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涉及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功能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实施方式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000详细地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1000是通过利用数据处理装置100对从仪器20反复发送的数据逐次进行处理,从而在工厂1001中使生产线运转的生产系统。数据处理系统1000中的数据处理例如包含以设置于生产线的致动器、机器人及工作机器为代表的各种机器的控制、以及异常的监视。数据处理系统1000具有:数据处理装置100,其对数据实施处理;仪器20,其将作为处理对象的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装置100;终端21,其用于对由数据处理装置100进行的处理的内容进行设定;以及接收装置30,其从数据处理装置100对与处理相关的信息进行接收并利用。在该数据处理系统1000中,与由数据处理装置100反复执行的处理中的一部分处理相关的信息被发送至接收装置30,并且对接收装置30通知表示该一部分处理是否是被连续执行的处理的信息。
数据处理装置100和仪器20经由工业用FA网络进行连接。数据处理装置100和终端21通过以USB(Universal Serial Bus)线缆及LAN(Local Area Network)线缆为代表的通信线进行连接。数据处理装置100和接收装置30经由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进行连接。数据处理装置100与仪器20、终端21及接收装置30之间通过对信号进行收发而彼此进行通信。此外,数据处理装置100与仪器20、终端21及接收装置30的通信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任意地进行变更。
仪器20具有设置于生产线的未图示的传感器。该传感器例如是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其它检测器。仪器20将包含由传感器得到的感测结果在内的数据,以从数据处理装置100指定的周期反复地发送至数据处理装置100。
数据处理装置100为IPC(Industrial Personal Computer)或PLC(ProgrammableLogic Controller),是对从仪器20收集到的数据实施预先设定的处理而将处理结果输出的FA装置。数据处理装置100作为处理结果的输出,将动作指令发送至机器,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向用户提示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或加工的品质管理信息,还可以输出其它处理结果。
就数据处理装置100而言,作为其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是具有处理器11、主存储部12、辅助存储部13、输入部14、输出部15、通信部16的计算机装置。主存储部12、辅助存储部13、输入部14、输出部15及通信部16均经由内部总线17与处理器11连接。
处理器11包含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处理器11通过执行在辅助存储部13存储的程序P1,从而实现数据处理装置100的各种功能,执行后述的处理。
主存储部12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从辅助存储部13将程序P1载入至主存储部12。而且,主存储部12被用作处理器11的工作区域。
辅助存储部13包含以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为代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辅助存储部13除了程序P1之外,还对处理器11的处理所用的各种数据进行存储。辅助存储部13按照处理器11的指示,将由处理器11利用的数据供给至处理器11,对从处理器11供给来的数据进行存储。此外,在图2中代表性地示出了在辅助存储部13存储的1个程序P1,但程序P1也可以是多个程序。另外,程序P1也可以包含预先设定于数据处理装置100的程序、由数据处理装置100的用户追加的程序。
输入部14包含以输入键及定点设备为代表的输入设备。输入部14取得由数据处理装置100的用户输入的信息,将取得的信息通知给处理器11。
输出部15包含以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及扬声器为代表的输出设备。输出部15按照处理器11的指示,将各种信息提示给用户。
通信部16包含用于与外部的仪器20进行通信的网络接口电路。通信部16从仪器20对信号进行接收,将该信号所示的数据向处理器11输出。另外,通信部16将表示从处理器11输出的数据的信号向仪器20发送。此外,在图2中代表性地例示出1个通信部16,但数据处理装置100也可以与所连接的通信路径对应地具有多个通信部16。
通过图2所示的硬件结构的协同动作,数据处理装置100发挥包含数据的处理在内的各种功能。就由数据处理装置100进行的数据处理而言,如图3所例示的那样,作为包含依次执行的一系列子处理在内的处理流程300,由用户任意地规定。
处理流程300包含对从仪器20输出的数据依次实施的子处理。详细而言,处理流程300作为子处理包含:收集处理31,从仪器20对实施处理流程300的数据进行收集;第1加工处理32,对收集到的数据实施第1加工;第2加工处理33,对实施了第1加工的数据实施第2加工;诊断处理34,作出基于实施了第2加工的数据的诊断;以及第3加工处理35,对实施了第1加工的数据实施第3加工。并且,处理流程300除了这些子处理之外,作为将信息发送至接收装置30的子处理,通过以图3中的箭头所示的顺序执行对收集处理31的结果进行发送的外部发送处理41、对第3加工处理35的结果进行发送的外部发送处理42、对诊断处理的结果进行发送的外部发送处理43中的任意1者来实现。
图3中的箭头表示各子处理的对象即数据的传送。例如,通过收集处理31的执行而从数据处理装置100的外部取得的数据被输入至第1加工处理32,对该数据实施第1加工处理32。另外,表示第1加工处理32的处理结果的数据被输入至第2加工处理33及第3加工处理35,对该数据实施第2加工处理33及第3加工处理35。另外,表示第2加工处理33的处理结果的数据被输入至诊断处理34,对该数据实施诊断处理34。
收集处理31相当于通过从仪器20接收信号而对数据进行收集的处理。按照预先设定的参数周期性地执行收集处理31,取得从仪器20发送的感测结果。该周期例如为10毫秒、100毫秒或1秒。另外,表示感测结果的数据例如为8位或16位的数字值。在每次通过收集处理31从仪器20接收数据时,执行后续的子处理,反复执行处理流程300。
第1加工处理32是通过移动平均的计算将噪声除去的处理。第2加工处理33是使处理对象的值收敛于预先规定的范围内的标准化处理。诊断处理34是与第2加工处理33的结果对应地决定针对机器的控制命令的内容而输出的处理。根据这些子处理,能够与感测结果对应地对机器进行控制。
第3加工处理35是从处理对象的值提取异常值而进行记录的处理。根据第3加工处理35,能够生成品质管理信息,实现生产线的效率提高。
外部发送处理41是在每次生成表示收集处理31的结果的数据时被执行的。外部发送处理42是在每次生成表示第3加工处理35的结果的数据时执行的处理,并且是发送与通过第3加工处理35记录的信息等同的信息的处理。外部发送处理43是在每次生成表示诊断处理34的结果的数据时执行的处理,并且是发送与通过诊断处理34输出的控制命令等同的信息的处理。外部发送处理41~43均是将生成的数据实时地发送至接收装置30的处理。处理流程300可以包含多个外部发送处理41~43,但下面,以处理流程300包含外部发送处理42,省略外部发送处理41、43的例子为中心进行说明。
但是,处理流程300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处理。例如,第1加工处理32、第2加工处理33、诊断处理34及第3加工处理35也可以是与上述处理不同的处理。另外,可以任意地变更子处理的数量,也可以任意变更在图3中由箭头所示的子处理彼此的连接。并且,处理流程300可以包含将单一的子处理的结果输入至大于或等于3个其它子处理的分支部分,也可以包含将多个子处理的结果输入至单一的子处理的汇合部分。
与处理流程300的对象即数据各自的输入对应地执行处理流程300,将构成处理流程300的子处理各自作为该处理流程的一部分来执行。例如,针对从仪器20发送来的一个数据依次执行多个子处理,针对接下来发送来的其它数据另外执行相同的子处理。此外,针对一个数据的子处理与针对下一个数据的子处理并行地执行。换言之,在完成针对一个数据的处理流程300前开始针对下一个数据的处理流程300。但是,并不限于此,数据处理装置100也可以在前一次的处理流程300结束后开始下一次的处理流程300。
如图4所示,数据处理装置100针对在执行处理流程时作为子处理的结果而生成的生成数据,在预先规定的条件对于该生成数据成立时,将该生成数据与附加信息一起作为处理信息发送至接收装置30。附加信息是表示在一个生成数据的前后生成的其它生成数据是否被与该一个生成数据一起发送至接收装置30的信息。在图4中,数据处理装置100在每次生成条件成立的生成数据时,对生成的生成数据附加附加信息而进行发送(步骤S1~S2、S5)。另外,数据处理装置100在生成了条件不成立的生成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3~S4、S6),将该生成数据的发送中止(步骤S31、S41)。
此外,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由数据处理装置100进行的处理信息的发送的图,发送处理信息的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数据处理装置100通常是将条件不成立的生成数据的发送中止,但也可以如后述那样,即使在条件不成立时,只要是刚刚发送了条件成立的生成数据(步骤S3、S6),则发送处理信息。
数据处理装置100为了执行处理流程及与该处理流程相关的处理信息的发送,作为其功能,如图5所示,具有:第1接收部111,其接收用于将生成数据发送至接收装置30的发送条件的设定;第2接收部112,其对处理流程的设定进行接收;执行控制部113,其按照设定对处理流程的执行进行控制;存储部114,其对各种数据进行存储;判定部115,其在每次生成生成数据时对发送条件是否成立进行判定;检测部116,其针对依次生成的生成数据对发送条件成立与否的切换进行检测;输出部117,其生成并输出与处理流程相关的处理信息;以及GW连接部118,其将处理信息发送至GW(Gateway;网关)通信部140。上述第1接收部111、第2接收部112、执行控制部113、存储部114、判定部115、检测部116、输出部117及GW连接部118构成用于执行用户所期望的处理流程的平台110。
数据处理装置100还具有:收集部120,其从仪器20对数据进行收集;多个子处理部130,它们执行子处理;以及GW通信部140,其用于将处理信息发送至接收装置30,作为网关起作用。
第1接收部111从终端21接收由用户对终端21进行操作而输入的发送条件的设定。例如,第1接收部111接收用于将表示图3中的第3加工处理35的结果的生成数据发送至接收装置30的发送条件。发送条件是在每次生成表示子处理的结果的生成数据时成立与否能够变化的条件,例如,是生成数据的值从预先规定的范围偏离。但是,发送条件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与通过第3加工处理35生成生成数据的时刻的其它子处理的结果对应地决定成立与否的条件,也可以是经过了预先规定的时刻。第1接收部111将表示接收到的发送条件的设定的条件设定信息51发送至执行控制部113,条件设定信息51由执行控制部113储存于存储部114。
第2接收部112对由用户提供的处理流程的设定进行接收。而且,第2接收部112将表示处理流程的内容的流程设定信息52发送至执行控制部113,流程设定信息52由执行控制部113储存于存储部114。
第1接收部111及第2接收部112各自主要由处理器11及通信部16的协同动作实现。第1接收部111与对条件进行接收的第1接收单元的一个例子相当,该条件用于在数据处理装置100中,将在执行处理时生成的生成数据发送至接收装置30。第2接收部112与第2接收单元的一个例子相当,该第2接收单元在数据处理装置100中,对针对各个从仪器20发送的仪器数据实施的处理流程的设定进行接收。
此外,终端21是用于供数据处理装置100的用户输入信息的GUI(Graphical UserInterface)终端。终端21通过执行用于对处理流程进行设定的被称为工程设计工具的应用软件,从而实现作为GUI的功能。
执行控制部113通过对收集部120及子处理部130进行控制,从而执行所设定的处理流程。详细而言,执行控制部113取得由收集部120收集到的数据。然后,执行控制部113将取得的数据发送至多个子处理部130中的任意者,从子处理部130取得子处理的结果,以与处理流程对应的顺序使子处理部130执行子处理。另外,执行控制部113通过将生成数据发送至判定部115及输出部117,从而执行图3中的外部发送处理42。
存储部114主要由主存储部12及辅助存储部13中的至少一者实现。存储部114除了条件设定信息51及流程设定信息52之外,也可以暂时对由执行控制部113处理的数据进行存储。在图6中,作为储存于存储部114的条件设定信息51的一个例子,示出表示在生成数据的值大于或等于零时成立的发送条件的信息。
判定部115从存储部114读出条件设定信息51,在每次生成生成数据时从执行控制部113取得生成数据。而且,判定部115针对取得的生成数据对发送条件是否成立进行判定,将表示发送条件是否成立的条件信息发送至检测部116及输出部117。例如,判定部115在每次取得生成数据时,如果该生成数据的值落在预先规定的范围内,则输出表示不满足发送条件的条件信息,如果该生成数据的值落在预先规定的范围外,则输出表示满足发送条件的条件信息。条件信息例如具有与发送条件成立对应的“True”的值、或与发送条件不成立对应的“False”的值。
检测部116从判定部115反复取得条件信息,对条件信息所示的发送条件的成立与否的切换进行检测。检测部116对发送条件成立向不成立的切换、发送条件不成立向成立的切换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检测即可。发送条件成立向不成立的切换与应该发送的单独或连续的多个生成数据中的最后的生成数据对应,发送条件不成立向成立的切换与应该发送的单独或连续的多个生成数据中的最初的生成数据对应。下面,将上述最初的生成数据及最后的生成数据分别称为始端及末端。检测部116对这样的始端和末端中的至少一者即边缘进行检测。而且,检测部116将检测结果发送至输出部117。检测结果例如为与末端的检出对应的“True”的值、或与末端的未检出对应的“False”的值。此外,检测结果也可以包含与始端的检出对应的“True”的值或与始端的未检出对应的“False”的值。
输出部117生成并输出应该发送至接收装置30的处理信息。详细而言,输出部117从执行控制部113取得生成数据,从判定部115取得与该生成数据相关的条件信息,从检测部116取得基于该条件信息的由检测部116得到的检测结果。而且,输出部117基于条件信息及检测结果生成附加信息,在发送条件成立时将包含生成数据及附加信息在内的处理信息发送至GW连接部118。
在图7中,以时序示出由输出部117取得的信息、由输出部117生成的附加信息。图7中的时间戳被与各个生成数据相关联地从执行控制部113传送至输出部117。该时间戳也可以是生成了生成数据的时刻、生成生成数据的处理流程开始的时刻、或从仪器20接收到该处理流程的对象即数据的时刻。
图7中的检测结果表示发送条件成立向不成立的切换。详细而言,在紧靠在“False”的条件信息之前取得的条件信息是“True”的情况下,检测结果为“True”,在其它情况下检测结果为“False”。
图7中的附加信息包含彼此相关联的发送标志、始端标志及末端标志。发送标志是在条件信息为“True”时具有“1”的值,在条件信息为“False”时具有“0”的值的1位的标志。发送标志是实质上与条件信息相等的信息。始端标志是在与该始端标志相关联的发送标志为“1”,且紧靠在其之前的发送标志为“0”的情况下具有“1”的值,在其它情况下具有“0”的值的1位的标志。此外,在检测部116输出发送条件不成立向成立的切换的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始端标志是实质上与该检测结果相等的信息。末端标志是在图7所示的检测结果为“True”时具有“1”的值,在检测结果为“False”时具有“0”的值的1位的标志。末端标志是实质上与图7中的检测结果相等的信息。
在发送标志为“1”的情况下、及在虽然发送标志为“0”但末端标志为“1”的情况下输出生成数据及附加信息,在其它情况下不输出生成数据及附加信息而是将它们废弃。即,如果发送标志、始端标志及末端标志中的任意1者为“1”,则从数据处理装置100输出生成数据及附加信息。在图7中,对与由输出部117输出的信息对应的部分标注了下划线。此外,附加了末端标志“1”的生成数据虽然不满足发送条件,但作为表示紧靠在其之前生成的生成数据为终端的信息而进行发送。可以说,针对满足发送条件的末端的生成数据,除了与该生成数据相关联地如图7所示生成的3个标志之外,作为表示是末端的附加信息而赋予接下来生成的生成数据及接下来3个标志。
返回到图5,GW连接部118作为平台110的接口起作用。GW连接部118从输出部117取得包含生成数据和与该生成数据相关联的附加信息在内的处理信息,发送至GW通信部140。
执行控制部113、判定部115、检测部116、输出部117及GW连接部118各自主要由处理器11实现。执行控制部113与在数据处理装置100中按照设定使处理单元执行子处理的执行控制单元的一个例子相当。判定部115与在数据处理装置100中每次生成生成数据时对条件是否成立进行判定而输出条件信息的判定单元的一个例子相当。检测部116与在数据处理装置100中每次生成生成数据时取得条件信息,对条件信息所示的条件成立与否的切换进行检测的检测单元的一个例子相当。输出部117与输出单元的一个例子相当,该输出单元在每次生成生成数据时取得条件信息,在条件信息表示关于一个生成数据的条件成立时,输出与关于该一个生成数据的前一次及下一次中的至少一者时生成的其它生成数据的条件成立与否相关的附加信息。
收集部120主要由处理器11及通信部16的协同动作实现。详细而言,收集部120通过由处理器11执行作为程序P1的插件软件而实现。收集部120对从仪器20反复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至执行控制部113。详细而言,收集部120取得按照工业用网络的协议传送的数据,在将取得的数据变换为适于执行控制部113处理的格式后输出至执行控制部113。与工业用网络的类别对应地开发用于实现收集部120的插件软件。在需要将数据处理装置100连接至遵循于新协议的工业用网络时,追加由新开发的插件软件实现的收集部120。此外,收集部120也可以按照执行控制部113的指示,将处理流程的结果即控制命令经由工业用网络发送至机器。
子处理部130主要由处理器11实现。详细而言,子处理部130通过由处理器11执行作为程序P1的插件软件而实现。用于实现子处理部130的插件软件可以由数据处理装置100的用户开发,也可以从其他开发者提供而由用户储存于数据处理装置100。因此,由子处理部130得到的子处理的结果除了由数据处理装置100的用户利用之外,还能够用作对于与该用户不同的开发者的反馈。子处理部130将对从执行控制部113输入的数据实施子处理得到的结果发送至执行控制部113。
此外,图5所示的多个子处理部130各自与图3所示的子处理对应,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单一的子处理部130与从执行控制部113传送来的参数对应地执行第2加工处理33及第3加工处理35。子处理部130的数量与构成处理流程的子处理的数量也可以不同。子处理部130与在数据处理装置100中执行子处理的处理单元的一个例子相当。
GW通信部140主要由通信部16实现。GW通信部140将从GW连接部118发送来的处理信息发送至接收装置30。GW通信部140与在数据处理装置100中将包含一个生成数据和附加信息在内的处理信息发送至接收装置的发送单元的一个例子相当。
接收装置30与互联网上的所谓的云服务器相当。此外,由接收装置30对生成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结果经由GW通信部140被传送至执行控制部113。即,接收装置30也可以与子处理部130相同地,执行构成处理流程的子处理。
接下来,使用图8对由数据处理装置100进行的数据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通过由数据处理装置100执行处理流程而开始图8所示的数据发送处理。
在数据发送处理中,数据处理装置100生成生成数据(步骤S11)。具体而言,执行控制部113按照流程设定信息52使子处理部130执行子处理而从子处理部130取得生成数据。
接着,数据处理装置100针对在步骤S11中生成的生成数据,对由条件设定信息51规定的发送条件是否成立进行判定(步骤S12)。具体而言,判定部115对生成数据的值是否落在预先规定的范围外进行判定,将表示发送条件成立与否的条件信息发送至输出部117。
在判定为发送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12;Yes),数据处理装置100将发送标志设置为1(步骤S13)。具体而言,输出部117在从判定部115取得了表示“True”的值的条件信息的情况下,将发送标志的值设定为“1”。
接着,数据处理装置100对是否设置了前一次的发送标志进行判定(步骤S14)。具体而言,输出部117对按照前一次的步骤S12的判定设定的发送标志是否已被设置为“1”进行判定。此外,在从检测部116通知来始端的检测结果的情况下,也可以是输出部117在步骤S14中对是否被通知了始端的未检出进行判定。
在判定为没有设置前一次的发送标志的情况下(步骤S14;No),输出部117判断为发送条件从不成立的状态变化为成立的状态,将始端标志设置为1(步骤S15)。之后,输出部117为了在下一次的步骤S14、S19中参照此次的发送标志而对其进行保存(步骤S16)。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设置了前一次的发送标志的情况下(步骤S14;Yes),输出部117判断为发送条件从前一次起继续成立,将始端标志复位为0(步骤S17)。之后,输出部117使处理跳转至步骤S16。
在步骤S12中,在判定为发送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12;No),数据处理装置100将发送标志设置为0(步骤S18)。具体而言,输出部117在从判定部115取得了表示“False”的值的条件信息的情况下,将发送标志的值设定为“0”。步骤S13、18在由数据处理装置100执行的数据处理方法中,与取得条件信息的取得步骤对应。
接着,数据处理装置对是否设置了前一次的发送标志进行判定(步骤S19)。此外,在从检测部116通知末端的检测结果的情况下,也可以是输出部117在步骤S19中对是否被通知了末端的检出进行判定。
在判定为没有设置前一次的发送标志的情况下(步骤S19;Yes),输出部117判断为发送条件从成立的状态变化为不成立的状态,将末端标志设置为1(步骤S20)。之后,输出部117使处理跳转至步骤S16。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没有设置前一次的发送标志的情况下(步骤S19;No),输出部117判断为发送条件从前一次起继续不成立,将末端标志复位为0(步骤S21)。之后,输出部117使处理跳转至步骤S16。
在步骤S16之后,数据处理装置100对是否设置了发送标志、始端标志及末端标志中的任意标志进行判定(步骤S22)。具体而言,输出部117对是否执行了步骤S13、步骤S15、及步骤S20中的任意1者进行判定。
在判定为没有设置任意标志的情况下(步骤S22;No),输出部117将生成数据废弃(步骤S24)。另一方面,在判定为设置了任意标志的情况下(步骤S22;Yes),数据处理装置100发送包含在步骤S11中生成的生成数据、发送标志、始端标志及末端标志在内的处理信息(步骤S23)。具体而言,输出部117将生成数据及附加信息输出,GW通信部140将处理信息发送至接收装置30。由此,在通过检测部116检测出发送条件成立与否的切换时,生成附加信息而传送至接收装置30,该附加信息包含表示生成数据是单独的或连续生成且发送条件成立的多个生成数据中的最初的生成数据的始端标志、表示是最后的生成数据的末端标志中的至少一者。步骤S23在由数据处理装置100执行的数据处理方法中,与输出部117输出附加信息的输出步骤、GW通信部140发送处理信息的发送步骤对应。之后,数据处理装置100重复步骤S11及其后的处理。
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数据处理装置100,输出部117输出与关于一个生成数据的前一次及下一次中的至少一者时生成的其它生成数据的发送条件成立与否相关的附加信息,GW通信部140将包含一个生成数据和附加信息在内的处理信息发送至接收装置30。因此,在接收装置30中,能够根据附加信息对一个生成数据是否是与其它生成数据连续地发送来的数据进行判断。因此,能够提高在远程利用与向从仪器20收集到的数据实施的处理流程相关的信息时的便利性。
另外,数据处理装置100具有用于执行由用户提供的任意处理流程的平台110,该平台110具有存储部114、判定部115、检测部116及输出部117。因此,由单独开发的插件软件实现的收集部120及子处理部130不需要具有存储部114、判定部115、检测部116及输出部117的功能,插件软件的开发变得容易。
另外,作为在发送一个单位的信息的同时通知该信息的大小的方法,如具有示出有效载荷长度的帧头的数据包那样,通常已知预先宣告信息的大小的方法。但是,关于在FA的现场执行的处理流程,存在发送条件无限制地连续成立的情况。另外,由于在FA的现场要求实时性,因此在生成了生成数据时需要迅速地发送生成数据,难以预先对发送条件成立的生成数据以何种程度连续进行预测。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数据处理装置100,能够对接收装置30通知发送条件成立的生成数据的连续发送的开始及结束。具体而言,对接收装置30通知由检测部116检测出的始端及末端中的至少一者。因此,接收装置30能够将连续生成而发送的一个单位的生成数据与其它生成数据进行区分。
实施方式2
接下来,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区别为中心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或等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标号。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区别在于,替代标志而将附加信息设为此前刚刚发送的处理信息的复本。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数据处理装置100的输出部117具有对处理信息进行复制的复制部1171。复制部1171在从检测部116通知了末端的检出时,对前一次的生成数据、与该生成数据相关联的时间戳进行复制,作为附加信息而输出。
在图10中示出从输出部117输出的信息。如图10的从左起第1、2列的下划线所示,输出部117将生成数据和时间戳相关联地逐次输出。由此,从GW通信部140将生成数据和时间戳相关联地发送至接收装置30。
图10中的箭头示出包含与末端相当的生成数据在内的记录。在紧随与该末端相当的生成数据之后,作为附加信息由输出部117生成并输出末端的生成数据及与末端的生成数据相关联的时间戳,由GW通信部140发送至接收装置30。这样发送的附加信息在图10的从右起第1、2列标注下划线来表示。由此,在通过检测部116检测出发送条件从成立向不成立的切换时,作为附加信息而生成作为末端的生成数据、与该生成数据相关联地发送的时间戳的复本,向接收装置30传送。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输出部117在检测出末端的情况下,对末端的生成数据和时间戳进行复制并输出。接收装置30通常不接收重复的时间戳。但是,接收装置30如果接收到表示相同时刻的时间戳,则判别出与该时间戳一起接收到的生成数据相当于末端,能够将单独或连续的一个单位的生成数据与其它生成数据进行区分。此外,接收装置30在接收到重复的时间戳时,判断为该时间戳是表示末端的附加信息,因此将各自不同的时间戳与在数据处理装置100中生成的生成数据相关联。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发送条件为生成数据的值落在预先规定的范围外的例子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1所示,发送条件也可以包含用于开始生成数据的发送的发送开始条件、用于结束生成数据的发送的发送结束条件中的至少一者。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在预先规定的时刻之后,对值大于或等于0的生成数据进行发送。由此,能够着眼于特定的时间段而由接收装置30每天利用处理信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附加信息包含有发送标志,但也可以从附加信息省略发送标志。另外,也可以是在紧随与末端相当的生成数据之后,数据处理装置100仅发送附加信息而不发送条件不成立的生成数据。另外,也可以省略值为“0”的始端标志及值为“0”的末端标志的发送。数据处理装置100也可以仅对与始端和末端中的至少一者相当的生成数据赋予附加信息。另外,数据处理装置100也可以省略始端标志和末端标志中的任意一者的发送。接收装置30只要能够对始端或末端中的一者进行判别,就能够将一个单位的单独或连续的多个生成数据与其它生成数据进行区分。
另外,附加信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1、2中说明过的附加信息。例如,如图12所示,附加信息也可以是对连续生成而发送的生成数据从1起依次递增地分配的编号。接收装置30能够参照这样的编号,对一个单位的生成数据进行识别。附加信息只要是其它针对一个生成数据的前一次及下一次中的至少一者时生成的其它生成数据,表示发送条件是否成立的信息,是接收装置30能够将一个单位的单独或连续的多个生成数据与其它生成数据进行区分的信息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数据处理装置100具有子处理部130,但并不限于此,如图13所示,也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子处理部130处于数据处理装置100的外部。另外,也可以通过该子处理部130实现判定部115的功能。
另外,也可以省略检测部116而构成数据处理装置100,仅将发送标志设为附加信息。接收装置30只要具有与检测部116等同的功能,就能够根据附加了发送标志的生成数据对始端及末端进行判别。
另外,数据处理装置100的功能也能够通过专用硬件或通常的计算机系统实现。
例如,通过将由处理器11执行的程序P1储存于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暂时性的记录介质而进行分发,将该程序P1安装于计算机,从而能够构成执行上述处理的装置。作为这样的记录介质,例如想到软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DVD(DigitalVersatile Disc)、MO(Magneto-Optical Disc)。
另外,也可以是预先将程序P1储存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上的服务器装置所具有的磁盘装置,例如,叠加于载波而下载至计算机。
另外,通过经由通信网络转发程序P1并且执行启动,也能够达成上述处理。
并且,通过在服务器装置之上执行程序P1的全部或一部分,计算机经由通信网络对与该处理相关的信息进行收发并且执行程序,也能够达成上述处理。
此外,在由OS(Operating System)分担地实现上述功能的情况下或通过OS和应用的协同动作实现上述功能的情况下等,可以仅将OS之外的部分储存于介质而进行分发,另外,也可以下载至计算机。
另外,实现数据处理装置100的功能的手段并不限于软件,也可以通过包含电路在内的专用硬件实现其一部分或全部。
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设为各种实施方式及变形。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并不是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即,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实施方式,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而且,将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及与其等同的公开意义的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变形视为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于与从仪器收集到的数据的处理相关的信息的远程利用。
标号的说明
1000数据处理系统,1001工厂,11处理器,12主存储部,13辅助存储部,14输入部,15输出部,16通信部,17内部总线,100数据处理装置,110平台,111第1接收部,112第2接收部,113执行控制部,114存储部,115判定部,116检测部,117出力部,1171复制部,118GW连接部,120收集部,130子处理部,140GW通信部,20仪器,21终端,30接收装置,300处理流程,31收集处理,32第1加工处理,33第2加工处理,34诊断处理,35第3加工处理,41~43外部发送处理,51条件设定信息,52流程设定信息,P1程序。

Claims (8)

1.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对从仪器反复发送的各个仪器数据实施处理,将与所述处理相关的处理信息发送至接收装置,
该数据处理装置具有:
输出单元,其在每次生成生成数据时取得表示用于将在执行所述处理时生成的所述生成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装置的条件是否成立的条件信息,在所述条件信息表示关于所述生成数据的所述条件成立时,输出与关于该生成数据的前一次及下一次中的至少一者时生成的其它所述生成数据的所述条件成立与否相关的附加信息;以及
发送单元,其将包含所述条件成立的所述生成数据和所述附加信息在内的所述处理信息发送至所述接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
还具有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在每次生成所述生成数据时取得所述条件信息,对由所述条件信息表示的所述条件成功与否的切换进行检测,
所述输出单元在所述条件信息表示关于所述生成数据的所述条件成立,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条件成立与否的切换时,生成、输出表示该生成数据是连续地生成且所述条件成立的多个所述生成数据中的最初或最后的所述生成数据的所述附加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单元将所述条件成立的所述生成数据和时间戳相关联地发送,
所述输出单元在所述条件信息表示关于所述生成数据的所述条件成立,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条件成立向所述条件不成立的切换时,作为所述附加信息生成而输出该生成数据、与该生成数据相关联地发送的时间戳的复本。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还具有:
第1接收单元,其对所述条件进行接收;以及
判定单元,其在每次生成所述生成数据时对所述条件是否成立进行判定而输出所述条件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1接收单元对包含用于开始所述生成数据向所述接收装置的发送的开始条件、用于结束所述生成数据向所述接收装置的发送的结束条件中的至少一者在内的所述条件进行接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还包含:
第2接收单元,其对包含针对各个所述仪器数据实施的一系列子处理在内的处理流程即所述处理的设定进行接收;以及
执行控制单元,其按照所述设定使处理单元执行所述子处理,
所述生成数据是表示所述子处理的结果的数据。
7.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由数据处理装置执行,该数据处理装置对从仪器反复发送的各个仪器数据实施处理,将与所述处理相关的处理信息发送至接收装置,
该数据发送方法包含:
取得步骤,在每次生成生成数据时取得表示用于将在执行所述处理时生成的所述生成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装置的条件是否成立的条件信息;
输出步骤,在所述条件信息表示关于所述生成数据的所述条件成立时,输出与关于该生成数据的前一次及下一次中的至少一者时生成的其它所述生成数据的所述条件成立与否相关的附加信息;以及
发送步骤,将包含所述条件成立的所述生成数据和所述附加信息在内的所述处理信息发送至所述接收装置。
8.一种程序,计算机对从仪器反复发送的各个仪器数据实施处理,将与所述处理相关的处理信息发送至接收装置,
该程序用于使计算机作为如下单元起作用:
输出单元,其在每次生成生成数据时取得表示用于将在执行所述处理时生成的所述生成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装置的条件是否成立的条件信息,在所述条件信息表示关于所述生成数据的所述条件成立时,输出与关于该生成数据的前一次及下一次中的至少一者时生成的其它所述生成数据的所述条件成立与否相关的附加信息;以及
发送单元,其将包含所述条件成立的所述生成数据和所述附加信息在内的所述处理信息发送至所述接收装置。
CN202080093500.8A 2020-01-23 2020-01-23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发送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暂时性的记录介质 Active CN1149817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02230 WO2021149210A1 (ja) 2020-01-23 2020-01-23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1788A true CN114981788A (zh) 2022-08-30
CN114981788B CN114981788B (zh) 2023-08-11

Family

ID=73455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3500.8A Active CN114981788B (zh) 2020-01-23 2020-01-23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发送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暂时性的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04454B2 (zh)
JP (1) JP6790309B1 (zh)
CN (1) CN114981788B (zh)
WO (1) WO2021149210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49905A (ja) * 2007-08-22 2009-03-0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ストリーム処理サーバ装置、ストリームフィルタ型グラフ設定装置、ストリームフィルタ型グラフ設定システム、ストリーム処理方法、ストリームフィルタ型グラフ設定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9223399A (ja) * 2008-03-13 2009-10-01 Omron Corp 安全機器並びに安全条件設定支援システム
JP2011253452A (ja) * 2010-06-03 2011-12-15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情報処理装置
US20140067900A1 (en) * 2012-09-04 2014-03-06 Hitachi, Ltd. Stream processing device, server, and stream processing method
JP2017033463A (ja) * 2015-08-05 2017-02-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0050237A (zh) * 2017-11-06 2019-07-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数据收集装置、数据收集方法及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914A (ja) * 1982-06-25 1984-01-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積層回路部品の製造方法
JPH05219084A (ja) * 1992-02-04 1993-08-27 Fujitsu Ltd リングネットワークの監視方法
JP3442632B2 (ja) * 1997-11-27 2003-09-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車両多重伝送装置
JP3855690B2 (ja) 2001-02-20 2006-12-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多重化装置、分離装置
JP6341869B2 (ja) * 2015-02-24 2018-06-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DE112017005971T5 (de) 2016-11-25 2019-08-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Überwachungssystem, Datenmodell-Verwalt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rzeugen von Anzeigedaten
CN109964183B (zh) * 2016-11-25 2022-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监视系统、数据模型管理装置及显示数据生成方法
CN113227974A (zh) 2018-12-27 2021-08-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程序
WO2020136845A1 (ja) * 2018-12-27 2020-07-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配送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49905A (ja) * 2007-08-22 2009-03-0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ストリーム処理サーバ装置、ストリームフィルタ型グラフ設定装置、ストリームフィルタ型グラフ設定システム、ストリーム処理方法、ストリームフィルタ型グラフ設定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9223399A (ja) * 2008-03-13 2009-10-01 Omron Corp 安全機器並びに安全条件設定支援システム
JP2011253452A (ja) * 2010-06-03 2011-12-15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情報処理装置
US20140067900A1 (en) * 2012-09-04 2014-03-06 Hitachi, Ltd. Stream processing device, server, and stream processing method
JP2017033463A (ja) * 2015-08-05 2017-02-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0050237A (zh) * 2017-11-06 2019-07-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数据收集装置、数据收集方法及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04454B2 (en) 2023-03-14
WO2021149210A1 (ja) 2021-07-29
CN114981788B (zh) 2023-08-11
US20220350312A1 (en) 2022-11-03
JPWO2021149210A1 (zh) 2021-07-29
JP6790309B1 (ja) 2020-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08338B (zh) 抓取NVME硬盘trace的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1198790B (zh) 机器人测试方法、机器人测试装置及机器人
CN111052087B (zh) 控制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JP2010205011A (ja) 障害再現システム、障害再現方法および通信再現装置
JP2011123545A (ja) 比較冗長型情報処理装置
WO2019216199A1 (ja) 解析支援装置及び解析支援方法
US11349730B2 (en) Operation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WO2020136845A1 (ja) データ配送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3227974A (zh)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14981788B (zh)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发送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暂时性的记录介质
JP6566070B1 (ja) フロー管理サーバ、フロー管理システム、フロー管理方法およびフロー管理プログラム
JP5014040B2 (ja)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のゲートウェイ方法及びゲートウェイプログラム
JP3631204B2 (ja) 故障診断システム、故障診断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101828156B1 (ko) 트랜잭션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방법
US10459816B2 (en) Communication setting notification apparatus
CN109417506A (zh) 通信网络判定装置、通信网络判定方法和记录有通信网络判定程序的记录介质
JP6787161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管理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管理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2342180A (ja) 障害自動監視復旧システム
JP2007264972A (ja) 現場情報収集システムおよび現場情報収集方法
JP2007026233A (ja) データ正常性確認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データ転送装置、プログラム
KR20230006274A (ko) Rpa실행 모니터링 방법
JP3431516B2 (ja) 情報伝送システム
JP2004102901A (ja) 既設計算機のリプレースシステム及びリプレース方法
KR101538149B1 (ko)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CN112213991A (zh) 控制装置、诊断方法以及诊断程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