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81392B - 气化气体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化气体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81392B
CN114981392B CN202180009444.XA CN202180009444A CN114981392B CN 114981392 B CN114981392 B CN 114981392B CN 202180009444 A CN202180009444 A CN 202180009444A CN 114981392 B CN114981392 B CN 1149813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ing medium
gasification furnace
surface portion
supply port
raw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94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81392A (zh
Inventor
佐佐木圣
藤吉裕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Corp filed Critical I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981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1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81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13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3/00Produc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fuels
    • C10J3/46Gasification of granular or pulverulent flues in suspension
    • C10J3/54Gasification of granular or pulverulent fuels by the Winkler technique, i.e. by fluidis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vices And Processes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REA)
  • Fluidized-Bed Combustion And Resonant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气化气体制造装置具备:气化炉(140),其具有上面部(212)、设于上面部的下方的底面部(214)、以及与上面部及底面部连接的背面部(216a)(侧面部)、侧面部(216b)、前面部(216c)(侧面部)、侧面部(216d);原料供给部,其通过设于背面部(216a)的原料供给口(218a)向气化炉内供给原料;流动介质供给部(第三通道(122)),其通过设于上面部的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向气化炉内供给流动介质;以及引导部(240),其具有从侧面部中的原料供给口的上方向气化炉内突出的引导板(板主体(242)),供通过流动介质供给口而落下到气化炉内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碰撞。

Description

气化气体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气化气体制造装置。本申请主张基于在2020年5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0-83616号的优先权的权益,并在本申请中援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利用硅砂等的流动层来使原料气化的技术,开发出气化气体制造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燃烧塔、旋风分离器以及气化塔的气化气体制造装置。
专利文献1的燃烧塔使燃料在空气中燃烧而生成燃烧废气,来加热循环粒子。旋风分离器对在燃烧塔生成的燃烧废气与循环粒子的混合物进行固气分离。由旋风分离器分离出的高温的循环粒子被引导至气化塔。气化塔形成高温的循环粒子的流动层。并且,若向气化塔供给原料,则原料因流动层(循环粒子)所具有的热而气化,从而生成气化气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404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利用上述流动层的气化气体制造装置中,希望开发使原料高效地气化的技术。
鉴于这样的课题,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原料高效地气化的气化气体制造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气化气体制造装置具备:气化炉,其具有上面部、设于上面部的下方的底面部、以及与上面部及底面部连接的侧面部;原料供给部,其通过设于侧面部的原料供给口向气化炉内供给原料;流动介质供给部,其通过设于上面部及侧面部的任一方或双方的流动介质供给口向气化炉内供给流动介质;以及引导部,其具有从侧面部中的原料供给口的上方向气化炉内突出的引导板,供通过流动介质供给口而落下到气化炉内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碰撞。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另一气化气体制造装置具备:气化炉,其具有上面部、设于上面部的下方的底面部、以及与上面部及底面部连接的侧面部;原料供给部,其通过设于侧面部的原料供给口向气化炉内供给原料;流动介质供给部,其具有与设于气化炉的上面部或侧面的任一方或双方的流动介质供给口连通的供给室,并通过供给室及流动介质供给口向气化炉内供给流动介质;以及引导部,其具有设于供给室内的引导板,供被引导至供给室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碰撞。
另外,优选引导部在引导板之上保持流动介质。
另外,优选气化气体制造装置具备汇集部,该汇集部具有从侧面部向气化炉内突出的汇集板,供通过流动介质供给口而落下到气化炉内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碰撞。
另外,优选,气化炉具有第一侧面部和与第一侧面部对置的第二侧面部,流动介质供给口具有第一流动介质供给口和第二流动介质供给口,气化气体制造装置具备:第一汇集部,其具有从第一侧面部向气化炉内突出的汇集板,供通过第一流动介质供给口而落下到气化炉内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碰撞;以及第二汇集部,其具有从第二侧面部向气化炉内突出的汇集板,供通过第二流动介质供给口而落下到气化炉内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碰撞。
另外,优选第一汇集部以及第二汇集部以使碰撞到第一汇集部而落下的流动介质的落下部位与碰撞到第二汇集部而落下的流动介质的落下部位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设于气化炉。
另外,优选,气化炉具备设于侧面部的流动介质排出口,流动介质供给口设于原料供给口与流动介质排出口之间。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公开,能够高效地使原料气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化气体制造装置的图。
图2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化炉的图。
图3是收纳槽的图2中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引导板的立体图。
图5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气化气体制造装置的图。
图6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气化炉的图。
图7是收纳槽的图6中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流动介质供给部的图。
图9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流动介质供给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尺寸、材料、其它具体的数值等只不过是用于使理解变得容易的示例,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不限定本公开。此外,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对实质上具有同一功能、结构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由此省略重复说明,并且省略与本公开没有直接关系的要素的图示。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化气体制造装置100的图。气化气体制造装置100使用流动介质的流动层,使原料气化来制造气化气体。流动介质例如是粒径为300μm左右的硅砂。本实施方式的气化气体制造装置100是循环流动层式气化装置。
如图1所示,气化气体制造装置100包括燃烧炉110、第一通道112、第二通道114、旋风分离器120、第三通道122、原料供给部130、气化炉140、第四通道146以及精制装置150。此外,图1中,实线箭头表示固态物的流动。固态物例如是流动介质、原料、未燃半焦。并且,图1中,虚线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动。气体例如是气化气体、燃烧废气、流动化气体、空气。
燃烧炉110呈筒形状。第一通道112将燃烧炉110的下部与下述的气化炉140连接。在第一通道112设有未图示的环形密封件。通过第一通道112从气化炉140向燃烧炉110导入未燃半焦以及流动介质。在燃烧炉110中,使未燃半焦在空气中燃烧,将流动介质加热至900℃以上且1000℃以下。此外,在热量不足的情况下,向燃烧炉110补充外部燃料或热气等。第二通道114将燃烧炉110的上部与下述的旋风分离器120连接。在燃烧炉110中被加热后的流动介质以及燃烧废气通过第二通道114被送出至旋风分离器120。
旋风分离器120设于气化炉140的上方。旋风分离器120对通过第二通道114从燃烧炉110导入的流动介质与燃烧废气的混合物进行固气分离。第三通道122(流动介质供给部)将旋风分离器120的底部与气化炉140连接。在第三通道122设有未图示的环形密封件。由旋风分离器120分离出的高温的流动介质通过第三通道122被导入至气化炉140。
原料供给部130向气化炉140供给原料。原料例如是褐煤等煤炭、石油焦、木片等生物物质、轮胎碎片等固态原料。原料供给部130包括料斗132、原料供给管134以及旋转阀136。料斗132贮存原料。原料供给管134将料斗132与气化炉140连接。旋转阀136设于原料供给管134。在本实施方式中,料斗132设于气化炉140的上方。因此,通过打开控制旋转阀136,来利用自重将料斗132所贮存的原料供给至气化炉140。
气化炉140例如是气泡流动层(起泡流动层)气化炉。气化炉140利用流动化气体使从旋风分离器120导入的高温的流动介质变得流动。流动化气体例如是水蒸气(steam)。并且,气化炉140利用流动层R(流动介质)所具有的热以及水蒸气使原料气化(变成水蒸气),从而生成气化气体。通过第四通道146向精制装置150导入由气化炉140制造出的气化气体。第四通道146将气化炉140与精制装置150连接。
精制装置150对由气化炉140制造出的气化气体进行精制。精制装置150例如包括换热器、直接冷却器、除雾器、增压器以及排水处理器。
然后,如上所述,在气化炉140中变得流动的流动介质通过将气化炉140与燃烧炉110连接的第一通道112而返回至燃烧炉110。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化气体制造装置100中,流动介质依次在燃烧炉110、第二通道114、旋风分离器120、第三通道122、气化炉140、第一通道112中移动,再次被导入至燃烧炉110。由此,流动介质在上述部件中循环。
此外,由旋风分离器120分离出的燃烧废气由换热器124换热(冷却)。换热器124例如是锅炉。由换热器124冷却后的燃烧废气由除尘装置126除尘。由除尘装置126除尘后的燃烧废气经由烟囱128向大气释放。
另外,通过第一通道112从气化炉140向燃烧炉110导入未燃半焦。未燃半焦在燃烧炉110中作为燃料来利用。未燃半焦是原料中的在气化炉140中未完全气化的物质。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特征部分的气化炉140进行说明。
[气化炉140]
图2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化炉140的图。图3是收纳槽210的图2中III-III线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包括图2、图3的以下的图中,如图示那样定义垂直地相交的X轴(水平方向)、Y轴(水平方向)、Z轴(铅垂方向)。另外,图2中,实线箭头表示流动介质的流动。图2中,虚线箭头表示流动化气体以及气化气体的流动。图2中,空白圆圈表示原料。并且,图3中,实线箭头表示原料的流动。
如图2所示,气化炉140包括收纳槽210、风箱220、流动化气体供给部230以及引导部240。
如图2及图3所示,收纳槽210是水平截面(图2、图3中,XY截面)呈矩形的方筒形状的容器。收纳槽210具有上面部212、底面部214、背面部(侧面部)216a、侧面部216b、前面部(侧面部)216c以及侧面部216d。
上面部212是大致呈矩形形状的平板。底面部214设于上面部212的下方。底面部214支撑下述的流动层R。底面部214是形成有多个孔的分散板。在孔中设有形成为流动介质不能侵入或难以侵入的构造的喷出喷嘴。
背面部216a、侧面部216b、前面部216c、侧面部216d与上面部212以及底面部214连接。背面部216a、侧面部216b、前面部216c、侧面部216d是从底面部214的端部(缘部)向铅垂上方竖立设置的平板。背面部216a与侧面部216b以及侧面部216d连续。侧面部216b与前面部216c连续。前面部216c与侧面部216d连续。背面部216a与前面部216c对置。侧面部216b与侧面部216d对置。上面部212与背面部216a、侧面部216b、前面部216c、侧面部216d的上端连接。
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形成于上面部212中的背面部216a的近旁。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与第三通道122(流动介质供给部)连接。因此,由旋风分离器120分离且通过第三通道122后的流动介质通过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供给至收纳槽210内。
气体排出口212b形成于上面部212中的前面部216c的近旁。气体排出口212b与第四通道146连接。因此,由气化炉140生成的气化气体通过气体排出口212b引导至第四通道146。
原料供给口218a形成于背面部216a。在本实施方式中,原料供给口218a设于流动层R的上方。原料供给口218a与原料供给部130的原料供给管134连接。因此,通过原料供给口218a向收纳槽210内供给原料。
流动介质排出口218b形成于前面部216c。流动介质排出口218b与第一通道112连接。因此,通过流动介质排出口218b向第一通道112引导流动介质。
风箱220与收纳槽210的下方连接。风箱220形成为水平截面(图2、图3中,XY截面)呈矩形的方筒形状。
流动化气体供给部230向风箱220供给流动化气体。流动化气体供给部230例如是鼓风机或风扇。由流动化气体供给部230导入至风箱220的流动化气体从收纳槽210的底面部214(分散板)向收纳槽210内导入。流动化气体供给部230以能够在收纳槽210内形成流动介质的流动层R的流速向风箱220导入流动化气体。因此,从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供给的高温的流动介质通过流动化气体而变得流动。由此,在收纳槽210内形成流动层R(例如气泡流动层)。
从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旋风分离器120)连续地向收纳槽210供给流动介质。因此,从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供给的流动介质在朝向流动介质排出口218b移动后,从流动介质排出口218b溢出(溢流),通过第一通道112连续地被送回至燃烧炉110。由此,在收纳槽210内,流动介质一边形成流动层R,一边从背面部216a侧朝向前面部216c侧移动。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原料供给口218a被供给至收纳槽210内的原料随着流动介质的流动而从背面部216a侧向前面部216c侧移动。然后,原料在收纳槽210内移动的期间,因流动层R(流动介质)所具有的热而气化。像这样生成的气化气体通过气体排出口212b、第四通道146被引导至精制装置150(参照图1)。
而且,煤炭、生物物质等原料与硅砂等流动介质相比质量密度较小。因此,若从形成于流动层R的上方的原料供给口218a供给原料,则原料向流动层R的表层落下,伴随流动层R的表层中的流动介质的流动而移动。也就是说,原料不会在流动层R内沉降,在流动层R的表层沿水平方向(图2中,X轴方向)呈直线地移动而从流动介质排出口218b排出。若原料像这样以最短路径朝向流动介质排出口218b移动,则在收纳槽210中原料的滞留时间变得最短,无法提高原料的气化效率。
因此,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气化炉140的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形成于上面部212中的背面部216a侧。由此,流动介质从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向收纳槽210内(流动层R内)落下。此外,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设计为落下的流动介质能够混进流动层R内的大小。
因此,原料从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落下,伴随混进流动层R内的流动介质的流动(下降流)而与流动介质一起混进流动层R内。由此,气化气体制造装置100能够避免原料仅在流动层R的表层沿水平方向移动的事态。因此,气化气体制造装置100能够延长原料的滞留时间,从而能够提高原料的气化效率。
并且,如图3所示,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从侧面部216b、216d离开预定距离地设于上面部212。由此,能够避免通过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向收纳槽210内落下的流动介质与侧面部216b、216d接触的事态。因此,气化气体制造装置100能够防止流动介质对侧面部216b、216d的磨损。
此外,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从侧面部216b、216d离开。因此,在流动层R的表层中,在从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向流动层R落下的流动介质与侧面部216b、216d之间形成间隙。图3中,如实线箭头所示,在该间隙中,原料在流动层R的表层移动,但绕过流动介质的落下部位。因此,与原料在流动介质的表层从原料供给口218a朝向前面部216c呈直线地移动的情况相比,气化气体制造装置100能够延长原料的移动距离。由此,气化气体制造装置100能够延长原料的滞留时间。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气化气体制造装置100能够使原料伴随流动介质的流动(下降流)而在流动层R内沉降。但是,若使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过于接近背面部216a,则流动介质就会与背面部216a接触。这样一来,有背面部216a磨损、或者形成于背面部216a的原料供给口218a堵塞的担忧。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气化炉140具备引导部240。引导部240具备水冷机构,或者被施加耐火内衬,又或者由耐火砖构成。
返回至图2进行说明,引导部240包括板主体242(引导板)和竖立设置板244。板主体242是从背面部216a中的原料供给口218a的铅垂上方在水平方向(图2中,XY方向)上向收纳槽210内突出的板。板主体242的基端与背面部216a连接。板主体242面向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也就是说,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的投影面的一部分与板主体242重叠。因此,通过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而落下到收纳槽210内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板主体242(引导部240)落下。
图4是引导部240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竖立设置板244是从板主体242的缘部向铅垂上方竖立设置的板。在本实施方式中,板主体242是大致呈矩形形状的平板。因此,竖立设置板244设置三个。而且,在气化气体制造装置100运转前,流动介质被保持在板主体242上。竖立设置板244防止被保持在板主体242上的流动介质的落下。
通过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落下的流动介质的一部分在碰撞到被保持在板主体242上的流动介质后,因自重而向流动层R落下。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气化炉140具备引导部240。引导部240能够使流动介质的落下轨迹(落下位置)变更,并且能够使流动介质的下降流的水平分力朝向流动介质排出口218b的方向。由此,引导部240能够在混进流动层R内的流动介质的下降流与背面部216a之间确保能够使原料向流动层R的表层落下的空间。因此,引导部240能够避免从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落下的流动介质与背面部216a接触的事态。其结果,引导部240能够使原料伴随流动介质的流动在流动层R内沉降,并且能够抑制背面部216a的磨损。并且,引导部240能够避免形成于背面部216a的原料供给口218a堵塞的事态。
并且,如上所述,流动介质被保持在引导部240(板主体242)上。因此,通过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而落下到收纳槽210内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会碰撞到被引导部240保持的流动介质。由此,气化气体制造装置100能够抑制落下的流动介质对引导部240的磨损。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举出气化气体制造装置100具备一个旋风分离器120以及一个第三通道122的情况为例。但是,也可以具备多个旋风分离器120以及多个第三通道122。
图5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气化气体制造装置300的图。气化气体制造装置300包括燃烧炉110、第一通道112、第二通道114A、114B、旋风分离器120A、120B、第三通道122A、122B、原料供给部130、气化炉340、第四通道146以及精制装置150。此外,图5中,为了使理解变得容易,省略原料供给部130。并且,图5中,实线箭头表示固态物的流动。固态物例如是流动介质、原料、未燃半焦。图5中,虚线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动。气体例如是气化气体、燃烧废气、流动化气体、空气。对与上述气化气体制造装置100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二通道114A将燃烧炉110的上部与旋风分离器120A连接。第二通道114B将第二通道114A与旋风分离器120B连接。在燃烧炉110中被加热后的流动介质以及燃烧废气通过第二通道114A被送出至旋风分离器120A。并且,在燃烧炉110中被加热后的流动介质以及燃烧废气通过第二通道114A、114B被送出至旋风分离器120B。
旋风分离器120A、120B设于气化炉340的上方。旋风分离器120A对通过第二通道114A从燃烧炉110导入的流动介质与燃烧废气的混合物进行固气分离。旋风分离器120B对通过第二通道114A、114B从燃烧炉110导入的流动介质与燃烧废气的混合物进行固气分离。
第三通道122A(流动介质供给部)将旋风分离器120A的底部与气化炉340连接。通过第三通道122A向气化炉340导入由旋风分离器120A分离出的高温的流动介质。第三通道122B(流动介质供给部)将旋风分离器120B的底部与气化炉340连接。通过第三通道122B向气化炉340导入由旋风分离器120B分离出的高温的流动介质。
图6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气化炉340的图。图7是收纳槽210的图6中VII-VII线的剖视图。图6、图7中,实线箭头表示流动介质的流动。图6、图7中,虚线箭头表示流动化气体以及气化气体的流动。图6中,空白圆圈表示原料。
如图6、图7所示,气化炉340包括收纳槽210、风箱220、流动化气体供给部230、引导部240、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
如图6、图7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流动介质供给口312(第一流动介质供给口)形成于侧面部216d中的背面部216a的近旁。流动介质供给口312与第三通道122A(流动介质供给部)连接。因此,通过流动介质供给口312向收纳槽210内供给由旋风分离器120A分离且通过第三通道122A后的流动介质。
并且,流动介质供给口314(第二流动介质供给口)形成于侧面部216b中的背面部216a的近旁。流动介质供给口314与第三通道122B(流动介质供给部)连接。因此,通过流动介质供给口314向收纳槽210内供给由旋风分离器120B分离且通过第三通道122B后的流动介质。
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设于引导部240的上方。此外,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仅设置位置与引导部240不同,形状实质上与引导部240相同。也就是说,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包括板主体242和竖立设置板244。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具备水冷机构,或者被施加防火内衬,又或者由耐火砖构成。
因此,汇集部350A(第一汇集部)的板主体242(第一汇集板)是从侧面部216d(第一侧面部)中的流动介质供给口312的铅垂下方在水平方向(图6、图7中,XY方向)上向收纳槽210内突出的板。因此,通过流动介质供给口312而落下到收纳槽210内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汇集部350A的板主体242落下。
同样,汇集部350B(第二汇集部)的板主体242(第二汇集板)是从侧面部216b(第二侧面部)中的流动介质供给口314的铅垂下方在水平方向(图6、图7中,XY方向)上向收纳槽210内突出的板。因此,通过流动介质供给口314而落下到收纳槽210内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汇集部350B的板主体242落下。
另外,在气化气体制造装置300运转前,流动介质被保持在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的板主体242上。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的竖立设置板244防止被保持在板主体242上的流动介质的落下。
并且,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以使碰撞到汇集部350A的板主体242而落下的流动介质的落下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与碰撞到汇集部350B的板主体242而落下的流动介质的落下部位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设于收纳槽210。也就是说,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以使碰撞到汇集部350A的板主体242而落下的流动介质与碰撞到汇集部350B的板主体242而落下的流动介质在收纳槽210的中央合流(汇集)的方式设于收纳槽210。
由此,气化炉340能够利用合流后的流动介质在流动层R内形成下降流。因此,和不使从流动介质供给口312供给的流动介质与从流动介质供给口314供给的流动介质合流的情况相比,气化炉340能够提高流动介质的下降流的流速。由此,气化炉340能够使流动介质的下降流到达底面部214的近旁。因此,气化炉340能够使伴随流动介质的下降流而流动的原料混进直到底面部214的近旁。因此,气化气体制造装置300能够进一步延长原料的滞留时间,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原料的气化效率。
并且,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使流动介质在收纳槽210的中央汇集。由此,能够避免从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落下的流动介质与侧面部216b以及侧面部216d接触的事态。因此,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能够使原料伴随流动介质的流动在流动层R内沉降,并且能够抑制侧面部216b以及侧面部216d的磨损。
并且,如上所述,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设于引导部240的上方。由此,引导部240能够避免从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落下的流动介质与背面部216a接触、堵塞原料供给口218a的事态。
并且,如上所述,流动介质被保持在汇集部350A(板主体242)上以及汇集部350B(板主体242)上。因此,通过流动介质供给口312而落下到收纳槽210内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会碰撞到被汇集部350A保持的流动介质。由此,气化气体制造装置300能够抑制落下的流动介质对汇集部350A的磨损。同样,通过流动介质供给口314而落下到收纳槽210内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会碰撞到被汇集部350B保持的流动介质。由此,气化气体制造装置300能够抑制落下的流动介质对汇集部350B的磨损。
[第三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举出引导部240设于气化炉140内的结构为例。但是,引导部240也可以设于气化炉140外。
图8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流动介质供给部430的图。图8中,虚线箭头表示流动化气体以及气化气体的流动。图8中,空白圆圈表示原料。并且,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气化气体制造装置100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流动介质供给部430包括第三通道122和供给室432。供给室432的上表面与第三通道122连通。供给室432的底面与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连通。
第一引导部240(图8中以240A示出)以及第二引导部240(图8中以240B示出)设于供给室432内。第一引导部240A的板主体242从构成供给室432的前面部432a在水平方向上向供给室432内突出。通过第三通道122而落下到供给室432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会碰撞到第一引导部240A。
第二引导部240B设为比第一引导部240A更靠下方。第二引导部240B的板主体242从构成供给室432的背面部432b在水平方向上向供给室432内突出。碰撞到第一引导部240A而落下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会碰撞到第二引导部240B。也就是说,第二引导部240B设于碰撞到第一引导部240A而落下的流动介质的落下部位。碰撞到第二引导部240B后的流动介质通过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向气化炉140供给。
第二引导部240B以在碰撞到第二引导部240B的板主体242而落下的流动介质的落下部位与背面部216a之间形成用于使原料向流动层R的表层落下的空间的方式设于供给室432内。
这样,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引导部240A以及第二引导部240B能够使流动介质的落下轨迹(落下位置)变更。由此,第二引导部240B能够在混进流动层R内的流动介质的下降流与背面部216a之间确保用于使原料向流动层R的表面落下的空间。因此,第二引导部240B能够避免流动介质与背面部216a接触的事态。其结果,第二引导部240B能够使原料伴随流动介质的流动在流动层R内沉降,并且能够抑制背面部216a的磨损。并且,第二引导部240B能够避免形成于背面部216a的原料供给口218a堵塞的事态。
[第四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举出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的投影面的一部分与引导部240的板主体242重叠的情况为例。但是,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的投影面也可以不与引导部240的板主体242重叠。
图9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流动介质供给部530的图。图9中,虚线箭头表示流动化气体以及气化气体的流动。图9中,空白圆圈表示原料。并且,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气化气体制造装置100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9所示,流动介质供给部530包括第三通道122和供给室532。供给室532的上表面与第三通道122连通。供给室532的底面与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连通。
第一引导部240(图9中以240A示出)设于供给室532内。第一引导部240A的板主体242从构成供给室532的前面部532a在水平方向上向供给室532内突出。通过第三通道122而落下到供给室532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会碰撞到第一引导部240A。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40相同,第二引导部240B设于气化炉140内。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的投影面不与第二引导部240B的板主体242重叠。碰撞到第一引导部240A后的流动介质以抛物线状的轨迹向第二引导部240B落下。
这样,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引导部240A以及第二引导部240B能够使流动介质的落下轨迹(落下位置)变更。由此,第二引导部240B能够在混进流动层R内的流动介质的下降流与背面部216a之间确保用于使原料向流动层R的表层落下的空间。因此,第二引导部240B能够避免流动介质与背面部216a接触的事态。因此,第二引导部240B能够使原料伴随流动介质的流动在流动层R内沉降,并且能够抑制背面部216a的磨损。并且,第二引导部240B能够避免形成于背面部216a的原料供给口218a堵塞的事态。
以上,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当然,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改例,并且应理解这些变更例或修改例当然也属于本公开的技术范围。
例如,在上述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举出收纳槽210呈方筒形状的情况为例。但是,收纳槽210呈筒形状即可。例如,收纳槽210也可以呈圆筒形状、椭圆筒形状、长圆筒形状。也就是说,收纳槽210也可以具有一个侧面部。
并且,在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举出引导部240在板主体242之上保持流动介质的情况为例。但是,引导部240也可以不保持流动介质。在该情况下,引导部240优选设为水冷方式。同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举出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在板主体242之上保持流动介质的情况为例。但是,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也可以不保持流动介质。在该情况下,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优选设为水冷方式。
并且,在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举出引导部240(240A、240B)具备竖立设置板244的情况为例。但是,引导部240(240A、240B)也可以不具备竖立设置板244。同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举出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具备竖立设置板244的情况为例。但是,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也可以不具备竖立设置板244。在该情况下,优选在板主体242的边缘部安装刚体(方棒或钢轨)。由此,能够提高板主体242的耐磨损性以及磨损余量(寿命)。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以及第四实施方式中,举出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设于上面部212的情况为例。但是,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也可以设于背面部216a、侧面部216b、或者侧面部216d。在该情况下,优选具备汇集部350A或汇集部350B。由此,汇集部350A或汇集部350B能够使原料伴随流动介质的流动在流动层R内沉降,并且能够抑制背面部216a、侧面部216b、或者侧面部216d的磨损。
并且,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以及第四实施方式的气化炉140也可以具备汇集部350A。由此,能够避免通过设于上面部212的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向收纳槽210内落下的流动介质与侧面部216b、216d接触的事态。此外,在具备汇集部350A的情况下,流动介质供给口212a也可以不从侧面部216b、216d离开预定距离。
并且,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举出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设于引导部240的上方的情况为例。但是,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也可以设于引导部240的下方。并且,汇集部350A以及汇集部350B与引导部240的在铅垂方向上的位置也可以相同。
并且,流动介质供给口也可以设于上面部212以及背面部216a、216b、216c。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举出气化气体制造装置100、300具备精制装置150的结构为例。但是,精制装置150不是必需的结构。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举出原料供给部130具备料斗132以及旋转阀136的结构为例。但是,原料供给部130能够将原料供给至在气化炉140内形成的流动层R的表层即可,结构没有限定。
符号的说明
100—气化气体制造装置,122—第三通道(流动介质供给部),122A—第三通道(流动介质供给部),122B—第三通道(流动介质供给部),130—原料供给部,140—气化炉,212—上面部,212a—流动介质供给口,214—底面部,216a—侧面部,216b—侧面部,216c—侧面部,216d—侧面部,218a—原料供给口,218b—流动介质排出口,240—引导部,240A—引导部,240B—引导部,242—板主体(引导板、第一汇集板、第二汇集板),300—气化气体制造装置,312—流动介质供给口(第一流动介质供给口),314—流动介质供给口(第二流动介质供给口),340—气化炉,350A—汇集部(第一汇集部),350B—汇集部(第二汇集部),430—流动介质供给部,432—供给室,530—流动介质供给部,532—供给室。

Claims (7)

1.一种气化气体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气化炉,其具有上面部、设于上述上面部的下方的底面部、以及与上述上面部及上述底面部连接的侧面部;
原料供给部,其通过设于上述侧面部的原料供给口向上述气化炉内供给原料;
流动介质供给部,其通过设于上述上面部及上述侧面部的任一方或双方的流动介质供给口向上述气化炉内供给流动介质;以及
引导部,其具有从上述侧面部中的上述原料供给口的上方向上述气化炉内突出的引导板,供通过上述流动介质供给口而落下到上述气化炉内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碰撞,
由上述引导部能够使流动介质的落下轨迹变更,上述引导部能够在混进流动层内的流动介质的下降流与设有上述原料供给部的侧面部之间确保用于使原料向上述流动层的表层落下的空间。
2.一种气化气体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气化炉,其具有上面部、设于上述上面部的下方的底面部、以及与上述上面部及上述底面部连接的侧面部;
原料供给部,其通过设于上述侧面部的原料供给口向上述气化炉内供给原料;
流动介质供给部,其具有与设于上述气化炉的上面部或侧面部的任一方或双方的流动介质供给口连通的供给室,并通过上述供给室及上述流动介质供给口向上述气化炉内供给流动介质;以及
引导部,其具有设于上述供给室内的引导板,供被引导至上述供给室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碰撞,
由上述引导部能够使流动介质的落下轨迹变更,上述引导部能够在混进流动层内的流动介质的下降流与设有上述原料供给部的侧面部之间确保用于使原料向上述流动层的表层落下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气体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在上述引导板之上保持上述流动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气化气体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汇集部,该汇集部具有从上述侧面部向上述气化炉内突出的汇集板,供通过上述流动介质供给口而落下到上述气化炉内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碰撞。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气化气体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化炉具有第一侧面部和与上述第一侧面部对置的第二侧面部,
上述流动介质供给口具有第一流动介质供给口和第二流动介质供给口,
上述气化气体制造装置具备:
第一汇集部,其具有从上述第一侧面部向上述气化炉内突出的汇集板,供通过上述第一流动介质供给口而落下到上述气化炉内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碰撞;以及
第二汇集部,其具有从上述第二侧面部向上述气化炉内突出的汇集板,供通过上述第二流动介质供给口而落下到上述气化炉内的流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碰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化气体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汇集部以及上述第二汇集部以使碰撞到上述第一汇集部而落下的流动介质的落下部位与碰撞到上述第二汇集部而落下的流动介质的落下部位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设于上述气化炉。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气化气体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化炉具备设于上述侧面部的流动介质排出口,
上述流动介质供给口设于上述原料供给口与上述流动介质排出口之间。
CN202180009444.XA 2020-05-12 2021-04-14 气化气体制造装置 Active CN1149813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3616 2020-05-12
JP2020-083616 2020-05-12
PCT/JP2021/015472 WO2021229990A1 (ja) 2020-05-12 2021-04-14 ガス化ガス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1392A CN114981392A (zh) 2022-08-30
CN114981392B true CN114981392B (zh) 2024-05-17

Family

ID=78525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9444.XA Active CN114981392B (zh) 2020-05-12 2021-04-14 气化气体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11044B2 (zh)
CN (1) CN114981392B (zh)
WO (1) WO2021229990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19670A (ja) * 1999-03-11 2000-11-21 Ebara Corp 廃棄物の二段ガス化システム
JP2001316680A (ja) * 2000-02-28 2001-11-16 Ebara Corp 脱硫方法
CN101058764A (zh) * 2007-05-21 2007-10-24 扬州大学 分子筛/功能性预聚物复合悬浮分散电流变液的制备方法
JP2010275369A (ja) * 2009-05-26 2010-12-09 Ihi Corp ガス化装置
CN102089408A (zh) * 2008-07-11 2011-06-08 株式会社Ihi 气化设备中的流化床气化炉的流化介质滞留时间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12158700A (ja) * 2011-02-01 2012-08-23 Ihi Corp 温度制御装置および温度制御方法
CN103608624A (zh) * 2011-06-22 2014-02-26 株式会社Ihi 循环流动层式气化炉及流动介质的流量控制方法
JP2014098126A (ja) * 2012-11-16 2014-05-29 Ihi Corp 循環流動層ガス化炉
JP2014240472A (ja) * 2013-06-12 2014-12-25 一般財団法人石炭エネルギーセンター 改良型三塔式循環流動層による石炭/バイオマス共ガス化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5091908A (ja) * 2013-11-08 2015-05-14 株式会社Ihi ガス化ガスの昇温方法及び装置
CN107413779A (zh) * 2016-05-24 2017-12-01 鲁茨泵公司 用于清洁可流动介质的输送装置的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40361B2 (ja) * 2007-02-27 2012-10-03 株式会社Ihi 燃料ガス化設備
CN113825824A (zh) * 2019-08-08 2021-12-21 株式会社Ihi 气化气体生成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19670A (ja) * 1999-03-11 2000-11-21 Ebara Corp 廃棄物の二段ガス化システム
JP2001316680A (ja) * 2000-02-28 2001-11-16 Ebara Corp 脱硫方法
CN101058764A (zh) * 2007-05-21 2007-10-24 扬州大学 分子筛/功能性预聚物复合悬浮分散电流变液的制备方法
CN102089408A (zh) * 2008-07-11 2011-06-08 株式会社Ihi 气化设备中的流化床气化炉的流化介质滞留时间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10275369A (ja) * 2009-05-26 2010-12-09 Ihi Corp ガス化装置
JP2012158700A (ja) * 2011-02-01 2012-08-23 Ihi Corp 温度制御装置および温度制御方法
CN103608624A (zh) * 2011-06-22 2014-02-26 株式会社Ihi 循环流动层式气化炉及流动介质的流量控制方法
JP2014098126A (ja) * 2012-11-16 2014-05-29 Ihi Corp 循環流動層ガス化炉
JP2014240472A (ja) * 2013-06-12 2014-12-25 一般財団法人石炭エネルギーセンター 改良型三塔式循環流動層による石炭/バイオマス共ガス化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5091908A (ja) * 2013-11-08 2015-05-14 株式会社Ihi ガス化ガスの昇温方法及び装置
CN107413779A (zh) * 2016-05-24 2017-12-01 鲁茨泵公司 用于清洁可流动介质的输送装置的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犁头草敷料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实验研究;何才勇;姜自伟;吴卫源;;临床医学工程;20101130;第17卷(第1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229990A1 (zh) 2021-11-18
JP7311044B2 (ja) 2023-07-19
CN114981392A (zh) 2022-08-30
WO2021229990A1 (ja) 2021-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94410C2 (ru)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ые плазменные газификаторы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сингаза
KR100616582B1 (ko) 유동층가스화 연소로
CN101896770B (zh) 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移动床式热交换器
RU2537482C2 (ru) Циркулирующий псевдоожиженный слой с соплами для подачи вторичного воздуха в топочную камеру
US9428701B2 (en) Fluidized-bed gasification method and facility therefor
US5425331A (en)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reactor for low grade fuels
JP2009019870A (ja) 流動層ガス化燃焼炉
CN114981392B (zh) 气化气体制造装置
CN103339442A (zh) 增强循环质量反应器操作的方法以及执行该方法的反应器
RU2324110C2 (ru) Способ двухстадийного сжигания топлива и топк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US4419966A (en)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KR20050086627A (ko) 유동층 기화로
KR101835737B1 (ko) 순환 유동층 보일러 시스템
JPH102543A (ja) 流動層ガス化燃焼炉
JP7134637B2 (ja) ガス化炉設備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ガス化複合発電設備並びにガス化炉設備の製造方法及び生成ガスの排出方法
WO1999043985A1 (fr) Four de gazeification a lit fluidise
JP3514592B2 (ja) 循環流動層燃焼装置の異物排出装置及び異物排出方法
ES2436844B1 (es) Procedimiento para la gasificaci�n de materiales sólidos orgánicos y reactor empleado
KR101744792B1 (ko) 순환 유동층 보일러 시스템
JP4102167B2 (ja) ガス化炉
JP2013540859A (ja) ガス化反応器及びプロセス
JP2024033256A (ja) 低比重燃焼体の供給部を備えた燃焼設備
JP2024033257A (ja) 追加空気供給装置を備えた燃焼設備
JPH0626612A (ja) 循環流動床における液体燃料の燃焼方法
JP5886144B2 (ja) 廃棄物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