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80146B - 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方法、装置及智能通信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方法、装置及智能通信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80146B
CN114980146B CN202111531652.4A CN202111531652A CN114980146B CN 114980146 B CN114980146 B CN 114980146B CN 202111531652 A CN202111531652 A CN 202111531652A CN 114980146 B CN114980146 B CN 1149801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box
distance
terminal
side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316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80146A (zh
Inventor
王齐康
邓军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sunam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sunam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sunam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sunam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316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801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80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0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80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0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方法、装置及智能通信箱,用以在侧链通信场景下,实现更远距离的通信。方法包括:智能通信箱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波束;智能通信箱根据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向第二终端的所在方向发送第二侧行波束;其中,侧行波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侧行波束的发送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终端位于第一方向上,第二侧行波束为智能通信箱根据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将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的侧行波束。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方法、装置及智能通信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通信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方法、装置及智能通信箱。
背景技术
目前,终端与终端之间侧行通信所应用的场景,例如车联网(internet ofvehicles),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将会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例如第6代移动通信系统(6th generation,6G)重点发展的应用场景。受限于终端的能力,终端需要采用波束赋形技术,向某个方向定向发送波束,以增加波束的传输距离,从而增加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距离。
然而,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终端的数量会更多,终端之间的通信距离也会更远,目前的波束赋形技术可能无法满足更远距离的通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方法、装置及智能通信箱,用以在侧链通信场景下,实现更远距离的通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通信箱,所述智能通信箱与第一终端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智能通信箱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波束;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向第二终端的所在方向发送第二侧行波束;其中,所述侧行波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发送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终端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侧行波束为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的侧行波束。
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可知,通过将智能通信箱与第一终端连接,智能通信箱能够获取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侧行波束,并将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第二侧行波束。这样,智能通信箱可以向更远处的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侧行波束,以以在侧链通信场景下,实现更远距离的通信,即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侧行波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实际传输距离为第一距离,以及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预传输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的所述第二侧行波束是指: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增强幅度,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增强幅度,将所述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的所述第二侧行波束。其中,第二距离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距离,例如在车联网场景下,第二距离可以是确保行驶安全的情况下,车与车之间的最远通信距离。这种情况下,智能通信箱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比值,能够较为合理的确定出第一侧行波束的增强幅度,以确保使用较少的资源来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若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小于第一距离阈值,则所述增强幅度大于所述距离比值,以保证短距离的通信质量;若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且若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小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则所述增强幅度等于所述距离比值,以兼顾通信质量和波束增强所需的资源消耗;若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大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则所述增强幅度小于所述距离比值,以尽量保证远距离通信的通信质量,降低波束增强所需的资源消耗。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智能通信箱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指所述智能通信箱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有线连接,所述侧行波束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生成规则;所述智能通信箱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波束,包括: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生成规则,生成所述第一侧行波束,以实现便捷的波束增强。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智能通信箱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是指所述智能通信箱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无线连接,所述智能通信箱设置有RIS智能反射面板;所述智能通信箱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波束,包括:所述智能通信箱的RIS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波束;相应的,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向所述第一方向发送第二侧行波束,包括: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控制所述RIS向所述第二终端的所在方向发送第二侧行波束。可以看出,在第一终端与智能通信箱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的情况下,通过RIS的反射功能来实现波束增强,能够最大程度增加波束的传输距离。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控制所述RIS向所述第二终端的所在方向发送第二侧行波束,包括: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智能通信箱的位置、所述第一终端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方向,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相对于所述智能通信箱位于第二方向上;所述智能通信箱控制所述RIS向所述第二方向指向的第一区域发送所述第二侧行波束,这样,即使第二终端的位置在第一区域内变化,第二终端也能够接收到第二侧行波束,以保证通信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智能通信箱控制所述RIS向所述第二方向指向的第一区域发送所述第二侧行波束,包括:所述智能通信箱控制所述RIS的第一单元集中的每个单元,向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一个方向发送所述第二侧行波束,其中,任意两个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侧行波束的方向不同,所述第一单元集中多个单元对应发送的多个所述第二侧行波束覆盖所述第一区域,以确保第二终端在第一区域的任意位置都能接收到第二侧行波束,保证通信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第一单元集为在发送所述第二侧行波束之前处于空闲状态的单元,所述第一单元集位于所述RIS上的同一区域内,以实现对该区域进行集中控制,从而可以提高控制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装置,应用于智能通信箱,所述智能通信箱与第一终端连接,所述装置包括:收发模块,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波束;处理模块,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向第二终端的所在方向发送第二侧行波束;其中,所述侧行波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发送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终端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侧行波束为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的侧行波束。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侧行波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实际传输距离为第一距离,以及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预传输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的所述第二侧行波束是指: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增强幅度,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增强幅度,将所述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的所述第二侧行波束。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若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小于第一距离阈值,则所述增强幅度大于所述距离比值;若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且若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小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则所述增强幅度等于所述距离比值;若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大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则所述增强幅度小于所述距离比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智能通信箱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指所述智能通信箱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有线连接,所述侧行波束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生成规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生成规则,生成所述第一侧行波束。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智能通信箱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是指所述智能通信箱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无线连接,所述智能通信箱设置有RIS智能反射面板;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的RIS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波束;相应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控制所述RIS向所述第二终端的所在方向发送第二侧行波束。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智能通信箱的位置、所述第一终端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方向,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相对于所述智能通信箱位于第二方向上;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控制所述RIS向所述第二方向指向的第一区域发送所述第二侧行波束。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控制所述RIS的第一单元集中的每个单元,向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一个方向发送所述第二侧行波束,其中,任意两个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侧行波束的方向不同,所述第一单元集中多个单元对应发送的多个所述第二侧行波束覆盖所述第一区域。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第一单元集为在发送所述第二侧行波束之前处于空闲状态的单元,所述第一单元集位于所述RIS上的同一区域内。
可选地,收发模块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接收模块用于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装置的接收功能。发送模块用于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装置的发送功能。
可选地,第二方面所述的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装置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面所述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网络设备的装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第二方面所述的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的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通信箱,该智能通信箱包括:箱体、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该指令时,以使所述智能通信箱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三方面所述的智能通信箱还可以包括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或接口电路。该收发器可以用于第三方面所述的智能通信箱与其他装置通信。
此外,第三方面所述的智能通信箱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计算机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方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车到任意物体(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系统、设备间(device-todevie,D2D)通信系统、车联网通信系统、第4代(4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系统,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以及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6th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将围绕可包括多个设备、组件、模块等的系统来呈现各个方面、实施例或特征。应当理解和明白的是,各个系统可以包括另外的设备、组件、模块等,并且/或者可以并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设备、组件、模块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案的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地”、“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information)”,“信号(signal)”,“消息(message)”,“信道(channel)”、“信令(singal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的(of)”,“相应的(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时候下标如W1可能会笔误为非下标的形式如W1,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1中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示例性地,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所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上述终端设备,例如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为接入上述通信系统,且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或可设置于该终端的芯片或芯片系统。该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UE、用户装置、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具有终端功能的RSU等。本申请的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作为一个或多个部件或者单元而内置于车辆的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车辆通过内置的所述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可以实施本申请提供的方法。
其中,上述网络设备,例如智能通信箱为位于上述通信系统的网络侧,且用于增强相邻两个终端之间的通信,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下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终端设之间的通信,如第一终端通过智能通信箱与第二终端通信,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下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通信系统中,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通信系统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应理解,图1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和/或,其他终端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方法。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中的智能安全箱,该智能通信箱与第一终端连接。该方法的流程包括:
S201,智能通信箱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波束。
其中,智能通信箱可以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是指智能通信箱与第一终端建立有线连接的模式。智能通信箱有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该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可以是智能通信箱从第一终端获取的,或者也可以是智能通信箱预配置的,对此不限定。侧行波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侧行波束的生成规则,这种情况下,智能通信箱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波束,包括:智能通信箱根据第一侧行波束的生成规则,生成第一侧行波束,以实现便捷的波束增强。
或者,智能通信箱可以处于第二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是指智能通信箱与第一终端建立无线连接。智能通信箱设置有RIS,即智能反射面板。这种情况下,智能通信箱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波束,包括:智能通信箱的RIS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波束。
S202,智能通信箱根据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向第二终端的所在方向发送第二侧行波束。
其中,侧行波束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侧行波束的发送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终端位于第一方向上,第二侧行波束为智能通信箱根据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将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的侧行波束。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侧行波束配置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侧行波束的实际传输距离为第一距离,以及第一侧行波束的预传输距离为第二距离,智能通信箱根据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将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的第二侧行波束是指:智能通信箱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确定第一侧行波束的增强幅度,智能通信箱根据增强幅度,将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的第二侧行波束。其中,第二距离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距离,例如在车联网场景下,第二距离可以是确保行驶安全的情况下,车与车之间的最远通信距离。这种情况下,智能通信箱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比值,能够较为合理的确定出第一侧行波束的增强幅度,以确保使用较少的资源来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
具体地,若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小于第一距离阈值,则增强幅度大于距离比值,以保证短距离的通信质量;若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且若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则增强幅度等于距离比值,以兼顾通信质量和波束增强所需的资源消耗;若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大于第二距离阈值,则增强幅度小于距离比值,以尽量保证远距离通信的通信质量,降低波束增强所需的资源消耗。
可以理解,在智能通信箱设置有RIS的情况下,智能通信箱根据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向第一方向发送第二侧行波束,包括:智能通信箱根据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控制RIS向第二终端的所在方向发送第二侧行波束。可以看出,在第一终端与智能通信箱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的情况下,通过RIS的反射功能来实现波束增强,能够最大程度增加波束的传输距离。
更具体地,智能通信箱根据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控制RIS向第二终端的所在方向发送第二侧行波束,包括:智能通信箱根据智能通信箱的位置、第一终端的位置、以及第一方向,确定第二终端相对于智能通信箱位于第二方向上;智能通信箱控制RIS向第二方向指向的第一区域发送第二侧行波束,这样,即使第二终端的位置在第一区域内变化,第二终端也能够接收到第二侧行波束,以保证通信可靠性。例如,智能通信箱控制RIS的第一单元集中的每个单元,向第一区域对应的一个方向发送第二侧行波束,其中,任意两个单元发送的第二侧行波束的方向不同,第一单元集中多个单元对应发送的多个第二侧行波束覆盖第一区域,以确保第二终端在第一区域的任意位置都能接收到第二侧行波束,保证通信可靠性。其中,第一单元集为在发送第二侧行波束之前处于空闲状态的单元,第一单元集位于RIS上的同一区域内,以实现对该区域进行集中控制,从而可以提高控制效率。例如,RIS的面板可以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分成多层,每层对应一个区域。又例如,RIS的面板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以及从左到右的顺序,分成多个区域。
综上,基于上述方法可知,通过将智能通信箱与第一终端连接,智能通信箱能够获取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侧行波束,并将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第二侧行波束。这样,智能通信箱可以向更远处的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侧行波束,以以在侧链通信场景下,实现更远距离的通信,即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装置300,应用于智能通信箱,该智能通信箱与第一终端连接,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装置300包括:
收发模块301,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波束;处理模块302,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控制所述收发模块301向第二终端的所在方向发送第二侧行波束;其中,所述侧行波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发送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终端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侧行波束为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的侧行波束。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侧行波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实际传输距离为第一距离,以及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预传输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的所述第二侧行波束是指: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增强幅度,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增强幅度,将所述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的所述第二侧行波束。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若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小于第一距离阈值,则所述增强幅度大于所述距离比值;若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且若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小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则所述增强幅度等于所述距离比值;若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大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则所述增强幅度小于所述距离比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智能通信箱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指所述智能通信箱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有线连接,所述侧行波束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生成规则;所述处理模块302,还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生成规则,生成所述第一侧行波束。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智能通信箱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是指所述智能通信箱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无线连接,所述智能通信箱设置有RIS智能反射面板;所述收发模块302,还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的RIS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波束;相应的,所述处理模块302,还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控制所述RIS向所述第二终端的所在方向发送第二侧行波束。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处理模块302,还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智能通信箱的位置、所述第一终端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方向,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相对于所述智能通信箱位于第二方向上;所述处理模块302,还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控制所述RIS向所述第二方向指向的第一区域发送所述第二侧行波束。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处理模块302,还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控制所述RIS的第一单元集中的每个单元,向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一个方向发送所述第二侧行波束,其中,任意两个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侧行波束的方向不同,所述第一单元集中多个单元对应发送的多个所述第二侧行波束覆盖所述第一区域。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第一单元集为在发送所述第二侧行波束之前处于空闲状态的单元,所述第一单元集位于所述RIS上的同一区域内。
可选地,收发模块301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接收模块用于实现所述的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装置300的接收功能。发送模块用于实现所述的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装置300的发送功能。
可选地,所述的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装置3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302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装置300可以执行上述图2所示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装置300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网络设备的装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所述的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装置3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的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4,对智能通信箱40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其中,智能通信箱400包括箱体405,该箱体405形状可以根据实际产品形态灵活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智能通信箱400的各组件可以设置在箱体405内,或者箱体405上。
具体地,处理器401(虚线表示位于箱体405内)是智能通信箱40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401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可选地,处理器40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402内的数据,执行智能通信箱400的各种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4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智能通信箱400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4中所示的处理器401和处理器404(虚线表示位于箱体405内)。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其中,存储器402(虚线表示位于箱体405内)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401来控制执行,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存储器4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402可以和处理器4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并通过智能通信箱400的接口电路(图4中未示出)与处理器4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收发器403(实线表示位于箱体405上),用于与其他装置之间的通信。例如,智能通信箱400为网络设备,收发器403可以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或者与另一个网络设备通信。需要指出的是,收发器403具体可以是上文提到的RIS。
可选地,收发器403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图4中未单独示出)。其中,接收器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发送器用于实现发送功能。
可选地,收发器403可以和处理器4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并通过智能通信箱400的接口电路(图4中未示出)与处理器4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示出的装置4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智能通信箱400的限定,实际的智能通信箱4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此外,装置4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如电路)、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但也可能表示的是一种“和/或”的关系,具体可参考前后文进行理解。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字段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MM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通信箱,所述智能通信箱与第一终端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智能通信箱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波束;
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向第二终端的所在方向发送第二侧行波束;其中,所述侧行波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发送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终端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侧行波束为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的侧行波束;
其中,侧行波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实际传输距离为第一距离,以及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预传输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的所述第二侧行波束是指: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增强幅度,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增强幅度,将所述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的所述第二侧行波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小于第一距离阈值,则所述增强幅度大于所述距离比值;若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且若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小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则所述增强幅度等于所述距离比值;若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距离比值大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则所述增强幅度小于所述距离比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指所述智能通信箱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有线连接,所述侧行波束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生成规则;所述智能通信箱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波束,包括:
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生成规则,生成所述第一侧行波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是指所述智能通信箱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无线连接,所述智能通信箱设置有RIS智能反射面板;所述智能通信箱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波束,包括:
所述智能通信箱的RIS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波束;
相应的,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向所述第一方向发送第二侧行波束,包括:
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控制所述RIS向所述第二终端的所在方向发送第二侧行波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控制所述RIS向所述第二终端的所在方向发送第二侧行波束,包括:
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智能通信箱的位置、所述第一终端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方向,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相对于所述智能通信箱位于第二方向上;
所述智能通信箱控制所述RIS向所述第二方向指向的第一区域发送所述第二侧行波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控制所述RIS向所述第二方向指向的第一区域发送所述第二侧行波束,包括:
所述智能通信箱控制所述RIS的第一单元集中的每个单元,向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一个方向发送所述第二侧行波束,其中,任意两个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侧行波束的方向不同,所述第一单元集中多个单元对应发送的多个所述第二侧行波束覆盖所述第一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集为在发送所述第二侧行波束之前处于空闲状态的单元,所述第一单元集位于所述RIS上的同一区域内。
8.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通信箱,所述智能通信箱与第一终端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侧行波束;
处理模块,用于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侧行波束配置信息,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向第二终端的所在方向发送第二侧行波束;其中,所述侧行波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发送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终端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侧行波束为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的侧行波束;
其中,侧行波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实际传输距离为第一距离,以及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预传输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侧行波束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的所述第二侧行波束是指: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第一侧行波束的增强幅度,所述智能通信箱根据所述增强幅度,将所述第一侧行波束增强得到的所述第二侧行波束。
9.一种智能通信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该指令时,以使所述智能通信箱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531652.4A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方法、装置及智能通信箱 Active CN1149801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1652.4A CN114980146B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方法、装置及智能通信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1652.4A CN114980146B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方法、装置及智能通信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0146A CN114980146A (zh) 2022-08-30
CN114980146B true CN114980146B (zh) 2023-05-19

Family

ID=82974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1652.4A Active CN114980146B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方法、装置及智能通信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8014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1310A (zh) * 2001-06-12 2003-01-15 莫比斯菲尔有限公司 在智能天线阵列中或与其相关的改进
CN111245494A (zh) * 2020-01-13 2020-06-05 东南大学 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定位信息辅助波束控制方法
CN113133014A (zh) * 2021-03-23 2021-07-16 清华大学 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广义电磁波轨道角动量传输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5439B (zh) * 2016-02-22 2021-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间协同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121153B (zh) * 2017-05-15 2019-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19160973A1 (en) * 2018-02-13 2019-08-22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for v2x autonomous directional resource selection
US11234145B2 (en) * 2018-11-01 2022-01-25 Hyundai Motor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management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vehicle-to-everything communication
WO2020167038A1 (ko) * 2019-02-15 2020-08-2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사이드링크 통신에서 빔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13785522A (zh) * 2019-05-10 2021-12-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侧链路的波束管理
CN113346917A (zh) * 2020-02-18 2021-09-03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47464A (zh) * 2020-05-29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免授权传输方法及终端、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1310A (zh) * 2001-06-12 2003-01-15 莫比斯菲尔有限公司 在智能天线阵列中或与其相关的改进
CN111245494A (zh) * 2020-01-13 2020-06-05 东南大学 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定位信息辅助波束控制方法
CN113133014A (zh) * 2021-03-23 2021-07-16 清华大学 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广义电磁波轨道角动量传输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0146A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14656A1 (en) Distributed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management for enabling vehicle-to- everything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oexistence
CN115694566B (zh) 抗氧化健合丝设备的高可靠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405637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915405B (zh) 针对键合丝设备集群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EP3836619B1 (en) Direct connec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access control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entity and terminal
CN114980146B (zh) 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箱的波束增强方法、装置及智能通信箱
CN113556340A (zh) 一种便携式vpn终端、数据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5113132B (zh) 一种智能电表的电压实时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6308066B (zh) 基于物联网的仓储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6208992B (zh) 一种运行状态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6488693B (zh) 一种天线波束的干扰调节方法
CN116567559A (zh) 基于物联网的固废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7202165A (zh) 一种具备远程升级功能的电能表hplc模块及升级方法
CN118019112A (zh) 一种键合银丝设备的物联网节点的自组织与协同方法
CN115941563B (zh) 集成多指挥平台信息的任务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5866062B (zh) 用于多租户架构中大数据实时汇集存储方法及装置
WO2024007264A1 (zh) 模型训练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6051565B (zh) 基于结构光3d点云的接触网缺陷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6887009B (zh) 基于5g网络的端云一体视频结构化方法及系统
CN117676305B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摄像头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783833B (zh) 计算机安全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7641590A (zh) 一种基于dma多队列的pcie高速网卡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14172738A (zh) 一种基于智能安全箱的抗DDoS攻击方法、装置及智能安全箱
CN117499979A (zh) 一种相控阵天线的目标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17015990A (zh) 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