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8383A - 一种具有空间一致性的空时频非平稳信道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空间一致性的空时频非平稳信道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78383A CN114978383A CN202210451243.1A CN202210451243A CN114978383A CN 114978383 A CN114978383 A CN 114978383A CN 202210451243 A CN202210451243 A CN 202210451243A CN 114978383 A CN114978383 A CN 1149783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uster
- time
- attenuation factor
- power attenuation
- antenn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311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33 biological exti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186 active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14 correla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4443 Pyru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8 cluster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15 distribu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772 mu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524 similarity meas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 H04B17/3911—Fading models or fading gene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空间一致性的空时频非平稳信道建模方法,包括:S1,设置初始时刻散射簇的参数,并计算生存概率;S2,根据所述生存概率从当前生存的簇中随机选择消亡簇,并根据所述生存概率随机生成新的簇;S3,遍历每个簇,并根据簇所在集合种类,计算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S4,根据当前时刻散射簇的参数、天线维度功率衰减因子和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计算得到信道传递函数;S5,进入下一个采样时刻,重复S2至S4,直至满足结束条件。如此,采用本发明可模拟大规模MIMO、双边移动、宽带通信场景以及他们的混合场景,在空‑时‑频域具有非平稳性的同时,保证空间一致性,即相邻位置具有相似的信道特性,与真实信道更加贴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5G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信道建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空间一致性的空时频非平稳信道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从1G到现在的5G,信道建模一直是物理层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因为准确高效的信道模型是任何通信系统研发和性能评估的基础。然而,信道建模研究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原因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5G)引入了众多新的物理层技术,例如大规模MIMO、宽带通信等。并且,5G还面临诸多复杂通信场景。这些技术使得常用的信道广义平稳假设在空时频域都不再成立。此外,为了和真实信道保持一致,信道还应该具有空间一致性,即位于相邻空间位置的发送端(接收端)的信道特性也相近,这意味着信道在变化的过程中将保持平滑、连续。因此,为了能够支持大规模MIMO、双边移动、宽带通信这几种极具挑战性的5G场景,一种合理兼容空时频非平稳性和空间一致性的通用信道模型至关重要。
公开文献中有大量针对非平稳信道建模的研究,可以分为非几何随机模型(NGSM)和基于几何的随机信道模型(GBSM)。NGSM是一种使用抽头延迟滤波器生成信道冲击响应的信道建模方法。在提供时延、功率、多普勒的统计信息的前提下,根据概率分布函数(PDF)生成参数。已经有基于NGSM的空间、频率非平稳信道模型,但是由于NGSM的抽头在相邻时刻的参数缺乏相关性,故都无法保证空间一致性,缺乏时间演进,无法仿真连续长时间信道。GBSM得益于预先定义了收发端和散射簇的具体位置,十分适合于时变场景,有能力在建模非平稳特性的同时,保持空间一致性。但是现有的模型集中在建模空时频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域上的非平稳建模,忽略了簇生灭过程的能量平缓变化,这也是保证信道空间一致性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空间一致性的空时频非平稳信道建模方法,旨在解决现有信道建模方法忽略了簇生灭过程的能量平缓变化,从而无法保证空间一致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空间一致性的空时频非平稳信道建模方法,包括:
S1,设置初始时刻散射簇的参数,并计算生存概率;
S2,根据所述生存概率从当前生存的簇中随机选择消亡簇,并根据所述生存概率随机生成新的簇;
S3,遍历每个簇,若其为新生簇,则其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若其为消亡簇,则其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否则,其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ρn(t)=1;其中,n表示第n个簇,t表示当前时刻,tB表示簇开始生成的时间,ξB为控制新生簇能量增加斜率的常数,tD表示簇开始消亡的时间,ξD为控制消亡簇能量降低斜率的常数,ΔvR、ΔvT分别表示收、发端平均相对速度;
S4,根据当前时刻散射簇的参数、天线维度功率衰减因子和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计算得到信道传递函数;
S5,进入下一个采样时刻,重复S2至S4,直至满足结束条件。
进一步地,步骤S4中,所述天线维度功率衰减因子包括接收端天线维度功率衰减因子和发射端天线维度功率衰减因子q={1,...,MR}表示接收端天线索引,p={1,...,MT}表示发射端天线索引,MR×MT为收发阵列尺寸;
其中,PF、分别为第二环境依赖常数和第三环境依赖常数,λR为簇的新生速率常数;Δt表示采样间隔,ΔvR、ΔvT分别表示收、发端平均相对速度,且vR表示接收端速度,表示簇n最后一跳的移动速度,vT表示发射端速度,表示簇n第一跳的移动速度,N(t)表示t时刻簇总数。
进一步地,步骤S4包括:根据当前时刻散射簇的参数、天线维度功率衰减因子和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计算得到当前时刻信道冲击响应矩阵;引入频率影响因子,计算得到信道传递函数。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空间一致性的空时频非平稳信道模型,采用第一方面所述的信道建模方法构建。
第三方面,一种具有空间一致性的空时频非平稳信道建模装置,包括:
初始化模块,用于设置初始时刻散射簇的参数,并计算生存概率;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存概率从当前生存的簇中随机选择消亡簇,并根据所述生存概率随机生成新的簇;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遍历每个簇,若其为新生簇,则其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若其为消亡簇,则其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否则,其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ρn(t)=1;其中,n表示第n个簇,t表示当前时刻,tB表示簇开始生成的时间,ξB为控制新生簇能量增加斜率的常数,tD表示簇开始消亡的时间,ξD为控制消亡簇能量降低斜率的常数,ΔvR、ΔvT分别表示收、发端平均相对速度;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当前时刻散射簇的参数、天线维度功率衰减因子和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计算得到信道传递函数;
重复模块,用于进入下一个采样时刻,重复执行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和第三处理模块的操作,直至满足结束条件。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信道建模方法。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1)针对现有的时间维度簇生灭算法存在的问题,即相邻时刻新生簇瞬间生成、消亡簇瞬间消失,导致相邻时刻信道状态突变。本发明借助皮尔生长曲线引入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保证新生簇能量由0缓慢增加到最大,消亡簇能量由最大缓慢降低到0,从而保证移动场景下的信道模型具有空间一致性。
(2)针对现有的天线维度簇生灭算法存在的问题,即相邻阵元信道状态的突变,无法保证空间一致性;本发明通过引入天线维度功率衰减因子,让簇在可见阵列范围之外的阵元上缓慢消失,保证相邻阵元的信道状态不会突变。
(3)相比于现有的信道冲激响应计算表达式,本发明引入了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和天线维度功率衰减因子,保证相邻阵元、相邻时刻的信道状态连续,保证空间一致性。
(4)对于宽带通信,信道的不相关散射假设不再成立,其原因为不同频率的信号可与传输环境发生不同的作用,具有频率非平稳特性。本发明通过引入频率依赖因子对信道的频率非平稳特性进行建模。
(5)以GBSM孪生双簇模型为基础,能够支持大规模MIMO近场通信、mmWave宽带通信、快速移动场景通信等具有挑战性的5G通信场景的信道模拟,具有空时频非平稳性。同时,考虑了相邻空间位置信道特性不能突变的要求,在相同条件下,与现有的非平稳信道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空间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空间一致性的空时频非平稳信道建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GBSM孪生双簇信道模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功率衰减因子随距离的变化;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天线窗口的角度功率谱,用于验证空间非平稳;
图5-1和图5-2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生簇和消亡簇的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随时间的变化;
图6-1和图6-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比图,用于验证空间一致性;其中,图6-1为实测信道数据的相关矩阵距离随时间的变化图,图6-2为现有信道建模方法和本发明所提信道建模方法的相关矩阵距离(CMD)随时间的变化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间自相关函数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曲线,用于时间非平稳验证;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率互相关函数与频率间隔的关系曲线,用于频率非平稳验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系统组成、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下面所述的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本发明中,本发明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空间一致性的空时频非平稳信道建模方法,适用于大规模MIMO近场通信、宽带通信、双边移动通信信道的模拟,其中,收发端都可以配备任意多天线阵列。该方法包括操作S1至操作S5。
操作S1,设置初始时刻散射簇的参数,并计算生存概率。
本实施例中,初始化簇个数N(t),每个簇内的射线个数Mn,每条射线的时延功率到达角的方位角到达角的仰角离开角的方位角离开角的仰角其中n=1,...,N(t),mn=1,...,Mn;其中,每个簇的射线数量Mn服从泊松分布,射线的时延服从指数分布,功率且功率需要归一化,Zn服从高斯分布N(0,σSF),σSF为方差,rτ和DS都是常数。角度信息服从高斯分布。需要说明的是,簇参数都是时变的。
其中,PF、分别为第二环境依赖常数和第三环境依赖常数,λR为簇的新生速率常数;Δt表示采样间隔,ΔvR、ΔvT分别表示收、发端平均相对速度,且vR表示接收端速度,表示簇n最后一跳的移动速度,vT表示发射端速度,表示簇n第一跳的移动速度,N(t)表示t时刻簇总数。
操作S2,根据所述生存概率从当前生存的簇中随机选择消亡簇,并根据所述生存概率随机生成新的簇。
需要说明的是,若在当前时刻新生成的簇,将其索引放入集合B中;若在当前时刻淘汰的簇,将其索引放入集合D中;若在当前时刻未被淘汰的簇,将其索引放入集合S中。
S21,以生存概率Psurvival决定每一个生存的簇是生存还是消亡,并将标记为消亡的簇的索引放入集合D。
S22,生存Nnew个新簇。Nnew为一服从均值为μ的泊松分布Possion(μ)随机数,其中λG为簇的生存速率常数。计算当前时刻簇的个数N(t)=N(t-Δt)+Nnew。为新生簇分配参数,将簇索引放入新生簇集合B和生存簇集合S。
操作S3,遍历每个簇,若其为新生簇,则其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若其为消亡簇,则其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否则,其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ρn(t)=1;其中,n表示第n个簇,t表示当前时刻,tB表示簇开始生成的时间,ξB为控制新生簇能量增加斜率的常数,tD表示簇开始消亡的时间,ξD为控制消亡簇能量降低斜率的常数,ΔvR、ΔvT分别表示收、发端平均相对速度。
本实施例中,从n=1,...,N(t)遍历每一个簇。若n∈S,则ρn(t)=1,即簇功率不受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约束;若n∈B,引入皮尔生长曲线让新生簇能量缓慢增加,避免相邻时刻信道状态突变,保持空间一致性,则其中tB表示簇开始生成的时间,ξB为控制新生簇能量增加斜率的常数;若n∈D,同理引入皮尔生长曲线让消亡簇能量缓慢降低,则其中tD表示簇开始消亡的时间,ξD为控制消亡簇能量降低斜率的常数。
操作S4,根据当前时刻散射簇的参数、天线维度功率衰减因子和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计算得到信道传递函数。
为了进一步保证空间一致性,本发明通过引入天线维度功率衰减因子,让簇在可见阵列范围之外的阵元上缓慢消失,保证相邻阵元的信道状态不会突变。具体如下:
S42,引入频率依赖因子对信道的频率非平稳特性进行建模,表达式为:
操作S5,进入下一个采样时刻,重复S2至S4,直至满足结束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结束条件可以是达到预设数量的采样时刻。
实施例: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GBSM孪生双簇信道模型的示意图,本发明将空时频非平稳性和空间一致性用于GBSM模型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初始化簇参数。
(1-1)本发明实施例中,簇个数N(0)=20,每个簇的射线数量Mn服从均值为20的泊松分布。射线的时延服从均值为930ns的指数分布。功率其中Zn~N(0,3),rτ=2.3,DS=3.8ns,对功率进行归一化。角度信息服从高斯分布。
(1-2)将簇索引放入生存簇集合S,新生簇集合B和消亡簇集合D初始为空集。
(2)执行阵列维度簇生灭过程
(3)计算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包括:
(3-2)以概率Psurvival决定每一个生存的簇是生存还是消亡,并将标记为消亡的簇的索引放入集合D。
(3-4)从n=1,...,N(t)遍历每一个簇。计算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
(4)计算信道传递函数(NLOS),包括:
图3所示为r=4λ时,若天线q'对簇n的衰减系数与q-q'之间的距离关系图,其中λ为波长。可以看出,dqq'∈[0,r]时衰减因子基本不变,dqq'>r时簇能量在阵列上缓慢衰减,本发明在建模空间非平稳性的同时有效防止了簇能量在阵列上的突变。
图4展示了在近场通信场景下,即fc=3.45GHz,MR=1×48(1行48列ULA),MT=1,收发端距离为10m时,接收端到达角(AoA)的归一化角度功率谱(APS)。APS通过平滑多信号分类(MUSIC)算法得出。使用一个大小为16的滑动窗口在阵列上移动,每次移动一个天线,每一个窗口内使用平滑MUSIC算法,得到不同窗口位置的归一化APS。从图4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由于近场影响导致的AoA偏移,即同一个簇在不同窗口位置有不同的AoA。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出存在簇在阵列维度的平滑演进,以及簇在阵列维度的生灭现象。说明我们提出的模型正确引入了近场影响,具有空间非平稳性,同时考虑了阵列维度上平滑的簇生灭过程,兼顾了空间一致性。
图5-1和图5-2所示为本发明提出的保持空间一致性的时间维度簇生灭。可以看到,对于新生的簇,簇的能量从新生时间tB开始缓慢上升;对于消亡的簇,簇的能量从消亡时间开始时间tD开始缓慢下降,有效防止了相邻时刻信道状态的突变。
图6-1和图6-2所示比较了移动MIMO场景下,所提信道模型、实测信道与现有模型在相邻时刻的CMD。CMD是一种跟踪非平稳MIMO信道空间结构变化的方法,令自相关矩阵为则基于CMD的相似度测度表示为由于空间一致性的存在,相邻时刻应该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从图6-2可以看出,现有模型会在生灭现象发生时,造成相邻时刻相似性变差,从而产生CMD的突变,正如图6-2中高的冲激所示。我们设置所提模型与现有模型拥有相同的簇参数且在相同的时刻出现生灭,可以看出所提信道CMD没有突变的情况,与实测信道的相邻时间CMD类似,都大于0.8,表示相邻时刻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是因为所提模型在时间维度使用了具有空间一致性的生灭过程,现有模型忽略了这一点。借助生灭过程的平滑演进,空间一致性得到更准确的保障。
图7所示为所提信道模型的时间自相关函数(ACF),计算式为R(Δt;t,f)=E[Hqp(t,f)*Hq'p'(t+Δt,f)]。可以看出,不同时刻t的时间自相关函数不同,说明本发明所提信道具有时间非平稳性。
图8所示为fc=50GHz的毫米波MIMO通信场景下,即本发明提出的信道模型的归一化频率互相关函数(CCF)在不同频率下的对比。从该图我们可以看出,不同频率下的CCF不同,即频率CCF与频率有关,表明了所提出的信道模型的频率非平稳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具有空间一致性的空时频非平稳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设置初始时刻散射簇的参数,并计算生存概率;
S2,根据所述生存概率从当前生存的簇中随机选择消亡簇,并根据所述生存概率随机生成新的簇;
S3,遍历每个簇,若其为新生簇,则其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若其为消亡簇,则其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否则,其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ρn(t)=1;其中,n表示第n个簇,t表示当前时刻,tB表示簇开始生成的时间,ξB为控制新生簇能量增加斜率的常数,tD表示簇开始消亡的时间,ξD为控制消亡簇能量降低斜率的常数,ΔvR、ΔvT分别表示收、发端平均相对速度;
S4,根据当前时刻散射簇的参数、天线维度功率衰减因子和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计算得到信道传递函数;
S5,进入下一个采样时刻,重复S2至S4,直至满足结束条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天线维度功率衰减因子包括接收端天线维度功率衰减因子和发射端天线维度功率衰减因子表示接收端天线索引,p={1,...,MT}表示发射端天线索引,MR×MT为收发阵列尺寸;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道建模方法,步骤S4包括:根据当前时刻散射簇的参数、天线维度功率衰减因子和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计算得到当前时刻信道冲击响应矩阵;引入频率影响因子,计算得到信道传递函数。
6.一种具有空间一致性的空时频非平稳信道模型,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信道建模方法构建。
7.一种具有空间一致性的空时频非平稳信道建模装置,包括:
初始化模块,用于设置初始时刻散射簇的参数,并计算生存概率;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存概率从当前生存的簇中随机选择消亡簇,并根据所述生存概率随机生成新的簇;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遍历每个簇,若其为新生簇,则其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若其为消亡簇,则其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否则,其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ρn(t)=1;其中,n表示第n个簇,t表示当前时刻,tB表示簇开始生成的时间,ξB为控制新生簇能量增加斜率的常数,tD表示簇开始消亡的时间,ξD为控制消亡簇能量降低斜率的常数,ΔvR、ΔvT分别表示收、发端平均相对速度;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当前时刻散射簇的参数、天线维度功率衰减因子和时间维度功率衰减因子,计算得到信道传递函数;
重复模块,用于进入下一个采样时刻,重复执行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和第三处理模块的操作,直至满足结束条件。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信道建模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51243.1A CN114978383B (zh) | 2022-04-26 | 2022-04-26 | 一种具有空间一致性的信道建模方法、装置及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51243.1A CN114978383B (zh) | 2022-04-26 | 2022-04-26 | 一种具有空间一致性的信道建模方法、装置及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78383A true CN114978383A (zh) | 2022-08-30 |
CN114978383B CN114978383B (zh) | 2023-08-11 |
Family
ID=82979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51243.1A Active CN114978383B (zh) | 2022-04-26 | 2022-04-26 | 一种具有空间一致性的信道建模方法、装置及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78383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80131575A1 (en) * | 2016-11-07 | 2018-05-10 |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 Method for clustering wireless channel mpcs based on a kpd doctrine |
CN111245480A (zh) * | 2020-01-16 | 2020-06-05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三维空间的双簇几何信道建模方法 |
CN111263327A (zh) * | 2020-01-16 | 2020-06-09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用于多输入多输出单环模型建模方法及其仿真平台 |
CN113992290A (zh) * | 2021-10-28 | 2022-01-28 | 东南大学 | 一种面向轨道角动量无线通信的几何随机信道建模方法 |
CN114301558A (zh) * | 2021-12-10 | 2022-04-08 |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 信道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2
- 2022-04-26 CN CN202210451243.1A patent/CN11497838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80131575A1 (en) * | 2016-11-07 | 2018-05-10 |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 Method for clustering wireless channel mpcs based on a kpd doctrine |
CN111245480A (zh) * | 2020-01-16 | 2020-06-05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三维空间的双簇几何信道建模方法 |
CN111263327A (zh) * | 2020-01-16 | 2020-06-09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用于多输入多输出单环模型建模方法及其仿真平台 |
CN113992290A (zh) * | 2021-10-28 | 2022-01-28 | 东南大学 | 一种面向轨道角动量无线通信的几何随机信道建模方法 |
CN114301558A (zh) * | 2021-12-10 | 2022-04-08 |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 信道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78383B (zh) | 2023-08-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ang et al. | A general 3D space-time-frequency non-stationary THz channel model for 6G ultra-massive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CN109714120B (zh) | 一种模拟耦合多天线室内空间衰落信道传播特性的方法 | |
CN108365903B (zh) | 一种基于随机散射簇的三维Massive MIMO信道建模方法 | |
Wang et al. | A novel 3D non-stationary GBSM for 6G THz ultra-massive MIMO wireless systems | |
CN111245480A (zh) | 一种基于三维空间的双簇几何信道建模方法 | |
Zhou et al. | Graph‐based stochastic model for high‐speed railway cutting scenarios | |
CN109005133B (zh) | 双稀疏多径信道模型及基于此模型的信道估计方法 | |
CN107171703B (zh) | 一种能够模拟室内多天线通信系统中衰落信号传播特性的方法 | |
CN110620627B (zh) | 一种车辆到车辆多天线系统的非平稳信道建模方法及装置 | |
CN110212955B (zh) | 一种基于射线的3d mimo信道建模的方法 | |
CN114665998B (zh) | 空时一致性下的三重非平稳无线通信信道建模方法 | |
WO2020253156A1 (zh) | 一种用于移动毫米波通信系统的数据驱动波束跟踪方法和装置 | |
CN109302252A (zh) | 一种mimo多天线通信系统及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 | |
CN111007487B (zh) | 一种基于时间反演的多基地雷达目标检测方法 | |
CN113922900B (zh) | 一种考虑天线尺寸与天线互耦的无线电信道建模方法 | |
Zhu et al. | A novel simulator of nonstationary random MIMO channels in Rayleigh fading scenarios | |
Naoumi et al. | Complex Neural Network based Joint AoA and AoD Estimation for Bistatic ISAC | |
Zhang et al. | Fast Port Selection us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for Fluid Antenna Systems | |
Ranjith et al. | A multi-fusion integrated end-to-end deep kernel CNN base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hybrid range UM-MIMO 6G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Chen et al. | Attention-Aided Autoencoder-Based Channel Prediction for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Assisted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s | |
CN114978383B (zh) | 一种具有空间一致性的信道建模方法、装置及介质 | |
CN111614386B (zh) | 一种快速搜索方法 | |
Rakesh et al. | Channel mode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ing ambit processes | |
Yang et al. | Deep-learning-based bouncing-order prediction for propagation channel characterization using graph modeling | |
Singh et al. | Modeling time-varying and frequency-selective channels with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