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5825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5825A
CN114975825A CN202210547354.2A CN202210547354A CN114975825A CN 114975825 A CN114975825 A CN 114975825A CN 202210547354 A CN202210547354 A CN 202210547354A CN 114975825 A CN114975825 A CN 1149758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matrix
light
emitting unit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473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慧平
郭嘉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473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58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5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58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多个发光单元和彩膜层,彩膜层包括黑矩阵,黑矩阵围绕发光单元的开口区,包括第一黑矩阵和第二黑矩阵,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黑矩阵至所述发光单元的最大距离为M,所述第二黑矩阵至所述发光单元的最大距离为N,M<N。通过设置M<N,使更多的大视角光线能够经发光单元靠近第一黑矩阵的一边出射,或是使一部分大视角光线无法经发光单元靠近第二黑矩阵的一边出射,从而减小发光单元在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上亮度损失的差异,有效改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具有薄、轻、宽视角、自发光、成本低、响应速度快、能耗小等优点,已经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是将有机发光材料设置在阳极和阴极之间,而后通过阳极和阴极对有机发光材料施加电压进行发光。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按一定排列方式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受到现有技术中子像素结构的限制,沿不同方向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视角亮度损失具有差异,影响显示效果。
因此,提供一种改善显示效果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改善显示效果。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多个发光单元,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彩膜层,位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彩膜层包括黑矩阵,沿第一方向上,所述黑矩阵围绕所述发光单元的开口区,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所述黑矩阵包括第一黑矩阵和第二黑矩阵,所述第一黑矩阵沿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所述第二黑矩阵沿第三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一黑矩阵与所述第二黑矩阵相邻且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黑矩阵的长度为P,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二黑矩阵的长度为Q,P>Q;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黑矩阵至所述发光单元的最大距离为M,所述第二黑矩阵至所述发光单元的最大距离为N,M<N。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衬底基板;多个发光单元,位于衬底基板的一侧;彩膜层,位于发光单元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彩膜层包括黑矩阵,沿第一方向上,黑矩阵围绕发光单元的开口区,第一方向为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开口区的尺寸能够限定光线出射的角度,开口区的尺寸越大,能够出射的光线越多,反之,开口区的尺寸越小,能够出射的光线越少;黑矩阵包括第一黑矩阵和第二黑矩阵,第一黑矩阵沿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第二黑矩阵沿第三方向上延伸,第三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交叉;第一黑矩阵与第二黑矩阵相邻且连接,沿第二方向上,第一黑矩阵的长度为P,沿第三方向上,第二黑矩阵的长度为Q,P>Q,发光单元沿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发光单元沿第三方向上的宽度,即发光单元沿第三方向上的亮度损失大于发光单元沿第二方向上的亮度损失;沿第一方向上,第一黑矩阵至发光单元的最大距离为M,第二黑矩阵至发光单元的最大距离为N,M<N,使更多的大视角光线能够经发光单元靠近第一黑矩阵的一边出射,或是使一部分大视角光线无法经发光单元靠近第二黑矩阵的一边出射,从而减小发光单元在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上亮度损失的差异,有效改善显示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3是图1中B-B’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6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7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8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9是图1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0是图1中C-C’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面图;图3是图1中B-B’向的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
衬底基板01;
多个发光单元02,位于衬底基板01的一侧;
彩膜层03,位于发光单元02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彩膜层03包括黑矩阵031,沿第一方向X上,黑矩阵031围绕发光单元02的开口区04,第一方向X为垂直于衬底基板01的方向;黑矩阵031包括第一黑矩阵031a和第二黑矩阵031b,第一黑矩阵031a沿第二方向Y上延伸,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交叉;第二黑矩阵031b沿第三方向Z上延伸,第三方向Z分别与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交叉;第一黑矩阵031a与第二黑矩阵031b相邻且连接,沿第二方向Y上,第一黑矩阵031a的长度为P,沿第三方向Z上,第二黑矩阵031b的长度为Q,P>Q;沿第一方向X上,第一黑矩阵031a至发光单元02的最大距离为M,第二黑矩阵031b至发光单元02的最大距离为N,M<N。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02,发光单元02包括层叠的阳极层021、发光层022和阴极层023,通过阳极层021和阴极层023对发光层022施加电压进行发光,具体的,作为载流子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层023和阳极层021迁移至发光层022,在发光层022中相遇辐合形成激子,激子被激活放出能量,释放的能量使发光层022的发光分子经辐射弛豫而发出可见光。阳极层021位于阴极层023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或者阳极层021位于阴极层023靠近衬底基板01的一侧都是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的,本实施例并不做具体的限定。本实施例提供的衬底基板01作为载体承载显示面板100的其他结构,具体的,衬底基板01采用刚性基板或是柔性基板均可,当衬底基板01为刚性基板时,衬底基板01的材料可以采用玻璃、透明树脂等;当衬底基板01为柔性基板时,衬底基板01的材料可以采用聚碳酸酯、聚酰亚胺等。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01与发光单元02之间的阵列层(图中未示出),阵列层包括栅极金属层、源漏极金属层、有源层、以及各个导电膜层之间的绝缘层等,阵列层用于控制发光单元02的发光与否,阵列层远离衬底的一侧还设有平坦化层(图中未示出)对阵列层的表面进行平坦化,便于发光单元02的制作。平坦化层远离阵列层的一侧设有像素定义层05,像素定义层05包括开口区04,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的正投影与开口区04在衬底基板01的正投影交叠。彩膜层03位于封装层06远离发光单元02的一侧,包括黑矩阵031,黑矩阵031用于对显示面板100中不发光的区域进行遮挡,避免不同颜色光线之间出现串扰,影响显示效果。图1和图4仅示意出显示面板100的形状为矩形,当然,还可以是具有圆角的矩形或是异形结构等,对此并不做具体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仅示意出一种发光单元02的排布方式的示意,图4仅示意出另一种发光单元02的排布方式的示意,当然,发光单元02的结构和排布方式并不限于此,沿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与沿第三方向Z上的长度不等的发光单元02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参照图1、图2和图3,以一个发光单元02为例,沿第一方向X上,黑矩阵031围绕发光单元02的开口区04,黑矩阵031包括第一黑矩阵031a和第二黑矩阵031b,第一黑矩阵031a沿第二方向Y上延伸,第二黑矩阵031b沿第三方向Z上延伸,第一黑矩阵031a与第二黑矩阵031b相邻且连接。沿第二方向Y上,第一黑矩阵031a的长度为P,沿第三方向Z上,第二黑矩阵031b的长度为Q,P>Q,即发光单元02沿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大于发光单元02沿第三方向Z上的宽度。沿第一方向X上,第一黑矩阵031a至发光单元02的最大距离为M,第二黑矩阵031b至发光单元02的最大距离为N,M<N。在图2和图3中,仅示意出沿第一方向X上,第一黑矩阵031a的高度与第二黑矩阵031b的高度不等,以实现M<N,第一黑矩阵031a在图2中的形状为矩形,第二黑矩阵031b在图3中的形状为矩形,但并不限于此。由发光单元02靠近第一黑矩阵031a的一边射出,且传播路径经过第一黑矩阵031a边缘的光线与第一方向X形成夹角记作第一夹角,当沿第一方向X上,第一黑矩阵031a、第二黑矩阵031b与发光单元02之间的最大距离相等时,第一夹角的角度为θ1,在此基础上,减小第一黑矩阵031a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与发光单元02之间的距离,此时第一夹角的角度为θ2,θ12,使更多的大视角光线能够经发光单元02靠近第一黑矩阵031a的一边出射,即减小发光单元02沿第三方向上的亮度损失,进一步地,能够减小发光单元02在第二方向Y与第三方向Z上亮度损失的差异,有效改善显示效果,M与N的差值优选为0-3u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衬底基板01;多个发光单元02,位于衬底基板01的一侧;彩膜层03,位于发光单元02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彩膜层03包括黑矩阵031,沿第一方向X上,黑矩阵031围绕发光单元02的开口区04,第一方向X为垂直于衬底基板01的方向,开口区04的尺寸能够限定光线出射的角度,开口区04的尺寸越大,能够出射的光线越多,反之,开口区04的尺寸越小,能够出射的光线越少;黑矩阵031包括第一黑矩阵031a和第二黑矩阵031b,第一黑矩阵031a沿第二方向Y上延伸,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交叉;第二黑矩阵031b沿第三方向Z上延伸,第三方向Z分别与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交叉;第一黑矩阵031a与第二黑矩阵031b相邻且连接,沿第二方向Y上,第一黑矩阵031a的长度为P,沿第三方向Z上,第二黑矩阵031b的长度为Q,P>Q,发光单元02沿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大于发光单元02沿第三方向Z上的宽度,即发光单元02沿第三方向Z上的亮度损失大于发光单元02沿第二方向Y上的亮度损失;沿第一方向X上,第一黑矩阵031a至发光单元02的最大距离为M,第二黑矩阵031b至发光单元02的最大距离为N,M<N,使更多的大视角光线能够经发光单元02靠近第一黑矩阵031a的一边出射,或是使一部分大视角光线无法经发光单元02靠近第二黑矩阵031b的一边出射,能够减小发光单元02在第二方向Y与第三方向Z上亮度损失的差异,有效改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图2和图3,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封装层06,封装层06位于发光单元02与彩膜层03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封装层06用于保护发光单元02和其他膜层免受外界水、氧气的影响,封装层06可以为薄膜封装层,薄膜封装层包括无机层和有机层,具体的,无机层和有机层交错堆叠实现封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5,图5是图1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图,封装层06靠近彩膜层03的一侧设有凸起07,沿第一方向X上,凸起07与第二黑矩阵031b至少部分交叠。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5中封装层06包括层叠的第一无机层061、有机层062和第二无机层063(图5中未对封装层06进行图案填充),图5中封装层06中的层数和层叠机构仅为示意,但并不限于此。在图5中仅示意出第二无机层063位于有机层062与发光单元02之间,第一无机层061位于有机层062远离第二无机层063的一侧,第一无机层061远离有机层062的一侧设有凸起07,但并不限于此。通过封装层06设有凸起07,凸起07与第二黑矩阵031b至少部分交叠,能够增大N,即沿第一方向X上,第二黑矩阵031b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与发光单元02之间的距离增大,具体的,第一黑矩阵031a与第二黑矩阵031b沿第一方向X上的高度可以相等或是不等,能够满足第二黑矩阵031b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与发光单元02的距离大于第一黑矩阵031a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与发光单元02之间的距离即可。由发光单元02靠近第二黑矩阵031b的一边射出,且传播路径经过第二黑矩阵031b边缘的光线与第一方向X形成夹角记作第二夹角,当沿第一方向X上,第一黑矩阵031a、第二黑矩阵031b与发光单元02之间的最大距离相等时,第二夹角的角度为δ1,在此基础上,增大第二黑矩阵031b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与发光单元02之间的距离,此时第二夹角的角度为δ2,δ21,使一部分大视角光线无法经发光单元02靠近第二黑矩阵031b的一边射出,进一步增大发光单元02沿第二方向Y上的亮度损失,从而减小发光单元02在第二方向Y与第三方向Z上亮度损失的差异,有效改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和图6,图6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图,封装层06靠近彩膜层03的一侧设有凹槽08,第一黑矩阵031a至少部分位于凹槽08内。
可以理解的是,图6中封装层06包括层叠的第一无机层061、有机层062和第二无机层063(图6中未对封装层06进行图案填充),图6中封装层06中的层数和层叠机构仅为示意,但并不限于此。在图6中仅示意出第二无机层063位于有机层062与发光单元02之间,第一无机层061位于有机层062远离第二无机层063的一侧,第一无机层061远离有机层062的一侧设有凹槽08,但并不限于此。通过封装层06设置凹槽08,第一黑矩阵031a至少部分位于凹槽08内,减小第一黑矩阵031a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与发光单元02之间的距离,即减小M,具体的,第一黑矩阵031a与第二黑矩阵031b演第一方向X上的高度可以相等或是不等,能够满足第一黑矩阵031a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与发光单元0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黑矩阵031b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与发光单元02的距离即可。当沿第一方向X上,第一黑矩阵031a、第二黑矩阵031b与发光单元02之间的最大距离相等时,第一夹角的角度为θ3,在此基础上,减小第一黑矩阵031a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与发光单元02之间的距离,此时第一夹角的角度为θ4,θ34,使更多的大视角光线能够经发光单元02靠近第一黑矩阵031a的一边射出,进一步减小发光单元02沿第三方向Z上的亮度损失,从而减小发光单元02在第二方向Y与第三方向Z上亮度损失的差异,有效改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和图7,图7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第一黑矩阵031a沿第三方向Z上的宽度与M、N的差值正相关。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7中的虚线结构仅示意出在M=N情况下,第一黑矩阵031a的结构与位置,此时第一夹角为θ5。M、N之间具有差值,能够减小发光单元02在第二方向Y与第三方向Z上亮度损失的差异,当M与N之间的差值能够实现发光单元02在第二方向Y与第三方向Z上亮度损失无差异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大M与N之间的差值,使发光单元02沿第三方向Z上的亮度损失是小于沿第二方向Y上的亮度损失,增大第一黑矩阵031a沿第三方向Z上的长度,平衡发光单元02沿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上的亮度损失,由于第一黑矩阵031a沿第三方向Z上的长度增加,还能够降低反射率,第一黑矩阵031a沿第三方向Z上的增加长度优选为0-5um。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8和图9,图8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9是图1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彩膜层03还包括多个色阻单元032,色阻单元032与发光单元02一一对应设置,沿第一方向X上,色阻单元032与黑矩阵031至少部分交叠;第一黑矩阵031a位于色阻单元032靠近衬底基板01的一侧,第二黑矩阵031b位于色阻单元032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图8和图9中仅示意出第一黑矩阵031a和第二黑矩阵031b分别位于色阻单元032的两侧,相当于色阻单元032将第二黑矩阵031b全部垫高,增大第二黑矩阵031b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与发光单元02之间的距离,以增大M与N之间的差值,当然,也可以设置色阻单元032仅将第二黑矩阵031b靠近发光单元02的一端垫高,但并不限于此。在图8和图9中仅示意出色阻单元032与黑矩阵031是同层设置,当然,色阻单元032与黑矩阵031也可以为异层设置,这里并不做具体的限定。通过将色阻单元032设置于封装层06远离发光单元02的一侧,能够代替偏光片,提升显示面板100的发光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9中的虚线结构仅示意出在M=N情况下,第二黑矩阵031b的结构与位置,第二夹角为δ3,在此基础上,通过色阻单元02将第二黑矩阵031b垫高,即增大第二黑矩阵031b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与发光单元02之间的距离N,此时第二夹角的角度为δ4,δ43,使一部分大视角光线无法经发光单元02靠近第二黑矩阵031b的一边射出,增大沿第二方向Y上的亮度损失,从而减小发光单元02在第二方向Y与第三方向Z上亮度损失的差异,有效改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5、图3、图6、图8和图9,沿第一方向X上,第一黑矩阵031a的厚度等于第二黑矩阵031b的厚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2和图5中,沿第一方向X上,第一黑矩阵031a与第二黑矩阵031b的厚度相等;在图3和图6中,沿第一方向X上,第一黑矩阵031a与第二黑矩阵031b的厚度相等;在图8和图9中,沿第一方向X上,第一黑矩阵031a与第二黑矩阵031b的厚度相等。设置第一黑矩阵031a与第二黑矩阵031b沿第一方向X上的厚度相等,能够在同一制成内,同时形成第一黑矩阵031a和第二黑矩阵031b,简化工艺,便于制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发光单元02包括第一发光单元02a、第二发光单元02b和第三发光单元02c,第一发光单元02a和第二发光单元02b沿第二方向Y上交替排布构成第一发光单元列09,第三发光单元02c沿第二方向Y上顺次排布构成第二发光单元列10,第一发光单元列09和第二发光单元列10沿第三方向Z上交替排布,第三发光单元02c与第一发光单元02a、第二发光单元02b一一对应。
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仅示意出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的正投影为矩形,但并不限于此。由于第三发光单元02c与第一发光单元02a、第二发光单元02b一一对应,可以设置第三发光单元02c的面积大于第一发光单元02a和第二发光单元02b的面积,第一发光单元02a、第二发光单元02b和第三发光单元02c具体的排列方式,本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的限定。在图1中仅示意出第一发光单元02a、第二发光单元02b和第三发光单元02c沿第三方向Z上的宽度相等,第三发光单元02c沿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等于第一发光单元02a与第二发光单元02b沿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距离,能够减少黑矩阵031,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透光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第一发光单元02a的发光颜色为红色,第二发光单元02b的发光颜色为绿色,第三发光单元02c的发光颜色为蓝色;或者第一发光单元02a的发光颜色为绿色,第二发光单元02b的发光颜色为红色,第三发光单元02c的发光颜色为蓝色;第一黑矩阵031a与第二黑矩阵031b围绕第三发光单元02c。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1中仅示意出第三发光单元02c的面积大于第一发光单元02a、第二发光单元02b,由于蓝色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低于红色发光单元和绿色发光单元,将第三发光单元02c设置为蓝色发光单元,即蓝色发光单元的面积大于红色发光单元的面积、绿色发光单元02的面积,能够使各发光单元02之间的发光亮度达到平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10,图10是图1中C-C’向的一种剖面图,发光单元02包括沿第一方向X上顺次层叠的阳极层021、发光层022和阴极层023,阳极层021位于阴极层023靠近衬底基板01的一侧;沿第一方向X上,第一发光单元02a的阳极层021至衬底基板01的最大距离为E,第二发光单元02b的阳极层021至衬底基板01的最大距离为F,第三发光单元02c的阳极层021至衬底基板01的最大距离为G,E=F<G。
可以理解的是,黑矩阵031为吸光结构,会导致发光单元02随视角增大而加剧亮度衰减,且发光单元02的长宽比的不同也会导致黑矩阵031对发光单元02亮度衰减的加剧程度不同。在图1中仅示意出第三发光单元02c沿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远大于第一发光单元02a、第二发光单元02b沿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因此第三发光单元02c沿第二方向Y上的亮度衰减大于第一发光单元02a、第二发光单元02b沿第二方向Y上的亮度衰减,设置E=F<G,能够减小第三发光单元02c沿第二方向Y上的亮度衰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和图10,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取一截面,第三方向Z垂直于截面,第三发光单元02c的阳极层021在截面为几字型或三角形。
可以理解的是,图10中仅是示意出第三发光单元02c的阳极层021在截面为三角形,即阳极层021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包括两个相连接的斜面,当采用同一制程制作发光层022和阴极层023时,发光层022和阴极层023使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均包括两个相连接的斜面,这种结构能够实现随第二方向Y上视角的增大,第三发光单元02c的亮度先增加后减小,从而缓解第三发光单元02c沿第二方向Y的亮度衰减,也无需改变第三发光单元02c的尺寸,改善色偏。第三发光单元02c的阳极层021在截面上还可以为几字型或是等腰梯形等,但并不限于此,任何能够改善色偏的阳极层021形状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1,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11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2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200,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1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衬底基板;多个发光单元,位于衬底基板的一侧;彩膜层,位于发光单元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彩膜层包括黑矩阵,沿第一方向上,黑矩阵围绕发光单元的开口区,第一方向为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开口区的尺寸能够限定光线出射的角度,开口区的尺寸越大,能够出射的光线越多,反之,开口区的尺寸越小,能够出射的光线越少;黑矩阵包括第一黑矩阵和第二黑矩阵,第一黑矩阵沿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第二黑矩阵沿第三方向上延伸,第三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交叉;第一黑矩阵与第二黑矩阵相邻且连接,沿第二方向上,第一黑矩阵的长度为P,沿第三方向上,第二黑矩阵的长度为Q,P>Q,发光单元沿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发光单元沿第三方向上的宽度,即发光单元沿第三方向上的亮度损失大于发光单元沿第二方向上的亮度损失;沿第一方向上,第一黑矩阵至发光单元的最大距离为M,第二黑矩阵至发光单元的最大距离为N,M<N,使更多的大视角光线能够经发光单元靠近第一黑矩阵的一边出射,或是使一部分大视角光线无法经发光单元靠近第二黑矩阵的一边出射,从而减小发光单元在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上亮度损失的差异,有效改善显示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多个发光单元,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彩膜层,位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彩膜层包括黑矩阵,沿第一方向上,所述黑矩阵围绕所述发光单元的开口区,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所述黑矩阵包括第一黑矩阵和第二黑矩阵,所述第一黑矩阵沿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所述第二黑矩阵沿第三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一黑矩阵与所述第二黑矩阵相邻且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黑矩阵的长度为P,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二黑矩阵的长度为Q,P>Q;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黑矩阵至所述发光单元的最大距离为M,所述第二黑矩阵至所述发光单元的最大距离为N,M<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彩膜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靠近所述彩膜层的一侧设有凸起,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二黑矩阵至少部分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靠近所述彩膜层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一黑矩阵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黑矩阵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宽度与M、N的差值正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层还包括多个色阻单元,所述色阻单元与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色阻单元与所述黑矩阵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第一黑矩阵位于所述色阻单元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黑矩阵位于所述色阻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3、4或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黑矩阵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黑矩阵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上交替排布构成第一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三发光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上顺次排布构成第二发光单元列,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列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列沿所述第三方向上交替排布,所述第三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为红色,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为绿色,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为蓝色;
或者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为绿色,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为红色,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为蓝色;
所述第一黑矩阵与所述第二黑矩阵围绕所述第三发光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上顺次层叠的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所述阳极层位于所述阴极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
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所述阳极层至所述衬底基板的最大距离为E,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所述阳极层至所述衬底基板的最大距离为F,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所述阳极层至所述衬底基板的最大距离为G,E=F<G。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取一截面,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截面,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所述阳极层在所述截面为几字型或三角形。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547354.2A 2022-05-18 2022-05-1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9758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7354.2A CN114975825A (zh) 2022-05-18 2022-05-1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7354.2A CN114975825A (zh) 2022-05-18 2022-05-1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5825A true CN114975825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85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7354.2A Pending CN114975825A (zh) 2022-05-18 2022-05-1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7582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94808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ム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パネルと表示装置
US10886481B2 (en) Display substrate with angle-adjusting portion,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616918B1 (ko) 색 변화 저감용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채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930548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11129092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10522602B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80047791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210021216A (ko) 표시 장치
US1117131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dispersion and non-dispersion areas
KR101585148B1 (ko) 색 변화 저감용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채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11374063B2 (en) Display panel with color filter layer and anti-reflection film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10278557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light source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430445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564571A (zh)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1533523A (ja) 表示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表示パネルの作製方法
CN111697162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0024765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1458923B (zh) 防窥膜及显示装置
KR20170040180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0875346A (zh) 顶部与底部发光型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形成方法
CN115084409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车载显示系统
WO2024037317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1830613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4975825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018750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