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6946B - 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6946B
CN114966946B CN202210624845.2A CN202210624845A CN114966946B CN 114966946 B CN114966946 B CN 114966946B CN 202210624845 A CN202210624845 A CN 202210624845A CN 114966946 B CN114966946 B CN 1149669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light guide
backlight module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248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66946A (zh
Inventor
杨勇
韩杰栋
刘凡成
查国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2484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6946B/zh
Priority to US17/790,222 priority patent/US20240176061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102127 priority patent/WO202323111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6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6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66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69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31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背光模组包括基板,间隔设置于基板上的多个光源,围绕光源设置的反射层、设置于光源和反射层上的封装层,覆盖封装层的调光层,反射层包括镜面反射子层和漫反射子层,调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导光部和多个第二导光部,一第一导光部与一光源相对设置,第二导光部位于各第一导光部之间,第一导光部的光透过率小于第二导光部的光透过率,漫反射子层与至少一第二导光部的至少局部重叠,镜面反射子层与至少一第一导光部的至少局部重叠;本申请的可以有效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同时提升背光模组的大角度弯折性能。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采用mini-LED作为背光源的背光模组具有高对比、分区控制省功耗等诸多优势,可根据产品规格需求适用于从手机到电视的不同尺寸产品。
但是受限于灯板基材及多张膜片厚度等因素,mini-LED相比与常规侧入式背光通常厚度较厚,对于mini-LED背光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来说是不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现有技术中,降低mini-LED背光厚度有多种可行方式,但是其相对的产生了很多负面效果,例如将mini-LED的排列密度升高会导致成本升高,设置多层均光扩散片会导致光效降低等,而且设置均光扩散片后还会影响背光模组的柔性可弯折特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一种具有超薄结构,且成本低、弯折性能好的背光模组。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可以有效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同时提升背光模组的大角度弯折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基板;
多个光源,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与至少一所述光源相邻设置;
封装层,设置所述光源和所述反射层上;
调光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调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导光部和多个第二导光部,一所述第一导光部与一所述光源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光部设置于各所述第一导光部之间,所述第一导光部的光透过率小于所述第二导光部的光透过率;
其中,所述反射层包括镜面反射子层和漫反射子层,所述漫反射子层与至少一所述第二导光部的至少局部重叠,所述镜面反射子层与至少一所述第一导光部的至少局部重叠。
可选的,所述漫反射子层叠设于所述镜面反射子层上,或
所述镜面反射子层中设置有开孔,所述漫反射子层设置于所述开孔中。
可选的,所述漫反射子层与至少一所述第一导光部部分重叠。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光部包括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导光部包括至少一第二开口,所述多个第一开口的总面积小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开口的总面积。
可选的,在一所述图案化单元中,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具有多个开口面积,正对所述光源的所述第一开口为中心开口,所述中心开口的面积小于其他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
可选的,与所述中心开口具有不同距离的任意两所述第一开口中,其中一靠近所述中心开口的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小于另一远离所述中心开口的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
可选的,所述中心开口的开口面积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光源的出光面积的2%,所述第一导光部包括至少一环形导光子部,不同所述环形导光子部距离所述中心开口的距离不同,任一所述环形导光子部上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总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环形子部面积的30%。
可选的,还包括:
胶合层,设置于所述调光层背离所述光源的一侧,且覆盖所述调光层;
色转换层,设置于所述胶合层背离所述调光层的一侧,所述色转换层背离所述胶合层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微反射结构,所述微反射结构包括棱锥、棱镜或棱柱中的一种。
可选的,所述微反射结构之间的间距为10um-100um,高度为5um-50um。
可选的,所述调光层的材料包括铝和银中的任一种,且所述调光层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90%。
可选的,所述封装胶层内掺杂有扩散粉,所述封装胶层中掺杂的所述扩散粉的质量浓度为10%~20%。
可选的,所述镜面反射子层的材料包括金、银、铝、铜及其合金中的一种,所述漫反射子层的材料包括扩散粒子和有机树脂类材料,所述有机树脂类材料包括油墨或白色光阻,所述扩散粒子包括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及显示主体,所述显示主体与所述背光模组组合为一体。
本发明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通过将调光层和反射层相对设置,调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导光部和多个第二导光部,一第一导光部与一光源相对设置,第二导光部设置于各第一导光部之间,第一导光部的光透过率小于第二导光部的光透过率,设置反射层包括镜面反射子层和漫反射子层,漫反射子层与至少一第二导光部的至少局部重叠,镜面反射子层与至少一第一导光部的至少局部重叠,即漫反射子层对应第二导光部设置,镜面反射子层对应第一导光部设置,通过镜面反射子层和漫反射子层的组合方式进行光传导,光源发出的光在光源口和近光源区域通过调光层和镜面反射层之间形成大角度光传导,将光更多导向光源间隙的位置,在光源间隙位置通过漫反射涂层改变光线的大角度传播方式,使其变为正视方向出光,增加光源间的亮度,达到背光整面出光均匀的效果,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替代常规mini-LED背光模组中的匀光膜片,极大的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由于背光模组的厚度得到有效减薄,也能够使得背光模组具有较好的大角度弯折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光层图案化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光层图案化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线在背光模组中传播的光路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光层与反射层的结构俯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光层与反射层的结构俯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光层的图案化单元中第一导光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包括”是指“包括但不限于”。用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作为标示使用,并没有强加数字要求或建立顺序。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以一个范围的型式存在;应当理解,以一范围型式的描述仅仅是因为方便及简洁,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硬性限制;因此,应当认为所述的范围描述已经具体公开所有可能的子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单一数值。例如,应当认为从1到6的范围描述已经具体公开子范围,例如从1到3,从1到4,从1到5,从2到4,从2到6,从3到6等,以及所数范围内的单一数字,例如1、2、3、4、5及6,此不管范围为何皆适用。另外,每当在本文中指出数值范围,是指包括所指范围内的任何引用的数字(分数或整数)。
目前,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以下方式降低:1.采用薄型化的柔性电路板的基板替代常规的印刷电路基板及玻璃基板,用于减薄基板;2.采用小尺寸、高密度排列的mini-LED,由于光源的高密度排列,减少了光源之间光波导需要的混光距离,从而降低了mini-LED整体的背光厚度;3.采用大张角mini-LED光源,大张角mini-LED光源发光光型分布更有利于mini-LED光源从大角度方向出光,更有利于mini-LED光源间的光传导和出射,从而降低背光整体厚度,4.采用匀光膜片,匀光片的作用即将点光源打散成多个点光源,增加光源出射的发光面积,减少膜片数量,降低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
但是上述方案相对的产生了很多负面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具体参见附图1-9以及下述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如图1-图9所示,包括:
基板10;
多个光源50,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10上;
反射层20,设置于所述基板10上且与至少一所述光源50相邻设置;
封装层30,设置所述光源50和所述反射层20上;
调光层40,设置于所述封装层30背离所述光源50的一侧,所述调光层40包括多个第一导光部A1和多个第二导光部A2,一所述第一导光部A1与一所述光源5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光部A2设置于各所述第一导光部A1之间,所述第一导光部A1的光透过率小于所述第二导光部A2的光透过率;
其中,所述反射层20包括镜面反射子层201和漫反射子层202,所述漫反射子层202与至少一所述第二导光部A2的至少局部重叠,所述镜面反射子层201与至少一所述第一导光部A1的至少局部重叠。
具体地,本申请的背光模组为直下式背光模组,所述基板10为柔性基板,其材质包括但不限于聚酰亚胺。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光源50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10上,各光源50间的间隔距离不作显示,本申请实施例一光源50在基板上点阵排列为例进行说明,点阵排列方式见图5和图6,在一具体的实例中,光源50可以为mini-LED发光器件。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反射层20设置于所述基板10上,且围绕各所述光源50设置,以反射背光模组中光源50发出的光线,本申请中的反射层20包括镜面反射子层201和漫反射子层202,所述漫反射子层202可以设置于所述镜面反射子层201上,所述镜面反射子层201整面铺设与所述基板10(除设置光源50的位置)上,所述漫反射子层202也可以与所述镜面反射子层201同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光线照射至所述镜面反射子层201上发生镜面反射,镜面反射指反射面光滑,当平行入射的光线射到这个反射面时,仍会平行地向一个方向反射,光线照射至所述漫反射子层202上发生漫反射,漫反射指是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镜面反射子层20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高反射金属材料,具体可以为金、银、铝、铜或者其合金等,本申请中的“高反射”是指材料的镜面反射比例不低于90%。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漫反射子层202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含有扩散粒子的有机树脂类混合物,有机树脂类材料可以为油墨或者白色光阻,其中,扩散粒子包括但不限于无机粒子或者高分子材料粒子,例如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等,直径可以为1um-10um,所述漫反射子层202的漫反射各角度反射光线的漫反射比例不低于90%。
具体地,所述封装层30设置于所述光源50和所述反射层20上,且整面覆盖所述光源50和所述反射层20,所述封装层30的材质为封装胶,具体可以为环氧类封装胶、有机硅类封装胶、聚氨酯封装胶以及紫外线光固化封装胶中的任一种。
具体地,所述调光层40设置于所述封装层30背离所述基板10的一侧面,使得调光层40和所述反射层20之间具有一段距离(间隔设置),所述调光层40与所述反射层20平行,所述调光层40包括多个第一导光部A1和多个第二导光部A2,所述第二导光部A2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部A1之间。
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其中所述第一导光部A1为圆形,所述第一导光部A1也可以为矩形,本申请以所述第一导光部A1为原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导光部A1对应所述光源50设置,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导光部A1在所述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至少覆盖所述光源50,所述第二导光部A2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或四个所述第一导光部A1之间,且第二导光部A2对应相邻的两个光源50或四个光源50之间的间隙设置,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二导光部A2在所述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至少覆盖相邻的两个光源50或四个光源50之间的中心处。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光部A1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制,可以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正多边形中的任一种。
具体地,所述镜面反射子层在所述调光层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一所述第一导光部的至少局部重叠是指,所述反射层20的所述镜面反射子层201对应所述第一导光部A1设置;所述漫反射子层在所述调光层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一所述第二导光部的至少局部重叠是指,所述漫反射子层202对应所述第二导光部A2设置,所述漫反射子层202可以与所述第一导光部A1的投影部分重叠,如图7所示,所述漫反射子层202也可以位于第二导光部A2的投影内,如图6所示。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光部A1和第二导光部A2具又不同的光透过率,且第一导光部A1的光透过率小于所述第二导光部A2的光透过率。
在一具体的实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个导光部A1和所述第二导光部A2可以为材料不同的两膜层,两膜层的材料的光透过率不同。
在另一具体的实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光部A1和所述第二导光部A2也可以为材料相同但是开口率不同的膜层,所述第一导光部A1上具有第一开口401a,第二导光部A2上具有第二开口401b,第一开口401a和第二开口401b内可以填充透明的有机材料(具体可以为透明光学胶),以保证背光模组具有较好的弯折和回复性能,同时第一开口401a和第二开口401b的形状也能较好的保持。
在另一具体的实例中,承上述实例,所述第二导光部A2甚至可以为相邻的至少三个所述第一导光部A1围成的开孔(本实施例中为四个所述第一导光部A1围成的开孔),其透光率大于第一导光部A1的透光率。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光层40的材料包括高反射金属材料,其综合光反射率不低于90%,例如可以为铝或银。
本申请实施例的原理具体如图5所示,光源50发出的光一部分通过调光层40射出,另一部分在调光层40和反射层20之间进行光传导,在灯口和近灯口区域设置调光层40和镜面反射子层201,光在该段传导为镜面反射,内部光损较少,能够使得光线尽可能的向相邻光源50中间的位置传导,然后通过对应的漫反射子层202,改变光线传播方向,使得光线从第二导光部A2射出,增加灯间位置的亮度,达到背光模组整面出光均匀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将调光层40和反射层20相对设置,调光层40包括多个第一导光部A1和多个第二导光部A2,第一导光部A1与光源50相对设置,第二导光部A2设置于第一导光部A1之间,第一导光部A1的光透过率小于第二导光部A2的光透过率,设置反射层20包括镜面反射子层201和漫反射子层202,漫反射子层202与至少一第二导光部A2的至少局部重叠,镜面反射子层201与至少一第一导光部A1的至少局部重叠,漫反射子层202对应第二导光部A2设置,镜面反射子层201对应第一导光部A1设置,通过镜面反射子层201和漫反射子层202的组合方式进行光传导,光源50发出的光在光源口和近光源区域通过调光层40和镜面反射子层201之间形成大角度光传导,将光更多导向光源50间隙的位置,在光源50间隙位置通过漫反射涂层改变光线的大角度传播方式,使其变为正视方向出光,增加光源50间的亮度,达到背光模组整面出光更均匀的效果,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替代常规mini-LED背光模组中的匀光膜片(匀光膜片厚度较厚,无法实现较小半径的弯折),极大的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由原本的1.5-2mm降低至0.5mm以下,得到既能够均匀出光又能够实现大角度弯折的背光模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漫反射子层202叠设于所述镜面反射子层201上,或
所述镜面反射子层201中设置有开孔,所述漫反射子层202设置于所述开孔中。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漫反射子层202与所述镜面反射子层201同层设置。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漫反射子层202叠设于所述镜面反射子层201上。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两个实施方式各有优缺点,具体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选择,设置漫反射子层202和镜面反射子层201同层设置能够使得反射层20与调光层40之间的各处间隔均匀,均光效果更好,另一技术方案中,将漫反射子层202直接通过涂布或者打印的手段设置于镜面反射子层201上,相对制作方式更简单,不需要额外对镜面反射子层201进行图案化操作,生产成本更低。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漫反射子层202与至少一所述第一导光部A1部分重叠。
具体地,如图7所示,所述漫反射子层202的边缘处部分位置与所述第一导光部A1在所述基板10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使得反射层20与漫反射子层202在第一导光部A1与第二导光部A2的交界附近形成过渡区,使得经过漫反射子层202射出的光线能够尽可能的对应第二导光部A2射出,使得背光模组具有更好的均光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所述漫反射子层202在所述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导光部A1在所述基板10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可以使得第二导光部A2能够尽可能的均匀出光,使得背光模组具有更好的均光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部A1包括多个第一开口401a,所述第二导光部包括至少一第二开口401b,所述多个第一开口401a的总面积小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开口401b的总面积。
承上述实施例,所述调光层40为图案化结构,所述图案化结构包括多个图案化单元,每一所述图案化单元包括一所述第一导光部A1上的所述第一开口401a以及与所述第一导光部A1相邻的部分所述第二导光部A2上的所述第二开口401b。
具体地,通过设置调光层40具有多个重复的图案化单元,使得调光层40各处的出光更均匀,显示效果更好,均一度更高。
具体地,所述调光层40采用同一材料制作,例如可以采用高反射率的金属,对金属进行刻蚀形成第一开口401a和第二开口401b,通过设置不同导光部具有不同的开口面积,实现光透过率的调整。
具体地,所述第一开口401a和第二开口401b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菱形、椭圆形等中的任一种,具体形状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所述调光层40为图案化结构,所述图案化结构包括多个图案化单元,每一所述图案化单元的所述第一导光部A1包括多个第一开口401a,所述第二导光部包括至少一第二开口401b,且多个所述第一开口401a的总面积小于至少一所述第二开口401b的总面积,对所述第一导光部A1和所述第二导光部A2的光透过率进行调整,相对比采用不同材质制作调光层40的方案一方面能够有效节约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根据实际的显示面板需求,灵活的对第一开口401a和第二开口401b的开口面积进行调整进而实现调整调光层40的光透过率的目的,同时设置图案化结构也有利于背光模组实现大角度弯折。
承上述实施例,如图4所示,在一所述第一导光部A1中,第一导光部A1上多个所述第一开口401a具有多个开口面积,正对所述光源50的所述第一开口401a小于其他所述第一开口401a的面积。
承上述实施例,与所述中心开口401c具有不同距离的任意两所述第一开口401a中,其中一靠近所述中心开口401c的所述第一开口401a的面积,小于另一远离所述中心开口401c的所述第一开口401a的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衰减,在远离所述中心开口401c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开口401a的开口面积逐渐增加,弥补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保证调光层40的第一导光部A1的不同位置的出光强度相同。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开口401a和中心开口401c均为圆形进行说明,所述中心开口401c的直径为0-10um,远离所述中心开口401c的所述第一开口401a的直径小于或等于50um。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在一所述图案化单元中,第一导光部A1上多个所述第一开口401a具有多个开口面积,距离所述中心开口401c越远,所述第一开口401a的开口面积越大,能够有效的弥补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保证所述调光层40的第一导光部A1的不同位置的出光强度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正对所述光源50的开口为中心开口401c,所述中心开口401c的开口面积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光源50的出光面积的2%,所述第一导光部A1包括至少一环形导光子部A11,不同所述环形导光子部A11距离所述中心开口401c的距离不同,任一所述环形导光子部A11上所述第一开口401a的开口总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环形子部面积的30%。
具体地,所述光源50的出光面积是指,所述光源50在垂直所述调光层40的方向上的投影的面积。
具体地,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导光部A1包括至少一环形导光子部A11,不同所述环形导光子部A11的直径不同,且同轴套设,各所述环形导光子部A11的宽度(外环与内环的直径差)不作限制,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导光子部A11上的各所述第一开口401a的形状和开口面积相同。
具体地,任意两所述环形导光子部A11中,其中一靠近所述中心开口401c的所述环形导光子部A11上的任一第一开口401a的开口面积小于另一远离所述中心开口401c的所述环形导光子部A11上的任一第一开口401a的开口面积。
具体地,任一所述环形导光子部A11上多个所述第一开口401a的开口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环形子部总面积的30%,在一具体的实例中,所述第一导光部A1对应的图案化单元为圆形,其直径为1单位长度,其中,直径为0-0.3单位长度的部分为靠近中心开口401c的部分,直径为0-0.3单位长度的圆环部分为远离中心开口401c的部分,其中,远离中心开口401c部分的开口率小于或等于30%。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合适的开口面积,能够在不影响光线在调光层40上进行正常的反射传导的条件下,起到均衡第一导光部A1上各处的出光均匀度,进而提高背光模组整体出光的均匀度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
胶合层70,设置于所述调光层40背离所述光源50的一侧,且覆盖所述调光层40;
色转换层60,设置于所述胶合层70背离所述调光层40的一侧,所述色转换层60背离所述胶合层70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微反射结构601,所述微反射结构601包括棱锥、棱镜或棱柱中的一种。
具体地,所述胶合层7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透明的光学胶,所述胶合层70用于粘结所述色转换层60和所述调光层40。
具体地,所述色转换层60的材质包括含有荧光色转换粒子的有机材料,色转换层60能够将mini-LED发射的蓝光转换为白光或其他颜色的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选择。
具体地,所述微反射结构601可以间隔均匀设置,也可以分散设置。
具体地,所述微反射结构60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棱锥、棱条、四面体中的任一种,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所述微反射结构601用于经过色转换的光线进行汇聚,使得其能够以垂直所述基板10的方向垂直出射。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所述胶合层70和所述色转换层60,色转换层60上设置微反射结构601,胶合层70的材料通常为有机材料,其填充调光层40上的开口后,能够增大背光模组的弯折回复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微反射结构601之间的间距为10um-100um,高度为5um-50um。
具体地,所述微反射结构601之间的间距具体可以为10um、20um、30um、40um、50um、65um、78um、82um、97um、100um中的一种,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选择。
具体地,所述微反射结构601的高度可以为5um、8um、10um、12um、20um、28um、30um、38um、41um、43um、50um中的一种,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选择。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合理限制所述微反射结构601之间的间距和微反射结构601的高度,能够提高色转换层60的聚光效果,使得色转换层出光方向垂直所述基板10,光线的出光方向更统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光层40的材料包括铝和银中的任一种,且所述调光层40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90%。
具体地,所述调光层4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一般具有较高的光反射率,同时金属材料方便进行图案化刻蚀。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所述调光层40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90%,能够尽可能的将光源50散发的光线进行传导,使得背光模组的出光更均匀,同时光线传播过程中损耗较低。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封装胶层内掺杂有扩散粉301,所述封装胶层中掺杂的所述扩散粉301的质量浓度为10%~20%。
具体地,所述封装胶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环氧类封装胶、有机硅类封装胶、聚氨酯封装胶以及紫外线光固化封装胶。
具体地,所述扩散粉301的材料可以为硬质酰胺类材料,质量浓度可以为10%、12%、14%、15%、17%、20%中的任一种,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整,所述扩散粉301为透明材料,所述扩散粉301的直径可以为1-10um。
具体地,封装胶层中传导的光线少数由于扩散粉301的作用形成漫射,达到从第二导光部A2正视方向出光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所述封装胶层内掺杂扩散粉301,所述扩散粉301的质量浓度在10%~20%内,能够将少数封装胶层中传导的光线进行漫反射,传播至第二导光部A2,由第二导光部A2的正视方向出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镜面反射子层201对于各角度反射光线镜面反射的比例大于或等于90%,所述漫反射子层202对于各角度反射光线漫反射比例大于或等于90%。
具体地,所述镜面反射子层20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高反射金属材料,具体可以为金、银、铝、铜或者其合金等。
具体地,所述漫反射子层202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有扩散粒子和有机树脂类材料的混合物,有机树脂类材料可以为油墨或者白色光阻,其中,扩散粒子包括但不限于无机粒子或者高分子材料粒子,例如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等,直径可以为1um-10um。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显示镜面反射子层201和漫反射子层202的反射比例,能够有效降低光源50发出的光在均光过程中的光损,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及显示主体,所述显示主体与所述背光模组组合为一体。
具体地,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可卷曲或可折叠的手机、手表、手环、电视或其他可穿戴型显示或触控电子设备,以及柔性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电视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ATM机,数码相机,车载显示器,医疗显示,工控显示,电纸书,电泳显示设备,游戏机,透明显示器,双面显示器,裸眼3D显示器,镜面显示设备,半反半透型显示设备等。
综上,本申请通过将调光层40和反射层20相对设置,图案化结构的调光层40包括多个第一导光部A1和多个第二导光部A2,第一导光部A1与光源50相对设置,第二导光部A2设置于第一导光部A1之间,第一导光部A1的光透过率小于第二导光部A2的光透过率,设置反射层20包括镜面反射子层201和漫反射子层202,漫反射子层202与至少一第二导光部A2的至少局部重叠,镜面反射子层201与至少一第一导光部A1的至少局部重叠,漫反射子层202对应第二导光部A2设置,镜面反射子层201对应第一导光部A1设置,通过镜面反射子层201和漫反射子层202的组合方式进行光传导,光源50发出的光在光源口和近光源区域通过调光层40和镜面反射子层201之间形成大角度光传导,将光更多导向光源50间隙的位置,在光源50间隙位置通过漫反射涂层改变光线的大角度传播方式,使其变为正视方向出光,增加光源50间的亮度,达到背光整面出光均匀的效果,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替代常规mini-LED背光模组中的匀光膜片,极大的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由现有的1.5mm-2mm降低至0.5mm以下,由于背光模组的厚度得到有效减薄,也能够使得背光模组具有较好的弯折性能。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多个光源,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与至少一所述光源相邻设置;
封装层,设置所述光源和所述反射层上;
调光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调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导光部和多个第二导光部,一所述第一导光部与一所述光源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光部设置于各所述第一导光部之间,所述第一导光部的光透过率小于所述第二导光部的光透过率,所述第一导光部为圆形,相邻且相接的四个所述第一导光部围设形成的闭合孔为所述第二导光部;
其中,所述反射层包括镜面反射子层和漫反射子层,所述漫反射子层与至少一所述第二导光部的至少局部重叠,所述镜面反射子层与至少一所述第一导光部的至少局部重叠;
其中,所述镜面反射子层中设置有开孔,所述漫反射子层容置于所述开孔中,所述开孔中的所述漫反射子层的边缘在所述调光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导光部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漫反射子层与至少一所述第一导光部部分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包括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导光部包括至少一第二开口,所述多个第一开口的总面积小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开口的总面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一所述第一导光部中,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具有多个开口面积,正对所述光源的所述第一开口为中心开口,所述中心开口的面积小于其他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中心开口具有不同距离的任意两所述第一开口中,其中一靠近所述中心开口的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小于另一远离所述中心开口的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开口的开口面积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光源的出光面积的2%,所述第一导光部包括至少一环形导光子部,不同所述环形导光子部距离所述中心开口的距离不同,任一所述环形导光子部上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总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环形导光子部面积的3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胶合层,设置于所述调光层背离所述光源的一侧,且覆盖所述调光层;
色转换层,设置于所述胶合层背离所述调光层的一侧,所述色转换层背离所述胶合层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微反射结构,所述微反射结构包括棱锥、棱镜或棱柱中的一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反射结构之间的间距为10um-100um,高度为5um-50u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层的材料包括铝和银中的任一种,且所述调光层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9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内掺杂有扩散粉,所述封装层中掺杂的所述扩散粉的质量浓度为10%~2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面反射子层的材料包括金、银、铝、铜及其合金中的一种,所述漫反射子层的材料包括扩散粒子和有机树脂类材料,所述有机树脂类材料包括油墨或白色光阻,所述扩散粒子包括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及显示主体,所述显示主体与所述背光模组组合为一体。
CN202210624845.2A 2022-06-02 2022-06-02 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149669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4845.2A CN114966946B (zh) 2022-06-02 2022-06-02 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US17/790,222 US20240176061A1 (en) 2022-06-02 2022-06-29 Backlight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PCT/CN2022/102127 WO2023231112A1 (zh) 2022-06-02 2022-06-29 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4845.2A CN114966946B (zh) 2022-06-02 2022-06-02 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6946A CN114966946A (zh) 2022-08-30
CN114966946B true CN114966946B (zh) 2024-02-06

Family

ID=82959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24845.2A Active CN114966946B (zh) 2022-06-02 2022-06-02 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76061A1 (zh)
CN (1) CN114966946B (zh)
WO (1) WO2023231112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379689U (zh) * 2020-04-29 2021-01-19 深圳市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量子点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2394431A (zh) * 2019-08-13 2021-02-23 台炜有限公司 高穿均光扩散模块
CN113031347A (zh) * 2021-03-29 2021-06-2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126363A (zh) * 2019-12-31 2021-07-16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566092A (zh) * 2022-03-10 2022-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9818A (zh) * 2013-12-26 2015-07-01 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
CN107238979B (zh) * 2017-08-11 2020-04-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组件及制备方法、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7797337A (zh) * 2017-09-27 2018-03-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TWI669545B (zh) * 2018-02-23 2019-08-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CN210244014U (zh) * 2019-05-30 2020-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块、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N111308781A (zh) * 2020-03-18 2020-06-19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1929946A (zh) * 2020-08-10 2020-11-13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4431A (zh) * 2019-08-13 2021-02-23 台炜有限公司 高穿均光扩散模块
CN113126363A (zh) * 2019-12-31 2021-07-16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212379689U (zh) * 2020-04-29 2021-01-19 深圳市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量子点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3031347A (zh) * 2021-03-29 2021-06-2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566092A (zh) * 2022-03-10 2022-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31112A1 (zh) 2023-12-07
US20240176061A1 (en) 2024-05-30
CN114966946A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5458B (zh) 背光单元及包括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11399280B (zh) 一种显示装置
EP3690532A1 (en)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screen and terminal
CN113126363A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2012226A1 (zh) 背光模组及其设计方法、显示装置
JP2004349251A (ja) 輝度プロフィールの生成装置
CN109212655B (zh) 背光源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9445180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320696B2 (en)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21047030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646981A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23512767A (ja) パターン反射体を含むバックライト
CN111045253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JPWO2005091060A1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4089561A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1190399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4751236U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22543229A (ja) 均一な照明のためのバックライト
CN114966946B (zh) 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US20200064538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its fabricating method, as well as backlight module
WO2022247941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2859264A (zh) 背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22160803A1 (zh) 一种发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407551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987394B (zh) 一种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