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6357A - 晶闸管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晶闸管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6357A
CN114966357A CN202210497144.7A CN202210497144A CN114966357A CN 114966357 A CN114966357 A CN 114966357A CN 202210497144 A CN202210497144 A CN 202210497144A CN 114966357 A CN114966357 A CN 114966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yristor
positioning
pen
robot
a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71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
周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Weipa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Weipa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Weipa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Weipa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971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63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6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635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6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01R31/2601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晶闸管测试技术领域,尤其为晶闸管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晶闸管测试装置包括上料机器人、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短线驱动机器人和下料机器人,还包括转盘以及沿转盘表面边沿周向均布的装夹单元,所述装夹单元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转盘上。本发明能够实现晶闸管的自动上下料及上下料定位、自动夹固与自动测试,具有测试效率高的优点;能够实现对晶闸管底座的快速固定与晶闸管脱料,不占用固定座台面多余空间,具有体积小、整体设计精致、结构紧凑的特点;通过在第三定位槽的底部设置弹性件对晶闸管阳极A或阴极K或控制极G进行弹性支撑,使万用表表笔与引脚之间可靠接触。

Description

晶闸管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晶闸管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晶闸管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晶闸管具有硅整流器件的特性,能在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工作,且其工作过程可以控制、被广泛应用于可控整流、交流调压、无触点电子开关、逆变及变频等电子电路中。
晶闸管有阳极A、阴极K、控制极G三个引出脚。在晶闸管投入使用时,需要对其进行好坏测试,剔除不良品,而传统的测试装置普遍采用万用表,传具体方式为:万用表选电阻R*1Ω挡,人工将万用表表笔分别接晶闸管阳极 A与阴极K,测试晶闸管阳极A与阴极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若测得此时的晶闸管电阻为无穷大时,通过短线驱动机器人驱动短线分别瞬间短接晶闸管阳极A与控制极G,若测得万用表指针向右偏转,则表明该晶闸管性能良好;若测得晶闸管阳极A、阴极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为零或阻值较小,则说明晶闸管内部击穿短路或漏电。上述测试方法虽然能够满足晶闸管好坏测试需求,但操作步骤繁复,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人工执笔接触晶闸管引脚的测量方式效率过低,不能实现对晶闸管的自动装夹与测试,存在测试稳定性及可靠性不佳的缺陷。
因此我们提出了晶闸管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晶闸管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解决了现有晶闸管测试装置及方式的操作步骤繁复,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人工执笔接触晶闸管引脚的测量方式效率过低,不能实现对晶闸管的自动装夹与测试,存在测试稳定性及可靠性不佳的缺陷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晶闸管测试装置,包括上料机器人、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短线驱动机器人和下料机器人,所述晶闸管测试装置还包括转盘以及沿转盘表面边沿周向均布的装夹单元,所述装夹单元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转盘上,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用以定位晶闸管主体的第一定位槽、用于定位晶闸管底座的第二定位槽以及用于定位晶闸管阳极A、阴极K和控制极G 的第三定位槽;
所述固定座上对应第二定位槽的底部设有安置孔,所述安置孔内安装有用于晶闸管底座固定的稳固装置;
所述固定座上对应各第三定位槽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晶闸管阳极A、阴极K或控制极G弹性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装夹单元设置有六个,所述上料机器人、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和下料机器人沿顺时针布置在转盘的外围位置,所述短线驱动机器人靠近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一侧位置且与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互不干扰,所述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设置有两个,两个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分别钳制万用表的第一表笔和第二表笔,所述转盘通过步进驱动电机驱动做间歇性旋转运动,且转盘每次旋转的角度为30°。
进一步地,所述稳固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安置孔底部的底板,所述安置孔的内部对应底板的顶部设有升降电机,所述安置孔的内部对应升降电机的上方设有水平固定板,所述水平固定板上通过轴承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与升降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端部通过联轴器与螺杆连接传递扭矩,所述螺杆上螺纹配合有螺母,所述水平固定板的顶部沿边周向设有多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晶闸管底座安装孔间隙配合,所述螺母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与相邻的两个定位块之间间隙相对应的从动杆,所述从动杆的内部设有沿其周向设有滑动槽,相邻的两个定位块之间设有贯穿滑动槽的定位轴,所述从动杆远离螺母的一端底部设有弹性压块,所述定位轴与装设于第二定位槽内的晶闸管底座之间的距离与从动杆和弹性压块的总厚度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上设有初始行程位置和终点行程位置,所述螺母处于初始行程位置位置时,所述从动杆与弹性压块完全收纳至相邻的两个定位块之间的间隙内,所述螺母在升降电机的驱动下直线运动至终点行程位置时,所述从动杆呈水平状态,并通过弹性压块紧压晶闸管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三定位槽槽底的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顶部设有支撑板。
进一步地,所述晶闸管主体两侧设有钳制槽,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第一定位槽相连通的第一开槽,且第一开槽与固定在第一定位槽内的晶闸管主体两侧钳制槽相对应;
所述固定座上对应第三定位槽的尾端左右两侧位置设有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与第三定位槽连通,所述第二开槽为晶闸管引脚接触位。
晶闸管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查并保证稳固装置的螺母处于初始行程位置上;
S2、由上料机器人完成晶闸管的上料操作,上料机器人的机械爪从晶闸管主体两侧的钳制槽处抓紧,使晶闸管主体、晶闸管底座和定位晶闸管阳极A、阴极K和控制极G分别与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和相应的第三定位槽正对应,自固定座上的第一开槽准确落位;
S3、启动稳固装置的升降电机驱动螺杆顺时针旋转,在定位块和从动杆的限位下,使螺母沿螺杆做直线上升运动,在螺母上升的过程中,利用从动杆内部的滑动槽与定位轴滑动配合,促使从动杆绕定位轴做弧形轨迹运动,螺母上升至终点行程位置时,从动杆呈水平状态并通过弹性压块紧压晶闸管底座,对晶闸管进行稳固;
S4、通过步进驱动电机驱动转盘旋转一定角度,将稳固后的晶闸管移载至测试工位上;
S5、调万用表至R*K档,两个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分别钳制万用表的第一表笔和第二表笔,使第一表笔和第二表笔端部自固定座上的第二开槽之间分别接在晶闸管阳极A和阴极K上,测试晶闸管阳极A与阴极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若测得此时的晶闸管电阻为无穷大时,通过短线驱动机器人驱动短线分别瞬间短接晶闸管阳极A与控制极G,若测得万用表指针向右偏转,则表明该晶闸管性能良好;若测得晶闸管阳极A、阴极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为零或阻值较小,则说明晶闸管内部击穿短路或漏电。
S6、完成晶闸管测试后,由步进驱动电机驱动转盘继续步进,将完成测试的晶闸管移载至下料工位上,通过升降电机驱动螺杆逆时针旋转,使螺母复位到初始行程位置上,将从动杆和弹性压块收纳至相邻两个定位块之间的间隙内,最后通过下料机器人完成对晶闸管的下料。
进一步地,在测试晶闸管阳极A与阴极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时,第一表笔和第二表笔端部分别向晶闸管阳极A和阴极K施加一定压力,使晶闸管阳极A和阴极K微压支撑板。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晶闸管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转盘并在转盘上布置多个装夹单元,配合上料机器人、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短线驱动机器人和下料机器人的设置,能够实现晶闸管的自动上下料及上下料定位、自动夹固与自动测试,具有测试效率高的优点。
2、本发明,通过在固定座上第二定位槽和安置孔内设计与晶闸管底座良好结合的稳固装置,能够实现对晶闸管底座的快速固定与晶闸管脱料,不占用固定座台面多余空间,具有体积小、整体设计精致、结构紧凑的特点。
3、本发明,通过在第三定位槽的底部设置弹性件对晶闸管阳极A或阴极 K或控制极G进行弹性支撑,能够在进行晶闸管测试时,通过两个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分别驱动万用表的第一表笔和第二表笔对晶闸管阳极A和阴极K 施加一定压力,使万用表表笔与引脚之间可靠接触,防止由于制造工艺导致的阳极A、阴极K厚度与既定的厚度不一,导致机器人预设的驱动表笔与阳极A或阴极K接触高度出现误差,从而导致表笔接触不良,影响晶闸管正常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装夹单元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稳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弹性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晶闸管装夹步骤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座;2、螺栓;3、第一定位槽;4、第一定位槽;5、第三定位槽;6、安置孔;7、稳固装置;701、底板;702、升降电机;703、水平固定板;704、螺杆;705、螺母;706、定位块;707、从动杆;7071、滑动槽;708、定位轴;709、弹性压块;8、弹性件;801、支撑弹簧;802、支撑板;9、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晶闸管测试装置,包括上料机器人、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短线驱动机器人和下料机器人,晶闸管测试装置还包括转盘9以及沿转盘9表面边沿周向均布的装夹单元,装夹单元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通过螺栓2固定安装于转盘9上,固定座1上设有用以定位晶闸管主体的第一定位槽3、用于定位晶闸管底座的第二定位槽4以及用于定位晶闸管阳极A、阴极K和控制极G的第三定位槽5;
固定座1上对应第二定位槽4的底部设有安置孔6,安置孔6内安装有用于晶闸管底座固定的稳固装置7;
固定座1上对应各第三定位槽5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弹性件8,弹性件8 用于晶闸管阳极A、阴极K或控制极G弹性支撑。
上述实施方案中,本发明通过设置转盘9并在转盘9上布置多个装夹单元,配合上料机器人、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短线驱动机器人和下料机器人的设置,能够实现晶闸管的自动上下料及上下料定位、自动夹固与自动测试,具有测试效率高的优点;另外,针对现有夹持装置整体冗重,占地空间大的问题,通过在固定座1上第二定位槽4和安置孔6内设计与晶闸管底座良好结合的稳固装置7,能够实现对晶闸管底座的快速固定与晶闸管脱料,不占用固定座1台面多余空间,具有体积小、整体设计精致、结构紧凑的特点;通过在第三定位槽5的底部设置弹性件8对晶闸管阳极A或阴极K或控制极G 进行弹性支撑,能够在进行晶闸管测试时,通过两个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分别驱动万用表的第一表笔和第二表笔对晶闸管阳极A和阴极K施加一定压力,使万用表表笔与引脚之间可靠接触,防止由于制造工艺导致的阳极A、阴极K厚度与既定的厚度不一,导致机器人预设的驱动表笔与阳极A或阴极K 接触高度出现误差,从而导致表笔接触不良,影响晶闸管正常测试。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装夹单元设置有六个,上料机器人、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和下料机器人沿顺时针布置在转盘9的外围位置,短线驱动机器人靠近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一侧位置且与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互不干扰,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设置有两个,两个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分别钳制万用表的第一表笔和第二表笔,转盘9通过步进驱动电机驱动做间歇性旋转运动,且转盘9每次旋转的角度为30°;工作时,装夹单元设置有六个,六个装夹单元中的三个装夹单元外侧分别对应由上料工位、测试工位和下料工位,上料工位、测试工位和下料工位沿顺时针依次设置,配合上料机器人在上料工位上完成上料,配合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和短线驱动机器人在测试工位上完成测试,配合下料机器人在下料工位上完成下料操作,无需人工上下料,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两个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同步动作,将第一表笔和第二表笔分别微压在阳极A和阴极K上,保证晶闸管测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稳固装置7包括固定安装于安置孔6底部的底板701,安置孔6的内部对应底板701的顶部设有升降电机702,安置孔6的内部对应升降电机702的上方设有水平固定板703,水平固定板 703上通过轴承安装有螺杆704,螺杆704与升降电机702的输出轴同轴设置,升降电机702的输出轴端部通过联轴器与螺杆704连接传递扭矩,螺杆704 上螺纹配合有螺母705,水平固定板703的顶部沿边周向设有多个定位块706,定位块706与晶闸管底座安装孔间隙配合,螺母705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与相邻的两个定位块706之间间隙相对应的从动杆707,从动杆707的内部设有沿其周向设有滑动槽7071,相邻的两个定位块706之间设有贯穿滑动槽7071 的定位轴708,从动杆707远离螺母705的一端底部设有弹性压块709,定位轴708与装设于第二定位槽4内的晶闸管底座之间的距离与从动杆707和弹性压块709的总厚度相适配;工作时,启动升降电机702,通过升降电机702驱动螺杆704顺时针旋转,在定位块706和从动杆707的限位下,使螺母705 沿螺杆704做直线上升运动,在螺母705上升的过程中,利用从动杆707内部的滑动槽7071与定位轴708滑动配合,促使从动杆707绕定位轴708做弧形轨迹运动,螺母705上升至终点行程位置时,从动杆707呈水平状态并通过弹性压块709紧压晶闸管底座,对晶闸管进行稳固。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螺杆704上设有初始行程位置和终点行程位置,螺母705处于初始行程位置位置时,从动杆707与弹性压块709完全收纳至相邻的两个定位块706之间的间隙内,螺母705在升降电机702的驱动下直线运动至终点行程位置时,从动杆707呈水平状态,并通过弹性压块709紧压晶闸管底座;在螺母705处于初始行程位置位置时,可配合上料机器人和下料机器人进行晶闸管上下料,从动杆707与弹性压块709收纳至相邻的两个定位块706之间的间隙内,因此该组合结构不会影响上下料的进行;当完成上料后,螺母705在升降电机702的驱动下直线运动至终点行程位置,此时,从动杆707呈水平状态,并通过弹性压块709紧压晶闸管底座,实现对晶闸管的稳固夹紧操作,保证测试时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8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三定位槽5 槽底的支撑弹簧801,支撑弹簧801的顶部设有支撑板802;支撑弹簧801的设置是用于对支撑板802进行弹性支撑,支撑板802用于对相应的晶闸管引脚进行支撑,在测试时,万用表两个表笔在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的驱动下微压支撑板802,使支撑板802向下微压缩支撑弹簧801,一方面避免表笔与引脚之间硬性接触,导致表笔损坏;另一方面避免由于制造误差导致既定的表笔接触高度不足以保证与引脚之间稳定接触,导致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通过支撑弹簧801弹性支撑方式可对预设的表笔接触高度进行下调,使表笔微压引脚,在实现稳定、可靠接触引脚测试的同时,采用软性接触的方式避免表笔受到碰撞损坏。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晶闸管主体两侧设有钳制槽,固定座1 上设有与第一定位槽3相连通的第一开槽,且第一开槽与固定在第一定位槽3 内的晶闸管主体两侧钳制槽相对应;通过在晶闸管主体两侧设置钳制槽,并在固定座1上设置与第一定位槽3相连通的第一开槽,钳制槽和第一开槽的设置是便于上料机器人、下料机器人的机械爪抓取或抓放晶闸管,能够为上料机器人、下料机器人提供充足的上下料空间。
固定座1上对应第三定位槽5的尾端左右两侧位置设有第二开槽,第二开槽与第三定位槽5连通,第二开槽为晶闸管引脚接触位。通过在第三定位槽5的尾端左右两侧位置设置第二开槽,该第二开槽的设置能够为万用表表笔与晶闸管引脚接触提供充足的空间,保证顺利测试。
晶闸管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查并保证稳固装置7的螺母705处于初始行程位置上;
S2、由上料机器人完成晶闸管的上料操作,上料机器人的机械爪从晶闸管主体两侧的钳制槽处抓紧,使晶闸管主体、晶闸管底座和定位晶闸管阳极A、阴极K和控制极G分别与第一定位槽3、第二定位槽4和相应的第三定位槽5 正对应,自固定座1上的第一开槽准确落位;
S3、启动稳固装置7的升降电机702驱动螺杆704顺时针旋转,在定位块706和从动杆707的限位下,使螺母705沿螺杆704做直线上升运动,在螺母705上升的过程中,利用从动杆707内部的滑动槽7071与定位轴708滑动配合,促使从动杆707绕定位轴708做弧形轨迹运动,螺母705上升至终点行程位置时,从动杆707呈水平状态并通过弹性压块709紧压晶闸管底座,对晶闸管进行稳固;
S4、通过步进驱动电机驱动转盘9旋转一定角度,将稳固后的晶闸管移载至测试工位上;
S5、调万用表至R*1K档,两个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分别钳制万用表的第一表笔和第二表笔,使第一表笔和第二表笔端部自固定座1上的第二开槽之间分别接在晶闸管阳极A和阴极K上,测试晶闸管阳极A与阴极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若测得此时的晶闸管电阻为无穷大时,通过短线驱动机器人驱动短线分别瞬间短接晶闸管阳极A与控制极G,若测得万用表指针向右偏转,则表明该晶闸管性能良好;若测得晶闸管阳极A、阴极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为零或阻值较小,则说明晶闸管内部击穿短路或漏电。
S6、完成晶闸管测试后,由步进驱动电机驱动转盘9继续步进,将完成测试的晶闸管移载至下料工位上,通过升降电机702驱动螺杆704逆时针旋转,使螺母705复位到初始行程位置上,将从动杆707和弹性压块709收纳至相邻两个定位块706之间的间隙内,最后通过下料机器人完成对晶闸管的下料。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测试晶闸管阳极A与阴极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时,第一表笔和第二表笔端部分别向晶闸管阳极A和阴极K施加一定压力,使晶闸管阳极A和阴极K微压支撑板80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晶闸管测试装置,包括上料机器人、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短线驱动机器人和下料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晶闸管测试装置还包括转盘(9)以及沿转盘(9)表面边沿周向均布的装夹单元,所述装夹单元包括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通过螺栓(2)固定安装于转盘(9)上,所述固定座(1)上设有用以定位晶闸管主体的第一定位槽(3)、用于定位晶闸管底座的第二定位槽(4)以及用于定位晶闸管阳极A、阴极K和控制极G的第三定位槽(5);
所述固定座(1)上对应第二定位槽(4)的底部设有安置孔(6),所述安置孔(6)内安装有用于晶闸管底座固定的稳固装置(7);
所述固定座(1)上对应各第三定位槽(5)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弹性件(8),所述弹性件(8)用于晶闸管阳极A、阴极K或控制极G弹性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闸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单元设置有六个,所述上料机器人、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和下料机器人沿顺时针布置在转盘(9)的外围位置,所述短线驱动机器人靠近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一侧位置且与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互不干扰,所述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设置有两个,两个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分别钳制万用表的第一表笔和第二表笔,所述转盘(9)通过步进驱动电机驱动做间歇性旋转运动,且转盘(9)每次旋转的角度为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闸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装置(7)包括固定安装于安置孔(6)底部的底板(701),所述安置孔(6)的内部对应底板(701)的顶部设有升降电机(702),所述安置孔(6)的内部对应升降电机(702)的上方设有水平固定板(703),所述水平固定板(703)上通过轴承安装有螺杆(704),所述螺杆(704)与升降电机(702)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升降电机(702)的输出轴端部通过联轴器与螺杆(704)连接传递扭矩,所述螺杆(704)上螺纹配合有螺母(705),所述水平固定板(703)的顶部沿边周向设有多个定位块(706),所述定位块(706)与晶闸管底座安装孔间隙配合,所述螺母(705)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与相邻的两个定位块(706)之间间隙相对应的从动杆(707),所述从动杆(707)的内部设有沿其周向设有滑动槽(7071),相邻的两个定位块(706)之间设有贯穿滑动槽(7071)的定位轴(708),所述从动杆(707)远离螺母(705)的一端底部设有弹性压块(709),所述定位轴(708)与装设于第二定位槽(4)内的晶闸管底座之间的距离与从动杆(707)和弹性压块(709)的总厚度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闸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704)上设有初始行程位置和终点行程位置,所述螺母(705)处于初始行程位置位置时,所述从动杆(707)与弹性压块(709)完全收纳至相邻的两个定位块(706)之间的间隙内,所述螺母(705)在升降电机(702)的驱动下直线运动至终点行程位置时,所述从动杆(707)呈水平状态,并通过弹性压块(709)紧压晶闸管底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闸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8)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三定位槽(5)槽底的支撑弹簧(801),所述支撑弹簧(801)的顶部设有支撑板(8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闸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晶闸管主体两侧设有钳制槽,所述固定座(1)上设有与第一定位槽(3)相连通的第一开槽,且第一开槽与固定在第一定位槽(3)内的晶闸管主体两侧钳制槽相对应;
所述固定座(1)上对应第三定位槽(5)的尾端左右两侧位置设有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与第三定位槽(5)连通,所述第二开槽为晶闸管引脚接触位。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晶闸管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查并保证稳固装置(7)的螺母(705)处于初始行程位置上;
S2、由上料机器人完成晶闸管的上料操作,上料机器人的机械爪从晶闸管主体两侧的钳制槽处抓紧,使晶闸管主体、晶闸管底座和定位晶闸管阳极A、阴极K和控制极G分别与第一定位槽(3)、第二定位槽(4)和相应的第三定位槽(5)正对应,自固定座(1)上的第一开槽准确落位;
S3、启动稳固装置(7)的升降电机(702)驱动螺杆(704)顺时针旋转,在定位块(706)和从动杆(707)的限位下,使螺母(705)沿螺杆(704)做直线上升运动,在螺母(705)上升的过程中,利用从动杆(707)内部的滑动槽(7071)与定位轴(708)滑动配合,促使从动杆(707)绕定位轴(708)做弧形轨迹运动,螺母(705)上升至终点行程位置时,从动杆(707)呈水平状态并通过弹性压块(709)紧压晶闸管底座,对晶闸管进行稳固;
S4、通过步进驱动电机驱动转盘(9)旋转一定角度,将稳固后的晶闸管移载至测试工位上;
S5、调万用表至R*1K档,两个万用表表笔驱动机器人分别钳制万用表的第一表笔和第二表笔,使第一表笔和第二表笔端部自固定座(1)上的第二开槽之间分别接在晶闸管阳极A和阴极K上,测试晶闸管阳极A与阴极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若测得此时的晶闸管电阻为无穷大时,通过短线驱动机器人驱动短线分别瞬间短接晶闸管阳极A与控制极G,若测得万用表指针向右偏转,则表明该晶闸管性能良好;若测得晶闸管阳极A、阴极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为零或阻值较小,则说明晶闸管内部击穿短路或漏电。
S6、完成晶闸管测试后,由步进驱动电机驱动转盘(9)继续步进,将完成测试的晶闸管移载至下料工位上,通过升降电机(702)驱动螺杆(704)逆时针旋转,使螺母(705)复位到初始行程位置上,将从动杆(707)和弹性压块(709)收纳至相邻两个定位块(706)之间的间隙内,最后通过下料机器人完成对晶闸管的下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晶闸管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测试晶闸管阳极A与阴极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时,第一表笔和第二表笔端部分别向晶闸管阳极A和阴极K施加一定压力,使晶闸管阳极A和阴极K微压支撑板(802)。
CN202210497144.7A 2022-05-09 2022-05-09 晶闸管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Withdrawn CN1149663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7144.7A CN114966357A (zh) 2022-05-09 2022-05-09 晶闸管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7144.7A CN114966357A (zh) 2022-05-09 2022-05-09 晶闸管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6357A true CN114966357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82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7144.7A Withdrawn CN114966357A (zh) 2022-05-09 2022-05-09 晶闸管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63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38412A (zh) * 2023-05-26 2023-06-27 深圳市国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硅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38412A (zh) * 2023-05-26 2023-06-27 深圳市国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硅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966357A (zh) 晶闸管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0243785U (zh) 一种电路板测试治具
CN113646957A (zh) 二次电池单元堆叠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制造系统
CN102323453B (zh) 电导率测试用夹具及其装配方法
CN102540037A (zh) 太阳能电池片的测试仪
CN216285580U (zh) 一种集成电路通电测试设备
CN208969199U (zh) 一种半导体测试治具
CN201945665U (zh) 太阳能电池片的测试仪
CN113276139A (zh) 一种机器人螺柱焊抓具
CN112363006A (zh) 一种电容器高温老化系统用批量化测试治具
CN214895647U (zh) 一种全自动电子功能测试机
CN109324304A (zh) 电缸压接机构及大电流一次载流导体电缸随动压接触装置
CN211856818U (zh) 一种断路器流水检测装置
CN211178584U (zh) 一种滑台式短路及厚度检测机构
CN209894935U (zh) 一种电机驱动器的电阻测试设备
CN210052803U (zh) 快换电芯治具
CN215340195U (zh) 一种主板测试件自动取放装置
CN209578409U (zh) 极耳焊接装置
CN219328877U (zh) 软包电池测试装置
CN220855030U (zh) 一种在线电阻测量系统
CN220872634U (zh) 一种锂电池内阻一致性检测装置
CN219266350U (zh) 一种具有多工位检测功能的测试治具
CN110850317A (zh) 一种acir测试的多工位等线长接触模组
CN212781145U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电池电压和内阻检测装置
CN220913038U (zh) 隔膜电阻的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83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