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3817A -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3817A
CN114963817A CN202210761302.5A CN202210761302A CN114963817A CN 114963817 A CN114963817 A CN 114963817A CN 202210761302 A CN202210761302 A CN 202210761302A CN 114963817 A CN114963817 A CN 114963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cold
end socket
hot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13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正永
赵桓
牟凯锋
梁尤轩
王晓
陈会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076130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38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3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38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3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conduits for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also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2Evaporators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8Evaporators having distribu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6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spaced plates with inserted elements
    • F28D9/0068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spaced plates with inserted elements with means for changing flow direction of one heat exchange medium, e.g. using deflecting zo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4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 F28F9/16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by permanent joints, e.g. by rolling
    • F28F9/18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by permanent joints, e.g. by rolling by welding
    • F28F9/182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by permanent joints, e.g. by rolling by welding the heat-exchange conduits having end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deformed; the heat-exchange conduits or end plates having supplementary joining means, e.g. abut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换热器包括:芯体,芯体包括多块层叠且间隔设置的分隔板,相邻的两块分隔板之间形成流通通道,流通通道包括沿着多个分隔板的布置方向交替设置的热通道和冷通道,热通道中流通载冷剂流体,冷通道中流通制冷剂流体,制冷剂流体与载冷剂流体在芯体中进行热交换,在冷通道中设置有第一分隔件,能将制冷剂流体的流动方向改变,以增大制冷剂的流动路径。根据本发明通过交替布置的热通道和冷通道,能够使得热通道与冷通道之间的换热面积更大;通过第一分隔件能够改变制冷剂流体的流动方向,从而进一步增大制冷剂流体与载冷剂流体之间的换热面积,解决现有翅片管式风冷蒸发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发展,空调的应用场合得到空前的扩展,如列车空调、舰载空调和机载空调等。设备的功用部分和冷却系统部分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布置,不可避免地存在安装空间上的冲突,此时需要在冷却器上设计出一定尺寸的安装空间。此类特种空调系统日趋复杂化、小型化、自动化和集成化。而且,在保证可维修性的前提下,体积小、重量轻、质量可靠是此类特种设备冷源的重要指标。铝制板翅式散热器以其结构紧凑、结构强度高且换热性能优异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内燃机车、工程机械、空分、石化、制冷、空调、深低温等领域。但是现有的翅片管式风冷蒸发器存在换热效率低、拆装速度慢、效率低、翅片易倒伏、结构占用空间大等问题。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翅片管式风冷蒸发器存在换热效率低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翅片管式风冷蒸发器存在换热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其包括:
芯体,所述芯体包括多块层叠且间隔设置的分隔板,相邻的两块分隔板之间形成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包括沿着多个分隔板的布置方向交替设置的热通道和冷通道,所述热通道中流通载冷剂流体,所述冷通道中流通制冷剂流体,所述制冷剂流体与所述载冷剂流体在所述芯体中进行热交换,在所述冷通道中设置有第一分隔件,能将制冷剂流体的流动方向改变,以增大制冷剂的流动路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芯体还包括第二分隔件,所所述第一分隔件的远离所述第二分隔件的一侧的所述冷通道的空间为第一区域,所述冷通道的位于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之间的空间为第二区域,制冷剂流体能够发生流向改变从所述第一区域流至所述第二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通道中设置有热通道翅片,所述冷通道中设置有冷通道翅片;
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中的每层所述冷通道中均分别设置一个冷通道翅片;每层所述热通道中设置一个所述热通道翅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板为长方体板,形成的所述芯体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分隔板具有长边和短边,由多个所述分隔板的长边组成所述芯体的长边侧面,由多个所述分隔板的短边组成所述芯体的短边侧面,所述冷通道从所述长方体结构的长边一侧面延伸至另一侧面,使得制冷剂流体从一侧长边侧面流向另一侧长边侧面,所述热通道从所述长方体结构的短边一侧面延伸至另一侧面,使得载冷剂流体从一侧短边侧面流向另一侧短边侧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芯体的短边一侧面且位于所述冷通道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冷通道封条,在所述芯体的短边另一侧面且位于所述冷通道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冷通道封条,所述第一冷通道封条和所述第二冷通道封条能对短边侧面的所述冷通道进行密封;和/或,
在所述芯体的长边一侧面且位于所述热通道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热通道封条,在所述芯体的长边另一侧面且位于所述热通道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热通道封条,所述第一热通道封条和所述第二热通道封条能对长边侧面的所述热通道进行密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一冷通道封条和第二冷通道封条时:所述第一冷通道封条的两端均从所述短边侧面的端部进行弯折而延伸至所述长边侧面的端部处,所述第二冷通道封条的两端均从所述短边侧面的端部进行弯折而延伸至所述长边侧面的端部处;
当包括第一热通道封条和第二热通道封条时:所述第一热通道封条的两端均从所述长边侧面的端部进行弯折而延伸至所述短边侧面的端部处,所述第二热通道封条的两端均从所述长边侧面的端部进行弯折而延伸至所述短边侧面的端部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同时包括第一分隔件、第二分隔件、第三分隔件、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时:所述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二分隔件和所述第三分隔件均从所述芯体的一长边侧面延伸至另一长边侧面,且所述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二分隔件和所述第三分隔件均匀间隔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的体积相等;和/或,所述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二分隔件和所述第三分隔件均为板状结构,其板面与所述芯体的短边侧面平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后封头、冷通道封头、热通道入口封头和热通道出口封头,所述后封头、所述冷通道封头、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和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之间围成中空空腔,所述芯体设置于所述中空空腔的内部,所述冷通道封头上设置有制冷剂进管接头,以形成制冷剂进口,所述冷通道封头与所述芯体之间具有第一空间,所述后封头与所述芯体之间具有第二空间,所述冷通道封头上还朝所述芯体的方向凸出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分隔件相接以对制冷剂通道进行分隔,以使得制冷剂能依次从所述制冷剂进口流至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分隔件一侧的所述冷通道、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一分隔件另一侧的冷通道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芯体还包括第二分隔件时:所述后封头上还朝所述芯体的方向凸出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分隔件相接以对制冷剂通道进行分隔;
所述冷通道封头、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芯体之间围成所述第一空间,所述后封头、所述芯体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围成所述第二空间;
当所述芯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时,制冷剂流体能依次从所述制冷剂进口流至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二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芯体还包括第三分隔件时:所述冷通道封头上还朝所述芯体的方向凸出设置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三分隔件相接以对制冷剂通道进行分隔,
所述冷通道封头、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芯体之间围成第三空间,所述后封头、所述芯体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围成第四空间,所述冷通道封头、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芯体之间围成第五空间;
当所述芯体还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时,制冷剂流体能依次从所述制冷剂进口流至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空间、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空间、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四空间、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五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通道封头上还设置有制冷剂出管接头,以形成制冷剂出口,所述第五空间与所述制冷剂出口连通,以能将换热后的制冷剂流体导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封头上的与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一凸起凹槽结构,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上的与所述后封头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二凸起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凸起凹槽结构与所述第二凸起凹槽结构卡接配合;和/或,
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上的与所述冷通道封头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三凸起凹槽结构,所述冷通道封头上的与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四凸起凹槽结构,所述第三凸起凹槽结构与所述第四凸起凹槽结构卡接配合;和/或,
所述后封头上的与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五凸起凹槽结构,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上的与所述后封头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六凸起凹槽结构,所述第五凸起凹槽结构与所述第六凸起凹槽结构卡接配合;和/或,
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上的与所述冷通道封头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七凸起凹槽结构,所述冷通道封头上的与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八凸起凹槽结构,所述第七凸起凹槽结构与所述第八凸起凹槽结构卡接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能够同时与所述后封头、所述冷通道封头、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和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的上端相接,所述下盖板能够同时与所述后封头、所述冷通道封头、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和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的下端相接,以将所述中空空腔进行密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制冷剂进管接头为设置在所述冷通道封头上的第一凸台结构,所述制冷剂进管接头上设有第一通孔,形成所述制冷剂进口,所述第一通孔与制冷剂进管相接,所述制冷剂进管接头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外周还设置有第一环形沉槽,所述第一环形沉槽中能够设置密封圈;所述制冷剂进管接头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为通孔或螺纹孔;和/或,
所述制冷剂出管接头为设置在所述冷通道封头上的第二凸台结构,所述制冷剂出管接头上设有第二通孔,形成所述制冷剂出口,所述第二通孔与制冷剂出管相接,所述制冷剂出管接头上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外周还设置有第二环形沉槽,所述第二环形沉槽中能够设置密封圈;所述制冷剂出管接头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为通孔或螺纹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上设置有第三凸台结构,所述第三凸台结构上设有第三通孔,形成载冷剂入口,所述第三通孔与载冷剂进管相接,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上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外周还设置有第三环形沉槽,所述第三环形沉槽中能够设置密封圈;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为通孔或螺纹孔;和/或,
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上设置有第四凸台结构,所述第四凸台结构上设有第四通孔,形成载冷剂出口,所述第四通孔与载冷剂出管相接,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上位于所述第四通孔的外周还设置有第四环形沉槽,所述第四环形沉槽中能够设置密封圈;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为通孔或螺纹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和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基脚,所述安装基脚上设置有安装孔,通过安装基脚能够将所述换热器安装到安装座或底座或地面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为冷却式板翅蒸发器或冷却式板翅冷凝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芯体设置为层叠且间隔设置的多个分隔板组成的结构,且热通道和冷通道沿着多个分隔板的布置方向交替布置,能够使得热通道与冷通道之间的换热面积更大,换热效率更好;并且通过在冷通道中设置的第一分隔件,能够改变制冷剂流体的流动方向,从而增大制冷剂的流动路径,进而进一步增大制冷剂流体与载冷剂流体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增大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解决现有的翅片管式风冷蒸发器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并且本发明还通过第二分隔件和第三分隔件,能够形成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区域,从而沿着制冷剂流体的流动方向陆续改变其流动的方向,从而形成弯曲形流道(蛇形流道),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大制冷剂的流动路径,增大制冷剂与载冷剂之间的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2.本发明还通过后封头、冷通道封头、热通道入口封头和热通道出口封头,能够使得通过该多个部件中间围成中空空腔,从而容纳芯体于其中,而通过冷通道封头上的设置的第一凸起,能够与第一分隔件之间相接而形成密封作用,从而使得制冷剂流体从第一空间流至第一区域和第二空间后,改变其流动方向,进而流向第二区域,进而能够形成相互分隔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为形成密封的蛇形流道提供了条件;能够提高流动路径,使得流路长度增加,换热器效率高;本发明还通过冷通道封头上设置的第三凸起和后封头上设置的第二凸起,能够使得第三凸起与第三分隔件相接以形成密封件结构,第二凸起与第二分隔件相接以形成密封件结构,从而使得制冷剂流体依次且弯曲地流过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相比起不设置分隔件的结构而言,有效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制冷剂与载冷剂之间的换热效率。
3.本发明还通过后封头与热通道入口封头相接处端部分别设置的第一和第二凸起凹槽结构,热通道入口封头上的与所述冷通道封头相接的端部处设置的第三和第四凸起凹槽结构,后封头上的与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五和第六凸起凹槽结构,热通道出口封头上的与所述冷通道封头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七和第八凸起凹槽结构,使得相对的两个凸起凹槽结构能够形式能够卡接配合而形成互锁的凸凹状限位结构,用于封头之间焊接预定位,在焊接前可通过封头对应接触面的凸凹状结构互锁定位,改善板翅蒸发器组件封头的焊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4.本发明还通过将制冷剂进管接头和制冷剂出管接头均设置到冷通道封头上,载冷剂进口设置到热通道入口封头上,载冷剂出口设置到热通道出口封头上,能够使得冷通道进出管位于板翅蒸发器的同一面(前面),从而将蒸发器接管控制在三个面(左面、右面、前面),使得空调整机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减小了空调外观尺寸和重量;本发明还通过在板翅蒸发器芯体上、下面设计防护盖板,增大了蒸发器结构强度,提高振动可靠性,还解决翅片倒伏的问题;
5.本发明采用压板式轴向O型圈密封接头,售后维修便捷,无需动火烧焊,同时也扩大了蒸发器的使用场合(机载、舰载等售后不允许烧焊的设备上),可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这种蒸发器结构紧凑、体积小、换热效率高、结构强度高、振动可靠性好,售后拆装方便,能够满足特种空调(特种空调一般使用工况恶劣、比如车用空调、舰载空调、机载空调等)对空调换热器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换热器(蒸发器)的装配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换热器(蒸发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横剖);
图3是本发明的换热器(蒸发器)的爆炸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换热器中的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换热器的内部的热通道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换热器的内部的冷通道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1、上盖板;12、下盖板;2、后封头;2-1、第二凸起;2-2、第一凸起凹槽结构;2-3、第五凸起凹槽结构;3、热通道入口封头;3-0、第三凸台结构;3-1、第二凸起凹槽结构;3-2、第三安装孔;3-3、安装基脚;3-4、第三通孔;3-5、第三环形沉槽;3-6、第三凸起凹槽结构;4、芯体;4-1、分隔板;4-2、热通道;4-2-1、第一热通道封条;4-2-2、热通道翅片;4-2-3、第二热通道封条;4-3、冷通道;4-3-1、第一冷通道封条;4-3-2、冷通道翅片;4-3-3、第三分隔件;4-3-4、第二分隔件;4-3-5、第一分隔件;4-3-6、第二冷通道封条;5、冷通道封头;5-1、第四凸起凹槽结构;5-2、制冷剂出管接头;5-21、第二环形沉槽;5-22、第二通孔;5-23、第二安装孔;5-3、制冷剂进管接头;5-31、第一环形沉槽;5-32、第一通孔;5-33、第一安装孔;5-5、第三凸起;5-6、第一凸起;6、热通道出口封头;101、第一区域;102、第二区域;103、第三区域;104、第四区域;201、第一空间;202、第二空间;203、第三空间;204、第四空间;205、第五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其包括:
芯体4,所述芯体4包括多块层叠且间隔设置的分隔板4-1,相邻的两块分隔板之间形成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包括沿着多个分隔板的布置方向交替设置的热通道4-2和冷通道4-3,所述热通道4-2中流通载冷剂流体,所述冷通道4-3中流通制冷剂流体,所述制冷剂流体与所述载冷剂流体在所述芯体4中进行热交换,在所述冷通道4-3中设置有第一分隔件4-3-5,能将制冷剂流体的流动方向改变,以增大制冷剂的流动路径。
本发明通过将芯体设置为层叠且间隔设置的多个分隔板组成的结构,且热通道和冷通道沿着多个分隔板的布置方向交替布置,能够使得热通道与冷通道之间的换热面积更大,换热效率更好;并且通过在冷通道中设置的第一分隔件,能够改变制冷剂流体的流动方向,从而增大制冷剂的流动路径,进而进一步增大制冷剂流体与载冷剂流体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增大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解决现有的翅片管式风冷蒸发器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拆装的液液冷却式板翅蒸发器,能弥补现有翅片管式风冷蒸发器换热效率低、翅片易倒伏等不足,也为现有板式换热器、板翅式蒸发器提供一种快速拆装、结构紧凑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蒸发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液冷却式,可快速拆装的板翅蒸发器。这种蒸发器结构紧凑、体积小、换热效率高、结构强度高、振动可靠性好,售后拆装方便,能够满足特种空调对空调换热器的使用要求。
本发明的发明点如下:
1.蒸发器芯体冷通道与热通道分层交错布置,其中每个热通道由通道两侧的热通道封条和封条之间的热通道翅片组成,热通道翅片形状包含但不限于锯齿状、波纹状、蜂窝状等;
2.蒸发器组件的冷通道在冷通道封头分隔腔、后封头的内部分隔腔和芯体冷通道封条的共同作用下,分成依次相连通的四个区域,每个1/4区域内放置一个冷通道翅片,冷通道翅片形状包含但不限于锯齿状、波纹状、蜂窝状等;
3.蒸发器组件的后封头内侧设置左右两个等容积的分隔腔、冷通道封头内侧设置左、中、右、三个容积比为1:2:1的分隔腔;
4.蒸发器组件的热通道进出口分别位于板翅蒸发器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冷通道位于前面。冷通道入口位于前面的右侧,出口位于前面的左侧(工作时,冷热通道内制冷剂与热通道内载冷剂形成逆流);
5.冷通道封头、后通道封头以及热通道进出管封头对应接触面设计互锁的凸凹状限位结构,用于封头之间焊接预定位;
6.板翅蒸发器组件的四个进出管接口均采用快速拆装的压板式轴向密封接头,接头端面设计用于配合O型圈的密封槽,用于固定螺栓、等角度均布的螺纹孔;
7.蒸发器组件的上下面设计防护作用的盖板,厚度不小于2mm,用于保护芯体;
8.安装基脚位于蒸发器组件的四个角处,安装角的底部与蒸发器组件地面平齐,与对应封头做成一体、或与封头对应位置焊接。蒸发器组件采用铝合金材料整体焊接成型,推荐采用强度和焊接性能优良的6系铝合金。
图1所示,本发明的式板翅蒸发器由上盖板11、下盖板12、后封头2,热通道入口封头3、芯体4、冷通道封头5、热通道出口封头6组成(封头是指用以封闭容器端部使其内外介质隔离的元件,又称端盖。)。其中盖板为两个,分别位于蒸发器组件的上、下面,用于保护蒸发器的芯体4,热通道入口封头3与热通道出口封头6相同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芯体4还包括第二分隔件4-3-4,所述第一分隔件4-3-5的远离所述第二分隔件4-3-4的一侧的所述冷通道4-3的空间为第一区域101,所述冷通道4-3的位于所述第一分隔件4-3-5和所述第二分隔件4-3-4之间的空间为第二区域102,制冷剂流体能够发生流向改变而从所述第一区域101流至所述第二区域102。本发明还通过第二分隔件,能够形成第一、第二区域,从而进一步沿着制冷剂流体的流动方向陆续改变其流动的方向,从而增大弯曲形流道(蛇形流道)的弯曲路径,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大制冷剂的流动路径,增大制冷剂与载冷剂之间的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芯体4还包括第三分隔件4-3-3,所述第一分隔件4-3-5、所述第二分隔件4-3-4和所述第三分隔件4-3-3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冷通道4-3的位于所述第二分隔件4-3-4和所述第三分隔件4-3-3之间的空间为第三区域103,所述第三分隔件4-3-3的远离所述第二分隔件4-3-4的一侧的所述冷通道4-3的空间为第四区域104,制冷剂流体能够依次从所述第一区域101流至所述第二区域102、所述第三区域103和第四区域104。本发明还通过第三分隔件,能够形成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区域,从而沿着制冷剂流体的流动方向陆续改变其流动的方向,从而形成弯曲形流道(蛇形流道),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大制冷剂的流动路径,增大制冷剂与载冷剂之间的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芯体4由分隔板4-1、热通道4-2和冷通道4-3依次分层叠加布置,整体钎焊成型,图4所示。芯体热通道由热通道翅片4-2-2和位于翅片两侧的热通道封条组成,走载冷剂。芯体的每一层冷通道4-3依次被冷通道封条分成相等的4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个冷通道翅片4-3-2,冷通道内走制冷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通道4-2中设置有热通道翅片4-2-2,所述冷通道4-3中设置有冷通道翅片4-3-2;
所述第一区域101、所述第二区域102、所述第三区域103和所述第四区域104中的每层所述冷通道4-3中均分别设置一个冷通道翅片4-3-2;每层所述热通道4-2中设置一个所述热通道翅片4-2-2。
本发明通过分别在热通道和冷通道中设置换热翅片,且冷通道的每个区域中分别设置一个冷通道翅片,能够使得制冷剂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增加流动时间,增加载冷剂流体的流动时间,能够进一步增大制冷剂流体与载冷剂流体之间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板4-1为长方体板,形成的所述芯体4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分隔板4-1具有长边和短边,由多个所述分隔板的长边组成所述芯体4的长边侧面,由多个所述分隔板的短边组成所述芯体4的短边侧面,所述冷通道4-3从所述长方体结构的长边一侧面延伸至另一侧面,使得制冷剂流体从一侧长边侧面流向另一侧长边侧面,所述热通道4-2从所述长方体结构的短边一侧面延伸至另一侧面,使得载冷剂流体从一侧短边侧面流向另一侧短边侧面。这是本发明的分隔板的优选结构形式,即芯体优选呈长方体的结构形式,即形成的为长方体结构的形式,冷通道从长方体的长边侧面延伸至长边另一侧面,从而使得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从长边侧面流向长边另一侧面,而热通道从长方体的短边侧面延伸至短边另一侧面,从而使得载冷剂的流动方向从短边侧面流向短边另一侧面,从而使得制冷剂在冷通道中的流动方向与载冷剂在热通道中的流动方向相交甚至是垂直,从而进一步有效增大制冷剂与载冷剂之间的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芯体4的短边一侧面且位于所述冷通道4-3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冷通道封条4-3-1,在所述芯体4的短边另一侧面且位于所述冷通道4-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冷通道封条4-3-6,所述第一冷通道封条4-3-1和所述第二冷通道封条4-3-6能对短边侧面的所述冷通道4-3进行密封;和/或,
在所述芯体4的长边一侧面且位于所述热通道4-2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热通道封条4-2-1,在所述芯体4的长边另一侧面且位于所述热通道4-2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热通道封条4-2-3,所述第一热通道封条4-2-1和所述第二热通道封条4-2-3能对长边侧面的所述热通道4-2进行密封。
这是本发明的芯体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通过在短边侧面上设置的冷通道封条,使其与冷通道相对,能够使得制冷剂在短边侧面上得到有效的密封,使得短边侧面的通道仅为热通道,即仅有载冷剂从短边侧面流进和流出,防止制冷剂与载冷剂发生混合的现象,通过在长边侧面上设置的热通道封条,使其与热通道相对,能够使得载冷剂在长边侧面上得到有效的密封,使得长边侧面的通道仅为冷通道,即仅有制冷剂从长边侧面流进和流出,防止制冷剂与载冷剂发生混合的现象,从而使得制冷剂和载冷剂形成相互交错的且相互密封的流道,二者形成有效且高效的换热且不会发生混合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一冷通道封条4-3-1和第二冷通道封条4-3-6时:所述第一冷通道封条4-3-1的两端均从所述短边侧面的端部进行弯折而延伸至所述长边侧面的端部处,所述第二冷通道封条4-3-6的两端均从所述短边侧面的端部进行弯折而延伸至所述长边侧面的端部处;
当包括第一热通道封条4-2-1和第二热通道封条4-2-3时:所述第一热通道封条4-2-1的两端均从所述长边侧面的端部进行弯折而延伸至所述短边侧面的端部处,所述第二热通道封条4-2-3的两端均从所述长边侧面的端部进行弯折而延伸至所述短边侧面的端部处。
这是本发明的冷通道封条和热通道封条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冷通道封条从短边侧面延伸至端部时进一步弯折并延伸至长边侧面的端部处,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冷通道在短边侧面甚至是在端部处的密封性能,从而进一步保证制冷剂与载冷剂不会发生混合的现象;热通道封条从长边侧面延伸至端部时进一步弯折并延伸至短边侧面的端部处,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热通道在长边侧面甚至是在端部处的密封性能,从而进一步保证制冷剂与载冷剂不会发生混合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同时包括第一分隔件4-3-5、第二分隔件4-3-4、第三分隔件4-3-3、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时:所述第一分隔件4-3-5、所述第二分隔件4-3-4和所述第三分隔件4-3-3均从所述芯体4的一长边侧面延伸至另一长边侧面,且所述第一分隔件4-3-5、所述第二分隔件4-3-4和所述第三分隔件4-3-3均匀间隔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的体积相等;和/或,所述第一分隔件4-3-5、所述第二分隔件4-3-4和所述第三分隔件4-3-3均为板状结构,其板面与所述芯体4的短边侧面平行设置。这是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分隔件的优选布置形式,即三者可以均匀间隔布置,从而形成第一至第四区域的体积均为相等的结构,提高换热的均匀性,分隔件均为板状结构且板面与短边侧面平行能够进一步使得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在芯体内部与载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垂直,从而进一步增大制冷剂与载冷剂之间的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后封头2、冷通道封头5、热通道入口封头3和热通道出口封头6,所述后封头2、所述冷通道封头5、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和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之间围成中空空腔,所述芯体4设置于所述中空空腔的内部,所述冷通道封头5上设置有制冷剂进管接头5-3,以形成制冷剂进口,所述冷通道封头5与所述芯体4之间具有第一空间201,所述后封头2与所述芯体4之间具有第二空间202,所述冷通道封头5上还朝所述芯体4的方向凸出设置有第一凸起5-6,所述第一凸起5-6与所述第一分隔件4-3-5相接以对制冷剂通道进行分隔,以使得制冷剂能依次从所述制冷剂进口流至所述第一空间201、所述第一分隔件4-3-5一侧的所述冷通道4-3、所述第二空间202和所述第一分隔件4-3-5另一侧的冷通道4-3中。
本发明还通过后封头、冷通道封头、热通道入口封头和热通道出口封头,能够使得通过该多个部件中间围成中空空腔,从而容纳芯体于其中,而通过冷通道封头上的设置的第一凸起,能够与第一分隔件之间相接而形成密封作用,从而使得制冷剂流体从第一空间流至第一区域和第二空间后,改变其流动方向,进而流向第二区域,进而能够形成相互分隔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为形成密封的蛇形流道提供了条件;能够进一步提高流动路径,使得流路长度增加,进一步提高换热器效率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芯体4还包括第二分隔件4-3-4时:所述后封头2上还朝所述芯体4的方向凸出设置有第二凸起2-1,所述第二凸起2-1与所述第二分隔件4-3-4相接以对制冷剂通道进行分隔;
所述冷通道封头5、所述第一凸起5-6和所述芯体4之间围成所述第一空间201,所述后封头2、所述芯体4和所述第二凸起2-1之间围成所述第二空间202;
当所述芯体4包括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时,制冷剂流体能依次从所述制冷剂进口流至所述第一空间201、所述第一区域101、所述第二空间202和所述第二区域102。
本发明还通过后封头上设置的第二凸起,能够使得第二凸起与第二分隔件相接以形成密封件结构,从而使得制冷剂流体依次且弯曲地流过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相比起不设置分隔件的结构而言,有效增大了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剂与载冷剂之间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芯体4还包括第三分隔件4-3-3时:所述冷通道封头5上还朝所述芯体4的方向凸出设置有第三凸起5-5,所述第三凸起5-5与所述第三分隔件4-3-3相接以对制冷剂通道进行分隔,
所述冷通道封头5、所述第一凸起5-6、所述第三凸起5-5和所述芯体4之间围成第三空间203,所述后封头2、所述芯体4和所述第二凸起2-1之间围成第四空间204,所述冷通道封头5、所述第三凸起5-5和所述芯体4之间围成第五空间205;
当所述芯体4还包括第三区域103和第四区域104时,制冷剂流体能依次从所述制冷剂进口流至所述第一空间201、所述第一区域101、所述第二空间202、所述第二区域102、所述第三空间203、所述第三区域103、所述第四空间204、所述第四区域104和所述第五空间205。
本发明还通过冷通道封头上设置的第三凸起,能够使得第三凸起与第三分隔件相接以形成密封件结构,从而使得制冷剂流体依次且弯曲地流过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相比起不设置分隔件的结构而言,有效增大了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剂与载冷剂之间的换热效率。
本发明的载冷剂沿芯体的每一个热通道内从左向由流动,图5所示。载冷剂经热通道入口封头3的载冷剂入口流入芯体4,沿着芯体的每一层热通道4-2的热通道翅片4-2-3从左至右方向流动,经热通道出口封头6的载冷剂出口返回载冷剂管路系统。
制冷剂沿芯体的每一个冷通道呈“S”型从右向左流动,图6所示。制冷剂管路系统中的制冷剂经冷通道封头5的制冷剂进管接头5-3流入芯体每一层冷通最右侧第一个1/4区域(第一分隔件4-3-5和第二冷通道封条4-3-6之间),然后经后封头2的右侧分隔腔流入冷通道芯体的第二个1/4区域(第一分隔件4-3-5与第二分隔件4-3-4之间),然后流经冷通道封头5的中部分隔腔并流入冷通道芯体的第三个1/4区域(第三分隔件4-3-3与第二分隔件4-3-4之间),再经后封头左分隔腔流入冷通道最左侧的第四个1/4区域(第一冷通道封条4-3-1与第三分隔件4-3-3之间),最后经冷通道封头5的制冷剂出管接头返回制冷剂管路系统,进入下一个循环。
空调系统工作时,在板翅蒸发器芯体内,热通道接口与载冷剂管路相连、内部走载冷剂,冷通道接口与制冷剂管路系统连接,内部走制冷剂,制冷剂与载冷剂类型在此不做限制。热通道与冷通道交替叠加布置,制冷剂与载冷剂在蒸发器芯体内实现热交换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通道封头5上还设置有制冷剂出管接头5-2,以形成制冷剂出口,所述第五空间205与所述制冷剂出口连通,以能将换热后的制冷剂流体导出。本发明还通过将制冷剂进管接头和制冷剂出管接头均设置到冷通道封头上,载冷剂进口设置到热通道入口封头上,载冷剂出口设置到热通道出口封头上,在通过制冷剂出管接头能够有效排出制冷剂流体的基础上,还能够使得冷通道进出管位于板翅蒸发器的同一面(前面),从而将蒸发器接管控制在三个面(左面、右面、前面),使得空调整机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减小了空调外观尺寸和重量。
冷通道封头5左侧设计与制冷剂出管相连接的轴向密封接头(制冷剂出管接头5-2),右侧设计用于和制冷剂进管连接的轴向密封接头(制冷剂进管接头5-3),两个接头尺寸规格相同,凸台端面都包含用于密封的密封槽和螺纹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封头2上的与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一凸起凹槽结构2-2,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上的与所述后封头2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二凸起凹槽结构3-1,所述第一凸起凹槽结构2-2与所述第二凸起凹槽结构3-1卡接配合;和/或,
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上的与所述冷通道封头5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三凸起凹槽结构3-6,所述冷通道封头5上的与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四凸起凹槽结构5-1,所述第三凸起凹槽结构3-6与所述第四凸起凹槽结构5-1卡接配合;和/或,
所述后封头2上的与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五凸起凹槽结构2-3,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上的与所述后封头2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六凸起凹槽结构,所述第五凸起凹槽结构与所述第六凸起凹槽结构卡接配合;和/或,
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上的与所述冷通道封头5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七凸起凹槽结构,所述冷通道封头5上的与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八凸起凹槽结构,所述第七凸起凹槽结构与所述第八凸起凹槽结构卡接配合。
本发明还通过后封头与热通道入口封头相接处端部分别设置的第一和第二凸起凹槽结构,热通道入口封头上的与所述冷通道封头相接的端部处设置的第三和第四凸起凹槽结构,后封头上的与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五和第六凸起凹槽结构,热通道出口封头上的与所述冷通道封头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七和第八凸起凹槽结构,使得相对的两个凸起凹槽结构能够形式能够卡接配合而形成互锁的凸凹状限位结构,用于封头之间焊接预定位,在焊接前可通过封头对应接触面的凸凹状结构互锁定位,改善板翅蒸发器组件封头的焊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各组成部件结构参照附图3,后封头2内侧设计用与分割冷通道的两个分割腔,分隔肋条(第二凸起2-1),后封头2两端分别设计两个凹槽(第一凸起凹槽结构2-2和第五凸起凹槽结构2-3,其中第一凸起凹槽结构2-2与热通道入口封头3的第二凸起凹槽结构3-1的凸梁互锁,用于封头之间焊接定位。
热通道入口封头3的右端设计用于和冷通道封头5左侧双凸梁槽(第四凸起凹槽结构5-1)互锁的双凹槽(第三凸起凹槽结构3-6),底部两侧设计蒸发器组件的安装基脚3-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所述上盖板11能够同时与所述后封头2、所述冷通道封头5、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和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的上端相接,所述下盖板12能够同时与所述后封头2、所述冷通道封头5、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和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的下端相接,以将所述中空空腔进行密封。本发明还通过在板翅蒸发器芯体上、下面设计防护盖板,增大了蒸发器结构强度,提高振动可靠性,还解决翅片倒伏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剂进管接头5-3为设置在所述冷通道封头5上的第一凸台结构,所述制冷剂进管接头5-3上设有第一通孔5-32(优选圆形通孔),形成所述制冷剂进口,所述第一通孔5-32与制冷剂进管相接,所述制冷剂进管接头5-3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5-32的外周还设置有第一环形沉槽5-31,所述第一环形沉槽5-31中能够设置密封圈;所述制冷剂进管接头5-3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5-33,所述第一安装孔5-33为通孔或螺纹孔;和/或,
所述制冷剂出管接头5-2为设置在所述冷通道封头5上的第二凸台结构,所述制冷剂出管接头5-2上设有第二通孔5-22(优选圆形通孔),形成所述制冷剂出口,所述第二通孔5-22与制冷剂出管相接,所述制冷剂出管接头5-2上位于所述第二通孔5-22的外周还设置有第二环形沉槽5-21,所述第二环形沉槽5-21中能够设置密封圈;所述制冷剂出管接头5-2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5-23,所述第二安装孔5-23为通孔或螺纹孔。
本发明采用压板式轴向O型圈密封接头,售后维修便捷,无需动火烧焊,同时也扩大了蒸发器的使用场合(机载、舰载等售后不允许烧焊的设备上),可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这种蒸发器结构紧凑、体积小、换热效率高、结构强度高、振动可靠性好,售后拆装方便,能够满足特种空调(特种空调一般使用工况恶劣、比如车用空调、舰载空调、机载空调等)对空调换热器的使用要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上设置有第三凸台结构3-0,所述第三凸台结构3-0上设有第三通孔3-4(优选圆形通孔),形成载冷剂入口,所述第三通孔3-4与载冷剂进管相接,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上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外周还设置有第三环形沉槽3-5,所述第三环形沉槽3-5中能够设置密封圈;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3-2,所述第三安装孔3-2为通孔或螺纹孔;和/或,
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上设置有第四凸台结构,所述第四凸台结构上设有第四通孔(优选圆形通孔),形成载冷剂出口,所述第四通孔与载冷剂出管相接,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上位于所述第四通孔的外周还设置有第四环形沉槽,所述第四环形沉槽中能够设置密封圈;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为通孔或螺纹孔。
本发明采用压板式轴向O型圈密封接头,售后维修便捷,无需动火烧焊,同时也扩大了蒸发器的使用场合(机载、舰载等售后不允许烧焊的设备上),可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这种蒸发器结构紧凑、体积小、换热效率高、结构强度高、振动可靠性好,售后拆装方便,能够满足特种空调(特种空调一般使用工况恶劣、比如车用空调、舰载空调、机载空调等)对空调换热器的使用要求。
热通道入口封头3的外端面设计用于连接载冷剂进管的轴向O型圈密封法兰凸台(第三凸台结构3-0),凸台端面设计多个等角度分布设置的螺纹孔(第三安装孔3-2),端面中部设计载冷剂入口(第三通孔3-4),端面外侧设计用于配合O型密封圈的密封槽(第三环形沉槽3-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和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基脚3-3,所述安装基脚3-3上设置有安装孔,通过安装基脚3-3能够将所述换热器安装到安装座或底座或地面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为冷却式板翅蒸发器或冷却式板翅冷凝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快拆式液液冷却板翅蒸发器,这种蒸发器结构紧凑、体积小、换热效率高、结构强度高、振动可靠性好,售后拆装方便,能够满足特种空调对空调换热器的使用要求。
有益效果有以下几点:
1.蒸发器芯体冷通道与热通道分层交错布置,其中每个热通道由通道两侧的热通道封条和封条之间的热通道翅片组成,蒸发器组件的冷通道在冷通道封头分隔腔、后封头的内部分隔腔和芯体冷通道封条的共同作用下,分成依次相连通的四个区域,每个1/4区域内放置一个冷通道翅片,冷通道翅片形状包含但不限于锯齿状、波纹状、蜂窝状等;板翅蒸发器冷通道被通道封条、后封头和冷通道封头分割成等面积的4个区域,蒸发器工作时,冷通道内的制冷剂依次流经这4个区域,流路长度增加,换热器效率高;能够有效增大制冷剂的流动路径,增大换热面积,并且交错设置的冷通道和热通道能够提高制冷剂与载冷剂之间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2.冷通道进出管位于板翅蒸发器的同一面(前面),从而将蒸发器接管控制在三个面(左面、右面、前面),使得空调整机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减小了空调外观尺寸和重量;
3.芯体外的冷通道封头和热通道封头,在焊接前可通过封头对应接触面的凸凹状结构互锁定位,改善板翅蒸发器组件封头的焊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4.采用压板式轴向O型圈密封接头,售后维修便捷,无需动火烧焊,同时也扩大了蒸发器的使用场合(机载、舰载等售后不允许烧焊的设备上);
5.板翅蒸发器芯体上、下面设计防护盖板,增大了蒸发器结构强度,提高振动可靠性;解决翅片倒伏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体(4),所述芯体(4)包括多块层叠且间隔设置的分隔板(4-1),相邻的两块分隔板之间形成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包括沿着多个分隔板的布置方向交替设置的热通道(4-2)和冷通道(4-3),所述热通道(4-2)中流通载冷剂流体,所述冷通道(4-3)中流通制冷剂流体,所述制冷剂流体与所述载冷剂流体在所述芯体(4)中进行热交换,在所述冷通道(4-3)中设置有第一分隔件(4-3-5),能将制冷剂流体的流动方向改变,以增大制冷剂的流动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体(4)还包括第二分隔件(4-3-4),所述第一分隔件(4-3-5)的远离所述第二分隔件(4-3-4)的一侧的所述冷通道(4-3)的空间为第一区域(101),所述冷通道(4-3)的位于所述第一分隔件(4-3-5)和所述第二分隔件(4-3-4)之间的空间为第二区域(102),制冷剂流体能够发生流向改变而从所述第一区域(101)流至所述第二区域(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体(4)还包括第三分隔件(4-3-3),所述第一分隔件(4-3-5)、所述第二分隔件(4-3-4)和所述第三分隔件(4-3-3)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冷通道(4-3)的位于所述第二分隔件(4-3-4)和所述第三分隔件(4-3-3)之间的空间为第三区域(103),所述第三分隔件(4-3-3)的远离所述第二分隔件(4-3-4)的一侧的所述冷通道(4-3)的空间为第四区域(104),制冷剂流体能够依次从所述第一区域(101)流至所述第二区域(102)、所述第三区域(103)和第四区域(1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通道(4-2)中设置有热通道翅片(4-2-2),所述冷通道(4-3)中设置有冷通道翅片(4-3-2);
所述第一区域(101)、所述第二区域(102)、所述第三区域(103)和所述第四区域(104)中的每层所述冷通道(4-3)中均分别设置一个冷通道翅片(4-3-2);每层所述热通道(4-2)中设置一个所述热通道翅片(4-2-2)。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板(4-1)为长方体板,形成的所述芯体(4)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分隔板(4-1)具有长边和短边,由多个所述分隔板的长边组成所述芯体(4)的长边侧面,由多个所述分隔板的短边组成所述芯体(4)的短边侧面,所述冷通道(4-3)从所述长方体结构的长边一侧面延伸至另一侧面,使得制冷剂流体从一侧长边侧面流向另一侧长边侧面,所述热通道(4-2)从所述长方体结构的短边一侧面延伸至另一侧面,使得载冷剂流体从一侧短边侧面流向另一侧短边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芯体(4)的短边一侧面且位于所述冷通道(4-3)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冷通道封条(4-3-1),在所述芯体(4)的短边另一侧面且位于所述冷通道(4-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冷通道封条(4-3-6),所述第一冷通道封条(4-3-1)和所述第二冷通道封条(4-3-6)能对短边侧面的所述冷通道(4-3)进行密封;和/或,
在所述芯体(4)的长边一侧面且位于所述热通道(4-2)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热通道封条(4-2-1),在所述芯体(4)的长边另一侧面且位于所述热通道(4-2)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热通道封条(4-2-3),所述第一热通道封条(4-2-1)和所述第二热通道封条(4-2-3)能对长边侧面的所述热通道(4-2)进行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当包括第一冷通道封条(4-3-1)和第二冷通道封条(4-3-6)时:所述第一冷通道封条(4-3-1)的两端均从所述短边侧面的端部进行弯折而延伸至所述长边侧面的端部处,所述第二冷通道封条(4-3-6)的两端均从所述短边侧面的端部进行弯折而延伸至所述长边侧面的端部处;
当包括第一热通道封条(4-2-1)和第二热通道封条(4-2-3)时:所述第一热通道封条(4-2-1)的两端均从所述长边侧面的端部进行弯折而延伸至所述短边侧面的端部处,所述第二热通道封条(4-2-3)的两端均从所述长边侧面的端部进行弯折而延伸至所述短边侧面的端部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当同时包括第一分隔件(4-3-5)、第二分隔件(4-3-4)、第三分隔件(4-3-3)、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时:所述第一分隔件(4-3-5)、所述第二分隔件(4-3-4)和所述第三分隔件(4-3-3)均从所述芯体(4)的一长边侧面延伸至另一长边侧面,且所述第一分隔件(4-3-5)、所述第二分隔件(4-3-4)和所述第三分隔件(4-3-3)均匀间隔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的体积相等;和/或,所述第一分隔件(4-3-5)、所述第二分隔件(4-3-4)和所述第三分隔件(4-3-3)均为板状结构,其板面与所述芯体(4)的短边侧面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后封头(2)、冷通道封头(5)、热通道入口封头(3)和热通道出口封头(6),所述后封头(2)、所述冷通道封头(5)、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和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之间围成中空空腔,所述芯体(4)设置于所述中空空腔的内部,所述冷通道封头(5)上设置有制冷剂进管接头(5-3),以形成制冷剂进口,所述冷通道封头(5)与所述芯体(4)之间具有第一空间(201),所述后封头(2)与所述芯体(4)之间具有第二空间(202),所述冷通道封头(5)上还朝所述芯体(4)的方向凸出设置有第一凸起(5-6),所述第一凸起(5-6)与所述第一分隔件(4-3-5)相接以对制冷剂通道进行分隔,以使得制冷剂能依次从所述制冷剂进口流至所述第一空间(201)、所述第一分隔件(4-3-5)一侧的所述冷通道(4-3)、所述第二空间(202)和所述第一分隔件(4-3-5)另一侧的冷通道(4-3)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芯体(4)还包括第二分隔件(4-3-4)时:所述后封头(2)上还朝所述芯体(4)的方向凸出设置有第二凸起(2-1),所述第二凸起(2-1)与所述第二分隔件(4-3-4)相接以对制冷剂通道进行分隔;
所述冷通道封头(5)、所述第一凸起(5-6)和所述芯体(4)之间围成所述第一空间(201),所述后封头(2)、所述芯体(4)和所述第二凸起(2-1)之间围成所述第二空间(202);
当所述芯体(4)包括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时,制冷剂流体能依次从所述制冷剂进口流至所述第一空间(201)、所述第一区域(101)、所述第二空间(202)和所述第二区域(10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芯体(4)还包括第三分隔件(4-3-3)时:所述冷通道封头(5)上还朝所述芯体(4)的方向凸出设置有第三凸起(5-5),所述第三凸起(5-5)与所述第三分隔件(4-3-3)相接以对制冷剂通道进行分隔,
所述冷通道封头(5)、所述第一凸起(5-6)、所述第三凸起(5-5)和所述芯体(4)之间围成第三空间(203),所述后封头(2)、所述芯体(4)和所述第二凸起(2-1)之间围成第四空间(204),所述冷通道封头(5)、所述第三凸起(5-5)和所述芯体(4)之间围成第五空间(205);
当所述芯体(4)还包括第三区域(103)和第四区域(104)时,制冷剂流体能依次从所述制冷剂进口流至所述第一空间(201)、所述第一区域(101)、所述第二空间(202)、所述第二区域(102)、所述第三空间(203)、所述第三区域(103)、所述第四空间(204)、所述第四区域(104)和所述第五空间(20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通道封头(5)上还设置有制冷剂出管接头(5-2),以形成制冷剂出口,所述第五空间(205)与所述制冷剂出口连通,以能将换热后的制冷剂流体导出。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封头(2)上的与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一凸起凹槽结构(2-2),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上的与所述后封头(2)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二凸起凹槽结构(3-1),所述第一凸起凹槽结构(2-2)与所述第二凸起凹槽结构(3-1)卡接配合;和/或,
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上的与所述冷通道封头(5)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三凸起凹槽结构(3-6),所述冷通道封头(5)上的与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四凸起凹槽结构(5-1),所述第三凸起凹槽结构(3-6)与所述第四凸起凹槽结构(5-1)卡接配合;和/或,
所述后封头(2)上的与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五凸起凹槽结构(2-3),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上的与所述后封头(2)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六凸起凹槽结构,所述第五凸起凹槽结构与所述第六凸起凹槽结构卡接配合;和/或,
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上的与所述冷通道封头(5)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七凸起凹槽结构,所述冷通道封头(5)上的与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相接的端部处设置有第八凸起凹槽结构,所述第七凸起凹槽结构与所述第八凸起凹槽结构卡接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所述上盖板(11)能够同时与所述后封头(2)、所述冷通道封头(5)、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和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的上端相接,所述下盖板(12)能够同时与所述后封头(2)、所述冷通道封头(5)、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和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的下端相接,以将所述中空空腔进行密封。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进管接头(5-3)为设置在所述冷通道封头(5)上的第一凸台结构,所述制冷剂进管接头(5-3)上设有第一通孔(5-32),形成所述制冷剂进口,所述第一通孔(5-32)与制冷剂进管相接,所述制冷剂进管接头(5-3)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5-32)的外周还设置有第一环形沉槽(5-31),所述第一环形沉槽(5-31)中能够设置密封圈;所述制冷剂进管接头(5-3)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5-33),所述第一安装孔(5-33)为通孔或螺纹孔;和/或,
所述制冷剂出管接头(5-2)为设置在所述冷通道封头(5)上的第二凸台结构,所述制冷剂出管接头(5-2)上设有第二通孔(5-22),形成所述制冷剂出口,所述第二通孔(5-22)与制冷剂出管相接,所述制冷剂出管接头(5-2)上位于所述第二通孔(5-22)的外周还设置有第二环形沉槽(5-21),所述第二环形沉槽(5-21)中能够设置密封圈;所述制冷剂出管接头(5-2)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5-23),所述第二安装孔(5-23)为通孔或螺纹孔。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上设置有第三凸台结构(3-0),所述第三凸台结构(3-0)上设有第三通孔(3-4),形成载冷剂入口,所述第三通孔(3-4)与载冷剂进管相接,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上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外周还设置有第三环形沉槽(3-5),所述第三环形沉槽(3-5)中能够设置密封圈;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3-2),所述第三安装孔(3-2)为通孔或螺纹孔;和/或,
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上设置有第四凸台结构,所述第四凸台结构上设有第四通孔,形成载冷剂出口,所述第四通孔与载冷剂出管相接,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上位于所述第四通孔的外周还设置有第四环形沉槽,所述第四环形沉槽中能够设置密封圈;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为通孔或螺纹孔。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通道入口封头(3)和所述热通道出口封头(6)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基脚(3-3),所述安装基脚(3-3)上设置有安装孔,通过安装基脚(3-3)能够将所述换热器安装到安装座或底座或地面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为冷却式板翅蒸发器或冷却式板翅冷凝器。
1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2210761302.5A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ending CN1149638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1302.5A CN114963817A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1302.5A CN114963817A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3817A true CN114963817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66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1302.5A Pending CN114963817A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381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8696A (zh) * 2022-08-31 2022-10-2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在风洞中用于冷却空气的板翅式换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8696A (zh) * 2022-08-31 2022-10-2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在风洞中用于冷却空气的板翅式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22578B2 (ja) 熱交換器
JP2555449B2 (ja) 熱交換器
US4501321A (en) After cooler, charge air cooler and turbulator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7191824B2 (en) Tubular charge air cooler
US6889758B2 (en) Lateral plate finned heat exchanger
JPS625096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CN1333229C (zh) 层状热交换器
KR20190111773A (ko) 액체 냉각식 프리쿨러와 공기 냉각식 메인 쿨러로 이루어진 인터쿨러
CN108613437A (zh) 换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963817A (zh)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US20090087604A1 (en) Extruded tube for use in heat exchanger
JP4122670B2 (ja) 熱交換器
CN208238307U (zh) 换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13122368A (ja) 車両用熱交換器
CN104019582A (zh) 平行流换热器
CN217818288U (zh)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US2013006203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heat
JP2013122367A (ja) 車両用熱交換器
EP1656530B1 (en) Heat exchanger having an improved baffle
US20080202731A1 (en) One-Piece Turbulence Insert
CN105547017A (zh) 多层同轴圆筒间壁翅片式换热器
KR100389699B1 (ko) 수냉식 열교환기
JPS6273095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2008256234A (ja) エバポレータ
JP2015148404A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