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1918A -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61918A CN114961918A CN202210232761.4A CN202210232761A CN114961918A CN 114961918 A CN114961918 A CN 114961918A CN 202210232761 A CN202210232761 A CN 202210232761A CN 114961918 A CN114961918 A CN 1149619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engine
- main
- oil pump
- auxili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0
- 239000010705 motor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6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0721 machin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24 circul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2—Pressure lubrication using lubricating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4—Pressure lubrication using pressure in working cylinder or crankcase to operate lubricant feeding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6—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crankshafts or connecting rods with lubricant passageways, e.g. bo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8—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lubricant jett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12—Closed-circuit lubricating system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1M1/02 - F01M1/10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9/00—Lubrication mean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7/00
- F01M9/10—Lubrication of valve gear or auxiliari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6—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crankshafts or connecting rods with lubricant passageways, e.g. bores
- F01M2001/062—Crankshaft with passageway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12—Closed-circuit lubricating system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1M1/02 - F01M1/10
- F01M2001/123—Closed-circuit lubricating system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1M1/02 - F01M1/10 using two or more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主机油泵油路,其由发动机的传动箱经右曲轴箱盖主油道分两路分别进入右曲柄和右箱体主油道,进入右曲柄的机油对曲轴内的结构进行润滑;进入右箱体主油道的机油分别对配气机构和活塞润滑;副机油泵油路,其由曲轴箱进入分流油腔,进入分流油腔的机油分两路分别进入主轴油道和左前盖油道,进入主轴油道的机油分别对主轴部件、副轴部件、离合器进行润滑;进入左前盖油道的机油对磁电机进行润滑。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可以使分腔润滑的主机油泵油路和副机油泵油路合理串联,实现了精准润滑,提高了机油的利用率,有利于实现发动机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为了追求发动机的轻量化和更好的动力性能,专业的高性能摩托车发动机一般采用曲轴箱和传动箱分腔润滑,主机油泵将机油泵入曲轴箱零部件、气缸头零部件,使用副机油泵将曲轴箱内使用过的机油抽入传动箱进行润滑。
现有技术中,为保持发动机的润滑效果,需要将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压保持一个合适的范围,一般在润滑系统中寻找一处空间安装机油泄压阀,增加了润滑系统的布置难度。
另外,在对零部件进行润滑的过程中,一般主副轴齿轮采用飞溅润滑,飞溅润滑的方式机油利用率较低,致使所需机油量增加,油底壳尺寸增加,不利于实现发动机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有利于实现发动机小型化和轻量化的润滑系统,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使分腔润滑的主机油泵油路和副机油泵油路合理串联,将润滑油路的布置发挥到最佳,提高了发动机的紧凑性,缩小了发动机的体积;并且实现了精准润滑,提高了机油的利用率,相同的润滑需求下,可以减少发动机机油的总量,有利于实现发动机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发动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用于对发动机润滑,包括:
主机油泵油路,其由所述发动机的传动箱经右曲轴箱盖主油道分两路分别进入右曲柄和右箱体主油道,进入所述右曲柄的机油对曲轴内的结构进行润滑;进入所述右箱体主油道的机油分两路分别对配气机构和活塞润滑;对所述曲柄内的结构和所述活塞润滑后的所述机油流至曲轴箱,对所述配气机构润滑后的所述机油回流至所述传动箱;
副机油泵油路,其由曲轴箱进入分流油腔,所述分流油腔由左箱体和左前盖围设形成,进入所述分流油腔的机油分两路分别进入主轴油道和左前盖油道,进入所述主轴油道的机油分别对主轴部件、副轴部件、离合器进行润滑;进入所述左前盖油道的机油对磁电机进行润滑;对所述主轴部件、所述副轴部件、所述离合器、所述磁电机润滑后的机油回流至所述传动箱。
本方案提供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可以使分腔润滑的主机油泵油路和副机油泵油路合理串联,将润滑油路的布置发挥到最佳,提高了发动机的紧凑性,缩小了发动机的体积;并且实现了精准润滑,提高了机油的利用率,相同的润滑需求下,可以减少发动机机油的总量,有利于实现发动机的轻量化和小型化。另外,在使用的过程中,副机油泵油路抽走曲轴箱内汇聚的机油,减小了曲轴的阻力,保障了曲轴的高性能运转。
可选地,进入所述右箱体主油道的机油分两路分别进入凸轮轴润滑油道和活塞润滑部;所述凸轮轴润滑油道由所述气缸头和所述气门摇臂支架形成,所述配气机构位于所述凸轮轴润滑油道内;所述活塞润滑部设置有朝向所述活塞的第一喷射油孔。
本方案进一步实现了精准润滑,相同的润滑需求下,减少了所需机油的总量,有利于实现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可选地,所述第一喷射油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喷射油孔均朝向所述活塞的底部。
本方案中多个第一喷射油孔的设置使活塞与机油的接触面积增加,有利于提高润滑质量。
可选地,所述右曲柄设置有用于使机油进入的第一中孔,所述第一中孔与所述曲轴内用于安装轴承的空间连通,所述轴承装配于所述曲轴的连杆大头。
本方案中第一中孔的设置可以使机油直接进入曲轴内对轴承进行润滑,提高了润滑精度,有利于减少机油总量。
可选地,所述凸轮轴润滑油道与张紧器润滑油道连通,以使进入所述凸轮轴润滑油道的机油可进入所述张紧器润滑油道内。
本方案中机油可进入张紧器,直接对张紧器进行润滑,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喷射润滑的方式,减少了张紧器润滑过程中对机油的需求量,有利于实现精准润滑。
可选地,进入所述主轴油道的机油分两路分别进入主轴和左箱体油道;所述主轴设置有用于使机油进入的第二中孔,机油经所述第二中孔对主轴上的齿轮润滑;其中一路机油经所述左箱体油道进入右箱体上壁油道,所述右箱体上壁油道设置有用于对所述主轴部件、所述副轴部件进行喷淋的切口;且所述右箱体上壁油道与用于安装所述离合器的空间连通,以使机油经所述右箱体上壁油道后对所述离合器进行润滑。
本方案中副机油泵油路对曲轴箱内的机油进行吸取,可以保持曲轴箱无机油状态和平衡曲轴箱气压的作用;主轴中心开设有第二中孔、右箱体上壁油道设置有用于对主轴部件、副轴部件进行喷淋的切口,可以使机油直接进入超越离合器,并实现对主轴的喷淋;进一步提高了润滑精度,降低了润滑系统中所需机油总量。
可选地,所述左前盖油道设置有朝向所述磁电机喷射的第二喷射油孔,且所述第二喷射油孔位于所述磁电机的正上方。
本方案中,左前盖油道设置有朝向磁电机喷射的第二喷射油孔,可以实现对磁电机的喷淋,进一步提高了润滑精度和润滑质量,精准润滑的实现,降低了对飞溅润滑的需求,油底壳机油的储量只需要满足精准润滑所需要的油量,所需机油总量的减少,可以减小油底壳的体积,进一步实现小型化。
可选地,所述主机油泵油路设置有主油泵,所述传动箱的油底壳内设置有第一粗滤网,主油泵的输出端设置有精滤器,所述油底壳内的机油依次经所述第一粗滤网、所述主油泵、所述精滤器进入所述右曲轴箱盖主油道。
本方案中第一滤网设置于油底壳内,可以实现对油底壳内机油的过滤,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副机油泵油路设置有副油泵,所述曲轴箱内设置有第二粗滤网,所述曲轴箱内的机油经所述第二粗滤网进入所述副油泵。
本方案中第二粗滤网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保障发动机有更长的寿命,实现对发动机的保养。
可选地,所述主机油泵油路设置有主油泵和用于安装所述主油泵的第一机油泵座体,所述副机油泵油路设置有副油泵和用于安装所述副油泵的第二机油泵座体,所述第一机油泵座体和所述第二机油泵座体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泄压阀。
本方案中将泄压阀设置于机油泵座体,无需寻找润滑油路的其它位置来布置机油泄压阀,降低了润滑油路的布置难度。
可选地,所述主机油泵油路设置有主油泵,所述副机油泵油路设置有副油泵,所述主油泵和所述副油泵由同一驱动轴驱动转动并设置于所述曲轴箱的同一侧,且所述主油泵和所述副油泵之间通过隔板分离。
本方案中主油泵和副油泵的设置方式可以有效缩短驱动轴的长度,减少主油泵和副油泵所占空间,减小了油泵的布置难度。
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
本方案中的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可以实现精准润滑,有利于实现发动机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在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过程中,主机油泵油路由发动机的传动箱经右曲轴箱盖主油道分两路分别进入右曲柄和右箱体主油道,进入右曲柄的机油对曲轴内的结构进行润滑,进入右箱体主油道的机油分两路分别对配气机构和活塞润滑;对曲柄内的结构和活塞润滑后的机油流至曲轴箱,对配气机构润滑后的机油回流至传动箱。副机油泵油路由曲轴箱进入分流油腔,分流油腔由左箱体和左前盖围设形成,进入分流油腔的机油分两路分别进入主轴油道和左前盖油道,进入主轴油道的机油分别对主轴部件、副轴部件、离合器进行润滑;进入左前盖油道的机油对磁电机进行润滑;对主轴部件、副轴部件、离合器、磁电机润滑后的机油回流至传动箱;传动箱内的机油被主机油泵油路抽取,形成循环油路。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可以使分腔润滑的主机油泵油路和副机油泵油路合理串联,将润滑油路的布置发挥到最佳,提高了发动机的紧凑性,缩小了发动机的体积;并且实现了精准润滑,提高了机油的利用率,相同的润滑需求下,可以减少发动机机油的总量,有利于实现发动机的轻量化和小型化。另外,在使用的过程中,副机油泵油路抽走曲轴箱内汇聚的机油,减小了曲轴的阻力,保障了曲轴的高性能运转。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发动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流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路走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动机的具体实施例一的正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动机的具体实施例二的正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4中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4中C-C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4中D-D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5中E-E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动机的具体实施例的后视示意图。
图1-图11中:
1为进气凸轮、2为排气凸轮、3为张紧器、4为A、B螺栓孔气缸头段、 5为A、B螺栓孔气缸体段、6为缸体斜油道、7为箱体、缸体结合面、8 为活塞喷淋堵头、9为曲轴、10为精滤器、11为机油泵部件、机油泵从动齿轮、12为左前盖油腔、13为副轴部件、14为主轴部件、15为离合器、 151为离合器盖、16为传动箱、17为第一粗滤网、18为主油泵、181为主机油泵油道、19为右曲轴箱盖主油道、20为右曲柄、21为右箱体主油道、 211为右曲轴箱体端面油道、212为右曲轴箱油道分流、213为右曲轴箱体、 22为配气机构、23为活塞、24为曲轴箱、25为第二粗滤网、26为副油泵、 27为左箱体、28为左前盖油道、281为左前盖、29为磁电机、30为主轴油道、31为主轴、32为左箱体油道、33为主轴喷淋、34为超越离合器、35 为气门摇臂支架油道槽、351为气门摇臂支架、36为左曲轴箱体油腔、361 为左曲轴箱体、37为第二喷射油孔、38为第副机油泵内外转子、39为隔板、 40为机油泵驱动齿轮、41为第一连接油道、42为保养放油螺栓、421为保养放油螺栓孔、43为第一油道分流孔、44为气缸头、441为气缸头上端面、 442为气缸头油道分流孔、443为A、B螺栓孔气缸头段/气缸头主油道443、 45为气缸体、46为上缸头油道、47为进入曲轴右曲柄油道、48为右曲轴箱盖、49为泄压阀、50为主机油泵内外转子、51为油底壳、52为左曲柄、 53为曲柄销、54为进气凸轮轴安装槽、55为进气门、56为火花塞孔、57 为排气凸轮安装槽、58为排气门、59为气缸头盖、60为第二连接油道、61为第一喷射油孔、62为盘形齿轮、63为电启动过桥齿轮、64为电启动双联齿轮、65为第二油道分流孔、66为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使分腔润滑的主机油泵油路和副机油泵油路合理串联,将润滑油路的布置发挥到最佳,提高了发动机的紧凑性,缩小了发动机的体积;并且实现了精准润滑,提高了机油的利用率,相同的润滑需求下,可以减少发动机机油的总量,有利于实现发动机的轻量化和小型化。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发动机。
请参考图1-图11。
本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用于对发动机润滑,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
主机油泵油路,其由发动机的传动箱16经右曲轴箱盖主油道19分两路分别进入右曲柄20和右箱体主油道21,进入右曲柄20的机油对曲轴9 内的结构进行润滑;进入右箱体主油道21的机油分两路分别对配气机构22 和活塞23润滑;对曲柄内的结构和活塞23润滑后的机油流至曲轴箱24,对配气机构22润滑后的机油回流至传动箱16;此处提到的配气机构22包括凸轮轴部件;
副机油泵油路,其由曲轴箱24进入分流油腔,分流油腔由左箱体27 和左前盖281围设形成,进入分流油腔的机油分两路分别进入主轴油道30 和左前盖油道28,进入主轴油道30的机油分别对主轴部件14、副轴部件 13、离合器15进行润滑;进入左前盖油道28的机油对磁电机29进行润滑;对主轴部件14、副轴部件13、离合器15、磁电机29润滑后的机油回流至传动箱16。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副机油泵油路中的机油由曲轴箱24被吸出后进入缓冲油腔,此缓冲油腔由左箱体27和右箱体围设而成,然后在进入分流油腔。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可以使分腔润滑的主机油泵油路和副机油泵油路合理串联,将润滑油路的布置发挥到最佳,提高了发动机的紧凑性,缩小了发动机的体积;并且实现了精准润滑,提高了机油的利用率,相同的润滑需求下,可以减少发动机机油的总量,有利于实现发动机的轻量化和小型化。另外,在使用的过程中,副机油泵油路抽走曲轴箱24内汇聚的机油,减小了曲轴9的阻力,保障了曲轴 9的高性能运转。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进入右箱体主油道21的机油分两路分别进入凸轮轴润滑油道和活塞润滑部;凸轮轴润滑油道由气缸头44和气门摇臂支架351 形成,配气机构22位于凸轮轴润滑油道内;活塞润滑部设置有朝向活塞23 的第一喷射油孔61。
优选的,第一喷射油孔6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喷射油孔61均朝向活塞23的底部。
右曲柄20设置有用于使机油进入的第一中孔,第一中孔与曲轴9内用于安装轴承的空间连通,轴承装配于曲轴9的连杆大头。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进入右箱体主油道21的机油可分两路分别进入凸轮轴润滑油道和活塞润滑部,进入凸轮轴润滑油道的机油对凸轮轴等配气机构22进行润滑;如图7所示,活塞23润滑油道设置于管状结构内,管状结构设置有第一喷射油孔61,机油由第一喷射油孔61喷出对活塞23进行润滑;另一部分机油由右曲柄20的第一中孔进入曲轴9,对曲轴9内装配于连杆大头的滚针轴承进行润滑。
如图1所示,主机油泵油路中的主油泵18对传动箱16内的机油进行抽取,传动箱16内的机油经第一粗滤网17、主油泵18进入右曲轴箱盖主油道19,然后经精滤器10分两路分别进入右曲柄20、右箱体主油道21,进入右曲柄20的机油对曲轴9进行润滑后流入曲轴箱24;进入右箱体主油道21的机油分两路分别对配气机构22和活塞23进行润滑,对配气机构22 润滑后的机油进入传动箱16,对活塞23润滑后的机油进入曲轴箱24。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机油可以直接进入凸轮轴润滑油道、活塞润滑部和曲轴9,实现了精准润滑,减少了机油的总需求量,有利于进一步实现轻量化和小型化。并且喷射的润滑方式可以增大机油与零部件的接触面积,提高润滑质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使凸轮轴润滑油道与张紧器3润滑油道连通,以使进入凸轮轴润滑油道的机油可进入张紧器3润滑油道内,直接对张紧器3进行润滑,避免润滑过程中机油的浪费,减少了张紧器3润滑过程中对机油的需求量,有利于实现精准润滑。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进入主轴油道30的机油分两路分别进入主轴31 和左箱体油道32;主轴31设置有用于使机油进入的第二中孔,机油经第二中孔对主轴31上的齿轮润滑;其中一路机油经左箱体油道32进入右箱体上壁油道,右箱体上壁油道设置有用于对主轴部件14、副轴部件13进行喷淋的切口66;且右箱体上壁油道与用于安装离合器15的空间连通,以使机油经右箱体上壁油道后对离合器15进行润滑。
左前盖油道28设置有朝向磁电机29喷射的第二喷射油孔37,且第二喷射油孔37位于磁电机29的正上方。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副机油泵油路对曲轴箱24内的机油进行吸取,可以保持曲轴箱24无机油状态和平衡曲轴箱24气压的作用;副油泵26泵出的机油经第二粗滤网25进入缓冲油腔,在由缓冲油腔进入左箱体27与做强该形成的分流油腔;分流油腔中的其中部分机油进入主轴油道30,部分机油进入左前盖油道28,进入主轴油道30的机油分两路,其中一路进入主轴31,并通过第二中孔完成对主轴31上各齿轮以及离合器 15的润滑;另一路进入左箱体油道32,进入左箱体油道32的机油部分进行主轴行喷淋33,另一部分对超越离合器34进行润滑。进入左前盖油道 28的机油通过第二喷射油孔37对磁电机29进行润滑。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主轴31中心开设有第二中孔、右箱体上壁油道设置有用于对主轴部件14、副轴部件13进行喷淋的切口66,切口66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个,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以使机油直接进入超越离合器34,并实现对主轴31的喷淋;另外左前盖油道28设置有朝向磁电机29喷射的第二喷射油孔37,可以实现对磁电机29的喷淋;进一步提高了润滑精度,降低了润滑系统中所需机油总量。并且,精准润滑的实现,降低了对飞溅润滑的需求,油底壳51机油的储量只需要满足精准润滑所需要的油量,所需机油总量的减少,可以减小油底壳51的体积,进一步实现小型化。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主机油泵油路设置有主油泵18,传动箱16的油底壳51内设置有第一粗滤网17,主油泵18的输出端设置有精滤器10,油底壳51内的机油依次经第一粗滤网17、主油泵18、精滤器10 进入右曲轴箱盖主油道19。
如图9所示,副机油泵油路设置有副油泵26,曲轴箱24内设置有第二粗滤网25,曲轴箱24内的机油经第二粗滤网25进入副油泵26。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粗滤网17、第二粗滤网25以及精滤器10的设置可以保障发动机有更长的寿命,实现对发动机的保养。第一粗滤网17 设置于油底壳51内,可以完成对油底壳51机油的过滤。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将第一粗滤网17、第二粗滤网25和精滤器10均设置为柱状结构,以方便安装。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主机油泵油路设置有主油泵18和用于安装主油泵 18的第一机油泵座体,副机油泵油路设置有副油泵26和用于安装副油泵 26的第二机油泵座体,第一机油泵座体和第二机油泵座体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泄压阀49。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将泄压阀49设置于机油泵座体,无需寻找润滑油路的其它位置来布置机油泄压阀49,降低了润滑油路的布置难度。
如图9所示,主机油泵油路设置有主油泵18,副机油泵油路设置有副油泵26,主油泵18和副油泵26由同一驱动轴驱动转动并设置于曲轴箱24 的同一侧,且主油泵18和副油泵26之间通过隔板39分离。
本具体实施例中主油泵18和副油泵26的设置方式可以有效缩短驱动轴的长度,减少主油泵18和副油泵26所占空间,减小了油泵的布置难度,将其装配于曲轴箱24体的同一侧,主油泵18布置在机油泵盖体内部,副油泵26布置在曲轴箱24体内,中间采用隔板39分隔两个机油泵,两个机油泵共用一根驱动轴(同一组驱动轴、驱动齿轮或链条),减小了润滑主体—机油泵的布置难度。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主机油泵润滑油路和副机油泵润滑油路,主机油泵润滑油路中油底壳51内的机油经第一粗滤网17进入主油泵18,主油泵18带动机油泵驱动齿轮40转动,机油进入精滤器10,由滤清器出来后部分机油进入右曲柄20,对曲轴9内装配于连杆大头的滚针轴承进行润滑,另一部分机油继续上行,进入第一连接油道41,第一连接油道41为右曲轴箱盖48进入右曲轴箱体213油道,然后依次进入右曲轴箱盖主油道19、A、B螺栓孔气缸体段5、A、B螺栓孔气缸头段4、气门摇臂支架油道槽35,对配气机构22润滑,部分机油直接进入张紧器3;副机油泵润滑油路抽取机油,机油经第二粗滤网25进入左曲轴箱体油腔36,并由左曲轴箱体油腔36进入左前盖油腔12,通过第二喷射油孔37对磁电机29进行喷淋,机油继续上行对主轴部件14和副轴部件 13进行润滑。
如图3所示,主机油泵油路中机油依次经机油泵部件、机油泵从动齿轮11、精滤器10进入曲轴9,机油继续上行到达箱体、缸体结合面7,机油经活塞喷淋堵头8对活塞23进行喷淋;部分机油继续上行至缸体斜油道 6、A、B螺栓孔气缸体段5、A、B螺栓孔气缸头段4,并进入张紧器3、排气凸轮2、进气凸轮1,对配气机构22进行润滑;副机油泵油路中机油经第二粗滤网25进入左前盖油腔12和主轴油道30,对主轴部件14、副轴部件13、离合器15进行润滑。
在图5-10中,如图6所示,右曲轴箱体213内设置有油底壳51,油底壳51内设置有第一粗滤网17,右曲轴箱体213设置有保养放油螺栓孔421、油底壳51内的机油在主油泵18的吸取下经第一粗滤网17、第二连接油道 60、主机油泵油道181进入滤清器,第副机油泵内外转子38与主机油泵内外转子50通过隔板39隔开,分设于隔板39的两侧,且共用同一驱动轴,机油泵座体设置有泄压阀49,右曲轴箱盖48内设置有右曲轴箱盖主油道 19,由滤清器出来的机油经进入曲轴右曲柄油道47进入上缸头油道46,并经上缸头油道46进入右曲轴箱油道分流212(进入活塞23喷淋油道)、右曲轴箱体端面油道211(结合气缸体下端面)、气缸体45,然后经气缸头44 的A、B螺栓孔气缸头段/气缸头主油道443、A、B螺栓孔气缸头段4、气缸头上端面441进入第一油道分流孔43(润滑张紧器3),并进入气门摇臂支架油道槽35,对配气机构22进行润滑;副机油泵油路中机油由左曲轴箱体361、经第二粗滤网25进入左前盖281,左前盖281内设置有磁电机29,曲轴9设置有左曲柄52和曲柄销53。图6的左上部设置有进气凸轮轴安装槽54、进气门55、火花塞孔56、排气凸轮安装槽57、排气门58、气缸头盖59、气门摇臂支架351。
如图7所示,机油经进入曲轴右曲柄油道47进入上缸头油道46,并继续上行右曲轴箱油道分流212(进入活塞23喷淋油道)、右曲轴箱体端面油道211(结合气缸体下端面),活塞喷淋堵头8设置有四个对活塞23进行喷淋的第一喷射油孔61,右曲轴箱体213与左曲轴箱体361连接。
如图8所示,气缸头44内设置有气缸头油道分流孔442以及可直接进入张紧器3的油道,气缸头44上部设置有气缸头盖59,气缸头44内设置有气门摇臂支架351。
如图9所示,第副机油泵内外转子38与主机油泵内外转子50通过隔板39隔开,第副机油泵内外转子38安装于右曲轴箱体213,主机油泵内外转子50安装于右曲轴箱盖48内,驱动轴连接有机油泵驱动齿轮40,机油泵驱动齿轮40与机油泵从动齿轮啮合,离合器盖151内设置有离合器15;曲轴箱24内的机油经第二粗滤网25进入左曲轴箱体361内的左箱体油道32,然后进入左前盖油道28,并在左前盖281内设置有对磁电机29润滑的分流,机油经左前盖油腔12进入左曲轴箱体361,对左曲轴箱体361内的主轴部件14、副轴部件13进行润滑;左箱体27设置有两道切口66,可以通过切口66对主轴部件14、副轴部件13进行喷淋;机油由左曲轴箱体361 经第二油道分流孔65进入超越离合器34,超越离合器34包括电启动双联齿轮64、电启动过桥齿轮63、盘形齿轮62。
如图10所示,离合器盖151内设置有离合器15,机油泵部件、机油泵从动齿轮11与机油泵驱动齿轮40啮合,右曲柄20、左曲柄52由机油泵从动齿轮带动运动;右曲轴箱体213安装有第副机油泵内外转子38,主机油泵内外转子50安装于右曲轴箱盖48内;机油由左曲轴箱体361进入左前盖油腔12,经第二喷射油孔37对磁电机29进行喷淋。
除了上述发动机润滑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发动机,该发动机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具体的,可以使第一粗滤网17、第二粗滤网25和精滤器10均设置于发动机的裸露侧,裸露侧为发动机未与车体连接的一侧,方便对第一粗滤网17、第二粗滤网25和精滤器10拆装更换。
本申请文件中提到的第一粗滤网17和第二粗滤网25,第一油道分流孔 43和第二油道分流孔65,第一连接油道41和第二连接油道60,第一喷射油孔61和第二喷射油孔37的“第一”、“第二”仅仅是为了区分位置的不同,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发明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用于对发动机润滑,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油泵油路,其由所述发动机的传动箱(16)经右曲轴箱盖主油道(19)分两路分别进入右曲柄(20)和右箱体主油道(21),进入所述右曲柄(20)的机油对曲轴(9)内的结构进行润滑;进入所述右箱体主油道(21)的机油分两路分别对配气机构(22)和活塞(23)润滑;对所述曲柄内的结构和所述活塞(23)润滑后的所述机油流至曲轴箱(24),对所述配气机构(22)润滑后的所述机油回流至所述传动箱(16);
副机油泵油路,其由曲轴箱(24)进入分流油腔,所述分流油腔由左箱体(27)和左前盖(281)围设形成,进入所述分流油腔的机油分两路分别进入主轴油道(30)和左前盖油道(28),进入所述主轴油道(30)的机油分别对主轴部件(14)、副轴部件(13)、离合器(15)进行润滑;进入所述左前盖油道(28)的机油对磁电机(29)进行润滑;对所述主轴部件(14)、所述副轴部件(13)、所述离合器(15)、所述磁电机(29)润滑后的机油回流至所述传动箱(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进入所述右箱体主油道(21)的机油分两路分别进入凸轮轴润滑油道和活塞润滑部;所述凸轮轴润滑油道由所述气缸头(44)和所述气门摇臂支架(351)形成,所述配气机构(22)位于所述凸轮轴润滑油道内;所述活塞润滑部设置有朝向所述活塞(23)的第一喷射油孔(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射油孔(6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喷射油孔(61)均朝向所述活塞(23)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曲柄(20)设置有用于使机油进入的第一中孔,所述第一中孔与所述曲轴(9)内用于安装轴承的空间连通,所述轴承装配于所述曲轴(9)的连杆大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润滑油道与张紧器(3)润滑油道连通,以使进入所述凸轮轴润滑油道的机油可进入所述张紧器(3)润滑油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进入所述主轴油道(30)的机油分两路分别进入主轴(31)和左箱体油道(32);所述主轴(31)设置有用于使机油进入的第二中孔,机油经所述第二中孔对主轴(31)上的齿轮润滑;其中一路机油经所述左箱体油道(32)进入右箱体上壁油道,所述右箱体上壁油道设置有用于对所述主轴部件(14)、所述副轴部件(13)进行喷淋的切口(66);且所述右箱体上壁油道与用于安装所述离合器(15)的空间连通,以使机油经所述右箱体上壁油道后对所述离合器(15)进行润滑。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盖油道(28)设置有朝向所述磁电机(29)喷射的第二喷射油孔(37),且所述第二喷射油孔(37)位于所述磁电机(29)的正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油泵油路设置有主油泵(18),所述传动箱(16)的油底壳(51)内设置有第一粗滤网(17),主油泵(18)的输出端设置有精滤器(10),所述油底壳(51)内的机油依次经所述第一粗滤网(17)、所述主油泵(18)、所述精滤器(10)进入所述右曲轴箱盖主油道(1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机油泵油路设置有副油泵(26),所述曲轴箱(24)内设置有第二粗滤网(25),所述曲轴箱(24)内的机油经所述第二粗滤网(25)进入所述副油泵(26)。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油泵油路设置有主油泵(18)和用于安装所述主油泵(18)的第一机油泵座体,所述副机油泵油路设置有副油泵(26)和用于安装所述副油泵(26)的第二机油泵座体,所述第一机油泵座体和所述第二机油泵座体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泄压阀(49)。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油泵油路设置有主油泵(18),所述副机油泵油路设置有副油泵(26),所述主油泵(18)和所述副油泵(26)由同一驱动轴驱动转动并设置于所述曲轴箱(24)的同一侧,且所述主油泵(18)和所述副油泵(26)之间通过隔板(39)分离。
12.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32761.4A CN114961918B (zh) | 2022-03-09 | 2022-03-09 |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32761.4A CN114961918B (zh) | 2022-03-09 | 2022-03-09 |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61918A true CN114961918A (zh) | 2022-08-30 |
CN114961918B CN114961918B (zh) | 2024-07-19 |
Family
ID=82972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32761.4A Active CN114961918B (zh) | 2022-03-09 | 2022-03-09 |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61918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626529A1 (de) * | 1986-08-05 | 1988-02-18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Brennkraftmaschine mit einem im kurbelgehaeuse angeordneten aggregat, insbesondere eine schmieroelpumpe |
JP2005256694A (ja) * | 2004-03-10 | 2005-09-22 | Honda Motor Co Ltd |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動弁系の潤滑構造 |
CN103032129A (zh) * | 2013-01-17 | 2013-04-10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七0研究所 | 一种隐蔽式单缸机机体润滑油路结构 |
CN103790666A (zh) * | 2014-02-26 | 2014-05-14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性能低排放柴油机 |
CN104747313A (zh) * | 2015-02-13 | 2015-07-01 | 重庆隆鑫发动机有限公司 | 摩托车发动机曲轴箱及发动机 |
CN104879183A (zh) * | 2015-06-05 | 2015-09-02 | 重庆宗申动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 |
-
2022
- 2022-03-09 CN CN202210232761.4A patent/CN1149619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626529A1 (de) * | 1986-08-05 | 1988-02-18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Brennkraftmaschine mit einem im kurbelgehaeuse angeordneten aggregat, insbesondere eine schmieroelpumpe |
JP2005256694A (ja) * | 2004-03-10 | 2005-09-22 | Honda Motor Co Ltd |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動弁系の潤滑構造 |
CN103032129A (zh) * | 2013-01-17 | 2013-04-10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七0研究所 | 一种隐蔽式单缸机机体润滑油路结构 |
CN103790666A (zh) * | 2014-02-26 | 2014-05-14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性能低排放柴油机 |
CN104747313A (zh) * | 2015-02-13 | 2015-07-01 | 重庆隆鑫发动机有限公司 | 摩托车发动机曲轴箱及发动机 |
CN104879183A (zh) * | 2015-06-05 | 2015-09-02 | 重庆宗申动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61918B (zh) | 2024-07-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48132A (zh) | 一种机-液双动力输出发动机 | |
JP2002276318A (ja) | 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配置構造 | |
US6739291B2 (en) | Piston cooling device for multicylinder engine | |
CN100520034C (zh) | 龙门式卧式单双缸柴油机机体 | |
JP3435143B2 (ja) | オーバヘッドカム型v型エンジン | |
US6868819B2 (en) | Lubricating system for an outboard motor | |
CN201013462Y (zh) | 龙门式卧式单双缸柴油机机体 | |
CN114961918A (zh) |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 | |
CN101255827B (zh) | 新一代卧式单双缸柴油机机体 | |
CN201306197Y (zh) | 对置双缸四冲程顶置凸轮轴通用汽油机 | |
CN217623850U (zh) | 全地形车 | |
CN201198790Y (zh) | 新一代卧式单双缸柴油机机体 | |
CN115076347A (zh) | 油冷电驱用减速器总成 | |
US6935293B2 (en) | Oil circuit for twin ca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113803130A (zh) | 一种利用凸轮轴传动齿轮作为油泵的机油润滑结构和方法 | |
EP0401710B1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EP0402719B1 (en) | An automitiv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220539706U (zh) | 一种润滑系统 | |
CN221442679U (zh) | 一种发动机的油路结构 | |
JP4031683B2 (ja) | ドライサンプ式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 |
CN217080593U (zh) |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头润滑机构 | |
CN212867665U (zh) | 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缸盖润滑油路结构 | |
CN115288826B (zh) |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 | |
CN218266053U (zh) | 一种发动机及摩托车 | |
JP3438343B2 (ja) |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カバー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