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56209B - 一种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56209B
CN114956209B CN202210743171.8A CN202210743171A CN114956209B CN 114956209 B CN114956209 B CN 114956209B CN 202210743171 A CN202210743171 A CN 202210743171A CN 114956209 B CN114956209 B CN 1149562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ckel cobalt
low
free
single crystal
precur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31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56209A (zh
Inventor
施泽涛
乔齐齐
额尔敦宝力高
王鹏飞
郭丰
李子郯
杨红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4317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562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56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6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56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62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3/00Compounds of nickel
    • C01G53/006Compounds containing, besides nickel, two or more other elemen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oxygen or hydroge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1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40Electric proper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锂源与中低镍无钴前驱体混合,烧结,得到所述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其中,所述锂源包括碳酸锂和醋酸锂,所述中低镍无钴前驱体包括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和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本发明制备单晶结构的正极材料的过程中,以混合锂盐和混合前驱体为原料,利用低熔点的醋酸锂和高活性小粒径、大比表前驱体在较低温度形成晶核,引导反应活性差的碳酸锂和小比表前驱体进行反应,这种方式改变了大粒径前驱体和碳酸锂反应活性差的问题,利于单晶材料的合成,同时形成的材料结构更加稳定,进而提升了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钴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的持续恶化,以及化石燃料的逐渐匮乏,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更多地向清洁化、便携化发展。由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无污染,储能大,易携带的优点,其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池、计算机、摄像机等3C设备之中。随着技术的发展,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混合式动力汽车,甚至纯电动汽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动力。
镍锰钴酸锂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大、循环性能好、安全环保等优点,是目前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由于钴资源储存较少,造成了钴价格较贵,同时易被操控价格,且钴对环境污染较大。因此,无钴镍锰酸锂材料的开发在控制成本,增强市场耐受性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无钴镍锰酸锂材料中镍主要起到增加比容量,锰主要起到稳定材料骨架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电池安全性的持续关注,无钴镍锰酸锂材料的开发逐渐向中低镍方向发展。
目前,由于中低镍正极材料合成温度较高,往往用碳酸锂合成,由于碳酸锂熔点和分解高,合成单晶较为困难,而直接用氢氧化锂,在如此高温度下,挥发严重,同时生产效率低,材料性能差。
CN114506879A公开了一种无钴富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晶格氧活性调控的一体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无钴富锂前驱体先预烧成无钴富锂前驱体氧化物;将无钴富锂正极前驱体氧化物与锂源混合均匀后,进行高温热处理,随炉冷却后,得到无钴富锂正极材料,锂源包括氢氧化锂、碳酸锂和氯化锂中的至少一种。
CN112133903A公开了一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无钴正极材料前驱体制备:(1a)将镍盐、锰盐溶液混合,加入纳米添加剂,超声;(1b)在氮气氛围中,将上述混合液加入反应釜,然后加入强碱与氨水的混合碱溶液,调节pH为9~12,反应温度40~60℃,反应结束后进行洗涤、过滤、干燥;(2)高温烧结:将氢氧化锂与步骤(1b)得到的粉末混合均匀,在700~1000℃恒温煅烧5~20h,自然冷却得到无钴正极材料。
上述两篇文献中,得到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时,锂为碳酸锂和/或氢氧化锂,而这两种锂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使得合成得到单晶结构的产品存在较大困难。
因此,如何得到结构稳定的且为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提升其电化学性能,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制备单晶结构的正极材料的过程中,以混合锂盐和混合前驱体为原料,利用低熔点的醋酸锂和高活性小粒径、大比表前驱体在较低温度形成晶核,引导反应活性差的碳酸锂和小比表前驱体进行反应,这种方式改变了大粒径前驱体和碳酸锂反应活性差的问题,利于单晶材料的合成,同时形成的材料结构更加稳定,进而提升了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锂源与中低镍无钴前驱体混合,烧结,得到所述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
其中,所述锂源包括碳酸锂和醋酸锂,所述中低镍无钴前驱体包括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和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
本发明通过以混合锂盐和混合前驱体为原料,首先利用低熔点的醋酸锂和高活性小粒径、大比表的前驱体在较低温度形成晶核,然后引导反应活性差的碳酸锂和小比表(大粒径)前驱体进行反应,这种烧结以及配料方式改变了大粒径前驱体和碳酸锂反应活性差的问题,在高温条件碳酸锂反应时能够在晶核上继续生长,便于单晶材料的合成,同时形成的材料结构更加稳定,进而提升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实现了容量与循环性能的兼顾。
本发明中,选用碳酸锂作为单独的锂源与混合前驱体反应,晶核生成困难,同样的选用醋酸锂作为单独的锂源与混合前驱体反应,成本高,颗粒过大,材料性能较差。
同样的,混合锂源与单独的小粒径前驱体反应,颗粒生长过大,容量降低,而混合锂源与单独地大粒径前驱体反应,会出现单晶合成困难的问题。
即,本发明中,碳酸锂与醋酸锂作为混合锂源,与混合前驱体(大粒径和小粒径)共同作用,才能得到单晶结构的且结构稳定的正极材料。
优选地,所述锂源中的锂的摩尔量与所述中低镍无钴前驱体中的金属元素的总摩尔量之比为1.08~1.3,例如1.08、1.1、1.15、1.2、1.25或1.3等。
优选地,所述碳酸锂的摩尔量m和醋酸锂的摩尔量n之间满足:0.6<lg(m/n)<1.28,例如0.75、0.8、0.85、0.9、0.95、1、1.05、1.1、1.15、1.2、1.25或1.28等
所述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摩尔量f和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摩尔量h之间满足:0<lg(h/f)<0.6,例如0.05、0.1、0.2、0.3、0.4、0.5、0.55或8等。
本发明中,所述碳酸锂的摩尔量m和醋酸锂的摩尔量n之间的lg(m/n)过小,≤0.6,会导致颗粒生长过大,影响电性能,≥1.28,又会影响初始晶核的生成;所述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摩尔量f和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摩尔量h之间的lg(h/f)过小,≤0,会影响材料粒径和性能,而≥0.6,不利于初始晶核的形成;即通过同步调控之间的摩尔量,共同解决了晶核生长困难,也不至于一次颗粒生长过大。
优选地,所述混合过程中,混合的原料还包括掺杂剂。
本发明中从,掺杂剂均为常规技术选择,包括但不限于ZrO2、Al2O3、H3BO3、WO3、Al(OH)3或B2O3
优选地,所述掺杂剂的掺杂量为500~2000ppm,例如500ppm、1000ppm、1500ppm或2000ppm等。
优选地,所述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与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化学通式的化学通式为NixMnyZ1-x-y(OH)2,0.4≤x≤0.6,0.4≤y≤0.6,Z为非钴金属元素,例如所述x可以为0.4、0.45、0.5、0.55或0.6等,所述y可以为0.4、0.45、0.5、0.55或0.6等。
优选地,所述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D50为1~3μm,例如1μm、1.5μm、2μm、2.5μm或3μm等。
优选地,所述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比表面积为30~50m2/g,例如30m2/g、33m2/g、35m2/g、38m2/g、40m2/g、43m2/g、45m2/g、48m2/g或50m2/g等。
优选地,所述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D50为4~7μm,例如4μm、5μm、6μm或7μm等。
优选地,所述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比表面积为10~20m2/g,例如10m2/g、13m2/g、15m2/g、18m2/g或20m2/g等。
优选地,所述烧结在空气气氛下进行。
优选地,所述空气气氛的气体流量为5~10L/min,例如5L/min、6L/min、7L/min、8L/min、9L/min或10L/min等。
优选地,所述烧结包括依次进行第一烧结和第二烧结。
优选地,所述第一烧结和第二烧结的升温速率各自独立地包括1~5℃/min,例如1℃/min、2℃/min、3℃/min、4℃/min或5℃/min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烧结的温度为400~600℃,例如400℃、430℃、450℃、480℃、500℃、530℃、550℃、580℃或600℃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烧结的时间为3~7h,例如3h、4h、5h、6h或7h等。
优选地,所述第二烧结的温度为950~1100℃,例如950℃、980℃、1000℃、1030℃、1050℃、1080℃或1100℃等。
优选地,所述第二烧结的时间为8~12h,例如8h、9h、10h、11h或12h等。
本发明中,第一烧结实现了材料本体晶体结构的形成,第一烧结过程中温度过低,会影响单晶颗粒长大,而温度过高,又会导致颗粒生长的过大;第二烧结起到了保护材料表面,抑制材料和电解液副反应的作用。第二烧结的温度过低,包覆层容易脱落,第二烧结温度过高,又会使得表面阻抗增大,容量难以发挥。
优选地,将所述烧结后的产物与包覆剂进行再混合,再烧结。
本发明中,包覆剂均为常规技术选择,包括但不限于ZrO2、Al2O3、H3BO3、WO3、Al(OH)3或B2O3等。
优选地,所述包覆剂的包覆量为500~3000ppm,例如500ppm、1000ppm、1500ppm、2000ppm、2500ppm或3000ppm等。
优选地,所述再烧结的升温速率为1~3℃/min,例如1℃/min、2℃/min或3℃/min等。
优选地,所述再烧结的升温速率为500~700℃,例如500℃、530℃、550℃、580℃、600℃、630℃、650℃、680℃或700℃等。
优选地,所述再烧结的时间为4~7h,例如4h、5h、6h或7h等。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锂源、中低镍无钴前驱体和掺杂剂混合,在5~10L/min的空气气氛下,以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00~600℃进行第一烧结3~7h,继续升温至950~1100℃进行第二烧结8~12h,将第二烧结的产物与包覆剂混合,再以1~3℃/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0~700℃再烧结4~7h,得到所述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
其中,所述锂源包括碳酸锂和醋酸锂,所述中低镍无钴前驱体包括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和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所述碳酸锂的摩尔量m、醋酸锂的摩尔量n之间满足:0.6<lg(m/n)<1.28,所述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摩尔量f和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摩尔量h之间满足:0<lg(h/f)<0.6;所述锂源中的锂的摩尔量与所述中低镍无钴前驱体中的金属元素的总摩尔量之比为1.08~1.3,所述掺杂剂的掺杂量为500~2000ppm,所述包覆剂的包覆量为500~3000ppm。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所述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由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混合锂盐和混合前驱体为原料,同步调控锂源间的摩尔量以及前驱体间的摩尔量,首先利用低熔点的醋酸锂和高活性小粒径、大比表的前驱体在较低温度形成晶核,然后引导反应活性差的碳酸锂和小比表(大粒径)前驱体进行反应,这种烧结以及配料方式改变了大粒径前驱体和碳酸锂反应活性差的问题,在高温条件碳酸锂反应时能够在晶核上继续生长,便于单晶材料的合成,同时形成的材料结构更加稳定,进而提升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可实现容量和循环的同时兼顾,通过调控正极材料中的0<lg(m/n)<1.28,0<lg(h/f)<0.6,0.1C下的电池的放电容量可达193.3mAh/g以上,首效可达88.2%以上;0.5C充电,1C放电,循环50周后的容量保持率可达93.2%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6与对比例1-3提供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的相关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锂源、中低镍无钴前驱体和掺杂剂混合,在5~10L/min的空气气氛下,以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00~600℃进行第一烧结3~7h,继续升温至950~1100℃进行第二烧结8~12h,将第二烧结的产物与包覆剂混合,再以1~3℃/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0~700℃再烧结4~7h,得到所述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
其中,所述锂源包括碳酸锂和醋酸锂,所述中低镍无钴前驱体包括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和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
进一步地,所述碳酸锂的摩尔量m、醋酸锂的摩尔量n之间满足:0.6<lg(m/n)<1.28,所述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摩尔量f和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摩尔量h之间满足:0<lg(h/f)<0.6;所述锂源中的锂的摩尔量与所述中低镍无钴前驱体中的金属元素的总摩尔量之比为1.08~1.3,所述掺杂剂的掺杂量为500~2000ppm,所述包覆剂的包覆量为500~3000ppm;所述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和小粒径中低镍前驱体的化学通式为NixMnyZ1-x-y(OH)2,0.4≤x≤0.6,0.4≤y≤0.6,Z为非钴金属元素。
实施例1-6
实施例1-5提供一种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所述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基于具体实施方式进行:
其中,制备过程中的各个参数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对比例1-3
对比例1-3供一种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所述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基于具体实施方式进行:
其中,制备过程中的各个参数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表1
表2
lg(m/n) lg(h/f)
实施例1 0.9 0.4
实施例2 0.8 0.3
实施例3 1.28 0.5
实施例4 0.6 0.2
实施例5 0.6 0
实施例6 1.2 0.5
对比例1 1 /
对比例2 1 /
对比例3 / 0.4
表3
图1示出了实施例1-6与对比例1-3提供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的相关对比图,从图1可以看出,通过调控0.6<lg(m/n)<1.28,0<lg(h/f)<0.6,可以实现容量与循环的兼顾。
将实施例1-6与对比例1-3提供的无钴正极材料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SP:PVDF胶液=92:4:4,PVDF胶液固含量为6.25%。对制得的极片采用CR2032壳体进行扣电组装。
将实施例1-6与对比例1-3提供的电池就那些电化学性能测试,测试条件为:3~4.5V的电压环境下,0.1C下进行首次充放电测试,然后0.5C充电,1C放电,循环50周,其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从实施例1和2与实施例3和4的数据结果可知,碳酸锂和硝酸锂的摩尔量lg(m/n)过大,不利于颗粒长大,循环变差,过小,会导致颗粒生长过大,容量变差。
从实施例1-2与实施例3-5的数据结果可知,共同调控碳酸锂和硝酸锂的摩尔量lg(m/n)与前驱体的摩尔量lg(h/f),才能实现容量和循环兼顾。
从实施例1与对比例1-3的数据结果可知,混合锂源与单一的前驱体进行反应,或者单一锂源与混合前驱体进行反应,均无法实现颗粒生长均匀,容量循环均较优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以混合锂盐和混合前驱体为原料,同步调控锂源间的摩尔量以及前驱体间的摩尔量,首先利用低熔点的醋酸锂和高活性小粒径、大比表的前驱体在较低温度形成晶核,然后引导反应活性差的碳酸锂和小比表(大粒径)前驱体进行反应,这种烧结以及配料方式改变了大粒径前驱体和碳酸锂反应活性差的问题,在高温条件碳酸锂反应时能够在晶核上继续生长,便于单晶材料的合成,同时形成的材料结构更加稳定,进而提升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可实现容量和循环的同时兼顾,通过调控正极材料中的0.6<lg(m/n)<1.28,0<lg(h/f)<0.6,0.1C下的电池的放电容量可达193.3mAh/g以上,首效可达88.2%以上;0.5C充电,1C放电,循环50周后的容量保持率可达93.2%以上。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锂源与中低镍无钴前驱体混合,烧结,得到所述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
其中,所述锂源包括碳酸锂和醋酸锂,所述中低镍无钴前驱体包括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和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
所述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与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化学通式为NixMnyZ1-x-y(OH)2,0.4≤x≤0.6,0.4≤y≤0.6,Z为非钴金属元素;
所述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D50为1~3μm;
所述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D50为4~7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源中的锂的物质的量与所述中低镍无钴前驱体中的金属元素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1.08~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锂的物质的量m和醋酸锂的物质的量n之间满足:0.6<lg(m/n)<1.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物质的量f和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物质的量h之间满足:0<lg(h/f)<0.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过程中,混合的原料还包括掺杂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剂的掺杂量为500~2000pp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比表面积为30~50m2/g。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比表面积为10~20m2/g。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在空气气氛下进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气氛的气体流量为5~10L/min。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包括依次进行第一烧结和第二烧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烧结和第二烧结的升温速率各自独立地为1~5℃/min。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烧结的温度为400~600℃。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烧结的时间为3~7h。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烧结的温度为950~1100℃。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烧结的时间为8~12h。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烧结后的产物与包覆剂进行再混合,再烧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剂的包覆量为500~3000ppm。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烧结的升温速率为1~3℃/min。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烧结的温度为500~700℃。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烧结的时间为4~7h。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锂源、中低镍无钴前驱体和掺杂剂混合,在5~10L/min的空气气氛下,以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00~600℃进行第一烧结3~7h,继续升温至950~1100℃进行第二烧结8~12h,将第二烧结的产物与包覆剂混合,再以1~3℃/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0~700℃再烧结4~7h,得到所述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
其中,所述锂源包括碳酸锂和醋酸锂,所述中低镍无钴前驱体包括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和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所述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与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化学通式为NixMnyZ1-x-y(OH)2,0.4≤x≤0.6,0.4≤y≤0.6,Z为非钴金属元素,所述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D50为1~3μm,所述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D50为4~7μm,所述碳酸锂的物质的量m和醋酸锂的物质的量n之间满足:0.6<lg(m/n)<1.28,所述小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物质的量f和大粒径中低镍无钴前驱体的物质的量h之间满足:0<lg(h/f)<0.6;所述锂源中的锂的物质的量与所述中低镍无钴前驱体中的金属元素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1.08~1.3,所述掺杂剂的掺杂量为500~2000ppm,所述包覆剂的包覆量为500~3000ppm。
23.一种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由如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24.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
CN202210743171.8A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9562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3171.8A CN114956209B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3171.8A CN114956209B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56209A CN114956209A (zh) 2022-08-30
CN114956209B true CN114956209B (zh) 2024-02-27

Family

ID=82965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3171.8A Active CN114956209B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562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4172A (zh) * 2022-09-29 2023-04-18 宁夏汉尧富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预烧贫锂工艺制备低钴无钴正极材料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5594231A (zh) * 2022-10-19 2023-01-13 湖南长远锂科新能源有限公司(Cn) 应用粗制锂源制备正极材料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4681A (zh) * 2009-11-30 2010-05-12 中南大学 一种尖晶石结构钛酸锂的制备方法
CN102544500A (zh) * 2012-03-22 2012-07-04 上海锦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09546A (zh) * 2012-06-12 2012-10-03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高电压正极材料LiNi0.5Mn1.5O4的制备方法
CN102903918A (zh) * 2012-10-15 2013-01-30 浙江大学 一种磷酸锰锂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05489881A (zh) * 2016-01-12 2016-04-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振实密度的方法
CN112909242A (zh) * 2021-05-08 2021-06-04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钴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4681A (zh) * 2009-11-30 2010-05-12 中南大学 一种尖晶石结构钛酸锂的制备方法
CN102544500A (zh) * 2012-03-22 2012-07-04 上海锦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09546A (zh) * 2012-06-12 2012-10-03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高电压正极材料LiNi0.5Mn1.5O4的制备方法
CN102903918A (zh) * 2012-10-15 2013-01-30 浙江大学 一种磷酸锰锂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05489881A (zh) * 2016-01-12 2016-04-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振实密度的方法
CN112909242A (zh) * 2021-05-08 2021-06-04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钴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reparing LiNi0.5Mn1.5O4 nanoplates with superior propertie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using bimetal– organic coordination-polymers as precursors";Shifeng Yang et al;《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第2卷(第24期);第9322-9330页 *
"前驱体固相法制备硅酸铁锂正极材料";李云松等;《硅酸盐学报》;第39卷(第7期);第1097-110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56209A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4852B (zh) 具有多孔结构的锂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
CN114956209B (zh) 一种单晶结构的中低镍无钴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7094248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ニッケル系活物質前駆体、その製造方法、そこから形成され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ニッケル系活物質、及びそれを含む正極を含んだ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13247970B (zh) 一种中空型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以及制备方法
KR101292757B1 (ko) 입자 전체 농도 구배 리튬이차전지 양극활물질,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JP4756715B2 (ja) リチウム電池用正極活物質、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及び正極活物質を含むリチウム電池
JP6932168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ニッケル系活物質前駆体、その製造方法、そこから形成され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ニッケル系活物質、及びそれを含む正極を含んだ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KR101702572B1 (ko) 무코발트 농도 구배 양극활물질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무코발트 농도 구배 양극활물질
CN108767216B (zh) 具有变斜率全浓度梯度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EP4322257A1 (en) Cobalt-free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12830527B (zh) 一种中空型正极材料的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KR20100057235A (ko) 리튬이차 전지용 금속 복합 산화물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양극활물질
CN113991079A (zh) 一种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64901A (zh) 一种高电压尖晶石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082516B1 (ko) 나트륨 이차 전지용 양극활물질,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나트륨 이차 전지
CN10826999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富锰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35190A (zh) 一种小颗粒三元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JP2013020736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粒子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KR20140148269A (ko) 리튬이차전지 양극활물질
CN111153447B (zh) 一种网格状多孔前驱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正极材料
WO2018117644A1 (ko) 양극활물질,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KR20230008126A (ko) 리튬 이온 배터리용 양극 재료 및 이의 제조방법과 리튬 이온 배터리
CN112952085A (zh) 梯度高镍单晶三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该材料的电池
CN109879333B (zh) 二次熔盐法制备核壳结构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12582587A (zh) 一种以单晶为核的核壳结构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