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52627B - 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52627B
CN114952627B CN202210593640.2A CN202210593640A CN114952627B CN 114952627 B CN114952627 B CN 114952627B CN 202210593640 A CN202210593640 A CN 202210593640A CN 114952627 B CN114952627 B CN 1149526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horizontal
vertical
block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936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52627A (zh
Inventor
张金良
杨风威
夏毅敏
李冰洋
苏伟林
白正雄
罗星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5936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526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52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2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52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26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1/00Methods for use of abrasive blasting for producing particular effect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 B24C1/04Methods for use of abrasive blasting for producing particular effect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for treating only selected parts of a surface, e.g. for carving stone or glass
    • B24C1/045Methods for use of abrasive blasting for producing particular effect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for treating only selected parts of a surface, e.g. for carving stone or glass for cut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1/00Methods for use of abrasive blasting for producing particular effect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 B24C1/003Methods for use of abrasive blasting for producing particular effect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using material which dissolves or changes phase after the treatment, e.g. ice, CO2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3/00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 B24C3/02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mponent assemblies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7/00Equipment for feeding abrasive material; Controlling the flowability, constitution, or othe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brasive blasts
    • B24C7/0007Equipment for feeding abrasive material; Controlling the flowability, constitution, or othe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brasive blasts the abrasive material being fed in a liquid carri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9/00Appurtenances of 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e.g. working chamber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used abrasive material
    • B24C9/006Treatment of used abrasive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包括:高压水射流泵站,进水端通过水循环管路与储液箱的出水口连接,出水端通过水循环管路与水射流喷头组件的输入端连接;雾化装置,输出端通过雾化气体输入管路与磨料发生器的雾化气体注入口连接;高压液态制冷剂组,输出端通过液态冷却剂输入管路与磨料发生器的液态冷却剂注入口连接,磨料发生器的输出端通过磨料输送管路连接水射流喷头组件的输入端;废水收集箱,出水口通过排污管道与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连接,过滤装置的出水口通过水泵及水循环管路与储液箱的进水口连接。本发明采用水雾制作固体冰粒磨料,与传统高压水射流系统结合,实现磨料射流效果,切割能力强,又不产生磨料杂质、清洁,还可循环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射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
背景技术
水射流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纯水射流,切割能力较弱,主要用于切割较软固体和清洗作业;一种是磨料射流,具有很强的切割能力,主要用于切割坚硬材料、除锈等。现有磨料射流具有以下问题:磨料射流需消耗大量磨料,一般为金刚砂、金属磨粒等,使用后很难再被利用,消耗量大,同时增加了清理作业,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对再制敏感的环境,直接限制了磨料射流的应用。
因此,研发一种可循环利用、绿色无污染、无需清理的磨料介质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包括:
高压水射流泵站、储液箱、雾化装置、高压液态制冷剂组、水射流喷头组件、磨料发生器、过滤装置、水泵、废水收集箱,所述磨料发生器包括搅拌装置;
所述高压水射流泵站的进水端通过水循环管路与所述储液箱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高压水射流泵站的出水端通过水循环管路与所述水射流喷头组件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雾化装置的输出端通过雾化气体输入管路与所述磨料发生器的雾化气体注入口连接,所述高压液态制冷剂组的输出端通过液态冷却剂输入管路与所述磨料发生器的液态冷却剂注入口连接,所述磨料发生器的输出端通过磨料输送管路连接所述水射流喷头组件的输入端;
所述废水收集箱设置在切割工作台处,所述废水收集箱的出水口通过排污管道与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水口通过水循环管路与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水循环管路与所述储液箱的进水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磨料发生器包括:磨料发生器罐体,所述磨料发生器罐体上设置液态冷却剂注入口、雾化气体注入口和液态冷却剂注入通道,所述液态冷却剂注入通道上设置若干所述液态冷却剂注入口;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与所述磨料发生器罐体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位于磨料发生器罐体内部分设置搅拌叶片,所述磨料发生器罐体上设置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搅拌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磨料发生器罐体竖直安装。
优选的,所述液态冷却剂注入通道为环绕冷却器外壁的环形通道。
优选的,所述液态冷却剂输入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废水收集箱包括:
外箱体、内箱体,所述内箱体外侧壁固定连接若干第一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与所述外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箱体上端的进口和内箱体上端的进口通过第一通道连接;
第一疏通组件,设置在所述内箱体下端左部的第一出口处,所述疏通组件包括:第一水平连接板,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上端设置第一密封块,所述第一密封块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出口下部;若干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内箱体下端及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固定连接;疏通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密封块上端;
第二疏通组件,包括:第二水平连接板,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连接支架,所述第二连接支架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箱体上端;竖直转轴,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转动连接,且下端依次贯穿所述外箱体上端及内箱体上端;疏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竖直转轴下端,所述竖直转轴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外箱体或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上;
第三连接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箱体下端内壁;
水平螺纹杆,与所述外箱体左侧壁及所述第三连接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水平螺纹杆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外箱体左侧壁;
倾斜过滤板,右部下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倾斜过滤板左侧上端设置遮挡部;
螺纹块,螺纹连接在所述水平螺纹杆上;
第一连接杆,下端与所述螺纹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端设置第一铰座,所述第一铰座与所述倾斜过滤板左部下端连接;
收集通道,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箱体下端内壁,且位于倾斜过滤板右侧下方,所述收集通道下端贯穿所述外箱体下端的杂质出口;
杂质收集箱,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箱体下端,且与所述杂质出口连通;
水平齿杆,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左右滑动连接;
齿套,固定连接在所述竖直转轴上,所述齿套位于所述水平齿杆前侧或后侧,所述水平齿杆与所述齿套啮合;
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齿杆右端,所述第一连接块下端设置倾斜驱动面,所述倾斜驱动面呈现左低右高;
第一竖直连接杆,下端滑动贯穿右侧的第一连接支架,且贯穿至收集通道内;
配合轮,连接在第一竖直连接杆上端,所述配合轮与所述倾斜驱动面配合;
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竖直连接杆上;
第二弹簧,套接在所述第一竖直连接杆上,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及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
过滤箱,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箱体下端,所述外箱体左下部的第一排水口贯穿所述过滤箱上端,所述排污管道为软管;
第一水平倾斜过滤板,周侧通过若干弹性密封件与所述过滤箱内侧壁固定连接;
第一水平连接杆,贯穿所述过滤箱左部,且与所述过滤箱左侧壁转动连接;
第一带轮,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螺纹杆上;
第二带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杆左端,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直接通过传动带传动;
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杆右端;
水平转轴,沿前后方向设置,与所述过滤箱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软管下部与所述水平转轴下端连接;
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转轴上,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
拨动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转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前侧或后侧;
传动箱,固定连接在所述杂质收集箱及所述过滤箱之间;
第三连接块,固定连接在所述过滤箱上端内壁;
水平拨动杆,左右滑动贯穿所述第三连接块,且水平拨动杆右端贯穿至所述传动箱左侧壁;
第四连接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拨动杆右部下端;
水平连接套,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箱内;
水平滑杆,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水平连接套内,所述过滤箱右侧壁对应水平过滤板位置设置连接通孔,所述水平杆左端可滑动贯穿所述连接通孔;
第五连接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滑杆上端,所述第五连接块接触在第四连接块右侧;
第三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动箱右侧壁及所述第五连接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射流喷头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壳,所述第一连接壳上端固定连接第一竖直电动伸缩杆下端的固定端,所述第一连接壳下端设置贯通口;
第三水平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竖直电动伸缩杆上端的伸缩端;
若干第二竖直连接杆,沿着所述第三水平连接板下端周侧间隔布置,所述第二竖直连接杆上端与所述第三水平连接板下端固定连接,若干第二竖直连接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水平连接板;
若干第三竖直连接杆,沿着所述第四水平连接板下端周侧间隔布置,所述第三竖直连接杆上端与所述第四水平连接板下端固定连接;
第五水平连接板,若干第三竖直连接杆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水平连接板;
第二竖直电动伸缩杆,上端的固定端与所述第四水平连接板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直电动伸缩杆下端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
第四竖直连接杆,上端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直连接杆下端滑动贯穿所述第五水平连接板;
限位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直连接杆下端;
第四弹簧,套接在所述第四竖直连接杆上,所述第四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座及所述第五水平连接板固定连接;
第一竖直齿杆,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座下端,所述第一竖直齿杆下端连接切割喷头;
若干组清洁组件,沿着所述第四水平连接板下部周侧间隔布置,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壳,与所述第一连接壳内壁固定连接,若干第二连接壳内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连接壳内储存用于清洁的流体,所述第二连接壳侧壁设置流体排出口;第一密封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壳内;第五竖直连接杆,下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竖直连接杆上端与所述第四水平连接板连接;U型密封滑块,所述U型密封滑块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竖直电动伸缩杆设置,所述U型密封滑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壳设置所述流体排出口的侧壁滑动连接;第五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密封滑块及所述第二连接壳下端内壁固定连接;连通口,设置在所述U型密封滑块上,所述U型密封滑块向下移动可使得连通口与所述流体排出口连通;
两组辅助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齿杆左右两侧,所述辅助组件及所述第一竖直齿杆均位于所述贯通口处;
所述辅助组件包括:竖直连接板,与所述第五水平连接板下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块,与所述竖直连接板靠近第一竖直齿杆的一侧上下滑动连接;导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五水平连接板下端,所述导向杆贯穿所述第一滑块;第二竖直齿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齿轮,通过前后方向的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壳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齿杆与所述第一竖直齿杆之间,所述齿轮分别和第一竖直齿杆及第二竖直齿杆啮合;第六弹簧,套接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第六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五水平连接板固定连接;摆动块,上端与所述竖直连接板下部转动连接,所述摆动块靠近第一竖直齿杆的一侧设置滑槽,所述摆动块下端设置弹性块,所述摆动块上还设置清洁喷头,所述清洁喷头通过清洁管道与对应的流体排出口连接;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竖直齿杆下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
若干组稳定组件,沿着所述第一连接壳下端周侧间隔布置;
所述稳定组件包括:
第三连接壳,与所述第一连接壳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壳通过连接管道与一个第二连接壳的流体排出口连通;
第二密封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壳内;
第六竖直连接杆,上端与所述第二密封板固定连接;
压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六竖直连接杆下端;
第七弹簧,套接在所述第六竖直连接杆上,所述第七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密封板及所述第三连接壳固定连接。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雾化磨料射流系统原理图;
图2为磨料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废水收集箱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水射流喷头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安装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高压水射流泵站;2、储液箱;3、雾化装置;4、高压液态制冷剂组;5、水射流喷头组件;51、第一连接壳;52、第一竖直电动伸缩杆;53、第三水平连接板;54、第二竖直连接杆;55、第四水平连接板;56、第三竖直连接杆;57、第五水平连接板;58、第二竖直电动伸缩杆;59、第四竖直连接杆;510、限位座;511、第四弹簧;512、第一竖直齿杆;513、第二连接壳;514、第一密封板;515、U型密封滑块;516、第五竖直连接杆;517、连通口;518、流体排出口;519、竖直连接板;520、第一滑块;521、导向杆;522、第二竖直齿杆;523、齿轮;524、摆动块;525、第二滑块;526、第六弹簧;527、第三连接壳;528、第六竖直连接杆;529、第二密封板;530、压板;531、第七弹簧;6、磨料发生器;601、磨料输出管路;602、雾化气体注入口;603、液态冷却剂注入通道;604、液态冷却剂输入管路;605、雾化气体输入管路;606、液态冷却剂注入口;607、固体冰粒磨料;609、磨料发生器罐体;610、电机;611、搅拌轴;612、搅拌叶片;613、单向阀;7、切割工作台;8、过滤装置;81、过滤箱;82、第一水平过滤板;83、第一水平连接杆;84、第一带轮;85、第二带轮;86、第一锥齿轮;87、水平转轴;88、拨动块;89、传动箱;810、第三连接块;811、水平拨动杆;812、第四连接块;813、第五连接块;814、水平滑杆;815、水平连接套;816、第三弹簧;9、水泵;10、水雾输送管路;11、水循环管路;12、废水收集箱;121、外箱体;122、内箱体;123、第一连接支架;124、第一通道;125、第一水平连接板;126、第一密封块;127、第一弹簧;128、疏通杆;129、第二水平连接板;1210、竖直转轴;1211、齿套;1212、疏通板;1213、第三连接支架;1214、水平螺纹杆;1215、第二连接支架;1216、倾斜过滤板;1217、第一连接杆;1218、收集通道;1219、杂质收集箱;1220、水平齿杆;1221、第二弹簧;1222、第一连接块;1223、第一竖直连接杆;1224、配合轮;1225、第二连接块;100、安装装置;101、第三安装座;102、安装架;1021、凸台;1022、竖直安装段;1023、安装块;103、第一移动块;104、第四弹簧;105、第五弹簧;106、限位槽;107、第一限位块;108、第五腔体;109、第六腔体;110、第七腔体;111、第二移动块;112、第六弹簧;113、第三移动块;114、第十一弹簧;115、第二限位块;116、固定块;117、第七弹簧;118、滑轮安装块;119、定滑轮;120、连接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如图1-2所示,包括:
高压水射流泵站1、储液箱2、雾化装置3、高压液态制冷剂组4、水射流喷头组件5、磨料发生器6、过滤装置8、水泵9、废水收集箱,所述磨料发生器6包括搅拌装置;
所述高压水射流泵站1的进水端通过水循环管路11与所述储液箱2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高压水射流泵站1的出水端通过水循环管路11与所述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雾化装置3的输出端通过雾化气体输入管路605与所述磨料发生器6的雾化气体注入口602连接,所述高压液态制冷剂组4的输出端通过液态冷却剂输入管路604与所述磨料发生器6的液态冷却剂注入口连接,所述磨料发生器6的输出端通过磨料输送管路连接所述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输入端;
所述废水收集箱设置在切割工作台7处,所述废水收集箱的出水口通过排污管道与过滤装置8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过滤装置8的出水口通过水循环管路11与水泵9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水泵9的出水端通过水循环管路11与所述储液箱2的进水口连接。
具体的,所述磨料发生器6包括:磨料发生器罐体608,所述磨料发生器罐体608上设置液态冷却剂注入口606、雾化气体注入口602和液态冷却剂注入通道603,所述液态冷却剂注入通道603上设置若干所述液态冷却剂注入口606;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611,与所述磨料发生器罐体608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611位于磨料发生器罐体608内部分设置搅拌叶片612,所述磨料发生器罐体608上设置电机610,所述电机610与所述搅拌轴611连接。
具体的,所述磨料发生器罐体608竖直安装。
具体的,所述液态冷却剂注入通道603为环绕冷却器外壁的环形通道。
具体的,所述液态冷却剂输入管路604上设置有单向阀613。
高压水射流泵站的水射流出口压力通常大于等于100MPa;雾化装置可制造不同浓度、数量(流量)的水雾;高压液态制冷剂组为封装在压力容器(罐体)内的高压、低温液体介质,如液态二氧化碳,通过管路和控制阀门可以将其引入到磨料发生器6;磨料发生器6的功能是将由进入的水雾与引入的液态制冷剂均匀混合,通过快速制冷将水雾快速凝固成固态微细冰粒,再通过电机610驱动的搅拌轴611进行机械搅拌、输送,最终通过磨料输出管路601输送到水射流喷头组件5。
水雾和液态制冷剂通过管路(雾化气体输入管路605、液态冷却剂输入管路604)连接到磨料发生器6输入端,液态制冷剂在磨料发生器6内通过急剧气化快速降温,使得微小水雾颗粒快速凝固结晶,形成微小固体冰粒;冰粒硬度远高于液态水,可作为水射流磨料介质,构成磨料切割系统,其效果类似于采用微细沙粒作为磨料的水射流系统;磨料发生器出口所有端连接水射流喷头组件的磨料输送管路,固体冰粒磨料通过磨料输送管路向水射流喷头组件连续输送,形成磨料射流。
磨料发生器罐体608为承压容器结构,优选长圆形容器罐结构;液态冷却剂通过一个秘贴环绕冷却器外壁的环形通道(液态冷却剂注入通道603)进入罐体内部,环形通道上均匀布置穿过磨料发生器罐体608的注入口(液态冷却剂注入口606),每个位置注入口优选“八”形布置方位,可确保两侧对称性;在磨料发生器6罐体中部对称设置雾化气体注入口602,雾化气体从注入口进入磨料罐内部,迅速被从液态冷却剂注入口606进入并气化的冷却剂冷却固化,形成微小固体冰粒磨料607,在自重下落入罐体下侧;电机610驱动搅拌轴611连续转动,搅拌叶片612将堆积的固体冰粒磨料607搅拌,避免大块粘结;磨料发生器罐体608外侧的液态冷却剂输入管路604上设置有单向阀613,防止罐内水雾和固体冰粒倒灌;当水射流喷头开始喷射作业时,磨料发生器6内的固体冰粒磨料607被吸入两端的磨料输送管路,并最终达到喷头,与高压水联合形成磨料射流。
切割工作台7内的切割废水(收集在废水收集箱内)经过排污管道进入过滤装置(精密过滤装置)8过滤,再由水泵9经水循环管路11输送回到储液箱2,实现射流工作介质循环利用。
本发明采用水雾制作固体冰粒磨料,与传统高压水射流系统结合,实现磨料射流效果,又不产生磨料杂质,还可循环利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与现有纯水射流相比,切割能力强;
(2)冰晶磨粒隧水射流喷出后可迅速融化、形成液体,不引入新的固体渣料,清洁;
(3)射流系统仅需清洁水一种工作介质,且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出的现有技术的问题:
现有纯水射流,切割能力较弱,主要用于切割较软固体和清洗作业;现有磨料射流,具有很强的切割能力,主要用于切割坚硬材料、除锈等。现有磨料射流具有以下问题:磨料射流需消耗大量磨料,一般为金刚砂、金属磨粒等,使用后很难再被利用,消耗量大,同时增加了清理作业。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5所示,所述废水收集箱12包括:
外箱体121、内箱体122,所述内箱体122外侧壁固定连接若干第一连接支架123,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23与所述外箱体12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箱体121上端的进口和内箱体122上端的进口通过第一通道124连接;
第一疏通组件,设置在所述内箱体122下端左部的第一出口处,所述疏通组件包括:第一水平连接板125,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125上端设置第一密封块126,所述第一密封块126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出口下部;若干第一弹簧127,两端分别与所述内箱体122下端及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125固定连接;疏通杆128,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密封块126上端;
第二疏通组件,包括:第二水平连接板129,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连接支架1215,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215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箱体121上端;竖直转轴1210,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129转动连接,且下端依次贯穿所述外箱体121上端及内箱体122上端;疏通板1212,固定连接在所述竖直转轴1210下端,所述竖直转轴1210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外箱体121或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129上;
第三连接支架1213,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箱体121下端内壁;
水平螺纹杆1214,与所述外箱体121左侧壁及所述第三连接支架1213转动连接,所述水平螺纹杆1214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外箱体121左侧壁;
倾斜过滤板1216,右部下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支架1213转动连接,所述倾斜过滤板1216左侧上端设置遮挡部;
螺纹块,螺纹连接在所述水平螺纹杆1214上;
第一连接杆1217,下端与所述螺纹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217上端设置第一铰座,所述第一铰座与所述倾斜过滤板1216左部下端连接;
收集通道1218,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箱体121下端内壁,且位于倾斜过滤板1216右侧下方,所述收集通道1218下端贯穿所述外箱体121下端的杂质出口;
杂质收集箱1219,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箱体121下端,且与所述杂质出口连通;
水平齿杆1220,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滑块520,所述第一滑块520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129左右滑动连接;
齿套1211,固定连接在所述竖直转轴1210上,所述齿套1211位于所述水平齿杆1220前侧或后侧,所述水平齿杆1220与所述齿套1211啮合;
第一连接块1222,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齿杆1220右端,所述第一连接块1222下端设置倾斜驱动面,所述倾斜驱动面呈现左低右高;
第一竖直连接杆1223,下端滑动贯穿右侧的第一连接支架123,且贯穿至收集通道1218内;
配合轮1224,连接在第一竖直连接杆1223上端,所述配合轮1224与所述倾斜驱动面配合;
第二连接块122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竖直连接杆1223上;
第二弹簧1221,套接在所述第一竖直连接杆1223上,所述第二弹簧1221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23及所述第二连接块1225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废水通过第一通道124进入内箱体122,然后在废水的压力/重力作用下,下压第一密封块126,使得第一密封块126打开内箱体122下端左部的第一出口处,在水压的变化下同时配合第一弹簧127的弹力使得第一密封块126、第一水平连接板125上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密封块126上的疏通杆128上下移动,可起到疏通作用,实现对所述第一出口的防堵;
另外废水进入内箱体122内,通过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工作,使得竖直转轴1210旋转,从而使得其上的疏通板1212进行转动(优选的,也可在竖直转轴1210上设置搅拌叶,实现搅拌),对内箱体122底端的杂质进行刮起,防止内箱体122底端沉淀引起第一出口堵塞,通过内箱体122对废水进行集中收集以及搅拌便于后续加快过滤,通过第一出口的废水落至倾斜过滤板1216上进行一次初步过滤,过滤后的水落至外箱体121内,倾斜过滤板1216上的杂质可落至收集通道1218内,其中,可控制第二驱动装置工作,使得水平螺纹杆1214旋转,从而使得螺纹块左右移动,从而通过第一连接杆1217的作用可使得倾斜过滤板1216角度进行改变,以加快过滤以及便于杂质落入收集通道1218;
另外竖直转轴1210转动通过齿套1211的作用带动水平齿杆1220左右移动,通过第一滑块520的作用使得水平齿杆1220移动更加稳定,水平齿杆1220左右移动带动第一连接块1222左右移动,从而通过倾斜驱动面与配合轮1224的配合,以及第二弹簧1221的弹力作用,使得第一竖直连接杆1223上下移动,第一竖直连接杆1223上下移动,可对收集通道1218进行疏通,避免其堵塞,便于杂质排入杂质收集箱1219内,且在第一竖直连接杆1223的压力作用下,便于加快杂质落入杂质收集箱1219内。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如图3-5所示,所述过滤装置8包括:
过滤箱81,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箱体121下端,所述外箱体121左下部的第一排水口贯穿所述过滤箱81上端,所述排污管道为软管;
第一水平倾斜过滤板1216,周侧通过若干弹性密封件与所述过滤箱81内侧壁固定连接;
第一水平连接杆83,贯穿所述过滤箱81左部,且与所述过滤箱81左侧壁转动连接;
第一带轮84,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螺纹杆1214上;
第二带轮8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杆83左端,所述第一带轮84和第二带轮85直接通过传动带传动;
第一锥齿轮8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杆83右端;
水平转轴87,沿前后方向设置,与所述过滤箱8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软管下部与所述水平转轴87下端连接;
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转轴87上,所述第一锥齿轮86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
拨动块88,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转轴87上,且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前侧或后侧;
传动箱89,固定连接在所述杂质收集箱1219及所述过滤箱81之间;
第三连接块810,固定连接在所述过滤箱81上端内壁;
水平拨动杆811,左右滑动贯穿所述第三连接块810,且水平拨动杆811右端贯穿至所述传动箱89左侧壁;
第四连接块812,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拨动杆811右部下端;
水平连接套815,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箱89内;
水平滑杆814,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水平连接套815内,所述过滤箱81右侧壁对应水平过滤板位置设置连接通孔,所述水平杆左端可滑动贯穿所述连接通孔;
第五连接块813,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滑杆814上端,所述第五连接块813接触在第四连接块812右侧;
第三弹簧816,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动箱89右侧壁及所述第五连接块813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经过废水收集箱12处理后的废水通过排污管道进入过滤箱81内、第一水平过滤板82上方,通过第一水平过滤板82进行二次过滤(优选的,过滤箱81内位于第一水平过滤板82下方还可设置现有其他过滤网进行再次过滤),水平螺纹杆1214转动通过第一带轮84、第二带轮85、传动带的配合,带动第一水平连接杆83旋转,第一水平连接杆83通过第一锥齿轮86与第二锥齿轮的配合,使得水平转轴87旋转,使得排污管道下部左右摆动,从而使得排污管道排出的废水对水平过滤板不同部位排水,避免排水长时间对同一个位置排水,容易导致杂质堆积,影响过滤效率;另外,水平转轴87旋转,从而使得其上的拨动块88左右摆动,向右摆动时,推动水平拨动杆811向右运动,水平拨动杆811通过第四连接块812与第五连接块813的配合,推动所述水平滑杆814向右运动,通过水平连接套815对所述水平滑杆814进行导向,此时,第三弹簧816压缩,另外当拨动块88向左摆动时,在第三弹簧816的弹力作用下,水平滑杆814快速向左运动,通过连接通孔后推动所述水平过滤板摆动,以加快水平过滤板的过滤。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或3的基础上,如图6-8所示,所述水射流喷头组件5包括:
第一连接壳51,所述第一连接壳51上端固定连接第一竖直电动伸缩杆52下端的固定端,所述第一连接壳51下端设置贯通口;
第三水平连接板5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竖直电动伸缩杆52上端的伸缩端;
若干第二竖直连接杆54,沿着所述第三水平连接板53下端周侧间隔布置,所述第二竖直连接杆54上端与所述第三水平连接板53下端固定连接,若干第二竖直连接杆54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水平连接板55;
若干第三竖直连接杆56,沿着所述第四水平连接板55下端周侧间隔布置,所述第三竖直连接杆56上端与所述第四水平连接板55下端固定连接;
第五水平连接板57,若干第三竖直连接杆56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水平连接板57;
第二竖直电动伸缩杆58,上端的固定端与所述第四水平连接板55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直电动伸缩杆58下端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
第四竖直连接杆59,上端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直连接杆59下端滑动贯穿所述第五水平连接板57;
限位座510,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直连接杆59下端;
第四弹簧511,套接在所述第四竖直连接杆59上,所述第四弹簧511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座510及所述第五水平连接板57固定连接;
第一竖直齿杆512,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座510下端,所述第一竖直齿杆512下端连接切割喷头(上述切割喷头可为现有用于水射流切割的喷头);
若干组清洁组件,沿着所述第四水平连接板55下部周侧间隔布置,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壳513,与所述第一连接壳51内壁固定连接,若干第二连接壳513内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连接壳513内储存用于清洁的流体,所述第二连接壳513侧壁设置流体排出口518;第一密封板514,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壳51内;第五竖直连接杆516,下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板514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竖直连接杆516上端与所述第四水平连接板55连接;U型密封滑块515,所述U型密封滑块515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竖直电动伸缩杆58设置,所述U型密封滑块515与所述第二连接壳513设置所述流体排出口518的侧壁滑动连接;第五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密封滑块及所述第二连接壳513下端内壁固定连接;连通口517,设置在所述U型密封滑块515上,所述U型密封滑块515向下移动可使得连通口517与所述流体排出口518连通;
两组辅助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齿杆512左右两侧,所述辅助组件及所述第一竖直齿杆512均位于所述贯通口处;
所述辅助组件包括:竖直连接板519,与所述第五水平连接板57下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块520,与所述竖直连接板519靠近第一竖直齿杆512的一侧上下滑动连接;导向杆52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五水平连接板57下端,所述导向杆521贯穿所述第一滑块520;第二竖直齿杆52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520上;齿轮523,通过前后方向的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壳51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齿轮523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齿杆522与所述第一竖直齿杆512之间,所述齿轮523分别和第一竖直齿杆512及第二竖直齿杆522啮合;第六弹簧526,套接在所述导向杆521上,所述第六弹簧526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520及所述第五水平连接板57固定连接;摆动块524,上端与所述竖直连接板519下部转动连接,所述摆动块524靠近第一竖直齿杆512的一侧设置滑槽,所述摆动块524下端设置弹性块,所述摆动块524上还设置清洁喷头,所述清洁喷头通过清洁管道与对应的流体排出口518连接;第二滑块525,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竖直齿杆522下端与所述第二滑块525转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
若干组稳定组件,沿着所述第一连接壳51下端周侧间隔布置;
所述稳定组件包括:
第三连接壳527,与所述第一连接壳51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壳527通过连接管道与一个第二连接壳513的流体排出口518连通;
第二密封板529,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壳527内;
第六竖直连接杆528,上端与所述第二密封板529固定连接;
压板53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六竖直连接杆528下端;
第七弹簧531,套接在所述第六竖直连接杆528上,所述第七弹簧531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密封板529及所述第三连接壳527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第一连接座可用于手持或者连接在现有机械手(或者其他位置移动装置)的工作端上,通过机械手带动水射流喷头组件5移动进行切割;
首先通过控制第一竖直电动伸缩杆52收缩,带动第三水平连接板53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二竖直连接杆54、第四水平连接板55、第三竖直连接杆56、第四竖直连接杆59、第五水平连接板57、第一竖直齿杆512整体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一竖直齿杆512及其上的切割喷头向下靠近待切割的物品;另外第四水平连接板55向下移动,带动第五竖直连接杆516向下移动,从而下压U型密封滑块515,使得连通口517和流体排出口518,使得第二连接壳513内的通过流体排出口518排出,当所述流体为用于清洁的流体(如水,或者压缩气体除尘或者其他用于清洁的流体)时,用于清洁的流体进入清洁喷头,首先对待切割的物品进行除尘,避免其上的灰尘等影响切割效果(切割完毕后也可进行除尘),且第一密封板向下移动可起到加压效果,便于加快除尘;当第一竖直电动伸缩杆52未向下收缩时,连通口517和流体排出口518错开,实现自动关闭流体排出口518;
另外,当需要切割时,控制第二竖直电动伸缩杆58伸长,使得第一竖直齿杆512向下移动,从而第一竖直齿杆512带动齿轮523旋转,齿轮523带动第二竖直齿杆522向上移动,通过第一滑块520的作用使得第二竖直齿杆522移动稳定,另外通过导向杆521与第一滑块520的作用,进一步使得第一滑块520运动稳定,第二竖直齿杆522向上移动使得第二滑块525在滑槽内移动,使得摆动块524向上摆动,左右两个摆动块524靠近第一竖直齿杆512,使得摆动块524上的弹性块夹持在第一竖直齿杆512外侧,使得第一竖直齿杆512连接稳定,保证切割效果;当不需要切割时,控制第二竖直电动伸缩杆58收缩,使得第一竖直齿杆512向上移动,从而第一竖直齿杆512带动齿轮523旋转,齿轮523带动第二竖直齿杆522向下移动,使得第二滑块525在滑槽内移动,使得摆动块524向下摆动,摆动块524带动其上的清洁喷头摆动以扩大清洁范围。
任意两个或多个第二连接壳513内可用于储存压力流体,当流体排出口518打开时,该压力流体通过连接管道进入第三连接壳527内,在压力流体的压力下,第二密封板529、第六竖直连接板519、压板530整体向下移动,从而当切割喷头向下移动时,压板530首先向下移动压在待切割的物品上,保证待切割物品的稳定,以便于待切割物品的上述清洁以及切割。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还包括:
速度传感器一:所述速度传感器一设置在与高压水射流泵站1的出水端连接的水循环管路11的内部,用于其内部水的流速;
速度传感器二:所述速度传感器二设置在磨料输送管路的内部,用于检测磨料输送管路的内部流体的流速;
速度传感器三:所述速度传感器三设置在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可设置在喷头内流体腔中部),用于检测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流体流速;
速度传感器(流速传感器)四:所述速度传感器四设置在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喷射口处,用于检测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喷射口处流体流速;
力传感器:所述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设有测力层,测力层内部设置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压力;
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所述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外部;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速度传感器一、速度传感器二、速度传感器三、速度传感器四、力传感器和报警器电连接;
控制器基于所述速度传感器一、速度传感器二、速度传感器三、速度传感器四和力传感器控制所述报警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控制器根据速度传感器一检测出的与高压水射流泵站1的出水端连接的水循环管路11的内部水的流速、速度传感器二检测出的磨料输送管路的内部流体的流速、速度传感器三检测出的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流体流速和公式(1)计算出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流体的理论等效密度;
Figure GDA0004248189140000201
其中,ρ为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流体的理论等效密度,V1为速度传感器一的检测值,A1为与高压水射流泵站1的出水端连接的水循环管路11的过流面积,ρ1为与高压水射流泵站1的出水端连接的水循环管路11中水的密度,V2为速度传感器二的检测值,A2为磨料输送管路的过流面积,ρ2为磨料输送管路中流体的密度,V为速度传感器三的检测值,A为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的过流面积;
步骤2:控制器根据速度传感器四检测出的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喷射口处流体流速、力传感器检测出的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压力、步骤1计算出的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流体的理论等效密度和公式(2)计算出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流体理论喷射压力,控制器比较计算出的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流体理论喷射压力和流体预设喷射压力,若计算出的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流体理论喷射压力小于流体预设喷射压力,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
Figure GDA0004248189140000211
其中,F为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流体理论喷射压力,F1为力传感器的检测值,S为测力层的横截面积,K为速度传感器四的检测值;
其中,公式(1)中V1*A11为与高压水射流泵站1的出水端连接的水循环管路11中水的质量流量,V2*A22为磨料输送管路中流体的质量流量,V*A为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流体的体积流量;
公式(2)中0.5ρ(V2-K2)为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到喷头喷射口处流体的理论压力变化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将速度传感器一设置在与高压水射流泵站1的出水端连接的水循环管路11的内部,用于检测与高压水射流泵站1的出水端连接的水循环管路11的内部水的流速;将速度传感器二设置在磨料输送管路的内部,用于检测磨料输送管路的内部流体的流速;将速度传感器三设置在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用于检测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流体流速;将速度传感器四设置在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喷射口处,用于检测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喷射口处流体流速;将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设有测力层,测力层内部设置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压力;控制器根据速度传感器一检测出的与高压水射流泵站1的出水端连接的水循环管路11的内部水的流速、速度传感器二检测出的磨料输送管路的内部流体的流速、速度传感器三检测出的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流体流速和公式(1)计算出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流体的理论等效密度;然后根据速度传感器四检测出的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喷射口处流体流速、力传感器检测出的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压力、步骤1计算出的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喷头内部流体的理论等效密度和公式(2)计算出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流体理论喷射压力,控制器比较计算出的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流体理论喷射压力和流体预设喷射压力,若计算出的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流体理论喷射压力小于流体预设喷射压力,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提醒使用者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流体喷射压力未达到喷射需求,需增大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流体喷射压力,避免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流体喷射压力偏小,无法达到破障的目的。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5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9所示,所述刀盘1上还固定连接有安装装置100,所述安装装置100包括:
第三安装座101,与所述刀盘1固定连接;
安装架102,用于安装到所述第三安装座101内的安装腔内,所述安装架102包括:竖直安装段1022,所述竖直安装段1022中部安装有凸台1021,所述凸台1021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第三斜面,所述竖直安装段1022下端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座101内的弹簧腔内,所述弹簧腔内位于所述弹簧腔下端及所述竖直安装段1022下端之间设置第四弹簧104;安装块1023,固定连接在所述竖直安装段1022上端,所述安装块1023左右两侧对称设置限位槽106,所述安装块1023与待安装器件固定连接;
两组左右对称的第一连接组件,位于所述安装座左右两侧;
两组左右对称的第二连接组件,位于所述安装座左右两侧,且位于第一连接组件下方;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移动块103,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座101内,所述第一移动块103上端贯穿所述第三安装座101上端;第五弹簧105,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块103及所述第三安装座101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块107,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移动块103上端,所述第一限位块107靠近限位槽106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限位槽106卡接或插接配合;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第五腔体108、第六腔体109、第七腔体110,上下间隔布置,且第六腔体109上端与所述第四腔体89下端连通,所述第六腔体109下端与所述第七腔体110上端连通;
第二移动块111,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五腔体108内,所述第二移动块111靠近第二斜面的一侧设置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配合,所述第二移动块111与所述第五腔体108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112,所述第二移动块111远离第二斜面的一侧设置第四斜面;
第三移动块113,上下滑动连接在所述第六腔体109内、且上端贯穿至所述第四腔体89内,所述第三移动块113上端设置第五斜面,所述第四斜面与第五斜面配合,所述第三移动块113与所述第六腔体109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十一弹簧114;
第二限位块11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移动块113下端;
固定块116,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七腔体110内,所述固定块116上端设置与所述第二限位块115配合卡接或插接的安装槽,所述固定块116靠近靠近竖直安装段1022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七腔体110,所述固定块116与所述第七腔体110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七弹簧117;
滑轮安装块118,与所述安装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轮安装块118内安装有左右两组定滑轮119;
连接拉绳120,绕在两组定滑轮119之间,所述连接拉绳120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块813及所述固定块116固定连接。
优选的,可在第三安装座前侧或后侧设置开合门,用于将安装架及其上的待安装器件安装至所述第三安装座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上述安装块1023与待安装器件固定连接,待安装器件可为上述的水射流喷头组件或者为其他的待安装器件。将安装架102及其上的待安装器件安装至所述第三安装座101内后,下压所述安装块1023,使得安装块1023、凸台1021、竖直安装杆整体向下移动;凸台1021向下移动,推动左右两侧的第二移动块111相互远离,第二移动块111一方面推动对应的第三移动块113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二限位块115向下移动,另一方面第二移动块111通过连接拉绳120带动两个固定块116相互靠近,从而使得固定块116夹紧在竖直安装段1022两侧,且此时,第二限位块115卡接入固定块116上的安装槽内,实现对固定块116的限位,从而保证固定块116对竖直安装段1022的稳定夹持,另外固定块116上的安装槽对第二限位块115进行下移限位后,可避免第三移动块113继续向下移动,从而第二移动块111左右方向水平位置确定,通过其上的斜面的作用,可使得凸台1021上下及左右限位;且安装块1023向下移动至第一限位块107处,可使得第一限位块107与安装块1023的限位槽106连接,实现对安装块1023的上下方向限位以及左右方向夹持;
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安装架102整体的上下方向限位以及不同高度的左右方向限位,保证了安装架102及待安装器件连接稳定。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压水射流泵站(1)、储液箱(2)、雾化装置(3)、高压液态制冷剂组(4)、水射流喷头组件(5)、磨料发生器(6)、过滤装置(8)、水泵(9)、废水收集箱,所述磨料发生器(6)包括搅拌装置;
所述高压水射流泵站(1)的进水端通过水循环管路(11)与所述储液箱(2)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高压水射流泵站(1)的出水端通过水循环管路(11)与所述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雾化装置(3)的输出端通过雾化气体输入管路(605)与所述磨料发生器(6)的雾化气体注入口(602)连接,所述高压液态制冷剂组(4)的输出端通过液态冷却剂输入管路(604)与所述磨料发生器(6)的液态冷却剂注入口(606)连接,所述磨料发生器(6)的输出端通过磨料输送管路连接所述水射流喷头组件(5)的输入端;
所述废水收集箱设置在切割工作台(7)处,所述废水收集箱的出水口通过排污管道与过滤装置(8)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过滤装置(8)的出水口通过水循环管路(11)与水泵(9)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水泵(9)的出水端通过水循环管路(11)与所述储液箱(2)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废水收集箱(12)包括:
外箱体(121)、内箱体(122),所述内箱体(122)外侧壁固定连接若干第一连接支架(123),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23)与所述外箱体(12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箱体(121)上端的进口和内箱体(122)上端的进口通过第一通道(124)连接;
第一疏通组件,设置在所述内箱体(122)下端左部的第一出口处,所述疏通组件包括:第一水平连接板(125),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125)上端设置第一密封块(126),所述第一密封块(126)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出口下部;若干第一弹簧(127),两端分别与所述内箱体(122)下端及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125)固定连接;疏通杆(128),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密封块(126)上端;
第二疏通组件,包括:第二水平连接板(129),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连接支架(1215),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215)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箱体(121)上端;竖直转轴(1210),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129)转动连接,且下端依次贯穿所述外箱体(121)上端及内箱体(122)上端;疏通板(1212),固定连接在所述竖直转轴(1210)下端,所述竖直转轴(1210)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外箱体(121)或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129)上;
第三连接支架(1213),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箱体(121)下端内壁;
水平螺纹杆(1214),与所述外箱体(121)左侧壁及所述第三连接支架(1213)转动连接,所述水平螺纹杆(1214)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外箱体(121)左侧壁;
倾斜过滤板(1216),右部下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支架(1213)转动连接,所述倾斜过滤板(1216)左侧上端设置遮挡部;
螺纹块,螺纹连接在所述水平螺纹杆(1214)上;
第一连接杆(1217),下端与所述螺纹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217)上端设置第一铰座,所述第一铰座与所述倾斜过滤板(1216)左部下端连接;
收集通道(1218),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箱体(121)下端内壁,且位于倾斜过滤板(1216)右侧下方,所述收集通道(1218)下端贯穿所述外箱体(121)下端的杂质出口;
杂质收集箱(1219),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箱体(121)下端,且与所述杂质出口连通;
水平齿杆(1220),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滑块(520),所述第一滑块(520)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129)左右滑动连接;
齿套(1211),固定连接在所述竖直转轴(1210)上,所述齿套(1211)位于所述水平齿杆(1220)前侧或后侧,所述水平齿杆(1220)与所述齿套(1211)啮合;
第一连接块(1222),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齿杆(1220)右端,所述第一连接块(1222)下端设置倾斜驱动面,所述倾斜驱动面呈现左低右高;
第一竖直连接杆(1223),下端滑动贯穿右侧的第一连接支架(123),且贯穿至收集通道(1218)内;
配合轮(1224),连接在第一竖直连接杆(1223)上端,所述配合轮(1224)与所述倾斜驱动面配合;
第二连接块(122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竖直连接杆(1223)上;
第二弹簧(1221),套接在所述第一竖直连接杆(1223)上,所述第二弹簧(1221)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23)及所述第二连接块(122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料发生器(6)包括:磨料发生器罐体(608),所述磨料发生器罐体(608)上设置液态冷却剂注入口(606)、雾化气体注入口(602)和液态冷却剂注入通道(603),所述液态冷却剂注入通道(603)上设置若干所述液态冷却剂注入口(6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611),与所述磨料发生器罐体(608)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611)位于磨料发生器罐体(608)内部分设置搅拌叶片(612),所述磨料发生器罐体(608)上设置电机(610),所述电机(610)与所述搅拌轴(6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料发生器罐体(608)竖直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冷却剂注入通道(603)为环绕冷却器外壁的环形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冷却剂输入管路(604)上设置有单向阀(6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8)包括:
过滤箱(81),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箱体(121)下端,所述外箱体(121)左下部的第一排水口贯穿所述过滤箱(81)上端,所述排污管道为软管;
第一水平倾斜过滤板(1216),周侧通过若干弹性密封件与所述过滤箱(81)内侧壁固定连接;
第一水平连接杆(83),贯穿所述过滤箱(81)左部,且与所述过滤箱(81)左侧壁转动连接;
第一带轮(84),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螺纹杆(1214)上;
第二带轮(8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杆(83)左端,所述第一带轮(84)和第二带轮(85)直接通过传动带传动;
第一锥齿轮(8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杆(83)右端;
水平转轴(87),沿前后方向设置,与所述过滤箱(8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软管下部与所述水平转轴(87)下端连接;
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转轴(87)上,所述第一锥齿轮(86)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
拨动块(88),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转轴(87)上,且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前侧或后侧;
传动箱(89),固定连接在所述杂质收集箱(1219)及所述过滤箱(81)之间;
第三连接块(810),固定连接在所述过滤箱(81)上端内壁;
水平拨动杆(811),左右滑动贯穿所述第三连接块(810),且水平拨动杆(811)右端贯穿至所述传动箱(89)左侧壁;
第四连接块(812),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拨动杆(811)右部下端;
水平连接套(815),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箱(89)内;
水平滑杆(814),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水平连接套(815)内,所述过滤箱(81)右侧壁对应水平过滤板位置设置连接通孔,所述水平杆左端可滑动贯穿所述连接通孔;
第五连接块(813),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滑杆(814)上端,所述第五连接块(813)接触在第四连接块(812)右侧;
第三弹簧(816),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动箱(89)右侧壁及所述第五连接块(813)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射流喷头组件(5)包括:
第一连接壳(51),所述第一连接壳(51)上端固定连接第一竖直电动伸缩杆(52)下端的固定端,所述第一连接壳(51)下端设置贯通口;
第三水平连接板(5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竖直电动伸缩杆(52)上端的伸缩端;
若干第二竖直连接杆(54),沿着所述第三水平连接板(53)下端周侧间隔布置,所述第二竖直连接杆(54)上端与所述第三水平连接板(53)下端固定连接,若干第二竖直连接杆(54)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水平连接板(55);
若干第三竖直连接杆(56),沿着所述第四水平连接板(55)下端周侧间隔布置,所述第三竖直连接杆(56)上端与所述第四水平连接板(55)下端固定连接;
第五水平连接板(57),若干第三竖直连接杆(56)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水平连接板(57);
第二竖直电动伸缩杆(58),上端的固定端与所述第四水平连接板(55)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直电动伸缩杆(58)下端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
第四竖直连接杆(59),上端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直连接杆(59)下端滑动贯穿所述第五水平连接板(57);
限位座(510),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直连接杆(59)下端;
第四弹簧(511),套接在所述第四竖直连接杆(59)上,所述第四弹簧(511)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座(510)及所述第五水平连接板(57)固定连接;
第一竖直齿杆(512),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座(510)下端,所述第一竖直齿杆(512)下端连接切割喷头;
若干组清洁组件,沿着所述第四水平连接板(55)下部周侧间隔布置,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壳(513),与所述第一连接壳(51)内壁固定连接,若干第二连接壳(513)内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连接壳(513)内储存用于清洁的流体,所述第二连接壳(513)侧壁设置流体排出口(518);第一密封板(514),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壳(51)内;第五竖直连接杆(516),下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板(514)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竖直连接杆(516)上端与所述第四水平连接板(55)连接;U型密封滑块(515),所述U型密封滑块(515)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竖直电动伸缩杆(58)设置,所述U型密封滑块(515)与所述第二连接壳(513)设置所述流体排出口(518)的侧壁滑动连接;第五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密封滑块及所述第二连接壳(513)下端内壁固定连接;连通口(517),设置在所述U型密封滑块(515)上,所述U型密封滑块(515)向下移动可使得连通口(517)与所述流体排出口(518)连通;
两组辅助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齿杆(512)左右两侧,所述辅助组件及所述第一竖直齿杆(512)均位于所述贯通口处;
所述辅助组件包括:竖直连接板(519),与所述第五水平连接板(57)下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块(520),与所述竖直连接板(519)靠近第一竖直齿杆(512)的一侧上下滑动连接;导向杆(52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五水平连接板(57)下端,所述导向杆(521)贯穿所述第一滑块(520);第二竖直齿杆(52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520)上;齿轮(523),通过前后方向的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壳(51)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齿轮(523)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齿杆(522)与所述第一竖直齿杆(512)之间,所述齿轮(523)分别和第一竖直齿杆(512)及第二竖直齿杆(522)啮合;第六弹簧(526),套接在所述导向杆(521)上,所述第六弹簧(526)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520)及所述第五水平连接板(57)固定连接;摆动块(524),上端与所述竖直连接板(519)下部转动连接,所述摆动块(524)靠近第一竖直齿杆(512)的一侧设置滑槽,所述摆动块(524)下端设置弹性块,所述摆动块(524)上还设置清洁喷头,所述清洁喷头通过清洁管道与对应的流体排出口(518)连接;第二滑块(525),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竖直齿杆(522)下端与所述第二滑块(525)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干组稳定组件,沿着所述第一连接壳(51)下端周侧间隔布置;
所述稳定组件包括:
第三连接壳(527),与所述第一连接壳(51)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壳(527)通过连接管道与一个第二连接壳(513)的流体排出口(518)连通;
第二密封板(529),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壳(527)内;
第六竖直连接杆(528),上端与所述第二密封板(529)固定连接;
压板(53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六竖直连接杆(528)下端;
第七弹簧(531),套接在所述第六竖直连接杆(528)上,所述第七弹簧(531)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密封板(529)及所述第三连接壳(527)固定连接。
CN202210593640.2A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 Active CN1149526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3640.2A CN114952627B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3640.2A CN114952627B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52627A CN114952627A (zh) 2022-08-30
CN114952627B true CN114952627B (zh) 2023-06-30

Family

ID=82956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93640.2A Active CN114952627B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5262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3326A (zh) * 2017-06-30 2017-10-2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液氮与冰粒磨料射流方法及其发生装置
CN110281157A (zh) * 2019-08-06 2019-09-27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可调式前混合磨料射流装置
WO2021190708A1 (de) * 2020-03-27 2021-09-30 Mycon Gmbh Verfahren zur wasserlosen beziehungsweise stark wasserreduzierten reinigung sowie strahlvorrichtung hierfü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09660A (ja) * 1995-05-16 1996-11-26 Fuji Seiki Mach Works Ltd 氷を投射する液体ホーニング装置
AUPQ158399A0 (en) * 1999-07-12 1999-08-05 Swinburne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chining and processing of materials
CN101817165A (zh) * 2010-04-06 2010-09-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微细冰水混合介质的低温冷风射流绿色切削方法
CN103128668B (zh) * 2013-02-28 2015-10-21 徐州浩通水射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前混合磨料水射流智能切割机
CN106425887B (zh) * 2016-12-07 2018-06-19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前、后混合式冰粒气体射流装置及方法
CN106475911B (zh) * 2016-12-07 2019-08-06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冰粒气体射流快速制备装置及方法
CN106737222A (zh) * 2017-03-17 2017-05-31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冰粒气体射流方法及简易装置
CN107214628B (zh) * 2017-08-04 2019-02-19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冰粒介质淹没式前混合磨料射流发生装置
CN109397103A (zh) * 2018-11-30 2019-03-01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冰颗粒的射流加工装置
CN111890230B (zh) * 2019-12-31 2022-01-04 南通仁隆科研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除锈设备
CN214418537U (zh) * 2020-11-04 2021-10-19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高压冰粒发生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3326A (zh) * 2017-06-30 2017-10-2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液氮与冰粒磨料射流方法及其发生装置
CN110281157A (zh) * 2019-08-06 2019-09-27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可调式前混合磨料射流装置
WO2021190708A1 (de) * 2020-03-27 2021-09-30 Mycon Gmbh Verfahren zur wasserlosen beziehungsweise stark wasserreduzierten reinigung sowie strahlvorrichtung hierfü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52627A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84915B (zh) 贯穿式自动回收循环液体喷砂机
CN114952627B (zh) 一种雾化磨料射流系统
CN202271282U (zh) 混浆浓度可调的磨料水射流清洗和除锈设备
CN113503145A (zh) 一种天然气开采用排水采气装置
JP6321929B2 (ja) 洗米方法、洗米装置
CN213194038U (zh) 一种水性涂料生产用研磨装置
CN206951363U (zh) 一种碳化硅微粉的块料粗破碎装置
CN115302253B (zh) 一种工业连接器精密机加工磨削设备
CN217340554U (zh) 一种白云石粉碎设备用空气粉尘净化装置
CN116059762A (zh) 一种地下室施工顶置式降尘装置
CN102371547A (zh) 混浆浓度可调的磨料水射流清洗和除锈设备
CN214487421U (zh) 一种自动旋转的喷嘴
JP2014151312A (ja) 研磨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汚染物質除去システム並びに汚染物質除去方法
CN214980087U (zh) 一种五金加工用除尘设备
CN215917767U (zh) 一种粗砂与塑料分离设备
CN220026348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的排液装置
CN218985337U (zh) 一种注塑原料的混料装置
CN219848376U (zh) 一种废机油初级除杂装置
CN219495864U (zh) 一种食品检验检测用溶解装置
CN214980311U (zh) 一种可调节进料量的大容量磨料供给设备
CN211161767U (zh) 一种畅通加砂铸造机械设备
CN113477591B (zh) 一种用于清洁物体表面高粘度流体的装置及清洁方法
CN114141441B (zh) 一种废电缆回收处理装置
CN113145266B (zh) 一种基于流体粉碎的超细粉体制备系统
CN213032097U (zh) 造粒废气的自动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